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全书要点整理.docx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目录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基础2第二章操作系统知识4第三章程序设计语言7第四章系统配置和措施8第五章数据构造与算法11第六章多媒体基础知识12第七章网络基础知识16第八章数据库技术22第九章安全性知识25第十章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26第十一章信息系统开发的管理知识37第十二章信息系统分析37第十三章信息系统设计31第十四章信息系统实行34第十五章信息化与原则化37第十六章系统管理规划38第十七章系统管理综述39第十八章资源管理41第十九章故障及问题管理43第二十章安全管理6第二十一章性能及能力管理6第二十二章系统维护58第二十三章新系统运行及系统转换85第二十五章系统顾客支持123第一章计算机硬件基础1、计算机基本构成是冯诺依曼型,即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5部分构成。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称为主机。不属于主机的设备者是外部设备(外设),包括输入、输入设备和外存储器。2、运算器由算术逻辑部件(ALU)和寄存器构成,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3、控制器解释和执行指令,协调。包括指令寄存器(寄存指令)、程序计数器(寄存指令地址)。4、存储器,寄存数据和程序,通过地址线和数据线与其他部件相连。5、分为高速缓冲存储器(由双极型半导体构成,其速度靠近CPU,临时寄存数据和指令);主存器(由MOS半导体存储器构成,寄存运行时的程序和数据);辅助存储器或外存储器(由磁表面存储器构成,容量大,寄存大量程序数据,需要调入主存后被CPU访问)。6、CPU直接访问的存储器为内存储器,包括高速缓存和主存,它们不停互换数据。7、输入输出设备指既可输入信息也可输出信息,包括磁盘机、磁带、可读写光盘、CRT终端、通信设备(MODE)、数模、模数转换设备。8、图像必须以50帧/秒-70帧/秒速度刷新,才不会闪烁。9、辨别率640*480,回扫期是扫描期的2096,帧频为50时,行频为480÷80%*50=30KHZ,水平扫描期二1/30二33毫秒,读出时间=33*80%÷640=40-50毫秒。10、并行性是指计算机可同步进行运算和操作的特性,包括同步性和并发性。同步性指两个或多种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并发性指两个或多种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发生。IK计算机系统提高并行性措施有3条途径:时间重叠即时间并行技术(指多种处理过程在时间上互相错开,轮番重叠使用同一硬件设备);资源反复即空间并行技术(反复设置硬件资源,以数量取胜);资源共享(多种任务准时间次序轮番使用同一硬件设备)o12、计算机系统分为SISD(单指令流单数据流如单处理机)、SIM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如并行处理机)、MISD(多指令流单数据流很少见)、MlM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如多处理机)。13、流水线处理机系统是把一种反复过程分解为若干子过程,各子过程间并行进行,是一种时间并行技术。其时间二单条指令执行时间+最大时间*(N-1)(N为指令数)。14、串行执行方式长处是控制简朴、节省设备,缺陷是执行指令速度慢、功能部件运用率低;重叠执行方式长处是执行时间缩短、部件运用率提高。15、并行处理机也称阵列式计算机,是一种SlMD,采用资源反复并行性。16、多处理机是MlMD计算机,与并行性处理机日勺本质差异是并行性级别不一样。多处理机实现任务作业一级时并行,而并行处理机只实现指令一级并行。17、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的特点是:使目的程序得到优化、给高级语言提供更好的支持、提供对2操作系统的支持。缺陷是增长计算机研制周期和成本、难以保证其对日勺性、减少系统性能、导致硬件资源挥霍。18、精简指令系记录算机(RlSC)的特点是指令数目少、长度固定、指令可以同一机器周期内完毕、通用寄存器数量多。1 9、CISC和RlSC的区别:设计思想上的差异,RISC是将不频繁使用的功能指令由软件实现,优化了硬件,执行速度更快、指令编译时间缩短,RISC是发展的方向。