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及重要连接道灾后整治工程(省道公路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施工图设计说明3前言受长期雨水冲刷和风化作用的影响,涪陵区部分省道公路沿线部分边坡出现了局部垮塌、掉块或滑移等不良灾害,对公路行车安全和沿线居民安全出行造成了较大影响。本处治工程涉及路线为S206线、S528线、S102线/三条路线。为保障公路沿线安全畅通,需对沿线灾害区域进行处治。本说明为S102线沿线灾害点处治设计说明,S102线沿线有5处灾害点,分别为:DK105+110段边坡(二级风险点)、2)K106+080段边坡(二级风险点)、3)K107+570段边坡(二级风险点)、4)KU2+265段边坡(二级风险点)、5)K116+915段边坡(二级风险点)。公路灾害点的分布如图1-1所示。图1-1公路灾害点分布图为了减小公路灾害对公路沿线的影响,减少经济损失,2023年2月,重庆市涪陵区公路事务中心特委托我单位对上述公路灾害点进行处治设计。我单位接到设计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并迅速开展设计工作。2、工程地质概况及灾害点稳定性分析根据资料搜集、走访和现场地质调查,上述根02线沿线5处突片点现状及稳定性结论如下:2.1 Klo5+110段边坡2.1.1 工程地质概况2.1.1.1 地理位置本工点位于涪陵区境内,位于青羊镇吴家村附近,调查区交通便利,车辆可直达。2.1.1.2 气象、水文场地屈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不足,四季分明。受大气环流、地理纬度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兼有盆地气候、山地气候、丘陵气候和谷地气候特征。其基本特点是丘陵河谷地区冬无严寒,夏有酷热,伏秋多旱,秋冬多雾。多年平均气温为181C,多年最高气温为42.2,多年最低气温为-2.7*C。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072.3mm,多年年最大降雨量为1363.4mm.调查区无大型地表水体出露,零星分布有季节性冲沟,调查期间一般趋于干涸状态。2.1.1.3 地形地貌调查区为斜坡地形,边坡总体坡向约7090°,边坡坡度约85°,坡顶为缓坡,植被茂密,拟治理边坡高515m,坡面裸露,边坡岩性为砂岩、泥岩。2.1.1.4 地质构造与地震根据地质资料可知,调查区主要位于石子堡向斜南东翼;调查区地处3处小构造间,岩层产状变化明显,范围内岩层产状为330°ZlO0,岩体内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产状分别为155°/75°和90°/80°,结构面结合一般。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图A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图B,路段区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特征周期0.3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VI度,其抗震设计建议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O2-2013的相关条款执行。2.1.1.5 地层岩性根据地面调查及收集已有地质资料,调查区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iel+dl)粉质粘土、人工填土层(Qiml),下覆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asn),现根据岩性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分述如下:(1)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砂岩:砂岩:灰黄、青灰色,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局部含泥质条带较密,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岩体较破碎,多呈块体状,风化裂隙较发育;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构造。强风化岩体:较破碎,多呈碎块状,风化带网状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2)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可塑状,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主要分布在各段边坡顶部缓坡地带,厚度一般052m.人工填土(QimI):杂色,主要由粘性土及砂泥岩碎块石组成,多呈中实状,为修建道路填筑形成,填龄超过5年。