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20年新版).docx

    • 资源ID:7034773       资源大小:173.91K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20年新版).docx

    第一单元控制溶解1能加快溶解吗教学目标1 .知道能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及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2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一猜想假设一实验证实一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3 .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窕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相关。教学难点:学习制定实验计划;经历“提出问题一猜想假设一实验证实一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教学准备:两个刻度杯;食盐;搅拌棒;热水;冷水;冰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 .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某些物质的溶解,比如我们喝冲泡的果汁希望能快点泡好,那溶解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2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进行猜想并板书关键词。3 .这些是不是都能影响溶解的快慢呢?我们需要个个来研究。(板书课题:能加快溶解吗)二、探究实验活动1:温度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吗1 .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实验中有什么条件改变了?(温度)有哪些条件要保持一样?(水的多少,溶解的物质,放入的时间等)2 .制定计划。我们先想好实验的材料准备和实验方法,也就是制定实验计划,有了计划再进行实验,这是科学家进行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计划包括了我们猜想、材料准备和实验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制定实验计划。3 .按照这个实验计划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4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5,提出新的问题:如果水温更高一些,同样多的食盐溶解速度能更快吗?6.全班交流,制定出方案,然后采取演示实验。活动2:搅拌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吗1 .各组制定实验计划。2 .交流并改进实验计划。3 .分组实验,记录结果。4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搅拌能加快溶解。5 .试一试,搅拌和加热也能加快其他物质的溶解吗?(时间充裕可以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也可布置课后进行。)三、拓展活动1 .出示块状的冰糖,如何让它尽快的溶解呢?2 .学生进行尝试并交流结果。四、课堂总结,延伸研究。1 .小结:今天我们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一制定计划一实验证实一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窕过程,得出共识:能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2 .课后大家可利用今天学习的科学探究方法,继续自行研究。板书设计:能加快溶解吗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2能溶解多少教学目标:1 .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不同。2 .制定严谨可操作的实验计划,并能根据计划展开实验。3 .学生能通过对比发现不同实验的优缺点。4 .在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以及记录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教学重点:知道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不同;能制定严谨可操作的实验计划,并能根据计划展开实验。教学难点:能通过对比发现不同实验的优缺点;在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学生能意识到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以及记录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教学准备:实验微课、食盐、小勺、电子秤、烧杯、量筒、搅拌棒、牙签、白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1、上个学期,我们也做过食盐和胭脂红放入水中的实验,食盐在水中,会跟胭脂红放入水中一样,会均匀的分散,最后他们的颗粒看不见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溶解。2、播放视频:xpagex03343t2tqb.html(1:05分开始播放)提出问题:一定量的水中溶解食盐的量有限制吗?3、加到一定量后,会有多余的盐粒,一直留在水中,不再溶解了,这种现象叫做饱和,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定量的水里能溶解多少物质呢?二、活动L20亳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食盐1、提出问题:20亳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食盐。2、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如何进行?(盐要如何加入,怎样才能知道溶解了多少盐呢?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办法,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3、分组制定计划。4、交流研究计划并讨论修改。5、按计划做实验,并记录好结果。6、全班交流数据,引导分析为什么大家的数据不一样。对比发现不同实验的优缺点。7、师小结:我们做实验时,经常会有误差,但实验方案想得越周到,实验操作越规范和严谨,误差就会越小。三、活动2:2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白糖1、出示第2个活动的研究问题:20亳升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白糖?