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_T 1308-2023 服装机械 热熔粘合机.docx
-
资源ID:7143558
资源大小:53.6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QB_T 1308-2023 服装机械 热熔粘合机.docx
ICS97.060CCSY99QB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13082023代替QB/T1308-2004服装机械热熔粘合机GarmentmachineryFusingpress2024-02-01实施2023-07-28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QB/T1308-2004热熔粘合机,与QB/T1308-200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基本参数(见4.2,2004年版的4.2);b)增加了使用环境(见5.1);c)更改了安全要求(见5.2,2004年版的5.1);d)更改了粘合机空运转噪声指标(见5.4.2,2004年版的5.3.2);e)更改了粘合输送带和加热板受热温度均匀性的要求(见5.5.3,2004年版的5.4.3);0增加了试验仪器仪表(见6.1);g)更改了检验规则(见第7章,2004年版的7.17.5);h)更改了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见第8章,2004年版的8.18.4)。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服装洗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6)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黄岩服装机械厂、中国轻工业机械总公司上海公司、浙江盛田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轻工业服装洗涤机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山东大成洗涤机械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仙法、王徐聪、陈辉、蔡耀龙、徐锦亮。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91年首次发布为QB/T1308-1991,2004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服装机械热熔粘合机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热熔粘合机(以下简称“粘合机”)的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基本参数、型号编制、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内容,同时给出了便于技术规定的产品分类。本文件适用于服装加工用的粘合机的设计、生产、检验和销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口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24988复印纸GB25115.1工业洗涤机械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25115.6工业洗涤机械的安全要求第6部分:整烫机和粘合机QB/T1204复写纸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粘合fusing热熔衬与服装面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发生粘结的过程。3.2粘合压力fusingpressure粘合(3.1)过程中所施加的压力。注:单位为兆帕(MR1)。3.3粘合时间fusingtime粘合1)过程中所规定的工艺时间。注:单位为分(min)。4产品分类、基本参数和型号编制4.1 产品分类按加压方式不同可分为:a)根式粘合机b)板式粘合机。4.2 基本分数4.2.1辐式粘合机的基本参数应符合表1规定。