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昌平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4月)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昌平区全面聚焦“一个开局”“两件大事”“三项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较好完成了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城乡建设、生态保护、民生保障、改革开放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2021年昌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7.0亿元,以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4机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亿元,同比下降&9%;第二产业增加值450.0亿元,同比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829.7亿元,同比增长6.1%。图12017-2021年昌平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不变价)2021年,昌平“三、二、一”的现代化产业格局持续巩固。三次产业增加值为0.6:35.0:64.40图22017-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M.28746967.414一iKn41.R”)*.Qr,)n.K(IMn,7(W2017年2OI8<I2OI9<I202OfI2021扉一企一产业(4)加:产业(斗)一掂二产业()表12021年昌平区地区生产总值指标绝对量(亿元)不变价增长()比重(%)地区生产总值1287.010.4100.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7.3-8.90.6第二产业450.020.235.0第三产业829.76.164.4按行业分:农、林、牧、渔业7.5-10.40.6工业393.120.330.5建筑业58.519.34.5批发和零售业49.313.23.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1.112.30.9住宿和餐饮业17.416.11.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3.610.96.5金融业92.24.87.2续表指标绝对量(亿元)不变价增长(%)比重(%)房地产业138.80.810.8租赁与商务服务业52.63.34.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0.59.79.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23.21.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9.84.00.8教育120.14.69.3卫生和社会工作54.67.34.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213.30.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5.53.04.3财政:2021年,昌平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2.8亿元,同比增收11.9亿元,增长10.7%。分税种情况:国内增值税完成31.6亿元,同比下降0.3%;土地增值税完成18.7亿元,同比增长0.5%;企业所得税完成16.5亿元,同比下降3.7%;教育资金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9.3羯房产税完成IL2亿元,同比增长17.9%。2021年,昌平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45.0亿元,同比减支20.2亿元,同比下降7.6虬图32017-2021年昌平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税收:2021年,昌平区税收收入完成373.5亿元,同比增长13.1%。区级收入98.7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主要税种增值税129.3亿元,同比增长9.5%;企业所得税118.2亿元,同比增长15.6%;个人所得税54.7亿元,同比增长22.0%。高精尖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昌平区聚焦先进能源、医药健康等主导优势产业,动态调整高精尖产业项目库322个,中石化科创中心等37个项目实现签约、百奥药业等25个项目开工建设、中核资源再生等28个项目投产运营。医药健康产业收入高速增长22.0%,能源产业收入突破2400亿元。举办“妆点未来一一焕美昌平”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发布“美丽经济十条”政策,国内首个护肤品定制研发中心落户。率先出台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及配套政策。北汽福田入围全国两业融合发展首批试点,1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诺禾致源等5家企业成功上市。数字经济优势蓄势待发:三一、福田康明斯成为全市仅有的两家全球“灯塔工厂”。5家制造业企业完成绿色智能化技术改造,吉因加等9家企业入围中国数字医疗赛道新物种企业名单。信息化应用加速布局,新增5G基站352个,基本实现室外连续覆盖,1000余家商户完成数字人民币支付设备升级改造。宝德计算机北方总部项目签约落地,昌平科技创新资源信息服务平台一期投入使用。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昌平区落实落细4.0版改革政策,高标准完成73项年度任务。创新企业服务方式,形成605家区、镇街两级“服务包”扩容企业名单,兑现重点企业“服务包”474个。深化“放管服”改革,1784项事项全部实现“一窗受理”,90%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233项纳入区级告知承诺事项范围。优化规划建设领域审批服务,审批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37个,形成4个全流程案例,小米二期创新实现84天“拿地即开工”。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2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小幅增长0.04%,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32.1万人,同比增加1.1万人,增长0.8%,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8.2%,比上年末增长0.5个百分点。昌平区户籍人口户数30.1万户,人口6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增长L5%,其中非农业人口50.4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74.8%,比上年末提高0.7个百分点;农业人口17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25.2%。人民生活:2021年,昌平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07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137元,同比增长8.6%。