贵州大学能源动力工程 工程流体力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
-
资源ID:7164670
资源大小:23.6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贵州大学能源动力工程 工程流体力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实际的流体都是有粘性的,没有粘性的假想流体称为理想流体。2 .当管道中的阀门突然关闭,以一定压强流动着的水由于受阻流速突然降低,压强突然升高。突然升高的压强迅速地向上游传播,并在一定条件下反射回来,产生往更波动而引起管道振动的现象。3 .流场中各空间点上所有物理参数均与时间变量t无关,称作定常流动。4 .流体在管内作素流流动时,用符号表示管壁绝对粗糙度,5。表示粘性底层的厚度,则当6o>时,叫此时的管路为水力光滑管;(2分)当SoV时,叫此时的管路为水力粗糙管。(2分)5 .在绝热流动的过程中,气流的绝对压强与热力学温度为零,气流的总能量全部转化为宏观运动的动能的状态。二、1 .一般认为:液体粘性主要取决于分子间的引力,气体的黏性主要取决于分子的热运动。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加剧,气体的粘性增大,(2分)而分子间引力变化的黏度影响可忽略不计;(1分)对于液体由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分子距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故液体粘性随温度升高减小,(2分)而分子的热运动变化的黏度影响可忽略不计。(1分)2 .属于等压面的是以下水平面(3分)(1)自由表面(或气液分界面)(1分)(2) 两种不互溶液体的交界面(1分)(3) 液体内能互相连通(或不被隔断)的同一种液体内的各水平面。(1分)3 .(1)方程一是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方程二是伯努力方程。(3分)(2)方程中p/Pg是压强势能项,Z是位置势能项,v22g是动能项;(1分)方程一的物理意义当连续不可压流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在流体的任意点上,单位重量流体的总势能为常数。(2分)(3)方程一的物理意义当连续不可压重力流体做一维定常流动时,在同一流线的不同点上,或者同一微元流束的不同截面上,单位重量流体的动能,压强势能,位置势能之和等于常数,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流体中的具体表现。方程一是方程二在流体静止时的特例。4.紊流真实速度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统计平均值叫紊流的时均速度。(4分)式中:t一初始时刻T时间间隔u一瞬时速度G时均速度5.流体微团的旋转角速度不等于零的流动称为有旋流动,流体微团的旋转角速度等于零的流动称为无旋流动。数学条件:=-7×V=0无旋流动2=-7×V0有旋流动21.f<D,d,UaP,>=O选d,Uo,r为独立基本量纲,可以组成5-3=2个冗项11x=da'U'pcD112=di,2U2pc2(3分)写成量纲式O=1.rt'1.T,h'M1.-3c'fM1.T_2按量纲和谐原理求指数,对1.:0=a,+-3c1+lT:O=W-2M:O=c1+1联立求解得:ax=-2b=2Cl=-I所以,TrI=2'2,11'-T"=7=(4分)d2pVl-dpi。dU°Re7,!)二°,阻力生=/P(/)(&)或FD=认Re?'阵,dpUORe乃42令CD=(KR尚),A=%,,贝hFD=CDA(4分)11422.假定这个三次多项式为,vx=a0-aiy-a2y2+a3y3根据下列边界条件来确定待定系数刖、a11a2和a3(以下每个条件1分)(1)在平板壁面上的速度为零,即在y=0处,Vx=O(2)在边界层外边界上的速度等于来流速度V-,即在y=6处Vx=Vs,v(v(3)在边界层外边界上,摩擦切应力=-为零,即在y=6处,=0办I)y=(4)由于在平板壁面上的速度为零,即vx=vy=0,由简化后的纳斯方程有3Vx匕a,=2Sa2=0%=_诉(3分)所以:Vv(y)=v(-(3(3分)ZOZO四、1. 由伯努利方程0+0+0=旦+0+2g得(3分)得V由静力学方程p+0水gh=0=p=-夕水gh(2分)代入2X9.807×0.1×=40.43ms(2分)1.2qv=Vd2=40.43×-×(0.4)2=5.08m5s(3分)442. Re="=2.5×105<3×105(3分)0.149×104形成层流边界层(1分)1z2O2Cf=.-=2.656×103(3分)2.5×105=44.13XlOTN(3分)10-3F=2blCf-pUl=2×1.22×1.22×2.656×-×1.2×3.0523. T=2880.0065x10000=223K(2分)tz=if=1.4×287×223=299.33ms(4分)(4分)=Maa=1.5×299.33=44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