会和溶解的食盐样多吗?2、大家可按“研究问题一一设计实验一一实验探究一一得出结论”这样的科学探究流程,自行完成研究。3、全班交流。4、小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的物质的量是不一样的。5、介绍指南车信箱知识: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的物质的量是不一样的。在20C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在20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204克白糖。从这段话你还发现什么?(温度不同时,最多溶解的量也会有点区别)四、拓展活动1、当水量增加时,可以溶解的物质的量是否对应增加?怎么证明?比如,水量增加到40亳升,能溶解的食盐会是多少克呢?2、4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讨论研究方法。3、课后自行研究。4、板书设计:能溶解多少饱和:多余的盐粒,一直留在水中,不再溶解了,这个现象叫作饱和。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的物质的量是不一样的。课后反思:第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1水的蒸发课题水的蒸发1 .科学知识知道水在通常情况下,会从液态的水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2 .科学探究学习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蒸发的过程和水蒸气的特征进行推想。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计划对蒸发现象的猜想进行验证。3 .科学态度能对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计划对蒸发现象的猜想进行验证,并重点渗透“控制变量法”;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并渗透“控制变量法”。准备分组材料:水、无盖的玻璃瓶与带盖的玻璃瓶(瓶子相同)、记号笔等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 .情景导入课前一分钟(具体时间根据抹布的湿润程度而定),在黑板上用湿抹布写下一个汉字一-“水”。师:同学们,上课前,我用这块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水”字,“水”哪里去了?预设:生1:水蒸发了。生2:不见了。生3:到空气中去了。生4:水变成水蒸气了。生5: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关键词:比如“水”、“水蒸气”、“跑”、“空气”、“蒸发”qa3 .新课学习活动1悄悄逃跑的水师:是你们所说的这样吗?上周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以下器材(敞口瓶、密封瓶、水、记号笔),你们分小组进行了实验设计来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现在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的实验过程。预设:生1:第一步,在两个玻璃瓶内注人水,一个敞口,另一个加盖。第二步,用记号笔在玻璃瓶表面做好水位记号。第三步,观察两个玻璃瓶里水位的变化。师:表述非常清晰,很有条理,两个玻璃瓶的大小是一样的吗?生:是一样的。师:那在一样大小的玻璃瓶内注入的水的量是随便多少还是要一样多?生:一样多。师:那做好记号后,两个瓶子应该放在不同的地点还是相同的地点呢?生:相同的地点!师:是的,在这个实验中“一样大小的瓶子”、“一样多的水”、“放在相同的地点”这三点很重要,有谁能更完整的说说你的实验计划吗?生2:第一步,在一样大小的玻璃瓶内注入同样多的水,一个敞口,另一个加盖。第二步,用记号笔在玻璃瓶表面做好水位记号。第三步,摆放在同一地点,数天后观察两个玻璃瓶里水位的变化。师: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非常的严谨,在这个实验中,除了瓶口一个敞口,另一个加盖这个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均应一样,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板书:对比实验)。为什么要进行对比实验呢?生:敞口的玻璃瓶内的水能跑到瓶外的空气中去,而加盖的玻璃瓶的水跑不出去。师:非常棒,那你们记录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生:敞口瓶中的水位下降了,加盖瓶中的水位变化不明显。师:你们都看到了同样的实验现象吗?生:看到啦!师:那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水消失了吗?2、水到哪儿去了?生:水没有消失,水会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师:课外知识很丰富,我们学过“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板书:液),那“水蒸气”有什么特点和性质?师:敞口瓶中的水位下降了就是水从什么态变成什么态?生:从液态变为气态(板书:态)生: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板书:气)。师:是的,正如同学们所发现到的一样,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根据之前的板书补充板书)活动2(拓展)怎样加快水的蒸发师:那水蒸发的速度是一样的吗?同一件湿衣物,晾晒在以下两种不同的场所(出示PPT),什么地方干得比较快。预设生1:湿衣物晾晒在通风(开窗)的室内比不通风(不开窗)的室内干的快;生2:湿衣物晾晒在温度高(太阳下)的地方比温度低(阴天)的地方干得快;生3:湿衣物晾晒时接触的表面积大(衣物展开)比表面积小(衣物重叠)干得快。师:看来孩子们生活经验很丰富。那通过这些图片你们能找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吗?生:温度、通风程度、物体的表面积(板书:温度、通风程度、物体的表面积)师:在生活中人们有时为了加快水的蒸发,会怎样做?有时为了减少水的蒸发,会怎样做?预设生1:加快(减少)水的蒸发把物体放在温度高(低)的地方;生2:加快(减少)水的蒸发把物体放在通风程度高(低)的地方;生3:加快(减少)水的蒸发增大(减小)物体的表面积。生4:加快(减少)水的蒸发同时把物体放在温度高(低)、通风程度高(低)的地方、同时增大(减小)物体的表面积。师:以上办法能不能加速(减少)水的蒸发,请同学们课后利用本节课中所学习的对比实验方法在课后进行探究验证你们猜想,下节课咱们再来分享你们的实验发现。4 .课堂总结师: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知道了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生2:我知道了设计对比实验要注意除了一个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均应一样。生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通风程度、物体的表面积。