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案).docx
-
资源ID:7110621
资源大小:13.6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教案).docx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的第二课,第三单元主要讲述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本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近代以来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活动改变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口结构,造成了非洲人口的严重损失和亚洲华工的大量迁移。本课承上古代人口迁徙,启下现代人口迁徙。本课共有三个子目:“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和“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第一子目讲述了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族群。第二子目讲述了英国殖民者对大洋洲的开发及其影响。第三子目讲述了华工为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教学目标】1. 了解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2. 了解英国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动,及其大洋洲人口的替代性变化。3. 了解华工到美洲和大洋洲的背景和史实,认识华工对美洲和大洋洲开发做出的贡献。【教学重难点】重点: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史实及影响。难点: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原因和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过程】导入:展示15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和世界人种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15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和现在世界人种分布的原因。由此导入新课。新课: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1 .殖民扩张(1)概况: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2)结果:屠杀、奴役以及传染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2 .族群变化(1)背景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三四百年间,非洲失去了大约1亿人口,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2)概况印第安人数量的锐减,欧洲人和非洲黑人数量的激增,迅速改变了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影响北美:美国、加拿大的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在美国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西印度群岛: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拉丁美洲: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没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知识拓展】伊比利亚文化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在语言、文化和历史上有诸多共同之处。两国的原住民都是凯尔特人和伊比利亚人,之后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份。葡萄牙、西班牙滋生的一种文化观念,称为伊比利亚文化。这种观念热衷于享乐,鄙视生产,歧视劳动者,追求奢华,追求娱乐。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1.英国殖民活动(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2)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3)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2.人口结构变动(1)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2)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思维拓展】教材P40思考点:英国的殖民活动对大洋洲人口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当地人口发生替代性变化:原住民大量减少,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1.开发美洲(1)背景19世纪初,英美等国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2)过程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苦力贸易。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的殖民者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运输费用,获取了巨额利润。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因为生活所迫,或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的华工人数已有十几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3)影响:在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2.开发大洋洲(1)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2)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合作探究】分析近代华工移居美国的原因?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移民海外传统的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推动;国内人口压力大;美国西部开发需要;黑奴贸易的废止。【史料实证】当时有个名叫奥基利的人写道:“我在一家公司航船上见到即将送到市场上拍卖的900名华工,他们将使该公司获得45万美元,而该公司在他们身上的花费不到5万美元,即使在买卖黑奴全盛时代也没人能赚这么多钱。”外国商人在各通商口岸设立代理机构和移民公司,由自称的雇主或者投机商经营,提供所需的劳工,他们在此中间抽取佣金。而语言的障碍迫使他们与中国当地的人贩子,叩通常所说的“苦力据客”或“客头”紧紧勾结在一起。中外恶商的勾结致使苦力贸易真正成规模地在中国兴起,不计其数的中国人被拐骗至世界各地充当苦力。待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华工出国被列强政府条约式的“合法化”后,这些人贩子对华工的掳掠则更加猖狂了。王富盛论近代中国苦力贸易兴起之原因(1)根据史料,概括苦力贸易兴起与发展的历史背景。(2)根据史料,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参考答案:(1)苦力贸易暴利的刺激;苦力代理商的出现;鸦片战争后,中国通商口岸的开放;清政府被迫允许华工出国。(2)多来自广东沿海地区;以农民为主体;多从事劳工;固守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思维拓展】多角度分析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影响。(1)对移入地区:加快了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开拓进程。改变美洲、大洋洲的人口结构,出现新的族群,混血人种成为美洲的最大族群。促进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如美国、大洋洲。人口迁移导致民族国家的诞生。如美国的建立。(2)对移出地区:非洲丧失约一亿精壮人口,造成非洲近代的贫穷与落后。(3)对世界:促进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地区文化的多元化。(4)对中国:使东南沿海地区丧失大量劳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和血泪史。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近代华侨投资办厂,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些华人华侨曾枳极支持辛亥革命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事业。【课堂小结】本节课重点讲解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跨地域转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通过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引发学生思考,把握重点难点,对近代以来人口跨地域迁移进行透彻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认识人口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板书设计】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1、殖民扩张2、美洲人口结构的变化3、结果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西洋人口结构的改变1、英国在澳大利亚的殖民活动2、大洋洲人口结构变化及原因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1、背景2、过程3、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