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1958年美国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启示.docx
-
资源ID:7103604
资源大小:17.8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957—1958年美国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启示.docx
19571958年美国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启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一段平稳快速发展期,这让西方经济学界一度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已经终结。然而,19571958年发端于美国进而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将“黄金年代”的浮华撕开一道裂口,为20世纪70年代普遍而长期的“滞涨”进行了一场深刻的预演,同时也埋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土崩瓦解的重要伏笔。生产过剩引发新一轮经济衰退1955年至1957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掀起一轮投资高潮,重工业部门特别是新兴工业部门广泛采用先进技术,推动了固定资本投资。表面的经济繁荣催生了大量金融泡沫进而孕育了新一轮经济衰退。1957年3月,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率先在美国爆发。从1957年3月起,美国出现商品滞销、库存增长、工业生产下降等现象,尤其是与日本、德国存在激烈竞争的钢铁和汽车等部门,生产量更是下降一半以上。1958年第三季度,美国的固定资本投资同比下降15.6%,失业率上升7.5%,出口总值下降了14.3%o作为当时GDP占世界总量40%以上的超级大国,其经济的周期性变动必然发生外溢,日本、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法国和联邦德国等紧随其后相继卷入危机。依据对美国出口依赖程度的不同,各国受到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日本受危机影响最深、持续时间较长,历时13个月,工业生产下降10.4%,物价指数下降7.4%。英国次之,持续了13个月,工业生产下降3.7%o西德持续时间较短,仅仅4个月工业生产下降1.4%。西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先摆脱经济危机的国家。19571958年经济危机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滞涨”特征,即物价上涨、经济下行,消费品价格上涨、生产资料价格下行。美国继续沿用凯恩斯主义治理危机,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政府干预,情况曾一度好转,但很快又跌入I960年至1961年的小型危机中。这次小型危机是19571958年危机的余震,美国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下降。此后,又发生了数轮经济危机和货币危机,美元信誉严重受损,在全球遭遇围剿,并最终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也陷入20世纪70年代的大“滞涨”。危机爆发原因美国单方面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削弱了国际竞争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稳住欧洲、更好地遏制苏联扩张,美国于1947年推出马歇尔计划以投资欧洲重建。同时允许日元、英镑、马克等货币贬值,以减少美国货对各国市场的冲击,并使各国有能力对美出口。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日本成为美国军火供应商,进一步拉动了经济复苏。此时的美国则由于军费长期高企、工资和汇率较高、产品出口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在相对下降,逐渐失去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国际收支逆差、大量黄金外流助推危机爆发。19571958年经济危机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国际经济良性循环阶段。但是,在良性循环中各国的收益却并不平衡。日本和西德工资低,货币定值低,随着投资不断扩大,其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贸易顺差不断增长。而此时的美国经济增长率只有德、日的一半左右,贸易顺差不断缩小,加上资本输出和海外军事开支不断增加,导致1958年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33.5亿美元的国际收支逆差,引发大量黄金外流,对外经济实力和美元信誉进一步削弱。凯恩斯主义理论失效进一步深化了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继续沿用凯恩斯主义,放弃传统“自由放纵”的政策,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干预经济、刺激需求。但是1957-1958年经济危机已经呈现“滞涨”特征,凯恩斯主义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节,遇到了无法兼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两难困境。而美国政府硬性套用凯恩斯主义进一步导致政府财政赤字的扩大化,政策空间越发狭窄,为爆发更大规模、持续更久的经济危机埋下了伏笔。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滞涨”便是明证。启示1957-195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世界国际经济秩序中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这一历史事件给世人敲响警钟,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应对经济周期波动。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进一步验证了宏观经济调控对于驾驭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性。宏观经济调控对策可以从两个关键方面着手。一方面,财政政策应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通过适时调整税率、发放补贴、增加公共项目投资等手段,既降低企业和居民负担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又着眼于长期发展,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货币政策需灵活适应经济形势变化。国家适时调整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关键参数,确保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足,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强化对金融市场的监测、监管和预警,重点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构建抵御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的宏观调控体系。