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多,希望同学们能将所掌握的知识和规律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板书2.1水的蒸发设计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作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通风程度、物体的表面积2水蒸气的凝结课题水蒸气的凝结1 .科学知识认识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2 .科学探究学习能根据材料设计对比实验来研究杯盖内的小水珠形成的条件。目标能按要求做对比实验,初步学会应用差异法分析对比实验的结果。3 .科学态度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计划对蒸发现象的猜想进行验证,并重点渗透“控制变量法”;难点设计对比实验。准备演示材料:带盖的杯子、热水分组材料:烧杯2个、培养皿2个、热水、冰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情景导入课前讲台上准备一杯温开水。师:同学们,上课前,我先喝口水。咦,这杯盖上有许多小水珠。看到这一现象,你有什么问题?预设:生1:杯盖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生2:杯盖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生3: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大屏幕呈现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师:这三位同学提的问题都跟小水珠的由来有关,请同学们根据以上问题大胆进行研讨和猜想。师:杯盖上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生:小水珠是水蒸气变成的(板书:水蒸气、水)。师:小水珠是指哪里的水蒸气变成的呢?生:是保温杯中的水变成的水蒸气,在杯盖上形成的小水珠。(刘老师工作室制作)2 .新课学习1、小组合作制造小水珠师:是这样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烧杯一个、培养皿一个、保温杯中装有温水,你们能利用这些实验器材制造出小水珠好?生:能。师:孩子们真是信心满满,实验前,老师有几点温馨提示要送给大家,请齐读一遍。生:1、为节约用水,实验时取适量的温水。2、实验时,请注意玻璃器皿的安全使用,轻拿轻放。3、认真观察,实验完成后将实验器材放回讲台原来的位置。师:都清楚了吗?生:清楚了。师:请小组长上台领取实验器材。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师: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孩子们非常认真,小组合作完成了实验,你们都制造出了小水珠吗?生:制造出来了。师:是用什么方法制造出来的?生:在烧杯中导入适量的温水,用培养皿盖住。然后我们发现在培养皿上形成了许多小水珠。师:表述的非常清晰,其他小组都是这样做的吗?生:是的。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确实是烧杯中的水变成的水蒸气,在杯盖上形成的小水珠。那同学们思考一下: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预设1生回答不上。师提示:同学们想一想,这杯盖上有水,那就需要生:遇到物体师:遇到什么样的物体呢?冬天坐大巴车时,在其玻璃上往往会形成许多小水珠,而夏天却没有。那你认为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变成小水珠?生:遇到冷的物体(板书:遇冷?)预设2生:遇冷。可能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能变成水。(板书:遇冷?)2、设计对比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一致认为: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变成水。是不是这样呢?需要我们做实验来验证。通过刚才我们的交流,知道热水可以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是遇到冷的物体变成水,还是热的物体变成水呢?这需要我们做什么实验?生:对比实验。师:在这个对比实验中,不同条件是什么?生:一个物体冷,一个物体热。师:看,老师准备了这些实验材料:两个同样大的培养皿、热水、冰水(出示实物),该怎样做?生:一个培养皿上面装热水,一个装冰水。师:说的很对,那实验中还需要大量的水蒸气,这得怎么办?生:用热水。师:是的,看,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师: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材料,在小组内讨论,你们准备怎样做实验?学生小组讨论,师巡视。生:第一步,在两个烧杯中注入等量的温水;第二步,将装入热水的培养皿和装有冷水的培养皿同时盖在烧杯上。第三步,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师:你们实验中只有培养皿内的水的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都一样,实验设计的非常好。为了方便区分,我们把装有热水的培养皿编号为“1号”、装有冷水的培养皿编号为“2号”。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生:注意安全,不要碰培养皿。师:老师这儿也有几点提示,请一个同学读一遍:(出示PPl温馨提示)生:1、实验中,注意玻璃器皿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2、实验中两个培养皿片要同时放到烧杯上,同时拿下培养皿观察。3、小组分工合作,及时记录,完成记录单。师:带着温馨提示,开始实验吧!学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3、展示交流师:请同学们停下来,整理好实验器材,完善实验活动记录单。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分享你们的实验结果?生1:我们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号装有冷水的培养皿上有水珠,1号装有热水的培养皿上没有水珠。实验结论是当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变成小水珠。师:谁还想展示?谁再来展示?小组展示师:出示PPT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生:当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时会变成小水珠。师: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实验验证了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板书擦掉“?”)