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研究——以江苏淮安为例应用心理学专业.docx
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一一以江苏淮安为例摘要费孝通说:“在过去的历史中,人们似乎找到了一个比较最有效的抚育方式,那就是双亲抚养。而一旦夫妻一方从家庭中分离,孩子从父亲或母亲那里得到的爱抚和教育便会是不完整的,甚至是畸形的。”隔代抚养模式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特殊产物,指的是在双亲长期缺位的状态下,祖辈代为照顾留守的孩童的情况。这种教育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利有弊。儿童是国家的下一代,其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进行初步探讨,进而通过实地访谈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N镇的三名留守儿童及其班主任、隔代监护者、学校同伴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得到了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的研究结果,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AbstractThere,sasayingbyFEIXIAOTONG,"Inthepast,itseemsthatpeoplehavefoundthemosteffectivewaytoraisechildren,whichisparents-raise.Onceacoupleisseparatedfromthefamily,thecaressandeducationthatthechildgetsfromthefatherormotherwillbeincompleteorevendeformed.,Theskip-generationraisingmodelisaspecialproductofChina'sdevelopment.Inthestateoflong-termabsenceofparents,grandparentstakecareoftheleft-behindchildren.Itisadouble-edgedswordforleft-behindchildren.Childrenarethenextgenerationofthecountry,anditshealthydevelopmentisrelatedtothefuturedevelopmentofthecountry.FirstlyIdiscussedtheissuewithliteraturereview.ThenIdidinterviewsurveywiththreeleftbehindchildrenandtheirheadteachers,grandparentsandclassmates,inthetownofN,locatedattheareaofHuaiyin,Jiangsuprovince.AtlastIgottheresultsoftheresearch,andgavesomeadvice.Keywords:skip-generationraising;left-behindchildren;mentalhealth1 .前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和机遇,以求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这一潮流无疑增加了一部分农村家庭的整体收入,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然而,绝大部分的农民工,由于工作、经济等原因,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农村,从而产生了一大批“农村留守儿童”。根据2013年全国妇女联合会的调查,截止2013年,全国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高达6100万,占农村儿童综述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o同时,农村的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祖辈或单亲加祖辈的隔代抚养方式成为主流。2013年妇联调查的数据显示,6100万的农村留守儿童中,有1/3的留守儿童是隔代抚养,即至少有2000万人以上。在抚养过程中,祖辈监护人的个人素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身心状况,工作性质等情况,会对其进行照顾的留守儿童产生极大的影响。然而大部分的情况是,祖辈的个人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观念较为陈旧,生活方式较为落后,身体状况较差,工作内容也以农业为主。留守儿童耳濡目染,或多或少都对其将来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除此之外,祖辈对留守儿童的照顾方式主要是以“养”为主,偏重经济和身体方面,对其心理状况干预较少,如果加之以不太良好的祖辈沟通,留守儿童将会处于一种心理放养的状态,从而出现各种失常问题。例如孩子的性格上存在明显缺陷,更不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差的行为习惯,且易产生祖孙依恋,不利于父辈与子辈良好关系的建立。同时.,孩子处于祖辈的生活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孩子心理方面的老年化,且祖辈的日常生活较为单调,除农业活动之外外出活动较少,可能会使得留守儿童的视野窄,活力缺乏等等。