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市新城LH-B-07c区块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docx
情给海洋科技nr4AaVAC龙港市新城LHB07c区块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公示稿)浙江博绘海洋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6月目录1 Wi11.1 论证工作由来11.2 论证工作等级51.3 论证范围51.4 论证重点52项目用海基本情况72.1 建设内容72.2 规划条件72.3 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回顾122.4 区块用海情况142.5 区块用海必要性153项目所在海域概况173.1 自然环境概况173.2 海洋生态概况373.3 自然资源概况423.4 开发利用现状454用海资源环境影响分析514.1 用海环境影响分析514.2 用海生态影响分析544.3 用海资源影响分析554.4 用,每风险分析575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585.1 区块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585.2 利益相关者界定615.3 用海对国防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影响分析616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626.1 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626.2 用海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697用海合理性分析767.1 选址口理性分析767.2 用海方式和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787.3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807.4 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858生态修复方案878.1 生态修复重点和目标878.2 生态修复方案888.3 生态修复预算、实施计划与进展918.4 本区块用海生态修复要求949结论与建议959.1 结论959.2 建议951概述1.I论证工作由来江南涂围垦工程位于鳌江口以南、肥解港以北、东塘以东的龙港沿海,地理位置详见图1.1-1。龙港市新城LH-B-O7c区块位于温州市龙港新城江南涂围填海工程南部,海景路北侧。拟出让区块涉及的图斑目录编号为330327-0139,图斑总面积900.6358公顷,围填海状态为已填成陆区,利用状态为未利用,审批状态为未登记备案未发证。拟出让区块属于处理方案中的“其他用海项目(其他中远期拟建用海项目)”。拟出让区块属于经营性用海项目,应当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受龙港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局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本次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接受委托后,项目组根据项目所在海域用海性质、规模和特点,进行了现场勘查与调访、收集了有关基础资料,并对项目所在海域及附近地形、地质、地貌、海洋环境及海洋资源开发、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等资料进行调研,同时向当地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和征询了意见,在此基础上,参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的有关要求,我公司编制完成了龙港市新城LH-B-07c区块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送审稿)。:迁建设阿宜山镇圣阳镇F南宋:阳畲族乡前咳镇岱裕畲9000关岛m>,'、m及烟。0岛11*胡及以通在农高埴外第国道及谈号SWarrft<乡MVjit>我地H庄省界R界Mit.次序RF8*iVllittltt-GSO-有地及金08乡漕ffilKKtt¥lStHaH事酉雄自修公园Alht,北关岛h顶华峙岛苍南县地图1:420000图1.1-1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地理区位图120*3730东120440O东11I2037'30”东12040'O东图例t本现口未确权但有行政审批F续充域编权(含土地收储)3mzJJrs:。Tzz图1.12江南涂区域围填海现状调查图序号目录编号面积(公历)1330327-00858042512330327-013688.31183330327-01379506194330327-0139900.6357畲计1164.4346*omz拟建项目开发利用计划平面布置图图1.13江南涂拟建项目开发利用计划平面布置图L2论证工作等级出让区块填海造地2.2928公顷,小于5公顷,判断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为二级。