2.1.1.6 类工程活动调杳区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道路修建,此外,未见其它人类工程活动。能产生局部掉块现象。宏观判定边坡整体现状处于稳定状态,但由于坡面岩体抗风化能力较弱,岩体破碎,且底部多发育凹腔,边坡局部将产生掉块及层层剥落现象。2. 2K106+080段边坡2.1.1 工程地质概况2.1.1.1 地理位置本工点位于涪陵区境内,位于青羊镇吴家村附近,调杳区交通便利,车辆可直达。2.1.1.2 气象、水文场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不足,四季分明。受大气环流、地理纬度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兼有盆地气候、山地气候、丘陵气候和谷地气候特征。其基本特点是丘陵河谷地区冬无严寒,夏有酷热,伏秋多早,秋冬多雾。多年平均气温为18.11C,多年最高气温为42.2C,多年最低气温为27C。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072.3mm,多年年最大降雨量为1363.4mmo调查区无大型地表水体出露,零星分布有季节性冲沟,调查期间一般趋于干涸状态。2.1.1.3 地貌调查区为斜坡地形,边坡总体坡向约85120°,边坡坡度7580°,坡顶为缓坡,植被茂密,边坡坡高49m,边坡坡面裸露,边坡岩性为砂岩、泥岩。2.1.1.4 地质构造与地震根据地质资料可知,调查区主要位于石子堡向斜南东翼;调查区地处3处小构造间,岩层产状变化明显,范围内岩层产状为315°Z20o,岩体内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产状分别为18(2.1.2工点现状2.1.2.1 基本特征调查区边坡为为岩质边坡,坡顶植被较茂密,边坡总体坡向约7090。,边坡坡度约85°,坡顶为缓坡,植被茂密,拟治理边坡长约40m,高515m,底部发育凹腔,该边坡由省道修建开挖形成,边坡无防护、绿化,坡体物质组成主要为砂岩及泥岩。2.1.2.2 变形特征根据现场调查,区内边坡岩性主要为砂岩及泥岩,且砂岩上覆泥岩,由于岩性差异风化,砂岩下部的泥岩风化程度快,砂泥岩接触面已形成凹腔,使上部岩体己局部临空,在雨季及汛期时常有掉块现象发生。图2-1-1灾害点坡脚全景图2J-2边坡中部危岩悬空图2-1-3边坡顶部情况图2-1-4边坡下部泥岩风化形成岩腔2.1.3灾事点稳定性分析2.13.1 变形破坏原因分析根据现场调查,该地段边坡的变形破坏原因主要有:1、由于坡体植被发育,受植物根系的根劈作用影响,坡体表层岩体易破碎成块体状;2、由于坡体未采取任何坡面防护措施,岩体受风化作用影响较大,导致其表层岩体破碎,强度降低:砂岩下部发育的泥岩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层层崩落后,形成凹岩腔,而使上部岩体突出,局部失去支撑,形成危岩。3、边坡岩体受岩层层面及构造裂隙切割所形成的块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形成贯通性卸荷裂隙;4、大气降水沿卸荷裂隙渗入边坡岩体内,导致外倾组合结构面力学性质发生改变,虽未出现大的崩塌,但时有擦块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到边坡下部公路的安全通行。2.13.2 2定性评价根据调查区边坡所处的地形条件、地层岩性、裂隙发育程度、裂缝张开宽度及延伸长度、主控结构面的性状等特征,结合岩质边坡赤平投影分析(详见图2-1-5所示),该边坡为切向坡,裂隙1.I倾向坡外,为不利结构面,岩体易沿该裂隙产生顺向滑动,:裂隙(1.I)与裂隙(1.2)组合交割线位于边坡内侧,边坡坡面与组合交割线呈大角度切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般,岩体可Wl,现状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发展趋势为欠稳定状态。同时,边坡岩体受构造裂隙及风化作用影响,在雨季及汛期时常有掉块现象发生。图222坡面局部垮塌Z80o和105o/75。,结构面结合一般。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图A及S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图B,路段区设计地宸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特征周期0.3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VI度,其抗震设计建议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的相关条款执行。