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183元,同比增长12.1虬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1431元,同比增长12.8%o图42017-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民生保障网织密织牢:2021年,昌平区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放松,快速应对今年下半年京外关联疫情,快速实现中高风险地区清零,累计接种新冠疫苗389万剂次,“加强针”接种量突破50万人。持续抓好复工复产防控,组织6850家企业开展常态化环境核酸检测。制定实施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L4万名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8%。新增1家养老照料中心、3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区敬老院主体竣工。开工建设政策性住房3662套(间)、竣工1176套。三、水资源与环境水资源:2021年,昌平区总用水量L8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1%。其中,生产用水0.3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7.1%;生活用水L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6%;生态环境用水0.05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5.4%。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为13.8立方米/万元,比上年下降10.4%。蓝绿空间不断扩展:2021年,昌平区深化“一微克”行动,有序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PM2.5平均浓度降至31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为2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3%;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为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为5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提前超额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任务,42公里绿道全线贯通,全市首个碳中和主题公园开园迎客,林木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67.2对048.3%。建成36个村污水处理设施,整治43段小微水体,7个地表水断面水质考核全部达标,污水处理量为L4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6.现。落实全市“双碳”部署,督促重点碳排放单位履约。223个村、15个社区实现清洁取暖改造全覆盖。四、城市建设公用事业:2021年,昌平区自来水销售量5888.7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其中生产运营用水100l.8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2.9%;居民家庭用水2852.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L6%。2021年,昌平地区全社会用电量85.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用电1.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L8%;第二产业用电15.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6%;第三产业用电42.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6.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1%。道路建设:2021年,昌平区公路里程为228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2.5公里。交通运输:截止2021年底,全区共有客运(区属企业)从业人员613人,运营客车538辆,其中新能源运营客车232辆,纯电动客车230辆;客运线路44条,运营长度1079.2公里,客运量为2828.2万人次;货运从业人员3286人,货运业户1820户,运力5107辆。境内有轨道交通线路4条,站点21个,运营里程54.5公里。疏解整治促提升向纵深推进:2021年,昌平区疏整促专项行动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拆除违法建设、“战略留白”临时绿化等专项完成量排名全市前列。累计拆除违法建设505万平米,留白增绿和战略留白临时绿化2900亩,动态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3家,新增便民商业网点21个。65个治理类镇街整治提升项目开工,回龙观、史各庄退出全市治理类镇街名单。围绕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启动首批10个大师小品项目,实施龙华园社区闲置锅炉房改造等21个微空间提升项目,有效满足居民生活便利性需求。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落实昌平分区规划,编制完成32个街区控规、4个镇域规划和215个村庄规划。65项市区重点工程加快建设,5个地块入市交易。深入开展规自领域专项治理,完成违建别墅清查整治任务。建立城市更新行动项目储备库和政策清单,启动27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精心打造昌盛园、宁馨苑等范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234个美丽乡村建设,67个村庄完工验收,1896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落实休闲农业“十百千万”行动,提升延寿湖门、兴寿下苑2个休闲乡村。开展“千人整治”“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252个村人居环境改善。实施精品农业战略,助力栗蘑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接续实施第二轮回天行动计划,75项年度项目加速落地,慢行系统二期等21项开工,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等33项投用。发布实施回天地区与未来科学城“双城联动”方案。66家企业签约入驻天通科技园,创新孵化集群初具雏形。成立“路客联盟”等自治组织,推动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群体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推动“每月一题”落地见效,探索形成“昌盛模式”“潘东工作法”等一批先进典型。抓好两个“关键小事”,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达85%,物业管理“三率”均超95%。