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大二轮:专题四:辽宋夏金元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方面习题1.docx

    • 资源ID:7052554       资源大小:62.18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二轮:专题四:辽宋夏金元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方面习题1.docx

    大二轮:专题四:辽宋夏金元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方面习题考试范围:纲要上选必一;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基础点1政治制度相关习题1-13题宋代1-5题.1 .宋初设银台司“享受天下奏状案牍,抄录其目进御,发付勾检,纠其违失而督其淹缓宋真宗时进一步调整其职责,“门下封驳隶银台司这一制度有利于()A.提升政府决策的有效性B.推动中央机构整合C.调和君相间的主要矛盾D.强化地方监察效能2 .梦溪笔谈中记载,“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日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宋代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军事理论水平的提升B.中枢管理机构的完善C.文人群体的不断扩大D.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3 .宋代诸州除设知州外,另设“通判某州军州事”,简称通判。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国朝自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尝与知州争权。”据此可知,宋代()A.地方事权分化B.行政效率低下C.武将地位弱化D.边境防守空虚4 .赵宋王朝一改汉州、唐道的做法,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使司等四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侔,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和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办公地点也不在同一州内。这种制度设计的目的在于()A.提高行政效率B,削弱宰相政治权力C.强化地方管控D.建构国家治理体系5,宋朝新建,天下尚四分五裂。宋太祖制定战略方针,开展了削平诸政权的统一战争。963年出兵两湖,964年平定后蜀,971年平定南汉,974年平定南唐,978年平定福建,979年最后攻下北汉。宋太祖采取这一战略次序旨在()A.防止党项威胁北部边防B.避免统一南方前与辽冲突C.与辽争夺南方富庶之地D.控制南方的水陆交通要道辽夏金6-10题6 .辽朝中央官制有“北面”"南面”之分,北面官以契丹制度治理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用汉制治理汉人。在地方上,契丹等草原民族居住地实行部族制,按地域分成十部,设节度使管理;汉人和渤海人居住地设置州县。这一治理举措()A.强化了兵农合一的制度B.拓展了农耕文明的范围C.巩固了政权的社会基础D.推动了羁縻政策的完善7 .辽圣宗曾多次重九登高,“赐群臣菊花酒”,以后相沿不改;西夏第二位皇帝李谅祚即位后,“遵大汉礼仪以更蕃俗,求中朝典册用仰华风这两则史料可以说明()A.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形成B.民族政权实现礼法结合C.华夏认同浸润国家治理D.中华文化推崇经世致用8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因“私用过度”,诸宗室贵族将皇帝“扶下殿庭,杖二十毕后来金朝学习中原王朝的礼仪制度,到第四代皇帝海陵王时,情势逆反,皇帝动辄以“杖之”威胁群臣。这种变化说明()A.少数民族政权因为汉化而衰弱B.汉族与女真族之间的和平交往C.中原王朝的政治生态影响周边D.契丹按照自己的理解改造政治9 .金朝史学家刘祁评价大定之治:“(金)世宗天资仁厚,善于守成,又躬自俭约,以养育土庶,故大定三十年几致太平。所用多敦朴谨厚之士,故石堀辈为相,不烦扰,不更张,偃息干戈,修崇学校,议者以为有汉文景风。”据此可知,大定之治()A.践行了因俗而治的传统B.推动了北方社会的发展C.促进了国家统一的进程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10 .153年金朝政府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后,积极开展了整修御河漕运水道的工作。从金世宗开始,政府多次尝试开凿通州(今北京东南)至京城之间的水运道路,其最值得称道的是漕河、金口河和闸河三项工程。金朝重视水运()A.保障了京师的粮食供应B.促进民族交流交融C.顺应经济重心南移趋势D.推动商品经济发展TG11-13®.11 .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而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这主要得益于元代()A.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B.边疆管理和内地一体化趋势的发展C.驿道上设置驿站和急递铺D.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的有效管理12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除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外,还有若干军事征伐型行省的设置,如征交趾行省、征缅行省等,但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些行省就被废除了。这说明元朝行省()A.兼有政治和军事的双重功能B.有利于元朝加强中央集权C.废立与否取决于战争是否需要D.设置灵活且适应元朝统治需求13 .元代驿站的设置,东至鸭绿江以通高丽全境,北抵西伯利亚,南达大越,西经今甘肃、新疆远及波罗的海和波斯湾。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自安南大罗城(今越南河内)至燕京,约百一十五驿,计七千七百余里这一措施()A.促进了元朝疆域的不断扩大B.推动了对外开放的实施C.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D.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基础点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相关习题14-21题科举制14-19题14 .宋代科举考试不仅有进士科,还有制举、词科和武举考试。制举旨在选拔贤良方正能宜言极谏者,且有治国安邦之策论的人才;词科则是为国家预储写作应用文书的代言之土;武举主要考察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才兼文武之儒将。