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汉族祭祖习俗及其文化内涵研究——以宁德李氏后裔“三年一贡”习俗为例.docx

    • 资源ID:7020422       资源大小:2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汉族祭祖习俗及其文化内涵研究——以宁德李氏后裔“三年一贡”习俗为例.docx

    汉髅祖习俗及其文化内涵研究一以宁德李氏后裔“三年一贡习俗为例祭祖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把祭祀提到了与军事同等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祭祖己内化为华夏子孙的一种心理需求和感情寄托,国人由此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祭祖信仰传统。1在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一带的李氏族人,自始祖颍王李程入闽开基以来至今已有I100多年历史,一直保留着“三年一贡”的朝贡活动和祭祖习俗,该习俗不仅具有中华传统祭祖的共性特点,还有唐朝王室的遗风特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拟对宁德李氏后裔“三年一贡”祭祖习俗的由来、形式、内容等进行考察,并对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以为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三年一贡”祭祖习俗的由来宁德李氏开基始祖李福,系唐昭宗李晔之第十六子,于天祐二年(公元905年)封为颍王2,公元906年,为避朱温之乱南逃入闽,化名为“李璟”,改称“岳王",李氏后裔尊称为“唐岳王”。今福建省宁德、南平等一带的李氏多为李程后裔,其中以宁德市周宁县的仕本、王宿地、梅洋、池园、李墩、坂头等地的李氏后裔最多。至今,仕本、王宿地、梅洋、池园等多地依然保持着“三年一贡”的祭祖习俗,其中以仕本和王宿两地的贡祖接宗仪式最为壮观,是宁德李氏后裔“三年一贡”祭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程入闽后夜宿松林(今“王宿地”之由来),此处山高路险、人马难行,感慨到“龙入浅水乏鱼力,凤落深山无鹊威”。李程想着自己沦落至此,今后也无法保证士兵随从们的衣食与前程,于是就将随身携带的银两分给了大家,并就地解散,后来此处就叫“兵散岭”。然而,一路跟随李梃的士兵随从们十分不舍,都不愿离开,在李裾的一再劝说下,大家许下承诺,约定每隔三年的秋收时节一起前往“朝贡”颍王。这样一个饱含深情厚谊的“三年一聚”的约定,就演变成了如今李程后裔“三年一贡”的祭祖习俗。按天干地支纪年法,公元906年为丙寅年,909年为己巳年,依此类推,每逢地支为“寅巳申亥的农历年份,就是颍王与士兵随从们相聚的年份。这就是至今I100多年来,李梃后裔“三年一贡”祭祖习俗的由来。如今,李氏后裔所建的大厅或宗祠中多会悬挂一幅“岁逢寅巳申亥三年一贡弘祖德,时值仲冬葭月四境七迎谢宗恩”的对联。二、“三年一贡”祭祖习俗的主要组成(一)各地贡祖典礼每逢“贡祖年”的农历十一月份起,由李程开基地的仕本村先行开始,其他各地李氏后裔依次将祖宗神像从仕本的李氏家庙中迎请至各地分祠,一一举行贡祖典礼。各地的贡祖典礼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部分:1 .祭祀先祖祭祀日一早,族内轮值理事长会鸣放神铳,以告知宗亲祭祀正式开始,随后,家家户户陆续将祭祀品供奉于先祖神像前。祭祀品主要包括牛、羊、猪、鸡、鸭、鹅等牺牲,梭耙、粽子等黍稷以及酒、果等贡品。待祭祀贡品上齐后,法师设醮坛奉请李氏先祖、岳王士兵随从等各路神灵及先祖,然后,族内男性着穿长袍,按序向祖宗行三拜九叩之礼。叩拜礼先由族内辈分年龄最长的男性,双手托起祭祀品“猪头”至头顶(年长者往往因体力有限,此动作多在子孙帮助下完成),另一长者根据司仪口令,依次向祖先行进贡香、烛、花、果、梭耙等礼;礼毕,族内男性按辈分、年龄依次向祖宗行三拜九叩礼。解放后,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李家女性在男性叩拜之后,也按辈分、年龄依次向祖宗叩拜。行三拜九叩礼前,行礼者会根据司仪口令,依次整冠帽、衣领、腰带,然后再行三拜九叩。叩拜期间神铳声、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声,甚是壮观。2 .贡祖法会白天的祭祖结束后,族人会拿“五果”、素菜等贡品置换白天贡祖的牺牲、械耙等贡品,以待晚上的贡祖法会,贡祖法会将持续两天。法会设醮坛于大厅内,醮坛四周悬挂剪纸、神符等,剪纸上书写神号、祈福语等。是日吉时贡祖轮值董事先鸣铳宣天、鞭炮齐发、锣鼓敲响,宣告法会即将开始。法会伊始,法师吹鸣法号、振响法铃,口念“咒语”,恭请岳王及历代宗亲公婆、区域神灵等,齐聚大厅、普天同庆。法会中还有专设的“请兵”环节,由法师恭请当年随同岳王入闽的士兵随从归来相聚。