表1项目单位基本参数粘合输送带宽度mm200、300、600、900、1000、1200、1400、1600、1800粘合输送带线速度m/min010加热器工作温度4C室温220粘合压力MPa0-0.54.2.2板式粘合机基本参数应符合表2规定。表2项目单位基本参数加热板尺寸(长X宽)11m×mm400X300、600X500、700X560、1000X600.1200X600粘合时间min0-10加热器工作温度C室温210加热器工作温差c05粘合压力MPa00.44.3型号编制NH型号编制规则如下:改进设计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当首次设计时无改进序号规格代号:辑式用粘合输送带宽度表示,单位为亳米(mm);板式用加热板长度X宽度表示,单位为亳米X亳米(mmxmm)冷却方式:分别用风冷、液冷的“风”“液”的汉语拼音字母首位字母表示,自然冷却方式省略分类代号:辐式用“G”,板式用“B”表示粘合机代号示例1:NHGY600:表示粘合输送带宽度为60Omm首次设计的液冷辑式粘合机。示例2:NHBYloOX600:表示加热板长度为Womm、宽度为60Omm首次设计的液冷板式粘合机。示例3:NHG1000-1:表示粘合输送带宽度为100Omm的第一次改进的自然冷却程式粘合机。5要求5.1 使用环境环境温度为OC40°C;当环境温度在25°C时,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5%。5.2 安全要求粘合机的安全应符合GB25115.1和GB25115.6的要求。5.3 装配要求5.3.1 各运动部件应运动灵活,不应有阻滞现象,操作手柄应灵活。5.3.2 液压、气动系统及机械运动部件应动作协调、正确可靠。5.3.3 电气线路应排列合理、整齐,安装牢固、可靠。5.3.4 板式粘合机加热板与加压板两金属平面之间的接触间隙不应大于0.5mm。5.4 运转性能5.4.1 偏移量辐式粘合机粘合输送带在传动过程中的偏移量不应大于2mm。注:不适用于板式粘合机。5.4.2 噪声粘合机空运转时,不应有异常或不规则的冲击声,其噪声声压级不应超过:a)程式:60dB(八)(粘合输送带线速度为3mmin,冷却风机关闭);b)板式:70dB(八)(真空泵关闭)。5.5 工作性能5.5.1 加热时间在室温条件下,加热器加热到150时,其所需的时间不应大于:a)辐式:25min;b)板式:30min5.5.2 加热器工作温度加热器工作温度应能在4.2规定的加热器工作温度范围内调节,150时控温最大允许误差不应超过±3。5.5.3 工作表面温度均匀性粘合机在正常工作下,粘合输送带和加热板应受热均匀,其温差应符合:a)辐式:粘合输送带在平行于辐轴轴线方向温差不大于5C;b)板式:加热板在有效工作范围内不大于6C。5.5.4 工作表面受压均匀性工作表面应受压均匀:a)辑式:粘合输送带在沿辐轴轴线方向上受压均匀;b)板式:加热板在工作区域内受压均匀。5.5.5 粘合压力调节范围粘合压力应能调节,其调节范围为:a)辑式:OMPa0.5MPa;b)板式:0MPa0.4MPa°5.5.6 式粘合机粘合输送带线速度和板式粘合机粘合时间调节范围轻式粘合机粘合输送带线速度和板式粘合机粘合时间应能调节,其调节范围为:a)馄式粘合机:粘合输送带线速度0mmin12mmin;b)板式粘合机:粘合时间Omin2min。5.6 外观质5.6.1 铭牌应位置端正、安装牢固、无擦伤痕迹。5.6.2 喷涂油漆应表面光滑,色泽一致,附着牢固,可见部位应无明显流挂、起泡、剥落等缺陷。5.6.3 电镀件的镀层应牢固,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一致,不应有漏镀、起皮、斑点、擦伤及锈蚀等缺陷。5.6.4 黑色氧化件表面应色泽一致,色质美观,无明显锈蚀、红斑、白点等缺陷。5.6.5 压力较橡胶表面应光滑,无夹杂、气泡、凹凸、裂纹等缺陷。5.6.6 粘合输送带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折痕,边缘整齐光滑,无裂口。5.6.7 不应有漏油、漏水现象。6试验方法6.1 试验仪器仪表除非另有规定,试验仪器仪表应满足以下要求。a)仪器仪表应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其精度与被检测件的要求相适应。b)主要试验仪器、仪表准确度:1)绝缘电阻表:最大允许误差±2祝2)耐压测试仪:最大允许误差±3枇3)接地电阻仪:最大允许误差±3%;4)电压表:0.5级及以上;5)声级计:II级及以上;6)测温仪表:配测温范围至少为0°C300°C热电偶的温度显示仪表,最大允许误差±1.5°C;7)计时器:最大允许误差±0.5s/d;8)钢直尺:最大允许误差±0.5mm。