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问题的真谛 论文.docx

    • 资源ID:7071678       资源大小:12.9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问题的真谛 论文.docx

    问题的真谛摘要:许多孩子为什么在童年期学习得很顺利,而越到高年级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了一种苦恼和沉重的劳役。不恰当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何恰当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对于数学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好的问题能够促进孩子掌握知识,促进孩子的思考。关键词:问题,目的,概括性,整体性,时间性引言:作为教师的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困难,许多孩子在童年期学习得很顺利,而到了少年期却对学习满不在乎了,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了一种苦恼和沉重的劳役。想到这些,我们就想找出产生这种可悲现象的原因。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课堂上出现了不恰当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正是当学生的头脑需要考虑、深思和研究问题的时候,我们却让它摆脱思考,教师使出教育学上所有的巧妙办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地容易理解,然而这样做好比是给聪明伶俐的头脑做催眠术,使它变得迟钝起来。那究竟如何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于数学课堂上问题的设计,好的问题能够促进孩子掌握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少年感到知识是他的智慧努力的结果,他就能获得发现的欢乐和自我肯定的内心体验。一、问题要有概括性对抽象思维和不断地由具体事物向概括过渡的需要,是少年期学生自然的精神需要。为了满足少年期学生对于抽象活动的精神需要,我们在提供事实上经常是慷慨的,而在进行概括上是吝啬的。对少年来说,最有趣的讲述是那种不要把一切都说到底的讲述,我们叙述事实,而让学生去分析它们和进行概括。在由事实到概括的过渡中,如果少年感觉到思维的脉搏的跳动,那么这种过渡就是思维最迅猛地成长和最富于充实的情感的时期。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就要认真地考虑,怎样的问题才能把少年引导到这个独特的高度,怎样帮助他成为思考者和真理的发现者。例如:在数学课上,我让学生把有关计算三角形面积的一些数据抄下来。现在很多学生还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但是进行理论概括的轮廓已经勾勒出来了。我并不着急,我把独立发现的道路让给学生去走。我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独立分析新的事实,使学生逐渐明白用什么方法才可以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正是当学生在具体事实跟概括之间建立起思想上的联系时.,他们才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这就加强了少年的自信心。他的思维也能立即由概括转移到具体事实:他很想把知识运用到解答习题中。二、问题要有整体性数学课对于进行完满的智育能够提供特别广阔的可能性。在完成数学方面的独立工作的过程中,进行着细致而耐心的教育工作,这种工作可以说是对于少年的自我肯定的指导。我充分利用数学课让孩子们学会以整体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他们理解题意,学习把一道题看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找出其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我用一些专门的课时让学生去议论实际问题的条件。问题:你们能说一说解答的思路吗?例如:应当把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的和乘以2,然后从乘积中减去第三个数,就能得出所求的未知数。在孩子没有学会以这种整体的方式解答应用题以前,是根本谈不上让他们顺利地学习数学的。我开始逐渐地引进字母符号来代替数字,于是对实际问题的议论就变得更有趣了。我们由数字的公式过渡到字母符号的公式。在五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个理解力最差、思考过程最慢的女孩徐佳欣在脑力劳动中豁然开朗的事情。我开始觉察到:在对这类题进行个人思考的时候,这个女孩子的眼神里闪耀着一种钻研地思考的光芒。徐佳欣能够完全独立地分析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学会了以整体的方式解应用题。这一点成了她的自我肯定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孩子来说,达到这个程度很不容易。她的智力积极性的“起飞”,是经过一个漫长的消极性时期换来的。过去总好像有什么内在的原因妨碍着她的思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孩子的智力发展过程一定会更快地开展起来。三、问题要有目的性为了使学生能注意听讲,我们力求使讲课的思路达到最清晰的程度。这一点对于那些思维操作比较迟缓的学生尤为重要。因此,课堂的提问要有目的性。在每次上课的开始,我都会先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通过预习,你能说一说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会完整地呈现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先把他们将要克服什么困难弄清楚,并且不仅把注意力,而且把意志力都集中在克服这种困难上去。教师不能随意地想什么时候提就什么时候提,也不能在一节课上提几十个问题,而很多问题看似是问题,实质上无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类似口头禅一样的提问“是不是?”“对不对?”学生只是习惯地回答“是"或者对,根本没有在头脑里进行相应的思考.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多余的.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运算律一章中,在学习加法交换律时,让学生观察书上的例子后,先问学生:跳绳的有多少人?接着问:“28+17和17+28的结果一样吗?”随后写出等式,“你能不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请几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猜想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很明显这样的等式是写不完的,那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表示出来呢?告诉学生在数学上可以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你现在会表示了吗?学到这,学生就能明白书上的加法交换律"a+b=b+aw的含义了.教师对问题的安排要有梯度,每个问题之间不仅要环环相扣,还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什么,以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四、问题要有生活性我们知道小学生在1011岁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是比较模糊的,很多人习惯于死记硬背,对于公式是怎么得出来的一无所知,这样是学不好数学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维果斯基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最近发展区”,即教师要知道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又要关注学生的潜能发展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顺利过渡到最近发展区,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有效的。比如说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可以问学生:“你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哪些事物是三角形呢?你能动手画一个三角形或者用纸折一个三角形吗?”“同桌间看看他画的是不是三角形?”接下去问学生:“你觉得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会谈到三角形的边和角,教师适当点拨总结,得出三角形的概念:“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最后还可以拓展一下生活小常识,在建筑上的很多结构中,三角形的结构最为稳定,所以也常被建筑师所设计和运用。五、问题要有时间性对于那些思考缓慢的学生,必须要有特别耐心。不要因为学生头脑迟钝而责备他,也不能给记忆增加过重的负担,这些都是毫无益处的。如果没有思考和研究活动,记忆也会变成“有漏洞的”东西,什么也装不住。很多老师容易犯的错误是提出一个问题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立马请学生来回答.很多老师都习惯于把问题交给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完成,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了学优生的课堂,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只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新课标认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既然如此,我们应该适时地鼓励他们,放慢教学的节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例如:”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类基础的问题完全可以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而一些探索性的、拓展性的、有些难度的问题则留给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来回答,带动全班的讨论氛围.当然,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要有效地点评,不能简单地用很好你真棒来敷衍了事,要针对问题来进行点评,一针见血的点评有时是可以起到点睛的效果的.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技巧,发展学生学好数学的各项能力.必须引导理解力差和想问题不够机敏的学生去发现真理,直到他的思维豁然开朗。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把独立解题作为学生脑力劳动的基本形式。我给每一个学生挑选适合于他的应用题。不催促学生,不追求解题的数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专心致志地思考,深入钻研自己的题目。第一个学生在一节课上解了三道题,第二个学生勉强解了一道题,而第三个学生就连一道题也许还没有做完。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方法,教给他们怎样对所听讲和所阅读的东西进行逻辑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发现的欢乐,体会凭借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真理时的那份惊喜。从而给予学生以自豪感、自我肯定、自我尊重的的内心体验。参考文献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2董彦旭.追求心灵互动的教学M.天津:中国教育出版社,2012:235-241o3王惠萍,孙宏伟.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65-2670

    注意事项

    本文(问题的真谛 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