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我”走近角色.docx
摘要人物塑造是演员的必修课之一,也是演员演技的重要体现,在进行人物塑造的过程中,演员需要同时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多方面入手融入决、创造角色。在目前的表演中,有部分演员在人物塑造时加入了过多的个人主观情感、动作等,导致整个表演显得虚伪、做作,无法成功塑造人物角色;也有部分演员在扮演角色时能够合理的把握“本我”与“假我”之间的关系,懂得利用自己的潜能创造出真实的角色,从而塑造出具有迷人艺术魅力的人物。为进一步探析如何从“我”走进角色进行人物塑造,文章以驴得水孙佳为例展开了谈论,认为除了应当充分了解角色性格特点、语言特征以外,还应当仔细研读剧本,认识角色;在体验中寻找角色的生活实感;在敏感中控制,合理把握“角色”与“我”的关系。关键词:驴得水人物塑造孙佳ABSTRACTCharacter-buildingisoneoftherequiredcoursesforactors,anditisalsoanimportantembodimentoftheiractingskills.Intheprocessofcharacter-building,actorsneedtomergeintoandcreatetheirrolesfromlanguage,actionandmanner.Inthecurrentperformance,therearesomeactorswhoaddtoomuchpersonalsubjectiveemotionandactioninthecharacterization,whichmakesthewholeperformanceappearhypocriticalandartificial,unabletosuccessfullyshapethecharacter;therearealsosomeactorswhocanreasonablygrasptherelationshipbetween,Iduand"falseme"whenplayingtherole,andknowhowtousetheirpotentialtocreatearealroleAndcreateacharmingartisticcharacter.Infact,'performance11and11experiencenbothintegratetheactor's"realselfintothecharacter's"falseself,andshowitthroughthecharacter's11falseself.Fromthispointofview,actorsthemselvesandrolebuildingaresymbiotic.Inordertofurtherexplorehowtoentertherolefromn,tocreatecharacters,thispapertakesSunJiaasanexampletodiscussthatinadditiontofullyunderstandingthecharactercharacteristicsandlanguagecharacteristicsoftherole,weshouldalsocarefullyreadthescriptandunderstandtherole;intheexperience,weshouldfindoutthereallifefeelingoftherole;3Controlinsensitivity,andgrasptherelationshipbetween11role"andT.Keywords:DonkeygetswatercharacterbuildingSunJia勺I口1一、人物塑造及其方法1(一)人物塑造含义1(二)人物塑造的过程与方法1二、孙佳的人物分析及塑造2(一)孙佳性格分析3(二)孙佳心理特征分析4(三)孙佳语言特点分析4(四)孙佳的人物关系4二、突破自我,化身角色5(一)寻找角色情感共鸣5(二)突破年龄界限6(三)在敏感中控制,合理把握“角色”与“我”的关系7四、结语78如何从“我”走近角色浅谈驴得水孙佳的人物塑造徐高峰引言角色人物塑造是综合地反映人的生存境遇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虚拟故事。是演员装扮成剧中人物,按照剧本要求,用形象展示剧中人物的形象和心理的艺术行为。角色人物塑造者的特殊性使角色表演者面临了作品与理解、本我与非我、生存与表演等诸多矛盾。在传统表演理论的构架内,这些矛盾是无法克服的。本文认为角色人物塑造本质上是游戏,演员理当是游戏的人,他应该远离尘世的喧嚣,摆脱真假善恶的烦恼,解除角色伪装,充分释放人的文化天性,展示人对生命和世界的理解,表达人对自由平等的追求。这样,演员才能表现自我并成功地创造艺术角色、更好的赋予角色灵魂,将角色生动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基于此,文章以驴得水中孙佳的人物塑造为例,分析探讨了演员如何从“我”走近角色,目的在于帮助演员更好地塑造角色、引起观众共鸣、完成高质量的表演。一、人物塑造及其方法(一)人物塑造含义“人物本身是表演的一个特殊名词,是指演员在戏剧中扮演的角色,从表演的角度看,人物是虚拟的,不存在于现实中。