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基层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技术指南(全文).docx
最新:国家基层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技术指南(全文)摘要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疾病负担沉重。自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发布以来,随着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能力的不断提升、工作内容的不断拓展,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工作需要细化的技术指南。本指南旨在推动基层DKD防治工作规范化,帮助基层医生开展DKD的预防和控制,并对DKD患者进行综合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基本要求、DKD概述、筛查、诊断与临床分期、治疗、患者随访及转诊。本指南适用于>18岁的T2DMo糖尿病肾脏病概述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的总称。糖尿病所致的肾脏损害称为DKD,其属于CKD的范畴。DKD主要包括UACR30mg/g和/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60mlmin11.73m-2,且持续超过3个月。DKD是由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损害,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等),临床上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eGFR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O糖尿病肾脏病筛查、诊断与临床分期一、筛查推荐T2DM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筛查DKD,且以后每年至少筛查1次。筛查项目包括尿常规、UACR和血清肌肝(计算eGFR)。二、诊断DKD通常是根据UACR增高和/或eGFR下降,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CKD而做出的临床诊断。推荐采用随机尿测定UACRoUACR30mg/g定义为白蛋白尿,但仅单次UACR增高不能诊断为白蛋白尿,需在36个月内重复检测,3次中有2次UACR>30mg/g、排除感染等因素后方可诊断白蛋白尿。通常将UACR30-300mg/g称为微量白蛋白尿,UACR>300mg/g称为大量白蛋白尿。诊断糖尿病白蛋白尿还需要排除其他的影响因素,如感染、发热、24h内运动、心力衰竭、女性月经期等均可能使UACR升高,结果分析时应考虑这些因素。若检测24h尿白蛋白定量,其诊断价值与UACR相当。推荐检测血清肌肝水平,并采用CKD-EPl公式计算eGFR(附录4)。当糖尿病患者eGFR<60mlmin-11.73m-2可诊断为eGFR下降。当糖尿病患者UACR>30mgg和/或eGFR<60mlmin-l1.73m-2持续超过3个月,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CKD时,临床可以诊断为DKDo在临床诊断DKD时需要注意:(1)明确糖尿病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应综合考虑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肾功能下降程度与速度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微血管并发症等。典型的DKD临床表现包括:病程较长的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出现白蛋白尿而无血尿,以及eGFR逐渐下降等。(2)关注UACR正常但eGFR下降,即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病(normoalbuminuricdiabetickidneydisease,NADKD)的患者。NADKD在高龄、女性及血糖控制良好的人群中较常见。(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诊断DKD的重要依据之一。DR进展与肾脏病理改变及ESRD进展程度相关,DKD患者常常合并DRo在诊断DKD时需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慢性肾脏病。当糖尿病患者伴有肾脏损害并出现以下任一情况时,需考虑非糖尿病肾脏病(nondiabetickidneydisease,NDKD)或DKD合并NDKD,并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明确病因:(1)出现活动性尿沉渣(红细胞、白细胞、细胞管型等);(2)eGFR迅速下降;(3)UACR迅速增高或出现肾病综合征;(4)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s,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receptorblocker,ARB)治疗后3个月内eGFR下降大于30%;(5)肾脏超声检查发现异常;(6)顽固性高血压;(7)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或体征等。上述DK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依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而做出的临床诊断,糖尿病合并肾损害的病因难以鉴别时,可行肾穿刺病理检查。三、临床分期确诊DKD后,应联合CKD分期(G1G5)和白蛋白尿分期(A1A3)判定DKD严重程度、进展和死亡风险及临床随访和转诊频率(表1)。例如,某DKD患者的eGFR为40mlminl-1.73m-2、UACR为358mgg,诊断为DKDG3bA3,对应的DKD进展风险为极高风险,应每年至少随访3次。糖尿病肾脏病治疗一、治疗目标DKD的治疗重在早期干预,综合管理,以减少蛋白尿,延缓eGFR下降,改善肾脏不良结局(如ESRD.肾脏相关死亡等)。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的控制。DKD患者的血糖控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合并症、并发症、低血糖风险等,制定个体化控制目标。DKD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在130/80mmHg(1mmHg=0.133kPa)以下,舒张压不宜低于60mmHg,并应根据并发症及耐受情况设定个体化的血压目标。DKD患者的调脂和体重管理综合控制目标同一般T2DM患者。二、生活方式干预(一)营养干预1.总体原则:合理控制总热量,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合理选择搭配食物,尽量做到营养均衡,食物多样,满足患者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适当增加蔬菜和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index,GI)水果的摄入,选择蛋类、奶类、水产类、禽畜类以及大豆及其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面食等)及含糖饮料和加工肉类的摄入。