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
城中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占地面积约60亩,现有教室60间。学生2500人,教职工120人。校园环境优美,绿树环绕,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区相对独立,布局科学合理。一、学校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一)学校发展优势分析1 .周边环境良好学校地处市中心,附近有丰富的科技文化设施,方便学生开展科技、文化实践活动。学校可与周围社区在社区活动、敬老爱老、场地支援等方面进行交往,与友邻单位融洽关系,互动良好,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基础。2 .良好的育人环境为让每一位孩子享受教育的幸福,学校秉承教好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社会”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追求,践行'用心、用情、用爱”的教风,营造“勤学、乐学、善学”校风,把“健康阳光、好学上进、勤劳诚信、文明朴实”的培养目标。3 .办学条件趋于一流学校按一类标准配备教学硬件软件,设备齐全。总体布局新颖,景致迷人,设施齐全,是少年儿童求学的乐园。4 .学校管理科学高效学校规章制度健全,落实到位,规范、有序的管理方式体现依法治校的教育思想,在德育管理、师资队伍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管理、课程管理等方面建立体现以人为本、追寻校本、讲究成本和精细管理的管理制度。(二)学校发展面临问题1 .学校存在教师结构性缺编。学校定编共90个编制,教师严重超编,但又存在着结构性缺编。由于严重的老龄化,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特色不明显,个人专长不突出,科研型教师少,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不够通畅。2 .办学规模控制的问题。由于学校学区范围大,学校在社会认可度上持续的提升,学区内生源迅速增加。根据标准化学校的要求,科学地控制学校的合理规模,使学校能够稳步、健康地发展,是当下的重要问题。3 .学校德育特色不够凸显:,整体构建德育工作框架方面还缺少思考和研究,学校德育特色还不够凸显。在提高管理效能和德育实效性问题上,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二、学校办学思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为学生终身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管理机制、教育策略等方面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系统,以学校管理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和教育教学现代化促进形成适合小学特点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1 .制度治校。坚持依法治校,构建起学校协调统一的领导和工作格局,形成依法办学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实现学校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学效益,确保教职工的主体性,提升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人文工作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2 .质量兴校。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深化高效课堂理念,完善教学模式。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全面提升办学水平。3 .博学创新。坚持知行合一,在行动中务实诚信,求真创新则求知、践行的基本原则。在规范办学的前提下,努力打造特色学校,使校园形成富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景观。三、学校发展目标坚持走内涵发展,文化办学之路,突出队伍建设、常规管理、教育科研、校园文化和特色创建四大重点,着力营造“和美幸福”校园文化,打造学科教育品牌,建设体艺特色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跨跃式发展,建设成为管理科学、队伍优化、特色显现学校。四、具体措施(一)学校管理1 .发展目标。深入落实以人为本、以校为本、讲究成本和精细管理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以制度保证学校教育质量高水平;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化发展,促进管理程度的提高;构筑信息化平台,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和谐、发展、品牌”的学校管理总体目标。2 .实施策略。(1)深入实践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以学校评价制度的实施为契机,完善学校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监督机制;建立岗位服务满意率评价制度,进一步梳理各岗位的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职责,做到有明确的职责范围,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逐层制定并下达学年目标任务书。(2)促进学校管理走向标准化。为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的一致和高水平,就要不断巩固小学的品牌。学校需要建立一整套能够保证优质教育质量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让学校管理走向现代的“制度化、标准化”管理。(3)促进学校管理走向开放化。积极利用各种社会教育场地、师资资源外,积极开发家长教育资源,营造学区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进一步完善家委会制度,通过强化家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吸引家长积极投入教育研究,参与学校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的技术和理念,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4促进学校管理走向信息化。不断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在校内外传递信息方面的作用,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加强网络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制作新的校园网,推进统一信息化办公平台,做到无纸化办公,使网络成为管理、教育、教学等交流的常用手段,成为学校师生展示交流的共同平台。(二)德育工作1.发展目标。通过培育校风、培养队伍、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宽领域等方法,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水平,构建,和谐校园,温馨教室、精彩教育“德育大环境;探索素养教育的德育品牌,通过养性、养正、养智、养德等系列活动,开展德育课程研究,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资源,形成管理顺畅、队伍精良、方法创新、途径广泛、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体制。加大师德考核力度,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开展师德修养培训,学习优秀教师的高尚品质,提升教师师德素养。2、实施策略。