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docx

    • 资源ID:7034449       资源大小:1.01M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docx

    编号:SIO2023-147-04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公示稿)杭州希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105MA27YP1660二。二四年一月1.1 论证工作由来11.2 论证依据21.3 论证等级和范围41.4 论证重点51.5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51.6 项目用海需求101.7 项目用海必要性122项目所在海域概况152.1 海洋资源概况152.2 海洋生态概况173资源生态影响分析233.1 资源影响分析233.2 生态影响分析234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254.1 海域开发利用现状254.2 项目用海对海域开发活动的影响284.3 利益相关者界定284.4 需协调部门界定294.5 相关利益协调分析294.6 项目用海与国防安全和国家海洋权益的协调性分析295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分析305.1 所在海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基本情况305.2 对海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的影响分析385.3 项目用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符合性分析396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426.1 用海选址合理性分析426.2 用海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4363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446.4 占用岸线合理性分析456.5 用海面积合理性分析456.6 用海期限合理性分析507生态用海对策措施517.1 生态用海对策517.2 生态保护修复措施528*53申请人单位名称温州市洞头水彳WJ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姓名陈裕越职务联系人姓名邵雷职务通讯地址目海本况项用基情项目名称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项目地址温州市瓯江南汉、南口大桥东侧项目性质公益性()经营性()用海面积5.1108ha投资金额万元用海期限40年预计就业人数人占用岸线总长度Om预计拉动区域经济产值万元自然岸线Om人工岸线Om其他岸线Om海域使用类型海底工程月m海一电缆管道用海新增岸线Om用海方式面积具体J用途海底电缆管道5.1108ha海底引水管道1项目用海基本情况1.1论证工作由来洞头区是浙江省温州市的市辖区,是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是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行先试地区。近年来,洞头作为温州深水港区和旅游休息基地,所需的水量急剧上升。由于洞头区境内地表水系不发育,常年流水的山间溪流稀少,自身水资源相对短缺,属资源型缺水地区,已实施的洞头(温州)陆域引水(一期)工程输水能力不足,近年由于降水量减少尤其突出,另外单管供水,供水可靠性低。影响洞头区居民生活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洞头区政府组织研究洞头区引调水工程,拟从大陆向洞头海岛引原水。实施后可增加洞头本岛及其周边岛屿的生活、工业用水,原水水量保证率不低于95%。设计水平年为2035年。洞头区陆域引调水工程包括温州至洞头陆域引供水第二通道工程和鹿西乡引供水工程,其中温州至洞头陆域引供水第二通道工程引水流量总计10万m3d,鹿西乡引供水工程引水规模为0.32万nWd,可满足未来灵昆岛、洞头区、鹿西乡经济发展用水的需要,进一步提升供水系统抗风险能力。工程全长57.5km,其中新建管道总长为34.5km0洞头区陆域引调水工程两期进行,一期为其中的温州至洞头陆域引供水第二通道工程一期及鹿西乡引供水工程,其涉海工程己于2022年6月取得不动产权证,目前涉海段管道均已铺设完成,大门到鹿西段现已建成通水;二期工程为其中的温州至洞头陆域引供水第二通道工程二期,管道起点为滨海水厂,利用现状输水管道,再新建输水管道至瓯江西岸,采用定向钻工艺牵引DN1400管道穿越瓯江至瓯江口新区,利用瓯江口现状管道至双瓯大道与G330国道交口处,沿G330国道南侧绿化带新建给水管接至本工程一期预留接口。具体建设内容见附件U叠加2019年修测岸线,二期工程涉海段为穿越瓯江南汉段,长度约2.7km,用海面积约5ka。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海底输水管道长度小于Iokm,所有海域的论证等级为三级。