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提升活动的通知(正式文件已通过OA系统下发).docx
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提升活动的通知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集团公司关于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统一部署及总体要求,持续推进安全生产管理提升,确保集团公司安全发展,经研究决定,2013年在全系统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提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安全生产管理提升活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以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紧密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开展管理诊断,查找管理短板,优化提升措施,落实整改方案,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为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提供坚强保障。二、活动重点根据中国石化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紧紧围绕承包商安全管理、HSE“三同时”管理、HSE管理信息化应用、井控安全管理4个突出问题,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提升活动。同时结合实际,把影响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纳入管理提升活动中加以整改落实,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全面提升。三、活动目标通过开展管理诊断,查找管理短板,解决一批影响安全生产的重点问题、突出问题和瓶颈问题;通过制定或修订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提升的长效机制;通过进一步规范管理流程,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提升的改进措施;通过对标国际一流,践行安全生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做法;通过检查指导评价,确保安全生产管理提升活动成效。四、活动步骤安全生产管理提升活动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2月),为统筹安排、全面启动、制定实施计划阶段。第二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7月),为全面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提升措施阶段。第三阶段(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为持续改进、检查评价、总结经验阶段。五、保障措施(一)成立工作组。集团公司成立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工作组,统筹部署、协调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工作。工作组由安全环保局局长王强任组长,成员由安全环保局、发展计划部、生产经营管理部、工程部、油田事业部、炼油事业部、化工事业部、油品销售事业部、资本运营部、矿区(社区)管理部、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部门(专业公司)的负责人组成。工作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局,负责安全生产管理提升的日常组织协调。各成员部门设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二)落实工作责任。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工作坚持“统一筹划部署、部门分工负责、企业组织落实、全员动员参与”的原则。安全环保局的主要任务是:牵头组织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实施方案并部署实施;协调组织总部层面开展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管理流程的工作;牵头组织对管理提升工作开展检查、指导、评价和总结;代表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工作组向有关方面报告工作,落实交办的任务。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工作组各成员单位的主要任务是:参加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实施方案的研究制定和部署实施;开展总部层面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管理流程的工作;负责结合本业务领域或板块的实际组织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工作,对企业管理提升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各单位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国石化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实施方案,制定实施计划,逐级落实工作责任,深入查找管理短板,分析突出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管理提升活动的积极性,确保管理提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三)开展检查评价。集团公司明确,把安全生产管理提升活动开展情况作为重点内容,在年度设备大检查和HSE大检查中进行检查。同时在年终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对企业的年度HSE考核。