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学困生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
-
资源ID:7028927
资源大小:29.21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课标下学困生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
新课标下学困生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自开展新课标下学困生有效教学的策略课题研究工作以来,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文献资料,从学困生的界定入手,认真分析学困生的成因;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以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为辅,采取各种研究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改善师生关系,创新教育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加强家校合作等方面为突破口,开展学困生的预防与转化策略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二、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标下的“学困生”不仅是学习、纪律、思想品德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还包括团结协作、性格、情感、信念等方面上的相对落后。他们不仅给老师带来繁重的工作,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将给社会造成许多不稳定因素。学校教育只要存在,学困生问题就必然存在。学困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不论对学生群体还是个体来说,就学生的身心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影响和危害,所以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践意义。1、转化学困生是建设优良班集体的需要;2、转化学困生是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要求;3、转化学困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4、转化学困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建立一个基本信念,即学困生是可以教育、转化的,就一定能成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J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对学生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谆谆诱导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帮助教育好这些后进学生,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从实际出发,选择“新课标下学困生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新课程标准指出: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基于上述理论,新课程改革为“学困生”的转化提出了纲领性目标,要求广大教师要从研究“学困生”的学习心理,挖掘“学困生”的发展潜能,改善“学困生”心理状况,从而促进“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新课标下学困生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的实施,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有助于“学困生”树立正确学习动机,克服厌学情绪;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通过研究与实践,还可以加强跟“学困生”家长的联系,转变家长的观念,加强家校合作,使“学困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同时促进学校与教师积累大量的论文、教学案例、心得体会、反思,增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学校的社会效应。四、课题界定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而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的现象仍十分严重。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鉴于上述原因,“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应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学困生”的提法过于笼统,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差,还是学习态度差,学习方法差?是思想品德素质差,还是行为规范遵守纪律差?是个人性格、心理行为有偏差,还是智商偏弱?各种各样,不一而足,所以不能一言以蔽之:“学困生从智力与学力的关系看,智力高者其学力并不一定高;智力较低者也有学力高的。许多被视为差生者,其智力未必低下。“学困生”现象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客观存在,它一直困绕着老师和家长,尽管大家采取了一些对策、方法,总是收效甚微。一般来说,“学困生”是由于两种心理系统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是心理的动力系统,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力、习惯等;二是认知系统,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认知的能力和方法。而“学困生”都有以下一些心理矛盾:要求爱抚与得不到温暖的矛盾,渴望理解尊重与遭受误会歧视的矛盾,争强好胜与自卑的矛盾,要求上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因此“学困生”不是绝对的,是可以通过努力转变的。我们只要认真分析研究“学困生”这种心理特征和形成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转化“学困生”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五、课题研究的依据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富有理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每个人都有着实现的倾向,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的话,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行动,从而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与适应。鉴于以上思想,我们认为应该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他们“是能思考、能感觉、能体验的一个人工作为学校,要给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我实现的环境,心理辅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帮助,教给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积极参与的活动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动进行调节。2 .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要适应儿童每个年龄阶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3 ,新课程标准理论新课程标准中“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新理念。