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指板书,同时出示PPT)。板书课题:水蒸气的凝结拓展创新师:凝结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生活中,你从哪些地方见过凝结现象?(师提示:洗澡的时候?做饭的时候?深秋的早上?)生:初冬早晨在门窗的玻璃上看到的水珠,浴池顶上的水珠,草叶上的水珠、下雨前水管外壁的小水滴、水杯盖、锅盖内壁的小水滴等等。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谁来解释一下?。(出示PPT)生1: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后,凝结成小水珠。生2: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后,凝结成小水珠。生3: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后,凝结成小水珠。生4:水蒸气遇到冷的植物后,凝结成小水珠。3 .课堂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仅认识了凝结现象,还动脑设计实验,动手验证了水蒸气凝结成水的条件是遇冷。并能很快地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收获可真多。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看看人工降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原理?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下课。板书2.2水蒸气的凝结设“遇冷水蒸气水U3水的沸腾【教学目标】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和沸腾过程的现象。难点:对沸腾的现象进行实验和分析,对蒸发和沸腾现象做分析比较。【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脚架、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家烧过开水吗?那你仔细观察过烧水的过程吗?提问学生,引出给水加热会出现哪些现象。学生会有很多零散的、模糊的记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没有仔细观察过烧水过程的同学也不要失望,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机会,请你们亲自在课堂上烧一次水,同学们要用心观察,在烧水的过程中会发现什么奇妙的现象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研究水的“沸腾”问题。(板书)二、探索活动一:预测现象,实验记录出示一杯水。师:如果我们要把这杯水烧开,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先想一想,在把水烧开的过程中,会有哪些现象发生?学生猜测:会冒气泡、水会变少、冒热气等。师:如果要检验我们的猜测对不对,你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对,做实验,只有自己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节约时间,老师把实验器材组装好了,等会同学们点燃酒精灯就可以实验了。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给水加热,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水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气泡的变化、水的多少、声音等)实验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课件中的温馨提示,让学生了解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出示水温变化记录表,简要讲解记录表的填写方法。各组同学分工后开始实验,并做好记录。活动二:交流信息,得出结论师:刚才同学们实验得非常认真,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实验结果跟大家交流一下?学生分组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沸腾的关键词及沸腾时的温度。师:刚才各组同学都把杯子里的水烧开了,水烧开了这种现象在科学上叫作沸腾(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总结水沸腾时的特点呢?提醒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烧杯壁;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很烫的,勿用手摸,谨防烫伤。三、研讨出示一组学生的水温变化记录表。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水温变化记录表,从记录表中可以发现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师生小结:水温变化的规律是先快后慢,上升到一定温度时,即使继续加热,水温也不再上升。液体沸腾后,如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板书:沸点)观察黑板上各组记录的水的沸点数据。教师出具水温变化记录表。这是同学们刚才记录的水的沸点数据,大家知道水的沸点是多少吗?(板书100e)水烧开时的温度跟大气压有关,100C是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所以书上一般写水的沸点通常是100C,而不是说水的沸点就是100C。【板书设计】沸腾加热温度不变沸点100eC冒泡冒气翻滚4结冰与融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高于OC,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过程与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现象的观察【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教学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教学过程】一、观察冰的融化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OC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板书:冰融化了师: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预设:(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5、师: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温度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盛放烧杯内空气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空气温度6、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OC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C,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二、加快冰的融化1、师: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2、学生预测方法。