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工作组按照阶段工作安排,及时跟踪分析、通报安全生产管理提升活动进展情况,并报集团公司管理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六、有关要求(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单位、各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安全发展的高度,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计划,精心组织落实,全员动员参与,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提升活动,确保活动推进有序、扎实有效。各单位要将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实施计划于2月20日前报安全环保局。(二)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各单位、各部门要围绕4项管理提升重点,结合本单位、本板块实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措施,优化工作方式,推进“短板”消缺和“瓶颈”突破,切实提高活动的针对性,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三)搞好结合,统筹推进。各单位、各部门要将管理提升活动与日常HSE管理有机结合,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实现安全管理提升的常态化和长效化。要协调好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关系,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活动开展,力争上半年取得明显、阶段性的成果。各单位要将活动开展情况于7月30日前上报安全环保局。联系人:刘卫红、电话:010-59969800、邮箱:liuweihong788.SlytSinOPeccomo附件:中国石化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实施方案2012年12月28日附件中国石化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实施方案根据集团公司关于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总体部署,结合安全生产实际,为着力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持续提升,围绕承包商安全管理、HSE“三同时”管理、HSE管理信息化应用、井控安全管理四个方面,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实施方案。内容如下:一、承包商安全管理提升(一)现状与问题。近年来,承包商(含分包商、改制工程及检维修企业)安全事故居高不下,承包商安全管理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分析承包商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对承包商安全管理仍未给予高度重视,日常管理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某种程度上还存在“以包代管、包而不管”或“承包商事故是别人的事”的认识,没有结合企业实际研究制定加强承包商安全管理的措施,总部的要求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二是制度执行不严格,安全措施不落实。企业没有认真执行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普遍对高处作业安全措施的落实不够重视,如洛阳石化承包商“4.15”高处坠落事故、南京工程公司分包商“52”高处坠落事故等都是严重违反高处作业管理规定造成的。三是现场监管不严格,现场监护流于形式。一方面,业主对工程建设现场监管较为松懈,主要依靠承包商自主管理;另一方面,承包商对自身的管理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现场监管失控,从而导致现场监护走过场,流于形式,如宁波工程公司分包商“318”物体打击事故、四建公司分包商“5.21”起重伤害事故都是现场安全监护不到位造成的。四是管理上存在严重漏洞。如北化院承包商“7.18”物体挤压事故、齐鲁石化承包商“10.14”火灾事故都是由于施工技术方案审核责任不落实或装置工艺处置不彻底,层层把关不严格造成的。五是总包单位对分包队伍的管理还有差距。部分分包商的自主管理能力不强,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对作业危害和风险没有认知,工作随意性大,违章冒险作业的现象依然存在,安全风险还不能有效控制。(二)管理提升目标。1.近期目标。初步建立承包商HSE信用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以及HSE承包商信息管理系统,把好承包商准入关。对承包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逐步推行承包商项目层级管理者“持双证上岗”制度(即政府部门颁发的上岗资格证、集团公司颁发的HSE培训合格证)。2.远期目标。利用3-5年时间,建立完善承包商准入机制;全面推行“持双证上岗”制度,建立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通过精心培育,形成一支战斗力较强的战略承包商和主力承包商队伍,切实做到将承包商纳入中国石化HSE管理体系,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三)管理提升措施。承包商安全管理提升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引进、谁负责”原则,将该项工作融入相应部门的日常管理业务之中。总部层面成立承包商安全管理提升工作小组,组长单位为安全环保局,成员单位包括工程部、炼化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1 建立承包商HSE信用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严把准入关。结合工程部的承包商资源库及承包商市场诚信体系,制定承包商HSE信用考评办法及奖惩规定。对承包商分门别类进行梳理,从技术素质、施工资质、施工设备设施、HSE管理体系、HSE绩效等方面重新进行评价、审查,进一步健全完善承包商准入、评价制度,细化、量化和完善承包商资质审查标准,建立承包商业绩、违章等信用记录,开展承包商HSE业绩评估,健全完善承包商准入和清退制度。按照“谁选择、谁负责”原则,对选择承包商进行后评估,对达不到要求、发生事故的要负连带责任,纳入考核。