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小区建设技术指南编制说明.docx
附件2宁静小区建设技术指南编制说明一'项目背景(一)国家、广东省鼓励开展宁静小区建设近年来,随着新噪声法的颁布,关于宁静小区建设的意见层层下达。1.2021年12月,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确立了社会共治的原则,新增宁静区域创建条款,鼓励开展宁静小区、静音车厢等宁静区域创建,标志着宁静小区建设得到法律的保障。2.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加快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问题”。3.2021年11月,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的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营造宁静和谐生活环境”,要求“加强以宁静广东为主题的宣传教育,鼓励创建安静小区”。4.2022年5月召开的生态环境部部长专题会议要求“针对划分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和宁岸小区等,研究出台标准和指南”。5.2023年1月,生态环境部等16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要“推动建设宁静小区,完善相应管理设施”。(二)深圳市积极响应推动宁静小区建设近年来,深圳市政府陆续印发了关于宁静小区建设的有关文件,有关要求如下:1.2021年12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营造宁静生活环境,加强环境健康管理”,要求“开展以宁静深圳为主题的宣传教育,结合绿色宜居社区创建,鼓励创建宁静小区”。2.2022年6月,经市政府同意印发的深圳市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2-2024)将“依托绿色(宜居)社区创建推进宁静小区”纳入“推进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要求制定“宁静小区”创建评分体系,并纳入绿色(宜居)社区创建,推进宁静小区建设,提高社区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将宁静小区建设纳入绿色(宜居)社区;市住建局牵头鼓励小区通过业主大会将噪声污染防治内容列入管理规约,引导物业服务企业配合公安等部门做好住宅小区噪声污染防治和协调工作。3 .2023年10月,经市政府同意印发的深圳市宁静城市建设规划(2023-2027年)将“宁静小区”评价体系成熟作为具体目标之一,将“积极创建宁静小区”作为规划任务中“强化分类防治,营造宁静社会生活环境”的重要内容,要求制定“宁静小区”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建设要点、评价标准、认定程序等内容,指导我市“宁静小区”创建工作的开展。预计到2025年,全市完成首批10个“宁静小区”创建,总结宣传推广试点建设经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建立健全“宁静小区”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成果,逐步提升参与创建工作的小区数量,到2027年,全市“宁静小区”数量不少于20个。4 .宁静小区建设已列入2024年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及2024年高质量发展“十大计划”任务。二、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为落实上述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关于开展宁静小区建设的工作要求,探索高密度超大城市在建设空间紧缺的情况下实现小区噪声防控的建设技术要点,指引全市开展宁静小区试点建设,根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4年深圳市地方标准计划项目任务的通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编制宁静小区建设技术指南。(二)编制意义1 .推动加强用地规划与设计中的噪声管控,促进实现规划设计阶段全流程噪声管控。对易产生噪声的交通干线、工业生产、商业活动等用地,提出关于与小区之间的退让距离或与小区之间适宜的建设类型的相关建议,最大化保障小区声环境达到相关环境标准。同时也能够为新建小区选址提供参考。2 .指导小区自身优化内部建设改善声环境,提供宁静小区试点建设的指引要议。指导小区通过优化内部建筑物、构筑物、绿化带等方面设计与建造,消减小区外部传入的噪声;指导小区合理布置易产生噪声的活动空间与设施,消减小区内部产生的噪声,提出住宅小区宁静小区建设的指导建议。