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考试财务案例研究第二次作业8.docx
-
资源ID:7014284
资源大小:31.7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4年4月考试财务案例研究第二次作业8.docx
2024年4月考试财务案例探讨其次次作业一、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0分,共2小题,每小题50分)1.退休不久的老王最近遇上了一件既令他难过又令他困惑的事。难过的是:他于年初所投资的福兴公司,尽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破产了!困惑的是:赚钱的公司也会破产?!投资前,他曾查阅了该公司的利润表,其上还有28万元的销售收入,净利润达2.4万元,而资产负债表显示该公司应收帐款与存资增加,厂房设备也增加,数据显示的结果好像非常良好。不解之余,他找到一位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挚友郑会计师询问,郑会计师让他找一张该公司的现金流量表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利润24000调整项目:应收账款增加(48000)存货增加(40000)折旧费用4400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000)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购买设备(80000)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短期借款(112000)现金净增加额12000要求:对此案例进行探讨。2.美国安稳公司盈余管理案例(一)、安稳公司简介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美国第七大公司安稳公司(Enron)曾被财宝杂志评为美国最有创新精神的公司,该公司2024年的股价最高达每股90美元左右,市值约700亿美元。但在2024年下半年,安稳披露,它将招致至少10亿美元的损失并且将重新报告它在1997、1998、1999、2000以及2024年前两个季度的财务状况,以此改正以前报告中的错误,这些错误将安稳的总体收入扩大了5.91亿美元。这次重新报告的影响非常骇人,它使得安稳股票价格下跌了91%。不久以后,蒂纳基(Dynegy)公司对安稳的收购以失败告终。安稳债券落入垃圾债券的地位而其股票价格也猛降至每股26美分。2024年12月2日,安稳公司被迫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的规定,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爱护,以资产总额498亿美元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2024年4月8日,MilbergWeiss在休斯顿地方法院对安稳公司提出了合并集团诉讼。为了其客户的利益,MilbergWeiss正试图为安稳于1998年10月19日到2024年U月27日间公开募集的股份和债券的购买者寻求救济。合并诉讼的原告以违反联邦证券法为由起诉了安稳公司的某些管理人员和董事、公司的会计师、律师事务所以及银行,原告知称,这些被告卷入了大量的内部交易并在关于安稳公司的财务状况方面出具虚假的有误导性的报告。这些虚假的报告导致安稳公司的股票以90.50美元的高价在证券市场卖出,被告们卖出了超过2000万股安稳股票,共计约11.9亿美元。安稳公司的破产欺诈事务被揭露以后,在美国朝野引起极大的振动。这一案件涉及一大批政府要员和国会议员,还将使老师、消防员和部分政府雇员的退休基金损失10亿美元以上。而且还涉嫌勾结安达信会计师行(美国五大会计师行之一,有8.4万员工,分布在84个国家和地区)造假账。是一件官商勾结、欺诈民众的大案。现在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但已在美国和世界很多国家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正如商业周刊的文章所说:“这场金融灾难的影响远远不止一家大公司的破产。这是一场大规模的腐败。”文章说:“投资者的信念是我们整个经济胜利的关键”,安稳事务“从根本上动摇了我们的信念",我们还能信任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会前主任雷维特说:“美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已被毁。现在,美国国会、司法部、证管会和劳工部都已绽开调查,可以预料,还会有更多的丑闻被曝光。(二)安稳公司主要的盈余管理手段综合已披露的资料,安稳公司主要的盈余管理手段有:1、利用“特殊目的实体”高估利润、低估负债。