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法律规制研究.docx
网络舆论法律规制研究目录摘要4引言5一、网络舆论的形成及其特征5(一)网络舆论的形成动因5(二)网络舆论的特征6二、网络舆论所带来的法律问题8(一)网络言论自由与网络侵权的冲突9(二)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的冲突9三、强化网络舆论法律规制的必要性H(一)立法上有待于进一步完善H(二)司法独立的迫切要求12(三)严格执法的法律依据12(四)法制宣传与教育的不足12四、完善网络舆论法律规制的实施途径13(一)建立健全网络相关立法13(一)解决现有法律在互联网领域的适用问题13(三)完善司法解释,明确电子证据的证据规则14(四)建立互联网上下游业务间的连带责任法律制度14(五)构建完整的法律制裁机制14(六)完善政府的网络治理14五、网络舆论法律规制的局限性15(一)网络舆论法律规制的局限性15(一)其他网络舆论规制手段15结束语18摘要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并且将持续产生巨大的冲击,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兴方式,有其自身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我们生活在网络舆论中,感受着它的优势和便利,同时也正面临着诸多的法律问题。而加强对网络舆论的法律规制已经势不可挡,因此对网络舆论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相应的探究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网络舆论的形成动因及其特征、网络舆论所带来的法律问题、强化网络舆论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完善网络舆论法律规制的实现途径等内容,最后分析了网络舆论法律规制的局限性,并且推论出当法律规制只有与其他手段相辅相成时,才能更好地引导网络舆论向健康、文明之路发展,使其积极作用充分得到彰显和发挥,为进一步营造绿色的网络舆论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关键词】:网络舆论法律规制必要性途径局限性AbstractTheInternetandourlifehasbecomemoreandmoreclosecontactandwillcontinuetoproducethehugeimpact,networkmediaasanewmode,hasitsowncharacteristicsandforms.Weliveinanetworkofpublicopinionanditsadvantagesandconvenient,alsofacesmanylegalproblems.Andtostrengthenthelegalregulationnetworkmedia,sothenetworkhasbeenoverwhelmingpubliclegalregulationofthecorrespondingproblemisverynecessarytoexplore.Thisarticlemainlyexpoundstheformationreasonofnetworkmediaanditscharacteristicsofpublicopinion,network,strengtheningthelegalissuesofpubliclawregulationnetworknecessity,perfectnetworkrealizationwaysofpubliclawsandregulations,andfinallyanalysesthecontentsuchasthelimitationofpubliclawregulationnetwork,anddeducewhenlawsandregulationsandothermeansonlycournties,canleadtobetterpublichealth,network,makethepathofcivilizationdevelopmentinitspositiverolefullydisplayandplay,forfurtherbuildgreennetworkmediaenvironmentlaythesolidfoundation.Keywords:NetOpinion;1.awsandRegulations;Necessity;Approach;1.imitations引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走入千家万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样也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政治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网络舆论作为舆论的一种新兴方式,已成为影响和引导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的重要因素,它的出现也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而我国先前出台的有关网络治理的法律法规现已无法有效地规制当今发展迅猛急速膨胀化的网络舆论,因而加强网络舆论的法律规制研究实在是迫在眉睫的一项重大课题。一、网络舆论的形成及其特征(一)网络舆论的形成动因网络出现之前,传统主流媒体营造的舆论基本上都是官方舆论,由于是由行政命令加以引导,再加上单向传播的技术手段,使得相应缺乏民间自发舆论的功能。现在舆论依托了网络媒体,各种网站都提供有发表意见的园地,网民可以在上面公开发表自己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见,并且不用使用真实姓名,这充分保证了发表意见者的个人权利和隐私安全,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川这样,网民发表意见就少了许多后顾之忧,使之舆论传之久远、有效引起公众关注,同时强大的互动性使网络吸引了无数的网友积极参与,并由此造就了在重大问题上迅速形成舆论的可能性。通常,先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重大事件,然后才有以网络为媒介形成的虚拟社群对其讨论、决策,这种现象在BBS论坛里尤为明显。