3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宁静城市助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身边关切噪声问题,通过改善人们生活中特别需要宁静的小区声环境,减少噪声投诉的不利因素,以点带面推动形成宁静城市的基本格局,践行宁静和谐的美丽中国典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本质内涵。(三)主要起草过程1 .预研阶段2023年3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招投标方式委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宁静小区建设技术指南服务项目。随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宁静小区建设相关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相关部门座谈研究、典型小区现场实地调查、噪声预测模拟等前期调查研究与分析工作。2024年2月,在前期调查研究与分析工作基础上,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编制形成了宁静小区建设技术指南(草案)。2 .立项阶段2024年2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2024年深圳市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征集工作。2024年3月,经组织相关专家研究遴选后,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申报编制宁静小区建设技术指南推荐性地方标准。2024年4月,根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4年深圳市地方标准计划项目任务的通知,宁静小区建设技术指南成功立项。3 .起草阶段自2024年2月组织申报编制宁静小区建设技术指南推荐性地方标准开始,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同步组织研究修改完善宁静小区建设技术指南(草案),形成宁静小区建设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本文件”)。三、标准主要内容和依据本文件在现有噪声控制技术的基础上为宁静小区建设提供系统性的指导建议。相比于现有标准,新增的主要内容包括提供了宁静小区建设规划设计流程、常见的噪声减缓措施及其消减效果、利用建筑墙面设计与布局消减噪声的建议、预测交通干线噪声的衰减距离、小区内部噪声控制建议以及小区主动控制噪声的管理建议等,同时提供较为详细的附录供相关人员参考。本文件主要依据有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1.1-2020),标准编写规则第7部分:指南标准(GB/T20001.7-2017).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T902004)、道路声屏障建设技术规范(DB4403/T62-2020)、深圳市道路声屏障设计指引(SJG57-2019)、低噪声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SJG152-2024)、宁静小区建设与评价技术规范(T/CI2282023),同时通过总结和提炼深圳市若干住宅小区噪声防治经验与噪声预测模拟实验结果编制形成。四、主要条款说明1 .范围本章说明了本文件编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文件提供宁静小区建设指导,给出了噪声减缓措施、小区内部设施降噪、小区噪声防治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及相关信息。本文件适用于创建宁静小区的小区(城中村),其他计划改善声环境的小区(城中村)可参照使用。其中,宁静小区建设的主要对象是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物业管理信息平台收录的住宅小区。同时,为了兼顾引导促进全市其他居住区域主动采取措施改善声环境,故将其他小区、城中村也纳入适用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根据声环境质量相关标准、涉及小区声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章按需进行规范性引用相关文件,一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内容。3 .术语和定义本章对小区、宁静小区、固定噪声源、交通干线、超出限值、噪声减缓措施、声影区、声屏障、声景观等9个术语进行了定义。4 .总体要求本章给出了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宁静小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需要考虑的因素,指出了宁静小区建设可开展的工作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具体建议和参考信息。