20、存储器层次构造是把不一样容量和存取速度的存储器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程序按不一样层次寄存在各级存储器中,具有很好的速度、容量和价格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形成主存辅存层次和高速缓存主存层次。21、存储器技术指标包括存储容量、存取速度、可靠性(平均间隔时间MTBF越长可靠性越高),存取周期(一次完整的读写时间)不小于写时间和读时间。22、CPU访问高速缓存的时间为访问主存时间的1/4-1/1OoCPU访问的内容在高速缓冲中为命中,否则为不命中或失靶。命中率二(主存读写时间+高速缓存的(读写时间-平均读写时间)/主存读写时间。23、计算机发展三个阶段:一是批处理方式、二是分时处理和交互作用方式、三是分布式和集群式。2 4、计算机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图形与多媒体技术、语言文字处理、人工智能。第二章操作系统知识3 5、操作系统是其他软件的运行基础,对计算机硬件作初次扩充和改造,重要完毕资源的调度和分派、信息的存取和保护、并发活动的协调和控制。26、操作系统是管理软硬件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为顾客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27、操作系统的作用:一是通过资源管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二是改善人机界面,向顾客提供友好的工作环境。28、操作系统的特性:并发生、共享性、异步性(随机性)29、操作系统日勺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献管理、作业管理、网络与通信管理。30、处理器管理的任务一是处理中断事件,二是处理器调度。硬件只能发现中断事件,捕捉并产生中断信号,但不能处理中断,操作系统能对中断事件进行处理。31、存储管理任务是管理存储器资源,功能包括:存储分派、存储共享、存储保护、存储扩充。32、设备管理功能包括:外围设备的控制、处理和分派,缓冲区的管理、共享设备的驱动和实现虚拟设备。4 3、文献管理是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是对顾客文献和系统文献进行有效管理。34、网络与通信管理功能包括:故障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记帐管理和配置管理。35、网络操作系统功能包括:网上资源管理功能和数据通信管理功能。36、操作系统类型包括批处理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37、批处理操作系统是指将一批作业集中输入计算机,由系统来调度和控制顾客作业日勺执行。38、批处理的特点是顾客脱机工作、成批处理作业、多道程序运行、作业周转时间长。39、分时操作系统指容许多种联机顾客共同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系统进行计算机。其思想是把CPU的时间划提成时间片,轮番分派给各终端顾客,使每个顾客能得到迅速响应,是最为流行的一种操作系统。40、分时操作系统具有四个特性:同步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5 1、实时操作系统是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接受并迅速予以处理,处理成果能在规定期间内对处理系统做出迅速响应。42、实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操作控制和反馈处理。43、所有的多道程序设计操作都建立在进程的基础上。44、进程从理论角度看是对程序过程的抽象,从实现角度看是一种数据构造,目的是刻画动态系统的内在规律。45、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有关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4 6、进程由数据构造以在其上执行的程序构成,是程序在这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也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派和保护的基本单位。47、进程有六个属性:构造性、共享性、动态性、独立性、制约性和并发性。48、进程的三态模型:运行态(占有处理器)、就绪态(等待分派处理器)、等待态(也叫阻塞态、睡眼态,不具有运行条件)。49、一种进程在创立后就处在就绪态。新建态是是指进程刚被创立的状态。5 0、创立进程有两个环节:一是为新进程创立必要管理信息,二是让该进程进入就绪态。此时进程处在新建态,它没被提交执行,等待操作系统完毕创立进程的必要操作。