五、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农业:2021年,昌平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3亿元,同比下降9.5圾其中,农业产值完成5.7亿元,比上年下降12.6%;林业产值完成7.5亿元,比上年下降5.0%;牧业产值完成4.0亿元,比上年下降4.4%;渔业产值完成0.2亿元,比上年增长60.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完成1亿元,与上年下降39.0虬表22021年昌平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情况单位:万元指标2021年2020年比上年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3296.5202608.8-9.5农业产值56817.965043.6-12.6林业产值75151.579083.2-5.0牧业产值39586.041398.5-4.4渔业产值2133.81332.660.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9607.315750.9-39.02021年,昌平区粮食播种面积15282.9亩,比上年增加3663.0亩,比上年增长31.5%。粮食产量4335.2吨,比上年增长23.2%,粮食亩产283.7公斤,比上年减少6.4%。全年蔬菜产量3.8万吨,比上年增长19.7%;禽蛋产量1159.8吨,比上年下降6.6%。2021年,昌平区拥有农业观光园139个,比上年减少5个;观光园总收入2.4亿元,比上年增长8.4%。乡村旅游实际经营户241户,累计接待游客12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9%;乡村旅游总收入0.9亿元,比上年增长81%。设施农业占地面积12639.8亩,比上年减少4.3%;实现产值4.0亿元,比上年增长8.7%。表32021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蔬菜吨38453.419.7水果吨9898.0-53.7鲜奶吨26985.9-2.5禽蛋吨1159.8-6.6出栏肉牛头109041.6出栏家禽万只16.3-14.7出栏山、绵羊只81623.0出栏猪头24514135.2工业:2021年,昌平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84.3亿元,同比增长4.8%;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585.8亿元,同比增长10.6%,实现产销率为99.9%。从重点行业看,2021年,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474.5亿元,同比下降14.5%;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60.8亿元,同比增长22.7%;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201.8亿元,同比增长31.0%o从高端产业看,高技术制造业完成395.8亿元,同比增长6.4%园区工业:2021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43.9亿元,比上年下降3.5%,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4.8%。建筑业:2021年,昌平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82.7亿元,比上年增长59.6%。全区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实现53L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完成249.6亿元,同比增长15.9%。六、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2021年,昌平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2.6虬按类型分,国有投资比上年增长35.3%;非国有投资比上年增长5.0%;外商投资比上年下降2.6%o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49.5%,占全区投资比重为1.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4.1%,占全区投资比重为6.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8%,占全区投资比重为92.0%。房地产开发:2021年,昌平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3%,占全区投资比重为53.3%o房屋施工面积为122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4%,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为12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4.7%o表42021年昌平区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示指标单位2021年比上年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4.3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1224.5-0.4其中:住宅万平方米551.7-3.8其中: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120.0-54.7其中:住宅万平方米54.5-70.0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171.665.4其中:住宅万平方米57.5-11.3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103.7-1.0其中:住宅万平方米83.8-10.3商品房待售面积万平方米170.24.0其中:住宅万平方米95.8-6.6七、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国内贸易:2021年,昌平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11.6亿元,比上年增长6.2%。按限额标准划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465.7亿元,同比增长8.5%,占整个零售额总量的65.4%;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246.0亿元,同比增长2.1%,占整个零售额总量的34.6%o按行业划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2.8亿元,同比增长11.6%,占整个零售额总量的7.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00.4亿元,同比增长4.2%,占整个零售额总量的84.4%;住宿业实现零售额4.9亿元,同比增长21.4%占整个零售额总量的0.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3.6亿元,同比增长25.5%,占整个零售额总量的7.5%。利用外资:2021年,昌平区新批三资企业74家,比上年增加39家;新批三资企业注册资本35844.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L4虬全区引进外商实际投资244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0.9%o两区建设跑出昌平加速度:2021年,昌平区63项创新政策惠及企业,11家国高新企业“报备即批准”。完成去中心化临床试验(DCT)试点、简化生物医药国际合作研发审批等3项昌平主责制度创新任务。