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AOE61-2023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勘查指南.docx
ICS07.060CCSA45T/CAOE61-2023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勘查指南Theguidelinesforresourceofdeep-searareearthelements-richsedimentsexploration2023-8-17 发布2023-8-17实施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发布T/CAOE61-2023目次前言I引言11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勘查阶段及目标任务34.1 资源调查阶段34.2 一般勘探阶段44.3 详细勘探阶段45矿产地质勘查工作45.1 勘查内容及研究程度45.2 地质勘查类型与勘查工程要求85.3 各勘查阶段工作原则95.4 勘查工作质量控制原则126技术经济评价196.1 原则196.2 概略研究196.3 预可行性研究196.4 可行性研究207资源储量估算207.1 类型的划分207.2 估算的工业指标217.3 估算的原则217.4 估算参数的确定217.5 估算方法247.6 估算结果表25附录A(规范性)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勘查各阶段工作原则26附录B(规范性)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矿床的勘查类型确定及参考基本工程间距28附录C(规范性)深海沉积物稀土资源评价方法30附录D(资料性)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标准物质定值结果31附录E(规范性)报告编写提纲36附录F(资料性)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国内外分类的对比38表A.1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查各阶段工作原则26表B.1勘查类型划分标准28表B.2矿体规模大小划分及其类型系数28表B.3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及其类型系数28表B.4矿体形态主要特征及类型系数赋值28表B.5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及其类型系数29表B.6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及其类型系数29表B.7构造复杂程度及其类型系数29表C.1深海沉积物稀土资源分级表30表C.2深海沉积物评价指标及系数30表D.1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标准物质(GBWO7586)定值结果31表D.2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标准物质(GBWO7587)定值结果32表D.3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标准物质(GBWo7588)定值结果33表D.4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标准物质(GBWO7589)定值结果34表D.5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标准物质(GBWO7590)定值结果35表El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38表F.2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国内外分类的对比表38参考文献39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提出。本文件由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石学法、于淼、黄牧、初凤友、毕东杰、刘予、罗祎、宋成兵、蒋军、张辉、蒋训雄、张培萍、朱爱美、刘季花、石丰登、姜静、汪虹敏、张颖、白亚之、任向文、李西双、裴彦良、杜德文、李传顺、杨刚。引言深海富稀土沉积物(以下也简称“深海富稀土沉积”)作为一种新型的潜在稀土矿产资源,是继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钻结壳之后发现的第四种海底金属矿产资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尚没有针对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勘查工作的标准。随着调查研究程度的逐步深入,亟需制定一部适用于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勘查工作的“指南”,以指导采用适当的技术方法、合理安排勘查工作量、准确估算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储量以及圈划“探矿区”等工作。我国自2011年开展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调查研究以来,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勘查经验。本文件主要是根据我国近十几年来的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勘查工作实践,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调查工作资料编制的,希望能对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勘查工作起到指导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我国陆地稀土资源行业标准(DZ/T02042002)的边界品位必REo):0.03%"0.05%,并结合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勘探开发难度大(发育水深一般大于4000m)的基本条件,在以前的调查工作中,我们提出将沉积物稀土元素总含量QREE+Y)700gg-1作为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边界品位。本文件依据近年来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勘查工作经验,基于我国陆地稀土资源行业标准的最低工业品位W(REO):0.06%0.10%,提出将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边界品位修订为沉积物稀土元素氧化物总含量0.10%(稀土元素总含量相当于830gg)。GB/T 12763.2GB/T 12763.3GB/T 12763.4GB/T 12763.6GB/T 12763.8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调查规范GB/T 12763.10海洋调查规范GB/T 12763.11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第H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勘查指南1范围本文件提供了开展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勘查时涉及的术语和定义、勘查阶段及目标任务、矿产地质勘查、技术经济评价、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的指南。