本工程海底输水管道长度约为2.7km,因此本工程论证等级为三级论证,应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本工程属于“二、城市基础设施用海和公益事业用海”中的“(二)城市基础设施用海一1、供水设施:输配水工程”,符合用海审批目录规定,因此建设单位可提出申请,由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温州市洞头水利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杭州希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杭州希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接受委托后,成立论证项目组对本工程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征询了当地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根据相关导则和规范编制完成了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公示稿)。注:本报告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用CGCS2000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二期)。1.2论证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24年1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2021年4月29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12月28日修订);(5)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18年3月19日修订);(6)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17年3月1日修订);(7)国家国家海洋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的意见(国海规范(2016)10号);(8)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2007年1月1日起施行);(9)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2007年1月1日起施行);(10)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2017年9月30日修订);(三)浙江省海域使用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浙海渔发(2013)7号);(12)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17年9月30日修订);(13)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2020年9月24日修订);(14)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规范海域使用申请审批管理的通知(浙自然资规(2018)2号);(15)关于印发用海审批目录的通知,浙海渔发(2017)3号;(16)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海域使用论证材料编制的通知(自然资规(2021)1号);(17)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依据“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用海有关事宜的函,2022年9月30日;(18)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浙江等省(市)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作为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用海依据的函,2022年11月4日;(19)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1989年3月1日起施行;(20)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实施办法,1992年8月26日起施行;(21)海底电缆管道保护规定,2004年3月1日起施行。