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 ;既有民用建筑检查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7157063       资源大小:194.26KB        全文页数:8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 ;既有民用建筑检查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UDCCJJ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142*P备案号J1757*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aindrainagesystemOfbuildingroof(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实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aindrainagesystemofbuildingroofCJJ142*J1757*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年*月*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北京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23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23】42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集水沟设计,半有压屋面雨水系统设计,压力流屋面雨水系统设计,重力流屋面雨水系统设计,加压提升雨水系统设计,施工安装,工程验收和维护管理。本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为了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202I相协调一致,将原强制性条文3.1.2条、3.1.9条和3.4.5条改为一般性条文,并对其内容进行细化和补充;2、结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和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的规定,补充了屋面雨水有组织排放的方式、雨水斗的具体性能要求、更新了87型雨水斗的装配图和部件尺寸、补充了进气型重力流雨水斗的相关规定和部件尺寸、调整了般性建筑物和工业厂房的设计重现期、补充完善雨水管道敷设要求、增加了承压铸铁管、塑料与金属复合管的管材选用要求、增加了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金属屋面天沟融雪防结冰系统的要求、补充了消能检查井和虹吸雨水系统启动时间的相关规定、补充了重力流雨水斗的设计规定、调整了雨水提升泵设置数量要求、补充了对雨水管道标识的相关规定等。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亘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邮编:100044)。本规程主编单位:本规程参编单位: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目次1总则12术语、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33基本规定53.1 一般规定53.2 雨水斗53.3 雨水径流计算73.4 系统选型与设置84屋面集水沟设计.124.1 集水沟设置.124.2 集水沟计算,124.3 溢流口计算155半有压屋面雨水系统设计165.1 系统设置,16IV5.2 系统参数与计算166压力流雨水系统设计186.1 系统设置186.2 系统参数与计算197重力流屋面雨水系统设计217.1 系统设置217.2 系统参数与计算,218加压提升雨水系统设计238.1 一般规定238.2 雨水汇集设施238.3 雨水集水池248.4 水泵设置248.5 系统计算259施工安装269.1 一般规定269.2 进场检验279.3 雨水斗-安装279.4 管道安装279.5 雨水潜水泵安装289.6 固定件安装2910工程验收和维护管理3210.1 一般规定3210.2 安装验收3210.3 密闭性能验收3310.4 竣工验收3310.5 维护33附录A雨水斗流量和斗前水深试验测试方法34附录B深度系数和形状系数法36附录C压力流屋面雨水系统容积式测试法37本规程用词说明38引用标准名录39附:条文说明40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andSymbols22.1 Terms22.25 ymbols33 