法师还将宣读贡祖情词,陈述贡祖的缘由、本次贡祖的情况,并向祖先神灵祈福。法会还有“种花献娘娘”等富有皇室色彩的环节,是一场集“歌颂、书法、剪纸、礼仪、奏乐、舞蹈”于一体的道教盛会。3 .族亲宴会贡祖典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族人将共同分享贡祖所用的牺牲,举行盛大的族亲宴会。族亲宴会于第二天的中午和晚上在大厅或宗祠内举行,中午的宴餐称之为“烟肉饭”,晚上的宴会为正餐。古代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所限,族间宴会的菜肴由每家每户各提供两份,大家拼餐聚会;后来,发展到每家提供两种菜品,由厨师统一制作;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宴会菜肴都由各家各户出资交由轮值理事统一筹备。族间宴会的发展历程,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纪念表彰各地李家女性在保护祖宗神像、传承贡祖文化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贡祖期间由轮值董事向全村女性各发一块“炳大肉工(二)正月接祖仪式待仕本村的贡祖典礼结束后,其他地区的李氏后裔将依次来祖庙迎接祖宗神像至各地分祠举行贡祖典礼。其中,王宿地作为始祖李福入闽后的夜宿地,“三年一贡”的贡祖典礼在仕本与王宿地两地间就显得格外隆重。贡祖年的农历十二月初三日,王宿地族人会派代表前往仕本,抬请先祖神像至王宿地举行贡祖典礼。次年农历正月初二日下午,仕本村将派贡祖轮值董事、“礼生”等一行前往王宿地迎接先祖神像回归,初三早上仕本及附近村民多会前往李氏先祖回归途中恭候迎接,场面甚是壮观。接祖仪式可分为以下四部分:1 .礼生走礼“礼生”是在仕本一王宿两地互派知书达礼的会亲团成员,他们由族人选拔,并经严格训练,熟练掌握相关礼仪。正月初二下午,仕本将举行隆重的出征仪式。待仕本礼生达到王宿地后,王宿地礼生作为主方,将邀请仕本礼生“走礼”。两地“礼生”在先祖神像前,按照唐朝宫廷礼仪,主客双方两人或四人共同“走礼”。走礼过程较为复杂,分为“双蝴蝶”“剪刀步”“平丈”“廿四拜”等多种步法。走礼结束后,主方礼生到八仙桌边用“礼帕”分别向凳、筷、杯,行请坐、请吃、请饮等动作,客方礼生做拱手礼一一回应;最后主方行至客方前相携入座,共同举行茶话会、共叙宗情。正月初四,王宿地会亲团从仕本回去之前,仕本族人也在大厅摆香案邀请对方礼生“走礼”,礼毕举行欢送茶话会,然后一路锣鼓鞭炮欢送王宿地宗亲至村口。可以说,礼生走礼是“三年一贡”祭祖习俗中“礼”文化的重要体现,具有唐朝宫廷特色,展示了岳王后裔对礼的重视。2 .宗亲宴会礼生走礼、茶话会结束后,晚上王宿地宗亲将举办宴席,迎接仕本宗亲,双方互称“本家工宴席期间,宗亲双方敬酒的“讲好话”是一场富有特色的文化盛宴,颇具皇室贵族遗风。为了保证双方“讲好话”的顺利进行,仕本一王宿两地都会安排族内有文化的人坐阵每桌。“讲好话”如古时的“即兴赋诗”活动,敬酒者端起酒杯时要向大家说一句“好话”,那么另一方的代表也要端起洒杯回一句好话。如仕本宗亲说“年届寅申酬祖德,岁逢巳亥报宗恩”,王宿地宗亲将回答“唐皇祖宗千年在,世上儿孙万代兴”等不胜枚举。这些富有文化内涵,又有贡祖特色,表达美好祝愿的“好话”,不仅展示了“三年一贡”祭祖习俗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李氏族人对先祖的感恩、对家族兴旺的祝福、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贯穿宗亲间交往的“讲好话”活动,体现了岳王后裔重视文化的传统,是儒家“仁”文化的生动体现。3 .共阅祖谱晚上宗亲宴会结束后,仕本与王宿地两方宗亲将举行共阅祖谱仪式。阅谱前要先在祖宗神像前摆好香案,供奉香花、烛台,全猪、全羊、全坛酒等贡品。“会亲团”们朝拜贡在案桌中央的族谱后,两地各派代表,由保管族谱箱方代表颂“开箱礼语”并启封条,保管钥匙方代表手持钥匙开锁。两地代表从箱内取出族谱,开始翻阅李氏宗谱,共同缅怀先祖的创业之路,以承先祖之德,启后裔之贤;同时,对两地在三年“闭贡”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记载,记载完毕后,在两地监事人员监督下进行封谱。阅谱仪式结束后,两地交换保管方式,一方保管谱箱、一方管钥匙,待下轮贡祖年双方再交换保管方式。4 .接祖仪式正月初三一早,李氏先祖神像浩浩荡荡地从王宿地出发,途经吾东溪、际会、阮洋中、贡川、礼门等地,约二十公里,历经十余小时才回仕本的李氏家庙。李氏祖先神像回归家庙过程,既有唐朝王室风格,又有当地神明巡游特色。走在最前方的是“神铳队”,神铳队由仕本及邻近各地李氏后裔男性组成,各地后裔“一家一铳”于祖宗回归的沿途各地恭侯。神铳队之后是鼓乐队,鼓乐队由大锣、小锣、小鼓、镜镀、喷呐等组成;鼓乐队之后是仪仗队,仪仗队由彩旗队、回避牌、龙头杖、西瓜锤等组成。仪仗队之后才是李氏先祖的神像,神像座于龙轿内,由四人共抬,轿后配一万民伞(当地称“龙伞”)。接祖途中,他姓后裔最隆重的接祖仪式要属阮洋中村与阮家洞村的“做贡”仪式。该地系唐朝节度使阮能3之后裔的聚居地。