适时结构转型以保障经济韧性。19571958年经济危机中,美国曾经的优势产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渐处劣势。这说明,依据国际产业竞争的总体态势适度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以增强经济韧性意义重大。经济转型的本质是通过结构调整和制度变革,实现结构升级以保持竞争力。其一,以创新引领技术和产业升级。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通过构建企业升级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在产品多样性与技术复杂性等维度上综合提升生产能力。其二,做大做强产业链以增强经济韧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整体产业链水平,保持处于世界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上游位置,这对保护本国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建构国际合作机制共御经济风险。面对周期性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应构建共同防控危机的国际合作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危机防控的协同预警机制。经济危机存在一定的规律可循。危机爆发前一定会有征兆性因素的出现。通过敏锐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加以科学分析并采取有效举措,就能对危机进行提前预判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把损失降到最低。二是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协同治理机制。互相通报经济波动讯息、危机进展情况以及应对危机举措,及时、恰当和全面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各国之间高效协同共同预防危机,有效应对危机以及危机后重建的相关基础性工作,为共御风险、共渡难关提供机制保障。王丽颖来源:学习时报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创业带动就业的调研报告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永恒的主题。为深入贯彻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促进就业工作的决定,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当前就业稳定工作,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走访了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群团组织等了解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同时,专门赴*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经过前期调研和思考,就如何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不断提升*整体就业水平,形成了调研报告。一、我区创业带动就业的基本情况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围绕创业带动就业,我区不断健全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不断强化服务保障,着力营造“双创”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对照关于深入推进本区新一轮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截止目前为止,全区帮扶引领成功创业3315户,完成指标数133%;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大学生1657户,完成指标数110%。创建市、区两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5家,其中市级7家。建立创业指导站11个,培育创业型社区14个,其中6个获评市级特色创业型社区。(一)实行政策扶持,坚实创业带动就业后盾。2018年起,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就业创业补贴政策的操作细则关于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为创业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场地房租补贴、社会保险费补贴等等,有力地推动了创业企业的培育,进一步拓宽了创业扶持的对象,加大了对优秀创业项目的支持,带动了更多劳动者的就业。(二)建设示范基地,引领创业带动就业风潮。围绕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区政府制定出台了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认定与评估操作办法,实施基地动态的管理和效用的激励,有效发挥了基地载体对创业群体的集聚、引领和帮扶作用,目前已实现了从创业孵化示范基地015的跨越式发展(其中有7家是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区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孵化总面积达12.88万平方米,累计孵化创业组织2582户,平均孵化成功率为95%,孵化组织带动就业12721人。这些示范基地的建成,推动了创业企业的的集聚,方便了对创业企业的帮扶,起到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引领作用。(三)聚焦重点人群,激发创业带动就业活力。聚焦大学生这个重点人群,区政府通过创业政策、创业见习、创业载体、创业服务、创业教育“五轮驱动”,使得*大学生创业工作在全市特色鲜明。通过首次创业开办费、社会保险费、担保贷款和贴息等双创扶持政策的的叠加,切实解决青年大学生创业成本高、场地贵、融资难等瓶颈问题。通过开发优质创业见习基地、各类创业大赛等等,实施精准化、精细化创业服务,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的成功率。通过联合大学城各高校开展创业主题活动、广富林街道的创业大赛等,发挥*大学城的应有效应,探索园区、社区、校区“三区”的资源融合,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四)优化发展生态,打造创业带动就业品牌。积极引导鼓励创业氛围浓厚、条件成熟的街镇,结合区域发展,充分调配优势资源,创建“一镇一街一品“,*、*、*、*、*、*等6个街镇成功获评市级特色创业型社区。推进街镇社区和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功能融合与联动发展,发挥“三区联动”的社会优势,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打响“三区”联动品牌。另外,2018年以来,利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品牌效应,举办了40多场创新创业大赛,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创业项目和一批优秀的创业典型,有的项目晋级国赛并获得奖项,创新创业的典型不断呈现。