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护理方法浅论》6300字(论文)】.docx
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护理方法浅析目录【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膳食认知;膳食干1511对象与方法21.1 一般资料21.2 方法22结果52.1 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饮食的认知情况分析比较52.2 2糖尿病患者对膳食干预重要性的认知情况分析比较52.3 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生化指标分析比较53讨论63.1 针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63.2 针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护理63.3 3结论8【摘要】目的目前糖尿病患者存在许多饮食依从性较低的现象,本文主要探究糖尿病患者对膳食的了解程度,并通过一系列的膳食干预,分析膳食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影响,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8月的4个社区内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64例进行的膳食护理干预以及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结果64例糖尿病患者中对糖尿病饮食完全了解的占21.87%,大体清楚的占29.69乐很少知道的占48.43%0在对于膳食干预的重要性调查中有12%的患者认为膳食干预非常重要,14%的糖尿病患者认为膳食干预比较重要,39%的糖尿病患者认为膳食干预一般重要,还有32%的患者认为膳食干预不重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后,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情况明显减少。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前后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O.05)“结论目前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膳食治疗还没有比较深入的认知,在饮食方面没有引起注意。通过合理的饮食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有着良好效果。【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膳食认知;膳食干预老年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低,易受各种感染。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因此医生和患者都不应忽视。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逐渐下降,肝肾功能下降,葡萄糖代谢能力下降,容易在体内积聚;此外,高血糖素水平的生长激素分泌的老年患者可能导致低血糖。由于老年人严重低血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终病因。低血糖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由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引起的,其中有两种神经系统:一是交感神经兴奋、患者心动过速、烦躁、出冷汗、心悸、震颤、面色苍白。另一种是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而患者则表示为意识模糊,头晕,头痛,焦虑,精神不适,精神障碍,癫痫,甚至休克,昏迷和死亡。这些症状与低血糖的持续时间和程度有关。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交感兴奋可能不存在或轻微,但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由于脑细胞供应不足引起的皮层下功能障碍,甚至可能是无症状低血糖。1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择的是2020年5月至2020年8月笔者所服务的4个社区内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64例进行的膳食护理干预以及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其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在57岁到81岁之间。所选患者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各方面(如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别比例等)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而且积极参加社区膳食治疗,对病情的康复都充满信心。纳入标准:患者为本院入院接受治疗患者;患者被确诊为患糖尿病疾病;患者无精神病史、主观同意接受调查研究;患者无重大疾病、心脏、肝肾功能等器官生理功能基本正常。排除标准:患者有精神病史、主观不同意接受调查研究;患者有重大疾病,包括心肌梗死、脑出血、脑中风等。1.2 方法1.2.1研究方法本研究根据糖尿病膳食原则,听取了导师与学科教师的意见,制作出糖尿病患者膳食认知调查问卷,以尽可能地展现出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膳食知识现状,主要针对以下两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1)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饮食认知情况。(2)糖尿病患者对于膳食干预的重要性情况。本研究验证了调查问卷的效度,同时参考专家评价及建议。此次调查问卷设计较为合理能够反映出调查的效果,允许实施调查。将糖尿病患者膳食认知调查问卷对2020年5月至2020年8月笔者所服务的4个社区内患有糖尿病的64例老年患者进行发放,指导糖尿病患者回答问卷上提出的问题并记录,以此来收集有效的信息。1.2.2膳食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胰岛素降糖治疗,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饮食干预(1)合理搭配,营养均衡。依据患者的患病情况以及自身的、身高、体重、年龄等指标,依据这个人平均每天的活动量,计算出这个人每天最合理的营养摄取数量,按照每天的用餐次数进行合理搭配。力求营养的全面性以及均衡性,做到不挑食与不偏食,并且需要让老年糖尿病患者明白,任何一种单一的食物都不能全面保证人体一天所需要的营养成分。(2)粗粮细粮的合理搭配。病人更要保证饮食的多样性,组号每一天摄取的粗粮和细粮达到L1,大米以及面粉、小米、玉米等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数值相近,方便糖尿病患者保证饮食的多样性。美国糖尿病协会定制了三大产能营养比例标准:蛋白质应在2030%之间,脂肪也应在30乐碳水化合物则要掌握在5060%以内。(3)保证饮食定时定量。一天三餐的时间要保证,用餐量要均衡。每天的主食分配要合理,早餐可以少一些,午餐以及晚餐可以是早餐摄取主食的一倍。依此标准,如在餐后出现了血糖上升情况,就要更改为少食多餐,将每天的三餐之间再加两餐,晚上睡前用餐。这样加大控制了出现因饥饿出现低血糖或餐后出现高血糖的情况。早餐很重要,不得不吃,否则容易在中餐前出现低血糖的症状,由于饥饿,午餐就可能摄取的比较多,在下午时,又可能出现高血糖的问题。