1.2.2 标准规范1.2.2.1 技术标准(1)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2)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3)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1.2.2.2 规范(1)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GB/T42361-2023);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G)海域使用分类(HYT1232009);(4)海籍调查规范(HYT1242009);(5)海洋调查规范(GBT127632007);(8)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农业部Scyr9110-2007);(9)宗海图编绘技术规范(HYT2512018);(10)水平定向钻法管道穿越工程技术规程(CECS382-2014)。1.2.3 功能区划与相关规划(1)浙江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征求意见稿)(2023年)(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2024年2月1日起施行);(3)温州市城市供水专项规划(修编)(2018年);(4)洞头区水资源节约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报批稿)(2021年);(5)温州市瓯江口新区给水专项规划(20122030年);(6)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浅滩二期给水(含再生水)专项规划(2019年)。1.2.4 项目资料(1)洞头区陆域引调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整版(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一设计研究院,2023年10月);(2)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水下地形图(禹治环境科技(浙江)有限公司,2023年10月);(3)2021年洞头区陆域引调水工程涉海前期专题项目一海洋水文动力环境现状调查分析报告,禹治环境科技(浙江)有限公司,2021年5月。1.3论证等级和范围1.3.1 论证等级本工程用海类型为“海底工程用海”(一级类)中的“电缆管道用海”(二级类),用海方式为“其他方式”(一级方式)中的“海底电缆管道“(二级方式)。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GB"42361-2023)中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等级判据表,本工程海底输水管道长度约2.7km,论证等级为三级。论证等级判据表见表1.3-1。表1.3-1项目用海论证工作等级判据表一级用海方式二级用海方式用海规模所在海域特征论证等级其他方式海底电缆管道海底输水管道长度大于(含)Iokm敏感海域其他海域二长度小于IOkm所有海域三1.3.2 论证范围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要求,论证范围应依据用海情况、所在海域特征及周边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等确定,应覆盖项目用海可能影响到的全部区域。一般情况下,论证范围以项目用海外缘线为起点进行划定,三级论证向外扩展5km;跨海桥梁、海底管线、航道等线性工程项目用海的论证范围划定,三级论证每侧向外扩展1.5km0本工程论证等级为三级,建设内容为海底管线,论证范围为每侧向外扩展1.5km,论证面积约7.3km2o1.4 论证重点根据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GB/T42361-2023),严格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用海管理要求,结合项目海域使用类型和用海方式、所在海域特征和对资源生态影响程度等因素,确定论证重点。本工程海域使用类型为“海底管道用海”,参照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参照附录C并结合本工程情况,确定本工程论证重点为:1、选址(选线)合理性;2、用海面积合理性;3、海域开发利用协调分析。1.5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1.5.1 用海项目建设内容1、地理位置龙湾区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地处东经120°42,-120°51,、北纬27°54,28°1'之间。灵昆岛位于瓯江入海口,将瓯江口分为南、北两汉。本工程穿越龙湾区与灵昆岛之间的瓯江口南汉,地理位置图见图1.5-k图1.54本工程地理位置图2、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洞头陆域引调水工程包括温州至洞头陆域引供水第二通道工程和鹿西乡引供水工程,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工程为其中的温州至洞头陆域引供水第二通道工程二期工程。