51、进程的终止有两个环节:一是等待操作系统善后,二是退出主存。当进程到达自然结束点、无法克服的错误、被操作系统所终止、被其他有终止权的进程终止等而进入终止态不再执行,但仍然保留操作系统中等待善后。终止态(等待善后)进程的(信息被抽取后,操作系统将删除该进程。52、进程的)运行是在上下文中执行。进程包括:进程程序块(被执行时可被多种进程共享的程序)、进程数据块(程序运行时加工处理的对象,为一种进程专用)、系统顾客堆栈(地址存储和参数传递)、进程控制块(存储进程标志信息、现场信息和控制信息)。53、进程控制块是最重要的数据构造,创立进程的同步就建立TTPCB,进程结束时被其占用的PCB被回收。操作系统根据PCB对进程进行控制、管理和调度。54、进程间两种基本关系:竞争和协作。进程互斥是处理进程间竞争关系的手段,临界区管理可处理进程互斥问题。进程同步是处理进程间协作关系的手段。进程互斥是特殊的进程同步,逐次使用互斥共享资源。55、操作系统实现进程同步的机制称同步机制,由同步原语构成。最常用的同步机制有:信号量、PV操作和管程。56、信号量只能由同步原语对其操作,原语是操作系统中执行时不可中断日勺过程,即原子操作,分P操作和V操作。5 7、运用信号量和PV操作可处理并发进程的竞争和协作问题。P操作是减1即分派一种资源,V操作是加1即释放一种资源。58、管程是一组过程,是程序设计语言构导致分,被请示和释放资源的进程所调用。它是一种进程高级通信机制。59、进程独占资源必须通过申请资源一使用资源一偿还资源的次序。6 0、产生死锁日勺条件是互斥条件、占有等待条件、不剥夺条件和循环等待条件。破坏条件之一,死锁就可防止。61、存储管理负责管理主存储器,主存储空间分为系统区和顾客区。功能包括:主存储空间的分派和回收;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主存储空间的共享;主存储空间的扩充。62、计算机系统均采用分层构造的存储子系统,在容量大小、速度快慢、价格高下等方面获得平衡点,获得很好的性能价格比。63、计算机存储器可分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磁盘缓存、固定磁盘及可移动存储介质等。64、程序在执行和处理数据时存在次序性、局部性、循环性和排他性。6 5、把程序和数据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过程叫地址转换或重定位。66、地址转换有两种方式:一是由作业装入程序实现地址转换,称为静态重定位;二是在程序执行时实现地址转换,称为动态重定位(需借助硬件地址转换部件实现)。67、绝对地址=块号*块长+单元号7 8、设备管理日勺功能有:外围设备中断处理;缓冲区管理;外围设备的分派;外围设备驱动调度。69、I/O硬件的功能是为程序设计提供以便顾客的实用接口。包括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控制方式、询问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和通道方式。70、I/O系统包括I/O设备、接口线路、控制部件、通道和管理软件。71、I/O设备分为输入型外围设备、输出型外围设备和存储型外围设备。8 2、I/O设备控制方式分四类:问询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通道方式。73、问询方式又称程序直接控制方式,其缺陷是查询I/O设备时,会终止程序执行,减少系统效率。74、DMA方式又叫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特点是不需要CPU干预。通道又称输入输出处理器,与CPU并行执行操作。75、I/O软件组织日勺四个层次:I/O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与设备无关的操作系统I/O软件、用户层I/O软件。76、SpOoling系统指外围设备联机操作或假脱机系统。77、作业的四种状态:输入状态、收容状态、执行状态、完毕状态。78、磁盘调度算法有移臂调度和旋转调度算法。79、文献的类型有一般文献(外存上的数据文献)、目录文献(管理文献的系统文献)、块设备文献(用于磁盘、光盘等)、字符设备文献(用于终端和打印机)。80、文献的存取包括次序存取、直接存取和索引存取。81、文献目录是文献进行按名存取的实现的关键。文献目录分为一级、二级和树型目录构造三种。82、文献日勺构造包括文献的逻辑构造(流式文献和记录文献)、文献的物理构造(次序文献、连接文献、索引构造)83、作业有四个状态:即输入、后备、执行和完毕。84、作业的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算法、最短作业优先算法、响应比最高优先算法(响应比=已等待时间/计算时间)和优先数法。85、多道程序设计的好处:一是提高CPU运用率,二是提高内存和I/O设备运用率,三是改善系统吞吐率,四是发挥系统并行性。