(1)提升全体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加强班主任培训,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发挥德育骨干引领、辐射和孵化作用,开展年轻班主任指导培养工作。引导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完善相关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快速发展,将学校师资队伍的潜在能力转化为显性优势。(2)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加强教育资源、学校课程实施与校外教育活动的有机整合,开展主题鲜明、生动新颖、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且为不同年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校外活动;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并能与课内体系相融通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力求让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健康成长;建设一支热爱校外教育、具有奉献精神、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校外教育师资队伍。(3)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通过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进一步促进家长之间的教育交流,让家长资源主动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不断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队伍建设、学生个别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为工作抓手,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化培训,树立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使之辐射到每一个课堂,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5)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教师针对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开展课题研究,切实发挥德育科研的引领作用。发挥课程建设在学科德育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形成一批以素养教育为主题的精品课。(三)教学工作1 .发展目标。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习过程指导及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形成一套保障课堂变革顺利推进的教学常规管理体制,有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进一步深化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学科教学研究,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并适应有效教学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2 .实施策略。(1淤一步规范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探索教学管理新途径,保障教学常规工作有序开展。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选修课学生管理和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以“品牌创建”为核心理念,通过团队的相互沟通、支持、配合,将品牌理念落实于具体的实践中。(2)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创新行动。以课题为载体,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对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和学业评价等常规管理,提高教研组长在教研组管理和促进学科质量提升方面的能力,促进各学科都能协调均衡发展。备课管理,通过研究备课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文本材料”向“研究备课方法”转变;课堂管理,通过常规听课,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响“研究教学问题”转变,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作业管理,通过改进作业管理的方法,引导教师从“关注评改状况'向”注重作业分析”转变;学习指导管理,通过对学生个体学习状况的关注,从关注学科成绩向重视特殊学生发展转变;学业评价管理,通过多种渠道的建立和活动机制的完善,从单一的学业评价向学科多元评价转变。加强与外校的合作与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3)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差异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努力构建一套全新的教育评价生态系统,通过教育评价唤起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基于学生文化的差异教育的理念,在发展学校教育评价将对多元化学生评优方案、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四)教科研工作1 .发展目标。坚持科研提质、科研兴校的工作思路,使教育教学和管理常规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人人有小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打造精选题、真实践、勤反思的科研氛围,实施科研课题与研究相结合管理策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紧密课题与特色的关系,使课题服务于特色,使特色建设推动课题的研究,力争三年内构建形成能持续推动学校发展的,逐步建成学校特色的科研。2 .实施策略。(1)建设成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科研体系。在择定课题时要切准教学改革,凸现课题的前瞻性和推广,确定一个今后三五年中对学校工作起导向作用的整体性、探索性的主干课题,再围绕这一主干课题,确立一批辅助性课题着力研究,各科参与课题研究,形成主干课题覆盖下的系统的完善的课题研究网,保障教学常规工作有序开展。(2)规范化的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加强研究成果的总结梳理,指导教师做好课题研究中的研究和实践研究工作,强化对研究成果的理性思辨,从而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特质。积极推进学校一线教师课题研究规范化管理进程,保证学校教师的各类教研课题能够正常开展研究工作,并能够及时地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问题解决。(3)组织好各种校本教研活动。完善符合实际的校本教研模式,把优秀教研组创建、教研组专题研究、年级段教学研讨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丰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扎实有效推进的教师个人专题研究活动。(五)队伍建设1 .发展目标。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师德考核。