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docx
-
资源ID:7007621
资源大小:2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docx
ATSI错景磕!哙4专也甄箪强薇当前,在各学科知识深入融合的背景下,会计领域融入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增多,使得会计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会计领域对于会计人才也就产生了新的需要,为此,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建设工作也必须结合行业的新需求,在课程布局上,积极采取创新型的举措,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予以创新,实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一、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员核心能力(一)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影响人工智能对于会计行业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后,会计行业的工作重点发生改变,记账环节不再是最重要的部分,关键则在于对数据信息的挖掘;第二,会计工作的效率显著提升,这主要是人工智能视域下各种新的系统软件应用带来的;第三,会计信息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以往人为错误的发生概率显著降低。而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则表现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推进会计从业者由传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职能转型,使之在财务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下,智能财税机器人应运而生,这对于部分会计从业者而言,其存在职业替代的风险。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对会计从业者的影响表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点。(二)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员核心能力在当今这个智能化时代,会计从业者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也出现了转变,其主要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核心能力:一是财务分析能力,这是会计岗位所必需的基础能力;二是业财融合方面的能力,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对企业的业务层面予以充分的了解,深入了解并支持业务过程和决策,确保财务数据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三是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会计人员应当能够结合财务数据,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予以有效掌握,及时把控风险;四是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相关计算机技术能力,会计人员应当掌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相应工作的能力。(三)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在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其对于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具体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也有了相应的变化。目前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是:打造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会计从业人员。在这一目标中,更加侧重于会计从业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从专业目标上来看,一方面,会计从业者不仅要具备基础的财会知识,而且还需要掌握管理会计的知识和方法,以及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方面的技能;另一方面,会计从业者也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实现综合素质水平的稳步提升。二、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现状(一)人工智能背景下,课程结构不合理从当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安排上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合理之处。具体来看,这些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上的课程体系都高度相似,大部分专业课程均集中于财务会计部分,包括基础会计、会计实务、税法等课程,虽然部分高职院校设置了管理会计等细分的方向,但这些方向也基本大同小异,仅仅表现在个别专业课的差异,且特殊的专业课也较为浅显,对于预算管理、大数据分析和运用等新内容则几乎没有涉及。显然,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都不尽合理,亟待改进。(二)实践课程较为欠缺纵观当前的高职院校,其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大多缺乏创新,局限于常规的会计核算方面。虽然很多高职院校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外出实习,但由于会计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学生很难通过短暂的实习环节对会计工作予以全面掌握,通常只是完成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这就导致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难免流于形式,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三)会计课程与人工智能的衔接融合程度不足当前,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很多企业的财务业务已经呈现出共享和一体化应用的态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会计课程与人工智能相关内容存在着脱节的情况。在实际的课程讲授中,教师通常只是讲解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流程,甚至部分教师只是演示一遍操作流程,而没有结合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阐述和应用O这就导致高职会计专业的很多学生都无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也就无法满足当今智能背景下社会对技能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三、智能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一)对课程安排进行调整在课程安排调整这项工作中,其重点则要体现在“技术复合型”学科体系建设,补充更多的教学内容,以充分发挥出“人工智能”的优势。因此,在课程建设中,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同时,考虑到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工作的新变化,在学科体系中,还要适当增加一些新的课程,如Python建模分析、大数据财务分析、统计学等,通过这些新增的课程,能够让学生对人工智能有更为准确的认识,意识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行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让学生掌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处理财务数据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二)重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内容是实现课程调整所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在课程体系优化创新的基础上,对培养方式做进一步的创新,积极融入其他学科和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实现“跨界培养”的目标。当然,在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整体的逻辑框架下加以进行,而不是简单的堆叠课程内容。