其中:4.1条给出了关于从筹划选址建造小区开始、从无到有创建宁静小区的建议,在逻辑上围绕保护小区声环境形成在各个建设环节上的总体指导要求,通过附录A给出了关于本文件核心内容的完整逻辑关系流程图。同时,即使根据上级文件有关精神和要求以及国内开展宁静小区建设的情况来看,宁静小区建设面向地是已经建成且一定的住户规模的小区,但从小区的全流程建设使用和小区建成后保护或改善声环境两方面来看,在选址规划小区、工程设计等环节越早介入采取噪声减缓措施越有利于保护小区的声环境,从而更加顺利建成宁静小区。4.2条参照GB/T20001.7-2017标准编写规则第7部分:指南标准6.4,说明了宁静小区建设时需主要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相互联系,如果忽略其中一个因素,那么开展宁静小区建设是不全面的。噪声超出限值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小区所处区域的噪声背景值,决定小区是否需要采取额外的工作来保护声环境;需要采取或选择噪声减缓措施时,又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条件支持,例如小区内外的用地开发情况;对于已投入使用噪声减缓措施,需要具备防治管理能力来维护管理以保持其降噪效果;即使小区不再受到自外部的噪声影响,要控制小区内部噪声,这也需要一定的防治管理能力。4.3条给出了定量判定小区声环境是否满足所在声环境功能区要求的建议,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提供了不同声环境功能区类别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相关信息、监测方法等,并给出了监测频次、监测点位的建议。关于深圳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将由主管部门定期调整发布,明确全市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之所以仅给出建议,是因为参照GB/T20001.7-2017标准编写规则第7部分:指南标准6.4.3,指南标准不应规定要求。实际上,根据目前同步编制的深圳市宁静小区试点评选细则的要求,参评的小区应提供证明小区声环境是否超出限值的监测报告。此外,通过附录D给出了监测点位建议相关示意图。由于本文件示意图较多,而且对于帮助相关人员理解条文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件后续将根据条文内容通过附录D给出必要的示意图,避免因条文之间穿插过多的示意图影响理解本文件结构与内容。此类情况不再赞述。4.4条给出了可建设条件需要关注的方面,指导拟开展宁静小区建设的相关人员需要考虑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根据应用现有的噪声减缓措施时需要的客观条件,有助于综合噪声超出限值的程度和建设成本来考虑采取噪声减缓措施。4. 5条在噪声超出限值的程度、可建设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关于噪声减缓措施的选取建议,并通过附录B给出了相关信息。5. 6条给出了控制偶发性噪声的建议。噪声减缓措施的稳定声学性能主要用于控制来自固定噪声源的噪声。相对地,对于难以预料的偶发性噪声,比如由于人类活动带来的噪声,则需要通过噪声防治管理来预防或控制。同时,给出了提升防治管理能力的建议。6. 噪声减缓措施本章给出了建筑空间布局、遮挡物设置、建筑隔声三个方面可采取的噪声减缓措施的建议和参考信息。其中,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小区可综合考虑应用所有的噪声减缓措施,已建成的小区可综合考虑应用遮挡物设置、建筑隔声两方面的噪声减缓措施。如需在小区用地红线外采取措施,根据环境噪声排放相关标准,那么建设主体则应为对应项目建设单位,小区可向相关方提议采取包括在此列出的噪声减缓措施来消减噪声。其中:6.1 条围绕建筑空间布局给出消减噪声的设计建议,建筑空间布局对于已建成的小区实际指导意义不大,更加侧重于指导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小区。建筑空间布局是小区选址、规划设计过程中关键的环节,往往决定着小区声环境的基本格局,这对宁静小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是非常有必要指出的。6.1.1 条指出了在建筑空间布局避免受到噪声影响的首选建议。虽然深圳土地开发强度极大,住宅小区建设可选空间有限,但是考虑到后期采取噪声减缓措施带来的成本和代价,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住宅建筑尽可能地远离固定噪声源仍是保护新建小区声环境的最佳方案。5.1.2条考虑到交通干线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深圳城镇开发边界内建筑密集,路网发达,临近交通干线的建筑极易受到噪声影响。