力争三年内培养所有教师能够开设一门以上选修课,并能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展研究性学习,各学科均有市级骨干或市级学科带头人。做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基地,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2 .实施策略。(1)开展师德师风教育,通过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发展设计,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支持教师发展,强调教师日常的、经常化的实践与反思,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水平。加大师德考核力度,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开展师德修养培训,学习优秀教师的高尚品质,提升教师师德素养。(2)建设具有特质的教师专业团队,努力把过于行政式的、主要落实在教学规范的组织转化为以教师职业发展内涵重建为核心的、旨在激发教师开展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内在潜能和动力的专业合作团队。推进班主任、教研组、课题研究组等相关团队建设,扶持因为有相近的专业兴趣爱好、共同目标而形成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的生活品位和工作质量。(3)促使培养更多的名师。积极拓展各种媒介传播本校教师思想和行动的空间,为教师创造在更高层次的公共空间表达的机会;鼓励教师在权威性的教育学术刊物上发表,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展示评比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学术组织,鼓励教师办教学研讨活动,保护教师为成名成家而做的一切努力。(4)强化校本培训,引领教师发展。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校本研修,开展案例、课例、教育关键事件、课堂生成资源等方面的培训和研究,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的提升。不断完善教职工活动场所和设施的建设,努力提高教职工校园生活的幸福感,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教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六)校园文化1 .发展目标。结合学校管理思路的整合提升,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挖掘环境文化,开发利用校园,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美化行为、绿化环境、净化心灵,建设书香校园,创建优美校园;结合校园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激活校园活动文化。2 .实施策略。(1)精细规划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建设校园文化长廊,按发展时间、制作成文化墙长廊,使校园处处有诗歌,处处有文学,让我们的校园书香四溢,营造走廊书香氛围,丰富主题班级文化,挖掘环境文化,深化文化环境内涵。(3)建设书香校园,为学生成长构建一个理想的文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文明礼仪校园的建设,懂得爱护书籍,激发阅读热情,营造书香氛围,培养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引领全校师生一起共享书墨馨香,沐浴优秀文化的阳光雨露,培育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推动书香校园、礼仪校园的建设。(七)学校课程与特色1 .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创建特色学校,以“一年见成效,两年出成果,三年创特色”为目标制定了特色学校创建三年实施方案。规划编制学科系列校本课程,能够科学地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根据课程实施的效果,科学调整课程计划;充分整合挖掘校内外资源,利用学校已经积累的经验和社区的文化资源,设计开发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每个学科教研组都拥有自己的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学校的课程资源整体得以优化。2 .实施策略。(1)坚持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把办学特色渗透到课程的有效实施过程之中。(2)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积极开展适合小学生成长、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结合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英语节活动,保证活动参与面、参与效果,对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整合,使其成为精品,使学校成为培养学生特长的示范基地。(3)重视对教师特长的培养。围绕学校特色学科,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立起一支合格的具有一定实力的教师队伍;建立起一支教学科研队伍,培增强教师的课程修养,为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高自身课程开发能力奠定基础。(八)后勤服务与校园建设1 .发展目标。努力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发挥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功能,提高后勤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主动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保护和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2 .实施策略。(1)加强后勤内部管理,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完善教学楼的走廊文化、建设文化长廊,提升文化氛围,美化校园环境。(2)完善教学装备,重视信息化建设。定期维护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校园网建设,增加课程建设与学科页面。五、保障措施(一)思想保障。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工作中贯彻执行。(二)组织保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管理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三)制度保障。做好规划的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四)环境保障。协调好学校与主管部门、家庭的关系,努力争取政策支持,为学校发展创设优越的外部环境。积极调动全体教职工的意识,广泛听取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上下一心,同心协力,积极营造和谐奋进的内部环境。(五)师资保障。加强学校班子的建设,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形成“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层次高、能力强的队伍。(六)后勤保障。合理配置资源,积极发挥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功能,提高后勤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