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演奏技巧分析.docx
舒曼钢琴套曲的情景的演奏技巧分析摘要:罗伯特舒曼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处处都表现出他对于艺术、对于生活的热爱,其中钢琴套曲更具有代表性。舒曼本人在创作童年情景时也指出“这些乐曲是一种艺术反映,它们是成人为成人所作的。”本文通过对演奏特点的阐述,从而对舒曼的演奏风格进行一些粗浅研究。关键词:童年情景;舒曼;演奏技法罗伯特舒曼在19世纪当时是一位具有个人风格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和音乐家,钢琴套曲这种体裁更是为舒曼所创,套曲的形式赋予乐曲更为丰富的表现性和讲述性,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童年情景。关于乐曲中三连音的弹奏,像异国和异国人民是G大调的,整首小曲由三个声部组成,这首小曲作为整套作品的第一首,从一开始的小题目异国和异国人民就能够看出这首小曲是表述孩子们心中美好却陌生事物的样子,富有想象力。这首乐曲主要旋律线在A段右手高声部和B段左手低声部,为了突出旋律在触犍时不能过于生硬,需要用指肚去触键,这样既可以让音色柔美又能将旋律线突出出来,但是在弹奏时要避免高抬指触键,避免触键生硬。在中声部中连续的三连音,类似于背景音乐一样的伴奏音型,衬托并突出了主弦律。在弹奏中间声部的三连音时,要弹奏的均匀而轻柔,演奏时用手腕带动左右手使整体表达更柔和,手腕不能僵硬,在三连音中第三个音大多是用右手的1指来弹奏的,所以比敕会使三个音的力度不均匀,音色要表现的平静并且柔美,速度要流畅避免拖沓,八分音符出现在低声部中起到了混声的效果,弹奏时音响表达不能太极端,要用指尖接触琴键。在B段中,左手弹主旋律的同时也要与右手中间声部的旋律衔接连贯,在右手高声部中,连线、延长音和渐慢都为整首乐曲营造了很好的背景表现力,表现出孩子们对于不同国家和不同国家人民的好奇。在最后一首诗人的话中出现了带有三连音、装饰音的B段,旋律起伏时可以节奏可以适当伸缩,弹奏时一开始可以边哼唱边弹,类似于歌剧中宣叙调,更像是将诗人想说的话用歌声表达出来,要注意作者标记出的表情记号,每个音符都要清晰弹奏,最后又回到了A段的主部主题,渐弱减慢的结束了整首乐曲,在弹奏时要用心体会舒曼想要表达的意境,要与作者思想上产生共鸣。关于跳音的弹奏,在第三首捉迷藏的一开始就很具有跳动的色彩,生动形象的再现了孩子们做游戏的场景。主弦律在右手的高声部,一开始的突强后又突弱再配上跳音很好的表现出捉迷藏躲闪时的轻巧和小心翼翼,跳音还原了孩子们捉迷藏踮着脚尖的动作刻画。在弹奏时,跳音要轻巧但是又很有颗粒感,要用指尖的力量,抬手指的动作幅度要小,指尖触键要灵敏,右手连续的跳音要清晰,力度要均匀。左手两音之间距离有些远,弹奏时比较容易刮键,弹奏时可以适当的突出根音,使音乐线条连接感更强,明确了手指重心,弹奏时就更有准确性。在弹奏这首曲子时,因为整体曲子的风格比较动感,根据连线的标记加入踏板可以加强整体的欢快效果。整个曲子的亮点,右手高声部的连线拉长,并且左手中间声部的上行半音阶,好像在讲述一个小朋友在追逐另一个小朋友,在马上要抓到的时候,被另一个小朋友跑掉的场景,半音阶的推进和后边旋律线的再现让整首曲子生动并很有画面感。第十一首惊吓在第二乐句,主要旋律换至左手,速度也忽然加快,与第一乐句形成了对比,情绪相比较第一乐句也略紧张,在弹奏时需要注意右手的跳音和弦要用指尖触键,指尖用力,弹奏要轻巧,主要依靠手腕自然的力量,就好像用跳音描绘孩子们点着脚尖的样子。重音在每小节最后一拍,弹奏时重音起强调作用但不要突兀,要配合整体的PP力度。关于断奏,在第二首奇异的故事中节奏是很有特点的,突破了传统的四三拍中“强弱弱”的力度表现,作为第一首曲子故事的延续,在孩子们对异国和异国人民的好奇之后,开始听大人们讲述奇异的故事,在力度表现上需要突出的是第三拍,这会给大家一种听觉上像四二拍的感觉,在弹奏时前一小节的第三拍和下一小节的第一拍可以用落滚的方法来弹奏,在弹奏时不要笨重,更像是自然而然的说话语气,同样也是需要用手腕去带动,听觉上要轻巧,装饰音要轻快干净,在弹奏时还需要主义层次的变化,一次落滚要比一次落滚力度逐渐加强,直到最后一组。第九首竹马游戏三拍子具有很强的律动感,在这首曲子中也是打破了三拍子传统的“强弱弱”,谱面上是在第三拍加上了重音标记,这种重音的后移很形象的将竹马游戏时前后摇晃表现出来。弹奏右手和弦时要用指尖,这种触键方式会让音色更轻巧灵动,可以突出律动的感觉,中间声部在弹奏时,要注意大切分的节奏感,弹奏左手低声部连线持续音时,不能太过生硬的触键,在用指肚触键后可以用“推”的感觉继续弹奏,小指尽量要贴近琴键,开始第一行的旋律声部在右手的最高声部,在第二行的儿小节中旋律声部变成了在右手的中间声部,所以在弹奏这两句时要注意手指的力量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