因此,现实的行动者(自我)和人物(非自我)之间必然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人物塑造本质上是一种艺术升华,人物表演中的人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人物,而是一种虚拟的艺术人物。与其他表演不同,人物塑造不是简单的技能、才华或其他表演的展示,而是人物内涵的展示与情感的冲突。"从这个角度看,人物塑造能够系统、生动地反映人的真实生活状态,甚至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综上所示,所谓人物塑造,即是表演者在剧中扮成人物,并根据剧本的实际要求,利用表演生动地展现剧本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艺术。(二)人物塑造的过程与方法人物塑造的过程,既是演员在对剧本人物充分了解、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表演方法完成对剧本人物的再现的过程,也是体现人物角色的内在情感、“本我”与“假我”之间相互融合的过程。成功的人物塑造可以让观众真切的体会到角色的性格特点、魅力,忽略演员“本我”与角色“假我”之间的冲突。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肢体动作、语言、情感投入以及内外部技术的有机结合等方法完成,具体而言:第一,肢体动作。肢体动作是所有演员外在表现手段的载体,肢体动作不仅包括四肢的动作还包括面部表情、呼吸。某种程度上,演员塑造人物的过程就是通过身体动作来诠释人物内心活动的过程,通过肢体动作的有机配合,完整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欲望和思想,突出人物的性格,促进戏剧的冲突,促进故事情节的演变和发展。通过仔细的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对于人物肢体动作的设计,不同的演员有不同的肢体动作,从而形成不同的人物表达方式。因此,演员应当具备从不同人物塑造的过程中进行准确的人物分析,进而设计出不同人物的肢体动作的能力。第二,语言。演员的人物塑造应注意通过语言即台词来诠释人物的目的。演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准确的言语表达能使演员对人物的诠释更加丰富生动。人物的情感是通过演员特定的声音、语调等技能来表达的,从而反映出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演员需要认真研究语言表达的规律,使自己扮演的人物能够以微妙而恰当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人物性格,使自己拥有更多的艺术性和生活的真实性。第三,情感投入。在表演创作过程中,演员要充分参与人物塑造,把握人物特点,突出人物个性。让人物新鲜的唯一方法就是投入情感。情感投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演员要把情感投入到要扮演的人物中去,热爱自己的人物;二是要对人物有深刻而深刻的理解,情感投入应该基于演员对人物的深入理解。无论是人物的生活经历还是人物的情感体验都是演员情感输入的基础,对此,演员应当仔细研究剧本,分析演员在特定情境下的每一个细节、内在情感支撑方式、内在情感需求,继而准确的找出情感表达方式。第四,内外部技术有机结合。单纯依靠演员个体的表演是无法向观众呈现一个生动、真实的人物角色的,只有将内外部技术技巧有机结合,根据剧本和表演的需要,搭配合适的场景、服装、灯光、道具,才能塑造出成功的人物形象,才能保证表演和人物的真实性。二、孙佳的人物分析及塑造(一)孙佳性格分析演员在塑造角色时,首先要了解角色,这是塑造角色的前提。演员只有对角色有更全面的认识,才能更深入地进入角色,进而更生动地反映人物。演员对人物最初的理解来源于剧本,演员是在对整部剧本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角色的深入理解。理解这个角色就是测量其性格的深度,发掘其潜在动机,感受其最细致的情感变化,理解隐藏的思想,从而把握一个有个性的人的内在本质。要理解一个角色,首先要把握人物的性格基调,性格基调是人物最本质、最核心的方面,是人物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在驴得水中,几乎每一个人物在剧中都经历了性格的大转变,虽然孙佳性格也有改变但至始至终都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性格。如果以驴得水的剧本行文模式对各个角色的性格进行分析,可以认为,孙佳是整部部话剧中唯一的正面角色。“正直”、“善良”、“愤世嫉俗”、“充满希望”是孙佳突出的性格特点,虽然孙佳在整部剧中的戏份不多,但却是贯穿全剧的一条重要线索,不仅连接了剧情,而且完全独立于全剧的情节。正是通过孙佳看似简单的行为和单纯的性格,整部戏的情节才得以更完整、更具讽刺意味地展开。与此同时,所有人都认为“驴得水”是一头不会说话的驴,但是在孙佳眼里,“驴得水”它不是一头驴而是一个非常可靠的伙伴,所以当驴棚着火时,只有她宁愿用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水灭火;在“驴得水”被杀的时候,只有她奋力阻止并为此难过、伤心。