BasicRequirements53.!GeneralRequirements53.2RoofDrain53.3RainRun-offCalculation73.4SystemSelectionandSettings84 DesignofRfGullyDesigning124.1 GullySetting124.2 Gullycalculalion124.3 OverflowGatecalculation155DesignofRoofRainwaterSystemofHal仔PreSSUreFlow16,165.1 SystemSettingVl5.2 SystemParameterandCalculation166DesignofRoofRainwaterSystemofPressureFlow.186.1 SystemSettingJ86.2 SystemParameterandCalculation“197DesignofRoofRainwaterSystemofGravityStormSystem217.1 SystemSetting217.2 SystemParameterandCalculation218DesignofPressureRaiseRainwaterSystem231.1 GeneralRequirements231.2 RainwaterCollectionFacilities231.3 RainwaterCollectionTank241.4 PumpSetting241.5 SystemCalculation259 ConstructionandInstallation.269.1 GeneralRequirements.269.2 EntryInspection.279.3 RoofDrainInstallation279.4 PipesInstallation279.5 RainSubmersiblePumpinstallation289.6 FixedAttachmentInstallation2910 InspectionandMaintenanceManagement3210.1 GeneralRequirements3210.21 nstallationandAcceptance3210.22 1.eakTest3310.23 Acceptance3310.24 Maintenance33Appendix A RoofDrainFlowandRoofDrainDepthtestingMethod34Appendix B DepthCoefficientandShapeCoefficient36AppendixCVolumeTestingMethodofSiphonicRoofDrainageSystem37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381.istofQuotedStandard39AdditioniExplanationofProvisions40VlIVIIl1.0.1为规范建筑屋面雨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屋面以及与建筑相通的下沉广场、下沉庭院的雨水排水工程。1.0.3建筑屋面雨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应与土建工程密切配合。1.0.4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满足使用要求,并应为维护管理、维修检测以及安全保护等提供便利条件。1.0.5建筑屋面雨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工程buildingroofraindrainageproject建筑屋面、雨棚、阳台、窗井、与建筑相通的下沉庭院和广场、地下室坡道等雨水排水工程的统称。2.1.2 承雨斗hopper安装在侧墙的外挂式雨水集水斗。!承接屋面侧入式雨水斗排水或檐口天沟排水,具有在排水过程中持续进气和自行溢水散流功能的雨水斗。2.1.3 A重力流雨斗gravity(non-pressureflow)roofdrain当斗前水深低于设计溢流水位时,始终保持进气功能,使排水系统的流态保持在重力(无压)流的雨水斗。2.1.4 1.387型雨水斗87roofout3Idrain具有整流、阻气功能的雨水斗。其排水流量达到最大值之前,斗前水位变化缓慢;流量达到最大值之后,斗前水位急剧上升。I具有阻气和整流功能,在斗前水深变化范围内,系统的排水流态不固定,在重力(无压)流、半有压和有压流范围内变化的雨水斗。2.1.5 A格栅斗帽雨水斗SiDhoniCroofdrainWithoUlairbaffle带集水斗的虹吸雨水斗去掉防涡流装置构成的雨水斗。2.1.6 檐沟外排水externaldrainageofgutter采用成品檐沟或土建檐沟汇水排入雨水立管的排水方式。2.1.7 承雨斗外排水externaldrainageofrainwaterhopper屋面女儿墙上贴屋面设侧排排水口,侧墙设集水斗承接雨水的排水方式。2.1.8 天沟排水gutterdrainage天沟收集雨水,沟内设雨水斗的排水方式。依据雨水管道设置在室内和室外,分为天沟内排水和天沟外排水。