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保定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20).docx

    • 资源ID:7136274       资源大小:86.21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保定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20).docx

    保定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20)文本2017年02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1第一条编制背景1第二条规划依据1第三条规划期限2第四条规划范围2第五条规划原则2第二章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指标4第六条建设目标4第七条水生态指标4第八条水安全指标4第九条水环境指标5第十条水资源指标5第十一条制度建设5第十二条显示度5第三章城市海绵体系构建6第十三条海绵生态空间格局6第十四条水安全体系构建6第十五条水生态体系构建7第十六条水环境体系构建7第十七条水资源体系构建7第十八条海绵城市制度建立8第四章海绵城市分区建设规划9第十九条海绵城市建设分区9第二十条海绵城市建设分区分类9第二十一条1区(包含南部汽车工业园区)建设指引IO第二十二条H区(包含北部工业配套区)建设指引10第二十三条In区(包含东部城市拓展区)建设指引10第二十四条IV区(包含西湖和火车站示范片区)建设指引IO第二十五条V区(包含北部新城居住区)建设指引10第二十六条Vl区(包含西部城市拓展区)建设指引10第二十七条VU区(包含东部产业起步区)建设指引11第二十八条VIII区(包含护城河以北老城区)建设指引11第二十九条IX区(包含北部科技新城区)建设指引11第三十条X区(包含南部城市拓展区)建设指引11第三十一条X】区(包含老城区)建设指引11第三十二条XII区(包含以外周边未利用地)建设指引11第五章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12第三十三条低影响开发设计目标12第三十四条地块低影响开发管控指标12第三十五条道路低影响开发管控指标13第三十六条低影响开发设计指引13第三十七条低影响开发工程措施规划14第六章雨水、污水、再生水系统规划15第三十八条雨水工程建设标准15第三十九条雨水工程措施15第四十条污水工程建设标准16第四十一条污水工程措施16第四十二条再生水工程建设标准16第四十三条再生水工程措施17第七章城市水系工程规划18第四十四条城市水系建设标准18第四十五条引水调水工程规划18第四十六条水系整治工程规划18第八章相关规划优化衔接19第四十七条城市规划优化衔接19第四十八条水系规划优化衔接19第四十九条排水(雨水)防涝规划19第五十条绿地系统规划20第五十一条道路交通规划21第九章近期建设方案23第五十二条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23第五十三条近期重点建设区域23第五十四条近期重点工程23第十章保障措施24第五十五条制度保障24第五十六条财政保障24第五十七条技术保障24第十一章附则25第五十八条25第五十九条25附表26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编制背景随着全国范围内海绵城市建设浪潮的兴起,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规定自2016年起,所有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和新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水系等要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规划建设。保定市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条件,在以往的城德工作中,就尝试性地融入了低影响开发的莫设理念,在街道、公园等一些德设项目中率先运用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运用透水砖、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方面进行了尝试。为全面系统地减轻城市排水防涝压力,提升、改善城市水环境,控制径流污染,充分利用雨水资源,规范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推动保定市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要求,特此编制保定市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20年)。第二条规划依据1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 .政策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德规201650号)住房城乡要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建办城函【2015】635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发(2015)4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17号)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冀建城【2016】23号)3 .标准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一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50513-200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4 .相关文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5 .