据此可知,宋代()A.科举录取人数大幅增加B.注重选拔实用性人才C.科举考试程序日益完善D.选官途径呈现多样化15 .大中祥符二年(1009),北宋殿试进行时,“龙图阁待制戚纶等二人编排试卷,直史馆王希逸等二人封弥卷首,于玉篇中取字为号,乃录本考较这一措施()A.提升了殿试在科举中的地位B.体现理学学术的发达C.有助于增强人才选拔公正性D.推动书法艺术的进步16 .宋朝时官僚群体内部“有无出身''是一条重要的分界线,而“出身”一词由唐代与“白身”相对的概念演变为与“恩荫”“进纳”等“无出身”“杂出身”相对的概念,这些“无出身”与“杂出身”者需通过锁厅试、“特赐第''等形式才能跻身“有出身”行列,“方可执政这主要反映出宋朝()A.科举制的影响力得以增强B.政府注重拓宽平民参政途径C.官僚队伍内部调任规范化D.门阀土族仍然具有较大势力17 .北宋欧阳修在论逐路取人札子中写道:“窃以国家取土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为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据此可知,北宋科举()A.消除了门第观念B,实现了公平公正C.扩大了统治基D.避免了朋党形成18 .宋代许多官员享有荫补子弟或亲属为官的特权,通常情况下,达到一定级别的宋朝官员享有圣节荫补、致仕荫补、皇帝即位荫补等。这说明宋代()A.土族政治得到较快发展B.存在世官制的残余C.重文轻武D.科举制度影响削弱19 .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下列现象符合“宋其三变”中的"变''的是()A.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B.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C.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D.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官员考核、监察20-21题20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较为健全,监察官员的管理制度尤为严格。如宋代仅御史每月至少必须奏事一次,叫做“月课”,如果上任以后百日之内无所纠弹则被认为是不称职,要被罢黜作外官,或罚“辱台钱这一规定旨在()A.提升监察制度效能B.限制监察官员权力C.完善官吏监督体制D.构建权力制衡机制21 .北宋仁宗时期,宰相陈执中处死家中婢女,遭到御史中丞孙拧的弹劾,“不学无术,措置颠倒,引用邪佞,排斥良善,喑默而罢”,谏官范镇坚持不能“为一婢子令国相下狱”,事后,陈执中虽未罢免,但是声名狼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宋朝()A.监察制度发生重要变化B.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传统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强化基础点3法律与教化相关习题22-25题22 .宋史职官志记载,府、州诸职总理郡政,“宣布条教,导民以善而纠其奸慝”,“有孝悌行义闻于乡闾者,具事实上于州,激劝以励风俗由此可知,当时宋朝政府意图()A.宣扬儒学确立理学正统B,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C.以教代政实行政教合一D.教化民众稳定基层秩序23 .针对少年犯罪,北宋政府规定,对10岁以下的押死刑犯,囚禁时不带枷禁锢;南宋政府规定对15岁以下的少年在身犯重罪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减刑。据此可知,宋代()A.司法程序具有人文色彩B.法律体现保护少年特征C.执法过程缺乏严格监管D.崇文抑武治国特色鲜明24 .宋代乡约是在野士大夫实践政治理想的重要举措。面对民间社会的日益平民化和碎片化,熙宁九年(1076),吕大钧兄弟率先在关中创建吕氏乡约,建立起中国最早的成文的乡村自治制度。这说明了宋代()A.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B.乡约具有强制的约束力C.士大夫具有家国情怀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25 .南宋初袁氏世范侧重于常理上的说教,向“田夫野老、幽闺妇女''介绍治家处世与教子的道理:文人士大夫把传统伦理编入族规家训,用以规范族人的言行举止,期许家族长久延续。这反映出当时儒学()A.致力革新文化体制B.体现哲学思辨特征C.凸显社会教化功能D.注重市民阶层需要基础点4变法与改革相关习题26-27题26 .王安石在变法中规定:“前此轮差职役的民户不再服役,改为按土地、家产多少缴纳免役钱。前此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户,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谓之免役钱。”这一举措意在()A.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B.为封建政府拓宽财源C.适应放松人身控制的客观要求D.遏制大地主大官僚势力的膨胀27 .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改组太学,推行“三舍法”,按照学生的文化程度,分舍(外舍、内舍和上舍三等)开展教学。升入上舍的学生,学习两年后举行毕业考试,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官。王安石此举()A.打击了儒生的学习热情B.矫正了科举制度的弊病C.意在提升官员文化素质D.使改革派迅速受到重用基础点5货币与赋税制度相关习题28-29题28 .马可波罗行记对于元代纸币使用有详尽的描述:“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臣民位置虽高,不敢拒绝使用“,使马可波罗更为惊叹的是“此种纸币之上,铃盖君主印信,由是每年制造此种可能给付世界一切帑藏之纸币无数,而不费一钱。”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A.元朝规定纸币为强制流通货币B.纸币在元朝商业发展中发挥作用C.货币形态实现了从金属向纸币的全面转型D.该纸币制度为元末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伏笔29.有学者指出:在宋朝仅凭借商业信用实现割裂货币材质与货币的价值很难成功,正所谓“王者制钱”,交子产生于民间的商品交换,但若无强制意志,纸币的产生与流通不会进行得如此顺畅。该学者意在强调宋朝交子产生与流通源于()A.铜钱流通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B.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双重推动力C.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深刻影响D.赋税和徭役征收呈现货币化趋势基础点6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30-31题30.下表为唐宋税收与货币情况比较。这折射出宋朝熙宁时期()户数(万户)平均亩数(亿亩)岁入粟岁入布绢绵税钱(万贯)间接税(万贯)估算总计(万贯)实物(万石)折算额(万贯)实物(万匹)折算额(万贯)天宝年间8906.442500800270013502002170熙宁十年1424.54.62-6.661788.71252.1267133.6564.64248.46198.7A.