承包商HSE信用考评办法及奖惩规定制定并实施后,安全环保局协调内控办,运用内控管理手段,强化承包商HSE信用考评管理。在企业“内控管理”中,增加承包商HSE信用考评内容,确定风险控制点、控制措施和责任人,确保承包商HSE信用考评按照流程执行。同时,协调总部监察部门,把承包商HSE信用考评工作纳入企业效能监察的内容,加强监管。该项工作由安全环保局牵头,工程部、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配合,2013年一季度完成。2 .加强战略承包商培养,实行分类、分级管理。(1)实行分类管理。将承包商划分为战略合作承包商、主力承包商和一般承包商。根据承包商的类别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评级标准,综合考虑“队伍资质、HSE业绩、人员素质、现场管理”等条件,对各类承包商队伍分别量化打分、考核分级,并依照甲、乙、丙等级发放资质,在市场份额、合同价格上执行差异化管理,以体现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原则,从而达到培育战略承包商群体,形成承包商长效合作机制的目的。(2)实行分级管理。对上述三类承包商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对战略合作承包商要从集团公司层面加大培育力度,对主力承包商要严格市场准入、强化业绩评估和考核,实行“黑名单”及末位淘汰管理,对一般承包商要像管理自己企业一样管理,强化业主过程监督,同时要压减一般承包商队伍数量。2013年,各企业(包括直属工程企业)要在2012年的基础上,对一般承包商队伍在数量上压减20%。该项工作由安全环保局、工程部牵头,各企业配合,2013年二季度完成。3 .加强信息化应用,提升承包商队伍监管水平。由安全环保局牵头,工程部、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各企业配合,用信息技术提升承包商队伍监管水平。自2013年起,逐步将承包商队伍相关信息导入集团公司HSE管理信息系统,使承包商资质审核、人员资格认证、安全教育培训、过程监督(问题及整改)、项目业绩评价以及年度审核情况、承包商黑名单情况等信息随时处于监控状态。4 .加强教育培训,督促承包商树立与中国石化相同的价值取向。2013年上半年,由安全环保局牵头,工程部、炼化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配合,开展承包商培训教材的编制工作。由安全环保局、工程部牵头,举办承包商项目经理级培训班,提升项目层面的HSE管理水平。逐步推行承包商项目层级管理者“持双证上岗”制度。5 .将承包商纳入中国石化HSE管理体系,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对直属工程企业,要强化分包商的管理,将分包商真正纳入自身HSE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要采取“管到班、领着干、站到位”的方式,安排有经验的人员渗透到分包商班组,加强对分包商作业班组的指导和管理,全面参与班组作业风险识别等活动,加大分包商的旁站监督管理,确保监督到位。直属工程企业主管领导要亲自组织工程、施工、安全等部门制定“管到班、领着干、站到位”施行办法,并于2013年一季度末上报安全环保局及工程部。对非直属工程企业,对承包商、保运单位必须实行统一管理,要求参加车间、厂的检修调度会、安全例会等,使承包商通过多种渠道熟悉、了解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要求,自觉融入中国石化的HSE管理体系中,按相同的制度、管理和标准开展工作。企业对承包商、保运单位的统一管理情况将纳入年度设备大检查和HSE大检查内容,开展检查。强化承包商事故管理。从2013年起,承包商发生事故按照企业内部事故严肃处理与考核。6 .落实问责。由安全环保局、生产经营管理部牵头,工程部、监察部以及各事业部配合,结合年度设备大检查、HSE大检查,开展承包商工程建设、装置检维修项目安全监管情况检查,检查情况要纳入企业年度先进单位评选,对违法违规、管理存在重大漏洞的企业,严肃追究责任。二、建设项目HSE“三同时”管理提升(一)现状与问题。近两年来,国家有关建设项目HSE方面的法规频频出台,对建设项目的HSE“三同时”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安监总局对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8号令)进行了修改,近期还将对原18号令进行修改。2011年12月31日职业病防治法修订实施,2012年4月27日出台了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总局令第51号)等5项部门规章。国家环保部也对危险化学品行业建设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加强危化品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管理、建设项目污染物总量管理等新的要求。从我们建设项目HSE管理情况看,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一是违反HSE“三同时”程序的现象仍然比较多。部分建设项目未批先建甚至未批投运、不履行变更手续。二是装置运行后HSE设施“久试未验。存在法律风险。三是部分新的建设项目HSE“三同时”措施不落实,造成新的欠账。(二)管理提升目标。1.近期目标。进一步加快推进建设项目“三同时”规范化管理工作,重点解决集团公司重点项目“三同时”遗留问题,要求各相关企业尽快梳理本企业建设项目“未批先建”和“久试未验”存在的问题,专题研究解决方案,补充有关手续,努力在2年内还清旧账。同时,加强新建项目的安全环保管理,严格程序,禁止发生新的“未批先建”事件。2013年,结合HSE管理信息化建设,组织研究建设项目HSE“三同时”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动态管理。2.远期目标。到“十二五”末,还清“三同时”历史欠账,实现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三)管理提升措施。1 .完善制度。(1)由安全环保局牵头,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45号令),建设项目安全许可的新要求和新变化,在2013年上半年完成中国石化建设项目劳动安全“三同时”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工作,增加控制环节,突出内审和上报程序,保证建设项目能严格履行国家建审程序、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2)由安全环保局牵头,结合国家环保部有关文件要求,在2013年制定下发中国石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和中国石化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规范。