相关规划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保定市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保定市排水防涝规划(2013-2020)保定市综合管廊规划(2016-2020)»保定市区防洪规划(2009)保定综合交通规划修编(2011)保定市中心城区供水工程专项规划(2009-2020)»保定市绿地系统规划(2009)保定市大水系建设总体规划(2009)保定市2015-2017年城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和2018-2020年城镇棚户区改造规划(2015)6 .其他资料城区积水情况调查资料、城市土壤、气候、气象等其它相关资料第三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2020-2030年为远景规划。第四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包括了保定市所辖的竞秀区和莲池区及中心城区周边部分用地,面积为501.4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10.3平方公里。本规划同时对清苑、满城、徐水三区提出了海绵要求。第五条规划原则保定市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一一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生态优先:根据保定市水系规划及保定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水系蓝绿线,以现状生态基底为基础,构建“一带四心、两环四廊”的海绵生态建设格局,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环境,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维护城市良好的生态功能。安全为重:保定市排水系统综合能力较低,易涝区域分布较广,防洪排涝问题严峻。海绵城市水安全体系的构建是城市排水的辅助途径,海绵城市建设是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安全为出发点,综合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高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消除安全隐患,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保定市的水安全。因地制宜:根据保定市的自然条件和城市建设现状、水环境保护与内涝防治的需求,合理制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指标,提出规划措施,科学选用和规划布局海绵设施。统筹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应统筹城市规划、住建、水务、城管等部门的工作,全方位解决城市水问题。第二章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指标规划期末,一亩泉河、府河、侯河、百草沟的自然岸线占岸线总长度的比例达到100%O黄花沟和环堤河属于行洪河道,不对生态岸线率提出控制要求,建议在满第六条建设目标足行洪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化改造。1.规划期:2016-2020年完成重点项目建设,消除规划区内黑臭水体,建立海绵城市管理和保障体第八条水安全指标本O在新区建设中落实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要求,规划区内建成区的20%以上1.城市防洪标准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德设要求。以漕河右堤和界河左堤为城市防洪的屏障,规划满足200年一遇的总体防2.规划远景:2020-2030年洪要求;环堤河和黄花沟控制外围20年一遇洪沥水;府河按20年一遇进行治在旧城区改造中推广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要设,规划区内建成区的80%以理;市内骨干河道按50年一遇标准进行整治。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2.内涝防治标准主城区新建区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30年,旧城区建议参考此标准进行改造;清苑、满城和徐水新建区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20年,旧城区建议参考此第七条水生态指标标准进行改造。3.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主城区新建管网设计重现期为2年,旧城区建议参考此标准进行改造;规划期末,示范区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清苑、满城和徐水新建管网设计重现期为2年,旧城区建议参考此标准进规划远景,主城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7%。行改造。2.生态岸线率规划期末,一亩泉河、府河、侯河、百草沟的自然岸线占岸线总长度的比例达至U50%o第九条水环境指标1 .水环境质量规划期末,环堤河、黄花沟、清水河、侯河、一亩泉河、府河和护城河等主要河渠城区段不出现黑臭现象。规划远景,候河、一亩泉河、百草沟、府河及护城河等主要河渠城区段执行IV类地表水标准。2 .城市面源污染规划期末,雨水径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示范区雨水径流污染削减50%(以TSS计);非降雨时段,不得有污水排入受纳水体。规划远景,主城区雨水管网不得有污水直接排入水体。第十条水资源指标1 .污水再生利用率规划期末,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30%,再生水量不低于14万m%。规划远景,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40%,再生水量不低于20万nF/d。