(预设: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焙热。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4、师: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预设:在冰触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6、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预设: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教学反思:第三单元天气观测第1课观测气温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知道一天里气温变化的规律。2 .科学探究会使用气温计。学习测量气温的方法,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里不同地点一天的气温变化数据。学会用曲线图来整理分析数据,发现一天中、两周中气温变化趋势。3 .科学态度观测气温活动中能认真细致,如实记录,体验合作的愉悦,能坚持中长期的气温观测。教学重点:会使用气温计。学会绘曲线图并用曲线图来整理分析数据。教学难点:能够准确测量,并坚持中长期观测和记录。教学准备:气温计、活动手册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 .出示不同天气的图片。日常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不一样的天气,你能将它们描述出来吗?2 .你认为构成天气的要素有哪些?(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雨等)3 .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如何准确观测气温?(板书课题)二、探究实践:测气温1 .(出示气温计)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做气温计。(视频介绍气温计的使用方法)2 .猜一猜,校园里什么地点、什么时候气温最高?说一说自己猜想的依据。3 .制定观测气温的方案。每个小组选定一个地点,分别测量并记录此地点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气温。4 .活动要求:同一活动小组内合理分工,分组观测校园内不同地点的气温(同一观测地点不要同时集中过多的小组)。强调:气温计要距地面1.5米ro5 .分组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教师指导巡视各组观测气温)。6 .全班交流:你们从测量的数据中发现了什么?各个地点的气温不一样!7 .气象站的气温是怎么测量的?指南车信箱介绍百叶箱。三、拓展延伸一天中到底什么时候气温最高?分组观测和记录校园内某一地点一天的的气温。建议观测与记录气温的时间可选择在课间休息时间进行。记录样表(具体时间根据实际填写):小学一年月一日一天测量气温记录表第一一小组组员:地点时间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7:00温度我的想法:板书设计:1、观测气温构成天气的要素:气遢、风、湿度、云、雨、气压等空气的温度与海存煤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汇报交流1 .展示各小组测量的一天气温数据。2 .全班交流:你们从测量的数据中发现了什么?3 .怎样才能直观地看出一天中一段时间内气温变化的情况呢?二、活动:绘制曲线图1 .根据记录的气温数据,我们可以将它们制成气温变化曲线图。教师示范:选取一组数据,先画出横轴(各时间点)和纵轴(温度),然后对应每个时间点将温度在对应的点上标记出来,最后将所有的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曲线。2 .指导学生绘制气温变化图,找出这段时间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升高或者下降),趋势变化快还是慢。气温变化图温度3 .全班交流发现:一天中,早上气温低,上午气温慢慢上升,到下午2点(气温最高)以后气温逐渐下降。4 .介绍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三、拓展延伸1.挑战两周时间气温的连续观测及变化趋势分析。活动建议:观测起止时间:某月某日至某月某日确定测量地点(实景图片,或是第一次的测量地点)活动分工:每一个小组负责哪一个时间点的观测任务活动情况展示:各组将观测报告粘贴在指定专栏内。表扬坚持观测、数据记录准确、曲线图绘制及分析到位的小组。5 .查找资料,了解引起气温变化可能的原因。板书设计:1、观测气温气温变化图我们发现:一天中,早上气温较低,上午气温会慢慢上升,到下午2点(气温最高)之后会逐渐下降。教学反思:第2课观测云和雨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两个方面。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2 .科学探究能初步学会依据云量、典型云状判断天气情况。会制作简易的雨量筒并用其测量雨量。3 .科学态度、STSE在观测云和雨的活动中,逐步养成观察细致、善于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观测云量判断天气状况。会制作简易的雨量筒并用其测量雨量。教学难点:能准确观察天气状况,能利用简易的雨量筒测量雨量。教学准备:云状图、雨量简或者雨量筒模型、制作简易雨量简的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猜谜语:太阳送我到天上,风伯送我到四方,可怜我眼泪汪汪,才能重返回故乡。(打一自然物:水)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物:雨)形状象浓烟,变化万万千,雨雪它来造,能挡日和天。(打一自然物:云)刚才我们猜到的云和雨都属于大自然中的天气现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视频)。这节课我们学习观测云和雨。二、探究实践活动1:观测云1 .天空漂浮的云千变万化。云,也是一个重要的天气要素。我们如何来观测云?2 .出示大自然中各种云的图片以及卫星云图。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对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两个方面)。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称为云量。人们把天空当作一个圆,看看云在天空中占多少,根据云量(所占成数),把天气分为晴天、少云、多云、阴天。3 .让我们出去看看天空,观测云量和云状吧,请依据云量判断今天是什么天气。