但是,隔代抚养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并非只有坏处,其有利的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例如,农村留守儿童往往要帮祖辈一起进行农业等劳动,可能会比非留守儿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因为亲子关系的缺失,留守儿童可能会比非留守儿童更加珍惜家庭关系,或者更加珍惜和学校同学间的友情等等。但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大多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他们通常处于非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使得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缺失。七岁以下的儿童是个性塑造、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在双亲或单亲,尤其是母亲缺位的情况下,对其身心发展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报道指出,儿童时期的精力对于成年之后的个性塑造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亲子分离的情况下,家庭关系未能很好建立,留守儿童常常会有一种被遗弃感,从而衍生出如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其人际交往、情绪调节、三观塑造和社会化过程都有着种种不良影响。而10岁到18岁之间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在这个阶段,身体上的生长发育或多或少会带动心理上的波动,经常会有心理上的断乳与依赖的矛盾,封闭与开放的矛盾,成就感和挫折感的矛盾,因此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幼儿期到青少年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榜样来给予指引,以及健康的亲子关系进行心理维护和填补。然而留守儿童在亲子关系上得到的援助远远少于非留守儿童,因此在其经历青少年期时,心理健康卫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也更容易产生不良问题。少年强则国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留守儿童作为基数大,占比重的一个群体,其发展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处理好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变成刻不容缓不容轻视的一个问题。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社会化场所,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儿童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如何为儿童成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具有深刻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江苏淮安地区留守儿童的实地调查,分析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增添案例,引起多方注意提供一点绵薄之力。2 .研究设计2.1 概念界定2.1.1 隔代抚养隔代抚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隔代抚养定义是父母为孩子的主要监护人和看护者,祖辈对此过程进行协助,而狭义的隔代抚养定义是主要由祖辈抚养和教育孙辈。本文中的隔代抚养是狭义的隔代抚养,指祖辈对孙辈的看护和照顾。有研究认为隔代抚养是发生在祖辈与孙辈之间,祖辈对孙辈的成长产生影响的过程,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也有研究认为,古代抚养是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由祖辈对孙辈进行抚养的方式。综合来看,隔代抚养就是祖辈与孙辈生活在一起,对孙辈承担一定的或主要的教育责任。2.1.2 心理健康194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TO)成立之时,其公布的章程中就指出:“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疾病和虚弱状态,而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应处于完美状态J平常我们所说的健康应当包含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在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实现。但是,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众说纷纭。