1.3论证范围本次根据论证等级及其用海情况、所在海域特征及周边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确定论证范围为区块外缘线向外扩展8km,论证面积约IObkrnZ论证范围见图1.3-1。i2o3sx>miaoMOW东IiOMSxrm12O35ODE12O*4Ob»;120450TK3sg5r.oo£z图1.3-1论证范围示意图1.4论证重点本次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重点为:(1)用海必要性分析;(2)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3)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4)生态建设用海。2项目用海基本情况2.1 建设内容2.1.1 区块概况项目名称:龙港市新城LH-B-07c区块出让单位:龙港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局项目地点: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区内出让规模:共出让1宗海域,区块面积2.2928公顷用地类型: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区块所在调查图斑编号:330327-0139区块用海性质:经营性用海2.1.2 地理位置及概况江南涂区域位于龙港市东北部、鳌江入海口南岸,南至琵琶山、肥解作业区,西接东塘标准堤,用海面积2494.4725公顷,位置见图1.1-1。本区块位于江南涂围填海工程内,龙湖片区南侧,海景路以北。区块内生长有杂草,无人工设施,详见图2.1-1。区块内现状高程在3.09m3.37m之间,地形较平坦,详见图2.1-2。2.1.3 建设规模和内容本次出让的LH-B-07c区块,位于龙港新城龙湖片区的南部,区块用地性质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2.2 规划条件根据龙港市新城LH-B-07c地块规划要点(龙(2023)规划要点9号),1.H-B-07c区块规划要点如下:2.2.1 土地使用建设用海面积:22935.56平方米,该地块坐落于龙港新城海景路以北、渔港路以东,具体界线详见图2.21。规划用海性质: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图2.1-1区块现状图2.1-2区块地形图(略)图2.2-1龙港市新城LH-B-07c区块用海红线图32用海兼容性要求:兼容商业设施用地(Bl)、商务设施用地(B2)、娱乐康体设施用地(B3),兼容教育科研用地(A3)2.2.2 环境容量容积率:1.025要求落实相关绿色建筑的要求。计入容积率的地上总建筑面积:大于等于22935.56平方米,小于等于57338.90平方米。要求设计一层地下室。建筑密度:45%绿地率:20%绿化要求:地块围墙内绿化不小于2%,围墙后退部分需建设为绿地(若不设围墙也应如此),并计入计算绿地率的总绿地面积。且该后退部分绿地建设方案需与项目建设方案同时审批,并纳入竣工验收范围。若该后退部分设置开口,在不违反机动车出入口设置要求前提下允许后退部分结合出入口做部分道路硬化。若龙港新城开发建设中心需在该后退部分建设有关电力、市政管线等基础配套设施,受让方需无偿配合建设。建筑高度:0100米海域利用率:35%-55%2.2.3 交通组织车行出入口方位:北侧龙南路(暂命名)、南侧海景路、东侧环科路(暂命名)停车配置:根据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T1021-2013号)设置机动车位,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停车位应独立设置,方便使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按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建规(2019)199号)设置,建设标准按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民用建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置与设计规范(DB3311212016号)执行。2.2.4 公配设施各项市政配套设施与龙港新城市政管网相衔接。2.2.5 市政与竖向场地标高:S5.5米(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与周边做好衔接。地块内已有地下管线应根据相关规划及规定进行保护和退让或转移。5G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应按龙港市5G移动通信基站布局专项规划(20192025年)及相关技术标准设置。2.2.6 城市设计及空间布局(1)建筑后退空间(高层加退5米)东:退24米宽环科路道路红线210米南:退32米宽渔景路道路红线213米西:退32米宽渔港路道路红线213米北:退24米宽龙南路道路红线210米建筑退让应同时满足温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温市规(2017)127号)的要求。