4 .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人的智力超常和低常约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三,学生的智力因素相差无几。而我校有着20%以上的学困生,我们认为:这些学困生中有绝大部分是可以转化的。六、研究内容及目标(一)研究内容:1.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2 .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学习习惯,研究转化措施。3 .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4 .学校、社会和家长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二)研究目标1 .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形成的原因以及心理分析。2 .开展兴趣教学、分层教学、心理辅导、课后辅导,找到对学困生的有效教学方法。3,尊重差异,挖掘学困生内部潜力,让每个孩子得到较好的发展。4.提升教师“有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七、研究过程与方法新课标下学困生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在2019年4月申请并着手开始筹备,于10月开始实施,在探索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摸清学困生的类型及特点,探索针对学困生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而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具体开展的工作:1、认真调查分析学困生的成因课题组教师通过与学困生交流沟通、与家长联系,与任课教师交流,在学生中进行了解等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全面了解、掌握学困生的相关信息。调查发现,导致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自身原因:由于学习基础薄弱,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对学习有畏惧情绪,再加上自制力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主动学习的习惯。平日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体会不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满足感,久而久之,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逐步丧失了信心,开始自暴自弃、放任自流。还有部分学生虽然有学习的冲动和热情,但缺乏恒心和毅力,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地学习,这也导致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学校原因:学校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以成绩论英雄。应试教育巨大的惯性让部分老师把学生成绩看做是评定学生、评定自己的重要依据。有部分教师认为学困生拖了自己教学业绩的后腿,对学困生怀有厌恶心理,常常会当众批评、责备,甚至中伤、挖苦、讽刺他们,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最终导致师生关系对立,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有的学困生陷入自卑,不愿跟同学交往;有的产生逆反心理,用违反纪律等行为以示反抗;有的甚至试图用怪异的行为引起师生的关注。他们得不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帮助,这也是形成学困生的一大因素。家庭原因:我们学校,是普通乡镇中心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周边农村家庭,一少部分在镇驻地经营小型商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辅导。受家庭条件的制约,环境的影响,孩子们很多好的学习行为没有养成。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甚至错误。要么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孩子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他们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造成孩子逐渐失去自信,产生厌学情绪;要么过分溺爱子女,对孩子百依百顺,迁就纵容,滋长了孩子任性、娇惯、执拗的坏脾气和不良学习习惯,导致了学习困难;要么就平时不关心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放任自流,当发现子女成为学困生后,不仅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反而“棍棒”相加,致使子女逆反心理严重。社会原因:刚才我们说过,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家长的监管方式相对单一。尤其是那些留守的学生,更是疏于管理。精神生活的相对匮乏,让这些孩子们把心思用到了手机、电视上,一些低劣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传播,逐步腐蚀学生的思想和意志,致使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整日精神恍惚,无心学习。2、根据成因分析,对学困生进行分类转化各课题组成员根据调查情况,对学困生的成因作进一步分析采取有效地转化策略。在全面掌握学困生信息的基础上,采取跟踪调查、个案分析、研究探讨、总结规律等形式分别进行转化。并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发挥家校互相配合转化学困生的作用。对学困生倾注爱心,保持耐心,增强信心,充分进行赏识教育,保证每天有相对固定的时间与学困生进行交流沟通,密切注视并随时掌握学困生的身心、思想、学习等情况,对他们已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或表扬;对学生的退步做简要分析,对转化失败原因进行细致分析。3、以课堂教学为依托,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1)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地方,也是导致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场所。我们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学习借鉴各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了“自主-合作-一开放”式教学模式。自主,是指文本由学生自己解读体悟,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概念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方法由学生自主探究,规律由学生自己探索应用,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自主选择。互助,即合作学习。是基于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及共同发展。主要表现在学生与学生合作、教师与学生合作。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指导、检查、启发、鼓励、监督,总体实施“兵教兵”、“兵练兵”的教学策略,展开和谐竞争、互动合作;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可能是编剧或评论员。完全平等、民主教学关系基础上的课堂,极大地激发师生教学相长、和谐奋进。开放,就是要做到“解放孩子的思想,让他们去想,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去说,解放孩子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孩子的时间、空间J回归到学习的本原,强调学习的过程,解放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学生的价值。