2.2.1.5 地层岩性根据地面调存及收集已有地质资料,调查区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人工填土层(Qsml),下覆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1.sn),现根据岩性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分述如下:(1)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ssn):砂岩:砂岩:灰黄、青灰色,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局部含泥质条带较密,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岩体较破碎,多呈块体状,风化裂隙较发育;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构造。强风化岩体:较破碎,多呈碎块状,风化带网状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2)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QaeHdI):黄褐色,可塑状,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主要分布在各段边坡顶部缓坡地带,厚度一般0.52m。人工填.化(Q4ml):杂色,主要由粘性土及砂泥岩碎块石组成,多呈中实状,为修建道路填筑形成,填龄超过5年。2.2.1.6 人类工程活动调查区人类工程活动主耍是道路修建,此外,未见其它人类工程活动。2.2.2工点现状2.2.2.1 基本特征调查区为斜坡地形,边坡总体坡向约85120°,边坡坡度7580°,坡顶为缓坡,植被茂密,边坡坡高49m,边坡坡面裸露,边坡岩性为砂岩、泥岩,由于砂泥岩差异风化,发育一危岩单体W1。2.2.2.2 变形特征根据现场调查,区内边坡岩性主要为砂岩及泥岩,且砂岩上覆泥岩,由于岩性差异风化,砂岩下部的泥岩风化程度快,砂泥岩接触面已形成凹腔,使上部岩体已局部临空,形成危岩单体4、大气降水沿卸荷裂隙渗入边坡岩体内,导致外倾组合结构面力学性质发生改变,虽未出现大的崩塌,但时有掉块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到边坡下部公路的安全通行。2.232定性评价根据调查区边坡所处的地形条件、地层岩性、裂隙发育程度、裂缝张开宽度及延伸长度、主控结构面的性状等特征,结合岩质边坡赤平投影分析(详见图2-2-5所示),该边坡为反向坡,裂隙1.l倾向坡外,为不利结构面,岩体易沿该裂隙产生顺向滑动;裂隙(1.l)与裂隙(1.2)组合交割线位于边坡内侧,边坡坡面与组合交割线呈小角度切向相交,对边坡稔定性有一定影响,可能沿组合交割线发生切向楔形体滑动。宏观判定边坡整体现状处于稔定状态,但由于坡面岩体抗风化能力较弱,岩体破碎,且底部多发育凹腔,受裂隙1.l影响,危岩单体Wl现状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发生边坡局部掉块及危岩单体失稳的可能性大。图2-2-5岩质边坡赤平投影图2.3K107+570段边坡2.3.1 工程地质概况2.3.1.1 地理位置本工点位于涪陵区境内,位于青羊镇吴家村附近,调查区交通便利,车辆可直达。2.3.1.2 气象、水文场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不足,四季分明。受大气环流、地理纬度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兼有盆地气候、山地气候、丘陵气候和谷地气候特征。其基本特点是丘陵河谷地区冬无严寒,夏有酷热,伏秋多早,秋冬多雾。多年平均气温为18.1*C,多年最高气温为42.2C,多年最低气温为27C。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072.3mm,2.2.3灾事点稔定性分析2.2.3.1 变形破坏原因分析根据现场调查,该地段边坡的变形破坏原因主要有:I、由于坡体植被发育,受植物根系的根劈作用影响,坡体表层岩体易破碎成块体状:2、由于坡体未采取任何坡面防护措施,岩体受风化作用影响较大,导致其表层岩体破碎,强度降低:砂岩下部发育的泥岩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层层崩落后,形成凹岩腔,而使上部岩体突出,局部失去支撑,形成危岩。在上部岩体的自重作用与裂隙水压力作用下,危岩后缘裂隙逐步扩张,危岩重心偏移、失稳,从而崩落。3、边坡岩体受岩层层面及构造裂隙切割所形成的块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形成贯通性卸荷裂隙;2.3.2工点现状2.3.2.1 基本特征调查区为斜坡地形,边坡总体坡向约190。,边坡坡度8085°,边坡上部斜坡坡度一般25°,植被茂密,边坡高48m,长约70m,边坡坡面裸露,底部发育岩腔,岩腔高054.5m,边坡岩性为砂岩、泥岩。2.3.2.2 形特征根据现场调查,区内边坡岩性主要为砂岩及泥岩,且砂岩上覆泥岩,由于岩性差异风化,砂岩下部的泥岩风化程度快,砂泥岩接触面已形成凹腔,使上部岩体已局部临空,在雨季及汛期时常有掉块现象发生。多年年最大降雨量为1363.4nmo调查区无大型地表水体出露,零星分布有季节性冲沟,调杳期间一般趋于干涸状态。2.3.2.3 地形地貌调查区为斜坡地形,边坡总体坡向约190°,边坡坡度8085°,边坡上部斜坡坡度一般25°,植被茂密,边坡坡高48m,边坡坡面裸露,其坡脚为S102省道。