MTO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智力正常;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有较强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和谐;能动地适应与改善环境;保持人格完整;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其他的外国学者也围绕儿童是否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生命的活力,是否能够激发身心上的潜能并且时常保持预约的心情作相关概念界定。在国内,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认知维度,情绪维度,人格维度和社会适应维度。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心理过程完整并且协调,且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且能够促使良好的社会化过程等。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主要从国内学者提出的认知维度,情绪维度,人格维度和社会适应维度来界定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2.1.3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一词最早是由一张(1994)提出的,当时这个词语指的是父母在国外工作或者学习而被留在国内的孩童,但这个概念到现在己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内学术界对留守儿童的概念有很多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种:1 .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吴霓将农村留守儿童定义为: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2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荣教授对留守儿童的定义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3 .一部分农民工的子女会伴随其父母一起进程,在该所在地接受教育,这部分的儿童就被成为流动儿童;而另一种情况是大部分的农民工子女因为各种条件受限而不能伴随其父母进程,只能在原籍接受教育,这一部分的儿童就被成为留守儿童。这个定义从分类的角度对留守儿童进行界定,由于民工外出务工造成子女跟随的即为流动儿童,为跟随的则称为留守儿童。4 .最后一种主流定义来自2008年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在该报告中,农村留守儿童被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以上对于留守儿童的定义有着或多或少的分歧,对于本文要研究的课题,在此,我们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界定为:父母双方都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接受教育,且与父母分离单次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未成年人。2.2 数据来源2.2.1 调查地选择江苏淮安是江苏的地级市,位于江苏中北部地区,地理环境和产业环境的影响使得农村数量多且密集。全市占地面积达10072平方公里,下设5区4县,截至2014年6月,全市共有乡镇115个,全市流动人口达112万人,流出人口高达89万人。根据相关研究,流出的到动力人口平均年龄为29.77岁。21-30岁的占39.33%,31-40岁的占24.27%,能看到迁移人口中青壮年占大部分。由于苏南地区的发展,江苏北部农村劳动力普遍且大量地往苏南迁移。在淮安市的112万迁移人口中,农业户占了81.6%,在迁移的农业户中,核心家庭共同迁移的比重为83.67%o本文的研究地点选取了淮安市淮阴区的N镇。N镇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地处淮阴区西南22公里处,面积约97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截至2015年,据不完全统计,人口规模大约30000人,城市化水平为40%,其中有留守儿童1098人。留守儿童规模大,且占全镇儿童比例大。2.2.2 研究对象的选择N镇有八所小学,本次研究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三所小学,再随机抽样出每所小学中的一个班级,并在每个班级中抽出一名留守儿童进行深入访谈,并对其班主任、学校同伴、监护者进行访谈。本次访谈共三名留守儿童,其班主任三人,监护者三人,其学校同伴三人,编号分别为:留守儿童(AC);其对应班主任(Ab'Cb);其监护者(AjCj);其同伴(ACt)o被访谈留守儿童个人资料如下:被访者A:女生,8岁,1年级。从记事起父母就在外地打工,父母回家的时间不定,有的时候一年回一趟,有的时候两年回一趟。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平常工作是做农活。家庭经济状况普通。被访者B:男生,12岁,6年级。父亲在其4岁时被警察抓走,母亲随即离家“打工”至今未回(事实上应该是无期限的离家出走)。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顾,其中爷爷身体状况较差,没有劳动能力,经济状况糟糕。被访者C:女生,11岁,5年级。父母皆外出打工,收入较为稳定,平均每年过年回家一次,偶尔法定长假会回家。在家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是村里的小干部,奶奶的主要工作是做一点小农活,照顾爷爷和孙女。