2.1.9 半有压遍屋面雨水系统roofrainwatersystemofhalf-pressureflow系统的设计流态处于重力输水无压流和有压流之间的屋面雨水系统,采用87(79)型雨水斗或性能与之相当的雨水斗。2.1.10 压力流屋面雨水系统roofrainwatersystemofpressureflow系统的设计流态为重力输水有压流的屋面雨水系统,并设置相应的专用雨水斗。当采用虹吸雨水斗时可称为虹吸式屋面雨水系统。2.1.11 重力流屋面雨水系统roofrainwatersystemofgravitystormsystem系统的设计流态为重力输水无压流的屋面雨水系统。2.1.12 密闭系统closedsystem在室内无任何敞开口的雨水排水系统。2.1.13 内排水internaldrainage雨水立管敷设在室内的雨水排水系统。2.1.14 外排水externaldrainage雨水立管敷设在室外的雨水排水系统。2.1.15 过渡段transitionzone水流流态由虹吸满管压力流向重力流过渡的管段。过渡段设置在系统的排出管上,作为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水力计算的终点,在过渡段通常将系统的管径放大。2.1.16 连接管spigotpipe雨水斗至悬吊管间的连接短管。21.15悬吊管Hangpipe悬吊在屋架、楼板和梁下或架空在柱上的与连接管相连的雨水横管。2.1.17 长沟longgutter集水长度大于50倍设计水深的屋面集水沟。21.17短沟shortgutter集水长度等于或小于50倍设计水深的屋面集水沟。2.2 符号2.2.1流量、流速Q雨水设计流量;q设计暴雨强度:V集水沟水流速度:Odg水平短沟的设计排水流量;qcg水平长沟的设计排水流量;Qq溢流口服务面积内的最大溢流水量;Vx计算点的流速;QA能在系统中形成虹吸的最小流量;QAmin在单斗、单立管系统(立管高度大于4m)中形成虹吸的最小流量;W径流总雨量;Qs被测试的压力流屋面雨水系统排水能力。2.22时间和比重P设计重现期;t降雨历时;t汇水面汇水时间;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P4时水的密度;A排水时间且_不一虹吸启动时间。223水压、水头损失h2悬吊管末端的最大负压;Px管路内任意断面X的压力;NP一水头损失允许误差;9.81(/-/?,+Z)雨水斗至计算点的总水头损失;Z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2.2.4 几何特征F汇水面面积;集水沟过水断面积;AZ沟的有效断面面积;b溢流口宽度;h溢流口高度;h,x屋面最大设计积水高度;hb溢流口底部至屋面或雨水斗(平屋面时)的高差(m);溢流口处的堰上水头;Ai水流断面积;雨水斗和悬吊管末端的几何高差;雨水斗顶面至管路内任意断面X的几何高差;vc雨水斗顶面至排出管过渡段的几何高差;1.悬吊管的长度;H当计算对象为排出管时指室内地面与室外检查井处地面的高差;当计算对象为横干管时指横干管的敷设坡度;I管道长度;4管道的计算直径;Vg一屋面天沟水容积E1.%_过渡段上游管道的容积。2.2.5 计算系数k汇水系数;Wm径流系数;A、b、c、n当地降雨参数;折减系数;n集水沟的粗糙系数;R水力半径;I集水沟坡度;kg折减系数;Zdf断面系数;SX深度系数;XX形状系数;1.X长沟容量系数;g重力加速度;N溢流口宽度计算系数;K堰流量系数;Rl水力坡降;摩阻系数;Re雷诺数;Kn绝对当量粗糙度;4局部阻力系数。3基本规定3.1 一般规定3.1.1 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将屋面雨水排至I室外非下沉地面、I雨水控制利用设施或雨水管渠,当设有雨水利用系统的蓄存池(箱)时,可排到蓄存池(箱)内。3.1.2 建筑屋面雨水积水深度应控制在允许的负荷水深之内,50年设计重:现期降雨时屋面积水不得超过允许的负荷水深。3.1.3 建筑屋面雨水应有组织排放,可采用管道系统加溢流设施或管道系统无溢流设施排放。采取I承雨斗排水阈檐沟外排水方式的建筑宜采用管道系统无溢流设施方式排放。对于建筑要求有水帘效果的坡屋面,可将雨水排放至地面后进行有组织汇集。3.1.4 当设有溢流设施时,溢流排水不得危及建筑设施和人员安全。3.1.5 屋面排水的雨水管道进水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屋面、天沟、土建檐沟的雨水系统进水口应设置雨水斗;2I从女儿墙侧口排水的外排水管道进水口应在侧墙设置承雨斗"女儿墙的侧入式雨水斗等侧排水口,应通过承雨斗或其它具有溢流、通气功能的排水管件与外排雨水管道连接;3成品檐沟雨水管道的进水口可不设雨水斗。3.1.6 设有雨水斗的雨水排放设施的总排水能力应进行校核,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校核雨水径流量应按50年或以上重现期计算,屋面径流系数应取1.0;2压力流屋面雨水系统排水能力校核应进行水力计算,计算时雨水斗的校核图流量不得大于本规程表3.2.4中的数值;3半有压屋面雨水系统排水能力校核中,当溢流水位或允许的负荷水位对应的斗前水深大于本规程表3.2.4中的数值时,则雨水斗的校核回流量不得大于本规程表3.2.4中的数值。3.1.7建筑屋面雨水系统的横管或悬吊管应具有自净能力,宜设有排空坡度,且1年重现期5min降雨历时的设计管道流速不应小于自净流速。