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蜻蜓教案5篇.docx
抓蜻蜓教案5篇抓蜻蜓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让小朋友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特征。2、情感目标:让小朋友在绘图的过程中感受到蜻蜓的对称美。3、技能目标:让小朋友绘画蜻蜓,并能画出各种动态的小蜻蜓,并添加相关景物,丰富画面内容。活动重点:让小朋友仔细观察蜻蜓的特征。发现蜻蜓的主要特征。让小朋友抓住蜻蜓的特征,画出小蜻蜓和不同形态的小蜻蜓。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小蜻蜓,了解它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教具准备:小蜻蜓的范画一幅,示范用纸,水彩笔。活动过程:一、猜谜语,导入课题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猜个谜语,小朋友可要仔细听了: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老师请刚才仔细听的小朋友来回答问题(小朋友真聪明,谜语猜对To)老师还有问题问小朋友:提问:1.小朋友知道小蜻蜓长什么样吗?2 .他喜欢在什么地方飞来飞去,做什么?小结:小蜻蜓的身体细长,有两对透明的大翅膀。我们经常看到蜻蜓飞得很低用尾巴点水,这是她在产卵。它喜欢捕食苍蝇,蚊子,飞蛾等。是大自然中有害昆虫的天敌,我们要看护小蜻蜓,不能伤害它。二、示范与讨论(1)教师出示示范画小蜻蜓,讲解作画步骤。1.在纸上的中间画两个大大的眼睛,眼睛是对称的,老是有个蜻蜓的眼睛为什么那么大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举手告诉老师总结:哦,原来蜻蜓的眼睛是复眼,是由成千上百只眼睛组成的,能看到四面八方的东西,所以很大。是不是很神奇啊。3 .现在小蜻蜓的眼睛画好了,接下来画蜻蜓的翅膀,它的翅膀有两对,薄薄的,透明的,翅膀的两端有红色的翅痣,在飞行时,能够防止震动,保持平衡。4 .翅膀画好了,下面画它的身体腹部,是不是像个长长的U字啊。然后是画它的尾巴,长长的。(2)画出小蜻蜒向不同方向飞的形态1.小蜻蜓的样子不变,只要改变它的方向就可以了,启发幼儿画出各种飞行方向和动态的小蜻蜓,要求把蜻蜓的眼睛画的大大的,身体细细的。2.在画面上添加景物,大树什么的都可以3.鼓励幼儿画出景物,并大胆涂色,注意构图合理三、引导评价将幼儿作品贴在作业栏中,互相欣赏,说说那些蜻蜓画的漂亮,那些画的内容丰富。四、活动反思抓蜻蜓教案篇2设计意图:因为夏天快要到来了,为了让小朋友们了解夏天的小昆虫,知道小蜻蜓的习性和特征,特此设计了次教学活动。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让小朋友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特征。2、情感目标:让小朋友在绘图的过程中感受到蜻蜓的对称美。活动重点:让小朋友仔细观察蜻蜓的特征。发现蜻蜓的主要特征。活动难点:让小朋友抓住蜻蜓的特征,画出小蜻蜓和不同形态的小蜻蜓。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认识小蜻蜓,了解它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教具准备:小蜻蜓的范画一幅,示范用纸,水彩笔。活动过程:一、猜谜语,导入课题: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猜个谜语,小朋友可要仔细听了: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老师请刚才仔细听的小朋友来回答问题(小朋友真聪明,谜语猜对To)老师还有问题问小朋友:提问:1.小朋友知道小蜻蜓长什么样吗?2 .他喜欢在什么地方飞来飞去,做什么?小结:小蜻蜓的身体细长,有两对透明的大翅膀。我们经常看到蜻蜓飞得很低用尾巴点水,这是她在产卵。它喜欢捕食苍蝇,蚊子,飞蛾等。是大自然中有害昆虫的天敌,我们要看护小蜻蜓,不能伤害它。二、示范与讨论(1)教师出示示范画小蜻蜓,讲解作画步骤。1.在纸上的中间画两个大大的眼睛,眼睛是对称的,老是有个蜻蜓的眼睛为什么那么大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举手告诉老师总结:哦,原来蜻蜓的眼睛是复眼,是由成千上百只眼睛组成的,能看到四面八方的东西,所以很大。是不是很神奇啊。3 .现在小蜻蜓的眼睛画好了,接下来画蜻蜓的翅膀,它的翅膀有两对,薄薄的,透明的,翅膀的两端有红色的翅痣,在飞行时,能够防止震动,保持平衡。4 .翅膀画好了,下面画它的身体腹部,是不是像个长长的U字啊。然后是画它的尾巴,长长的。(2)画出小蜻蜓向不同方向飞的形态1.小蜻蜓的样子不变,只要改变它的方向就可以了,启发幼儿画出各种飞行方向和动态的小蜻蜓,要求把蜻蜒的眼睛画的大大的,身体细细的。2 .在画面上添加景物,大树什么的都可以3 .鼓励幼儿画出景物,并大胆涂色,注意构图合理三、引导评价:将幼儿作品贴在作业栏中,互相欣赏,说说那些蜻蜓画的漂亮,那些画的内容丰富。抓蜻蜓教案篇3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1、在读文的基础上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明白道理。2、学习多种途径收集、处理资料。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1、启发猜想:出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质疑。2、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不过,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蜒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一一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3、初读,理清脉络:(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一一(谈)蜻蜓一一(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2、读第三段(11自然段)(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3、激起悬念。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三、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1、学生自由读二、三段,想一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成自己的理由。3、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联系前后文说明自己放的理由,关键点:(1)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2)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学生读议)(3)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4、练习分角色朗读。(1)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2)指名演读,集体评议。5、启发小结。师: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后,会自觉自愿、非常乐意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呢?请结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对理由作一个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评)三、拓展交流,深化理解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2、学生整体默读全文,从人物的角度再次感悟。3、指名谈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相关段落。4、课后研究性学习: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抓蜻蜓教案篇4活动目标: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活动准备: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笔一只,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刀笔人手一份。