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第6课学会人际交往.docx
-
资源ID:7006836
资源大小:43.6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案第6课学会人际交往.docx
课题第6课学会人际交往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人际交往心理障碍(2)了解大学生应遵循的人际交往原则(3)掌握不同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调适方法素质目标: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教学重睚点教学重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大学生应遵循的人际交往原则教学难点:不同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的调适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完成课前任务预习“心理课堂”的内容,并通过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相若口识。【学生】完成课前任务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案例导入【教师】讲述“案例导入”的相关内容(详见教材),并提问:你是否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从小兰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你在人际交往中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验?【学生】聆听、思考、举手回答【教师】通过大家的发言,引入新的知识点,讲解学会人际交往传授新知【教师】讲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特点【心理自测】【教师】组织学生扫码“人际关系测试量表”进行测试(详见教材),让学生初步判断自己的人际关系【学生】聆听、测试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哪些特点?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借助一定的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交流信息、传达思想、表达需要和沟通情感的互动过程。【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谈谈你在大学生活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的。【学生】聆听、思考、回答(一)交往需求迫切大学生的视野魄开阔,求知欲旺盛,精力充沛,自主性较强,他们渴望结交朋友,以扩大自己的朋友圈。特别是新入学的大学生,他们离开了父母和昔日熟悉的同学,进入陌生的环境,往往会感到孤独,因此他们迫切结识新的朋友,希望从朋友那里获取温暖和归属感,以填补内心的孤独。(二)交往动机理想化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动机相对单纯,他们在交往中真诚、坦率,注重精神方面的契合.因此,他们对人际交颜有较高的期望值,并将其理想化。另外,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希望交往双方能够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他们认为大学的人际关系应该是美好的、和谐的。(三)交往的范围和内容扩大大学生的交往范围不受地域、空间、性别等的约束。他们除了在校园内进行人际交往外,还会结交一些校外的朋友。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还会通过网络广泛交友。此外,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内容也极其广泛,除了交流学习、分享生活外,他们还常常一起探讨人生理想,分享成长经历,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等等。(四)注重横向交往,忽视纵向交往对大学生而言,横向交往即同辈群体之间的交往,如同学之间的交往;纵向交往即不同年龄、阶层之间的代际交往,如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对大学生来说,同辈群体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更容易理解彼此的需求,因此他们与同辈群体的交往最为频繁。【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话题开展讨论有必要注重人际交往吗?为什么?【学生】聆听、思考、组内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各组的发言【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课堂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制作我的朋友圈”课堂活动,讲解活动步骤游戏步骤:(1)每位学生将自己的朋友按照知心朋友、普通朋友、点头之交的交往程度进行归类,并在相应的同心圆中(详见教材)写下朋友的名字。(2)周围的同学互相展示自己的朋友圈,说出各自的朋友圈中不同类型的朋友的优点,并探讨如何与朋友保持联系和建立更深层次的友谊。【学生】聆听、思考、归类、展示、讨论【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对活动做总结性发言传授新知【教师】讲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心理障碍二、大学生存在哪些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障碍?(一)猜疑心理猜疑心理是指无根据地怀疑别人正常活动的不良心理。爱猜疑的人常常用消极的态度看待人际交往,总觉得别人会在背后算计自己、议论自己。他们往往有一套自己的行事风格,外界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他们的猜疑。【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产生猜疑心理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思维封闭、固化,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看待人和事。对他人和自己缺乏信任.自我防卫意识太强。.(详见教材)【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如何改变猜疑心理呢?【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不要主观臆断,而应冷静地看待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并用事实检验论断;培养自信心,认可自己的能力,这样做有助于个体看到事情好的一面,从而避免胡乱猜疑;主动了解他人,对他人做出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对他人产生信任,进而消除猜疑。(二)封闭心理封闭心理是指部分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自觉或不自觉地封闭自己的内心,不轻易外露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甚至把自己与别人隔绝开的不良心理。有封闭心理的大学生不愿意向他人敞开心扉,不相信他人能了解自己,没有与他人交往的内在愿望,难以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从而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产生自我封闭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性格方面的原因,也有生活环境、挫折经历等方面的原因。【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如何改变封闭心理?【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培养对生活的热爱,有意识地发掘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感受人间真情,逐渐敞开自己的心扉;多参加集体活动,体验人际交往的乐趣,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三)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指个体因他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强而产生的一种敌视理。有嫉妒心理的人总是不自觉地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当发现自己的才能、学识、名誉等不如对方时,便产生羞愧、愤怒、怨恨等多种复杂的情绪。嫉妒心理是一种扭曲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容易导致人际冲突,影响人际关系。【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遨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有嫉妒心理的人有哪些特征?【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向性。嫉妒的对象往往只局限于自己周围圈子里那些比自己"能干"和"幸运"的人,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等心怀不满,甚至心怀嫉恨。攻击性。通常,轻微的嫉妒表现为产生怨恨情绪,向内攻击自己,若怨恨情绪进一步发展,嫉妒者便会表现出一定的对外攻击性,如讥讽、诽谤对方。【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修正嫉妒心理的方法有哪些?