本工程涉海段总长度约2.7km,管径DN14(X),采用牵引定向钻的方式穿越海域,口供水规模为10万mVdo1.5.2 平面布置和主要结构尺度1、平面布置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管道起点为滨海水厂,利用滨阳路一滨海大道段输水管道至滨海大道,之后敷设DN1400输水管道至滨海十八路交口,连接滨海十八路(甬莞高速以北)段输水管道至滨海十八路(甬莞高速以南),之后敷设DN1400管道至金海三道,沿着金海三道敷设DN1400输水管道至通海大道,连接通海大道现状DNlOOO1200输水管道至滨海大道,利用滨海大道(通海大道机场)段现状DN1200输水管道,之后沿着滨海大道新建DNI200输水管道至瓯江西岸。采用牵引定向钻方式将DN1400管道穿越瓯江至瓯江口新区,利用瓯江口大道现状管道至雁鸣路,之后利用雁鸣路DNlOOO现状管道、瓯锦大道DN800现状管道、瓯扬路DN600现状管道、77省道DN700现状管道以及双瓯大道北段DNlO(X)现状管道,至双瓯大道与G330国道交口处,沿G330国道南侧绿化带新建DNlOOO给水管接至洞头区陆域引调水工程一期预留接口。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涉海段为穿越瓯江段,管径DN1400,总长度2.708km,工程总平面布置见图1.5-2,登陆点布置情况如下:表3.1.2“海底管道登陆点情况统计表序号特征点北纬东经岸线性质登陆方式1灵昆登陆点(入土点)略略人工岸线定向钻2龙湾登陆点(出土点)略略人工岸线定向钻二期工程经开龙湾殴江口段二期工程现状管道囹楂询工髀蛭计购公司S2C2J07ftWWttR:A*!w,4maIQteits»S6MIRQS-OlI*4杭州希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图1.5-2工程总平面布置图2、主要结构、尺度本工程涉海段长度长度2.708km,所用管材为焊接钢管,采用D1820X2管道,管径DN1400,出入土两端加装长约20Om的(1)325导向套管,导向孔扩孔2m。整体管线位于河道冲刷线以下10m,管中心线标高在22m至-56m之间。1.5.3 项目主要施工工艺和方法1、施工工艺本工程采用牵引定向钻法穿越瓯江海域,其施工流程如下:地,恢叟图1.58牵引定向钻施工流程图牵引定向钻法,管线也是在陆地上加工制作,且制管场牵引下水的滑道要求是地管线轴线方向的延长线上。测量放线根据设计交底(桩)与施工图纸放出钻机场地控制线及设备摆放位置线,确保钻机中心线与入土点、出土点成一条直线。进场道路及场地的平整施工便道修筑需要路面平坦路基牢固并能达到主钻机轮式行走承压强度,能保证施工机具设备的行驶安全。定向钻施工将钻机就位在穿越中心线位置上,钻机就位完成后,测量控向参数、泥浆配制、试运转设备是否正常。保证设备安装顺利进行,防止设备因作业场地限制而发生拥挤现场。设备进场安装应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本工程由于穿越距离长、淤泥层承载力差等原因,导向孔对接及管道安全回拖难度系数较高,需要在出入土两端加装长约20Om的巾325导向套管,再钻导向孔。2、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呈线形条带状分布,可全线同步开工,互不干涉。结合已建项目施工经验,另结合供水需求、规划及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相应工程量及资金筹措等,经综合分析确定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总工期为30个月,其中涉海段施工工期约6个月。1.6 项目用海需求1、项目名称、申请人项目名称: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项目性质:已建。申请人:温州市洞头水利发展有限公司。2、项目申请用海类型与用海方式根据海域使用分类,本工程用海类型属于“海底工程用海”(一级类)中的“电缆管道用海”(二级类),用海方式为“其他方式”(一级方式)中的“海底电缆管道”(二级方式)。3、项目申请用海面积本工程申请用海总面积5.1108ha。申请用海图见图1.6-1。4、项目申请用海期限用海期限40年。三1.6-1申请用海图1.7 项目用海必要性1.7.1 建设必要性1.7.1.1 符合产业政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本工程属于目录中的“二、水利”中的“1、水资源利用和优化配置:跨流域调水工程”,属鼓励类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7.1.2 符合相关行业规划浙江水网建设规划在“区域水资源配置通道”部分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实施温州市瓯江引水、丽水市滩坑引水、湖州市安吉两库引水、宁波市东西线供水联网、竦泗县大陆引水等9项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强对完善温州、丽水、湖州、宁波、舟山等地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的研究。温州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积极推进大都市区主中心保供水研究,加快供水应急处置能力提升,推进瓯江引水工程建设,补齐城市东部供水短板,逐步实现瓯江两岸、温瑞平原“原水互惠”“清水互补”。推进二次供水改造与管理,到2023年基本完成存量不规范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同步建立集数据监测、安防监控、智能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二次供水管理系统,实现规范化运维管理。