活动过程:1 .老师扮演蜻蜓妈妈,幼儿扮演蜻蜓宝宝师:我是蜻蜓妈妈,你们都是我的蜻蜓宝宝,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小蜻蜓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小蜻蜓飞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位置上。2 .无意间发现虫子。师:(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的多好呀!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怎样乱?(有虫子)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3、认识虫子。师:这条虫子长的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个圆圈、一节一节的)师: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出示数字“6”贴在黑板上)师:“六节虫”很厉害,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好呢?幼儿讨论回答。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4、学习捕虫本领。师:(教师拿出灭虫武器一一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专用武器,看我的。(教师用刀将虫子一分为二)师:我的刀砍在虫子的那里?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边讲边出示数字)师: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它把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捉了一条虫子。师:“六节虫”被我的刀砍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砍在虫子的那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师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砍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小朋友要把每次捉到的虫子怎么砍的记录下来,看谁砍的方法最多。5、尝试捉“六节虫”师: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蜻蜓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幼儿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师: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坐回原来位置)6、交流捉虫经验师: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捉到的?提问:(1)你砍在第几节?(2)分成了几和几?(3)6可以分成几和几?幼儿讲述教师演示,教师相应摆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一一有序排列。教师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7、游戏给蜻蜓宝宝送虫子师:我收到昆虫医院的一封信,说有许多的蜻蜓宝宝生病了,正在住院,想请你们给生病的蜻蜓宝宝准备晚餐。你们愿意吗?(1)一只蜻蜒宝宝一天只能吃6只虫子,早上已经吃了2只,晚餐还要吃几只虫子?6可以分成2和几?8、结束师: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飞回去,休息一会儿吧!抓蜻蜓教案篇5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捉蜻蜓识蜻蜓放飞蜻蜓,这三部分环环紧扣,前后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本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角色朗读等形式,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从而激起对蜻蜓极其他动物植物的有关知识的求知欲,并领略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扣题质疑,理清脉络,学习生字新词。一、揭示课题: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二、初读课文: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2、自读课文:a、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b、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C、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3、读后交流:a、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蓼复杂b、理解:慈爱:慈祥。孑器:蚊子的幼虫。口吻:口气。d、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三、学习生字: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3、交流,辨析:抢枪蝇绳纹蚊钩构饿我夏复4、指导书写5、描红习字四、布置作业:1、完成习字册。2、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读文入境,探究自悟,从中得到启迪。一、复习导入: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2、介绍陶行知其人。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第一段:1、指名读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第三段:1、指名读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读出这种心情来!课文重点段: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小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器。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平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姨?斫援按劝?保?寤崽招兄?壬?劝?(印?(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壤上。表扬翠贞说得对(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机理解什么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C、陶行知先生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所以孩子觉得新鲜有趣。5、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习一下谈们的对话,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6、指导同桌练习全班展示三、归纳总结1、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以后,回自觉自愿地把蜻蜓放飞?把前面大家讨论的做个归纳。2、听了他们的理由,我们真的也想把这只蜻蜓放飞,一起读一读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读出大家一同的愿望。四、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查找资料: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