2 .雨水资源利用率规划期末,雨水资源利用率达到3%;规划远景,雨水资源利用率达到5%。3 .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规划期末,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第十一条制度建设1.在规划编制、土地出让、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和后期监管等环节增加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相关内容,特别是在规划的“一书两证”、以及竣工验收备案中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审查内容,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的全过程管理。2 .蓝线、绿线划定与保护:在城市规划中划定蓝线、绿线并制定相应管理规定。3 .建设规范和标准建设:制定较为健全、规范的技术文件,能够保障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4 .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建立按效果付费的绩效考评机制,与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相关的奖励机制等;对于政府投资建设、运行、维护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建立与海绵城市德设成效相关的责任落实与考核机制等。5.投融资机制暖设:建立海绵城市要设投融资、PPP管理方面的制度机制。第十二条显示度规划期末,规划区内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60%以上的海绵城市示范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第三章城市海绵体系构建第十三条海绵生态空间格局建立以覆盖中心城区为主的贯通的生态屏障和生杰廊道网络,以“绿带一斑块一廊道一基底”为基本布局模式,构建自然优先、系统优化、斑块与廊道网络体系高度连接,各类绿地相互渗透紧密结合的生态空间布局模式。构建“一带四心、两环四廊、绿斑镶嵌”的海绵生态建设格局。一带:主城区外围生态。四心:四个区域生态核心,包括:北部低碳生态新城、二级水源保护区、西南部生态园和东南部三水交汇处的湿地。两环:由外围环城水系和内部环黑河形成的内外两个水系环,一是护城河与府河上游形成的古城水系蓝环,也是历史文化景观环;二是以黄花沟和西、南环堤河为主形成的新城水系蓝环,也是生态文化景观环。四廊:以一亩泉河、侯河、清水河、府河四个主要的河流形成四条楔形放射生态景观廊道,规划以增加市民休闲空间,提高生活品质为主。绿斑:镶嵌在城市内部的各类绿地。第十四条水安全体系构建针对规划区上游洪沥水进行防护。以漕河右堤和界河左堤为城市防洪的屏障,规划满足200年一遇的总体防洪要求;环堤河和黄花沟控制外围20年一遇洪沥水;府河按20年一遇进行治理;市内骨干河道按50年一遇标准进行整治。疏通行洪(沥)通道:疏通整治漕河、界河、黄花沟、环堤河、府河下游等主要行洪通道。完善河道堤防工程:加强漕河、界河堤防;处理封闭城区沿堤路口,加强市区的防护。增强流域蓄滞洪能力:保护上游坑塘、洼地、水体;在二级水源地保护设置蓄滞洪区,规划调蓄容积60万立方米,调节洪峰。2 .排水(雨水)防涝体系推进暴雨蓄滞设施建设,建设蓄、滞、排结合的排水系统。在地块和道路建设小规模和分散式的暴雨蓄滞设施,在绿地和公园建设集中式的暴雨调蓄设施,削减和迟滞暴雨径流,减轻雨水系统压力。高标准建设和改造城市雨水管渠系统。新建区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重现期应满足规范要求,旧城区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逐步提升雨水管渠标准;新建和升级排涝泵站。城市内河水系治理,疏通城市排水通道。对黄花沟、环堤河、一亩泉河、候河、清水河、府河等城市内河进行整治,主要采取河道清淤、拓宽等措施。3 .城市规划优化1.防洪(沥)体系新区建设应合理规划布局低影响开发调蓄设施,构建“灰绿”结合的排水系统,降低管线坡降,提高排水系统整体标高。新建区应合理规划设计路网竖向,避免洼地的产生,并规划布局超标暴雨径流行泄通道。第十五条水生态体系构建1 .雨水径流控制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采用低影响开发理念,降低城市开发后的径流排放,修复城市原有水文循环。2 .城市水体保护和修复建立水系蓝绿线保护制度,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禁止填湖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3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在满足防洪排涝标准的要求下,兼顾河道周边用地属性,改造渠化河道,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恢复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实施河流生态修复,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4 .河流生态需水保障开源节流,一方面通过调水工程、再生水利用和雨洪利用,补充水系生态需水,增强水体流动性;另一方面优化河道水资源配置,降低生态需水量。第十六条水环境体系构建1 .水环境治理目标规划期末,环堤河、黄花沟、清水河、侯河、一亩泉河、府河和护城河等主要河渠城区段不出现黑臭现象。规划远景,侯河、一亩泉河、百草沟、府河及护城河等主要河渠城区段执行IV类标准。2 .城市点源污染控制加大城区污水管网篡设力度,进一步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和沿河截污工程,确保非降雨时段,不得有污水直排水体。加快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能力,通过再生水回用,降低尾水污染。