2.3.2.4 地质构造与地族根据地质资料可知,调查区主要位于石子堡向斜南东翼;调查区地处3处小构造间,岩层产状变化明显,范围内岩层产状为320°/13°,岩体内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产状分别为220。/76°和307°/80°,结构面结合一般。根据中国地宸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图A及中国地藤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图B,路段区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特征周期0.3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Vl度,其抗震设计建议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的相关条款执行。2.3.2.5 地层岩性根据地面调查及收集己有地质资料,调查区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iel+dl)粉质粘土、人工填土层(QSm1),下潼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1.sn),现根据岩性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分述如下:(1)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砂岩:砂岩:灰黄、青灰色,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局部含泥质条带较密,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岩体较破碎,多呈块体状,风化裂隙较发育;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泥岩:紫红色,主耍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构造。强风化岩体:较破碎,多呈碎块状,风化带网状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2)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可塑状,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主要分布在各段边坡顶部缓坡地带,厚度一般0.52m°人工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粘性土及砂泥岩碎块石组成,多呈中实状,为修建道路填筑形成,填龄超过5年。2.3.2.6 工程活动调查区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道路修建,此外,未见其它人类工程活动。4、大气降水沿卸荷裂隙渗入边坡岩体内,导致外倾组合结构面力学性质发生改变,虽未出现大的崩塌,但时有掉块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到边坡下部公路的安全通行。2.33.2定性评价根据调查区边坡所处的地形条件、地层岩性、裂隙发育程度、裂缝张开宽度及延伸长度、主控结构面的性状等特征,结合岩质边坡赤平投影分析(详见图235所示),该边坡为切向坡,裂隙1.l倾向坡外,为不利结构面,岩体易沿该裂隙产生顺向滑动:裂隙(1.l)与裂隙(1.2)组合交割线位于边坡内侧,边坡坡面与组合交割线呈大角度切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一般,岩体可能产生局部掉块现象。宏观判定边坡整体现状处于稔定状态,但由于坡面岩体抗风化能力较弱,岩体破碎,且底部多发育凹腔,2.4K112+265段边坡2.4.1 工程地质概况241.1地理位置本工点位于涪陵区境内,位于马武镇浦江村附近,调查区交通便利,车辆可直达。2.4.1.2气象、水文场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不足,四季分明。受大气环流、地理纬度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兼有盆地气候、山地气候、丘陵气候和谷地气候特征。其基本特点是丘陵河谷地区冬无严寒,夏有酷热,伏秋多旱,秋冬多雾。多年平均气温为18.1C,多年最高图233坡面发育危岩图2-3-4坡面岩体风化严重2.3.3灾害点稔定性分析2.331变形破坏原因分析根据现场调查,该地段边坡的变形破坏原因主要有:I、由于坡体植被发育,受植物根系的根劈作用影响,坡体表层岩体易破碎成块体状:2、由于坡体未采取任何坡面防护措施,岩体受风化作用影响较大,导致其表层岩体破碎,强度降低;砂岩下部发育的泥岩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层层崩落后,形成凹岩腔,而使上部岩体突出,局部失去支撑,形成危岩。3、边坡岩体受岩层层面及构造裂隙切割所形成的块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形成贯通性卸荷裂隙:调查区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道路修建,此外,未见其它人类工程活动。