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均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甚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力量。由此,网络舆论应包含网络主体、网络客体和网络载体这三个方面。网络舆论形成过程就是:网络主体对网络客体,通过网络载体传递给网络主体(网民),网民通过对网络客体的判断、评价,形成观点,再通过媒介反馈给更多地网络主体,从而形成网络舆论。当网络出现后,舆论衍生出网络舆论这一新品种。尤其当舆论搭上网络媒体快车之后,越来越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内容。所谓网络舆论就是指:社会大众以网络为载体,利用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开放性和交互性,在网络空间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现象、事件,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舆论相比,其形式更为多样和灵活。但更为重要的是,公众在网络发表个人看法和观点时,有了不设限的媒体空间和前所未有的自由度,极大地调动了公民关注和谈论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并通过网络舆论的影响,达成共识,继而影响其行动。(一)网络舆论的特征互联网是一种特殊的大众媒体,它以极其低廉的消耗和非常快捷的速度向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商业,政治,文化等信息。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以公开的或匿名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和看法,互联网大大拓展了言论自由的内容。1、互联网突破了传统大众传播模式的框架。传统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处于传播的中心,占据主动。而网络传播是无中心的,传者与受者处于同等地位,无论是获得信息还是发表言论都享有前所未有的平等。言论自由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公民能自由地通过媒体传递自己的声音,互联网的虚拟性也使人们摆脱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限制,在这个独立的空间中,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受身分阶层的限制。其次,网络将数以亿计不同的计算机连接起来,通过登陆网络用户可以与他人共享信息与资源,因此互联网上的信息全球化传播跨越了在互联网领域的适用问题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是互通的,现实生活中的法律也应适用于网络管理。不过,网络虚拟社会的出现确实是一种新的法律现象,需要寻找一定的切合点。一方面针对知识产权等无明确规定的可制定特别法;另一方面则可通过司法解释增加特别条款,将其他模式中相关规则或规范进行整合,上升为相应的政策或法律规范。(三)完善司法解释,明确电子证据的证据规则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令网络舆论犯罪花样不断翻新,司法解释应当追踪其变化并及时填补司法盲区,网络犯罪的证据是属于非物质化的,其电子证据的证明效力、鉴定、认定与法庭采信等,是网络犯罪所带来的新型证据问题,因而必须尽快建立公检法机关均认同的证据规则与办案流程,如:明确电子证据的勘验资格、取证程序、认定标准和排除伪造、篡改以及其他产生歧义的因素等,均应当有权威性的规定。(四)建立互联网上下游业务间的连带责任法律制度互联网的技术特征和行为特征决定了任何一个网站,如果没有网络接入服务商提供网络接入,该网站就不会出现在网上。因此,要强化各运营机构的监管连带责任,防患于未然。即政府在追究相关直接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的同时,应当追究违规向行为人提供服务的服务商的连带法律责任,强化互联网服务市场主体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尽快规范互联网的秩序。(五)构建完整的法律制裁机制通过权利司法保护机制,为遏制网络侵权违法甚至犯罪行为构造完整的法律制裁机制。对于网络传媒上形形色色的诸多侵权、违法案件,通过民事侵权之诉等方式予以维权,不仅可以有效地对于众多网络商及相关单位形成法律震慑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网民的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是一种较为合理而且成本更低,社会认同度、国际认同度更高的网络舆论管制方式。(六)完善政府的网络治理对网络进行政府治理具有现实意义,但并不意味着政府权力不受限制。互联网舆论管制需要一部强调政府保障传播义务以及网络传播媒介与公民分享传播权利的网络传播法。言论自由作为基本权利,是公民所应该具有的、非经多数民意认可不可随意剥夺的权利。根据立法法第8条第5款的规定,对言论自由的保障和限制都应该通过制定法律来实现。通过制定网络传播法,纠正互联网管制工作中重义务轻权利的倾向,将宪法中的言论自由落到实处。更为重要的是,在实施网吧监控、网络实名制等管制措施前,首先必须对政府治理手段进行立法规制,才能让政府治理合法有效,并使公民权利和自由得到坚实的保隙。缘此,所有政府网络治理手段和过程都应当体现:形式合法、措施必要、后果最少侵犯公民权利、程序正当。总之,网络舆论正以它特有的方式发挥着其独特的影响力。网络舆论的复杂性决定了它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推动文明进步的一面,同时也常夹杂着影响很坏的不良信息,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法律规制。在规制中,我们既不能扼杀网络舆论的创造性和活力,又要能有效地防止网络舆论的偏差。