(2)建筑间距按照温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温市规(2017)127号)执行。(3)城市设计要求整体风貌特征:地块建设需符合龙港市新城城市设计要求。围墙设置:东侧、北侧退24米宽道路红线8米,南侧、西侧退32米宽道路红线NlO米。沿周边道路围墙应采用通透式围墙,高度不大于2.2米,该地块可不设置围墙。2.2.7 地下空间地下空间主导功能为配建停车场库及消防、人防等必要的配套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应综合考虑地质情况和市政管线敷设要求,结合海绵城市的相关规范开展设计。其它:地下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应不小于3米,相邻地块有安全防护等特殊要求的,应满足相关规范及要求。根据温州市人防工程产权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温政办(2021)71号)规定,该项目须配建人防工程,依法结建的人防工程及独享的口部建筑无偿移交给政府指定单位,产权归国家所有。具体以人防部门相关规定为准。2.3 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回顾本区块所在的江南涂区域围填海项目已填成陆,仅预留部分防洪排涝水系,因此本次论证仅对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下内容引用江南涂区域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2.3.1 施工平面布置江南涂区域围填海项目在原江南海涂围垦工程外侧海堤建成后进行填海,其与江南涂围区南侧的中心渔港配套设施区一同实施,填海采用吹填方式,吹填后进行软基处理。吹填土来自江南涂围区外侧的航道疏浚土。吹填区分为6个区块,区块之间用隔堤分割,本区块为吹填区A2内。图2.3/江南涂区域围填海项目吹填施工布置图2.3.2 施工工艺和方法2.3.2.1 海堤施工工艺海堤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T石料开采一碎石加工一测量放样±工布铺设一碎石垫层铺设一塑料排水板一经编土工布一抛石反滤土工布一闭气土方(与抛石交替进行)一迎潮面护底T迎潮面护面T堤身砌石T堤顶结构。(I)铺设土工布:退潮时露滩地段,采用人工赶潮,直接将土工布铺设在滩涂面上。退潮时补露滩地段,采用专业的土工布铺设船进行水下GPS定位铺设。(2)碎石垫层施工:土工布铺设定位后,从各料场运输碎石抛填至土工布上,涂面高程在平均潮位以下的采用船抛,平均潮位以上的采用车抛。(3)塑料排水板施工:先定位,将塑料排水板通过导管从管靴中穿出,将塑料排水板与桩尖贴紧管靴,以导杆顶住管靴插入土层中,送达预定设计深度后拔出导杆。(4)抛石。(5)镇压层护面施工:迎潮面镇压层兼做施工路面,利用抛填车辆碾压密实,并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超高。(6)堤顶道路及堤顶防浪墙:在大堤堤身抛石全部完成并连续3日内沉降效益2mmd,再进行堤顶路面施工。23.2.2隔堤施工工艺(1)砂被及吹填砂施工:首先铺设砂被及吹填砂作为排水垫层,开展多个工作面,直接人工摊铺,以砂库供砂筑堤。(2)打设排水板:待砂被和吹填砂施工完成后,插板机进场进行陆上排水板施工。(3)铺设通长袋:再铺设通长袋作为加筋垫层。(4)袋装砂棱体施工:开展多个工作面,采取短流水作业,阶梯式推进。(5)铺设无纺布:为防止砂被及袋装砂棱体袋布裸露在外风化,在堤身外侧铺设一层无纺布。(6)泥灰结石路面施工:施工测量一集中场地备料一场拌法拌合一运输一摊铺一整平一碾压成型。2.3.2.3填海施工工艺填海工程包括吹泥和软基处理。疏浚船距吹泥区距离较近时,采用单船作业方法。距离较远采用绞吸船+接力泵船作业方法。(1)吹泥工艺1)单船作业法连接岸管浮管,绞吸船+接力泵船作业法确定接力泵船摆放位置及系统管线连接方案。2)管架头安装及试吹填。3)正式吹填,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吹填口位置,保证吹填平整度。4)管线拆除,船机退场。(2)软基处理工艺软基处理采用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法、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浅层处理+有砂垫层真空预压深层处理。1)吹填疏浚土至设计标高,静置、晾晒一定时间。2)搭设工作浮桥,铺设土工编织布。3)插塑料排水板。4)连接主管和支管,安放检测仪器。5)铺设抽真空设备,覆膜密封。6)抽真空:先试抽真空,再确定真空度达到85kPa,并持续抽真空。抽真空过程中,应保证真空泵24小时不停泵。7)停止抽真空、平整场地。2.4 区块用海情况2.4.1 用海类型和用海方式根据海域使用分类(HY/T123-2009),本区块用海类型为“造地工程用海”中的“城镇建设填海造地用海”,用海方式为“填海造地”中的“建设填海造地”。2.4.2 用海面积区块面积为2.2928公顷。2.4.3 用海期限本区块用海期限40年。