2.4.2工点现状2.4.2.1 基本特征调查区为斜坡地形,本次调杳边坡总体坡向约140150°,坡度7580°,坡顶为缓坡,地形坡度一般1525°,拟治理段边坡坡高617m,长66m,边坡坡面裸露,边坡岩性为砂岩、泥岩。2.4.2.2 变形特征根据现场调查,区内边坡岩性主要为泥岩夹砂岩,泥岩强度低、岩质较软易风化,在雨季及汛期边坡时常有掉块现象发生。图29灾害点正面全景气温为42.2°C,多年最低气温为27C。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072.3mm,多年年最大降雨量为1363.4mmO调查区无大型地表水体出露,零星分布有季节性冲沟,调查期间一般趋于干涸状态。241.3地形地貌调查区为斜坡地形,本次调查边坡总体坡向约140150°,坡度7580°,坡顶为缓坡,地形坡度一般1525°,边坡坡高617m,边坡坡而裸露。241.4地质构造与地震根据地质资料可知,调查区主要位于石子堡向斜南东翼;调查区地处3处小构造间,岩层产状变化明显,范围内岩层产状为323°/16°,岩体内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产状分别为152°/70。和86°/80°,结构面结合一般。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图A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图B,路段区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特征周期0.3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Vl度,其抗震设计建议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的相关条款执行。2.4.1.5地层岩性根据地面调查及收集已有地质资料,调查区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wl+dl)粉质粘土、人工填土层(Q,ml),下覆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现根据岩性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分述如下:(1)侏罗系上统遂宁组(hsn):砂岩:砂岩:灰黄、青灰色,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局部含泥质条带较密,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岩体较破碎,多呈块体状,风化裂隙较发育: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构造。强风化岩体:较破碎,多呈碎块状,风化带网状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岩皮较软,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2)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可塑状,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主要分布在各段边坡顶部缓坡地带,厚度-般0.52m。人工填土(Qiml):杂色,主要由粘性土及砂泥岩碎块石组成,多呈中实状,为修建道路填筑形成,填龄超过5年。2.3.1.6人类工程活动2.4.3灾害点稳定性分析1.1.1 .1变形破坏原因分析根据现场调查,该地段边坡的变形破坏原因主要有:1、由于坡体植被发育,受植物根系的根劈作用影响,坡体表层岩体易破碎成块体状;2、由于坡体未采取任何坡面防护措施,岩体受风化作用影响较大,导致其表层岩体破碎,强度降低。3、边坡岩体受岩层层面及构造裂隙切割所形成的块体,在自身聿力作用下形成贯通性卸荷裂隙:4、大气降水沿卸荷裂隙渗入边坡岩体内,导致外倾组合结构面力学性质发生改变,虽未出现大的崩塌,但时有掉块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到边坡下部公路的安全通行。1.1.2 定性评价根据调查区边坡所处的地形条件、地层岩性、裂隙发育程度、裂缝张开宽度及延伸长度、主控结构面的性状等特征,结合岩质边坡赤平投影分析(详见图2-4-5所示),该边坡为反向坡,裂隙1.l倾向坡外,为不利结构面,岩体易沿该裂隙产生顺向滑动:裂隙(1.I)与裂隙(1.2)组合交割线位于边坡内侧,边坡坡面与组合交割线呈顺向相交,易沿组合交割线产生楔形体滑动。宏观判定边坡整体现状处于稔定状态,但由于坡面岩体抗风化能力较弱,岩体破碎,受裂隙影响,边坡局部将产生小范围掉块现象。图2-4-5岩质边坡赤平投影图图2-4-2坡面风化掉块图2-4-4坡脚风化堆积泥岩: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构造。