这种行为在不少观众看来十分幼稚,但事实上,这也是孙佳的性格基础所在,显示了她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揭露假象的勇气。根据分析得知,驴得水中孙佳的性格基调是单纯、善良、正直、坚强的,对于他爸爸以及周边人的做法,孙佳十分嗤之以鼻并坚定的做自己。但在之后,随着剧情的发展,当父亲想他下跪请求他嫁给铜匠时,孙佳的性格和心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尽管依旧坚持真善美,但内心对于以往的坚持开始动摇,且孙佳随后的离家出走也反映了孙佳对于现状的失望后丢失了面对的勇气。在感情上,孙佳是悲伤的,到了剧中孙佳所坚持的一切终究还是化为了泡影。这是我通过剧本对孙佳的初步认识。这一认识为我们进入角色奠定了轮廓和原型,只有有了这个模式,演员才能知道如何表演,而不是盲目的表演。因此演员在塑造孙佳时,应当紧密的保持与其思维的同步性,按照角色的心路历程和思想变化思考问题、看待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塑造出孙佳内心的矛盾与煎熬之情,保证表演的生动、自然。(二)孙佳心理特征分析虽然孙佳自始至终都是剧中唯一一个始终反对谎言的人物,但在多项客观条件下的制约下她的坚持都没有成功。在全剧的最后一幕,当孙佳的父亲被挟持,并以此要求孙佳冒充“驴得水”老师的未婚妻时,尽管孙佳迫不得已的穿上了婚纱,但此时的孙佳依旧坚持真理、反对谎言,这从之后孙佳逃离婚礼现场并选择随后离开学校去延安可以看出。但在这过程中,孙佳的心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的,从最开始的“宁死不屈”到“屈服妥协”,现实的荒诞、利益的交织胁迫让孙佳的心理在某个瞬间开始对“真善美”产生了的动摇。但他最终还是认识到了谎言的虚伪和危害,于是孙佳选择了“出逃”,这种“出逃”看似孙佳失去了直面谎言的勇气,但并不意味着孙佳开始了向生活妥协,她内心依据坚守着善良、正直与真实。整体看来,整部剧中孙佳的心理并未发生较大的变化,哪怕周围的人物一次次让她失望,期间其心理可能动摇过,但终究没有“同流合污”。(三)孙佳语言特点分析语言是人物性格的确认或反映,在表演中,语言的主体为人物角色,语言具有表达剧本、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展示剧中人物性格等功能。人物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产物和表现形式,不同的语言形式和风格的差异可以塑造出不同的人物个性。人物的塑造与表演者的语言、情感表达、舞台道具等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戏剧的冲突中,戏剧的高潮和张力点在冲突中,在冲突的表现中,语言最能体现一个人物的性格。同时,观众也主要是通过每个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来区分人物。驴得水中孙佳的台词并不多,在语言风格上,孙佳的语言台词大多直白、简短;在语言内容上,多在反对谎言、坚守真实;在语言节奏上,孙佳的语速较快,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展现孙佳这个人物单纯的特点。(四)孙佳的人物关系在人物关系上,与孙佳有关系的人分别有三个:一个是校长,校长与孙佳是父女,是影响孙佳最深的人也是孙佳最重要的人以至于后来孙佳的“屈服妥协也是为了他。虽然二人是父女关系,但孙佳并未像父亲一样圆滑、世故,校长对其的保护是孙佳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依然十分单纯的原因,也是因为这样的保护,让孙佳在最后认清真相后选择了逃离。一个是周铁男,周铁男喜欢孙佳,平时喜欢逗弄孙佳玩并且有想和孙佳结婚的想法可到了后来却因一把枪“怂”了。在孙佳的眼里,周铁男就像一位长兄,她愿意和周铁男说心里话,对于周铁男十分的信任和依赖。以至于在周铁男屈服与“枪杆”之下后,孙佳濒临崩溃,这也是推动孙佳发生心理变化的重要原因。一个是“驴得水”铁匠,铁匠与孙佳是伙伴,潜意识里,孙佳把铁匠当成了是驴棚里烧死的驴。驴棚里的驴和孙佳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当铁匠到来时孙佳愿意把所学的分享给铁匠对铁匠十分友好。三、突破自我,化身角色(一)寻找角色情感共鸣表演中感情的融入非常重要,演员要把日常的生活经验融入表演人物当中,才能塑造出真实的角色。所以在演出驴得水话剧时,我常常把剧中扮演角色的经历和自己的情感相结合。并且在戏剧艺术的表演过程中,注意情感的爆发。例如:“佳佳:我那桶水呢?把我那桶水给我!把水给我!铁男:佳佳!驴棚着就着呗!佳佳:驴棚着火了得水住哪儿啊?校长:佳佳,地就是头驴!你还真把地当人啦?地住哪儿不行啊?佳佳:是你们先把地当人的!你们拿兆!吃空饷、用地领工资的时候就把当人,地家着火了,你们就不把地当人了?你们哪个没用过驴得水的钱?地天天给你们挑水,给你们干活,你们怎么那么没良心呀!”皿在表演这一段时,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拿水去救火,于是“我”开始着急的去找自己的水桶,找的时候用着急的语气问:“我那桶水呢?”