缺陷是作业周转时间延长。第三章程序设计语言86、程序语言分低级语言和高级语言87、低级语言包括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88、高级语言包括面向过程的语言和面向问题的语言。89、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代码表达计算机直接识别和执行日勺机器指令的集合,特点是灵活、直接执行和速度快。缺陷是繁锁、通用性差。90、汇编语言是使用助记符表达的面向机器的计算机语言,亦称符号语言。特点是符号替代机器指令代码、灵活、简化编程过程。缺陷是繁锁、通用性差。91、汇编语言可编制系统软件和过程控制软件。占用内存少、速度快。9 2、高级语言特点是通用性强、兼容性好、便于移植。93、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必须翻译成机器语言的目的程序才能执行。94、程序设计语言的控制逻辑构造包括:次序、选择和循环。10 5、翻译一般有两种方式:编译和解释方式。96、编译方式指高级语言源程序由编译程序翻译生成机器语言表达的目的程序,由计算机执行目的程序完毕运算。97、解释方式指解释程序对源程序边扫描边解释逐句输入逐句翻译,不生成目的程序。98、Pasca1>C、Fortran等均是编译方式;VB是解释方式。99、编译程序原理是将源程序翻译成目的程序,目的程序脱离源程序执行,以便效率高,但源程序修改时要重新编译生成新目的程序,修改不以便。100、编译程序分6个阶段:扫描程序、语法分析、语义分析、源代码优化程序、代码生成器和目的代码优化程序。101、解释程序是边翻译边执行,效率低,不能脱离源程序、易被解密,资源运用率低,长处是灵活,可动态高速、修改源程序。第四章系统配置和措施102、系统构架包括客户机/服务器系统(C/S)、浏览器/服务器系统(B/S)、多层分布式系统。C/S构造特点是运用软件系统体系构造和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派到客户机端和服务器端,减少系统的通信开销。B/S构造是对C/S日勺改善,特点是顾客界面是通过浏览器实现,重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系统及顾客日勺维护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103、系统配置的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可用性、鲁棒性。104、系统配置措施双机互备、双机热备、群集系统、容错服务器。105、双机互备指两台主机均为工作机,互相监视运行状况,如一主机出现异常,另一主机积极接管。106、双机热备是一台主机为工作机,另一台为备份机。出现异常时由备份机积极接管。修好后原备份机成为主机,原工作机成为备份机。107、群集系统指若干服务器集合为一种独立且统一的群集。各服务器既是其他服务器日勺主系统,又是其他服务器的热备份系统。108、群集服务的长处是高可用性、修复返回、易管理性和可扩展性。109、群集技术和双机热备本质区别是能否实现并行处理和节点失效后的应用程序的平滑接管。110、容错服务器是通过CPU时钟锁频,通过对系统中所有硬件,包括CPU、内存和I/0总线等的冗余备份,使系统内所有冗余部件同步运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容错。系统任何部件的故障都不会导致系统停止和数据丢失。HU系统处理模式包括:集中式及分布式计算、批处理及实时处理、WEB计算。112、事务是顾客定义的数据库操作序列,不是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一种程序中包括多种事务。113、SQL语言中定义事务语句有三条:BEGINTRANSACTION(开始)、COMMIT(提交事务所有操作)、ROLLBACK(事务运行时发生故障,撤销所有已执行操作,回滚到事务开始时的状态)。114、事务具有四个特性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续性(永久性),也叫ACID特性。7115、事务是恢复和并发控制日勺基本单位。116、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并发控制机制是衡量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117、并发操作带来日勺数据不一致发生包括:丢失修改、不可反复读、读脏数据三种。118、产生数据不一致性的重要原因是并发操作破坏了事务的隔离性。119、并发控制就是要用对时的方式调度并发操作防止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120、封锁是实现并发控制日勺重要技术。121、确切的控制由封锁的类型决定。有两种基本的封锁类型即排它锁(X锁)和共享锁(S锁)。