农民负担日益沉重B.货币地租的盛行C.土地兼并现象突出D.商品经济的发展31 .宋徽宗崇宁初年,宰相曾下令各州县设置居养院,“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以钱米救济。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就读此举()A.消除了统治阶级与民众间的矛盾B.顺应了宋代社会转型的需要C.确保了宋代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D.蕴含了一定的人文关怀精神32 .宋代船户在户籍上被专列为一项,称为“海船户工船户须向官府登记入籍,只有入籍之船才有营业的合法权利,欲出海营运,须”先具名件,经官给据,委官验实,方得出海上述措施旨在()A.增加财政收入B.限制朝贡规模C.强化贸易管控D,提高船户地位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综合点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本题特色:考察纲要上以及选必修一中关于监察制的一道比较基础的习题,本题特点是有关于元朝的监察,目前比较少见,因而可以给学生提供课上知识的补充,而且这道题涉及到不同朝代的监察制度。综合性比较高。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元代监察制度,同其他官制一样,亦是“以国朝之成法,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为原则,因此颇具特色。中央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台在组织上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本台组织,一为隶属机关。本台组织除台内官员外,又有直辖之殿中司及察院。隶属机关即内八道肃政廉访司。元代以行御史台统率肃政廉访司监察地方。元代行御史台为地方最高监察机关,然而其下属监察机关各道肃政廉访司在监察权限上亦有相对独立性。元典章载:“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奸邪、非违,刷磨案牍,行省、宣慰司,委行台监察:其余官府,并委提刑按察司(后改名为肃政廉访司)。”摘编自吴观文论元代监察制度与官僚政治(1)根据材料,概括元代监察体制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其他朝代监察体制并加以阐述。综合点2法律与教化本题特色:考察纲要上以及选必修一中关于法律与教化的一道比较基础的习题,本题特点是有关于宋至明清的法律教化,综合性比较高。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宋时期,民间诉讼空前增多,显现“尚讼”风气。江南东路的歌州(今安徽敏县),“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独牢、就桎梧犹冠带偃簧,恬如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改变,“义利双行”甚至“重利轻义”的财富观取代了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面对日益复杂和频繁的经济纠纷,人们更注重维护、争取自己的利益。但宋代政府却认为诉讼行为是刁民所为。摘编自游彪宋史材料二明代地方官必须受理词状,哪怕是户婚田土钱债等“细事”,不受理也要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地方官都按一定的时间,定期接受和审理词讼,以“牌”的方式向属民公开揭示,还允许民众前来观审。这就能够接受民众的监督,即便是这种监督在地方官强势的情况下形同虚设,但民众不服,声言上控,竞相传言,还是能够使地方官不敢过分地妄作非为。风宪官(监察执行法纪的官吏)们承接词讼也能够纠正不少冤假错案。但此后的风宪官们往往亲自审录罪囚,其监察职能与司法职能的重叠,不但导致司法程序发生变化,而且使地方官在办理词讼时平添了许多顾虑。摘编自余同怀李子燧明代“诉讼”律例与地方治理(1)根据材料一、简述两宋时期诉讼之风盛行的原因。(2)根据材料,分别概述宋代与明代诉讼制度的主要弊端并说明其影响。综合点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本题特色:考察纲要上以及选必修一中关于宋代的中央集权、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重心转移,综合性比较高。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汉524706819.8%599857880.2%用代539204143.2%951485256.8%宋6011224762.9%666242937.1%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材料二“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美国学者墨菲亚洲史(1)材料一表格中数据反映唐宋时期什么经济现象?并简述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试从思想文化角度说明“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三、论述题综合点1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本题特色:考察纲要上以及选必修一中关于官员选拔与管理的一道比较基础的习题,本题特点是涉及到不同朝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综合性比较高。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正史良吏传入传标准变迁汉书廉洁刚正、明察内敏、劝课农桑、与民兴利、施行教化、政平讼理、盗贼不起、讼狱止息,地方社会繁荣稳定,朝野称贽魏书梁书晋书清廉、守正、重义、军功、断案、赈灾旧唐书富民教化、明察善断、除暴安良、战功卓著、正直敢谏、忠义仁孝元修辽史金史宋史平冤、治盗、减除税徭、建立军功明修元史清廉、直谏、富民、施教、理讼、锄奸、抚边清修明史富民教化、兴利除弊、理讼治狱根据材料中的历史现象,提取相应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 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掌受天下奏状案牍'“督其淹缓门下封驳隶银台司''可知,宋代设置的银台司兼具公文传达和监察职能,作为公文传送的“枢纽”,在公文运转中即对公文进行纠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行政效事,提升政府决策的有效性,A项正确;将原来门下省的公文封驳制度调整给银台司,是职权转移,而非机构整合,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君权和相权的调整,排除C项;银台司是设置在中央的公文传送及监察机构,而非专门对地方监察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2. 