这时大家都不帮助“我”,着急和无奈的情绪开始叠加并且最疼爱自己的父亲也不给予帮助,于是“我”的情绪爆发了,丝毫没有顾忌的向所有人发泄自己不满的情绪。这里的情绪表达,我结合日常生活当中和妈妈吵架的情景融入自己的经历表现出爆发的情绪,使得让看表演的观众感同身受。同时这能让经历过这样的情感的人把这些情感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使其他人受到这种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演员角色塑造的成功就是情感的真实表达。在戏剧表演过程中,演员的情感表达需要融入自我寻找与剧中人物共鸣,在创作人物时需要触动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从而给人物注入新鲜真实的血肉。因此,在塑造孙佳时,我们需要思考角色,从情感上理解角色,由内而外的认同她的这种情感倾向,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所塑造的角色的鲜活性和真实性。由此可见,虽然剧本给了演员具体的角色性格、规则和规定,但演员在角色塑造中不仅要遵守这些约束,还要打破这些约束,从情感上识别和理解角色,这样才能更快、更成功地塑造角色。(二)突破年龄界限在表演当中剧中的人物不可能总是和自己的年龄相仿,就好像驴得水中的孙佳年龄是十五岁而现实当中的我是二十四岁的年龄,年龄不同的我怎么处理的呢?我的做法是突破年龄年龄限制:第一,当一个演员经历一个角色时,不能只将自己的个性和爱好传达给这个角色,也就是说,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而忽视了角色的人物设定,否则创造的角色将是非常“情绪化”和没有“生命力”的。例如:“佳佳:爸校长:嘘!佳佳:(这才发现场上躺了一个人,便极其小声地)这是谁呀?校长:(几乎听不见地)这是教育部李特派员!佳佳:(更小声地)他怎么了?"】这一段的表演里以孙佳十五岁的年龄不算成熟,所以在表演时“我”会用带有一点天真的语气去询问父亲。而现实当中二十四岁的我向父亲询问时则不会带有天真的语气去询问,反而更多的是一些理所当然。因此在表演时我们要充分体验了角色的内心,把现“本我”和“假我”统一起来才能赋予表演更多的真实感。对此,演员应当更多地体验角色,从内到外探索角色的形象,分析角色的特征,在区别“本我”与“假我”的基础上,总结“假我”的特征,将其融入到“本我”之中。第二,演员在表演角色时要注意自身与角色的年龄差距,年龄差距可能带来心理感受以及包括肢体语言的表达特点等行为在内的差距,例如:“佳佳:我爸说,你有潜质,应该学认字、学知识。铁匠:那你帮我谢谢他。”F在这里孙佳的年龄是一个学生并且她的的父亲是学校的校长“我”会表现的对知识非常渴望,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并且希望能够影响和感染身边的同伴。对此,演员在塑造角色时应该根据剧中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感受来传达角色的魅力。在这过程中,演员必须由内而外地审视自己,然后突破自我,努力体验剧本中人物的情感,实现反复体验,从而将这个角色的全部情感传达给观众。(三)在敏感中控制,合理把握“角色”与“我”的关系人们通常认为舞台上的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二者都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人物是剧作家创作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规范性,在创作过程中,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甚至处于相对从属的地位。没有剧本角色的限制和导演二次创作的要求,他们就不能按照自我意识自由创作。因此,在相当程度的约束和规范下,演员创造的角色与自己的经历、性格特点、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不同。,这就要求演员在完成相应的专业技能学习的基础上,认真处理好敏感与控制的关系。所谓敏感,是指演员在研究剧本后,发现人物形象的种子,以角色的行为方式和思维逻辑,把自己置身于舞台上的真实“生活”之中。剧中人物生活的时空环境、推动剧情发展的事件以及戏剧情境中的人物关系都需要演员“在场”。在表演中,演员应该达到“此时此刻,我在"的假想状态,最终“化身为一个角色”。所谓控制,就是演员作为创作者,要始终保持相对清醒和理性,在假象假设状态下,用既定的创作方法和专业技能完成舞台呈现的最终任务。在敏感与控制的互动过程中,演员需要控制人物的创作,另一方面,要全身心投入情感,不断引导自己进入角色。既要发挥与角色的相似性,又要抑制与角色的冲突。一切都必须经过加工和提炼,通过行动的组织和选择,最终完成戏剧表演的最高任务和角色的要求,这也可以说是属于“理想模式”。在进行孙佳的人物塑造的时候,充分体会在当时的环境下孙佳对于善良、真实的坚守,并且体会在周围的人都被谎言所侵蚀时,内心的煎熬。与此同时,放下自我对于这个角色的认知和看法,单纯的融入角色,找准自己的定位,体会角色的情感。演员和角色之间是相互成就的,在表演时我们要符合角色本身的逻辑,不能把一个单纯善良的人演成老谋深,表演时尽量贴近角色在融合角色的同时继而利用相关的表演方法来完成任务的塑造。