结合水系和景观系统建设,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和河流径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雨水口进行生态化改造。3 .面源污染控制城区主要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和生态护岸技术进行面源污染控制;农村主要加强农田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控制。4 .水系内源污染控制结合水系整治,通过环保疏浚、水生生态系统构建,削减河道内源污染。第十七条水资源体系构建保定市区水系建设应以两库连通后的水库水作为景观用水的主要水源,再生水及南水北调生态水作为补充水源1 .引水调水工程以水库水为城区景观生态用水的主要水源,通过引水调水工程,从王快-西大洋水库为城区水系提供补水;连通安各庄-龙门水库进行漕河补水。2 .再生水利用加快城市再生水厂票设,用于工业、绿化、景观、生态用水。3 .雨洪利用加强雨洪资源利用,结合景观要设,构建多尺度的雨洪调蓄系统,优先用于景观、生态补水或自然下渗补给地下水。4 .优化河道水资源调配根据城市河流景观需求和来水情况,控制水面面积、设置季节性河道,优化河道水资源配置。第十八条海绵城市制度建立1 .德立数字化管理及监测平台体系,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完成情况要立数据库,进行规划指标的动态调整,管理项目进度和投资情况,收集和展示海绵城市建设成果。2 .针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确定的建设项目,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的工作格局,圆满完成试点工作目标任务。4 .强化工程实施管理,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5 .建立完善资金管理体系,按海绵城市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资金从预算绩效目标设定、预算执行绩效跟踪到项目完成绩效评价及结果运用全过程的管理机制,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投融资机制。3.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制订海绵城市工作计划,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序6 .开展广泛宣传与合作,整合海绵城市宣传教育资源,建立协作机制,积极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氛围。第四章海绵城市分区建设规划第十九条海绵城市建设分区保定市主城区划分为12个海绵城市建设分区及40个子分区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单元,各分区概况和建设目标见附表1。第二十条海绵城市建设分区分类将规划区分为五类海绵城市瓮设类型:海绵生态保育型、海绵生态缓冲型、海绵建设优先型、海绵建设引导型和海绵城市拓展型。各类型区域的特点和建设指引见附表2。1 .海绵生态保育型生态保育型区域主要是西北部生态敏感性较强的二级水源保护区,它是城市生态最为敏感的区域,需要重点保护。本区域禁止进行开发,积极保护天然水体和自然林地,对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生态破坏区和地下水超采区域进行修复。2 .海绵生态缓冲型生杰缓冲型区域主要是城市外围和自然生态系统相交叉的区域,这部分是生杰系统边缘地区,具有保护自然系统的缓冲功能。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周边的农田、园地、农用地等大量非暖设用地。这里有条件的农田区域建设蓄水池,通过农田附近的生态草沟、雨水花园及滞留塘收集雨水并初步过滤后输送进入蓄水池,以用于田间灌溉;还可建设农田净水湿地,灌溉用水由集水渠收集到湿地,经过湿地的物理沉淀、过滤及生物净化以后,再排入河道。3 .海绵建设优先型海绵建设优先型区域是发展较快的城市新区,建设条件好,需要解决的水问题突出,能够综合的运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具展示、示范、推广作用。绿色基础设施有一定基础,并且有比较充足的用地保障。海绵建设除采取增加绿地面积的措施之外,还可以增加区域地块内部的雨水自我消解能力,采取措施改善城市下垫面结构,可以采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地下蓄水池、雨水花园等多重措施。4 .海绵建设引导型海绵建设引导型区域位于现状老城区,这里建设用地密集、建成度较高,不透水铺装地面为主。主要采取因地制宜、科学改造的方式进行海绵建设。海缩建设措施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综合整治推动海绵城市建设,逐步达标,近期以解决内涝积水、水体黑臭、河湖水系生态功能受损等问题为主。5 .海绵建设拓展型海绵建设拓展型区域包括了城市新兴组团,还包括满城、清苑和徐水三个县城。这里是城市远期建设区,也是未来城市开发区域,可以做到规划先行,提前对海绵城市要设布局。这里适宜开发藻设和低影响开发设施综合使用,未来可以因地制宜的推进海绵城市要设。第二十一条I区(包含南部汽车工业园区)建设指引本区海绵城市建设应以目标为导向,规划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5%o建立低影响开发系统,重点解决片区排水和环堤河水体黑臭问题,对区内工业区进行低影响开发改造。第二十二条H区(包含北部工业配套区)建设指引本区海绵城市建设应以水质改善为主要目标,规划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5%o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推广各类水质净化设施,有条件的区域建设人工湿地净化水质,以降低工业尾水其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同时避免使用入渗型低影响开发设施。