(4)控制住蛋白质的摄入。糖尿病患者对蛋白质的消耗是很大的,因此应该保证充足的摄取量,谷类食品的蛋白质含量在7%10%左右,每天食用谷物食品30Og相当于吸收蛋白质2130g左右,像乳制品、蛋类、瘦肉、豆制品等蛋白量是较为丰富,可以适量的进行摄入。糖尿病肾病,在尿液中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因此在肾功能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合理增加蛋白质,与之相反,但氮质血症和尿毒症期间,是一定要减少蛋白质摄取的。(5)控制住脂肪的摄入。为了预防或者延缓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一定要控制脂肪摄取含量,肥胖血脂高的以及动脉硬化冠心病的人群,摄取脂肪含量应在总比能的25%内,胆固醇通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如果胆固醇高还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情况。(6)保证适量合理的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摄取。糖尿病患者应该相对多食用含有维生素B的食物,例如:牛奶,竹笋等。以及富含维生素C的枣类、橙子、草莓等。患者应保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蔬菜,特别是深绿色菜类,每天最好保证500g左右的蔬菜摄取量,充分保证身体摄取所需要的维生素、纤维等,缓解餐后血糖吸收情况。(7)适当的低糖类果蔬食物补充。如果血糖控制情况不是很理想,就一定要少吃水果。餐后血糖21LImmol/1,或糖化血红蛋白6.5%,如血糖不稳就不可以吃水果。但可以吃一些蔬菜,例如西红柿、黄瓜等,也是可以从中获取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等身体所需元素的。(8)饮食清淡少盐。尽量不要喝酒,世界组织认为健康的人一天也不要用盐超过6g,如患糖尿病但没有高血压情况,一天用盐也不要超过5g。盐可诱发高血压,促使糖尿病人加重心血管疾病,盐可以增加淀粉酶活性,加速淀粉酶的消化,加速小肠吸收葡萄糖,导致血糖的升高。一定要少吃盐,以及高盐高钠类的食物。例如咸菜、酱油、味精等食品。1.2.3 教育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自身需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要知道治疗糖尿病的期限比较漫长,而且还具有多种并发症的风险,治疗还有些复杂.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就需要坚持长期的治疗,特别是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重拾患者的自信。另外,应提醒患者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对于那些常年卧床不起的患者,要对皮肤进行管理,对他们的血糖定期的进行检测。对患者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指标和临床症状,了解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及急救措施。将糖尿病的相关疾病信息和相关治疗信息打印成小册子,分发给患者及家属,及时引导患者及家属审查日常治疗中的相关操作,以巩固结果。最后,在医生和患者之间,护士和患者之间以及患者之间组织尽可能多的咨询,以增加对糖尿病和治疗的理解。除此之外,在研究期间,笔者基本会每月一次对老年患者进行评估,这样便于及时掌握老人家的病情变化,并合理调整剂量和饮食结构。保持护患联系,引导家属进行持续护理干预,记录患者的转诊数据及时。1.2.4 用药指导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仅需要相应的饮食控制和健康教育,对药物的合理使用也十分重要。在糖尿病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正确用药对血糖调解也具有一定作用。用药指导是解释常规治疗方法和患者及其家属的常见糖尿病药物。当使用电子血糖仪进行血糖测试,胰岛素注射和其他专业操作时,可以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面对面和动手演示,以确保患者。并且家庭成员可以掌握简单的操作。2结果2.1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饮食的认知情况分析比较如表1可清晰得知,在本次实验中,两组被进行调查问卷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对糖尿病饮食认知情况十分不理想。其中完全了解糖尿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占所有患者群体的21.87%,大体清楚的占所有群体的29.69乐很少知道的占所有群体的48.43机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表1两组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饮食的认知情况n(%)组别完全了解大体清楚很少知道观察组(n=32)6(18.75)11(34.37)15(46.87)对照组(n=32)8(25.00)8(25.00)16(50.00)P<0.052.2糖尿病患者对膳食干预重要性的认知情况分析比较本次通过调查结果获悉,两组研究对象对于膳食干预的重要性认知情况也不太客观,只有14.06%的患者认为膳食干预非常重要,20.31%的糖尿病患者认为膳食干预比较重要,39.06%的糖尿病患者认为膳食干预一般重要,还有26.26%的患者认为膳食干预不重要。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表2糖尿病患者对膳食干预重要性的认知情况n(%)组别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不重要观察组(n=32)4(12.50)6(18.75)13(40.62)9(28.12)对照组(n=32)5(15.62)7(21.87)12(37.50)8(25.00)P<0.052.3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生化指标分析比较前面的实验主要是进行组内对比,本次实验进行的是两组之间的对比。观察组在干预之后FPG降低到6.61±1.24,2hPG降低到9.43±1.22,HbAIC降低到7.01±1.08,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表3干预前后患者糖代谢指标统计表组别例FPG(mmolL)2hPG(mmolL)HbAIC(%)数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观察327.15+6.61±12.26±9.43±7.58+7.01±对照328.12±7.98±12.34±10.76±8.21±7.86±t1.2641.2181.9271.9330.3471.621P>0.05<0.05>0.05<0.05>0.05<0.053讨论3.1针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通过本次实验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针对老年糖尿病的预防,有相应的看法,通过对饮食的控制,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有着良好的预防作用,并且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对于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也有着良好的作用。