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优化基层审计整改的路径探析.docx
新形势下优化基层审计整改的路径探析摘要:审计整改是审计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是确保审计监督职责发挥的关键,能有效维护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新形势下只有深入贯彻好审计整改工作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好审计在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中的管理作用。而在基层审计整改中,由于基层情况复杂,经常会遇到“当时有回音,过后悄无息”的敷衍整改,或是整改流于形式、整改不彻底,严重影响了审计效果。文章基于工作实践,探索新形势下提升基层审计整改的有效路径。关键词:新形势基层审计整改路径一'前言从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要求“狠抓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到全国人大首次进行的审计整改情况专题询问,再到2021年5月新修订的审计法首次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写入条款,都体现了抓好审计整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形势下作为国家四级审计监督体系最末端的县(区)级审计机关,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出推动审计整改和审计结果高效运用的有效路径。二、基层审计整改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审计整改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能够将审计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可以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阳光用权,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对问题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可以起到警醒震慑作用,预防腐败,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化运作,提升财务管理、业务管理水平,完善内控制度1。(二)促进审计机关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对于审计机关而言,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离不开审计人员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本领,新形势下的基层治理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强化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才能够突出重点,从机制、体制多角度更全面地剖析问题,提高审计结论的质量。(三)有利于提升基层机关建设,服务地区总体发展通过审计能够发现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民生项目建设、重大政策落实、重大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审计专报信息,揭示存在的面上突出问题,并提出审计建议,规范管理、促进基层机关依法高效履责,保障地区经济平稳发展。三、当前县级基层审计整改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S县审计局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大部分得到了有效整改和纠正,但仍有部分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重视不够,敷衍整改、屡审屡犯等情况时有发生的现象,大力推行审计工作闭环管理,聚焦审计整改,压紧压实整改责任,着力提升审计监督成效,确保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到位,促进审计成果转化2。目前,S县审计整改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审计整改责任主体落实不到位1 .基层被审计单位整改责任意识淡薄。被审计单位有的领导认为县甚至乡镇在党的政策落实上处于终端位置,政府权力有限,只要配合查出问题即可,对于整改难度较大的问题,认为无法整改到位,使得审计发现问题形同虚设;对于分阶段、持续性整改问题,认为只要在审计整改报告中作出原因说明即可,无需真正进行整改销号;对于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和规范”的问题,认为只做出承诺,或是针对问题出台制度即可,使得问题经常重复发生,大大降低了审计整改效果。2 .基层领导干部履职不到位。在领导干部任期中,对存在的问题不及时进行整改,在离任时也不进行处理,造成了很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而现任负责人“不理旧账”,抱有留存问题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围的认知,对审计整改工作不够重视,满足于“一时过关”。(二)基层审计整改质效不高1.前置审计结论质量不高,影响后续整改。以S县审计局为例,开展的审计工作除财务收支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也会根据需要涵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行业审计、专项审计等一系列审计工作,新形势下的审计全覆盖对审计人员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受编制、年龄结构、知识层次等因素制约,S县审计局现有审计业务量与审计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审计人员每年忙于各种审计项目,很少有专题业务培训的机会,在推进审计项目期间上级审计部门也没有提供足够的指导,审计结论有时难以切中要害,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结论不知如何去整改。3 .审计结果利用率不足。当审计结果反映的问题为财政资金未发挥效益、资金被挪用无法追回或者直接归还到原资金渠道等时,被审计单位整改措施往往为承诺会制定相关制度严格管控,对于所查处的具体问题,则以很多客观的不稳定因素为由逃避整改,政府或者第三方社会公众很难有效利用审计结论来作出决策3o(三)基层审计整改体制机制不健全1.基层联合审计机制不完善。近年来,国家发布多个文件强调构建审计联动机制,以进一步增强审计监督合力,提升审计监督效能,但到基层未能有效落实,由于审计整改的权责归属不明确,相关部门并未能积极协助联合开展整改督查,往往牵头的审计部门独自关注审计整改情况或定期开展督查,力量单薄,难以形成监督合力4。另外,对于审计报告中涉及有关建章立制的建议,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完成政策制定,但由于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有关政策制度迟迟不能出台。