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促进法讲义(缩减版).docx
全市“月学一法”暨乡村振兴普法宣传讲义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讲义乡村振兴促进法是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的法律。一、乡村振兴促进法出台的意义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重要举措,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是充分总结“三农”法治实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三农”法律体系的重要成果。(一)制定出台乡村振兴促进法,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对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二)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为解决“两个要害”提供了法律支撑。一方面,要抓耕地,这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另一方面,要抓种子,这是农业的“芯片”。(三)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有助于强化“三保”,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三保”就是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保数量就是要用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保多样、保质量是满足消费者新阶段对丰富多样农产品需求的应有之义。二、乡村振兴促进法的主要特点和亮点(一)确立了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为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充实党委农办力量,发挥考核激励作用,提供了法律保障。(二)明确了“四个优先”工作原则。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的“四个优先”原则。(三)强调了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强调了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四)指出了农业绿色发展方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生态资源系统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五)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将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摆在突出位置、贯穿法律始终。三、乡村振兴促进法聚焦突破重点难点问题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通过经过了前后三次审议,数易其稿,不断优化内容,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一)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严禁违背农民意愿、违反法定程序撤并村庄。“村庄撤并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取得广大农民的同意,不能违背农民意愿。”要首先建立乡村保护的理念,遏制想当然的拆村、并村等做法。(二)明确了粮食安全、实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等内容。“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我国指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法律规范,明确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三)关注人才,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解决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要破除城市人才下乡的障碍。(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建设行动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乡村建设行动的主体责任,构建乡村建设的相关制度安排和明确要求。四、乡村振兴促进法在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方面的体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在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规定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保障成员从集体经营收入中获得收益分配的权利。(二)在乡村治理方面,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村民委员会民主决策机制和村务公开制度,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三)在社会保障方面,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逐步提高;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等的关爱服务;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五、法律中对乡村建设行动的要求乡村建设行动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促进法主要从四个方面作出了规定:(一)规划引领。明确要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循序渐进,顺应村庄发展规律,按照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安排村庄布局,依法编制村庄规划,分类有序推进村庄建设。(二)速强硬件。统筹规划、建设、管护城乡道路、垃圾污水处理、消防减灾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三)抓好软件。要求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四)保护传统村落。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六、如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法落地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促进性法律,内容主要以促进为主,更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高度重视法律的学习贯彻工作。(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重大意义。乡村振兴促进法是三农领域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二)健全体制机制,保障乡村振兴工作任务落实落地。树牢法治思维,围绕乡村振兴促进法确定的重要原则、重大战略、重要制度,建立健全配套的政策体系、责任体系。(三)强化制度建设,完善乡村振兴法律规范体系。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四)提升执法能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打造良好法治环境。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执法队伍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保障。(五)加强组织实施,广泛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学习宣传贯彻活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普法任务抓紧抓好,确保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