第二十三条Ul区(包含东部城市拓展区)建设指引本区海绵城市建设应以目标为导向,规划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o大力推广分散型居住区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新建区减少不透水面积。着重通过管网改造、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和排水沟渠整治提升城市排水能力,改善水环境。现有公园广场进行改造,采用下沉式结构或配套建设雨水调蓄设施,最大程度减缓雨水径流第二十四条IV区(包含西湖和火车站示范片区)建设指引本区包括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西湖片区海绵城市建设应以目标为导向,在新区建设中体现海绵城市理念;火车站片区应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棚户区和旧城改造,以海绵城市理念解决内涝和水体黑臭等问题。本区规划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5%o第二十五条V区(包含北部新城居住区)建设指引本区海绵城市建设应以目标为导向,规划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在城市德设中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对现有的植物园、滨河公园等大型公园进行改造,增加调蓄水面。居住用地尽量使用透水铺装,对现有的绿地进行改造,增加下沉式绿地和高位花坛等低影响开发设施使用,公园广场因地制宜采用下沉式结构或配套建设雨水调蓄设施,最大程度减缓雨水径流。梳理水系结构,对环堤河进行清淤和生态化治理,利用河道防护绿地建设雨水调蓄空间。第二十六条Vl区(包含西部城市拓展区)建设指引本区海绵城市建设应以目标为导向,重点防范工业和城市建设对地区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影响,规划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应对区域内密集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在不影响防洪要求的前提下,改善侯河、清水河水质,增加河道植被缓冲带的宽度,满足下游穿城水系的水质要求。第二十七条Vll区(包含东部产业起步区)建设指引本区海绵城市建设应以目标为导向,规划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O用地规划编制中充分考虑到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要求,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设施进行雨洪管理与利用,机关、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交通场站和商业综合体等各类大型公共项目建设以及新建小区要率先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第二十八条Vnl区(包含护城河以北老城区)建设指引本区海绵城市建设应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城市内涝和护城河水体黑臭问题,规划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应合理设置暴雨调蓄设施,并对现状水系进行生态化改造,对排入自然水体的尾水和雨水进行净化。第二十九条IX区(包含北部科技新城区)建设指引本区海绵城市暖设应以目标为导向,重点解决工业和城市开发对水环境、水生态的影响,推广再生水回用,规划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O建议远景规划对漕河故道的修复。推广再生水利用,远景对金线河进行生态修复,构筑主城区南部生态屏障。第三十一条XI区(包含老城区)建设指引本区属于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应以问题为导向,规划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0%o主要建设任务包括内涝点治理和河道生态化改造。应结合区域建设现状,利用高位花坛、蓄水池等低影响开发措施调蓄暴雨径流。应用下渗型低影响开发设施时应避免对建筑物基础造成不利影响。第三十二条Xn区(包含以外周边未利用地)建设指引本区基本无城市建设用地,南部发展备用地,规划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海绵城市要设应以生态涵养和环境修复为主,打造主城区西部生态屏障,工作任务包括:农村污染的防治、水源地保护区蓄滞洪区要设、河道生态修复等。第三十条X区(包含南部城市拓展区)建设指引本区是南部城市发展拓展区,海绵城市建设应以目标为导向,规划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5%o海绵城市建设主要任务是降低工业新区的水环境污染,第五章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第三十三条低影响开发设计目标保定市低影响开发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建议值见附表3,并建议气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细化低影响开发设计目标。表2示范区:西湖片区(新城区)分类用地类型新建项目改建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容积(m3ha)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容积(m3ha)IG3、M、S、T、U、W80%19175%135IIB85%14775%130IIIA、Rl、R285%14275%113IVGl>G290%7390%83第三十四条地块低影响开发管控指标地块低影响开发指标用于约束地块开发行为,明确工程项目建设的低影响开发要求。