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有宅基地改建的小洋楼。2.2.3 访谈提纲访谈内容(见表1到表3)主要包括被访者的个人基本信息、祖孙关系、亲子关系、情绪(处理)情况、社交情况、认知情况。表1.关于基本信息、祖孙关系、亲子关系的访谈提纲访谈主题访谈对象访谈问题基本信息留守儿童1.个人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祖父母2.家庭状况(人口数、父母(迁移)现状、父母回家及联系频率、家庭日常生活状态、经济情况等)祖孙关系留守儿童你觉得爷爷奶奶对你怎么样,你喜欢他们吗?祖父母您喜欢您的孙子(孙女)吗?如果不照看他们,您觉得您会更开心吗?亲子关系留守儿童1 .你想你的爸爸妈妈吗?2 .你希望他们经常回来吗?3 .你恨爸爸妈妈吗?4 .爸爸妈妈回来和没回来有哪些不一样呢?祖父母1 .孩子平常会主动提起父母并跟父母联系吗?2 .孩子是怎么评价他/她爸爸妈妈的?会埋怨父母吗?3 .父母回家后,孩子是怎么表现的?表2.关于情绪(处理)情况的访谈提纲访谈主题访谈对象访谈问题情绪(处理)留守儿童1.你怎么看待那些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小朋友?希望和他们情况交朋友吗?2 .你难过的时候会怎么办?会跟别人说吗?3 .你会突然感觉很伤心,感觉别人都比自己好吗?4 .你会突然感觉很生气,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吗?祖辈监护者1 .孩子的情绪状况稳定吗?会不会经常不知道孩子怎么想的?2 .孩子如果情绪不正常了,您会怎么处理呢?会和孩子的父母联系并交流这一问题吗?3.孩子如果有心事会和您沟通吗?班主任1.他/的情绪状况如何?2.他/如果情绪出了问题会寻求您的帮助吗?您是否进行过干预呢?同伴1.你觉得他/她的脾气怎么样?2.如果他/有心事,会和你讲吗?表3.关于社交情况、认知及实践情况的访谈提纲访谈主题访谈对象访谈问题社交情况留守儿童1.你喜欢和大家交朋友吗?2.如果和朋友出现矛盾了,你会怎么处理呢?3.你经常和你的朋友玩吗?4.你觉得有朋友这件事,对你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吗?祖辈父母1.孩子的社交状况怎么样?2.您希望孩子能交很多朋友吗?3.孩子会和你说起和同伴之间的事情,邀请朋友到家里来或者去朋友家玩吗?班主任1.他/她在学校里的社交情况如何?2.孩子是否会出现一些失常的社交状况,您会进行干预吗?同伴1.你觉得他/她怎么样?你和他/她是朋友吗?会想要成为朋友吗?2.你觉得他/她的优缺点是什么?认知及实践留守儿童1.平常自己的事情会自己做吗?为什么?情况2.你对你现在的处境满意吗?3.将来你想做什么?4.你觉得爸爸妈妈出去工作是好事吗?2.3 研究方法2.3.1 访谈法访谈法是指通过访谈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流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围绕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主题,对N镇三所小学中选出来的三名留守儿童和其祖父母(临时监护者)进行深入访谈。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对三名留守儿童的班主任和同伴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访谈。2.3.2 文献法文献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正确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法。本研究建立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上,基于国内外学者对隔代抚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文献,寻找切入点。3.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章内容是对访谈内容的的提取与分析,访谈对象为A、B、C,以及他们各自的班主任、祖辈监护者和同伴,访谈的结果从认知维度、情绪维度、人格维度和社会适应维度进行分析。3.1 认知维度认知是人们接收并处理信息的过程,即主观反映客观的过程,而认知水平会极大地影响个体的行为。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3.1.1 正面影响3.1.1.1 较好的祖孙关系隔代家庭中,主要成员是祖辈和孙辈。祖辈是儿童社会网络中的重要一部分,两者相互影响。相比于核心家庭或者主干家庭,纯隔代家庭的祖孙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要多得多。祖辈大多重视“孝道”的教养,行事风格和生活态度都较为温和,朝夕相处的情况下,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更趋于友好和互补,容易形成类似祖孙依恋的隔代亲。在访谈中,三名留守儿童表示与祖辈的关系较为融洽。“有的时候奶奶会给我买零食吃,家里的好东西也会给我留着。”(八)“爷爷会经常问我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奶奶对我和爷爷都很好J(B)“我早上去上学总是能吃到奶奶做的早饭,放学的时候我爷爷也会来接我J(C)3.1.1.2 更丰富的经验阅历祖辈在多年的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知识,这些对年幼的儿童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能够帮助儿童用最实际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即便不是刻意帮忙解决,也会在平常的相处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孙辈。