这样,我们的课堂就由原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的转变。(2)教师具体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展示;我们听课、评课,更多的关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主动学习、重点知识的点拨、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的评价、知识获得的当堂反馈等情况;学生间相互研究、合作情况;学习好的学生帮助学习差的学生,讲题、督促学习情况。通过这些努力,让学生由原来的听逐步转变为主动、自主的学。开始学生对于这种放手还不习惯,不敢讲、不会讲,到后来抢着讲、抢着展示。我们在课堂上,尤其关注学困生,多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设置适合他们参与的问题,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参与度,让学困生品尝到求知的乐趣,参与的快乐。经过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上老师更多的关注他们,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表扬、激励。现在他们上课积极参与思考,与同组学生积极研究展示,表现突出,而且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我们通过抓课堂教学,使很大一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和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4、研究教师的教育行为、心理对学困生心理和学习品质的影响(1)教师阳光心理塑造。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心理对学困生的心理和学习品质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确定了“实施学困生有效教学,从先转化老师的消极心理开始”的理念。我们陆续开展了“吸引力法则”训练,倾听了“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专题视频,并开展了“班主任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目的在于激发老师们的工作热情,消解老师们的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提高老师们的幸福指数,坚定职业理想。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有了,他们的课堂就高效了,学生就学得轻松了;老师们的幸福感增强了,他们与学生的交流就更加自然了,师生关系和谐,学生的成长就充满了阳光。学困生就能在老师和煦的阳光下,得以慢慢转化。(2)给学困生的心理护航。为了给学生创造绿色心理环境,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德育工作的生长点,智育和德育的结合点,扎实而稳妥地开展工作。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多次参加市内外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课题组成员刘静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她定期以活动、沙盘为主要形式,对学困生开展心理辅导。5、学校从制度上保障学困生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顺利进行(1)学校施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所谓“全员育人”,就是每位老师都有自己所负责的学生,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定期与这些学生谈话、交流,了解其思想动向,帮助他们指点思想上、学习上、成长中的困惑,进行德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尤其对于学困生,老师们更是关照有加,悉心研究他们的成长规律,力争用自己的努力,让学困生走好成长的每一步。自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以来,我们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班集体的凝聚力大大增强,老师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师生整体面貌得到极大的提升。(2)学校将转化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德育工作计划中,不断完善转困奖励机制,探索评价机制,综合评价学生,对取得进步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转化成绩显著的教师将在考核中获加分。成立心理咨询团队,由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咨询活动,努力做好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促使其自我调节,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八、研究成果分析与展示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取得以下成果:1、通过对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学困生的成绩转化效果明显。各班的学困生人数比例逐年下降。最关键的是,这些曾经的让老师头疼的学生,现在已经养成了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了学习态度,并探寻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由以前的抵触、畏惧,转变为喜欢,自信心增强了。他们拥有的阳光心态,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是有重要的意义。2、找到了几条有效提高学困生的规律。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把他们放在当今社会的背景下去看待他们的问题,尊重规律,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一棒子打死;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教导家长改变学困生简单粗暴、压制、体罚等不当家教方法,采取耐心的说服教育,互相沟通等方法,使学困生转化工作得到了积极的配合。3、一批教师专业得到了发展。教师在进行课题实验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撰写的研究个案很有科学性、代表性,为今后开展学困生的深层次研究,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概括得出了学困生的类型及转化策略。一是针对学习感到厌烦型的转化对策是:适度降低学习要求,为这些学生确立容易达成的短期目标,在不断实现的短期目标中,重新树立信心,认识自我,找回自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进行激励;改善学习环境,例如加入小组结对帮扶,感受被关心的温暖,尽可能让其不怕学习,逐步矫正其厌学心理。二是针对缺少家庭温暖型的转化策略是: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关爱,增加家访次数,确定家访的主题,让这些学困生感觉到老师在关注自己的成长,唤起他们心底对爱的渴望,让他们已经冷漠的心重新温暖起来,在学习上多加鼓励。这类学生只要能重拾自信心,往往转化的成功率较高。教师应与他们的家长多多取得联系,促使家长增强责任心,切实转变教育方法。三是针对学习方法不当,缺乏自信型的转化策略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目的在于恢复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被动学习的倾向。各科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教给他们学习、记忆、思维的正确方法,指导他们学习学科知识体系,进而掌握该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年级七班几个学困生同学学习散漫,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经常漏做或忘带,不与老师同学交流,偏科厌学,学习成绩一般。