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小夜曲》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docx
【摘要】小夜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声乐作品,是优秀的艺术歌曲之一。在他逝世后编入作品集天鹅之歌中,是十四首歌曲中的第四首。这首小夜曲以爱情为题材,以优美的旋律描述出一个青年向他心爱的姑娘所做的深情倾诉,淋漓尽致地把小伙子表达爱恋时内心的感受用音乐展示给听众。舒伯特用细腻的笔触把歌词与曲调融为一体,把钢琴伴奏与声乐部分有机结合,成就了一部经典乐曲,至今仍然传唱。文章从介绍创作背景、歌曲音乐分析以及演唱处理等方面去阐述它的艺术表现。【关键词】舒伯特;小夜曲;音乐分析:演唱处理一、舒伯特小夜曲的创作背景小夜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的作品。舒伯特作为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自由音乐家”,在交响曲、室内乐和钢琴等领域都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艺术精品。他的作品精致且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质朴的民风,既高雅又通俗,全都闪烁着他高超的功力和过人的智慧。尤为突出的是,他用细腻的作曲手法使古老的德国艺术歌曲焕发新的活力,诗歌、曲调、伴奏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塑造音乐形象,从心理方面深入刻画艺术情感,从而让艺术歌曲达到全新的层次。他一生写过600多首艺术歌曲,因此被人们赋予“艺术歌曲之王”的称号。像如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无尽的爱、野玫瑰、鳄鱼、魔王、菩提树等等,都是至今仍传唱的优秀作品。二、引子(Inter)乐曲采用行板,作品的前4小节引子模仿了吉他的伴奏特点(这是小夜曲的典型伴奏特点)在d小调上使用半分解展开,给人一种安静、抒情感觉。I-VIIVV的和声走向也揭示了主题。节拍是3/4拍,三拍子的节奏带给人一种律动感,让听者不自觉想要舞动起来。引子部分整体起着预示速度、引入伴奏织体、渲染背景气氛、奠定作品情感基调的作用。其旋律轻柔委婉,揭示了主题。三、第一乐段(八)第一乐段为作品的第528小节,共24个小节,对比平行四句式,具有方整性,并且是转调的开放性乐段。每个乐句由6个小节构成,其中最后两个小节均为伴奏的高八度重复,与歌词相呼应,像是小伙子在等待心爱姑娘的回应,这也表现出舒伯特高超的作品处理技巧。(一)第一乐句。第一乐句是510小节,调式持续在d小调,开始的三连音与大附点交替出现的抑扬格形式,以及级进与大跳进之间的对比,表现出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内心深处情感的深切倾诉,营造了青年向心爱的姑娘深情表白的意境,歌声穿过深夜向心爱的姑娘“轻轻飞去工后面两个小节高八度的钢琴伴奏与人声相呼应,更加表达出小伙子内心的渴望。有“起”的意义。(二)第二乐句。第二乐句平行进入,重复中略有变化,音区向上拔高,旋律跳进拉大,并与第一句相呼应,有“承”的意义。随着音区的升高力度也在加强,表现出小伙子殷切希望心爱的姑娘能够接受自己的心意,“在这幽静的小树林里,爱人我等待你”,急切等待美丽姑娘的回应。乐句最后在F大调上V-1.转调开放终止,为下文对比乐句的出现做了铺垫。四、连接(Re)经过连接部分2936八小节抒情优美的间奏将整个第一乐段(八)重复一遍,开放终止,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潜力。五、第一乐段的重复(八)乐段重复部分(3760)整个A乐段旋律随着歌词的变化和情感的深入重复变奏一次,加深主题,其变化主要在于歌词和伴奏的织体。歌词进一步描述了小伙子跟美丽心爱姑娘表达爱意的过程:心爱的姑娘你可听见那夜莺美妙的歌声,那是它在歌唱我对你的爱,他懂得我的期待,还有爱的苦衷,我也要用着银铃般的声音来感动你,感动你温柔的心。六、第二乐段(B)副歌(6073)由两个对比的乐句组成。(一)第一乐句(中句)。中句采用了对比的方式展开,连续上行的附点节奏,在明亮的D大调展开,突然改变了主歌的旋律风格,内容更加丰富,达到情感上的升华,情绪比较激动,将音乐推向全曲的最高潮。(二)第二乐句。下行叹息的旋律缩减再现了A乐段的第四乐句,表现出了年轻人由于爱而变得情绪发狂,演唱者除了掌握音乐的速度略有加快、情绪激动饱满之外,还要与钢琴伴奏这一特殊角色配合,交替呼应,全曲高潮才会得以渲染,仿佛是热情诉说得到延续和所期望的得到了回应。七、尾声尾声(7482)用三个长时值音符作补充终止来表达夜深人静时小伙子表达内心的感觉也渐渐远去在D大调完满终止,74小节处作者用了降五音的Il级,77小节使用了降三音的IV级为作品增添了色彩,此时的声音处理需要做到渐渐的消声,使听者能够产生无限的遐想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为最佳。此时的气息控制要更加稳定、平缓,音量缩小但气息仍然能够稳固,把握好声音的拿捏,有分寸的结束全曲。全曲最后的尾奏与间奏相同,与引子部分遥相呼应,仿佛这个爱情故事在夜色中随着微风逐渐消失渐行渐远,这段“幸福爱情”也久久在听者脑海中回味。八、小夜曲艺术处理(一)节拍与节奏的掌握。节拍与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脉搏,赋予音乐生命力,是为音乐情感与情绪服务的。