2.5 区块用海必要性2.5.1 建设必要性2.5.1.1 是提供配套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龙港新城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地带,长三角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部和对接发展的前沿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的组成部分、温州市启动对接海西区的“五大对接行动”的前沿阵地。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浙台经贸合作区建设步伐加快,龙港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实施“投资驱动”战略,发展“浙商回归经济”,带动企业投资意愿增强。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州市实施规划等相关规划都将江南涂区域布局为临港产业基地。商业服务业的发达兴起,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创建美好生活的重要方面。商务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开发新的服务渠道和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消费规模,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可以有效减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于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商业服务业作用不仅表现在产出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上,同时商业服务业发展对孕育市场关系、完善市场机制以及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均有重要作用。商业用地较工业用地在环境影响方面是正效益,商业用地能促使周边用地功能的完善。目前,龙港新城已形成的大片综合居住区,迫切需要有一定的配套设施来支撑当地居民的生活及消费,因此,为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在其周边规划一定规模容量的商业用地是非常有必要的。拟出让区块用地性质为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项目建成后能够为新城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有利于疏解龙港老城人口,建设功能健全、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的滨海花园城市。2.5.1.2 是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举措2018年12月27日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自然资规(2018)7号),通知指出:依法处置未取得海域使用权的围填海项目,开展生态评估和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编制;对已经纳入通过审查的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具体处理方案的项目办理用海手续。2019年4月24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和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印发(浙江省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实施方案)的通知(浙自然资规(2019)1号),方案指出:规范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用海审批,对于全省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报自然资源部备案之前,选址在已填海区域且对海洋生态环境无重大影响的近期和中期建设项目,沿海各市政府应加快处理,成熟一个、处理一个,确保尽快落地。2019年10月24日,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通过自然资源部备案(自然资办函(2019)1857号)。至今,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中的近期急需拟建用海项目(包括工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35个项目,总用海面积339.7231公顷),已相继完成了海域使用论证,目前部分已开工、部分已出让、部分正在报批过程当中。本区块位于330327-0139号图斑,围填海状态为已填成陆区,利用状态为未利用,审批状态为未登记备案未发证。本区块属于处理方案中的“其他用海项目(其他中远期拟建用海项目)”。因此,加快本区块的实施进程,能够完善处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的具体工作,是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举措。综上分析,本区块建设必要性充分且迫切。