3.1.8 屋顶供水箱溢水、泄水、冷却塔睡抽水、消防系统检测排水以及绿化屋面的渗滤排水等较洁净的废水可排入屋面雨水排水系统。3.1.9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应独立设置,严禁与污水、废水排水管道连接。3. 2雨水斗3.1.1 建筑屋面雨水采用的雨水斗应符合下列规定:1 87型雨水斗和虹吸雨水斗可在雨水斗顶端设置阻气隔板,控制隔板的高度,对入流雨水进行稳流或整流,抑制入流雨水掺气量,增强泄水能力:2格栅斗帽雨水斗进水口格栅采用半球形格栅斗帽,防止入流雨水形成涡流,抑制人流雨水掺气量,增强泄水能力;3上对入流雨水应进行稳流或整流;I重力流雨水斗可采用进气型或限流型结构,确保在设计溢流液位高度范围内保持系统的重力流态:U应抑制入流雨水的掺气;于建筑屋面雨水收集的其他结构雨水斗应符合所设计雨水系统的水力学特性;引4应拦阻雨水中的固体物"应设有阻拦雨水中固体物并防止雨水斗堵塞的结构。3.1.2 虹吸雨水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I虹吸雨水斗Yl建筑屋面排水用雨水斗通用技术条件CJyT245的有关规定。雨水斗格栅罩应采用细槽状或孔状。3.1.3 87型雨水斗应符合另列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屋面排水用雨水斗通用技术条件CJ/T245的有关规定Q|雨水斗应由短管、导流罩(导流板和盖板)和压板(图3.2.3)等组成;2导流板不应小于8片,进水孔的有效面积应为连接管横断面积的2倍2.5倍,雨水斗各部件尺寸应符合表3.2.3中的规定,导流板高度不宜大于表323中的数值;一3盖板的宜径不宜小于短管内径加140mm;4雨水斗的材质宜采用碳钢、不锈钢、铸铁、铝合金、铜合金等金属材料。323A铸铁格栅斗帽雨水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屋面排水用雨水斗通用技术条件CJ/T245的有关规定。323B进气型重力流雨水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屋面排水用雨水斗通用技术条件CJ/T245的有关规定。1.1.4 雨水斗的流量特性应通过标准试验取得,标准试验方法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进行,雨水斗最大排水流量宜符合表3.2.4的规定。表3.2.4雨水斗最大排水流量流态分类雨水斗规格(nun)5075100125150半有压流87型雨水斗流量(1.s)21.839.194.1斗前水深(mm)68.092.0112.0格栅斗帽雨水斗流量(1.s)一25.141.762.4(81.5)斗前水深(mm)<72121.5132.5137.0压力流虹吸雨水斗流量(1.s)12.618.840.9一89.0斗前水深(mm)W47.659.070.5一重力流进气型重力流雨水斗流量(1.s)18.5一斗前水深(mm)250侧入式雨水斗+流量(1.s)6.514.128.1承雨斗斗前水深(mm)222254.8250侧入式雨水斗+通气三通流量(1.s)6.59.528.1斗前水深(mm)一222221250注:1、带括号数据为非满流流量:;2、带“一”为无产品规格。1.1.5 雨水斗的最大设计排水流量取值应小于雨水斗最大排水流量。雨水斗最大设计排水流最应经实测确定,当无实测资料时宜符合表3.2.5的规定。表3.2.5雨水斗最大设计排水流量(1.s)流态分类雨水斗规格(mm)5075100125150半有压流87型雨水斗一814-1626-36格栅斗帽雨水斗81226压力流虹吸雨水斗612257()垂力流进气型重力流雨水斗12侧入式雨水斗+承雨斗8.5例入式雨水斗+通气三通3.3 雨水径流计算3.3.1 汇水面雨水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Q=kmqF(3.3.1)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1.Zs);k汇水系数,当I采用天沟集水口沟沿在满水时会向室内渗漏水时I坡度大于2.5%的斜屋面或采用内檐沟集水时取1.5,其他情况取1.0;m径流系数;q设计暴雨强度(1.shm2);F汇水面面积(hm2)O3.3.2 各种汇水面的径流系数宜按表332的规定确定,不同汇水面的平均径流系数应按加权平均进行计算。表3.3.2各种汇水面的径流系数汇水面种类径流系数.硬屋面、未铺石子的平屋面、沥青屋面、膜结构屋面1.0水面1.0混凝土和沥青地面0.9铺石子的平屋面0.8块石等铺砌地面0.7干砌砖、石及碎石地面0.5非铺砌的土地面、绿化屋面0.4地下建筑覆土绿地(覆土厚度V500mm)0.4绿地0.25地下建筑覆土绿地(覆土厚度250Omm)0.253.3.3 各汇水面积应按江水面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出汇水面积有侧墙时,应附加侧墙的汇水面积,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的有关规定;2球形、抛物线形或斜坡较大的汇水面,其汇水面积应附加汇水面竖向投影面积的50%o3.3.4 设计暴雨强度应按下式计算:(3.3.4)167A(l+clgP)3)式中:P设计重现期(八);t一降雨历时(min):Ayb、c、n当地降雨参数。