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体验我快乐--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论文.docx
我体验我快乐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摘要:本节课依据的教材是沪粤版教材第三章光和眼睛中的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本文按新课程标准,搭建科学探窕的“脚手架引导学生逐步向上攀登,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体验、感受、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关键词:平面镜成像探究性教学新课程标准自主学习实验引言:平面镜成像这节课在内容上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是对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相关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这节课将较完整的研窕"像这个概念,实验所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为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本节重点在于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科学探究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学生在生活中对平面镜成像已有所了解,加上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些为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成以下六个环节: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在探究式学习中,创设有悬念的情景来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观察的欲望自,然进入学习兴趣中。Sl因此新课开始便提J间燃烧的赠烛能不能用水浇灭?学生都很自信的答到:能。我说:“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来见证一个奇迹。学生听了觉得不可思议,露出惊讶的表情,个个瞪大了眼睛急于要看个究竟,于是我做了个演示实验: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然,后另一只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使,其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1所示把)蜡。烛A点然燃后,假装点燃蜡烛之B,后用水浇蜡烛B,结“果浇不灭”。这让学生观察到新奇的、暂时无法准确解释的物理现象,从而引起他们认识上的困惑,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急欲揭开此秘密。接着再播放加菲猫2中的一个片断:加菲猫与王子在花园中相遇,加菲猫误以为王子是镜中的自己,继而进行一系列滑稽的表演。提问:加菲猫为什么一开始很迷惑?为什么后来又恍然大悟?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开始新课教学,并埋下伏笔。二、猜想假设,鼓励求新当学生有了认知的冲突,就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探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初步的认识即提出猜想假设。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平面镜,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像,提醒他们注意像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再看看镜面有什么特点?结合发现讲解什么是平面镜,同时提醒同学们注意:平静的水面、玻璃板也可以成像。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从生活走向物理,引导学生探索其中奥秘,也为后面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了铺垫。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学生提出了许多猜想,如有的说平面镜真实反映物体,有的说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相等,有的说物远离镜面像变小,反之则像大,甚至有些同学会提出意想不到的猜想,对他们提出的任何猜想,应都给予鼓励,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三、实验探究,层层推进当学生结合自我发现并提出假设后,教学进入了探究式学习的第三步一一由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对刚学物理不久的学生来说,如何设计实验是难点。在这里我采用"诱思探究进行教学,使学生"跳一跳,自己也能摘到果子。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如何比较两个物体大小是否一样?学生很自然想到把两个物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但是当物体距离平面镜有一定距离时,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因为像“看得见”,却“摸不着”,无法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面对这个难题,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并尝试实验,引导学生采用替代法,最终选用两个相同的物体,其中一个作为替代物,让替代物和像进行比较,从而推理出物和像的大小关系。这样使学生经过多次失败后,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其次,又遇新难题:由于平面镜不透光,把另一个物体(即替代物)放在平面镜后面时无法看到。怎么才能既看到物体的像又看到镜后的另一个物体呢?受之前浇不灭的烛焰”的启发,学生想到玻璃板能成像并可透视的优点,用玻璃板替换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中这样合理引导,防止学生盲目探究,改变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成为课堂的主体,对在“探究”和“设计”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一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今找一个与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好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代物一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有了比较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体会到了实验设计巧妙之处。教师此时凭借教材的要求、学生的需求着重去发挥组织、引导、调控的功能,在这里教师的角色相当于一位节目主持人,随时理顺探究的思路,把握好探究的导向。最后,分成小组由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动手尝试实验,验证假设,并制表、记录、整理实验探究结果。实验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巡视过程中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小组。四、分析归纳,合作交流当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后,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加以分析归纳,去伪存真,形成共同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概念,这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实验学生情绪进入了高潮,几十只手刷的举起,就连平时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也抢着发言,学生充分相信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很快归纳得出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通过如何对实验中各器材选取使实验现象更明显、误差更小,锻炼了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有的学生想到选用棋子作为物体,避免了蜡烛由于燃烧变短的难题,有的选用小电珠作为物体,使像更清晰,实验也更安全;通过实验中要多次改变物体的位置(使结果具有普遍性),这样也使学生由这样做而升华到“为什么要这样做,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他们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好习惯;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加深了对替代法等实验方法的认识等等;通过对数据合理的处理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例如除了用刻度尺测量物和像到镜面距离之外,有些同学能够想到沿平面镜位置折叠白纸发现像和物的位置关系。五、答疑解惑,画龙点睛第一,通过探究学生对实验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教师提问“平面镜所成的像能不能用光屏接到?从而引出"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另一特点。选取其中一个小组的同学为大家演示实验过程,使全体学生充分了解“应当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结合多媒体课件,根据光的反射作图,进行动态分析,使学生从理论上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这样从实际观察和理论分析两方面来突破“虚像这一学习难点。第二、纠正对“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越大,像变得越小”的错误认识。学生对于“改变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像的大小是否会改变"常常会有错误的认识,认为物体距离镜子不同距离,像的大小也不同。实验中通过“重合法,说明物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改变,尽管虚像看上去变化很大,但虚像的大小始终和物体等大,这与学生习惯认知相矛盾。如果教师直接将原因告诉学生,受思维惯性作用学生今后仍会产生错误认识。如何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解决疑难呢?这时我请学生拿出一支笔,先放在眼前然后逐渐远离眼睛比较看到笔的大小。结果发现看到的笔越来越小。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思索,学生茅塞顿开,从而认识到人的眼睛看事物因为视角缘故所以会有具有近大远小的特点,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六、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实验得出成像规律后,从几何意义上讲即: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一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如水面倒影(岸边的树木和房屋在水中的像看上去是倒的),生活中平面镜的使用等问题。最后展示一幅平静的水面成像的图片。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平面镜的概念,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在紧张的探究之后,在美妙的音乐中欣赏“水中倒影”的图片,体会对称的美,巧妙地将知识应用融入其中,加深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以上设计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各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猜想,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能及时组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师生合作解决困难,并鼓励学生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以实验为本的思想;在分析实验数据时及时地抓住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在进行交流时能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发现不足,从而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本节课教学,让我感觉到教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老师可以愉快的教,学生可以愉快的学,不像以前那种老师滔滔不绝的说,学生只有听的权利。而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观察现象入手,在质疑、探究、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学到知识,同时.,体验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学习科学探究。我领略到了诱思探究的魅力,诱思探究和新课改理念是相吻合的,教师的教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路,开窍,促进!参考文献:于跃.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改进.中学物理2010年第20期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3史硕阳;冯春雷;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年第06期4王俊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乂人教版)2009年09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5李春捷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M配合人教社教材)201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