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材料中,将邮驿分为三等,还强调急脚递是用于军事的,说明这是为了保障军事信息能及时传递回中央,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军事理论水平,排除A项;材料核心在邮驿,不涉及中枢管理机构,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文人群体,排除C项。故选D项。3. 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宋朝在各州设置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造成地方事权分化,A项正确;材料未直接提及行政效率情况,排除B项;知州和通判都是文官,排除C项;材料所述属于地方官制,而非边境防务,排除D项。故选A项。4. 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由材料“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侔''可以看出宋朝在各路设立四司,分管经济、刑狱等事务,互相牵制,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控,C项正确;路的各机构之间互不统属,相互牵制,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A项;四司设置在地方,是管控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机构,与削弱宰相权力关系不大,排除B项;国家治理体系所涉及的内容过于宽泛,排除D项。故选C项。5. B【详解】材料问题是“宋太祖采取这一战略次序旨在“,即宋太祖采取这一战略次序的意图。结合所学,材料中的“两湖后蜀南汉"'南唐福建''都位于黄河以南地区,而“北汉”大约是今天的山西地区,与辽接壤,由此可以得出宋太祖统一政策是先南后北,如果先攻灭北汉,可能引起辽的警惕和干预,B项正确;党项威胁北部边防发生于宋朝统一以后,排除A项;辽没有与宋争夺南方富庶之地,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中“削平诸政权”是宋消灭南方割据政权,不仅仅要控制南方的水陆交通要道,排除D项。故选B项。6. 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辽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辽代建立了“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治理体系,在中枢官制上分为北面官和南面官两套系统;在地方官制上,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用部族制,汉人区域则采取唐朝时的州县制。由此可见,辽朝统治者考虑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差异,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从而维护辽的统治,C项正确;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属于强化兵农合一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农耕文明的范围得到拓展的结论,排除B项;“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 C【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宋辽时期(中国)。辽朝是契丹族政权,其在重阳节登高赏菊,西夏是党项族政权,重视汉族礼仪。这两则史料说明当时少数民族政权积极吸取汉族文化,体现了华夏认同浸润国家治理,C项正确;辽宋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排除A项;辽朝在重阳节登高赏菊与礼法结合无关,排除B项;经世致用的思想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8. 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私用过度',诸勋贵大臣将皇帝'扶下殿庭,杖二十毕“到第四代皇帝海陵王时,情势逆反,皇帝动辄以'杖之威胁群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初曾发生过大臣打皇帝屁股的事情,后金朝吸收宋制,为了加强皇权,皇帝对大臣用杖刑,可见中原王朝的专制集权制度影响周边少数民族政权,C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少数民族政权是否因“汉化”而“衰落”,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金朝政治制度的变化,而非民族交往情况,排除B项;金朝是女真人而非契丹人答案第2页,共12页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C项。9. 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中国)。根据材料“(金)世宗天资仁厚,善于守成,又躬自俭约,以养育士庶,故大定三十年几致太平。''与"所用多敦朴谨厚之士,故石堀辈为相,不烦扰,不更张,偃息干戈,修崇学校,议者以为有汉文景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世宗勤于政务,任用贤能,维持北方社会的稳定,推动了北方社会的发展,B项正确;“因俗而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处理民族事务的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金朝没有完成国家统一,排除C项;“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10. 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金朝将都城迁到燕京之后,“整修御河漕运水道”,并且“尝试开凿通州(今北京东南)至京城之间的水运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漕运主要是往都城运送粮食,而金朝重视水运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保障都城的粮食供应,A项正确;整修漕运水道与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金朝尝试开通的水运道路在北京周边,没有体现南方经济发展,不能反映顺应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排除C项;金朝整修漕运水道主要是为了保障京师粮食供应,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1. 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元朝中国。