3.3.5 建筑屋面雨水系统的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汇水区域性质、气象特征、溢流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建筑降雨设计重现期宜按表3.3.5中的数值确定。表3.3.5建筑降雨设计重现期建筑类型设计重现期(八)采用外檐沟排水的建筑12一般性建筑物5重要公共建筑和工业厂房10窗井、地下室车库坡道50连接建筑出入口下沉地面、广场、庭院10-50注:(1)表中设计重现期,半有压系统可取低限值,I虹吸趣力遮系统宜取高限值:(2)工业厂房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应根据生产工艺、重要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宜小于10年。3.3.6 设计降雨历时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雨水管渠的设计降雨历时应按下式计算:(3.3.6)式中:11汇水面汇水时间(min),根立正离留短、汇水面坡度和铺盖确定,可采用5min;折减系数,取m=l;I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2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降雨历时按屋面汇水时间计算,可取5min°3.4 系统选型与设置3.4.1 建筑屋面雨水系统类型及适用场所可按表3.4.1的规定确定。表3.4.1建筑屋面雨水系统类型及适用场所9分类方法排水系统适用场所汇水方式檐沟外排水系统I屋面面积较小的单层、多层住宅或体量与之相似的一般民用建筑;2瓦屋面建筑或坡屋面建筑;3雨水管不允许进入室内的建筑。承南斗外排水系统1屋面设有女儿墙的多层住宅或七层九层住宅:2屋面设有女儿墙且雨水管不允许进入室内的建筑。天沟排水系统1大型厂房:2轻质屋面:3大型复杂屋面:4绿化屋面;5雨篷。阳台排水系统敞开式阳台设计流态半有压排水系统1屋面楼板下允许设雨水管的各种建筑;2天沟排水;3无法设溢流的不规则屋面排水。压力流排水系统I屋面楼板下允许设雨水管的大型复杂建筑;2天沟排水;3需要节省室内竖向空间或排水管道设置位置受限的工业和民用建筑。重力流排水系统I阳台排水;2成品檐沟排水;3承雨斗排水;4排水高度小F3m的屋面排水,在屋面板下有足够竖向空间设置雨水悬吊管的建筑。3.4.2建筑屋面雨水系统应根据屋面形态进行选择。屋面雨水斗排水系统的设计流态,应根据排水安全、经济性、建筑竖向空间要求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3.4.3 高层建筑的裙房屋面的雨水应自成系统排放。3.4.4 半有压屋面雨水系统宜采用87型雨水斗、格栅斗帽雨水斗或性能类似的雨水斗,压力流雨水系统应采用专用虹吸雨水斗。重力流雨水系统采用雨水斗时应采用重力型雨水斗。3.4.5 民用建筑雨水内排水应采用密闭系统,不得在建筑内或阳台上开口,且不得在室内设非密闭检查井。当屋面雨落水管雨水间接排水R阳台排水有防返溢的技术措施时,阳台雨水可接入屋面雨落水管。3.4.6 严寒地区宜采用内排水系统。当寒冷地区采用外排水系统时,雨水排水管道不宜设置在建筑北侧。3.4.7 无特殊要求的工业厂房,雨水管道宜为明装。民用建筑中的雨水立管宜沿墙、柱明装,有隐蔽要求时,可暗装于管井内,并应留有检查口。3.4.8 雨水管道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得敷设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及住宅套内;2不得敷设在精密机械、设备、遇水会产生危害的产品及原料的上空,否则应采取预防措施;3不得敷设在对生产工艺或卫生有特殊要求的生产厂房内,以及食品和贵重商品仓库、通风小室、电气机房和电梯机房内;4不宜穿过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烟道和风道,当雨水管道需穿过沉降缝、伸缩缝和变形缝时,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5当埋地敷设时,不得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或穿越生产设备基础:除土建专业允许外,雨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结构层或结构柱内;6塑料雨水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工业厂房的高温作业区。3.4.9 塑料排水管道穿墙、楼板或有防火要求的部位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设置防火措施。