被访者中,留守儿童C的爷爷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社会经验也更丰富,他在有意识地传授孙女知识之余还会带她去参加一些日常活动。“爷爷总是会跟我讲一些故事什么的,让我看那些我看不懂的书J(C)“我会给她讲故事,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有时还带她去活动室走走,散散心什么的J(Cj)3.1.2 负面影响3.1.2.1 亲子关系淡漠亲情对于亲子间的良好关系至关重要,父母的长时间缺位使得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也逐渐减少,并产生一种埋怨情绪。这种埋怨情绪虽然不至于导致亲子关系破裂,但能引起一定程度的冷淡和陌生。通过访谈发现,在父母开始外出打工的一两年内,父母和孩子的沟通还比较正常,但在接下来的几年,这种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出现“就算是打电话也不知道说什么”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父母在外打工,工作繁忙,且往往是做一些苦活累活,时间和精力有限,能和孩子打电话联系的时间不多;另一方面,父辈和子辈的生活环境有着很大的区别,共同话题少,相互理解难度较大,渐渐地打电话只能问“饭吃了没”“家里都好吗”“考试怎么样”这类单一的问题,使得双方产生一种疲倦。这种疲倦有时会影响到父母回家的时候。“他们回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有的时候还会和爷爷奶奶吵架J(八)“她爸妈回来的时候都会给她带礼物,看她也蛮开心的。但是也就刚来的时候活跃一点,后来几天也就普普通通,话也不多,有时候白天就去邻居家玩,她爸妈走的时候也就简单说两句J(Aj)“他们就算回来了也很快会走。"(C)“他爸妈回来的时候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刚回来的时候挺开心的,吃饭的时候她爸问她考试考得怎么样,她说考了全班第三。她爸夸她,她也就笑笑,一餐饭吃到一半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吃完饭她就一个人回房间看电视了J(Cj)3.1.2.2 三观出现偏差父母缺位的情况下,亲子间的情感得不到满足,多数家长会选择用金钱和物质来进行弥补。这种方式会导致孩子产生认知偏差。一方面孩子们的人生观会产生偏移,从而读书懒倦,人生目的偏移;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容易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他们认为金钱是导致亲子分离的直接原因,同时有了钱就能解决问题了,因此对金钱既憎恨又崇拜。“他们(爸爸妈妈)赚了钱就能给我买衣服,买零食,他们说下次回来给我带公主裙,上次他们给我买了个芭比娃娃。我想当大明星,有钱,能做很多事情J(八)“感觉读书没什么特别大的用处,我以后想当大老板,希望妈妈回来,然后给爷爷治病J(B)“我想赚钱,盖更好的房子,然后爸爸妈妈就能一直待在家里了J(C)3.1.2.3 认知方式简单片面没有双亲情感疏导下留守儿童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在认知方面单一片面,表现在思考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中。被访者A觉得那些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小朋友对自己有异样的眼光,B觉得自己不受待见,没人会愿意和自己做朋友。“我跟他们(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不一样,他们看我也怪怪的J(八)“他们好像都怕我,不愿意和我说话J(B)3.2 情绪维度情绪是指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情绪维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负面影响。321情绪敏感且难以控制留守儿童的情绪较为敏感,对环境的应激性反应强烈。在安全型依恋破裂的情况下,他们的情绪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除了像父母、家庭有这样的直接信息刺激,有时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带来情绪波动。在种种外界因素的限制下,在情绪出现明显波动后,留守儿童往往选择任其发展或自我干预。但由于自身认知和实践经验不足,且在这过程中依然会不断受到环境的刺激,控制情绪回归稳定的过程显得较为漫长。被访的留守儿童同伴有时会感觉他们(留守儿童)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这样”。对于这种情况,被访祖辈监护者普遍表示不自信。“难过的时候会哭,哭过就好了。"(八)“我好像已经习惯了,以前好像哭过几次,现在我长大了,男子汉不能哭,也很少难过了J(B)“会自己哭,不让别人知道J(C)“她不开心的时候我和她奶奶劝也劝不动,如果给她爸妈打电话的话她会喊得更响,样子很可怜。我们只能等她自己慢慢好,出房间后也不跟我们说话。我不知道我和她奶奶怎么看她了。”(Aj)“有时候他心情不好就一个人到田里去待一天,回来就好了。”(Bj)“她发脾气的时候如果我继续说她,她要是站看的就直接走了,要是坐着的,就坐在那里不动了,能坐很久。