122、排它锁又称写锁,指事务T对数据A加X锁,只容许T读和写A,其他任何事务不能对A加任何锁。123、共享锁又称读锁,指事务T对数据A加S锁,只容许T读A但不能修改A,其他事务只能对A加S锁,不能加X锁。一级封锁协议加X锁,结束后才释放,可防止丢失修改。二级封锁协议在一级封锁的基础上先加S锁,读完后释放S锁,防止丢失修改和读脏数据。三级封锁是在二封锁协议的基础上加S锁,事务结束才释放,防止丢失修改、不可反复读和读脏数据。防止活锁的措施是先来先服务方略。处理死锁的措施一是防止,二是容许死锁发生,并定期诊断,如有发现死锁立即除掉。死锁的防止措施有一次封锁法(将要用的数据所有加锁的措施)和次序封锁法。死锁的诊断措施有超时法和事务等待图法。124、恢复子系统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种重要构成部分。数据库系统的恢复技术对系统的可靠程序和运行效率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是衡量系统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125、事务内部更多故障是非预期的,不能由应用程序处理。126、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以系统响应时间和作业吞吐量为代表。127、响应时间指计算机完毕某一任务所花费的时间。作业吞吐量指服务器在单位时间内完毕的任务量。128、吞吐量和响应时间成反比,响应时间越短,吞吐量越大。129、每秒百万次指令MlPS二指令数/(执行时间*100OOO0)o130、MlPS大小和指令集有关,不一样指令集的计算机间的MIPS不能比较,MIPS包括运算、取数、存数和转移指令。131、MIPS只合适于评估标量机,不能评估向量机。合用于带有硬件浮点器的计算机。132、每秒百万次浮点运算MFLoPS二浮点指令数/(执行时间*1000000)o1MFL0PS-3MIPSo133、MFLOPS只能衡量机器浮点操作性能,不能体现机器日勺整体性能。他是基于操作而非指令。故它可比较两种不一样机器。134、MFLOPS适合衡量向量机性能。其大小与机器和程序有关。135、单个程序的MFLoPS值不能反应计算机性能。136、系统性能评估技术有分析技术、模拟技术和测量技术。137、分析技术是用数学措施求解,可用于设计中的系统。工具是排队论模型进行分析。138、分析和模拟技术最终均需通过测量技术验证。139、测量技术一般采用不一样层次日勺基准测试程序评估。包括实际应用程序、关键程序和合成测试程序三个层次。140、系统可靠性指计算机系统平均能正常运行多长时间才发生一次故障。用平均无端障时间(MTTF)衡量,MTTF越长,可靠性越长。141、可维护性用平均维修时间(MTTR)衡量。MTTR越短,系统可维护性越好。142、系统可用性=MTTF/(MTTF+MTTR)*100%。包括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用性三个指标。143、计算机系统可靠性数学模型有三种串联络统可靠性、并联络统可靠性和混联络统(包括串并联络统和并串联络统两种)。144、串联络统可靠性=Rl*R2*R3*,*Rn0145、并联络统可靠性n-(I-Rl)*(1-R2)(I-Rn)146、串并联络统可靠性二1一(1-R)mno147、并串联络统可靠性二I-(I-Rn)m.第五章数据构造与算法14 8、算法是处理特点问题的措施。描述算法可采用方案、老式流程图、N-S图和PAD图等。149、算法欧J特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和输出。15 0、算法和程序的区别是程序未必满足有穷性。16 1、算法可以用流程图、高级语言、伪代码、决策表描述。152、算法的评价目日勺:对的性、可读性、强健性及高效率低存储量。153、算法的时间复杂度T(n)=O(f(n),空间复杂度=S(n)=0(f(n)o154、线性表是n个元素的有限序列。具有大量记录的线性表为文献。155、线性表的存储构造包括:次序、链式(单向链表、循环链表和双向链表)和散列存储等。156、线性表中第i个元素的存储位置=al+(i-1)*K157、栈是限定仅在表尾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进栈和出栈)158、栈有次序栈和链式栈两种。159、体现式有中缀体现式(又叫波兰式,规则是运算符后紧跟操作数)和后缀体现式(又叫逆波兰式,规则是运算符紧跟操作数后)两种。如x+a*(y-b)-Zf,其前辍、后辍分别是-+x*a-yb/zf和Xayb-*+zf/-。160、队列是一端插入一端删除的线性表也叫先进先出表(FlFO),可分为链队列和循环队列,重要采用顺序存储构造。161、一般采用次序存储构造表达数组。多维数组的次序存储有以列序为主序和以行序为主序。