安稳公司不恰当地利用“特殊目的实体"(SPeCiaIPurposeEntities,简称SPE)符合特定条件可以不纳入合并报表的会计惯例,将本应纳入合并报表的三个“特殊目的实体”(英文简称分别为JEDECheWCo和LJMI)解除在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之外,导致1997至2000年期间高估了4.99亿美元的利润。低估了数亿美元的负债。此外,以不符合“重要性”原则为由,未接受安达信的审计调整建议,导致1997至2000年期间高估净利润0.92亿美元。各年度的详细状况如表:项目名称1997199819992000合计净利涧调整前净利润1.057.03S.939.7926.80减:重新合并SPE抵消的利润0.451.072.480.994.99审计调整调减的利润0.510.060.020.330.92调整后净利润0.095.906.438.4720.89调整后净利润占调整前比例8.6%83.9%72.0%86.5%77.9%债务总额调整前债务总额62.5473.57S1.52100.23加:重新合并SPE增加的债务7.115.616.856.28调整后债务总额696579.1888.37106.51调整后债务总额占调整前比例111.3%132.1%108.4%106.3%表1安然公司各年度利润及负债表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EnronCoiporation's8-KFilingwiththeSEConNovember8,200Io安稳公司的上述重大会计问题,缘于一个近乎荒唐的会计惯例。依据美国现行会计惯例,假如非关联方(可以是公司或个人)在一个“特殊目的实体”权益性资本的投资中超过3%,即使该“特殊目的实体”的风险主要由上市公司担当,上市公司也可不将该“特殊目的实体”纳入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安稳公司正是利用这个只注意法律形式,不顾经济实质的会计惯例的漏洞,设立数以千计的“特殊目的实体”,以此作为隐瞒负债,掩盖损失的工具。更令人不行思议的是,这个3%的惯例,原先是10年前一个从事租赁业务的主体所设计的,后来该主体极力劝服了有关当局认可了其会计处理。以后,这奇妙的3%规则便渐渐演化为约定俗成的惯例,并适用于对几乎全部“特殊目的实体”的会计处理。安达信在安稳事务东窗事发之后,就是以此为自己作辩解的。一些学者认为安达信的辩解是片面的,作为全球闻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莫非不明白这项荒唐可笑的惯例有悖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会计原则?莫非审计只是机械地照搬准则和惯例,而不须要专业推断?莫非安达信不清晰安稳公司通过“特殊目的实体”隐瞒负债、掩盖损失对投资者可能造成的后果?安稳公司前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主管安德鲁s.法斯森(2024年10月被革职)在1998年一起名为“仙人掌3”诉讼案件的作证中曾坦言,安稳公司通过设立“特殊目的实体”,就是为了将负债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外,在进行“业务支配”和“组织设计”过程中,均与安达信亲密磋商(kurtEichenwald&MichaelBrick,2024)o可见,安达信并非不了解安稳公司设立“特殊目的实体”的用意。2、通过空挂应收票据,高估资产和股东权益。安稳公司于2000年设立了四家分别冠名为RaPtorI、RaptorIIRaPtOrIn和RaPtOrlV的“特殊目的实体”(以下简称V类公司),为安稳公司投资的市场风险进行套期保值。为了解决V类公司的资本金问题,安稳公司于2000年第一季度向V类公司发行了价值为1.72亿美元的一般股。在没有收到V类公司支付认股款的状况下,安稳公司仍将其记录为实收股本的增加,并相应增加了应收票据,由此虚增了资产和股东权益L72亿美元。依据公认会计准则,这笔交易应视为股东欠款,作为股东权益的减项。此外,2024年第一季度,安稳公司与V类公司签订了若干份远期合同,依据这些合同的要求,安稳公司在将来应向V类公司发行8.28亿美元的一般股,以此交换V类公司出具的应付票据。安稳公司按上述方式将这些远期合同记录为实收股本和应收票据的增加,又虚增资产和股东权益8.28亿美元。上述两项合计,安稳公司共虚增了10亿美元的资产和股东权益。2024年第三季度,安稳公司不得不作为重大会计差错,同时调减了12亿美元的资产和股东权益,其中的2亿美元系安稳公司应履行远期合同的公允价值超过所记录应收票据的差额。3、通过有限合伙企业,操纵利润。安稳公司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包括设立由其限制的有限合伙企业进行筹资或避险。现已披露的设立于1999年的LJM开曼公司(简称IJMD和LJM2共同投资公司(简称LJM2,LJMl和LJM2统称为LJM)在法律上注册为私人投资有限合伙企业:。IJM的合伙人分为一般合伙人和有限责任合伙人。安稳公司在东窗事发前,以LJM的多名有限责任合伙人为与安稳公司没有关联关系的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为由,未将IJM纳入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但从经济实质看,LIM的经营限制权完全驾驭在安稳公司手中,安稳公司现已承认L川属于安稳公司的子公司。