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统一的行省制度,行省官员由中央委派代表中央管理地方、征纳赋役,边疆管理和内地一体化,B项正确;元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存在民族矛盾尖锐的问题,元朝的边疆稳定主要得益于行之有效的地方管理制度,而非民族交融,排除A项;驿道上设置驿站和急递铺主要作用是传递政令和信息,这并非元朝加强地方控制的最重要制度和方式,排除C项;宣政院主要管理西藏地方事务,不能解释元朝对西藏以外边疆地区实施稳定控制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2. 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元朝既有固定的行省,也有因战争需要而设立的临时行省,这说明元朝的行省设置比较灵活,适应了元朝的统答案第3页,共12页治需求,D项正确;元朝行省的职能不同,并非兼有政治和军事的双重功能,排除A项;固定的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军事征伐型行省的设置主要是因为征伐需要,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项;元朝废除的只是军事征伐型行省,而不是全部行省,固定的行省废立与战争需要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 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由材料信息可知,元代驿站的设置遍及全国各个边远地区,数量众多,里程数大,这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C项正确;材料是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是扩大疆域的举措,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内管理,不是对外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且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排除D项。故选C项。14. 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材料”选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且有治国安邦之策论的人才”“为国家预储写作应用文书的代言之士考察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才兼文武之儒将。”体现的是宋政府根据不同需要而进行实用性人才的选拔方式,B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科举录取人数''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表述的是科举考试的分类,而不是科举考试程序,排除C项;材料中仅提及宋代的选官的科举制度,D项中“多样化”的表述错误,排除。故选B项。15. C【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宋代殿试时候,有专人编排试卷,同时对试卷“封弥卷首,于玉篇中取字为号,乃录本考较“,这种方式兼具了公平性和保密性,有助于增强选拔人才的公正性,C项正确;殿试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并未因专人编排试卷以及实行封弥制度而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理学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科举制的公正性,而非书法艺术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6. A【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宋朝的“无出身'官僚来自于“恩荫""进纳''等方式,这些官员相比于通过科举考试的“有出身”官员而言,其执政前的限制较多,这说明当时官僚体系中,重视科举出身的官员,意味着科答案第4页,共12页举制的影响力在增强,A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无出身”“杂出身”群体不属于一般平民,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到官僚队伍内部调任,排除C项;对“无出身''"杂出身''官员的限制说明门阀土族的影响力在下降,排除D项。故选A项。17. 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各糊名、誉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可知,这种做法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考试舞弊行为,进而有利于阶层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C项正确;北宋时期门第观念进一步淡化,但并没有消除,排除A项;糊名、誉录有利于减少考试舞弊,但不能杜绝考试舞弊,排除B项;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不能避免官员之间的结党营私,排除D项。故选C项。18. 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达到一定级别的宋朝官员享有圣节荫补、致仕荫补、皇帝即位荫补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荫补子弟或亲属为官是根据血缘关系选拔,这是世官制的残存,B项正确;宋代科举制推动下,土族不断衰落,排除A项;材料并未明确论述宋代重文轻武的倾向,排除C项;荫补制度与科举制并行不悖,两者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9. A【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材料源自中外历史纲要上P64R学思之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指的是宋朝科举制度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田舍郎''经过发愤图强也能够实现功成名就,社会阶层流动加强,A项正确;“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意思是艺妓年长色衰,嫁给商人为妻,反映商人社会地位低下,与宋代婚姻中重财不重身份的社会现象不符,排除B项;“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强调身份等级,与宋朝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不符,排除C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导致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重现了百姓流离失所、死者相藉的场景,与宋朝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0. 