将城市建成区分为为非示范区和示范区,其中示范区包含新城区、旧城区和新旧过渡区等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各类地块低影响开发管控指标如下:表3示范区:火车站片区(旧城区)分类用地类型新建项目改建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容积(m3ha)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容积(m3ha)IG3、M、S、T、U、W70%8565%65IIB75%9565%75IIIA、RI、R280%11265%85IVGKG290%5390%53表1非示范区地块影响开发管控指标分类用地类型新区旧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容积(m3ha)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容积(m3ha)IG3、M、S、T、U、W75%12770%135IIB80%17170%130IIIA、RkR285%12770%93IVGkG290%5390%53表4示范区:东湖片区(新旧过渡区)分类用地类型新建项目改建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容积(m3ha)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容积(m3ha)1G3、M、S、T、U、W75%12770%110IIB75%11570%110IIIA、RI、R280%12775%73IVGKG290%5390%53第三十五条道路低影响开发管控指标按照新老城区,新建与改造道路为基准,其管控指标见附表5。第三十六条低影响开发设计指引1 .建筑与小区新建建筑与小区应先进行现状下垫面及规划方案解析,然后进行海绵工程措施规划;改造建筑与小区除了需要进行现状下垫面解析之外,还需要对现状建设条件进行分析,并征求业主意见,再进行海绵工程措施规划。具体流程如下:整体分析:依据建筑与小区的规划要求,分析本地块和周边地块的地理环境,对本地块和周边地块的地形、地貌、地势、标高、土质、绿化情况、水体情况等进行整体解析。指标测算:按照规划用地性质规定的容积率、覆盖率、绿地率、海绵技术控制指标,计算建设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确定与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现状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的差距,落实本地块海绵城市控制指标。技术选择和规模确定: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因地制宜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进行筛选,选用适合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并确定建设内容和规模。方案设计:应结合建筑与小区整体设计要求,对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进行设计,对重点工程应开展多方案比选,优选技术先进、经济可靠的技术措施,确定设计方案。攵核优化:根据小区规划、建筑方案和海绵城市建设措施的内容和规模,复核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标和要求,并对其进行优化。2 .城市道路整体分析:勘察建设区域现场,分析道路交通需求、土壤透水系数、红线宽度、红线外用地条件、周边水体、排水管网等相关因素。确定道路的径流流向、集水点、汇水区面积等。对接上位规划,确定该区域海绵城市控制目标。指标测算:根据道路通行能力需求,车行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和人行道宽度,确定绿化带宽度。计算传统设计情况下建设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控制率控制指标情况,分析与海绵城市控制目标的差距,落实本地块海绵城市控制指标。技术选择和规模确定:根据传统设计方案与海绵城市建设控制目标的差,计算单位面积控制容积。根据道路红线内外地形情况、绿地面积,有针对性地选择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确定技术措施可实施的数量和规模。方案设计:根据选择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进行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的平面与竖向布置,提出总体设计方案。攵核优化:对照指标,分别测算脸算不同设计方案的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控制率是否满足要求,判断测算和设施量是否存在偏差,如有偏差,找出原因,合理调整。3 .绿地与广场整体分析:分析建设区域绿地、水面、广场等用地类型和比例,场地的降雨特征、土壤蓄水特征、植物群落特征、径流量、污染物含量等,确定场地的径流流向、集水点和分区汇水面积等,估算现状绿地海绵体蓄水能力,确定设计方向,制定绿地目标比例,水面目标比例等。指标测算:根据现有建设区域的比例、汇水区面积、不透水铺装比例等,计算建设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确定与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的差距,落实本地块海绵城市控制指标。技术选择和规模确定:选择相应的海绵城市德设技术措施,确定技术措施的数量和规模。核算下凹式绿地率、污染物削减率、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等。方案设计,根据确定的技术措施和计算的设施量,进行总体设计和设施布置,形成设计方案。发核优化:对照指标,判断测算和设施量是否存在偏差,如有偏差,找出原因,合理调整。第三十七条低影响开发工程措施规划1 .建筑与小区到2020保定市棚户区改造总体目标安置住房用地需求估算322.08公顷,包其中集中成片、非集中成片棚改项目改造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需达到70%,径流污染削减达到30%;城中村棚改项目按新小区建设指标,建设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需达到85%,径流污染削减达到45%。