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方案精品范文.docx
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方案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关系着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切身利益。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严厉打击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市农业农村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社7部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方案如下:一、工作目标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要求,以属地管理、检打联动、部门协调、标本兼治为原则,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专项治理,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监管手段,建立健全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开展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信用评价,增强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通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严肃查处违法犯罪案件,端掉假劣农资窝点,持续保持农资打假高压态势,不断提高农资产品质量,优化农资市场秩序。二、治理重点(一)重点领域重点打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农资经营集散地等区域不规范经营、农资下乡“忽悠团”式经营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农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巡查监管,严查假劣农资游商游贩坑农害农行为,开展兽药、肥料、农药、种子等农资市场执法整治。种养殖生产基地、菜篮子产品主产区要依法查处生产销售禁用农药、兽药违法案件,落实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制度,确保农资质量安全可靠。荣县重点开展茶叶用农药市场执法整治。(二)重点品种种子:重点检查种子经营主体备案、种子标签、品种审定和登记、品种权许可等;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未依法建立经营档案、销售劣质种子、套牌侵权、转基因、未审先推等违法行为。农药:重点查处未落实限制农药定点经营、未依法建立农药台账记录、无证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非法添加禁限用农药、未按规定标注二维码、包装及标签标识不合规、未按安全间隔期使用等行为。兽药:严格执行兽药严重违法行为从重处罚公告,重点查处无兽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兽药、制售假劣兽药(包括“非药品”“动保产品”“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等名义生产、经营的假水产养殖用兽药)、含量不符合要求、添加违禁药物或其他化合物或人用药品等农业农村部未批准使用的其他成分、未依法建立兽药产品出入库记录或用药记录、未执行休药期等行为。肥料:强化肥料登记备案事中事后监管,重点查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水溶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产品有效成分含量不足、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标签标识不规范及无证套证等行为。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重点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套用冒用生产许可证明文件、生产销售质量指标严重不合格产品、未依法建立生产销售台账记录、添加“瘦肉精”、三聚氟胺、禁用兽药添加剂等行为。农机:加强获证在用产品监督,重点查处农机推广鉴定获证产品以次充好,擅自改变参数性能、证书和标志使用不规范等行为。农用薄膜:开展农用薄膜产品质量抽查工作,农用薄膜使用者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者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农用薄膜。(三)重点农事节点春耕生产、夏收夏种和秋收冬种等农资购销、使用高峰期时节,以及国庆、元旦、春节等重点节庆时段,对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重要农业投入品实施严管严控。三、整治措施(一)持续强化部门协作配合,保障农业生产有序开展。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加强横向纵向部门协调联动,依法开展执法检查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实现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加强与经信、市场监管、供销部门联动,通过执法检查、督导检查等手段,把执法监管措施落到实处。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联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联合办案协作机制,共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坑农害农等违法犯罪行为。(二)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规范农资生产销售市场秩序。围绕重点农时、重点领域和重点品种,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网络监管体系,开展集中整治。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础,以靶向发力、精准打击为目标,通过日常巡查、监督抽查、暗查暗访等多种途径,主动查找问题隐患,防范风险。对问题隐患多的地区和企业,督促及时整改,必要时采取内部通报、约谈等方式推动其加强自我监督。(三)大力开展违法违规行为执法办案,有效震慑违法行为。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深挖线索,查清问题产品来源和去向,鼓励执法机构查办大案要案,严肃查处违法行为,落实后续整改防范措施,对危害性高、社会影响大的案件要会同有关部门挂牌督办、集中办案、联合查案,对线索明显、事实清楚的案件,可商请公安机关提前介入,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其刑事责任。(四)开展农资知识宣传培训,增强守法生产经营和安全消费意识。组织开展覆盖全市的“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畅通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渠道,把安全优质的农资产品和质量安全技术服务送到乡村。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大对农民的普法宣传,引导农民提高认识,做到知假辨假不买假。强化农资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农资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守法意识。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持续宣传全市农资打假工作动态、进展成效;积极曝光农资打假典型案件,充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营造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五)开展追溯管理和信用评价,落实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加强种子、肥料、农药、饲料等农资生产经营追溯管理,大力推进生产经营企业使用电子追溯,建立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销售记录,实现每个品类可查可追溯。