162、数组元素的地址计算公式:(1)按行优先次序存储的二维数组Amn地址计算公式LOC(aij)=LOC(all)÷(i-1)×n÷j-l×d其中:.L0C(al1)是开始结点的寄存地址(即基地址)d为每个元素所占的存储单元数.由地址计算公式可得,数组中任一元素可通过地址公式在相似时间内存取。即次序存储日勺数组是随机存取构造。(2)按列优先次序存储的二维数组AnIn地址计算公式LOC(aij)=L0C(a11)+(j-l)×m÷i-l×d(3)按行优先次序存储的三维数组Amnp地址计算公式LOe(aijk)=LOC(al11)+(i-l)×n×p+(j-1)×P+k-1Xd163、广义表采用链接存储方式。164、树的表达措施有:树型构造、括号表达法、凹入表达法和嵌套集合表达形式。165、二叉树是指每个结点最多只有两棵子树,且有左右之分。166、树的遍历方式有前序遍历(先访问根结点,再访问根肚I子结点)、后序遍历(先访问子树,再访问根结点)、层次遍历(按第一层、第二层,时次序访问)167、遍历图的措施有: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它们对无向图和有向图均合用。第六章多媒体基础知识168、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种系统并具有交互性。169、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具有4个特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和数字化。170、多媒体中的多种媒体都是以数字形式寄存在计算机中。171、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包括支持多媒体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172、多媒体技术重要由多种媒体信息的处理技术、压缩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构成。173、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关键技术:视频音频数据的压缩解压缩技术、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多媒体系统软件技术、大容量信息存储技术、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超文本与超媒体技术。174、磁盘管理技术可防止磁盘损坏而导致数据丢失。磁盘阵列就是为防止磁盘损坏导致数据丢失诞生的10一种数据存储技术。175、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教育与培训、桌面印刷与办公自动化、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通信和多媒体声光艺术品创作。17 6、信息压缩比是指压缩前后所需多媒体数字信息存储量之比,压缩比越大,数量减少越多,压缩技术越复杂。177、衡量数据压缩技术好坏的原则是压缩比、压缩后媒体信息的质量、压缩和解压缩速度、压缩软件开销。178、多媒体数据压缩处理过程包括编码(压缩)和解码(解压缩)。179、视频会议的图像传播中压缩和解压缩是实时进行的。CDROM使用中,压缩是提前日勺,解压缩日勺播放时进行的。压缩计算量不小于解压缩。180、数据压缩措施分为无损压缩(冗余压缩)和有损压缩(燧压缩)。18 1、无损压缩是运用数据记录冗余进行压缩,可完全恢复原始数据不失真,但压缩一般为2:1-5182、无损压缩(冗余压缩)措施有哈夫曼编码、算术编码和行程编码。是运用记录的措施和字典查找法进行压缩。合用于文本数据、程序、指纹图像、医学图像等。183、有损压缩是在压缩时容许损失一定信息,得到大得多日勺压缩比。184、有损压缩(燃压缩)的措施有预测编码、变换编码、子带编码、小波编码、失量量化编码和混合编码。185、有损压缩用于语音、视频、音频、图像等的压缩。186、哈夫曼编码是对记录独立信源到达最小平均码长的编码措施,具有唯一可译性。原理是出现概率大的分派短码,概率小的分派长码。187、算术编码是一种二元码於J编码措施。188、预测编码的理论基础是记录学和控制论,通过减少数据有关性实现数据压缩。预测编码措施有差分脉冲编码调制法(DPCM)和自适应时差分脉冲编码调制法(ADPCM)。189、 变换编码原理是空间域描述的图像信号进行某种函数变换日勺压缩措施。包括傅立叶变换、离散余弦和正弦变换。190、 编码国际原则有JPEG(联合照片专家组)MPEG(动态图像专家组)H.261(4)DVI191、 JPEG是基于DCT日勺静止图像压缩和解压缩算法,可压缩到原图像的百分之一,当压缩比不小于20:1时质量开始变坏。192、 MPEG是对视频、音频数据压缩原则采用减少图像冗余信息的压缩算法,压缩比可达200:Io有MPEG-1、MPEG-2、MPEG-4三个版本。193、数据图像的长处:精确度高、不受环境干扰和某种操作产生失真、均可由计算机处理。