2 .城市道路近期改提和新段的区域包括三个示范区、部分主城区道路新建及改造以及南部长城汽车科技城,共计172.1km。新要道路的年净流总量控制率需要达到85%o老城区道路改票年净流总量控制率需达到70%;新城区改建道路需达到80%,有绿化带控制的道路需达到90%o在进行道路改造或者新建道路工程时,需要结合城市排水设计进行指标测算和方案设计。3 .绿地与广场规划范围内的可改造绿地广场面积276.7公顷。新建海绵绿地广场517.9公顷。含集中成片、非集中成片38.39公顷,项目23个,以及城中村改造184.09公顷,项目25个。新建的公园绿地年净流总量控制率需达到85%,广场需达到75%;改造后的公园绿地年净流总量控制率需达到85%,广场需达到70%o第六章雨水、污水、再生水系统规划第三十八条雨水工程建设标准近期主城区难以实现分流的合流制建成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远期逐步过渡为完全分流制;新建区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城区现状雨水管渠改造管段的设计重现期不低于2年一遇;新建一般地区取23年,重要地区取35年,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取20年一遇。暴雨强度公式为:q=(2131.654×(1+0.997)IgP)(t+1l.O26)o757其中:q设计暴雨强度(1./sha)P设计暴雨重现期(八)t一降雨历时(min)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WqF其中:Q设计流量(1./s)甲一径流系数,采用综合径流系数法;一般取0.50.7F汇水面积(ha)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雨水管道最高流速为5.0ms,最低流速为0.75ms°雨水管径和最小坡度见附表7。雨水管径不小于dn300o第三十九条雨水工程措施规划城区分为10个排水分区。I区:保定市南部,排放水体为南环堤河:区域范围西至京广铁路,东至京港澳高速公路,北至三丰路,南至铁路二街,汇水面积约2740ha.II区:保定市北部,排放水体为黄花沟,区域范围西至体育中心路,东至翠园街,北至北三环,南至盛兴路,汇水面积约2695ha。W区:保定市东北部,排放水体为黄花沟下段,区域范围西至京广铁路,东至京石客运专线,北至北三环,南至黄花沟,汇水面积约2866ha.IV区:保定市西部,排放水体为西环黑河和一亩泉河上游,区域范围西至体育场西大街,东至京广铁路,北至北二环,南至天威路,汇水面积约2970ha。V区:保定市北部,排放水体为黄花沟,区域范围西至翠园街,东至京广铁路,北至北三环,南至七一路,汇水面积约2094ha。VI区:保定市西部,排放水体为西环堤河、候河、清水河,区域范围西至西二环,东至京广铁路,北至天威路,南至富昌路,汇水面积约1540ha°Vn区:保定市东部,排放水体为府河,区域范围西至京广铁路,东至京港澳高速公路,北至东风路,南至南防洪堤,汇水面积约2195ha.VDl区:保定市中部,排放水体为黄花沟和护城河,区域范围西至阳光大街,东至黄花沟、南至天威路、北至复兴路,汇水面积约1667ha°IX区:保定市北部,排放水体为漕河及其支流,区域范围西至通达路,东至瑞祥大街,北至漕河南路,南至北三环,汇水面积约3000ha0X区:保定市最南部,排放水体为金线河,区域范围西至规划南北一路,东至长城南大街,北至南二环,南至金线河,汇水面积约1835ha.近期规划建设雨水管网68.7km,远景规划建设雨水管网82.6km。规划新增区域雨水泵站10座。第四十条污水工程建设标准规划范围内排水系统所接纳的污水,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排入城镇下水管道并进入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生物处理的污水)执行,对超标的工业污水,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依据国家有关的行业排放标准,经过必要的预处理达到标准后,方能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系统。第四十一条污水工程措施1 .污水管网规划:规划期规划污水管网126.5km,远景规划污水管网184.3kmo2 .排水体制:远景实现完全雨污分流。3 .污水排水分区划分A区:北部排水分区。范围为北三环以北的规划区域,排水区域面积为2203ha,污水量约为4.5万nd,污水最终进入规划北部污水处理厂。B区:鲁岗污水处理厂排水分区。范围为京广铁路以西、朝阳路以西、北三环以南的区域,排水区域面积为5407ha,污水量约为10.96万m3d,污水最终进入鲁岗污水处理厂。C区:南部排水分区。范围为南二环以南、金线河以北规划区域,排水区域面积为1877ha,污水量约为40万11d,污水最终进入清苑污水处理厂。D区:银定庄污水处理厂排水分区。范围为朝阳路以东、南二环以北、北三环以南区域,排水区域面积为11664ha,污水量约为23.6万r113d,污水最终进入银定庄污水处理厂。4 .污水泵站:远期新增污水泵站1座,泵站设计流量为0.3ns,占地面积为2100m2.废除的泵站有:电台泵站、韩村泵站、高新区泵站。5 .污水处理厂规划:将现状鲁岗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扩建后鲁岗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1.0万m3d,另在北部排水分区规划1座污水处理厂,规模为5.0万m"d;南部排水分区与清苑县城合用1座污水处理厂,扩大处理规模到10.0万nd;维持银定庄污水处理厂24万nWd的处理规模。6 .出水水质标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按国家现行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执行。出厂后的出水水质:COD50mg1.,BOD10mg1.,SS10mg1.,NH45(8)mg1.,TP0.5mg1.o第四十二条再生水工程建设标准

    注意事项

    本文(保定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20).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