进一步明确发展计划部、工程部、物装部、安全环保局等总部相关部门以及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中的职责及工作要求,总部各部门加强协调和把关。发展计划部要加大“在项目布局、选址过程中识别和规避环境风险”的力度,在项目获得环评批复之前不得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部门要严格监督落实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生产准备、试生产、竣工验收各阶段的环保要求,并核实建设单位在项目施工前取得环评批复。物装部在项目未获环评批复前不采购设备。(3)由安全环保局牵头,以职业病防治法及安监总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为依据,结合石油石化行业特点,在2013年上半年完成中国石化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实施细则制定工作。进一步明确总部机关发展计划、工程建设、物资装备、科技开发、信息管理、安全环保等相关部门在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中的职责;按照分级管理原则,明确总部层面、直属企业、基层单位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与控制要求。总部机关负责落实由安全监管总局直接监督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工;各直属企业负责落实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监督项目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各基层单位负责职业病危害防控设施的建设、运行与维护,切实发挥员工健康保护功能。2 ,规范程序。(1)规范和优化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流程。进一步落实相关方安全责任,按照总部监督、企业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监管。在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安全许可、安全设施设计、试生产准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各阶段中,重点对安全许可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进行监管,对上报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以上的建设项目在企业上报安全许可和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前,企业要对上报材料进行内审,总部组织内审后,再上报国家或地方政府安全主管部门;对安全设施设计及试生产准备的手续办理实行上报告知,在总部组织的总体试车方案审查时予以落实。对上报市级建设项目,主要由企业管理,并在HSE系统中录入。对总部每年确定的重点监管的建设项目,其安全许可各阶段进展,实行企业上报告知监督管理。由安全环保局协调内控办,运用内控管理手段,强化安全“三同时”管理。在企业“内控管理”中,增加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内容,确定风险控制点、控制措施和责任人,确保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按流程执行。(2)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环保监督,规范和优化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一是加强选址环境预评价,各企业在编制项目建议书(预可研)阶段,先开展项目选址环境可行性预评价。项目选址预评价从项目选址(选线、布局)区域、流域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环境和生态功能区划,总量减排指标,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等方面综合考虑。二是强化环评报告书内审。对于上报国家审批的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环保局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及当地政府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内审,以提高环评报告书的质量,力争做到降低或消除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要检查督促相关前置条件的落实,确保符合上报条件,并加强协调沟通,为顺利通过国家审批打下基础。三是推行施工期环境监理。各建设单位应按照环评批复要求及时委托相应机构开展环境监理,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在设计及施工中予以落实,督促建设单位及时申报重大变更后的环评报告。环境监理报告是今后环保部门进行试生产审查和环保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安全环保局(环境评价处具体落实)牵头协调总部有关部门,落实环境监理经费,总结经验,培养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环境监理队伍。四是重点解决建设项目“三同时”遗留问题。针对卫生防护距离搬迁影响企业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政策的问题,由安全环保局牵头对企业卫生防护距离现状进行调研,于2012年底前完成卫生防护距离调研报告,会同发展计划部、事业部研究制定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方案,进一步督促地方政府履行承诺,逐步解决因搬迁造成的“久试未验”问题。由安全环保局牵头协调企业改革管理部,严格内控管理,把建设项目环评批复后方可批复基础设计、没有环评批复不批准开工报告作为内控的重要节点进行严格控制,确定风险控制措施和责任人,确保不产生新的“未批先建”问题。(3)规范和优化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流程。