通过一段时期的鼓励、帮扶、转化,不时发现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学习上老师对他们课外辅导,现在他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四是针对品德行为不良型的转化策略是:第一,要充分发挥学校、班级的德育教育优势,在学科教学中树立正气,纠正模糊的是非观念,通过集体活动,促使他们的心理正常发展,在反复正面熏陶教育中,逐渐达到纠正不良道德行为的目的。第二,用动态评价法及时地激励、表扬,抓住他们点滴进步,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产生荣誉感,增强自信心。经验证明错误行为往往可以通过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加强来实现。所以对品行学困生要创造一定的氛围,让他感受到良好品行带来的信任和赞许,逐步摒弃不良品行。有几个学困生曾是年级中有名的问题学生,他们贪玩好耍,打架斗殴,顶撞师长,可以说无所不为,课题研究教师通过抓住他们的特点,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下药”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帮扶转化,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对他们的转化,他们改掉了身上的一些坏习惯,变得听话懂事了,也开始学习了。2、课题研究能够有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全面推进学校整体工作的结论。一是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有效途径,对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只有处理好师生关系,深入到学困生内心世界,才能让学困生自己有进步的信心和动力。课题组老师有的亲切和蔼,与学生做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的融入到自主、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在老师的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展示自己。学生们纷纷表示喜欢课题组老师,盼望着上老师的课。有的成员老师更多的关注班级里的学困生,经常找他们谈话,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春风化雨,使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真正得到落实。二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课题研究,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听”为“主动学”,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实验班根据班级人数,把学生分为六个大组,每六名同学又成立一个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在生生之间还进行“一帮一、一对一”的帮扶管理办法,一个优等生与一个学困生结对,以优带差。促使实验班的班风、学风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两次反馈,发现缺陷,当堂补救,做到“堂堂清”,并且对学生做到及时评价、当堂评价,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这些措施帮助学困生重新赢得了学习的主动权。有的老师侧重于变“后补”为“先导”,从调整时间,变课后辅导为课前引导学生预习,并着重指导检查学困生的预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班级从调整教室布局,创设了和谐学习环境;改革分组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因材施教,张扬学生个性;改革评价机制,重塑学生自信等方面入手,加强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实验班各类考试成绩显著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也有了明显进步。三是培养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学习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1.采取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习困难生自信、快乐地成长,在教学形式上,注重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乐中学,在乐中进步。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创设情境,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情感激发起来。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诱导学生“入境”,促其产生“入境始于亲”的感受,启迪思维,增强教学效果。可以设立问题情境、竞赛情境。3.期待与鼓励,包括:热切地期待、表扬性鼓励、谅解性鼓励。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注重鼓励,坚持正面教育。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也表明,如果教师具有一颗热爱学生之心,对学生有很好的期待,经常在言语中表现出对他们的热爱,那么,学生必然会产生喜悦、乐观、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情绪。3、家校合作是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的有效途径。家校沟通不畅,会给学困生的预防与转化带来困难。引导家长转变观念,以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责无旁贷。学校开设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授课培训。我们还多次邀请孟子研究院专家、兴唐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来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课题组老师积极与家长接触与沟通,使部分家长逐步认识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对子女的重要影响,经过课题组教师的努力,一些原本对孩子已完全丧失了信心的学困生家长恢复了信心,主动与教师沟通、配合,为教师了解、转化学困生情况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更多的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成材观,掌握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学会了科学理智地看待孩子的成败,正确客观地要求孩子。九、讨论与思考经过深入系统研究,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我校生源素质差,学困生数量众多,学困生有效教学难度大;二是虽然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们进行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与方法的培训,但是要想短时期改变家长的思想观念,困难重重,所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部分学困生学校效率有所反复,出现反弹现象,增加了转化工作的难度;三是部分教师观念仍然滞后,不能与课题研究相适应,参与课题研究较被动,缺乏耐心,方法简单随意,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影响了效果。学困生有效教学的实施有其客观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还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继续探索研究,将这项工作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