194、图像数字化过程包括采样(抽样)和量化。195、数字图像种类有四种:二值图像(文字、图形、指纹)黑白灰度图像(黑白照片)彩色图像(彩色图片)活动图像(动画、电影)196、色彩数和图形灰度用位来表达,写成2的N次方,N为位数。197、彩色可以用亮度、色调和饱和度描述。色调和饱和度又叫色度。亮度表达颜色日勺明亮程度,色调表示颜色的类型,饱和度表达颜色的深浅程度。198.RGB彩色空间用红绿蓝三基色分量表达图像像素的颜值。199、 HIS彩色空间用色调、光强度和饱和度描述颜色特性。200、 CMYK彩色空间基于印刷处理模式。201、 YUV彩色空间,彩色电视视频信号PAL制式中采用的彩色空间。202、 2、图像格式有两大类位图和矢量图形。位图是以点阵形式描述图像。矢量图形是以数学措施描述的几何元素构成的图像。矢量图体现细致、真实、缩放后辨别率不变,用于专业图像处理。203、 图形是用计算机绘制的画面,如直线、圆曲线、图表等。204、 图像指由输入设备捕捉的实际场景画面或数字化存储的任意画面。205、图形文献中只记录生成图的算法和图上的特性点,即矢量图。特点是可移动、缩放、旋转、扭曲等变换。206、图像是由排成行列的像素构成,数据量大,显示速度比图形快。207、图形(图像)日勺重要指标为辨别率、色彩数及灰度。208、常用矢量图形文献有3DS(3D)>DXF(CAD)、WMF(桌面印刷)。209、图像文献格式有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210、静态图像有BMP、GIF、TIF、PCX、JPG、PCD等21k动态图像有:AVI、MPEG212、BMP是PC机上最常用的位图格式,有压缩和不压缩两中,可体现2-24位色彩,辨别率480*320-1024*768,该格式稳定。213、GIF压缩的图像格式,多种平台、图像软件上均可使用,最高256种存储色彩。214、TlF文献体积大,图像质量高,有压缩和非压缩两种,色彩数16M0215、JPG可大幅度压缩图像的图形格式,其存储文献是其他类型图像的1/10-1/20,最高色彩数24位,广泛用于网上图片库。216、AVI是语音和影像同步组合的文献格式,采用有损压缩方式,压缩比高,画面质量不太好。支持256色和RLE压缩,重要用于多媒体光碟、保留电视、电影等。217、MPG格式是按MPEG原则进行压缩的)全运动视频文献需要专门时播放软件硬件。其压缩率比AVI高,画面质量比AVI好。218、数字图像处理措施有:改善图像像质(清晰度)图像复原识别分析图像重建图像(二维三维重建,用于测绘、工业检测、医学CT等)编辑图像(广告印刷、美术照片加工)图像数据压缩编码。219、彩色电视视频信号原则有PAL制、NTSC制和SECAM制三种。220、彩色电视视频信号数字化措施有两种一是将模拟视频信号输入计算机对各分量进行数字化和压缩编码,成为数字化视频信号。二是直接用数字摄像机采集视频无失真的数字信号。221、 数字化视频信号在信道传播后进行解码,经数模转换和坐标变换(YUK转换为RGB)送往显示屏。222、 影响数字视频质量原因有帧速、辨别率、颜色数、压缩比和关键帧。223、视频图像文献解压缩有硬件压缩(硬件芯片如MPEG解压卡)和软件压缩(如超级解霸、金山影霸)两种措施。224、视频卡是多媒体计算机中处理活动图像的适配器,包括:视频叠加卡、视频捕捉卡、电视编码卡、电视选台卡和压缩解压卡。225、声音是一种模拟振动波,有三种类型:波形声音、语音和音乐。226、音调、音强和音色是声音的三要素,也是声音的质量特性。227、音频信息数字化转换过程是:首先选择采样频率进行采样,二是选择合适的量化精度进行量化,三是编码形成声音文献。228、数字音频信息的质量受三个原因影响:即采样频率、量化精度和声道数。229、音频文献大小计算公式:文献字节数/每秒=采样频率(HZ)*辨别率(位)*声道数/8230、音频冗余指时域冗余和频域冗余。231、音频信号编码措施有:波形编码、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三种。232、波形编码是对声音波形进行采样、量化和编码。采样频率9.6-64KBs质量较高。2 33、常用波形编码措施有PCM(脉冲编码调制)、DPCM(差值脉冲编码调制)和ADPCM(自适应差值编码调制)。234、参数编码法称为声码器,包括通道声码器、同态声码器和线性预测声码器。235、混合编码包括码本鼓励线性预测编码和多脉冲鼓励线性预测编码。3 36、多媒体声音文献有WAVE、MOD(MOD、ST3.XT、S4 M、FAR)、MP3、RA、MIDI)o237、MlDl电子乐器数字接口是乐器和计算机使用的原则语言,不是声音信号是一套指令,指示乐器设备演奏音符、加大音量和生成音响效果。238、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环节确定开发对象,将应用软件类型详细化设计软件构造明确开发措施准备多媒体数据集成一种多媒体应用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239、多媒体开发工具WORD、PPT.PHOTO、3DMAX、VB和Authorware.240、多媒体创作系统可分为素材库、编辑和播放三个部分。