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管理程序,按照职业病危害严重程度实施分类管理。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竣工验收,将验收情况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由安全环保局协调内控办,运用内控管理手段,强化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在企业“内控管理”中,增加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内容,确定风险控制点、控制措施和责任人,确保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按流程执行。3 .信息化提升。(1)由安全环保局牵头,2013年上半年,在HSE管理系统中增加控制环节,加快对HSE系统中的“三同时”部分进行修改,增加审批级别及预警部分。在完善系统功能后,尽快要求企业全面启用“三同时”上报程序。通过从技术手段上加大监管力度。在一些HSE管理系统试点单位,先期进行试点。并对正式试点的HSE管理系统中和建设项目较多的企业中启动“三同时”模块的培训,逐渐在系统中形成季报制度。(2)由安全环保局牵头,2013年6月前,在HSE管理信息系统中完善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程序,建立建设项目环保信息上报制度,随时跟踪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进展,建立建设项目环保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类环保问题,确保不再出现新的“未批先建”和“久试不验”问题。(3)由安全环保局牵头,用信息技术提升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水平。自2013年起,从项目一开始,就将相关信息导入集团公司HSE管理信息系统,使职业卫生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专项竣工验收等信息随时处于受监控状态。4 .加强沟通。(1)由安全环保局牵头,持续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2)由发展计划部牵头,协调总部有关部门,在规划发展时,充分结合国家和地方建设规划,统筹中国石化总体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与企业所在当地工业发展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相衔接;在与地方政府合作时,要求进入合规设立、环保和安全设施完备且园区规划及规划环评已取得批复的工业产业园区。同时,争取更多优惠政策,落实规划及规划环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等相关前置条件。与地方政府共同研究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问题对策,解决现有环保“三同时”问题,帮助企业发展,实现企地共荣。同时,由安全环保局牵头,向国家相关部门反映,尽快重新核定统一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并早日出台相关法规,避免产生新的卫生防护距离搬迁问题。(3)由安全环保局牵头,持续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相关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系统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技术服务工作。5 .落实问责。由安全环保局牵头,在2013年上半年,建立建设项目HSE“三同时”问责机制。适时组织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检查,将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作为企业年度先进单位评选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按规定办理的,建设项目“三同时”政策执行不到位的企业,严格追究责任。三、HSE管理信息化应用提升(一)现状与问题。为推进HSE管理信息化应用,提高HSE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中国石化先期在河南油田、镇海炼化、河南石油3家企业进行HSE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并在试点基础上进行系统的二期建设。从目前实施应用的情况来看,与国际一流能源化工企业相比,中国石化HSE信息化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HSE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HSE管理信息系统尚未覆盖主要生产企业,系统的应用深度也有待提高,同时随着HSE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推广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运行监控与考核。(二)管理提升目标。1.近期目标。一是进一步加快HSE管理系统的推广工作。2013年启动江汉油田、华东石油局、天津石化、武汉石化、九江石化、河北石油公司等20家企业的建设工作。二是启动应急指挥系统的试点建设工作。2013年,在总部以及燕山石化、镇海炼化等4家炼化企业完成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试点建设,初步实现总部、企业和事发现场三级一体化的应急指挥。2远期目标。在“十二五”末,全面实现安全生产透明、应急指挥高效、管理规范、信息高度共享的HSE管理信息化应用目标。在油田、炼化、销售等上中下游板块,全面完成HSE管理系统的推广,在炼化板块建成一体化的应急指挥系统。搭建中国石化统一的环境在线监测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三)管理提升措施。1.进一步规范HSE管理信息系统标准编码。搭建中国石化统一的安全、环保与职业卫生各类业务的标准化数据体系,规范统一各类数据使用的口径和定义标准。2013年建成4类27小类主数据编码和4类13小类数据指标编码。2,完成HSE管理系统二期项目验收。2013年6月,完成二期项目河南油田、江苏油田、燕山石化、扬子石化、镇海炼化、广州石化、石家庄炼化、洛阳石化、茂名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北京石油、河南石油、浙江石油、山东石油、广东石油和宁波工程公司共16家企业的项目验收。