到2025年,全面消除不规范屋顶水池(箱),完成不规范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形成权责明晰、管理专业、监管到位的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新格局。温州市城市供水专项规划(修编(2020-2035年)中规划明确,温州市区供水近期由珊溪引水、泽雅水库供应,并以瓯江引水作为近期备用水源;中、远期新增瓯江引水水源,将现状中小水库改为备用水源。同时.,规划提出两个水厂规划方案,一是中期新建滨海水厂,规模为40万m3/d;二是中期扩建西向水厂,规模为30万m3/d。本工程引水工程涉海段位于瓯江南口,工程从滨海水厂引水至洞头区,为洞头区输送城市用水,解决当地用水紧张问题。因此,本工程符合以上行业规划。1.7.1.3 设必要性1、可进一步提升洞头供水系统抗风险能力洞头海岛可建水库地形条件不多,水库容积偏小,全区仅有1个县级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为长坑水库,3个乡镇级饮用水源杨梅田水库、南山水库和枫树坑水库,均为小(2)型水库,调蓄能力低下,抗旱能力低。大瞿岛海水淡化工程(50td)及鹿西海水淡化工程(500td)运行成本较高,不利于洞头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目前城外引水是洞头主要的水源来源,但是洞头区已实施的洞头陆域引水一期工程为单管供水,且霓屿大堤段管径仅为DN700,管道输水能力不足,目前温州往洞头最多能输送水量为2.8万m3do近年来,洞头作为温州深水港区和旅游休憩基地,从洞头区近年用水量情况表不难看出,洞头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总用水量呈缓慢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9.6%;随着洞头区人口的变化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活用水量呈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10.0%;随着工业发展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两方面作用,洞头区工业用水量呈稳步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6.8%;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洞头区农业用水减缓并基本趋于稳定,年平均递减率5.4%。总体上来看,洞头供需水矛盾日益凸显。洞头的水资源供给无论在水量方面还是在抗风险能力方面都凸显出了不足。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在满足近远期洞头各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的同时,可进一步提升供水系统抗风险能力。2、是开辟深水港资源、提高港口功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需要港口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辟深水港资源、提高港口功能,是温州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海上温州”建设的必要条件。温州市确定了建设“一港三城”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向东面海”和“建设深水大港''的战略举措,大力推进半岛工程,积极启动洞头深水港建设。深水港区的建设使洞头具备了发展临海型、临港型工业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而基础设施建设是港区开发建设的前提,本工程从陆域引水,解决洞头淡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保障了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是洞头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繁荣和发展洞头片区的重要条件,完善的供水设施也将会给未来入驻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洞头的建设投资规模大、效益明显,因而本工程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紧迫的。