四、结语综上所述,当我们塑造角色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动作,调度都应该围绕角色进行,扮演是表演艺术的本质,戏剧艺术的所有表演因素都为角色扮演服务。因此,每一个演员都应该对自己和他人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对角色的性格、内心感受、环境和时代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才能创造出一个细腻逼真的舞台银幕形象。演员是角色的创造者,演员“真我”应该处于主导地位。然而为了塑造不同的人物,演员需要体验人物的内心感受,因此需要实现真实自我与虚假自我的统一。然而,演员在创作角色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他们总是创造出许多接近自己形象的角色,但并不完全相同。从这个角度看,“真我”和“假我”总是有对立的,即演员和角色之间必然存在矛盾。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要求演员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创作感受和创作情绪,还要体验人物的生活和内心感受。演员要通过“假自我”的体验和想象力的发挥,约束“假自我”和“真自我”不相似的地方,努力扮演“真自我”和“假自我”相似的地方,改造自己,适应允许范围的角色塑造需要。总之,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无限源泉。作为一名演员,只有通过不断积累生活,丰富自我修养和认知,才能把自己对戏剧表演事业的无限热情投入到人物塑造中,通过演员自身与角色塑造的共生关系,为观众创造更多更好的人物形象。参考文献1陈启良,粤剧演员应如何更好地塑造戏剧人物J,戏剧之家,2019(12),25o2鲁昊,戏剧表演过程中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J,戏剧之家,2019(25),29-29o3隋兰,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J.戏剧之家,2019(21),31-31o4鲁昊,戏剧表演过程中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J,戏剧之家,2019(9),29。5王靖凯,戏剧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策略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究,2019,3(24),66-67o6刘丽丽,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分析J,中外交流,2019,26(30),70。7张国权,谈戏剧表演人物性格的塑造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10),126。8刘建华,做好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策略研究J,赤子,2019(18),252。9周金刚,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2),656610蔡师如,戏剧裘力斯凯撒的人物形象塑造分析J,戏剧之家,2019(21),33-33011周申,刘露,驴得水M.开心麻花:北京,2019,07,30,6。12单棕,2063论观察生活对塑造角色的重要性DB/O1.,百度,2012,12。致谢大学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一眨眼间我的大学时光即将结束。回首过去,我发现在大学里也是收获颇丰的。感谢在这期间帮助过我的人,她们在我的学习生涯当中给予我很多的支持和鼓励。感谢我的班主任兼论文指导老师一臧莹竹老师。我们这个班并不好带,有插班生,有转班生,还有原本在班上的学生。每个学生性格脾气都不一样,时常会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事情后臧老师每次都尽心尽力的去解决,想尽办法让班级更和谐更团结,在这里我要和老师说声:老师您辛苦了!论文指导臧老师也是非常用心的。每次我提交论文都会及时更改并给我提出如何更合理的修改论文,使我的论文更加完善。臧老师谢谢你,谢谢你帮助我在大学时光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感谢给我们上的剧目编排课的龙乐源老师。龙老师上的课十分的有趣让我们在玩中学,一边玩一边学习,让我们在课堂上又放松又能学习到知识。感谢给我们上小品课梁贝老师。梁老师找了很多经典的小品让我们去演,让我们增长了对小品的见闻的同时也提高我们改编能力。感谢大学期间的每一位老师,她们都非常优秀,我从老师们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很多做人的道理,这让我受益终身。感谢你们栽培,感谢在大学期间的所有相遇,因为有你们所以我的大学生涯才会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