2.5.2 用海必要性本区块所在的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区已填成陆,纳入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清单,该区域已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自然资规(2018)7号)规定,编制生态评估报告和生态修复方案,该区域处理方案已获自然资源部批复,本区块的实施是落实处理方案备案文件要求,完善处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的具体工作,是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举措。本区块的实施是龙港叙城龙湖片区的重要配套设施,区块建设能够完善龙港新城配套设施,促进龙港新城的发展,区块用海必要。总体来说,本区块出让可加快处理江南涂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完善龙港新城配套设施,推进龙港新城的建设步伐,本区块用海是必要的。3项目所在海域概况3.1 自然环境概况3.1.1 气象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区位于鳌江河口南岸,附近主要气象站为鳌江站。鳌江气象站位于鳌江北岸的鳌江镇,东经120o30z,北纬27。36、距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区所在位置约5.5km。资料系列始于1958年,观测项目有气压、气温、湿度、降水、积雪、积冰、日照、蒸发、地湿、风、云等。项目用海区及附近海域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夏长冬短,基本上四季分明。由于地形复杂,又受台风及季风影响,山地、丘陵、平原之间小气候区差距较大。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洪涝、干旱、大风、龙卷风、冰雹等。(1)气温年平均气温18.(C,最低为一月份,平均气温7.9C;最高为七月份,平均气温28.3o绝对最高气温40.8,绝对最低气温-5.0。(2)降雨所在区域雨水丰沛,空气湿润,多年平均降雨量1535mm,平均雨日176d。降水主要集中在39月,约占全年的80%。(3)风况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风向和风速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全年主导风向是东到东北风,其频率为21%。多年平均风速2m/s。极大风速40.4ms,相应风向东;极大风速持续时间最长为8hl9min,相应风向为东及风速为36.5ms°8月风速最大,平均为2.4ms,极大为36.5ms,相应风向为南。(4)日照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866.8h,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2%。其中气温I(TC以上期间的日照时数1350.7h,占全年日照百分率30%。极大年日照时数2204.8h;极小年日照实数1533.3h°按季排列如下:夏季638h,秋季506.2h,冬季368.6h,春季354h。七月份平均日照时数最大,256.4h;二月份平均日照时数最小,104.2h°(5)湿度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度较大。年平均相对湿度83%,最小相对湿度ll%o月平均相对湿度以4月至6月为最大,达86%至88%;1月、11月、12月最小,为79%。3.1.2 海洋水文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于2018年34月进行了春季观测,布设6个水文测站,1个临时潮位测站进行(见表3.1-1和图3.1-1)。表3.1-12017-2018年水文观测站位表20o36,E120o38,E120o40,E120t,4ZE120n44'E类型站名WGS84坐标水深(m)经度(E)纬度(N)定点潮流站Cl定点潮流站C2定点潮流站C3定点潮流站C4定点潮流站C5定点潮流站C6临时潮流站苍南电厂长期潮流站鳌江水文站图3.1-12018年水文站泥沙测验站位示意图3.1.2.1 潮汐2018年春季水文测验期间,苍南电厂临时潮位站和鳌江水文站2个潮位站潮汐类型指标值(Ho+H)/Hm2)分别为0.22、0.20,为规则半日潮海区;浅海影响系数HmMHm2分别为0.02、0.11,主要浅海分潮振幅(Hm4+Hms4÷Hm6)之和分别为0.07m.0.42m,因此,两季调查结果都表明项目用海区水域潮汐性质可归属为正规半日潮的类型。2018年春季的潮位统计资料见表3.1-2o表3.122018年观测期间潮汐特征值统计表(85高程,单位:m)项目站名2017年秋季2018年春季临时潮位站鳌江水文站临时潮位站鳌江水文站潮位最高潮位最低潮位平均高潮位平均低潮位平均海面潮差最大潮差最小潮差平均潮差涨、落潮历时平均涨潮历时平均落潮历时3.1.2.2 潮流(1)实测最大流速、流向2018年春季水文测验期间,实测最大涨潮流速为0.81ms(314。),出现在大潮期间C5测站的表层,最大落潮流速为O.83ms(136°),出现在大潮期间C5测站的表层。表3.132018年春季大潮期间实测最大流速(ms)及流向(。)