注意:估计云量的地点必须能见全部天空哦!日常生活中专门观测云量的观测员主要也是靠肉眼观察,加上云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而且天空中的云常常分布零散,形状不规则,给观测记录带来不少困难。4 .交流:(1)通过观察云量,你认为今天是什么天气?(2)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和课件里的云的形状,你认为云主要有哪几种形态?5 .生活当中你还见过哪些云的形状,当时是什么天气?6 .根据云状推测天气。云的三种主要形态:卷云(一般是晴朗的天气)、积云(淡积云:天气晴朗;浓积云:一般不会下雨,但有时候会出现雷阵雨,一般夏天多见;碎积云:一般不会下雨,或者只是下小雨)、层云(如果出现在清晨说明是晴朗的一天,如果越来越厚将会有蒙蒙细雨)。7 .阅读指南车信箱(播放视频:云的形成)。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漂浮在空中。这些水最终又以雨、雪、雹等形式由空中降落到地上,形成降水。活动2:测量雨量1 .当云越来越浓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乌云密布时常常就要下雨了。怎样判断雨的大小呢?2 .你平常是用什么办法判断雨的大小的?引导学生可以从雨后积水的多少,推断雨的大小应该以雨量为依据。3 .雨量筒是用来测量雨量的仪器。观察雨量筒实物或者模型,了解雨量简各部分名称以及作用,强调直简平底的要求。4 .指导制作简易雨量筒。5 .学习正确测量雨量的方法,利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雨量。提问:使用自制雨量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如果没有下雨怎么办呢?(人工降雨)6 .记录、交流和评价。7 .出示雨量等级表,对照雨量等级表,我们可以确定雨量的等级。三、拓展延伸1 .阅读资料:个月或一年降水量的总和,称为月或年降水量,阅读各地区域年均降水量资料,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数据分析和发现。2 .观测一周的云量和降雨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分析数据,思考:我们这里的雨量怎么样?观测一周的数据准确吗?还应该怎么做?板书设计:2、观测云和雨云量天、阴天、多云(肉眼凡测)云状T云、积云、层云J雨量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雨量简测量)教学反思:第3课观测风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风有方向与大小的不同。知道风级图。2 .科学探究会用简易风向标和其他的简易方法来观测风向。能用目测的方法判断风力的大小。会制作简易的风向仪。3 .科学态度能坚持观测并记录;用心思考,制作精细。教学重点:学会观测风力和风向。会制作简易风向标并观测风向。能够利用身边事物或目测风力的大小,并记录观察结果。教学难点:能坚持观测并记录。教学准备:自制简易风向标的材料、丝巾、电风扇、小扇子、吹风机、风向标实物,相关需要的图像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打一天气现象)风也是构成天气的要素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观测风。(板书课题)二、探究实践活动L观测风力4 .播放视频。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风有方向、大小的不同)风的大小我们将它称为风力。风吹来的方向就是风向。5 .你感觉刚才视频中风力怎样?我们如何判断风力的大小?6 .人们常根据风级图来估测风力。出示风级图,了解0-12级风。7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级风吗?(分别用小扇子、电风扇、吹风机模拟各级风并指导学生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风力的大小。)8 .学习风级歌,帮助学生记忆。活动2:观测风向1.提问:平时你们是怎么判断风向的?9 .出示方向图和飘扬的红旗,知道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通过观察红旗飘扬的方向认识风向。10 模拟演示:手拿丝巾,让学生拿着小扇子从一个方向扇动丝巾。仔细观察,刚刚丝巾飘向什么方向?11 想一想风从什么方向吹过来才会有这种效果?请你把风吹过来的方向画在纸上。12 交流发现:风向与丝巾飘扬的方向相反。活动3:自制简易风向标1.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简易的方法去判断风向。在真实的天气观测中,人们有专门用来测定风向的仪器一风向标。(出示图片)2 .你有办法知道今天校园里的风向吗?3 .视频指导制作和使用简易风向标。4 .交流评价:自己制作的风向标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比一比谁的风向标制作得比较好(工艺水平、转动是否灵活等)。三、阅读拓展1.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相风铜鸟。5 .介绍风能发展史。四、课后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制的风向标到校园里面观测风向。连续观测一段时间,你有什么发现?6 .还想知道关于风的哪些事情,课后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家长。板书设计:3、观测风风力风的大小(风级)风向负砍来的方向(风向标)教学反思:第4课天气预报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知道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知道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了解气象灾害预警的意义及对我们生活造成的影响。2 .科学探究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会搜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3 .科学态度对人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有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知道一些基本的天气谚语。知道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教学难点: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测天气。教学准备:天气谚语与其他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天气谚语,并能够讲解给他人听。一、情境导入考考你:谁能利用前几节课学到的观测天气的知识描述今天的天气吗

    注意事项

    本文(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20年新版).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