唯其如此,才能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五、网络舆论法律规制的局限性(一)网络舆论法律规制的局限性对于网络舆论的法律规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单纯的法律规制不能完全地解决网络舆论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而只有当出现了问题结果时,对网络舆论进行规制的硬性法律手段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如常见的网络舆论侵权、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以及极端的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因此,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应该在法律规制的基础上与其他的软性管制手段结合起来加以调控,只有将两者统一进行适用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网络舆论自身存在的隐患,有效预防和避免由于其管制不当所带来的诸多侵权违法行为和一系列的社会安全问题。(一)其他网络舆论的规制手段1、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建立公开、快速、畅通的信息渠道,尤其在发生公共事件时,尽可能第一时间发布权威资讯,是主导社会舆论的关键。在公共事件发生时,主流媒体(包括政府网站)信息不畅甚或主流声音缺失,往往导致网络上流言迅速蔓延,导致人心不稳,影响政府形象和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现信息公开,是政府接受人民监督的基础。信息公开、透明,不仅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事情真相,适时监督政府工作,还可以预防和抑制虚假信息的形成和传播。对于重大的问题及时引入政府的权威信息和社会主流的意见(包括主流媒体意见、专业社会组织、专家的见解等等),开展公开咨询,在社会舆论形成的过程中,及时形成权威意见,引导舆论走向。2、严格网络行业自律,建立网站、论坛管理机制。在2006年“两会”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中国对互联网依法实行管理,同时我们也倡导互联网业界实行行业自律,实行自我管理J温总理强调:“网站要传播正确的信息,不要误导群众,更不能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些规范作为职业道德,应该得到遵守。”温总理的这番话,清晰地传递了中央对促进、规范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大思路。应尽早制定规范的网站管理责任制,明确网站所有者的权利和应承担的经济、法律责任;特别要加强对网站管理者的培训、考核,对于玩忽职守者、在其网站上传播谣言及黄色低俗内容的要给予适当的处罚乃至追究法律责任。虽然与传统媒体比较,网络的自由度要大得多,管理的难度也更大,传统媒体“把关人”的特权在网络管理中被大大地削弱,但这并不等于“把关人”的社会职能在网络上的终结,网络也还是有其自身的“把关人”,比如网络媒体的编辑、网络论坛的管理员及技术人员等。网络“把关人”的作用一是把关,二是引导。他们可以运用网络特有的管理技术对网民的言论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在充分尊重言论自由、允许各种不同观点和意见发表的同时通过各种灵活的手段进行积极的疏导和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触犯社会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的言论则坚决屏蔽。3、提高网民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网民是网络舆论的主体,互联网虽然是虚拟化的平台,但是网民的网络行为是现实行为,网民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2006年“两会”记者会上,温总理指出:“每一个公民都有利用互联网的权利和自由,但同时要自觉地遵守法律和秩序,维护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网民在网络上畅所欲言是网络的本质体现,但当这种自由触犯了社会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时,就要受到谴责、警告、处罚乃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通过网络、学校等开展网民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引导网民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自律,用道德来约束自己,倡导文明上网、理性上网,避免滥用互联网资源或服务;在发表言论时要尊重事实,辩证地看待问题,不应散播不良的、虚假的、未经确认的言论;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网络暴力行为和低俗之风,净化网络环境。结束语总之,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网络和传统舆论的结合,使网络舆论传播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传播媒介。网络舆论正以它的特有方式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但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网络舆论的复杂性,网络舆论同传统舆论一样也具有双重性影响。为了有效遏制日益膨胀的网络舆论所潜在的消极不利因素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进一步完善对网络舆论的法律规制措施则是历史必然的选择。但法律规制也有其自身的单一性和局限性,需要与其他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对网络舆论加以强有力的规制,以使其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为建设和谐、文明、健康、有序的网络舆论环境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