241、AuthOrware是面向对象日勺设计思想,用文字、图形、动画、声音及数字电影等信息发明多媒体程序。特点一是基于流程的图标创作方式,二是具有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直接创作,三是外部接口形式多样,四是具有多种交互方式,五是多媒体集成能力高效,六是多平台网络支持。第七章网络基础知识242、网络是某些结点和链路的集合。计算机网络是互相联接、彼此独立日勺计算机系统集合。243、网络拓扑构造指网络中结点设备和链路(网络设备信道)的几何形状。244、网络拓扑构造分可分为总线状、环状、树状、网状、星状和混合状。245、按覆盖范围网络可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o246、计算机网络从逻辑构造上可提成外层顾客的资源子网和内层通信子网(由网卡和传播介质构成)。247、局域网中的每台主机都通过网卡连接到传播介质上。网卡负责在各主机间传递数据。248、通信子网分为点对点通信子网和广播式通信子网,有三种组织形式结合型、专用型和公用型。249、路由器、ATM互换机是构成网的重要设备。互换机和集线器是构成局域网的重要设备。250、OSI/RM协议中采用三级抽象即参照模型(体系构造)、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协议规格阐明书)。251、OSI/RM协议包括七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播层、会话层、表达层和应用层。252、OSI/RM七层协议模型上下大,中间小。是由于高层要和多种类型日勺应用进程接口,低层要和网络接口,因此原则多。253、TCP/IP协议没有表达层和会话层,其他和OSI模型同样254、TCP/IP协议是两个协议集,TCP是传播控制协议、IP是互连网络协议。255、TCP/IP协议包括:远程登记协议、文献传播协议(FTP)和简朴邮件传播协议(SMTP)256、信号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信道也分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257、 数字信号传播时占整个频带,称基带传播。模拟信号传播时只占有限频谱,称频带传播。258、 数据通信系统由数据终端设备、通信控制器、通信信道和信号变换器构成。259、 数据通信按传送方向可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260、波特率又称码元率,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I信号波形的个数,为波形周期的倒数,即B=1T°261、比特率又称位速率,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二进制数,S=Blog2N=(1T)log2N,香农公式:C=H*1og2(l+SN)奈硅斯特公式:c=2H*log2N262、数字信号编码方式有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和曼切斯特码(差分曼切斯特码)。第三种已成为局域网的原则编码。263、模拟信号编码方式有幅移键控法、频移键控法、相移键控法三种。264、网络传播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分粗缆和细缆)及光缆三种。265、比绞线一般用于星状网络、同轴电缆用于总线状网络,光缆用于主干网的联结。266、双绞线是局域网中最常用的一种布线材料,分非屏蔽(UTP)和屏蔽(STP)两种。重要传播模拟信息,适于短距离传播,带宽由导线质量、长度及传播技术决定。267、光缆分单模光缆和双模光缆。单模光缆直径小、以单一模式传播,传播频带宽、容量大。多模光缆以多种模式同步传播。疼模光缆比单模光缆传播性能差。268、光缆是最有效的一种传播介质,频带宽、不受电磁干挠、衰减小,传播距离远、速度快、中继器间隔长等长处。269、同步传播多种有限带宽信号的措施叫多路运用技术。分为频分多路运用FDM(把信道划分若干互不交叠的频段,每路信号占用一种频段的措施)和时分多路复用TDM(把传播时间划分若干时隙,再提成时分复用帧日勺措施)270、数据互换技术有线路互换、报文互换和分组互换。此外尚有数字语音插空技术DSI、帧中继和异步传输模式。271、网络传播控制编码包括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272、差错控制编码是为了提高数字通信系统的容错性和可靠性,分奇偶检查码和循环冗余码。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