3410雨水斗位置应根据屋面汇水区域二结构承载负苞、管道敷设等因素确定,雨水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雨水斗的汇水面积应与其排水能力相适应;|2雨水斗位置应根据屋面汇水结构承载、管道敷设等因素确定;阻在不能以伸缩缝或沉降缝为屋面雨水分水线时,应在缝的两侧分设雨水斗;阻雨水斗应设于汇水面的最低处,且应水平安装;阻雨水斗不宜布置在集水沟的转弯处;段严寒和寒冷地区雨水斗宜设在冬季易受室内温度影响的位置,否则宜选用带融雪装置的雨水斗口;6溢流雨水斗应高于排水雨水斗设置,也可采取溢流围堰方式在结构屋面板上设置,其高度可根据屋面结构允许活荷载或集水沟计算有效高度确定。3.4.11 绿化屋面的雨水斗可设置在雨水收集沟内或雨水收集井内,并应有防止种植土进入雨水斗的措施。3.4.12 一个汇水区域内雨水斗不宜少于2个,雨水立管不宜少于2根。3.4.13 雨水管道穿越楼板时应设置套管,且立管的底部弯管处、横管的转弯处应设支墩或采取固定措施。雨水管道穿越地下室外墙时应设置防水套管。3.4.14 裙房屋面雨水应单独排放,不得汇入高层建筑屋面排水管道系统。当高层建筑雨水管排水至散水或裙房屋面时,应采取防冲刷措施。当大于100m的高层建筑的排水管排水至室外时,应将水排至室外检查井,并应采取消国能措施。3.4.15 当雨水横管和立管直线长度的伸缩量超过25mm时,应采取伸缩补偿措施。3.4.16 雨水管道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的交汇处应做顺水连接。当压力流系统的连接管接入悬吊管时,可按局部阻力平衡需求确定连接方式;2悬吊管与立管、立管与排出管的连接弯头宜采用2个45°弯头,不应使用内径直角的90°弯头;3连接管与悬吊管的连接应采用450三通。3.4.17 I设雨水斗I半有压流和压力流倒屋流雨水排水管道系统应能承受正压和负压,正压承受能力不应小于工程验收灌水高度产生的静水压力,圈函水管道的负压承受能力不应小于二80kPa。3.4.18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管材和管件宜采用相同的材质,管材选用圜应符合画表34.18的规定:3.4.19 的屋面雨水排水管道宜采用涂塑钢管、镀锌钢管、不锈钢管和承压塑料管,多层建筑外排水系统可采用排水铸铁管、非承压排水塑料管;2高度超过25Om的雨水立管,雨水管材及配件承压能力可取2.5MPa:3阳台雨水管道宜采用排水塑料管或排水铸铁管,檐沟排水管道和承雨斗排水管道可采用排水管材;4同一系统的管材和管件宜采用相同的材质。表3.4.18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管材选用表汇水方式/部位选用管材建筑内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球墨铸铁管、塑料与金属复合管、不锈钢管、承压塑料管:阳台和重力流外排水系统、多层建筑外排水、加压提升雨水系统的重力汇集管排水铸铁管、铸铁雨落管、不锈钢管、排水塑料管:高层建筑半有压流和压力流排水系统(含外排水)雨水排水球黑铸铁管、铸铁雨落管、塑料与金属复合管、不锈钢管、承压塑料管:加压提升雨水系统的水泵出水管塑料与金属复合管、不锈钢管、承压塑料管:高度超过25Om的雨水立管雨水管材及配件承压能力不应小于2.5MPa3.4.18A当建筑屋面雨水系统采用铸铁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雨水立管高度超过80m时应采用雨水排水球墨铸铁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屋面雨水排水铸铁管、管件及附件GBzT37357-2019中OB型雨水排水球墨铸铁管及管件的有关规定;2雨水立管高度低于80m时应采用排水铸铁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排水用柔性接口铸铁管、管件及附件GB/T12772-2016中A型B级柔性接口铸铁管及管件的有关规定;3雨水立管高度低于于m及阳台雨水管道应采用排水铸铁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排水用柔性接口铸铁管、管件及附件GB/T12772的有关规定;4外墙承雨斗排水管道采用铸铁雨落管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屋面雨水排水铸铁管、管件及附件GB"37357-2019中CJ型灰口铸铁雨落管及管件的有关规定;5柔性接口铸铁管用于雨水立管时,应对立管底部弯头及悬吊安装的排出管接口进行防脱加固。3.4.20 当建筑屋建雨水田系统采用除颤置塑料与金属复合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除蟹蹩塑料与金属复合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给水涂塑复合钢管CJ/T120和钢塑复合压力管CJ/T183等的有关规定;2管道宜采用智能电磁感应焊接、沟槽或法兰连接方式;虹吸雨水系统负压区除外的管道连接可采用沟槽或法兰连接方式。当采用法兰连接时,应对法兰焊缝作防腐处理。