因此,在空间布局上应对优先考虑退让,一方面利用噪声几何发散衰减的特点和大气吸收来减少建筑受到的影响,另一方面可预留土地空间条件来支持可能需要采取的噪声减缓措施。同时,给出了相关信息中,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能够预测多种噪声影响,并提供较为全面的噪声减缓措施的效果预测。然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给出的噪声预测模型较为复杂,需要较多的相关参数,有碍于开展宁静小区建设中快速明确声环境保护的路径和方式。因此,本条通过附录C给出了一般情况下深圳常见交通干线噪声衰减值对应分贝的预测距离。为帮助相关人员较快预测具体交通干线的噪声,同时通过附录C提供了相关参数以及可能需要调整的相关说明。5.1.3条给出了在住宅建筑临近固定噪声源时,基于控制噪声的视角,给出建筑间距设置的建议。通过噪声预测模拟发现,在建筑一侧存在较大的噪声的情况下,建筑间距越小时,建筑另一侧的噪声减小越明显。同时,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详细规定了建筑间距的量化要求。因此,当建筑不能完全通过退让远离固定噪声源的方式使得小区内部声环境达标时,为最大化保护另一侧的声环境,在符合采光、通风等要求下,宜取有关标准规范的所允许的最小值。5.1.4条基于深圳若干小区的现场调查结果、噪声预测模拟对比实验结果,进一步围绕建筑空间布局给出了三个方面的声环境保护建议。5.1.4.1条实际上是对建筑间距建议的延伸,侧重利用小区内的主要建筑整体上的排列来保护建筑内侧的声环境。5.1.4.2条给出了利用建筑墙面形成的声影区来保护小区声环境的设计建议。5.1.4.3条给出了利用空中花园的高差形成声影区保护小区声环境的设计建议。空间花园属于小区规划建设可操作的一部分,而通过小区外的路堤形成的声影区的类似情况中,小区能够干预的较少。5.2条给出了通过山体、路堤、绿化林带、小区实心围墙、声屏障等遮挡物来消减噪声的建议。从声环境质量标准和相关排放标准来看,多数固定噪声源排放噪声时需满足相关标准。原则上,对于厂界、汽车、铁路边界、社会生活等噪声应符合环境噪声相关强制标准排放限值。如在小区外采取措施,那么建设主体则应为对应项目建设单位,小区可向相关方提议采取包括在此列出的相关措施。实际上,在选取包括遮挡物在内的噪声减缓措施,需要根据本文件的第4.5条来综合考虑,可采取一种或多种的措施。选取遮挡物时,仅考虑安全和美观的情况下,排序可依次为山体、路堤、绿化林带、小区实心围墙、声屏障。5.2.1条给出了利用现有地形,通过山体或路堤形成的墙面形成遮挡消减噪声的建议。尽管深圳的小区与固定噪声源之间有山体或路堤的情况不常见,但对于新建小区或小区周边有条件建造形成山体或路堤时,本条的做法是可以考虑的。有条件通过山体或路堤消减噪声的情况下,由于消减噪声的效果取决于山体或路堤所形成的声影区以及小区的空间位置,因此可将山体或路堤视作一类特殊的声屏障,参照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T902004)进行具体设计。5.2.2条给出了通过在绿地空间种植乔木灌木来消减噪声的建议。由于乔木和灌木具有动态生长、消减噪声过于依赖空间距离但又被广泛用于城市景观的特点,可用于辅助消减噪声或小幅度消减噪声。5.2.3条给出了通过小区围墙消减噪声的建议。由于安全、通风、美观等因素将限制小区围墙的高度和结构,但当噪声影响的危害大于其他因素时,可通过围墙消减小区外来噪声,最大化保护小区近地面的声环境。5.2.4条给出了在固定噪声源边界安装声屏障的建议。其中,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制定了深圳市道路声屏障设计指引(SJG57-2019),旨在规范深圳地区遒路声屏障建设,在现有技术的前提下,对声屏障进行归纳并分类设计,规范道路声屏障的结构性能、技术性能和结构景观协调性能要求,保障声屏障设施的协调美观、安全可靠和环境噪声治理效果;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道路声屏障建设技术规范(DB4403/T622020),进一步规范道路声屏障的声学设计、施工、脸收和维护保养,保障声屏障设施的安全可靠和环境噪声治理效果。当需要通过消减道路噪声来保护小区声环境时,应参照现有标准规范执行。5.3条给出了通过在建筑上增强墙体和外窗的隔声性能来保护小区室内声环境的建议。5.3.1条给出了建筑临近固定噪声源时,墙体处理的建议和相关标准信息。5.3.2条给出了建筑临近固定噪声源时,可安装或改造隔声性能更好的外窗。在本文件编制过程中,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编制并印发了深圳市既有建筑外窗隔声改造技术指引,提供了关于住宅等建筑中主要用房因外界环境噪声经外窗传递的空气声而导致的室内声环境超标的隔声、减噪改造的详细指引,宜参照执行。5 .3.3条给出了建筑临近固定噪声源时,通过调整对声环境要求较高或者说对噪声较为敏感的房间远离固定噪声源的建议。对于新建小区住宅建筑来说,可根据固定噪声源的情况设计不同功能的房间布局提升声环境体验;对于已建成的小区住宅建筑,有条件的可以调整房间布局以满足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的要求或提升声环境体验。