4 .审计整改问责机制执行力不强。新修订的审计法要求将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和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的重要参考,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基层政府对于被审计单位的年度考核以及组织部门对于干部的任职考核中并未明确具体操作办法,对于敷衍整改、虚假整改及整改措施不力等行为仅是口头通报,未采取实质性的责任追究。四、新形势下优化基层审计整改路径探析(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审计整改被审计单位及审计机关都要提高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认识,共同为做好审计整改发力。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要重视整改,对于所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专人专项进行研究,建立整改措施,并明确具体问题负责人,做到事情“件件有回应”,推动审计整改进度及完成率。审计机关要利用审计进点会、问题反馈会等时机,加强审计整改重要性和意义的宣传,分管领导跟踪难以整改的问题,了解其中整改困难及未整改到位的原因,实地指导被审计单位从审题上精准把握问题是什么、整改要求是什么,从破题上精准制定整改措施,帮助被审计单位发现问题,促进其提高管理水平。(二)压实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着力抓好审计整改一是被审计单位承担审计整改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负责全面整改审计查出问题,要亲自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积极面对问题进行整改。二是制定整改清单。针对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列出审计整改清单,明确具体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等,从严从实、抓细抓深审计整改。三是形成闭环管控。对于难以整改的问题需要分阶段整改时,定期召开整改进展会听取汇报,组织开展整改“回头看”,同时对制定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回访,真正做到整改有“回音”。(三)加强审计整改的执行力,提升审计整改质效一是对于审计整改要做到保质保量,注重过程中“边审边改”,审计人员要在问题发现时及时跟被审计单位沟通,促进问题的及时整改。二是被审计单位要切实将整改措施落实起来,不仅是写在审计整改报告上的“一纸承诺”,更是要付诸于实践,面对出现的问题来解决,而不是解释原因,怠于行动。三是注重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审计人员在提出问题时要剖析深层次原因,提出体制机制层面整改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提升管理水平。(四)提高审计质量,夯实审计整改的前期基础紧紧围绕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这一主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是做深做细审前调查、多渠道收集审计线索、创新审前调查的形式和途径、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审计实施时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硬化审计证据,注重审计证据的完整性和充分性,科学充分取证,规范工作底稿,做精做细现场审计。二是审计报告指出的问题要定性准确,法规引用正确,对个性问题集体会审,做到审计重点突出,问题处理处罚依据充分,审计评价力争客观、完整和科学,审计建议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为对照整改提供依据。三是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新时期审计机关要给审计人员多提供有实际意义的审计培训,要求审计人员优化知识结构,善于运用越来越多元化的审计技术和手段,全面提升审计能力。(五)健全长效机制,提升审计整改公信力一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基层审计机关要在履行审计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及时研究审计查出重大问题的处理意见,对审计整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县级人大常委会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监督。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向人大常委畲报告机制和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与审计监督的贯通协调机制5。三是落实好审计整改部门的联动机制,各部门加强协作与配合,发挥监督合力。四是明确审计结果公告,在明确的法定期限之内,将本单位的整改情况向社会进行公告,接受更多群体的监督。五是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将领导干部的个人审计及整改落实情况纳入相关干部的绩效考核,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6。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单位数量多,情况复杂,新形势下国家对基层治理的重视和对审计整改力度的加强,都对审计整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全面提高履职本领,正确分析审计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保障审计工作高质量的同时,有效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服务基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袁翠翠.关于新时期国家审计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23(07):92-94.2吴金泽.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审计整改与执行效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22.3郑小荣,洪婕.政府审计整改结果信息公开内容特征研究J.财会通讯,2023(09):106-115.4丁艳丽.新形势下完善审计整改机制的实践研究财经界,2023(28):168-170.5润雪.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建设探究J.西部财会,2022(06):66-69.6何璐.浅谈脱贫攻坚审计在乡村振兴中的合理运用和科学发展J.经济师,2021(1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