3420当建筑屋面雨水斗系统采用镀锌钢管时,应符合下列规走1镀锌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的有关规定;2虹吸雨水系统负压区除外的镀锌钢管连接应采用丝扣或沟槽连接方式。3.4.21 当建筑屋面雨水国系统采用不锈钢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锈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12771的有关规定;2不锈钢管最小壁厚画!宜符合表3.4.21的规定;3不锈钢管应采用耐腐蚀性能牌号不低于S30408的材料;4管道宜采用沟槽式连接或对接氧弧焊笠连接方式;5当采用对接氧弧焊连接时,应有惰性气体保护。表3.4.21不锈钢管最小壁厚公称尺寸(mm)DN50DN80DNlOODN125DN150DN200DN250DN300DN35O管外径(mm)5789108133159219273325377最小壁厚(mm)2.02.02.03.03.04.04.04.54.53.4.22 当建筑屋面雨水田系统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及管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排水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及管件CJ"250笠的有关规定;2管材的规格不应低于S12.5管系列;3管道应采用热熔对圈焊连接、电熔管箍和承插热熔焊接连接方式:4检查口管件可采用法兰连接方式。3.4.23 采用排水铸铁管、排水塑料管时,管材及管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屋面集水沟设计4.1 集水沟设计4.1.1 当坡度大于5%的建筑屋面采用雨水斗排水时,应设集水沟收集雨水。4.1.2 下列情况宜设置集水沟收集雨水:4.1.3 面雨水径流长度和径流时间较短时;4.1.4 少屋面的坡向距离时;4.1.5 低屋面积水深度时;4.1.6 坡屋面雨水流向的中途截留雨水时。4.1.7 集水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多跨厂房宜采用集水沟内排水或集水沟两端外排水。当集水沟较长时,宜采用两端外排水及中间内排水;2当瓦屋面有组织排水时,集水沟宜采用成品檐沟;3集水沟不应跨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和防火墙;4金属集水沟应考虑设置伸缩缝对汇水分区的影响。4.1.8 沟、边沟的结构应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金属结构。4.1.9 雨水斗与天沟、边沟连接处应采取防水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天沟、边沟为混凝土构造时,雨水斗应设置与防水卷材或涂料衔接的止水配件,雨水斗空气挡罩、底盘与结构层之间应采取防水措施;2当天沟、边沟为金属材质构造,且雨水斗底座与集水沟材质相同时,可采用焊接连接或密封圈连接方式;当雨水斗底座与集水沟材质不同时,可采用密封圈连接,不应采用焊接;3密封圈应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氯丁橡胶等密封材料,不宜采用天然橡胶。4.1.10 属沟与屋面板连接处应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4.1.11 严寒地区及寒冷地区金属屋面天沟和雨水斗应设融雪防结冰措施,严寒地区及寒冷地区其他类型建筑屋面天沟和雨水斗宜设融雪防结冰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融雪防结冰措施应采用专用融雪伴热线缆,保护部位应包括集水沟、集水槽和雨水斗:2处于非采暖区域的雨水管道应采取防冻措施,可设置自限温电伴热或防冻保温:3屋面融雪防结冰系统和防冻措施应与建筑主体同时设计及施工。4.2 集水沟计算421集水沟的过水断面应根据汇水面积的设计流量按下式计算:=-(4.2.1)V式中:集水沟过水断面积(n);Q雨水设计流量(113s);V集水沟水流速度(ms)。4.2.2 集水沟的设计水深应根据屋面的汇水面积、沟的坡度及宽度、雨水斗的斗前水深确定。排水系统的集水沟分水线处最小深度不应小于100mmO4.2.3 集水沟的沟宽和有效水深宜按水力最优矩形截面确定。沟的有效深度不应小于设计水深加保护高度;压力流排水系统的集水沟有效深度不宜小于250mm。4.2.4 集水沟的最小保护高度应符合表4.2.4中的规定。表4.2.4集水沟的最小保护高度含保护高度在内的沟深hz(mm)最小保护高度(mm)1OO25O>2500.3hz754.2.5 集水沟净宽不宜小于300mm,纵向坡度不宜小于0

    注意事项

    本文(《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 ;既有民用建筑检查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