6 .小区内部设施本章给出了控制小区内部设施噪声的建议和参考信息,包括公共活动空间、道路、设备、声景观等四个方面。其中:6.1条给出了通过合理设计小区内部公共活动空间的布局和采取有关措施消减噪声的建议。6.1.1条给出了小区内易产生高噪声的公共活动空间布局建议。当公共活动空间布局于临近固定噪声源一侧时,小区暴露高噪声的区域较小,能够最大化减小噪声影响。6.1.2条给出了在小区内部公共活动空间区域周边设置声景观或声屏障的建议,可进一步消减噪声或覆盖不利噪声,控制噪声影响并提升声环境体验。6.2条给出了内部道路路面建造和交通组织方式的建议。6.2.1条给出了通过低噪路面减小来自小区内部道路的噪声的建议。在本文件编制过程中,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编制并发布了低噪声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SJG152-2024),规范深圳市低噪声透水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提高路面使用质量,确保行车安全、舒适、经济合理。因此,在设计或改造小区路面时,宜参照现有标准执行。6.2.2条给出了小区通过人车分流减小汽车鸣笛带来噪声的可能性的建议。6.3条给出了控制小区内部设备噪声的建议。6.3.1条给出了采用低噪声或无声设备的建议,旨在从源头减少噪声或消除噪声源。6.3.2条给出了小区安装易产生噪声的设备的建议。6.4条给出了在未能消减噪声的区域,通过设置声景观产生的自然声音覆盖令人不适噪声的建议。7.小区噪声防治管理本章给出了通过管理方式预防或减少小区内外偶发性噪声的建议。这些建议是通过分析现场调查深圳小区管理噪声的常用方法和国内外有关噪声管理经验,结合小区日常管理和权限范围总结归纳形成的可操作的做法。这些建议可以指导小区开展宁静小区建设的过程中强化关于噪声防治的管理,也将推动小区形成基层噪声管理的长效机制。其中:7.1条给出了通过管理方式控制小区内部噪声的建议。这些建议是通过调查深圳小区管理噪声的常用方法和国内外有关噪声管理经验,结合小区日常管理和管理权限总结归纳形成的可操作的做法。这些建议可以指导小区开展宁静小区建设的过程强化关于噪声的管理,也将推动小区形成管理噪声的长效机制。1. 1.1条指出了通过定期开展声环境质量监测定量分析小区声环境质量的方式,为支撑噪声相关管理人员做出关于保护声环境的决策。7. 1.2条给出了可通过引导小区居民预防或控制噪声、通过建立相关机制控制噪声影响的建议。8. 1.3条进一步给出了在短时间内不可避免地产生噪声时,小区可通过预告提醒或协商沟通的方式争取居民的理解从而达到避免噪声投诉的建议。9. 1.4条给出了控制设备设施噪声和维护噪声减缓措施的建议。10. 1.5条给出了通过养护绿化林带保障起消减噪声效果的建议。11. 1.6条给出了通过宣传的方式,提醒居民预防或减少噪声的建议。12. 2条给出了受到外部偶发性或短时间噪声影响时,小区能够主动对外开展预防或控制噪声相关管理工作的建议。13. 录A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提供了宁静小区建设规划设计流程图,给出了本文件核心内容完整的逻辑关系及流程,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总体把握宁静小区建设各阶段和环节上的可考虑开展的相关工作。14. 录B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给出了常见噪声减缓措施的消减效果,有助于在开展宁静小区建设的过程中快速选取或综合应用对应的措施。15. 附录C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给出了常见交通干线噪声在空气中衰减所需的预测距离及相关预测参数。其中,基于NoiSeSyStenl噪声影响预测软件,在空旷平坦的情况下,预测常见交通干线噪声在空气中衰减所需的预测距离,部分参数采用了的有关调查经验值或理论值。实际开展噪声预测模拟时,应采用实际测定值。交通干线噪声作为深圳常见的噪声,为了便于相关人员开展预测工作,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参数设置与参考信息。16. 附录D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给出了必要的条文示意图。示意图帮助相关人员理解条文内容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本文件示意图较多,因此通过附录D给出了有必要的示意图,避免因条文之间穿插过多的示意图而影响理解本文件结构与内容。五'是否涉及专利等知识产权问题本文件的内容引用或参考的文件均为公开发布的标准规范、文献等,不涉及专利等知识产权问题。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无°七、实施标准的措施建议拟通过开展标准的宣贯、培训和标准实施跟踪检查等方式推动本文件引用。八、其他需要说明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