后来我和她奶奶也不怎么管她了,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我们也怕她伤心,不好说什么。”(Cj)3.2.2易怒、嫉妒、羞耻等情绪双亲缺位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缺乏依靠,对周围环境存在不安全感。对于外界环境的刺激或影响,比起非留守儿童相对较稳健的应对方式,留守儿童更有可能会表现出如易怒、强烈嫉妒和羞耻等非正常情绪。被访者B的情绪属于易怒暴躁,而A和C更倾向于对他人的嫉妒和对自己的羞耻,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这种差异可能和性别有关。“有点怕他们(非留守儿童)看我,他们有的我没有J(八)“他很暴躁啊,有一次一个男生就开玩笑地拍了下他的头他就揪着那个男生的领子要打他,我们都吓死了J(Bt)“有的时候看到那些有爸爸妈妈的同学,我会很生气,就会不喜欢他J(C)3.23情绪表达困难表达是沟通的重要环节,而留守儿童在内省型情绪的情况下,常常不愿意表达情绪或者表达困难,这一点同样体现在访谈的过程中。被访者ABe普遍表示不太愿意和人讲一些内心的东西,就算想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笔者也通过对其班主任的访谈对他们的情绪表达进行了了解。“(难过的时候)不会跟别人说,不想说,也不敢说J(八)“我不知道怎么说,不想说J(B)“不太想跟别人说一些心里话,感觉说了也没用J(C)“有的时候感觉她情绪不大对就找她谈话,她有时候会说想爸爸妈妈了,有时候就不说。”(Ab)“找他谈话的时候他基本上都不说话J(Bb)“有时候会找她谈话,偶尔问起过她爸爸妈妈,她就说还行就那样。虽然她说得挺轻松的,但是还是能感觉到她其实挺难过的J(Cb)3.3 人格维度人格也俗称个性,是区别于他们的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个体的人格塑造受到环境的巨大影响。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单位,对儿童的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的人格维度的影响既有正面也有负面。3.3.1 正面影响3.3.1.1 思想和行为较独立首先,留守儿童的年龄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够独自思考并完成自己事务的能力;其次,由于祖辈精力和身体素质方面的限制,留守儿童会更多地考虑自己解决问题;再次,由于双亲缺位,缺失的亲子情感补充并不能完全被祖孙情感代替,留守儿童更多地倾向于将祖辈看成“临时的照顾者”,或者反过来是“需要照顾的对象”,因此在心理上和身体上不愿意给祖辈负担,选择独立处理;最后,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农村祖孙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更加明显,使得双方的理解和沟通变得更加困难,因此留守儿童更愿意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被采访的ABC都表示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好,而其祖辈监护者则普遍表示孩子很少和自己说事情,自己也没有精力去干涉。“平常自己的事情我都会自己去做,我放学了还会帮爷爷奶奶去干活J(八)“我爷爷身体不好,就奶奶一个人,奶奶年纪也大了,家里的事情很多都是我去做的J(B)“我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我不喜欢叠被子,所以老是奶奶帮我叠J(C)“她有事情很少跟我们说,不过一个女娃嘛,能有什么事情,我和她奶奶整天干活也没什么精力去管她J(Aj)“他向来不和我们说什么困难之类的,你看我这身体,家里就他奶奶忙活,也实在没精力去盯着他了J(Bj)“她有自己的想法,有时会说有时候不会说,毕竟两个时代的人,年轻人的想法我真不太懂J(Cj)3.3.1.2 传统美德得到体现在孙辈与祖辈的朝夕相处中,祖辈身上勤俭节约、稳重自持等特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孙辈。另外,“尊老”、“孝道”等传统美德能够得到实践和体现。C的班主任表示,C平时在校内外经常会帮助长辈。“她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孩子,有时候在学校里会帮助那些上了年纪的清洁阿姨打水,迎面遇到年纪大的人她都会避让。”(Cj)3.3.2 负面影响3.3.2.1 自卑和孤僻隔代抚养下的留守儿童常常有自卑,孤独的感觉。产生自卑及孤独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亲子依恋破裂,安全型依恋瓦解,对周围的人事表现出不信任,不愿意诉说;另一方面是由于各方的情感补充和疏导不足,使得留守儿童难以自拔。在访谈中,孩子们普遍表示“自己很差”,“不知道跟谁诉说",“没人能懂”,产生悲伤情绪的时候也选择独自承受,感觉没人能够帮助自己。“我感觉我跟他们不一样J(八)“他们理不理我都无所谓J(B)3.3.2.2 双面人格本研究中的两极分化主要体现在在校和在家的区别。隔代抚养如祖孙沟通不畅、祖辈精力有限、控制及疏导能力不足、代沟等痛点使得多数留守儿童在家趋于安静沉默,而在学校的同龄人坏境下,留守儿童的表现趋于活跃。当然非留守儿童也有这方面的特点,但其表现出来的程度不如留守儿童明显。被访者B在学校里表现出易怒和暴躁,但在家里表现得非常安静和顺从;同样的,C在学校里表现非常开朗活跃,但在家里趋于冷淡和沉默。“他以前就是班里数一数二的捣蛋分子,常常欺负同学,揪同学的头发这种行为也有过,还和别班的同学打架,同学们都不爱跟他玩。”(Bb)“我身体不好干不了农活,他常常帮着他奶奶干事情,给我擦身子,平时他话很少,就做事J(Bj)“她是班里包括年级的优等生,平时都会以身作则,给大家树立好的榜样,在学校的表现很好J(Cb)“她在家里不怎说话,总是独来独往的,倒是经常和同学去玩。