【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正确看待别人取得的成绩,认识到别人的成功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摆正心态,把嫉妒转化为前进的动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缩/与成功者之间的差S巨;增强自信,充分认可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努力改善自身的不足,从而使原先失衡的心态变得平衡,嫉妒心理自然会消失。(四)社交恐惧理社交恐惧心理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遭受挫折之后,为避免再次遭受交往挫折而产生的一种防御心理。其主要飘为在社交场合莫名地紧张、害怕。【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如何减轻或克服社交恐惧理?【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找出过去的交往经历中令自己恐惧的原因,并认真剖析这些原因,如果是由自己的错误认知导致的,则要从改变错误的认知做起。开展系统脱敏训练。克服完美主义倾向。(详见教材)【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话题开展讨论生活中,你在与他人交往时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如果有,那你是如彳可克服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聆听、思考、组内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各组的发言【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课堂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我的爱对你说”课堂活动,讲解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认真回想与班级同学相处的点点滴滴,并填写表4-1(详见教材)在填写时,不可使用带有羞辱、谩骂等意味的攻击性言辞。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问题开展讨论:(1)你在填写表格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2)当你的名字出现在其他同学的表格中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想对对方说什么?(3)当你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其他同学的表格里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4)若你希望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其他同学的表格的某栏里,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去实现?【学生】思考、填表、分享、讨论【教师】评价各组的表现,并对活动做总结性发言传授新知【教师】讲解大学生应遵循的人际交往原则三、大学生应遵循哪些人际交往原则?(一)平等原则平等原则中的平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平等,是尊重他人与尊重自我的统一。在与人交往时,不论对方的学习成绩如何、家庭背景如何、是否是班干部,大学生都应做到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既不妄自尊大、目中无人,也不妄自菲薄、自轻自贱,否则将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二)诚信原则【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扫码现看“有关诚信的故事”视频(详见教材),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诚信的小故事?请与大家进行分享。【学生】观看、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具体来说,"诚"是尊重事实、真诚待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是忠于良心、信守诺言。中华传统美德把诚信视为人的“立身进业之本",要求人们“内诚于心,夕暗于人”。诚信原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应做到以诚相待,信守承诺,不欺骗他人,不背信弃义,不轻易许诺不能实现的事情,以免给他人带来困扰W伤害。(三)宽容原则宽容原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要做到宽以待人、谦让大度,同时能够接受与自己观点不同的见解。在实际交往的过程中,交往双方难免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产生误会、矛盾,甚至产生冲突。要想化解这些误会、矛盾和冲突,大学生就要做到心胸宽广、容纳异己、求同存异,同时要勇于承担责任。(四)换位思考原则换位思考原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尝试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就会让对方产生被尊重和被重视的感觉,从而乐意与你交流、沟通,进而能够促进双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五)互助原则互助原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以满足彼此的需求,促进感情的深化。帮助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如何积极发扬互帮互助精神?【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在生活方面,主动了解对方的需求,主动帮助对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主动提供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如照顾生病的同学、安慰受挫的同学等;在学习方面,可以互相借阅学习资料和笔记,可以一起探讨疑难问题、分享学习经验等,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在求职、创业方面,可以分享求职面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可以与有相同创业意向的人共同策划创业计划书、参加创业比赛等,在互帮互助中实现各自的职业理想。(六)互利原则【师生互动】【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交往双方的互利形式主要分为哪几种?【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物质互利,如资源共享;精神互利,如心理慰藉、知识互补;物质和精神互利,包括交往双方在物质和精神上双双获利,或者一方在物质上获利,另一方在精神上获益。只有交往双方都遵循互利原则,人际交往才会是愉悦的、顺畅的、和谐的、持久的。(详见教材)【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话题开展讨论通过学习,谈一谈除了上述人际交往的原则之外,你觉得还有哪些原则需要遵守?【学生】聆听、思考、组内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各组的发言【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课堂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互助起身”课堂活动,讲解活动内容游戏规则:(I)学生两人一组,每组同学背对背坐在地上,从背后挽住对方的手臂,互相借助对方的力量一起站起来。(2)成功站起来的小组与其他小组合作,即4个人一起做这个游戏。以此类推增加人数,直到无法站起来为止.游戏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问题开展讨论:(I)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想?你是否遇到了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2)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与其他人合作完成一项任务的经历吗?你们在合作中是如何互帮互助的?【学生】参与游戏、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各组的发言,并对活动做总结性发言趣味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众志成城”游戏,讲解游戏步骤及要求游戏步骤:(I)学生自由分组,每组IO人.教师给每组发一张规格相同的报纸.(2)各组将报纸铺在地上,所有组员站在报纸上,保持5秒且脚不能踩在地面上,否则被淘汰。(3)各组将报纸对折,重新站在上面,要求如上。以此类推,坚持到最后的小组为胜利组。(4)游戏结束后,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你所在的小组能完成挑战的原因有哪些?你所在的小组挑战失败的原因有哪些?通过该游戏,你对小组合作有哪些新的认知?游戏要求:(1)所有人必须遵循公平、友好、坦诚的原则,不准有任何作弊行为。(2)游戏过程中不可出现推操、踩踏等危睑行为。【学生】参与游戏、思考、回答问题【教师】评价各组的表现,并对活动做总结性发言课堂小结【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障碍、大学生应遵循的人际交往原则【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填写"我的交友说明书"(详见教材)e【学生】完成课后任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