eGFR<60mlmin-11.73m-2同时合并UACR30mg/g或者eGFR<45mlmin-l-1.73m-2的患者尽量选用优质蛋白来源的食物。提倡选择低GI的食物/品。选择小份食物有助于增加食物种类。平均每天摄入食物种类数在12种以上,每周在25种以上。2 .蛋白质摄入:对于未进行透析治疗的DKD患者,推荐的蛋白质摄入量为0.8gkgld-l,优质蛋白的比例应占50%以上;而透析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至1.01.2gkg-ld-lo优质蛋白来源的食物包括:鸡蛋、牛奶、鱼肉、虾肉、鸡肉、鸭肉、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大豆等。3 .脂肪摄入:脂肪摄入需满足人体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同时适当提高Q-3脂肪酸(如鱼油等)的比例,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异常。4 .钠、钾摄入:每日的钠摄入量应低于2g(相当于5g食盐)。高钠和低钠饮食均可能增加高血压、ESRD、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Iardisease,CVD)及死亡风险。严重的DKD患者会出现血钾失衡,高钾血症(血钾5.5mmol1.)及低钾血症(血钾3.5mmol1.)均会诱发心血管事件。对于合并高钾/低钾血症的DKD患者,应调控富含钾的食材的摄入。(二)运动干预适量规律运动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改善心、肺、肾以及认知功能,因此适当强度的运动可延缓DKD进展,同时减少DKD患者的CVD及死亡风险。1.运动原则:运动目标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心血管合并症、基础运动水平、防跌倒能力等因素。运动可以从低强度、小运动量开始,并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及尿蛋白等。2 .运动频率:推荐每周进行15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推荐每周至少活动3d,连续不运动的天数不超过2d(如每周5次、每次30min)。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目标心率(targetheartrate,THR),计算公式见附录5。3 .运动类型: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以及柔韧性训练等。有氧运动包括健步走、乒乓球、太极拳、羽毛球、骑车和游泳等。常见的抗阻运动项目则包括仰卧起坐、俯卧撑、抬举哑铃、拉伸拉力器等。柔韧性训练(如伸展、拉伸等)在运动的准备阶段和结束阶段进行,多与有氧运动相结合。4 .运动禁忌:如有下列情况应禁止运动训练: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空腹血糖16.7mmol/1.或血糖3.9mmol/1.;糖尿病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的肾脏病,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合并急性感染等。(三)体重管理超重和肥胖可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病风险,有效的体重管理是预防和治疗DKD的重要辅助手段。超重为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介于24-<28kgm2,肥胖为BMI28kgm2oBMI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2(m2)o建议超重和肥胖患者短期减重的目标是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长期(如1年)减重的目标为BMl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7%,并使体重长期维持在健康水平。超重或肥胖DKD患者的体重管理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代谢手术等。(四)戒烟戒酒吸烟、饮酒是DKD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DKD患者需做到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配合诊治。三、降糖治疗(一)药物治疗原则基层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使用药物,同时充分评估患者心肾功能、并发症、合并症情况,根据eGFR调整药物剂量;尽量避免使用低血糖风险较高的口服降糖药物。不同肾功能分期降糖药物的使用见附录6。各类降糖药物综合获益、风险评估表见附录7o建议优先选择具有肾脏获益证据的药物。(二)具有肾脏获益证据的降糖药物1.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cotransporter2inhibitor,SG1.T2i):SG1.T2i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排出,从而降低血糖。除此之外,部分SG1.T2i还有降低白蛋白尿、延缓肾功能下降、并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推荐在eGFR>45mlmin-11.73m-2的DKD患者中使用SG1.T2io近期研究结果表明,部分SG1.T2i可以在eGFR20mlmin-11.73m-2时使用。具体药物适应证和禁忌证见药品说明书。SG1.T2i的常见不良反应为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感染及血容量不足(如症状性低血压、头晕、脱水)等,建议适当补水。同时应关注严重不良反应,如酮症酸中毒。2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peptide-1receptoragonist,G1.P-IRA):G1.P-IRA通过激活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并具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等作用。部分G1.PTRA具有肾脏保护作用。G1.PIRA不应与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dipeptidylpeptidaseIVinhibitor,DPP-4i)联合使用。G1.P-IRA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oG1.P-IRA禁用于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或家族史患者、2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患者等,有胰腺炎病史者慎用。(三)其他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胭、DPP-4i>胰岛素促泌剂(磺版类和格列奈类)、Q-糖甘酶抑制剂、曝座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s),均为临床有效的降糖药物。DKD患者应用时应根据eGFR水平选择适用的降糖药物(附录6)。利格列汀(DPP-4i)、那格列奈(胰岛素促泌剂)、罗格列酮和毗格列酮(TZDs)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无需调整剂量,可全程应用。