6.2 安全要求按GB25115.1和GB25115.6的试验方法执行。6.3 装配要求6.3.1 在开机空运转过程中目视和手动检查5.3.1、5.3.2、5.3.3。6. 3.2测量板式粘合机加热板与加压板两金属平面之间的接触间隙前,应拆除上下平板间的毡垫及粘合输送带等并使上下平板之间的压力为粘合压力的50%。测量时,开机使上下平板接触,用0.5mm塞尺测其四周间隙,插进寨尺的长度不应超过15mm。6.4 运转性能6.4.1 偏移量6.4.1.1 试验条件偏移量试验应满足如下条件:a)粘合输送带线速度为3m/min;a)粘合压力为最大粘合压力的50%。6.4.1.2 试验方法开机前,在粘合输送带边缘做一测量标记,测量该点相对于基准点沿辑轴轴线方向上的距离,然后,开机运转一个周期,再测量上述距离,前后测得距离相减,即为偏移量。分别按上述方法测试上下粘合输送带偏移量,取较大值为测试结果。6.4.2 噪声6.4.2.1 测仪器声级计:11级及以上。6.4. 2.2测条件噪声测量条件应满足如下要求:a)粘合机周围无障碍物;b)粘合机与墙壁距离不少于2m;O环境噪声比粘合机运转时噪声声压级至少低15dB(八)o6.4.2.3测方法在粘合机正常工作时,选择产生噪声最大时测量,用声级计在机器外形尺寸中心线处,离机器轮廓1m,离地高度1.2m处,分别试验机器前、后、左、右四点的声压级(A计权),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机器的噪声值。6.5工作性能6 .5.1加热时间在室温和无风的条件下,将加热器温度调节至150C,然后用秒表计时,观察温度升至150时所需的时间。7 .5.2加热器工作温度6. 5.2.1调节粘合机上的加热器温度调节仪测试温度变化情况,检查温度调节范围。6.5. 2.2控温精度按以下条件和程序进行试验:a)b)c)试验条件:室温、无风,加热器工作温度为150C,粘合输送带线速度为3mmin;试验仪器:数显测温仪,符合6.1要求的测温仪表;6.5.3工作表面温度均匀性试验方法:当加热器工作温度达到150C时,保温10min,然后将长薄片温度传感器由进料端插入加热区中部,测量并记录测温仪显示的读数,测温仪读数减去150即为加热器150时控温误差值。6.5.3.1 粘合输送带温度均匀性6.5.3.1.1A法(仲裁)按下述条件和程序进行试验:a)试验条件:室温、无风,加热器工作温度为150,粘合输送带线速度为3mmin;b)试验仪器:数显测温仪,符合6.1要求的测温仪表;c)试验方法:当加热器工作温度达到150C时,保温10min,然后将长薄片温度传感器由进料端插入加热区中部,按图1所示测量3点,记取数量测温仪显示的读数,3点读数之间的最大差值即为所求值。标引序号说明:1粘合输送带;钻合输送带中心线;3测量点(3处);4加热区中心线;h输送带宽度。Sl6.5.3.1.2B法按下述条件和程序进行试验:a)试验条件:与A法相同;b)试验材料:分辨力为每格5C的测温试纸;c)试验方法:当加热器工作温度达到150,保温IonIin,然后将测温试纸按图1所示安放,从进料端送入,待测温试纸从出料端送出后,比较3处测温试纸的温度示值,3处示值之间的最大差值即为所求值。6.5.3.2加热板温度均匀性按下述条件和程序进行试验:a)试验条件:室温、无风,加热平板温度为150C;b)试验仪器:数显测温仪,符合6.1的测温仪表;c)试验方法:当加热板工作温度达到150C时,保温IOmin,然后用测温仪的传感器触点按图2所示位置测量,传感器触点应同加热板测点保持接触15s以上,记下测温仪的指示值。取测得温度的最大和最小值,其差值即为所求值。单位为毫米标引序号说明:1 加热板;2 测量点(9处)o图26.5.4 工作表面受压均句性6.5.4.1 粘合输送带受压均匀性按下述条件和程序进行试验:a)试验条件:室温、无风,加热器工作温度为150C,粘合压力为额定压力的50乳粘合输送带线速度为3mmin;b)试验材料:符合QB/T1204的蓝色双面薄型复写纸和符合GB/T24988的70g11?复印纸;c)试验方法:将复写纸夹在两张复印纸之间,并由若干份拼成一定的长度(略小于粘合输送带宽度),复写纸的宽度考虑大于压力辑的周长,将复写纸从进料端送入,等到复写纸输出时,揭开上、下层复印纸,观察复印纸上留下的复写纸的蓝色痕迹差异。6.5.4.2 加热板受压均匀性按下述条件和程序进行试验:a)试验条件:室温、无风,加热板工作温度为150,粘合压力为0.1MPa;b)试验材料:与粘合输送带受压均匀性试验材料相同;c)试验方法:将复写纸夹在两张复印纸之间,平放在加热平板的四角和中部,完成一压烫后,取下试样,揭开上、下层复印纸,观察复印纸上留下的复写纸的蓝色痕迹差异。