二、*创业带动就业存在的问题我区按照*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2)的要求,在区创业型城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推动下,在全区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较好地实现了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但和先进地区比,我区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譬如,*区自2016年获批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以来,他们始终坚持“三区联动、三城融合”的理念(三区联动指社区、校区、园区联动,三城融合指创城、学城、产城融合),着力营造“双创”企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创造了许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循环。*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四年被国务院表彰奖励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和全国首批、*唯一的“科创中国”试点城区。有比较才有差距,*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创业的载体建设还不够。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我区缺少为创业提供服务的公共服务、各类专业技术服务等公益性平台。缺少以政府主导、政策支持、试制研发、文化引领等关键要素组成的创业生态。实训基地规模小、项目少,没有形成苗圃一一盆景一一森林的成长链以及磁场效应。“三区联动”资源整合度不高,对接沟通机制不够完善,合作模式比较单一,合作项目相对较少。各街镇创业资源不平衡,农业领域资源更是缺少且限制较多等等。(二)创业的闯劲干劲还不足。*的本地“小老板”群体和邻居奉贤等区比,相对较少,从某种意义上说明*这个群体创业的干劲相对不足。在调研中我们感到,我们的一些农民兄弟表现为只求过得去,一些赋闲职工等靠要,一些创成者想着守摊子。一些大学生容易纸上谈兵,缺少创业的决心,创业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也没有长远的创业规划。我们的一些干部注重招商引资,愿意和有名气的大企业打交道,忽视对创新创业企业的培育。另外金融行业也缺乏对创业的金融支持,降低了创业的热情等等。(三)创业的服务力量还不强。我们认为创业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需要多部门的合力支持,创业型城区建设单位不仅仅是人社一家,涉及到街镇社区以及许多职能部门。目前相关单位虽然实现了固定会议和信息共享,但在创业服务力量上缺少常态化的联动工作机制、缺少全方位的联动政策体系和政策互补,缺少常态化创业生存发展跟踪服务。另外我区在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专业咨询和专业指导的创业服务队伍建设上、创新服务模式上还有所欠缺。另外在政策的服务上,特备是在一些配套政策的出台方面还做的不够等等。(四)创业的宣传氛围还不浓。在听取意见时,有的创业者反映政府出台的激励措施、扶持政策等了解不多,社会知晓度不高等。总体上全民创业就业的宣传声势不够大,宣传面不够广,全民创业就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对一些创业典型的选树较少,缺乏社会的关注度。还有,创业观念引导不够。一些新成长劳动力,甚至一些名牌大学生,热衷于考公进编,省力又有面子,不愿意干创业这项既吃力又冒风险的事业,没有形成正能量。三、推动*区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建议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针对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加快创业扶持政策落地,切实完善创业就业协调机制。要运用“一网通办”等手段,缩短补贴申请时长,加快落实开办费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初创期创业场地房租等补贴,减少小微企业谋发展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完善政策体系,政策要覆盖社区、校区、园区内的多元化主体,满足萌芽期、初创期、成长期、加速期等各阶段创业者及创业组织的差异化需求。要整合现有公共资源,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协作,把握创业就业工作动态,分析解决创业就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协力推动全民创业就业的工作局面。要明确各级各部门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工作目标任务,加大督查力度,经常性地研究、检查创业就业工作的开展状况。(二)打造创客服务品牌,强化服务平台和载体建设。要联动创业服务机构、高校、创业者等多方力量,打造“创服*”的服务品牌。各职能部门要当好政策宣传员、补贴受理员、创业咨询师等角色,着力解决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创业企业发展送场地、送资金、送导师等创业的“源头活水”,实现创业服务零距离。要加快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各类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各类公益性的服务平台。推进以人力资源服务和留学生产业园建设为重点,以点带面构建孵化条件好、承载能力强、融就业指导、创业服务于一体,涵盖各类创业群体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业就业服务平台。(三)加强“三区”资源有效整合,激发基层创新活力。要抓住“园区、校区、社区“三大创业服务主阵地,充分利用特色创业型社区、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高校创业指导站在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方面的资源,强化企业用工供需匹配,拓宽就业渠道。融通各创业服务部门、高校、孵化基地等各类创新创业资源,要在大学城周边打造一个创业示范孵化基地。围绕*区产业发展布局,着力打造“*示范区”“*乡村振兴绿色示范区”“*科技影都城示范区”“*文旅创业谷示范区”“环大学城双创集聚区”“*生态商务示范区”等六大特色创业型社区群,将全区的创新资源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深入链接延展至基层,完善“家门口”创业服务。(四)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确创业就业理念。要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政策贯彻力度,支持园区、社区吸纳劳动者就业创业。要多形式多方式进行宣传,通过互联网平台、手机客户端以及微信、各类电子显示屏等平台,传播正确的创业就业理念,营造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要转变就业观念,提倡能人、强人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鼓励大学生积极通过创业来实现就业,在全社会形成敢闯敢试,敢当老板的创业就业的生态环境,让那些“得过且过”、“只要过得去”、“只想进编制”等群体的观念彻底转变过来。要激发创业就业热情,提倡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积极选树典型,在全社会宣传推广、正面引领,推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创业就业工作,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