概况来看,重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在课程设置中,适当减少不必要的会计课程,对于内容接近的会计课程予以合并,空余出的课时交给其他学科的课程;同时,对于已有的一些课程,在保留课程名称的前提下对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如将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中,融入财务共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内容。第二,在既有的会计课程中,适当增加业务方面的内容比例,以达到“业财融合”的目标。第三,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宜再进行照本宣科式地讲解,而是要更倾向于启发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课堂中理论讲授课时应当适当压缩,而提升实训课时。第四,对于会计专业的实践课程内容,也要积极予以更新和创新,包括增设新课程,如财务共享服务、数字化管理会计实训I、财务大数据分析等课程;特别是需要注重实践课程中的所学知识能够在岗位中发挥作用,因此还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沙盘经营管理和创新创业教育以及职业认知等方面的课程。(三)基于人工智能对学生能力要求合理安排课程在当今这个人工智能时代,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则如图1所示。图1人工智能时代对学生财会综合能力的多方面要求具体来看,这六个方面的要求通常如此进行解释:第一,财会基础知识:主要指针对一些复杂的内容,应当以坚实的财务会计基础知识储备来有效应对;第二,财务自主学习能力:其主要指的是,面对当前动态变化的财经类法规和相关准则,学生应当本着“与时俱进”的生活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来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第三,财会信息管理能力:学生在当前的财务大数据中,要能够有效识别其中的关键性内容,细化重要信息,剔除失真信息,实现对企业财务工作的有效开展;第四,财会数据管理能力:需要学生构建财务数据思维能力,基于企业决策需求,收集基本的财会数据,再利用收集到的财会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做出合理的决策;第五,财会风险管理能力:学生应当能够基于财务数据,明确企业资金运动的具体流程,并辅以相关工具找出企业资金运动中的短板,并及时向对应的问题部门发出提示预警;第六,智能设备的应用与维护能力:在智能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其难免会产生一些小的故障问题,为避免这些问题影响财会工作效率,就需要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能力。为切实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以上六方面的能力,在专业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上,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要增设人工智能类专业课程。在这类课程中,应当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主,重点强调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具体来看,这类课程中可增加以下内容: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基础课程、财税工作中的PythOn程序设计、智能化财务服务、财务机器人的设计与开发等。同时,为了进一步丰富这类课程的内容,可在上述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结合高职院校自身情况,组织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师编写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方面的教材讲义,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二是要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落实到实践课程中。这类课程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尽早充分体验到真实的工作体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当然,这类课程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布局,营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效果,确保学生有兴趣对此展开研究学习。考虑到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就需要注重“循序渐进”,让学生的能力得到逐步提升。在这方面的课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夯实基础”,在基本实训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会计行业的最新工作内容安排应用技术实训环节;另一方面,要在前者的基础上,提升实训环节的“技术含量”,如开展模拟企业经营实训、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实训等。同时,为确保这类课程取得更好的效果,建议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的理念和模式,引入相关企业的参与,以确保学生得到更充分的锻炼。三是基于“1+X证书模式”打造对应的模块课程。当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都在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其中的“X”则指的是企业所需的多种职业技能,也体现出了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基于“1+X证书模式”打造对应的模块课程。具体来看,可将以下课程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之中:财务共享服务、大数据财务管理、大数据财务分析等。同时,在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职业等级证书考试,这样不仅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今后就业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四是增设一批多专业融合的课程。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开展计算机、管理学、金融学等方面的课程,引导学生多专业发展,这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而言较有作用。当然,在这部分课程的开展中,应当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打造一系列模块化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动态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学生将主要学习业财一体信息化平台的基础设置与维护、期初数据录入、业财协同基础业务处理、增值税业务处理及电子档案管理等内容;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即可在此基础上,对业务管理工作中涉及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等展开深入学习,以实现对智能系统处理方面的深入了解。五是对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此环节的主要工作是,专业带头人组织教师,分析如何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最为合理的管理会计方面的教学课程安排,将管理会计方面的内容深度融合到基础会计课程中,实现对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重构。以“成本会计”课程为例,即可在其中融入诸如“目标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的内容,提升学生在管理会计方面的综合能力,以打造业务处理和财务决策能力齐备的综合性人才。四、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当今这个智能化时代,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需求也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此予以重视,结合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以人工智能的理念和技术方法,对自身的会计专业课程予以优化调整,切实提高会计人才培养水平,这既能不断提高院校自身的综合实力,也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