L川从1999年设立起,至2024年7月止,其一般合伙人推选的管理合伙人为当时担当安稳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的安德鲁S.法斯奏。L川设立之初,有关人员曾明确向安稳公司的董事会说明设立LJM的目的,就是要使LJM成为向安稳公司购买资产的资金来源,向安稳公司投资的权益合伙人,以及降低安稳公司投资风险的合作伙伴。1999年6月至2024年9月,安稳公司与UM公司发生了24笔交易,这些交易的价格大都严峻偏离公允价值。安稳公司现已披露的资料表明,这24笔交易使安稳公司税前利润增加了5.78亿美元,其中1999和2000年度增加的税前利润为7.43亿美元,2024年1至6月削减的税前利润为1.65亿美元。在这24笔交易中,安稳公司通过将资产卖给LJM2确认了8730万美元的税前利润;L川购买安稳公司发起设立的SPE的股权和债券,使安稳公司确认了240万美元的税前利润;L川受让安稳公司联屑企业的股权,使安稳公司获利1690万美元;安稳公司与UJM共同设立5个SPE,并通过受让LJM2在这5个SPE(其中4个为前述的V类公司)的股权等方式,确认了与风险管理活动有关的税前利润4.712亿美元。安稳公司通过上述交易确认的5.78亿美元税前利润中,1.03亿美元已通过重新合并LJMI的报表予以抵消,其余4.75亿美元能否确认,尚不得而知。但安稳公司在2024年第三季度注销对V类公司的投资就确认了10亿美元亏损的事实(GretChenMorgenson,2024),不能不让人怀疑安稳公司在1999和2000年确认上述交易利润的恰当性。4、利用合伙企业网络组织,自我交易,涉嫌隐瞒巨额损失。上述三个重大会计问题所涉及的金额,在我们看来已是天文数字。但安稳公司的会计问题并非到此为止。目前已披露的不到10家合伙企业和子公司所涉及的上述会计问题;说不定只是冰山一角。安稳公司拥有错综困难的浩大合伙企业网络组织,为特殊目的(主要是为了向安稳公司购买资产或替其融资)设立了约3000家合伙企业和子公司,其中约900家设在海外的避税天堂。虽然安稳公司2024年10月组成了由新增选为独立董事的德州高校法学院院长威廉鲍尔斯教授担当主席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对安稳公司的合伙企业和子公司进行调查,但要查清这些具有困难财务结构和干变万化商业风险的网络组织的真实状况,唯恐得历时数载。尽管如此,依据纽约时报)2024年1月17日的报道以及1月16日该报全文刊载的安稳公司发展部副总经理雪伦沃特金斯女士在首席执行官杰弗利K.斯基林突然辞职后致函董事会主席肯尼思莱的信函,安稳公司很有可能必需在已调减了前5年5.86亿美元税后利润的基础上,再调减13亿美元的利润。这13亿美元的损失,主要是安稳公司尚未确认的与合伙企业困难的融资支配等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损失,其中5亿美元与安稳公司已对外披露的V类公司有关,其余8亿美元则与安稳公司至今尚未披露的Condor公司有关。至于众多以安稳股票为轴心的创新金融工具及其他困难的债务支配所涉及的损失和表外债务,很可能是个难以估量的“财务黑洞”。5、利用能源贸易合同。安稳公司在2024年9月末,发表了一份总结当年前三个季度的财务报告,依据这份报告,安稳无可争议地成为自己行业内的领头羊。事实上,安稳在2024年前9个月的营业额达到了惊人的1390亿美元,而通用电气2024年全年的收入不过是1250亿美元。然而,安稳巨大的营业额里很大的一部分是由于能源贸易合同引起的。能源贸易合同主要是一些有关自然气、石油和电力方面的贸易合同。签约双方的目的是通过将来市场价格改变而从中牟取利润。能源贸易合同的买卖者并不肯定是能源公司,事实上很多华尔街上鼎鼎大名的投资银行,例如瑞银华宝、所罗门美邦、JP摩根大通和摩根斯坦利等都是这些合同的签约方。为了更好地理解能源贸易合同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我们可以假设一份价值100万美元、在6个月后生效的自然气合同。假如一家华尔街的公司把这份合同出售,那么对账面上的“营业收入”是不会有任何影响的,但事实上,华尔街的公司会定期把这份合同与市场现值做出比较,看看原委赚到或者亏损了多少钱,这在公司的损益表上就会反映为“贸易盈余/亏损”。在会计实践中,这样的做法被称为报告“净值”。但是从20世纪90年头起先,很多能源贸易公司都起先接受一些激进的会计手法(安稳是始作俑者),它们起先报告合同的“毛值”,这意味着将上面所说的100万美元合约面值干脆记为营业收入。这些公司会把价值大约相同的自然气记作“费用”以抵消营业收入,这样能源贸易公司最终得到的利润额就跟华尔街的公司计算出来的差不多,惟一的差别就是:华尔街的公司没有将合同的100万美元面值记作营业收入,但是能源贸易公司的账上却实实在在地多出了这样一笔营业额。据媒体披露,安稳正是利用这样的手段,使其营业额大增。6、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操纵利润。华尔街日报报道,JP摩根早已得悉安稳的财务出现问题,急需新的资金,可能不能偿还其贷款。因此,JP摩根与安稳串谋以一买一卖的交易方式,帮助安稳粉饰账目,掩饰财务危机。