6.5.5 粘合压力调节调整粘合机上的粘合压力调节装置,目视压力表的数值变化。6.5.6 辐式粘合机粘合输送带线速度和板式粘合机粘合时间调节范围粘合输送带线速度:调节粘合机上的粘合输送带线速度调节装置,目视其电机转速数值变化。粘合时间:加热板工作温度为150C,粘合压力为0.1MPa,粘合输送带线速度为3mmin,待粘合机工作稳定后用符合6.1要求的计时器测试。6.6外观质目视检查。7检验规则7.1 检验规则每台产品应经制造厂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签发产品合格证明书后方可出厂。7.2 检验分类7.2.1 出厂检验产品交货时,收货方有权按本文件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应符合表3规定。7.2.2 2.2型式检验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定型鉴定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d)停产半年以上(含半年)恢复生产时;e)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提出要求时。7.2.3 型式检验样本的抽取型式检验样本应在出厂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批量20台以内的抽取1台,20台以上的抽取2台。7.3 检验项目出厂检验项目和型式检验项目按表3执行。7.4 判定规则7.4.1 出厂检验时,按出厂检验项目,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7.4.2 形式检验时,若安全要求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其余项目若有不合格项,应加倍抽样检验不合格项,若仍不合格,再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表3序号检验项目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1安全要求5.26.272装配要求运动部件5.3.16.3.1液压、气动5.3.26.3.17电气线路5.3.36.3.1平面间隙5.3.46.3.23运转性能偏移量5.4.16.4.1噪声5.4.26.4.24工作性能加热时间5.5.16.5.1加热器工作温度5.5.26.5.2工作表面温度均匀性5.5.36.5.3工作表面受压均匀性5.5.46.5.4粘合压力调节范围5.5.56.5.5粘合输送带线速度和粘合时间调节范围5.5.66.5.65外观质量铭牌5.6.16.6V喷涂件5.6.2电镀件5.6.3氧化件5.6.4V压力幅5.6.5粘合输送带5.6.67漏油、漏水现象5.6.7注:“”表示做该项试验,“一”表示不做该项试验。8标志、包装、运输、贮存8.1 标志8.1.1 铭牌每台产品应具备铭牌,铭牌上应清晰地标出以下内容:a)注册商标,b)产品名称,c)产品型号,d)主要技术参数,e)制造商名称及详细地址,f)制造口期,g)出厂编号,h)执行标准编号。8.1.2 标志每台产品应具备标志,易危害人身安全和易导致使用不当的地方应有警示或警告标志。8.1.3 随机文件每台产品应附随机文件,随机文件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a)产品合格证,b)产品使用说明书,0装箱单,d)其他应有的技术资料。8.2 包装8.2.1 产品应用牢固的包装箱包装,并有防潮保护措施。8.2.2 包装箱应能保证在正常运输和保管条件下,不致因颠震、装卸、受潮和侵入灰尘而使产品受到损伤。8.2.3 在包装前,应对产品不涂镀的外露金属表面涂刷防锈剂。8.2.4 包装可由供需双方商定。8.2.5 包装箱上的贮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规定。发货标志应符合GB/T6388规定。8.3 运输产品在装卸及运输过程中,应防止颠震及剧烈的冲击。8.4 贮存产品装箱后,应贮存在通风、干燥、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产品从出厂口期起,超过6个月后应开箱做防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