统计表区域站号潮流表层0.2H0.4H0.6H0.8H底层垂向平均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湾内Cl涨潮流落潮流C2涨潮流落潮流C3涨潮流落潮流湾口C4涨潮流落潮流湾口外C5涨潮流落潮流繁江口C6涨潮流落潮流表3.142018年春季小潮期间实测最大流速(ms)及流向(。)统计表区域站号潮流表=J0.2H0.4H0.6H0.8H底层垂向平均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流速流向湾内Cl涨潮流落潮流C2涨潮流落潮流C3涨潮流落潮流湾口C4涨潮流落潮流湾口外C5涨潮流落潮流鳌江口C6涨潮流落潮流(2)流速2018年春季,肥解港内(C1C3测站)主要表现为涨潮流大于落潮流,湾口及湾外(C4C5测站)主要表现为涨潮流大于落潮流,鳌江口(C6测站)大潮期间涨潮流小于落潮流,小潮期间涨潮流大于落潮流。C1C6测站最大垂向平均涨潮流速分别为0.28ms、0.35mS0.3Im/s、0.31s>0.7Im/s、0.50ms,最大垂向平均落潮流速分别为0.23m/s、0.30m/s、0.35m/s、0.24ms>0.65ms>0.54mso图3.12反映了春季各测站大、小潮期间平均流速对比情况,大潮期间潮流明显大于小潮期间。春季大潮期间,C1C6测站平均流速分别为0.llm/s、0.16ms>0.24m/s、0.17mSs0.41S0.27ms;小潮期间,C1C6测站平均流速分别为0.06m/s、0.12mS0.12mS0.22ms>0.22m/s、0.15mso图3.122018年春季测验期间各测站平均流速对比情况(略)(3)流向特征2018年春季水文测验各测站垂向平均的流矢图见图3.1-3图3.14,由图可见,工程水域各测站往复流特征明显,湾内涨、落潮流流向主要沿着航道走向,湾外涨潮流为西北向,落潮流为东南向。从调查结果看,湾内Cl测站涨潮流主流向为SSSWSW向,落潮流主流向为NNE-NE-ENE向;湾内C2测站涨潮流主流向为WSW-W向,落潮流主流向为ENEEESE向,湾内C3测站涨潮流主流向为WWNWNW向,落潮流主流向为EESESE向,湾口C4测站涨潮流主流向为WWNWNW向,落潮流主流向为ENEEESE向,湾口外C5测站涨潮流主流向为WNWNWNNW向,落潮流主流向为ESESESSE向,鳌江口C6测站涨潮流主流向为NWNNW向,落潮流主流向为SESSES向。3.1.2.3 泥沙2018年春季水文测验期间,全水域平均含沙量为0.565kgm3,全水域大、小潮期间平均含沙量分别为0.79lkgm3、0.340kgm3o实测最大含沙量为10.080kgm出现在鳌江口C6测站大潮期间底层;最小含沙量为0.045kgm3,出现在鳌江口C6测站小潮期间表层。图3.132018年春季大潮测验期间流矢图(垂向平均)解)图3.142018年春季小潮测验期间流矢图(垂向平均)略)3.1.3 地形地貌及冲淤环境为了了解项目用海区附近的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现状,本报告收集了江南涂区域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报告中的相关调查资料。3.1.3.1 地形地貌鳌江口地区沉积环境良好,滩涂资源丰富,且集中在河口门两侧。鳌江口出海水道北侧发育为淤泥质平原海岸。潮滩宽广低平,高潮时海水漫至堤岸,低潮时大片淤泥质潮滩出露,形成潮间带。本岸段水下地形单一,等深线与岸线走向基本平行,其中2m等深线距岸912km,水下坡度仅为0.5%。左右。南侧的江南潮滩也为典型的淤泥质潮滩,受鳌江口出海水道深槽的影响,发育受到一定限制,潮间带宽约35km,水下坡度也多在O.5%o左右。根据围区外现状地形(图3.1-5),鳌江口呈不对称的喇叭口状,由口门向外侧海域逐渐扩大。口门江南涂与西湾之间的水域宽度较窄,地形南深北浅,最深处约为5m。南侧的江南涂堤线外侧Om线以上区域窄,北侧的西湾南堤外侧宽。口门向外至蒜屿海域,等深线由密变疏,水深逐渐加深至6m左右。南侧肥膻港内等深线大致与南北侧岸线走向基本平行,两侧水深小而中间大,Om等深线宽度为120m700m不等,最深处为琵琶山水域,约为4.7m。图3.15江南涂区域围填海区外俯地形图(略)3.1.3.2 岸滩冲淤稳定性(1)岸线变化图3.1-6为鳌江、飞云江河口附近海岸线近80年的演变图,19311987年,飞云江南口岸线外推600m,年均外推11m,至2011年,受一系列大规模筑堤围垦工程的影响,岸线大幅度外推,其中飞云江南口岸线外推2000m,鳌江北口外推Iooo余米,鳌江南江南围垦区域则外推4000m,年均外推40160m,反映了这期间上述地区海岸线的自然变迁及人类活动对岸滩演变的深刻影响。图3.1-61931年至2011年飞云江、鳌江、瓯江河口附近海岸线演变图(2)工程所在海域冲淤变化从历史上看,大部分滩涂资源在持续淤涨中扩大,低滩不断淤积成中、高滩涂,而本地区一些围涂促淤工程实施后,往往使工程前沿的水下地形抬升,滩涂淤涨加快延伸。鳌江河口滩涂资源丰富,沿海潮间带泥沙供应充足,沉积环境良好,以淤涨型滩涂为主,有持续开发广阔前景。根据历史记载,自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至1979年,海岸线共向东海推移27km,平均每年2.27.7m,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30年中,平均每年以1020m的速度向东海延伸。图3.1-7鳌江口年均冲淤量分布(单位:m)由此可见,自1965年到1986年期间,鳌江口海域基本处于冲淤平衡状态,鳌江口附近潮滩和河口影响区,处于比较快的淤积状态,其年平均淤积强度在0.050.10m之间,视不同部位略有变化,最大淤积强度可以达到0.2ma左右。