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基础》教案第1课认识商品.docx
商品学基础教案课时分配表章序课程内容课时备注1商品与商品学42商品分类与编码63商品质量44商品标准45商品包装66商品检验87商品储运与养护6封38让钢区O耒!课题认识商品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商品的概念(2)了解商品的特征和基本属性能力目标:(I)能够运用商品的特征辨识生活中的商品和非商品(2)能够区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素质目标:培养脚踏实地、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商品的概念教学难点:辨识生活中的商品和非商品;区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文旌课堂APP或其他学习软件,了解商品学相关的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并在学习平台上留言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商品学?【学生】登录学习平台查找资料,思考并留言讨论考勤【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新课预热【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介绍课程定位、内容安排、考核要求等【学生】聆听、互动【教师】向学生传递学习商品学的意义商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伴随商品发展起来的商品学更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产息息相关。因此,学好商品及商品学知识,对于提高商品质量、开发消费市场、开展市场营销、促进企业管理、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聆听、记录、了解案例导入【教师】将学生分组并让学生阅读案例引入一去和尚庙推精梳子(详见教材),然后思考以下问题:这一案例表明梳子能够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而满足人们的需求是梳子之所以能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那么,何谓商品?商品有哪些特征?商品具备什么基本属性呢?【学生】每35人一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在组内轮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讨论【教师】参与到每组的讨论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分小组阐述观点【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导入本节课课题并板书:任务1.1认识商品传授新知【教师】讲解商品的概念、特征、基本属性任务Ll认识商品1.1.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劳动产品。【课堂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商品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物品,那么什么是商品呢?1、空气、阳光、海水是不是商品?为什么?2、报废的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3、摆在商场、超市货架上的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学生】聆听、思考、发言÷【教师】做出总结、分析空气等因不参与交换不能称之为商品,报废的劳动产品因为没有使用价值也不能称之为商品。商品卖不出去,得不到消费者承认,不是商品;经过交换后,进入消费领域,也不再是商品。所以劳动产品经过交换环节,才构成商品,在交换之前,尽管是为交换而生产,也只是产品,或只是潜在的商品。【知识拓展】商品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商品就是传统商品,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消费需要的物质形态的劳动产品,是有形商品。广义的商品周旨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消费需要的所有形态(知识、劳务、资金、物质等形态)的劳动产品。概括来讲,现代商品整体概念包含核心商品、有形商品和延伸商品,详见教材图1-1现代商品的整体概念。【课堂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结合教材图1-1现代商品的整体概念,说一说你认为现代商品的概念包含哪些内容?÷【学生】聆听、观察、思考、发言【教师】做出总结(1)核心商品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所追求的效用,是顾客真正要买的东西,在商品整体概念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你认为什么是核心商品?请举例说明。【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商品的核心部分:手表一计时,笔一书写(2)有形商品是指核心商品借以实现的形式,即向市场提供的实体。【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请举例说明什么是有形商品,什么是无形商品。÷【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有形商品是产品呈现在市场上的具体形态,也是满足消费者某一需求和特定的形式,是核心产品得以实现的形式.一般通过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来,如:质量水平、产品特色、产品款式以及产品包装和品牌。产品的基本效用必须通过某些具体的形式才得以实现。无形商品指对一切有形资源通过物化和非物化转化形式使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属性的非物质的劳动产品以及有偿经济言行等。(3)延伸商品是指顾客在购买或消费商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期望利益。【课堂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延伸商品。÷【学生】聆听、思考、发言*【教师】做出总结比如:做卫生巾的,也可以延伸出来做婴儿的纸尿裤;康师傅主要是做方便面的,结果延伸后,现在也开始做饮料、水等产品了。1.1.2商品的特征I.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未经过劳动加工的天然物不能称为商品。【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翘: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就是商品。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因为有无价值的劳动产品。首先,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这个论断是正确的,商品是社会劳动的凝结;其次,劳动产品只有作为交换并且是通过货币形式交换(当然,货币形式多种多样,有事物,有金银,等等)才能是商品。2 .商品必须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课堂互动】÷【教师】让学生通过文旌课堂APP观看微课凡勃伦效应(详见教材),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什么是"凡勃伦效应"?你是如彳子里解这种炫耀性消费的?* 【学生】观看、聆听、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做出总结【课堂互动】* 【教师】浴述案例,然后让学生分组,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猪肉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类食物,而对有些人来说,却无食用价值;中山服原来为我国的国服,而现在流行的是休闲服、西服等;灯具已大大突破了照明这一效用,成为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以上事例,使你对商品使用价值的理解有哪些新的思考?【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3 .商品是供别人消费的4 .商品必须要用于交换.(详见教材)【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商品必须要用于交换?÷【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不交换只能叫物品。商品只有交换才有使用价值,才可以社会分工,才可以使人类进步,使社会发展。【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品。请大家思考一下,以下几种物品是否属于商品:劣质冰箱:小河里的水;假药;爷爷自编自用的竹筐;服务。【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1.1.3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称为商品的二要素,详见教材图1-2.1 .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或效用性),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既包括物质需求,也包括精神需求)的属性。【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你是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请举例说明。÷【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2 .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其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做出总结详见教材表I-I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区别与联系。【小提示】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是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因为如果商品退出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而是消费品了.【学生】聆听、理解、记忆任务实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小组对抗赛活动:这是商品吗?,讲解活动步骤(1)将全班学生分为8组,并分别编号,每组选出1名组长.(2)每组学生收集既含有商品也含有非商品的物品,共10个,可带部分实物商品到教室,并对其中的商品的整体概念和属性进行整理。(3)组长代表小组抽签决定对抗组.(4)对抗组之间相互将本组收集到的物品(含描述)传达给对方。(5)每组将接收到的物品进行商品与非商品的归类,填写表格1-2(详见教材)(6)每组将接收到的物品中的商品进行整体概念和基本属性的分析,填写表格1-3(详见教材).(7)每组将填写完整的2个表格交给挑战方,双方将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辨析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学生】收集物品、对物品进行归类、整理商品信息、填写表格、讨论【教师】巡堂辅导、组织交流,就其中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进行总结发言课堂小结【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商品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属性【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后过关检测的相关习题.【学生】完成课后任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