DKD患者服用二甲双服期间需监测eGFR变化,eGFR45-59mlmin-11.73m-2时应减量,eGFR<45mlmin-11.73m-2时禁忌使用。CKDG3a期及以下患者在使用造影剂及全身麻醉前需暂停二甲双服,完成后48h复查肾功能无恶化再启用。胰岛素:由于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对胰岛素清除减少,可导致体内蓄积,胰岛素使用过程注意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避免低血糖发生。四、降压治疗DKD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压加速肾病进展,同时也影响CVD预后。控制高血压可有效降低DKD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延缓肾功能恶化,降低CVD终点事件(如卒中、心肌梗死、CVD相关死亡等)的发生风险。不同肾功能状态下降压药物的使用可参考附录8o对于DKD合并高血压患者,初始降压治疗首选ACEI/ARB类降压药,并逐步加量至可耐受的最大安全剂量。ACEI/ARB类降压药不仅具有降压作用,还能够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下降、改善预后,并且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开始应用ACEI/ARB类或剂量增加后24周内监测血压、血肌肝、血钾水平,如4周内血肌肝升高超过30%,需停药或减少剂量并寻找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如肾动脉狭窄);不建议联合应用ACEI和ARBo出现与ACEI/ARB应用相关的高钾血症时须停药,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使用ACEI/ARB的DKD患者如血压控制未达标,可在ACEI/ARB的基础上,联用钙通道阻滞剂(CaICiUmChanneIblOCker,CCB)或曝嗪类利尿剂/神利尿剂(eGFR<30mlmin-l1.73m-2时使用祥利尿剂)。如果两药联合使用血压未能控制,则推荐使用ACEIARB>CCB、利尿剂三药联合。在联合用药时,推荐单片固定复方制剂(ARB+CCB、ARBACEI+利尿剂),固定复方制剂在疗效、依从性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上述药物自由联合。五、调脂及抗血小板治疗DKD患者的血脂控制目标与调脂治疗同一般T2DM患者。但临床用药时应根据肾功能水平进行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具体见附录9。DKD合并CVD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应充分评估出血风险,并关注药物禁忌证。六、其他DKD获益药物1.非脩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非奈利酮作为新一代治疗药物,通过阻断盐皮质激素受体过度活化而降低T2DM相关且伴白蛋白尿的CKD患者eGFR持续下降、ESRD、心血管死亡和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在T2DM伴白蛋白尿、eGFR25mlmin-1-1.73m-2血清钾浓度5.0mmol/1.的患者中,推荐加用对肾脏和心血管有益的非奈利酮。一般起始剂量应为20mg,每日1次;eGFR2559mlmin-l-1.73m-2减量至10mg,每日1次,具体详见表5。非奈利酮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钾血症,因此开始治疗、剂量调整的4周内,及整个治疗期间需监测血钾,血钾5.5mmol1.停药。2.中成药治疗:黄葵胶囊可用于治疗DKD,单药使用时与ARB有相似的降尿蛋白疗效,与ARB联用时能够在ARB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尿蛋白的水平。另外,以黄茜等中药组成的糖肾方在ACEI/ARB的基础上也能进一步降低尿蛋白。七、基层腹膜透析管理腹膜透析技术下沉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减少时间及经济成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应普及腹膜透析相关知识,进行腹膜透析相关的理论及实践学习,完成腹膜透析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取得腹膜透析培训证书,方可进行腹膜透析的相关随访工作。同时,还应与上级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互动及转诊策略Q即使是在社区随访的患者,仍由上级医院进行患者的全面管理。患者随访对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患者,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要求随访,每年随访不少于4次。随访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患者症状、生活方式、辅助检查结果、血糖控制情况、肾脏损伤情况及其用药情况。2,检测血压、空腹/餐后血糖,推荐检测HbAlco3.对患者提出运动和合理营养建议。4随访信息可参照填入“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随访管理服务记录表”(附录10)o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照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中有关并发症及合并症的检查要求执行,每6个月至少开展1次尿常规检查,每年进行1次血脂、肝肾功能检测和DKD筛查。对于已确诊DKD患者,应根据CKD分期(G1G5)和白蛋白尿分期(A1A3)确定随访频率,以评估疾病进展、指导治疗方案调整等(表1)。对于eGFR<60mlmin-11.73m-2的患者还应监测CKD并发症情况,如贫血、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等。转诊一、建议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情况(一)筛查困难无法提供DKD筛查的基层医疗机构,建议向上转诊,完善检查。(二)指征明确已诊断的DKD患者中,UACR>300mg/g或CKD临床分期G4、G5期者。(三)诊断不明糖尿病患者伴肾脏损害,DKD临床诊断难以明确时,如出现明显的镜下血尿(尿红细胞20个/高倍镜或尿红细胞80个l或尿潜血2+)等(具体参照本指南“糖尿病肾脏病筛查、诊断与临床分期”章节)。(四)治疗复杂对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评估、处理有困难者,如血糖、血压治疗长期不达标者,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导致严重靶器官损害需要紧急救治者。(五)其他情况进行腹膜透析的DKD患者至少每3个月需至上级医院进行规律随访1次。另外,出现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感染和/或非感染并发症),或心力衰竭、严重贫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其他社区医院无法处理者。二、建议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情况经上级医疗机构医生判定可以转回基层继续治疗管理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