强风化岩体:较破碎,多呈碎块状,风化带网状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2)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QseHdl):黄褐色,可塑状,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主要分布在各段边坡顶部缓坡地带,耳度一般052m°人工填土(QanI):杂色,主要由粘性土及砂泥岩碎块石组成,多呈中实状,为修建道路填筑形成,填龄超过5年。251.6人类工程活动调查区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道路修建,此外,未见其它人类工程活动。2.5.2工点现状2.5.2.1 基本特征调查区为斜坡地形,本次调查边坡总体坡向约150155°,坡度7580°,坡顶为缓坡,多为耕地,地形坡度一般1025°,拟治理段边坡坡高3Ilm,长约70,边坡坡面裸露,边坡岩性为砂岩、泥岩。2.5.2.2 变形特征根据现场调查,区内边坡岩性主要为泥岩夹砂岩,泥岩强度低、岩质较软易风化,导致在砂泥岩接触面由于差异风化使下部泥岩层层风化剥落,边坡在雨季及汛期边坡时常有掉块现象发生。图2.5灾害点正面全景2.5K116+915段边坡2.5.1 工程地质概况2.5.1.1 地理位置本工点位于涪陵区境内,位于马武镇平桥村附近,调查区交通便利,车辆可直达。2.5.1.2 气象、水文场地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不足,四季分明。受大气环流、地理纬度和地形地貌的影响,兼有盆地气候、山地气候、丘陵气候和谷地气候特征。其基本特点是丘陵河谷地区冬无严寒,夏有酷热,伏秋多早,秋冬多雾。多年平均气温为181P,多年最高气温为42.2C,多年坂低气温为-2.7*C。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072.3mm,多年年最大降雨量为1363.4mm=调查区无大型地表水体出露,零星分布有季节性冲沟,调查期间一般趋于干涸状态。251.3 地形地貌调查区为斜坡地形,本次调查边坡总体坡向约150155°,坡度7580°,坡顶为缓坡,多为耕地,地形坡度一般1025°,边坡坡高3Um,边坡坡面裸露。251.4 地质构造与地震根据地质资料可知,调查区主要位于石子堡向斜南东翼;调查区地处3处小构造间,岩层产状变化明显,范围内岩层产状为323°/16°,岩体内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产状分别为152°Z70o和86°/80°,结构面结合-般。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图A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图B,路段区设计地藤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特征周期0.35s。对应的地宸基本烈度Vl度,其抗震设计建议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的相关条款执行。251.5 .5地层岩性根据地面调查及收集已有地质资料,调查区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M+dl)粉质粘土、人工填土层(Qsml),下覆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Xsn),现根据岩性按由老到新的顺序分述如下:(1)侏罗系上统遂宁组(1.sn):砂岩:砂岩:灰黄、青灰色,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局部含泥质条带较密,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岩体较破碎,多呈块体状,风化裂隙较发育;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2.5.3灾害点稳定性分析1.1.1 .1变形破坏原因分析根据现场调查,该地段边坡的变形破坏原因主要有:1、由于坡体植被发育,受植物根系的根劈作用影响,坡体表层岩体易破碎成块体状;2、由于坡体未采取任何坡面防护措施,岩体受风化作用影响较大,导致其表层岩体破碎,强度降低。3、边坡岩体受岩层层面及构造裂隙切割所形成的块体,在自身聿力作用下形成贯通性卸荷裂隙:4、大气降水沿卸荷裂隙渗入边坡岩体内,导致外倾组合结构面力学性质发生改变,虽未出现大的崩塌,但时有掉块现象发生,严重影响到边坡下部公路的安全通行。1.1.2 定性评价根据调查区边坡所处的地形条件、地层岩性、裂隙发育程度、裂缝张开宽度及延伸长度、主控结构面的性状等特征,结合岩质边坡赤平投影分析(详见图2-5-5所示),该边坡为反向坡,裂隙1.l倾向坡外,为不利结构面,岩体易沿该裂隙产生顺向滑动:裂隙(1.I)与裂隙(1.2)组合交割线位于边坡内侧,边坡坡面与组合交割线呈顺向相交,易沿组合交割线产生楔形体滑动。宏观判定边坡整体现状处于稔定状态,但由于坡面岩体抗风化能力较弱,岩体破碎,受裂隙影响,边坡局部将产生小范围掉块现象。图255岩质边坡赤平投影图3、工程处治设计图2-5-4边坡顶部情况(I)对坡面发育的零星危岩体进行削除,同时清理坡面零星发育的小块危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考虑采用长臂挖机或静态爆破的方式进行削方。