因阮能感念大唐恩情与昔日君臣之义,在岳王入闽后给予了许多帮助,因此在仕本李氏家庙中至今依然供奉着阮氏先祖的神像,这种在家庙中供奉他姓先祖的现象是极其少有的,充分反映了李氏后裔对阮氏先祖的感恩之情。当李氏祖先神像行近阮洋中时,阮氏后裔早己把阮氏先祖神像抬至村口迎接,然后共同行至沿街摆置的贡台,接受阮氏后裔的朝贡。朝贡时,仕本族人代表将以讲好话的形式对阮氏族人表示感谢,如仕本李氏后裔言“今日龙溪君臣会,李阮两姓万代兴”,阮氏后裔则曰"君恩臣必报,父业子当承”等等。接祖全程一路铳声震天、鞭炮争鸣、锣鼓喧闹、钱钱应和,沿途各姓后裔手持明香、沿途跪拜,一派喜庆、祥和,场面极为壮观。从宁德李氏后裔“三年一贡”祭祖习俗由来、组成及各种仪式来看,“三年一贡”祭祖习俗既有传统意义上一般汉族祭祖的特征,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丰富内涵。三、“三年一贡”祭祖习俗的文化内涵(一)蕴含着“仁”文化仁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规范和协调人际关系的准则。4在宁德李氏后裔“三年一贡”祭祖习俗中的“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间的“孝悌工首先,正如礼记祭统中所言“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祭祖表达了对祖先的崇拜、对血脉来源的自豪、对先辈创业的缅怀,同时通过一系列仪式化的活动表达着对长者的尊敬、对父母养育情的感恩。其次,祭祖的顺序遵循各地开基先祖的长幼之序,由岳王肇基地仕本开始,其他各地依开基祖的长幼之序陆续进行。最后,在祭祖过程中宗亲间的接待、迎来送往等细节处处都体现了互敬互爱。二是超越血缘关系的李氏族人与邻近民众间的“忠恕”。在李氏先祖神像在往返王宿地的途中,途经的所有各地民众都会焚香、放炮、叩拜,虔诚地迎接李氏先祖,同时热情地为李氏族人送茶水、糕点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以“三年一贡”的祭祖习俗为载体,不仅促进了宗族间的和睦相处,还促进了区域民众间的相互尊重与相互关爱,是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仁”的生动体现。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指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以说这种基于血缘关系的感情与关爱是“仁”的基础。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李程后裔“三年一贡”的祭祖习俗已不单单是李氏族人的家俗,而是成为了邻近区域人民共同的盛事,特别是在祭祖过程中表现出人与人相处的尊重与关爱,正是“尊礼义、尚伦理”的仁爱写照。(二)蕴含着“义”文化从宁德李氏后裔“三年一贡”祭祖习俗的由来来看,“三年一贡”的缘由是颖王李程与患难之交的入闽将兵分离时三年一聚的约会,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义的生动体现。这种“义”有“忠义”“情义”'信义”等多层含义。“忠义”体现于李程及士兵随从为了国家大义奋不顾身、誓死捍卫的家国情怀;士兵随从们纵然经历千辛万苦,但依然对唐室忠心耿耿、对李氏血脉肝胆相照。“情义体现在李福与士兵随从们的感情之中,一路南逃入闽的辛酸,李程与士兵们日常相处的点点滴滴,眼看故国不复在、主仆将分离,那种难以割舍的情义,就化作了“三年一聚”的约定。李程入闽开基一千多年来,其后裔至今依然能保留着“三年一贡”的祭祖习俗,不仅可以看出当年李程及士兵随从对“三年一聚”约定的恪守,更可以看出“守信崇义等精神己深深植入于李福后裔的宗族价值追求之中。“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可以说,“义作为一种人格价值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己深深根植于中国灿烂文化的沃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行为价值取向。(三)蕴含着“礼”文化从宁德李氏后裔“三年一贡”祭祖习俗的全程来看,贯彻始终的是“礼工祭祖全程中不仅对祖先的祭祀礼、叩拜礼等祭祀仪式讲究“礼”,而且在族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也讲究“礼”,特别是礼生的“走礼”、相互敬酒中的“讲好话”等习俗,这些都是“礼”文化的生动展示。可以说,“三年一贡”中的“礼”文化包含着以下个四方面的内涵:一是表达对祖先恭敬虔诚的祭祀心志和情感5,体现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如祭祀过程中的参神、降神、初献、亚献、三献、辞神、望瘗等环节。二是表达对“生”与“死”的终极关怀,对神圣存在和神秘力量的崇拜和信仰。如贡祖法会中的仪式及其中的乐、舞、书等艺术表现。三是表达族人对等级、秩序、规范的遵守。如祭祀叩拜礼中族内辈分、年龄的最大者先行跪拜,其他后裔按序进行。四是表达对“知书达礼”等美好修养行为的崇尚。