有的时候我说她几句她也不说话,说完她就自己回房间了,然后一整天都不怎么说话o,(Cj)3.4 社会适应维度社会适应是指个体逐渐地接受现有社会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对于环境中的社会刺激能够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做出反应的过程。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维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负面影响。341对人际关系适应性差根据社会化理论,同辈群体是实现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同伴保持良好关系能够使儿童更好的适应群体,适应社会。隔代抚养下,祖辈监护者往往自己要忙农活,又担心孩子出去玩不安全,希望孩子能待在家里,且隔代抚养者对于自己能够协助好孙辈与同龄人之间的良好关系缺乏信心,觉得自己“管不好”,“怕出事”。这些限制使得留守儿童在课堂之外与同龄人的接触机会变少,锻炼的机会较少。另外父母和祖辈监护者对留守儿童人际交往的引导和训练很少,更弱化了儿童的人际关系适应性。在ABC三名留守儿童中,B的人际状况最差,A表现为只和留守儿童交往,C的状况较好一些,但不善于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情况。另外,其各自的祖辈监护者也表示,自己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干涉孩子的社交,希望能“安分”一点。“她的朋友不多,平时也就和同样是留守儿童的几个同学说说话。“(Ab)“他好像没有要好的朋友,因为他以前太淘气了,欺负过不少同学,虽然后来也引导他进行道歉了,不过同学们好像还是不太能接受他J(Bb)“她喜欢把事情都放在心里,很难主动去处理一些同伴关系之间的矛盾。”(Cb)“我和她奶奶要到地里干活,她不上课的时候我们也没法看看她,怕她在外面受欺负,所以我们都希望她能待在家里J(Aj)“他老师以前给我打电话说他在学校里欺负人了,我是不太信的,但是老师肯定不会骗我们,我也怕他瞒着我们惹出什么祸,我身体不好根本没法管,他奶奶更管不住他,所以还是少出去的好J(Bj)“她交朋友我们是不反对的,别和那些坏孩子走得近就行,不然一个女娃多危险,不过我也奇怪了她平时话这么少怎么交朋友J(Cj)3.4.2对环境适应性差在安全型依恋瓦解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对周围环境的不信任感会导致适应性减弱,在缺乏亲子教育的情况下,容易对对环境变化做出失常反应,掌握不了合理的反应尺度。如被访者A表现出对环境刺激的害怕和不知所措,而B往往用暴力和威慑对环境刺激进行反击,属于过激反抗行为。除此之外,根据对其班主任的采访,B适应环境变化要花更多的时间。“有时候会感觉很害怕,比如突然和别人对到眼(对视),或者突然有人叫我名字,不知道该怎么办,真的很可怕。”(八)“有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动手打人,好像不收自己控制,其实真的不想动手的,他们又没做什么J(B)“他经常上课十多分钟了还在整课桌,开小差,心不在焉的J(Bb)4.结论与对策建议1 .1研究结论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根据本研究访谈的几个对象来看,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为主。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维度、情绪维度、人格维度和社会适应维度上。认知维度的正面影响表现为祖孙关系更为融洽,在祖辈的耳濡目染下留守儿童可能有更丰富的经验阅历;负面影响表现为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淡漠,在缺失亲子引导下留守儿童的三观可能出现偏差,并且对环境的认知方式简单片面。情绪维度的影响集中表现为负面,包括留守儿童的情绪敏感且难以控制,有易怒、嫉妒、羞耻等情绪倾向,同时在情绪表达方面有困难。人格维度的正面影响表现为留守儿童的思想和行为较独立,在祖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如“尊老”、“孝道”等中华传统美德得到体现;对留守儿童人格维度负面影响为自卑和孤僻性格的养成,且双面人格较明显。在社会适应维度上,隔代抚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同样集中在负面,包括对人际关系和环境的适应性差,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困难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困难。综上所述,我们应该继续发扬隔代抚养的有利影响,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及时排解和疏导。从而促使留守儿童能够在阳光下身心健康地成长。2 .2对策建议隔代抚养的模式具有其一定的优势,当然也有不小的劣势。针对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笔者希望能提出几点建议。2.2.1 留守儿童自身(1)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意识到自己并没有低人一等,享有者和其他同学一样的社会权利。学会保护自己,让自己生活得更开心。