(2)对清理完成后的上部坡面采用挂设主动防护网(APS-150)进行防护:钢丝绳锚杆长度为4m(局部岩体破碎、风化严重处可适当加长),钢丝绳网规格为:CN/8/300,格栅网规格为:DT2.050×60o首先在坡面钻孔并安装钢丝绳锚杆,然后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在支撑绳间铺设并缝合钢丝格棚网,再在格栅网外侧铺设并缝合钢丝绳网,主动防护网应尽量紧贴坡面岩体。对坡脚因施工而破损的路面上面层和下面层进行恢复,路而恢复工程量为预估,城终工程量以现场实际收方为准。(3)对边坡底部岩腔采用锚喷防护进行封闭,防止岩腔继续风化。挂网锚喷采用单层双向钢筋网(4>1020cm,HPB300级)、IOCm厚C25喷射混凝土以及4.0m长d>25(HRB400级)砂浆锚杆,锚杆水平和垂直间距均为2.0m,锚孔直径为70mm,锚杆入射角20°,M30水泥砂浆全长灌浆,锚入中风化岩层不小于2m。挂网锚喷坡面设泄水孔,间距2.0mX2.0m,采用100PVC管,外斜5%,入水口处设置级配碎石反虑包。对坡脚因施工而破损的路面上面层和下面层进行恢复,路而恢复工程量为预估,用终工程量以现场实际收方为准。(4)在坡脚新建一段长约40m的护脚墙,护脚墙沿公路走向布置,墙体总高度为2.5m(具体尺寸详见设计图),路面标高以上高度为1.Om,路面标高以下深度为1.5m,且基底应放置于稳定岩土层面上,护脚墙墙身采用C25碎挡墙现场浇筑。护脚墙基础应跳槽开挖,每次开挖长度不应大于10.0m,禁止通槽开挖。护脚墙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测试地基承载力(具体指标详见设计大样图),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展下一步工序。若承载力不足应立即通知参建各方,严禁超挖。增身混凝土浇筑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75%后才能进行墙背回填及下一段基槽开挖。护脚墙墙身设置仰斜式排水孔,孔间距2m。护脚墙每隔1015m设置一处伸缩缝,缝宽2cm,缝内填沥青麻筋,填塞深度每边不小于15cm。护脚墙后方地面栽植灌木进行绿化,灌木间距0.51.0m03.2.3施工序及工期本工程施工顺目推荐为:施工准备一现场管线调查和保护一坡面削方、清方一主动防护网施工一锚喷防护施工T护脚墙施工一破损路面恢更。本工程总工期约30天。3.1 处治设计原则1、综合处治原则:边坡产生位移变形受控于地质结构,主要诱发因素为降雨和风化,因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的处治措施。2、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原则:在保证预防和治住边坡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投资,结合边坡地形地质条件和保护对象的玳要性和分布位置,采取技术适用,方便施工,耐久可靠,经济有效的措施。3、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4、受限于本项目建设规模,本次仅针对坡面危岩很发育,溜塌、滑塌严重等紧迫性高的部位进行处治。后期应加强处治范围及临近区域巡查,若发现坡面坡顶出现不良变形迹象应及时采取妥善处理,保障公路行车安全。处治工程施工完成后,管养单位应定期对边坡及排水沟渠进行巡视和检查,及时清理排水沟渠内的堆积物,保持沟渠畅通,及时对边坡防护结构破损处进行修补,保证防护结构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若发现边坡或排水渠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表3.1工点类型及处治方式筒要序号工点名称灾害类型处治措施IKlO5+IlO段边坡(二级风险点)危岩崩塌、掉块削方、清方+上部挂设主动防护网+锚喷封闭下部岩腔+新建护脚墙2KIQ6+080段边坡(二级风隆点)危岩崩崩、掉块削方、消方+铺喷防护3KlO7+570段边坡(二级风险点)危岩崩塌、掉块削方、清方+锚喷防护4Kl12+265段边坡(二级风险点)危岩崩塌、掉块削方、清方+愤喷防护5Kl16+915段边坡(二级风险点)危岩崩塌、掉块削方、清方+锚喷防护+新建护脚墙3.2K105+110段边坡3.2.1 处治方案的确定根据现场调查和分析,本处边坡在长期风化和雨水作用下发生局部垮塌、抻块,边坡下方形成岩腔,对下方公路行车安全造成较大威胁。根据现场地形、地貌条件,对危岩体主要考虑清除措施,同时为减小后期运营过程中局部落石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需对坡面进行防护。因此,本灾害点采取(1)削方、清方+(2)上部挂设主动防护网+(3)锚喷封闭下部岩腔+(4)坡脚新建护脚墙的处治措施同时,为减小坡后汇水对坡面的冲刷和入渗,建议后期条件允许时在坡后新建截水沟拦截坡后汇水。3.2.2 具体处置措施附近,也可就近选择其他方便的弃渣场地,弃渣运距约5km,施工过程中据实收方。