在祭祖的全程中,不同区域的李氏后裔在交往中特别讲究相互之间的“礼”,如茶话会前的“走礼”、敬酒过程中的“讲好话”等习俗,就集中反映了李氏后裔的王室礼文化。“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可见,“礼”不仅在规范人的行为、提升人的修养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还对构建社会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四)蕴含着“和”文化从宁德李氏后裔“三年一贡”祭祖习俗的形式来看,它对扩大村际交往,促进民众情感交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三年一贡”的祭祖活动把以血缘宗亲关系为纽带的族群凝聚起来,增强了同宗共祖的氏族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促进了宗族间的团结友爱与和睦相处。二是族人以“三年一贡”为契机,在祭祖的日子里往往会邀请亲戚朋友到家中做客,促进了民众间的交流与交往。三是“三年一贡”的祭祖活动时长、面广、影响大,特别是正月初三的接祖仪式,要徒步二十余里、途经十余村镇,对于促进区域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仕本的李氏家庙已不仅仅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家庙”,而是成为当地民众的朝圣之地;李氏先祖也已不仅仅是一个李氏后裔的祖先,而是成为了当地民众共同信奉的“神灵”,这是极其少有的现象。“三年一贡”祭祖习俗中蕴含的“和”文化是九族既睦、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生动体现。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发展,“三年一贡”的祭祖习俗已不仅仅是李氏后裔追思先祖、感念恩情的祭祀活动,而是成为了继承优秀家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三年一贡”祭祖习俗中许多传统的仪式都进行了简化,人们心中宗族的观念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淡化,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受到了一定冲击。有幸的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高度重视,特别是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于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弘扬像宁德李氏后裔“三年一贡”祭祖习俗等优秀传统文化,一是需要各级党委与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引导,尽快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传统文化保护工程;二是需要李氏后裔等继承人在时代发展中传承创新,不断深化民俗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其中蕴含的“仁”“义”“礼”“和”等文化;三是要强化祭祖习俗的教化功能,带动区域形成家俗、家风建设的优秀品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说,如何发挥传统民俗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依然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课题。1李静.论祭祖传统对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63-65.2宋祁,欧阳修,范镇,等.列传第七十一宗诸子传M/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3中华阮氏网.阮氏宗族对古代福建的三次重大贡献EBOL.(2012-08-23)2016-12-15.http4巴新生.孔子“仁”的泛血缘文化特征及其在先秦儒家仁学史上的地位J.史学研究,2002(6):7-13.5余和祥.论祖宗祭祀礼的伦理思想根源J.中南昆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5):43-46.6刘书惠.神话与仪式:先秦儒家祭祀礼的原始意蕴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3):7-12.

    注意事项

    本文(汉族祭祖习俗及其文化内涵研究——以宁德李氏后裔“三年一贡”习俗为例.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