由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知之甚少,因此,患者尚不清楚肥胖,长期吸烟,酗酒,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动会对糖尿病等生活方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患者普及相关的健康知识,促使他们改变治疗糖尿病的不良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大部分患者完全依赖医护人员,能治成什么样就什么样,主动通过自我调整,定期运动,合理控制饮食的患者很少。正确、清晰地认识合理膳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要保证以下几点:第一,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每日必须摄入早餐;第二,在营养师的指导下食用食物,一定要适量、合理、营养;第三,饮食方面切记不能偏食,多食用蔬菜等;第四,多食用豆制品、奶制品,因为这样可以保障钙磷的需求达到标准。游泳运动员和教练员要经常交流,对不合理的饮食进行调整,为良好的膳食结构打下重要的基础,对于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情况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3.2针对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护理3.2.1监管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他慢性病和体质差,夜间容易发生低血糖。护理人员在护理病人时应密切注意病人的病情。发现相应症状后,应及时处理,或通知值班医生。护理人员还应注意患者的投诉,尤其是年龄相对较大、病史较长、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在短时间内进行诊断,密切观察,以发现潜在的低血糖症状。一旦发现昏迷症状,及时处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有必要特别注意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在护理人员交接过程中,要进行患者的锻炼、饮食、低血糖药物的使用和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及时检查病区,随时注意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状,根据病人情况,吃果汁糖和苏打水,症状缓解后吃饼干或面包。3.2.2用药护理在用药护理过程中,要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相应的检测。血糖监测是制定治疗方案和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每月监测血糖1次,并酌情增加血糖监测的次数。空腹血糖异常的常规检查,还需要整天检查空腹血糖监测,包括餐前和餐后2h血糖。GDM葡萄糖可以反映夜间血糖水平,对血糖的动态进行观察,可以为治疗提供依据,同时还需注意微血管的病变,对血脂、肝肾功能等进行检查,并定期复查处理。护理人员要照顾老年糖尿病患者,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及时与患者沟通。患者抱怨食欲减退或腹泻等情况,及时联系主治医生,及时调整药物。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在饭前必须做好胰岛素注射,以免不及时进食导致低血糖。注射胰岛素后,患者应严格按要求进餐,以免改变注射部位和肌肉萎缩和增生,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3.2.3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对于饮食的控制和要求较为严格,特别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食物的吸收和要求更为严格,因此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根据不同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应根据身高、体重、性别、生活习惯和锻炼情况制定最佳计划,并详细说明饮食治疗对患者的重要性。为了降低血糖,避免营养不良,出现低血糖现象。对于经常低血糖的患者,建议他们在三餐前增加两餐,并在就寝前增加睡前低血糖。我们应该调整病人的饮食,少吃多餐,高纤维和碳水化合物平衡血糖水平。3.2.4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是一直很难进行完全治愈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周期一般较长。老年人群在长期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心理容易出现部分问题,由于心理问题的影响,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会造成极大的不便。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相应护理的同时,应该注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课程。护理人员还可以带领老年糖尿病患者参与相应的娱乐活动,通过改变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也有着良好的效果。3.2.5运动护理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提高体内葡萄糖的利用率,提高老年患者的身体基本素质。但是如果不规律,不合理的运动,极易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出现低血糖的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老年科学的运动护理,在日常护理当中,合理安排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时间,并且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量。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护理,提高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保证健康的身体机能,防止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情况。3.3结论夜间低血糖的症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经常出现的病状,并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非常的不容易控制。需要护理人员和病患实际的情况相结合,对患者的病情随时的进行关注,合理用药,让患者适当的进行锻炼等,从而能够使患者降低夜间低血糖造成的危害。【参考文献】口李琳,李晓娟,王红梅.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0):248.2白雪.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医药,2016,10(4)E5959.3蒋晓怡.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医药卫生(引文版),2016(9):75-77.4张馨育,刘小燕.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19,40(33):18.5高杰.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措施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74):27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