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7065748
资源大小:13.4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加快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docx
关于加快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建设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是推动我县粮食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粮食产品更新换代,推动粮食企业发展,提高粮食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粮食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制定本实施方案。一、主要目标围绕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全面执行绿色食品水稻标准化生产,实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推动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乡村全面振兴。在全县23个产粮乡(镇),建立面积为20万亩的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预计每年生产优质绿色稻谷8.2万吨。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相对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发展”的原则;坚持与绿色食品认证对接的原则;坚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三、时间安排按照市场导向和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坚持“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办法。2022年3月底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建成20万亩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建设。2022年4月全面进入创建认证阶段。四、主要措施(一)大力实施农业“三项”技术服务1.推广绿色、公共植保技术。贯彻绿色植保理念,转变农民的传统防治观念和行为,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绿色防控的要求,抓住三个关键时期(播种期、移栽前和破口抽穗初期),把住三个关口(检疫关、预防关和防治关),大力推广应用“六大”绿色植保技术(稻田耕近灭螟等农业防治技术;频振式灭蛾灯诱杀害虫技术;性诱剂诱杀稻螟(钻心虫)技术;生物防病技术;安全科学用药技术;保护天敌,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和农药增效剂作用)。2 .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一是推广秸秆还田,主要采用机械粉碎、留高桩直接还田、动物过腹还田、腐熟剂堆讴等还田方式;二是增施猪牛栏粪,利用沼液、沼渣增施有机肥;三是全面恢复红花草绿肥种植,采取县、乡(镇)、农民各出一部分的办法落实红花草种植。已经完成土地整理、园田化等基础设施较好地方必须先行恢复绿肥生产。3 .推广水稻优质高产高效集成配套技术。一是引进和筛选适合本地栽培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推广水稻“三控”抗倒绿色节本增效技术、“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技术;二是大力推广水稻抛秧、旱床育秧、水稻免(少)耕栽培、水稻直播等轻型栽培技术;三是继续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全面实施绿肥增产技术和稻草还田技术;四是大力推广水稻专用配方肥和增施锌肥、硫肥、硅肥等中微量元素肥料;五是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六是着力推广水稻生产“三机”作业。(二)强化基地管理1.严格基地条件。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环境必须符合NY/T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基地内无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源。4 .强化生产管理。农业生产投入品必须按NY/T393202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和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要求严格操作。建立县、乡、村、组、户五级生产管理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农户要按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并记录好绿色食品生产台账、农业投入品清单、田间生产管理,记录要完整保存五年。5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以乡(镇)为单位成立基地生产技术指导小组,配备2-3名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推广员,建立健全县、乡、村和示范户四级技术推广网,做到县有绿色食品技术指导小组、乡有技术推广员、村有信息宣传员、组有示范户的四级绿色食品生产发展网络。同时,强化对基地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生产人员的技术培训,组织基地农户学习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保证每个基地至少有一名掌握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的明白人。6 .加强基地环境保护。县发改、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各负其责,严把基地周边项目审批,确保生产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不得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进一步加大沼气推广力度,保证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经高温发酵处理,做到基地周边环境洁净、空气清新。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农业项目安排要优先向绿色食品(水稻)原料生产基地倾斜。不断强化基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集中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等项目,使基地逐步实现“田成方、路(树)成行、渠成网”的路能通、旱能灌、涝能排的园田化格局。县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要配置先进的检测仪器,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队伍,加强对基地投入品、基地产品和基地环境的有效监测。7 .强化基地监管。各乡(镇)长为本乡镇基地监管第一责任人,负责本辖区内基地生产的全程监督管理。各基地要建立定责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和制度。各基地行政村要培养一名村委干部负责本村基地的创建工作。基地生产档案记录的管理由基地技术人员负责管理。相关部门应组建管理督查队伍,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生产档案记录的监督检查。8 .搞好基地经营。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县粮食收储公司等粮食加工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粮食收购、加工和销售中的作用。基地农户通过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合同(协议),确保农户种植效益。五、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协调基地建设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绿创办),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局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相关业务股室、项目实施乡镇有关部门等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负责基地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具体承担基地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二)健全目标管理建立基地建设目标责任制度考核办法,县政府每年将发展全国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任务纳入乡(镇)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确保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三)强化经费保障1.财政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将结合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新农村建设等资金整合使用,县财政安排60万元用于日常工作和全国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等工作。9 .企业资金投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全国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增加绿色大米品牌申请认证资金,力争创出35个绿色大米品牌,做优做强我县大米产业。10 乡(镇)、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投入。鼓励各生产基地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级各单位以及乡(镇)村要积极引导扶持基地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基地粮食的购销等经营活动。(四)技术和制度保障1.健全农技推广网络。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环节多、工作繁杂,需要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依托县农业农村局组建基地生产技术指导小组,明确小组职责,建立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队伍,一类乡(镇)固定3-4名、二类乡(镇)23名、三类乡(镇)12名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从事农技推广和基地的技术指导。2 .建章立制,完善管理。县农业农村局结合实际,制定统一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台账,并将规程、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台账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要求农户生产记录填写规范、真实。3 .实行统一管理。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4 .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建立绿色农业投入品直供点制度。全国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农业投入品的控制。县农业农村、市监、供销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共同管理好农资市场。逐步建立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采取各种方式定期公布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县供销、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建立农业投入品专供点,逐步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连锁配送服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