要进一步健全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全面开展信用评价,按照全省统一安排,建立重点监控和“黑名单”制度,把符合相关规定的纳入重点监控和“黑名单”。将主体信用状况与农业扶持政策挂钩,对纳入“黑名单”的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公益组织、新闻媒体作用,构建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氛围。四、重点工作安排(一)部署动员(XXXX年3月26日-4月9日)各区县农业农村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经信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相互配合、联合行动、召开启动部署会,共同开展专项治理行动。要制定符合辖区实际情况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突出重点、迅速行动。(二)集中整治3-4月,组织开展“瘦肉精”拉网监测排查和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举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3-10月,组织开展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现场检查和质量监督抽查,重点整治种子套牌侵权、农药隐性成分、兽药非法添加、肥料有效成分不足等问题。公布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案件。3-12月,开展兽药抗菌药安全用药知识、蛋禽科学用药宣传,开展兽用抗菌药、“瘦肉精”综合治理。4T0月,组织开展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培训渔民、发放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等技术资料。3-12月,开展农药市场主体检查,查验生产、经营、使用者档案,规范农药生产、经营、使用行为。(三)检查督促(XXXX年4月-12月)市农业农村局、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经信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将联合派出工作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飞行检查等方式,各区县开展两次以上专项治理工作落实情况和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联合检查。(四)总结成效(XXXX年6月、12月)总结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工作,对专项治理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和推广,推动提升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五、职责分工(一)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农资产品执法监管,组织开展种子、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产品的监督抽查;组织开展产品质量、生产经营资质、审定登记、经营备案、销售台帐、生产经营使用禁限用药、违法添加、虚假标识、制假售假等检查;举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促进优质放心农资产品产销。加强宣传农资法律法规知识,组织开展农资科学使用技术指导和培训,推广应用农资安全使用规范和绿色防控技术。(二)法院系统:按照审判程序,依法审判涉农资打假相关刑事案件。加强与农资打假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重大案件信息。加大涉农资打假刑事案件的司法公开力度。引导和培养社会公众的农资打假意识和法律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资打假的良好舆论氛围。(三)检察院系统:依法批捕、起诉制售假劣农资犯罪案件,对制售假劣农资犯罪案件的刑事诉讼活动实施法律监督,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制售假劣农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通过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四)经信部门:指导农资生产企业规范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协调解决农资生产企业存在的问题,引导农资生产企业加快复产达产,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农资生产企业开展联合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移送相关部门。(五)公安部门:依据工作发现、部门移送、群众举报、网络巡查等方式获取案件线索,对制售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制售假劣农资犯罪依法惩处。(六)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化肥、农膜、农机及其配件质量、标准监管,依法查处化肥、农膜、农机及其配件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无照经营农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农资商品计量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农资商品虚假广告、商标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农资经营者价格欺诈、哄抬价格、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农资经营者协议定销售区域、串通涨价、统一销售价格等垄断行为。(七)供销社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农资打假联合行动,坚持从源头严格把关,杜绝假冒伪劣、以次充好、掺杂掺假等行为,确保农资商品质量;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商品从供销社渠道流向市场。六、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把农资打假作为保障农资供应、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周密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实化工作措施,坚决把假劣农资清出市场,让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药、放心肥,为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保驾护航。(二)强化责任落实。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牵头协调、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职责,对标对表,把工作细化到岗,落实到人,全面落实农资源头严控、过程严管、违法严惩执法监管机制,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好农资打假各项目标任务。(三)提升工作实效。专项治理行动期间,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和不规范行为,整改率要达100%,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和查处率要达100%,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对涉嫌犯罪的案件,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率达100%O(四)及时报送相关信息。按照省厅统一安排要求,区县农业农村部门做好牵头工作,收集数据信息,在农资打假微信小程序系统里按时报送农资打假治理行动工作情况统计表,各区县分别于6月18日、12月10日前向对应市级部门报送农资打假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