即JP摩根从安稳买入自然气后,随即以较高价回售给安稳,以当中的差价作为贷款的利息。为此,花旗集团旗下旅行者产险等11家保险商入禀法院,对此提出了指控。最终,安稳事务还引起了人们对美国会计准则模式的反思。2024年3月13日,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发表声明指出,尽管安稳事务的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但自不待言的是,投资者并没有被精确告知资产负债表表外财务支配的重大影响。对此,美国会计法规难逃其咎。因为美国会计准则只注意对投资工具是否拥有形式上合法的全部权,对投资工具的实质限制权重视不足。与此不同的是,国际会计准则遵循的却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如依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财务报告就应当披露“特殊目的实体”的细微环节。美国以详细规则为基础的会计和审计准则,试图准确地勾画出合法做法的底线,但事实上却激励人们在实务中尽可能地靠近底线,或尝试突破底线,甚至会促使一些人利用法律漏洞,轻视专业推断。因此,应更多地接受以基本原则为基础的专业准则。ACCA大力支持欧盟在将来几年内逐步接受国际会计和审计准则,而且认为世界各国都应马上关注这个问题。美国也应接受国际准则,以取代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和公认审计准则(GAAS)。问题:1、结合安稳公司盈余管理案例,试述盈余管理的动因。2、反思安稳事务的启示。答案:一、案例分析题(100分,共2题,每小题50分)1.参考答案:虽然有利润,但现金惊慌,经营活动不能创建现金流量,存货和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过多,购买设备也增加了对现金的需求,因此公司只能依靠负债来筹集资金,但不幸的是,公司在经营活动不能创建正的现金流状况下,还运用了短期负债筹资,因此当短期负债到期时,公司现金支付困难,出现了破产。思索要点:(1)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区分,(2)现金流量与财务状况的关系,(3)现金流量表的作用解题方案:评分标准:2.参考答案:1、盈余管理是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推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结果。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必定性:(1)会计准则的不完善及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会计政策之所以具有可选择性,是由会计本身具有的社会性与技术性的双重性确定的,因而有其存在的必定性,但同时这也给上市公司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实现盈余管理创建出空间。(2)契约不完备和企业治理缺陷。由于不同契约主体间存在利益冲突,加之契约本身存在不完备性,假如没有相应的制度性约束,企业管理当局可能利用其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限制权,为自身利益须要进行盈余管理。(3)信息不对称。由于管理层干脆限制着企业的经营活动,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是经过企业的会计系统加工处理而成的,这确定了企业管理者不但清晰了解企业实际的经营成果,而且也限制着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披露,而外部相关利益主体只能依靠企业供应的财务报告推断企业的经营业绩,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会导致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详细动机:(1)筹资动机.(2)避税动机.(3)避开或降低政治成本动机.(4)债务契约动机.(5)炒作股票动机.2、反思安稳事务的启示:(1)、安稳事务的会计、审计启示:既不应夸大独立审计在证券市场监管中的作用,也不应将上市公司因舞弊倒闭的全部责任归咎于CPA;不要过分崇拜市场的力气,民间自律不见得是最佳选择;既不要迷信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也不行神化独立董事;不能只重视制度支配,而忽视全方位的诚信教化;不要迷信“五大”,“五大”的审计质量不总是值得信任。(2)、安稳事务的财务学启示: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并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资本经营应听从和服务于资产经营;金融创新应加强风险管理。解题方案: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