出台全市首个自贸试验区医药健康产业促进政策。引入新生巢、飞镖国际、赛默飞等国际化、专业化项目,自贸人力资源、登记注册、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一批机构挂牌成立。新增“两区”入库项目234个,引进高层次人才217人,自贸区昌平组团新增市场主体2468家。八、金融存贷款:2021年,昌平区各主要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为4584.7亿元,同比增长6.4%o昌平区主要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3464.3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居民储蓄余额1817.5亿元,同比增长17.0乐占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的52.5乐单位存款余额1116.4亿元,同比下降8.4%,占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的32.2%。昌平区主要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120.5亿元,同比增长10.4%。金融效益:2021年,在昌平纳统的金融业企业资产为10725.0亿元,同比增长12.1%;实现营业收入850.9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利润739.1亿元,同比增长137.6%。九、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教育:2021年,昌平区共有41所普通高校,其中26所区管普通高校。在区属普通高校中,大专在校生8206人,毕业生3785人;本科在校生57773人,毕业生9534人;研究生在校生16736人,毕业生4869人;博士生在校生2989人,毕业生766人。全区普通高中招生2330人,在校生6555人,毕业生1725人;普通初中招生6130人,在校生17594人,毕业生4584人;普通小学招生11842人,在校生63471人,毕业生7456人;幼儿园新入园幼儿15022人,在园幼儿46533人;职业高中招生1192人,在校生2751人,毕业生812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47人,在校生136人,毕业生52人。2021年,沙河高教园区高校联盟正式成立,14处空间、40门课程实现共享。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挂牌成立,国网、小米2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成投用。北京大学昌平新校区启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实现首批搬迁。科技:2021年,昌平区专利授权量为9933件,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019件,比上年增长20.9%;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为5779件,比上年增长18.7%;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为1135件,比上年增长2.3%。两谷一园创新格局加速成型:未来科学城在“三城一区”中的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枢纽型主平台作用日益凸显。生命谷昌平国家实验室开工建设,国际研究型医院主体结构封顶,国际精准医学加速中心运营,细胞与基因治疗、大分子生物药中试等平台年底前建成投用。丹序生物新冠中和抗体药物、万泰生物鼻喷式新冠疫苗相继开展临床,诺诚健华“奥布替尼”、百济神州“泽布替尼”等一批自主研发产品走向世界。能源谷支撑服务央企承担的“卡脖子”科研攻关,集中布局能源转型6个细分领域、21项关键技术,涌现出全球首个3300伏IGBT芯片和模块等一批重磅成果。国际先进能源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累计建成23个协同创新平台、3个大中小融通创新平台。文化:2021年,昌平区共有公共图书馆25个(分馆24个),总藏量84.6万册(件)。全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9项。卫生: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141个,其中医院8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1个(含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2247张,其中医院床位11942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961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437人,注册护士8626人。全区医疗机构共诊疗1276.7万人次。全年未接到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80.63/10万,乙类传染病死亡率0.09/10万。体育:2021年,昌平区共获得市级比赛奖牌251枚,比上年增加131枚。其中金牌63枚,银牌82枚,铜牌106枚。)三:1 .本公报中2021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与上年相比的增速为2021初步统计数与2020最终核实数比较的结果。2 .本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行业划分标准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三次产业划分标准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12)108号)。3 .地区生产总值及其中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法人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5 .公报中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计量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避斗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昌平区财政局;税收数据来自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昌平区税务局;社会保障数据来自昌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部分农业数据和人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昌平调查队;自来水销售、水资源数据来自昌平区水务局;空气质量数据来自昌平区生态环境局;造林、绿化数据来自昌平区园林绿化局;用电量数据来自昌平区供电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昌平区交通局;教育数据来自昌平区教育委员会;专利数据来自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共图书馆数据、文物保护单位数据来自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档案数据来自昌平区档案局;卫生数据来自昌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场馆、奖牌数据来自昌平区体育局;其他数据来自昌平区统计局、昌平区经济社会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