3、是满足城市人民生活,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供水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大都市''和"一港三城''战略规划的实施,如何解决洞头地区的城市用水,解决到什么程度将会成为制约洞头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制约性因素,是保证洞头可持续发展重点发展区域和发展基础;同时,洞头的城市供水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已经开始,而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城市供水工程,滞后于其它基础设施进程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建设本工程是满足城市人民生活,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实现城市和项目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是保障瓯洞地区的快速发展的需要瓯江口新区、洞头均位于管网末端,状元水厂总体水量不足,且夜间抽水潜力不足。温州市区往瓯江口、洞头方向主要供水干管为机场大道DNloOO,黄石山隧洞前灵昆大道与高新路交口、瓯江南支,管径DN700DN10000设计输水量为7万nWd,其中洞头为5万m3d,瓯江口为2万m3do随着瓯洞区域的高速开发建设,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用水量将进一步增长,现状输水管道已无法满足用水量的增长要求。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和滨海水厂的建设,将大幅度提高对瓯洞地区的供水量,缓解现有供水设施供及水量不足以支撑瓯洞区域发展需求的问题,得以保障瓯洞地区的快速发展。综上所述,实施本工程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1.7.2 用海必要性灵昆岛与龙湾区由瓯江南汉分隔,两者之间由灵昆特大桥、南口大桥、双瓯特大桥连通。输水线路综合考虑线路长度、用地性质、穿越障碍数量和种类、施工难度、政策处理及规划一致性等问题,通过比选推荐从南口大桥所在海域穿越的方式方连接灵昆岛与龙湾区。本工程过江管线口径较大,现状南口大桥桥梁无法随桥敷设,需要采用江底穿越的方式,故需占用一定的海域面积。作为陆域与海岛间的引调水管线,本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占据一定的海底空间,因此必然涉及用海。综上所述,本工程用海必要。2项目所在海域概况2.1 海洋资源概况本工程海域附近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港口岸线资源、航道锚地资源、滩涂资源、海岛资源、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等。2.1.1 港口岸线资源温州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并有乐清、瑞安、鳌江、永嘉和洞头等5个地方港,集河口型、海岸型和岛屿型于一体,可建百余个5千至10万吨级以上的码头泊位。分布在全市沿海、河口及岛屿主要县(市)重镇的地方港和温州港一起构成了大中小配套、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大型港口体系。项目所在海域附近有大小门岛港区、灵昆作业区、龙湾港区、七里港区。温州港位于浙江省南部的温州湾、乐清湾内,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港口,现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分别是:小门岛5万吨级油气泊位1个,七里港作业区2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和件杂货泊位5个,磐石电厂2万吨级煤炭泊位2个,乐清浙能电厂3.5万吨级(兼靠5万吨级)泊位2个,龙湾作业区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和件杂货泊位、散货泊位4个,状元番港区2万吨级(兼靠10万吨级)泊位2个。温州市所辖海岸线长1293km,其中大陆海岸线长502km,岛屿岸线长791km,拥有深水岸线达50km。其中灵昆岛岸线总长是41746.13m,自然岸线长度397.35m,生态恢复岸线长度4258.27m,人工岸线37090.51m,自然岸线保有率为11.15%。2.1.2 航道锚地资源工程附近主要航道有瓯江口出海航道,大、小门岛港区航道、状元岳航道及洞头列岛航道,本工程位于瓯江南口出海航道。瓯江口出海航道自瓯江大桥至青菱屿锚地全长61.5km,其中瓯江口大桥至老港区12km,可乘潮通航50Ot级海轮;老港区至杨府山港区6.5km,可乘潮通航3000t级货船及7000t级客货船,其间灰桥浅滩是主要碍航段;杨府山港区经七都涂北支至龙湾港区14km,可乘潮通航5000t级船舶,七都涂尾前沙水道至龙湾港区航道弯曲半径较小,大型船舶航行困难;龙湾港区至青菱屿锚地29km,可乘潮通航2万吨级船舶,其间龙湾过江浅滩及口外乌仙咀浅滩是主要碍航段。2.1.3 滩涂资源温州市拥有理论基准面以上滩涂资源636.13km2(95.42万亩),主要分布在“三江”河口两侧、乐清湾沿岸及洞头列岛近岸,其中从瓯江口到琵琶门部分滩涂面积占总面积65.7%O滩涂宽度一般为46km,特别是温州浅滩在最低潮时宽度可达11km。滩涂资源开发具有多宜性,既可用于滩涂养殖,也可用于围垦造地,为城镇建设与临海工业等提供宝贵的土地。温州浅滩围填海项目包括温州浅滩一期围涂工程和温州浅滩二期工程,围填海总面积约3453.3027公顷,其中浅滩一期893.2308公顷,浅滩二期2560.0719公顷。