3 .深化HSE管理系统的应用。全面提高系统应用水平,2013年加强对二期项目上线的16家企业系统应用情况进行监控,并开展运行考核。在总结应用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中国石化HSE管理系统运行考核管理规定,明确企业数据维护及总部考核要求,切实提高企业HSE管理系统应用水平。4 .启动三期项目建设工作。2013年6月完成HSE管理系统三期推广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年内争取完成胜利油田、江汉油田、华东石油局、天津石化、齐鲁石化、金陵石化、武汉石化、仪征化纤、巴陵石化、长岭炼化、青岛石化、青岛炼化、九江石化、天津石油、江苏石油、河北石油、江西石油、湖北石油、湖南石油和销售华北共20家企业的上线试运行。5,完成应急指挥项目的试点建设。2013年2月,完成应急指挥管理系统总体设计的编制与评审;7月,在总部和燕山石化试运行;10月,完成镇海炼化、广州石化等企业试运行;2014年4月完成项目验收。四、井控安全管理提升(一)现状与问题。目前井控安全管理主要存在3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三高”油气井井控装置本质安全存在缺陷。钻井和井下作业井控设备气密封检测实际承压达不到规定标准,虽有部分检验维修机构已开展气密封检测业务,但达不到额定工作压力要求,且气密封检验维修作业没有针对性的标准可循。2 .采油(气)厂井控检验维修车间管理粗放。检验维修厂点布局过多,大多以采油(气)厂为基本单位设置且自成系统;检验维修设施配套无规可依,设施简陋,管理标准参差不齐。另外,检验维修人员技能也不能满足需要。3 .油气开发井(长停井和废弃井)井控安全隐患突出。一是待封井数量庞大。如胜利油田共有12770口,目前尚有4000余有待永久封存;西南油气田共有428口,计划永久封井221口。二是已封井质量不高,部分废弃井虽已采取封井措施,但井控风险依然存在,需要再次封井。三是部分废弃井井口位置不清楚,如建南气田由于年代久远,受当时技术和经济条件限制,大量废弃井未正式封存,井场已恢复耕种或用于建房,以致有些井口寻找困难。四是部分企业封井资金不落实。(二)管理提升目标。1 .近期目标。高压油气井井控方面:组织开展专项技术攻关,出台集团公司井控设备气密封检验维修标准。采油(气)系统井控检验维修车间管理方面:组织开展采油(气)系统井控检验维修厂点基本情况调查,排查隐患并制定治理计划。油气开发井(长停井和废弃井)井控方面:组织开展长停井和废弃井普查,研究制定专项隐患治理方案。2远期目标。高压油气井井控方面:全面提高钻井和井下作业井控设备气密封检验维修机构管理标准,2013年底全面达标。采油(气)系统井控检验维修车间管理方面:全面提升井控检维修机构检验维修质量和管理标准,实现采油(气)系统井控检验维修机构总体布局科学化,设备配套规范化,管理标准统一化,日常管理标准化。油气开发井(长停井和废弃井)井控方面:完成“必封井”2013至2015年专项治理计划,2015年实现重点风险井全部封井,形成长停井和废弃井管理长效机制。(三)管理提升措施。2 .明确责任、常态管理。(1)井控安全管理提升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将该项工作融入部门日常管理业务之中。(2)总部层面成立井控安全管理提升工作小组,组长部门为安全环保局,成员部门包括油田事业部、生产经营部、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发展计划部和股份财务部等。(3)根据集团公司井控工作责任制度三高”油气井井控装置气密封检测管理属于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职责范畴,采油(气)井控维修车间、长停井和废弃井管理属于油气开发管理范畴,故应将提升工作纳入上述部门(公司)的日常工作之中。其中,“三高”油气井井控管理提升工作由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牵头负责(考虑到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组建不久,实际工作由安全环保局井控办公室组织实施);采油(气)厂井控检验维修车间管理和油气开发井(长停井和废弃井)井控安全管理提升工作由油田事业部牵头负责。3 .组织井控装置气密封检测技术攻关。重点开展两项技术攻关,努力攻克“三高”油气井井控装置气密封检测技术难题。一是井控设备制造厂商出厂气密封检测技术,委托西北井控中心牵头,并联合上海神开和石油工业井控装置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完成。二是在役井控设备气密封检测技术,委托西南油气分公司物资装备处协调,西南井控中心具体负责。在上述两项技术攻关的基础上,出台两项企业标准,明确规定井控设备制造和维修技术指标、检测方法、控制程序、试压等级等内容。一是井控设备制造厂商出厂气密封检测标准,所有进入集团公司“三高”油气田的井控设备均应按此标准进行检测并达到技术标准要求。二是在役井控设备气密封检测标准,集团公司所属“三高”油气田井控设备检测工作均应执行此标准,并达到技术参数要求。上述两项工作由安全环保局牵头,并与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共同完成,要求2013年8月份完成研究工作,12月前完成标准制订,2014年6月前正式发布执行,最终实现钻井、井下作业井控设备气密封检验在维修车间和施工现场全面达标。4 .开展采油(气)系统井控维修检验车间管理达标。主要包括4项具体工作,工作目标是2014年采油(气)系统井控维修车间基本完成达标认证定级工作,全面提升维修能力和水平。(1)召开采油(气)井控维修检测技术研讨会。组织总部和企业相关部门,以及部分采油(气)井控维修车间负责人,到塔河采油(气)树井控维修车间参观。此项工作由安全环保局负责组织,计划2012年12月完成。(2)制定油田企业采油(气)系统井控维修车间资质认证标准,此项工作由安全环保局负责,计划2013年一季度完成。(3)组织井控维修车间隐患排查,要求各油田企业对照认证标准,认真排查采油(气)系统井控检测车间隐患和不足,并将排查结果上报油田事业部和安全环保局。此项工作要求2013年二季度完成,由油田事业部组织实施。(4)编制采油(气)井控检测系统隐患治理计划,所有改造项目分别列入2013年第三批或2014年第一批隐患治理计划。此项工作由安全环保局负责。5 .强化长停井和废弃井井控安全管理。(1)组织开展长停井、废弃井现状普查,彻底摸清长停井、废弃井的基本情况和基本数据,做到心中有数。计划2013年一季度完成。(2)制定长停井和废弃井治理方案,并上报党组决策。计划2013年二季度完成。(3)2013年三季度始,正式启动油田企业长停井、废弃井治理方案。上述工作,由油田事业部牵头组织实施,并纳入部门日常工作范畴,实现常态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