当然还需要将律动感带进演唱,因此歌唱者既要准确演唱出歌曲节奏,又要将其与歌曲的情感进行融合。小夜曲的主要节奏型是三连音,这种三连音的使用,就要求演唱者要清晰地唱出三连音那种特殊的音乐感觉。作品开始处'我的歌声穿过深夜,向你轻轻飞去”节奏型就是三连音,这需要演唱者在演唱时要平稳地进入,把这个节奏的每一个音都唱得清晰明了,准确地表达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深邃意境。其次还要体会这首音乐中情绪上的变化,传递出三连音节奏所要表现的韵律。情感的积淀上在逐渐上升,曲调也第一次达到高潮。在抒情平静的间奏之后音乐转入同名大调,"亲爱的别顾虑,亲爱的别顾虑”,激动的情绪正如急切的愿望正逐渐实现一般达到全曲的高潮。在演唱三连音与长音时,需要歌唱者做到“心中有节奏,歌中带情感”,将其准确的表达出来,要做到准确而不呆板,要充分表现出小伙子向心爱的热表白的热烈情感。演唱者要准确把握节奏,音量也要减小,要弱唱。中板中弱加上这种节奏型,使音乐给人一种迷离的感觉。(二)速度与力度的处理。速度与力度的处理环绕整首歌曲,是音乐情绪、情感完整表达重要的因素之一。速度与力度的处理在整首歌曲中起着的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为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第一乐段是以弱的力度开始,“你的歌声穿过深夜”给人一种悠扬、温柔的感觉。随着夜色渐浓“皎洁月光照耀大地”情绪也要投入其中,小伙子急切想见到心爱的姑娘,自然力度要变强。第二乐段小附点节奏运用使节奏加快,此时要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对咬字速度和声音的强弱进行适当的处理,这时的小伙子在表达自身强烈的爱意:夜莺用银铃般的歌声在传达我的爱情,喜爱的姑娘啊,你可懂得我的心意,爱的苦衷。歌者可以夸张地诉诸激烈的情感速度的加快和力度的加强以此为歌曲注入爆发性的情感变化,整首歌曲的速度以中板居多,变化不大,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拿捏好中板的稳定,在需要变化的时候以情绪的波动带动速度的变化,才是正确唱好歌曲的关犍。(三)音色与音量的控制。演唱者需要灵活地对待小夜曲的演唱风格,每个部分都要进行细致的艺术技巧处理。注意乐句划分、语气色彩和作品中出现的变音,切勿在演唱中参杂浓重的胸声。当情绪明朗时,演唱者的声音也要饱满。当情绪低沉时,声音要以舒缓的抒情音色为主。力度是从中弱开始,但是伴随着级进与大跳的进行,需要采用“高音弱唱”的方式表现,对于初学者来说是较难掌握的,需要演唱者在此处用气息和情感带动发出声音,就有了弱音的感觉。除此之外,情节再往后发展,旋律的回落与上扬带来了情绪的高潮。因此音色也应该比先前的强硬。第一乐段的四个句子,要唱出“起-承-转-合”的感觉,第二乐段有暗淡的d小调转入色彩明亮的D大调,将勇敢追求爱情的小伙子与羞涩美丽姑娘的形象描写的淋漓尽致,乐推向全曲的最高潮,自然要用最厚实的音色来表达青年勇敢求爱的形象。最后,再现句的旋律和节奏又缓慢下来,结尾处由D大调又回归到d小调与作品的开始相呼应,音乐缓缓流出,让人回味无穷,展现出美丽姑娘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演唱时也应该用微弱的声音唱出对爱情的渐行渐远,音量也应该适当缩小。(四)情感与声音的融合。最初的歌唱就是用来抒发情感的,因此演唱者需要深入理解歌曲意境,清楚地知道作品中每一个乐句所要表达的情绪,用情感带动声音,将歌曲的情绪呈现在听众面前。歌唱是被夸张美化的语言,歌唱语言具有更加生动的艺术处理,即要有流畅细腻的情感。吐字讲究抑扬顿挫,音乐的线条清晰流畅。随着歌曲的情感不断地起伏,语气也要进行变化。表现欢快的情绪吐字要轻快、灵敏;抒情的情绪吐字要连贯、舒畅。舒伯特的小夜曲的歌词富有诗意,旋律优美,整体起伏不大。想要唱好这首歌,就要把握情感表达的分寸,细心运用艺术技巧,把握自身的音色音量,想象自己是表达爱意的小伙,在皎洁月光映照的小树林里等待亲爱的姑娘,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歌曲中,才能准确把握音乐本体。在演唱这首歌曲时需要避免嗓音的真假声对比,要用情感牵动声音。如在换气处投入更多情感,声音虽断,情感不断;休止符处进行声断气不断地处理。演唱是歌曲的二次创作,成功的演唱者能给歌曲注入新的生命力,使歌曲的情感更加清晰的呈现给听众。参考文献:1李娅.艺术歌曲中的妙笔丹青一小夜曲D.上海师范大学,2017.12:11.2蒋茂君.演唱舒伯特小夜曲需做的艺术处理.戏剧之家,2015(14):73.3杨帆.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以小夜曲为例.艺术教育,2016(02):92.安洁.舒伯特小夜曲及其艺术处理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09:75-77.5孙莉.浅论舒伯特小夜曲中声乐艺术与钢琴伴奏的琴声交融D.山西大学,2013:12.6孙燕.舒伯特艺术歌曲小夜曲的艺术表现J.北方文学(下旬),2017,08:105.7靳靓慧,舒伯特声乐作品小夜曲的艺术特色研究.音乐创作,2017,03:146-148.8黄晨.谈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之我见D.天津音乐学院,2014:33.龙清萍.谈如何演唱舒伯特的小夜曲.铜仁学院学报,2009,11:2.10李少伟.从小夜曲看舒伯特的创作风格J.才智,2015(1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