围填海项目建设前所在海域潮滩一直处于缓慢淤涨状态,大部分已淤涨成高滩。目前温州浅滩长约13km,上宽下窄近似梯形,滩面高程上高下低,其中上有灵昆岛附近Om以上滩面宽约4.5km,高程多为35m(理论基面)的高潮滩;下游霓屿岛附近Om线以上滩面宽度约为22.5km,滩面高程多在0.5-1.5m左右。2.1.4 海岛资源洞头区岛礁资源丰富,行政管辖海域范围内现共有海岛300个,包括有居民海岛14个,无居民海岛286个。有居民海岛涉及综合利用岛、港口物流岛、临港工业岛、滨海旅游岛、现代渔业岛和海洋生态岛6类。其中综合利用岛2个,分别为灵昆岛和洞头岛;港口物流岛3个,分别为小门岛、青山岛和状元番岛;临港工业岛2个,分别为大门岛和霓屿岛;滨海旅游岛2个,分别为花岗岛和大三盘岛;现代渔业岛1个,为鹿西岛;海洋生态岛4个,分别为胜利岳岛、半屏岛、大瞿岛和南策岛。洞头区有无居民海岛岛群8个,其中一般保护型岛群3个,分别为洞头大、小门岛群、洞头鹿西岛群和洞头霓屿、状元岛群;特殊保护型岛群5个,分别为洞头南、北为山屿岛群、洞头本岛东部沿岸岛群、洞头竹屿岛群、洞头大瞿岛群和洞头半屏、南策岛群。2.1.5 渔业资源洞头渔场是仅次于舟山的浙江省第二大渔场,并与邻近的北鹿、南鹿和披山、大陈渔场连成一片。拥有鱼类、虾类、蟹类、贝类、藻类等多种渔业资源。据浙江水产学院调查资料分析,洞头渔场共有鱼类100多种,常年涧游的鱼类、虾蟹类达300多种,其中常见的经济鱼类有4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带鱼、小黄鱼、海鳗、银鲤、鲍鱼、马鲸鱼、鲨鱼、马面鱼、石斑鱼、梭、弹涂鱼等;甲壳类有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中国毛虾、日本对虾、哈氏仿对虾等;软体动物有枪乌贼、缢蛭、泥蛆、贻贝、文蛤、泥螺等;藻类有坛紫菜、羊栖菜、石花菜、鼠尾藻等;此外还有龟足、藤壶、海葵、海胆等等。2.1.6 旅游资源温州市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海上风景以石奇、礁美、滩佳、洞幽、岛绿为特点,旅游景观类型多样,兼有自然和人文、古代和现代、观赏和品尝等多种内容。灵昆岛作为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的特色旅游圈代表,以永强及灵昆标准塘为轴线,重点发展以观海潮、品海鲜、赏海景为特色,集观光、品鲜、垂钓为一体的休闲渔业;二是围绕温州半岛工程的新型旅游资源,由浅滩工程、洞头五岛连桥工程、状元番深水港区、灵昆大桥等组成,宏伟壮观,是旅游的新景观点。2.1.7 旅游资源温州沿海平均潮差4.5m,最大潮差达7.2m,潮汐能蕴藏量丰富。温州沿海海岛风能资源尤其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灵昆岛年有效风速320ms,时数为400(卜5OOOh,年有效风能200OkWh,有效风能密度为300Wm2,可发展中型风力发电机组。洞头列岛年有效风速时数多达6171h,是我省风能资源开发较早的区域,可形成装机容量在I(X)MW以上开发规模的区域。2.2 海洋生态概况2.2.1 区域气象工程位于瓯江出海口,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陆域西北到西南有群山耸立,对冬季寒潮有阻遏作用。东部紧邻面积广阔的东海,温暖湿润,雨热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1、气温根据温州气象站(年份)资料,本区多年平均气温17.9C,极端最高气温39.3C,极端最低气温5.8,月平均最高气温32.2,月平均最低气温1.6°C,年平均最高气温21.7,年平均最低气温13.8oCo2、降水本区年平均降水量1694.6mm,年最大降水量2414.Imm,年最小降水量914.5mm,月最大降水量446.7mm,年平均降水天数175天,年最多降水天数206天(1975年),年最少降水天数147天(1986年)。降水主要是锋面雨和台风雨。3、风况夏季多SW向大风,春秋季节多偏S向或偏N向大风,以偏N向大风为主,冬季盛行NNE向大风。全年平均风速3.8ms,强风向为SSW向,最大风速32ms(1975年8月2日),常风向为NNE向,频率为54.7%。4、雾况洞头列岛海区以平流雾为主,一般发生在下半夜,日出后23小时消失,但雾的生消时间长短不一;雾的季节变化较大,雾日天气主要集中在26月,期间月平均雾日数位6.1d,710月雾日最少,平均为0.5d。累年最多雾日数52d;累年最少雾日数10d;多年平均有雾日数37.8do5、湿度洞头列岛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58月份湿度较大,相对湿度都在84%以上,其中6月份可达90%。2.2.2 海洋水文略223地形地貌与冲淤状况2.2.3.1 地形地貌1、瓯江口附近地形地貌路由位于瓯江南口龙湾围堤至灵昆岛南线标准堤之间海域,周围有温州湾和洞头洋海域,其间有灵昆岛、霓屿岛、大门岛、小门岛和洞头岛等多个岛屿。瓯江口外多发育浅滩,主要有灵昆浅滩、欧飞浅滩、穿布沙和高沙。整个海域以洞头岛大门岛为界,西侧海域温州湾内水深普遍较浅,一般010m;东侧洞头洋水深较深,一般大于IOmo瓯江河口潮流段从龙湾至口门岐头长15km,潮流加强,河床微弯,滩少水深,海床较为稳定。口外滨海河床成形不明显,属于温州湾浅区,外有洞头列岛的屏障,拦门沙发育,海底地形复杂多变。