(2)主动增强与父辈和祖辈的交流和沟通,坚信他们是无条件地关心和爱护自己的,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3)多参加文体活动,发展兴趣爱好,转移悲伤情绪,打开心靡与同伴和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以心换心。(4)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为改变现状做准备。2.2.2 父母与家庭(1)增加亲子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包括双亲增加回家的次数,平时多主动联系孩子。且交流的内容不应仅限于表面的问候,如老生常谈的“在家里乖不乖”“这次考试考了几分”之类的错误方式,而要多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像一个老朋友一般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跟孩子达到心灵上的沟通,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补充,从而修补亲子关系,建立信心。(2)尽可能地加强祖辈抚养者的素质,加强祖辈间的沟通。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祖辈抚养者是其朝气相处的对象,祖辈监护者有很重要的榜样作用,也是留守儿童的危机直接干预者。因此,提高祖辈抚养者的个人素质,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为留守儿童塑造良好人格,还能在留守儿童出现身心问题时,第一时间干预并疏导。(3)加强祖辈与父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我国,孙辈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其双亲,更是祖孙三代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加强父辈与子辈的沟通,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孙辈的生活情况,从而探讨如何帮助其健康成长。2.2.3 老师与学校(1)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包括生活上和学习上,与留守儿童积极沟通,让留守儿童能够喜欢课堂,喜欢学校,喜欢老师。(2)建立校园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等制度。(3)给留守儿童一个能够倾诉心声的平台,关注留守儿童内心所想。(4)多进行家访等,全方位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根据每个留守儿童不同的情况进行良性引导。2.2.4 社区与政府(1)当地政府加强经济发展,为更多农村家庭提供当地的工作机会,从根源上减少留守家庭和留守儿童。(2)改革户籍制度,加快体制改革,早日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消除农村户口的子女和父母进程读书的门槛障碍,消除社会歧视,乱收学费等现象。(3)加大教育投入,多位一体全面提高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素质。(4)发动社会力量,设立留守儿童关爱组织和工作小组,对问题留守儿童进行干预和治疗。参考文献3 1UNICEFZinternationalSocialService.ImprovingProtectionforChildrenwithoutParentalCareKinshipcare:anissueforinternationalstandards.JNewYork,2004:17.2曹旭东.大冶市农村隔代家庭教育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1.3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4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5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01.6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与观察,2005.04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国妇女网http:/8李学美,黄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J.卫生软科学,2015,29(7):429-431.9李志,邹雄,朱鹏.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胜任特征的实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03.10李炎.农村“隔代教育”调研J.四川教育,2003.Zl.11苏萍.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水平研究一一以湖南省石门县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08:8.12 2SimmsMD.FosterchiIdrenandthefostercaresystem,PartII:ImpactonthechildlJ.Currentproblemsinpediatrics,1991,21(8)J:345369.13詹欢,张捍东.对“留守孩”引发的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党史文苑,200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