弃渣外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当地相关规定进行弃渣装车、运输及弃方,不得污染环境,弃方不得对原弃渣场稳定造成不良影响C3.4K107+570段边坡3.4.1 处治方案的确定根据现场调查和分析,本处边坡坡面在长期风化作用下易发生落石和垮塌,对下方公路行车安全造成较大威胁。根据现场地形、地貌条件,对危岩体主要考虑清除措施,同时为减小后期运营过程中局部落石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需对坡面进行防护。因此,本灾害点采取(1)削方、清方+(2)锚喷防护的处治措施同时,为减小坡后汇水对坡面的冲刷和入渗,建议后期条件允许时在坡后新建截水沟拦截坡后汇水。3.4.2 具体处置措施(1)对坡面发育的危岩体进行削除,同时清理坡面零星发育的小块危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考虑采用长臂挖机或静态爆破的方式进行削方。(2)对边坡坡面采用锚喷防护进行封闭,防止岩腔继续风化。挂网锚喷采用单层双向钢筋网(1020cm,HPB300级)、IOCm厚C25喷射混凝土以及4.0m长25(HRB400级)砂浆锚杆,锚杆水平和垂直间距均为2.0m,锚孔直径为70mm,锚杆入射角20。,M30水泥砂浆全长灌浆,锚入中风化岩层不小于2m。挂网锚喷坡面设泄水孔,间距2.0mX20m,采用小I(X)PVC管,外斜5%,入水口处设置级配碎石反虑包。对坡脚因施工而破损的路面上面层和下面层进行恢旦,路面恢复工程量为预估,最终工程量以现场实际收方为准。3.4. 3施工Jii序及工期本工程施工顺序推荐为:施工准备T现场管线调查和保护一坡面削方、清方一锚喷防护施工f破损路面恢复。本工程总工期约30天。3.4.4取弃土场本工程存在弃方,本工程弃土较少,因此不做弃土场设计,本工程弃渣场位于青羊镇吴家村附近,也可就近选择其他方便的弃渣场地,弃渣运距约6km,施工过程中据实收方。弃渣外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当地相关规定进行弃渣装车、运输及弃方,不得污染环境,弃方3.2.4取弃土场本工程存在弃方,本工程弃土较少,因此不做弃土场设计,本工程弃渣场位于青羊镇吴家村附近,也可就近选择其他方便的弃渣场地,弃渣运距约4km,施工过程中据实收方。弃渣外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当地相关规定进行弃渣装车、运输及弃方,不得污染环境,弃方不得对原弃渣场稳定造成不良影响。3.3K106+080段边坡3.3.1 处治方案的确定根据现场调查和分析,本处边坡在长期风化和雨水作用下发生局部垮塌、抻块,对下方公路行车安全造成较大威胁。根据现场地形、地貌条件,对危岩体主要考虑清除措施,同时为减小后期运营过程中局部落石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需对坡面进行防护。因此,本灾害点采取(D削方、清方+(2)锚喷防护的处治措施同时,为减小坡后汇水对坡面的冲刷和入渗,建议后期条件允许时在坡后新建截水沟拦截坡后汇水。3.3.2 具体处置措能(1)对坡面发育的危岩单体进行削除,同时清理坡面零星发育的小块危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考虑采用长臂挖机或静态爆破的方式进行削方。(2)对边坡坡面采用锚喷防护进行封闭,防止岩腔继续风化。挂网锚喷采用单层双向钢筋网(1020cm,HPB300级)、IoCm厚C25喷射混凝土以及4.0m长25(HRB400级)砂浆锚杆,锚杆水平和垂直间距均为2.0m,锚孔直径为70mm,锚杆入射角25°,M30水泥砂浆全长灌浆,锚入中风化岩层不小于2m。挂网锚喷坡面设泄水孔,间距20mX20m,采用6100PVC管,外斜5%,入水口处设置级配碎石反虑包。对坡脚因施工而破损的路面上面层和下面层进行恢复,路面恢复工程量为预估,最终工程量以现场实际收方为准。3.3.3 旅工顺序及工期本工程施工顺序推荐为:施工准备一现场管线调杳和保护一坡面削方、清方一锚喷防护施工一破损路面恢复。本工程总工期约30天。3.3.4 取弃土场本工程存在弃方,本工程弃土较少,因此不做弃土场设计,本工程弃渣场位于青羊镇吴家村3.6K116215段边坡3.6.1 处治方案的确定根据现场调查和分析,本处边坡坡面在长期风化作用下易发生落石和埒塌,对下方公路行车安全造成较大威胁。根据现场地形、地貌条件,对危岩体主要考虑清除措施,同时为减小后期运营过程中局部落石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需对坡面进行防护。因此,本灾害点采取(1)削方、清方+(2)傩喷防护+(3)新建护脚墙的处治措施,同时,为减小坡后汇水对坡面的冲刷和入渗,建议后期条件允许时在坡后新建截水沟拦截坡后汇水。3.6.2 具体处置措施(1)对坡面发育的危岩体进行削除,同时清理坡面零星发育的小块危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考虑采用长臂挖机或静态爆破的方式进行削方。(2)对边坡坡面采用锚喷防护进行封闭,防止岩腔继续风化。挂网锚喷采用单层双向钢筋网(1020cm,HPB300级)、IoCm厚C25喷射混凝土以及4.0m长25(HRB400级)砂浆锚杆,锚杆水平和垂直间距均为2.0m,锚孔直径为70mm,锚杆入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