图3.1-10给出了19962007年工程所在海域海床断面CC、DDEE和FF的冲淤变化图(断面具体位置见图3.1-8)。由图分析可知,19962007年间,鳌江口附近海域整体上呈侵蚀冲刷态势,冲刷深度多在0.41.0m之间,年冲刷强度约为38cma.此外,断面CC、DD冲淤变化分析表明,工程所在海域北侧潮滩有向南轻微淤涨的态势,其中断面Ce的深槽在19962007年的12年间,共向南偏移6090m,平均约57ma。断面DD也有同样的变化趋势,但深槽向南迁移的速度相对较小。图3.1-8鳌江口2007年水下地形海床断面位置图(略)图3.1-9鳌江口2007年水下地形海床断面位置图(略)图3.110鳌江口河口区19962007年海床断面地形变化图(略)图3.1-11为19962010工程海域海床断面L6、L8和L17的冲淤变化图(断面具体位置见图3.1-9)。由图分析可知,19962010年间鳌江口海区整体上呈侵蚀冲刷态势。断面L6位于工程北侧潮滩,其地形变化表明,海床冲刷幅度自陆向海逐渐增大,其中高滩附近(距岸2km)海床冲淤幅度基本相当,12年间海床冲淤变化多在0.1m以内;距岸28km处的滩面海床冲刷深度多在0.30.5m左右,而距岸89km处的滩面海床冲刷深度则可达0.70.9m。断面L8位于工程东侧,滩面海床冲刷深度多在0.60.8m左右;断面L17位于工程东南侧,滩面海床冲刷深度多在0.30.6m之间。图3.111鳌江口河口区19962010年海床断面地形变化图(略)3.1.4 工程地质本报告有关地质资料参考龙港新城东海大道工程初步设计(报批稿)(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2月)中有关工程地质的内容。拟出让区块位于东海大道南侧。(1)地形地貌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呈三角形地带,西南有5座千米以上的山峰挺拔其间,地势高峻,沟源区多峭壁、瀑布;东北端为鳌江口,地势低平,标高仅3m5m,是河网密布的平原。在亚热带温湿气候条件下,地表风化作用活跃,风化厚度达IOm以上。流水作用强烈,坡地沟壑纵横,到处有基岩裸露的冲刷坡。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特点,应列为侵蚀剥蚀低山范围。龙港新城地势平坦,海拔高度约为3.5m(黄海高程),为河网密布的海积平原,土地肥沃。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微倾,东面略低,西面略高,境内地形分为平原、河流、海涂三大块。龙港新城海涂滩地平坦,涂面宽广,南北平均长8.5km,东西平均宽3.5km,总面积4.37万亩。海涂高程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平均坡度约1/1000,最外侧围堤涂面高程-2.0m左右。(2)区域地质构造龙港新城位于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杂岩带中,是环太平洋构造一岩浆矿成带的一环。龙港新城系雁荡山山脉东侧余延部分,发育晚侏罗系至早白垩系地层,受新华夏系构造控制,绝大多数为晚侏罗系火山沉积岩和燕山期酸性、中酸性侵入岩组成。地层由老至新包括白垩系下统朝川组(klc)、白垩系下统馆头组(klg)>侏罗系上统磨石山组(J3m)、第四系全新统(Q4)、次火山岩3dc)、岩浆岩(g5)。龙港新城属华夏系构造带,新华夏系构造分布较零散。华夏系构造发育强烈,以北40°、60°东压性、压扭性断裂构造为主,褶皱不发育。从构造形迹空间来分,主要有泰顺雅阳温州梧士延和平阳矶山两个构造带。华夏系构造主要有:平阳五十丈蔡阳,北40°50°东断裂破碎带,倾向东南,倾角约70°平阳底番压性断裂,走向北50°东,倾向东南,倾角70。新华夏系构造主要有:平阳福鼎压扭性断裂,走向北15°东,倾向东南,局部直立;平阳九甲埔坪,走向北北东,为压性构造;平阳灵溪带表现纬向构造带,近东西走向,倾向南面,倾角80°,破碎带宽约10m,且绿泥石化,多为压性断裂。(3)地下水区内地下水埋藏浅,受潮水影响明显,水位深一般032.7m,地下水主要为全新统杂填土、粘土、淤泥土隙潜水含水层。含水层厚度大,颗粒细,透水性差,渗透系数小。本地区内地下水汇入鳌江侧渗。(4)地质描述根据勘察查明,拟建场地地基土层在勘探深度内,表部为冲填土、素填土,上部为厚度巨大的第四纪全新世滨海相淤积软土层,下部为海相沉积粘性土及冲积圆砾层等。第1层素填土:结构松散,高压缩性,层厚薄且仅局部分布。第2层冲填土:为新近人工吹填土,未固结,厚度较薄,承载性能很差,工程地质特性均匀性差,易受扰动,扰动破坏后易呈流动状态,强度急降,对施工有明显影响,后期固结将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及不均匀沉降。第1、2、3、1、2层淤积软土为典型的软弱地基土,分布较均匀,具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灵敏度高、抗剪强度小、承载能力差、固结时间长等特点,厚度分布巨大。第1层粘土、2层粉质粘土由土工试验和原位测试表明,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与承载能力,中高压缩性,厚度较大,分布均匀稳定,可单独或组合作为一般荷载较小建(构)筑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