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宋朝时期的监察官员也有严格的管理答案第5页,共12页制度,督促监察官员对其他官员进行严格的监察,所以这一规定旨在提升监察制度的效能,A项正确;材料所述宋代要求监察官员经常对官员进行纠弹,这一规定并不是在限制监察官员的权力,排除B项;材料所述做法是在加强监察力度,不是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排除C项;这一固定明显是对监察官员进行督促,而不是构建权力的制衡机制,排除D项。故选A项。21. 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北宋御史中丞和谏官共同参与对宰相的弹劾,御史监察百官,谏官劝谏天子过失,材料中孙拧和范镇的做法反映了当时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合趋势,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传统是指宋朝大小事先制订了周全的制度,防范周密,材料反映的是监察制度的变化,B项不符题意,排除B项;陈执中处死婢女并未承担司法责任,说明婢女社会身份低下,排除C项;君主专制强化强调的是皇权强化,材料信息不涉及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A项。22. 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宣布条教,导民以善而纠其奸慝有孝悌行义闻于乡闾者,具事实上于州,激劝以励风俗”可知,宋代朝廷要求地方官履行教化地方的职责,反映了当时宋朝政府意图教化民众稳定基层秩序,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宋代重视教化,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宋朝政府意图教化民众稳定基层秩序,未涉及改善民生,排除B项;宋朝并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23. 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针对少年犯罪,北宋规定10岁以下的押死刑犯,囚禁时不带枷禁锢,南宋规定15岁以下的少年在身犯重罪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减刑,说明宋朝的法律制度具有保护少年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法律规定,没有描述司法程序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执法过程中的监管信息,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法律规定具有保护少年的特点,与崇文抑武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4. 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宋代在野士大夫面答案第6页,共12页对民间社会的日益平民化和碎片化,建立起中国最早的成文的乡村自治制度,实现了其正是理想,说明士大夫具有家国情怀,C项正确。材料强调乡村自治,并未涉及君主专制,排除A项;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无法说明社会成员趋于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25. 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南宋(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南宋时期儒家伦理规范渗入民间的宗族家训中,起到教化宗族的作用,因此体现了当时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C项正确;材料中儒学仍然发挥作用,而不是要革新儒学,排除A项;材料体现儒学在宗族家训中的应用,而不是哲学思辩,排除B项;材料中宗族不等同于市民阶层,排除D项。故选C项。26. 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题干“改为按土地、家产多少缴纳免役钱”“前此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户,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可知这一举措(免役法)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项正确;这一举措不能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适应放松人身控制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商品经济,排除C项;遏制大地主大官僚势力的膨胀的措施是:方田均税法,排除D项。故选B项。27. 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北宋时期。根据材料“王安石改组太学,推行三舍法',升入上舍的学生,学习两年后举行毕业考试,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官。”可知,王安石通过改组太学的方式推动了科举和教育的发展,使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容易获得直接授官的机会,说明此举意在提升官员的文化素质,C项正确;王安石此举有利于激发儒生的学习热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王安石对科举制弊端的矫正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统治者迅速重用改革派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28. 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用此纸币以给费用竟与纯金无别''并结合所学可知,纸币在元朝广泛使用,但是并没有实现从金属向纸币的全面转型,所以C项无法据材料得出结论,C项正确;据材料“臣民位置虽高,不敢拒绝使用''可知,纸币为强制流答案第7页,共12页通货币,A项材料能推出,排除A项;据材料“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可知,纸币在元朝商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材料能推出B项,排除B项;据材料“由是每年制造此种可能给付世界一切帑藏之纸币无数,而不费一钱”可知,该纸币制度为元末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伏笔,D项能推出,排除D项。故选C项。29. 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

    注意事项

    本文(大二轮:专题四:辽宋夏金元政权的并立和元朝的统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方面习题1.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