灵昆岛将瓯江入海口分为南口、北口,在龙湾、灵昆山等码头和基岩岸线的制约下,瓯江南北口河势稳定。温州浅滩介于灵昆岛和霓屿岛之间,是瓯江口外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拦门沙,上游紧靠灵昆岛。温州浅滩和灵昆岛相连,将瓯江口入海江道分成南、北两水道。北口为主槽,水深较大,南口为支汉,水深较浅,同下游霓屿峡道深槽项链,构成瓯江南水道。瓯江南口水道内大部分滩面高程均在Om以上,其中江心滩最大高程约为4.7m。目前南水道存在多处浅段,深槽最小水深仅为1m。灵昆岛南、北二汉主流近百年来一直稳定在瓯江北口,未有明显的来回摆动,这主要与龙湾附近地貌有关:龙湾矶头和磐石矶头控制着该河段的河宽;江中的双昆山稳定住分汉河型;龙湾矶头使得经七都南汉而来的落潮主流直接进入北口,而在矶头下一侧产生缓流区,使泥沙大量落淤,形成规模庞大的沙滩,阻止落潮主流进入南口。在北口河段上下两端的盘石和崎头矶头控制下,主流始终紧贴左岸七里一线,逐渐塑造成微弯形河道,涨落潮动力轴线基本一致,在微弯形河道的环流作用下,使得北口河床在平面上槽滩分明,左岸为凹岸深槽,右岸为凸岸边滩,近百年来,这一河势始终未有大的变化。120 48 L120 52,E121 E121 4El28'tI2O48'E120°,2正 I2O0S6E121。EI2I04'EI21'8'E图2231瓯江河口地形2、本工程区域地形本工程位于瓯江南口大桥东南侧约135m,根据禹治环境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对本区域水下地形测量的结果可知,南侧近岸段地形高程在1.0m35m之间,北侧近岸段地形高程在LOm3.0m之间,南侧过江段地形平均高程为3.7m,北侧过江段地形平均高程为-5.4m。根据设计方案,本工程管道采用牵引定向钻工艺从海床下方穿越过江,不受地形变化影响。2.2.3.2 冲淤状况1、瓯江口海域19792005年的16年,温州浅滩区域存在大面积的淤积,淤积幅度可为Im以上。同期,瓯江南口以淤积为主,淤积范围从灵昆岛前端到南口放宽段,尤以南口放宽段淤积幅度较大,淤幅可为1m,淤积速率是6.3cma;同时南口靠近灵昆岛堤线中部的局部区域有所冲刷,冲刷幅度可达l5m,冲刷速率是9.4cma.2005-2010基本反映了温州浅滩围填海项目前后海域周边的冲淤状况,结果显示温州浅滩仍然保持淤积的状态,且在灵霓海堤南北两侧淤积明显,淤幅为0.5-1m,并随着距灵霓海堤距离的增大,淤幅明显减小。瓯江南口潜坝至放宽段仍以淤积为主,但是河床存在明显淤积的范围有所减小,淤积区域主要分布在南岸一侧;南口北侧略有冲刷,但不同于1979-2005年的是,该时期冲刷的位置明显外移。2、本工程海域1979-2005年之间,本工程所在海域以淤积为主,中部有冲刷和淤积,灵昆岛南侧海堤附近则表现为冲刷。2005-2010年之间,本工程所在海域淤积区域主要分布在南岸一侧,中部略有冲刷。图2.23-2 1979年12月2005年5月温州浅滩及附近海域冲淤变化(+淤积,-冲刷)龙湾区图2.2.3-32005年5月2010年5月温州浅滩及附近海域冲淤变化(+淤积,冲刷)2.2.4地质地震2.2.4.1 区域地质概况温州地区隶属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的温州一临海坳陷之东南部,界于黄岩一象山和泰顺一温州断坳之间。区域性温州一镇海大断裂贯穿温州中部,北部有淳安一温州北西向断裂通过,北东向泰顺一黄岩断裂与之相交于北西侧。受上述断裂影响,北西和北东向构造发育,构成了温州地区内的主要构造骨架。区域内地壳在近期以间歇性升降为主要特征,大致以镇海温州断裂带为界,第四纪以来山区以抬升为主,平原区总体上以沉降为主。镇海温州断裂(该断裂为我省最主要的两个一级新华夏系大断裂之一),走向约N20E,宽度1820km。镇海温州断裂与另一NW向的丽水温州断裂反接于状元桥、七都涂、白象一带通过。这些深大断裂在挽近时期属于弱微弱活动性断裂,对拟建工程影响较小。通过场区地质调查,区域地质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拟建场区及周边为第四系覆盖,未发现与工程建设关系较密切的断层分布,场地区域属于地壳稳定性区。®©000江口一绍兴硒泉5)马公一MIWM泰川筑山幽梨6币水一余始锚攀下皮一石枝大断最常山一湾常大继梨界化保安趣臬8化一看花趣臬,!兴一天台灿家孝率一三大断黑松川一手r大断臬R法_奉化大断我温州一(M律O尧Ml一翊州加寰G淳安_温州大斯臬O。州一屏#为前累O长兴一本化大晰泉O-fr*r*9尹1?Okm图2.2.4-1浙江省主要褶皱、断裂构造分布图2.2.4.2 工程地质条件本节略。2.2.43地震本场地在全国地震区带划分图上,属于我国东南沿海II等地震区的北东段,地震活动特点为:震级小,强度弱,频度低。场地处于地壳相对稳定带,据浙江省地震目录统计,场地及附近曾发生过有感地震8次,其中3.03.9级地震2次,3.0级地震6次,地震可能性较小,一般以弱震或微震(V5级)为主。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0.10g,对应于地震基本烈度为Vl度。225海洋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略3资源生态影响分析3.1资源影响分析3.1.1

    注意事项

    本文(洞头区陆域引调水二期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表.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