本文件适用于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海上勘查、室内分析测试和成果评价等相关工作,如深海沉积物等其他专业调查也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074.4石墨电极热膨胀系数(CTE)测定方法GB/T6040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GB/T8722碳素材料导热系数测定方法标准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13464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试验方法GB/T16594微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GB/T17766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23413纳米材料晶粒尺寸及微观应变的测定X射线衍射线宽化法GB/T34656海洋沉积物间隙生物调查规范GB/T34899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基于拉曼光谱法的微结构表面应力测试方法GB/T34908大洋资源调查术语GB/T35571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查规范GB/T35572大洋富钻结壳资源勘查规范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T/CAOE42海洋底质调查技术规程T/CAOE43海洋沉积物环境地球化学测试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国际海底区域internationalseabedarea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注:简称'区域”。对“区域”内资源的一切权利属于全人类,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全人类行使。来源:GB/T349082017,2.33.2矿产资源勘查mineraIexpIoration发现矿产资源,查明其空间分布、形态、产状、数量、质量、开采利用条件,评价其工业利用价值的活动。注1:矿产资源勘查通常依靠地球科学知识,运用地质填图、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法,采用钻探等取样工程,结合采样测试、试验研窕和技术经济评价等予以实现。注2:按照工作程度由低到高,本文件中将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勘查划分为资源调查、般勘探和详细勘探三个阶段。来源:GB/T17766-2020,2.2,有修改一一修改了注1和注23.3勘探合同contractsforexpIoration一项勘探工作计划经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核准后,按照国际海底区域资源探矿和勘探规章的规定签订国际海底管理局与申请者之间的合同。来源:国际海底区域资源探矿和勘探规章,有修改3.4碳酸盐补偿深度carbonatecompensationdepth;CCD海底富含碳酸盐的沉积和非碳酸盐沉积之间的岩相界面。注:海水达到某一深度时,碳酸盐的补给速率和溶解速率可大体得到补偿,因此而命名。来源:GBfT349082017,4.2.1.3.113.5深海盆地abyssaIoceanicbasin位于大洋中脊和深海海沟之间的,水深一般为4000m6000m且覆盖有较厚沉积物的大片洋底。来源:地学大辞典,有修改3.6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resourceofdeep-searareearthelements-richsediments富含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和忆元素(Y)的深海沉积物,也称深海富稀土沉积物(deep-searareearthelements-richsediments)、大洋稀土资源(oceanicrareearthresource)或深海富稀土泥(deep-seaREY-richmud),简称深海稀土(deep-searareearthresource)。其稀土元素氧化物总含量(REO)达到或超过0.10%(稀土元素总含量一般达到或超过830gg),相对富集中重稀土(M-HREY,包括Sm、Eu>Gd、Tb、Dy、Ho、Er、Tm、Yb、Lu和Y),中-重稀土氧化物总含量3(M-HRE0)也达到或超过0.036%(中重稀土元素总含量一般达到或超过300gg1),存在显著Ce负异常,是继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硫化物和富钻结壳之后发现的第四种海底金属矿产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的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宜达到“品位高、厚度大、连续性好、杂质低、埋藏浅”等要求,其一般发育于碳酸盐补偿深度面之下且沉积速率极低的深海盆地中,发育水深多超过4000m;沉积物类型以深海黏土和沸石黏土为主,常见指示矿物有磷灰石、铁钵(羟)氧化物和沸石等。来源:GBrr349082017,4.2.1.3.10,有修改3.7矿床mineraIdeposit由一定成矿地质作用在地壳的某一特定地质环境内形成,一个矿床可由多个矿体和毗邻的矿化岩石组成。来源:GBfT349082017,6.1.1.113.8潜在的资源量potentialresources根据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和工程资料,与已知矿床类比而估计的资源量,经济意义尚不确定。主要在资源调查阶段估算。4勘查阶段划分1. 1资源调查阶段在勘探工作计划申请之前或勘探合同签订后开展的勘查工作阶段。该阶段勘查目的是根据已有资料并投入一定工作量发现勘探目标,进而圈定矿化区,进行资源潜力评估(勘探目标)及估算推断的资源量(矿化区)。大致查明矿石选冶加工试验与开采技术条件,为一般勘探提供依据,并圈定一般勘探工作区。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勘查各阶段工作要求见表A.L根据深海宓稀土沉积物资源勘查工作的特点,资源调查阶段宜进一步细分为潜力评价、远景调查和探矿三个不同步骤,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合并。根据资源调查阶段的三个不同步骤,将调查区进一步划分为潜力评价区、远景调查区和探矿区,三个区域可统称为资源调查区。1.1.1 潜力评价根据收集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海洋环境等资料和成矿规律初步认识,结合极少量或没有海上调查资料,选择CCD面以下、陆源物质(河流和冰川碎屑等)输送较少、表层生产力低、沉积速率低,发育以褐色深海黏土和褐色沸石黏土等沉积物为主的深海盆地作为潜力评价区,开展成矿规律研究,预测并圈定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远景调查区,估算稀土潜在的资源量。1.1.2 1.2远景调查在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潜力评价研究基础上,对圈定的远景调查区开展少量地质取样(以重力柱取样、重力活塞取样为主,辅以少量箱式取样等)和地球物理(多波束地形、浅地层剖面等)调查,积累矿化异常信息。在连续发育富稀土沉积的区域内,进一步圈定探矿区、估算潜在的资源量;开展少量环境调查工作,积累环境资料。1.1.3 探矿在远景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圈定的探矿区开展进一步的地质、地球物理等调查,并进行成矿规律研究,分析成矿条件,初步确定可能的矿床赋存部位或层位,估算推断的资源量,圈定矿化异常,确定一般勘探区。进一步开展环境调查,并初步开展开采技术条件、选冶性试验、环境基线和概略研究等工作。2. 2一般勘探阶段在勘探合同已签订,且资源调查阶段工作全部完成之后开展的勘查工作阶段。该勘查阶段是通过有效勘查手段、取样工程和试验研究,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选冶加工试验以及开采技术条件,进而圈定矿体;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和控制的资源量,并圈定详细勘探区;也可开展预可行性研究,估算可信储量,做出是否具有经济价值的评价。本阶段一般是在获取勘探合同之后开展。4. 3详细勘探阶段在一般勘探阶段完成之后开展的勘查工作阶段。该阶段勘查是通过有效勘查手段、取样工程和试验研究,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选冶加工试验以及开采技术条件,进一步详细圈定矿体;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控制和探明的资源量;也可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估算可信和证实储量,详细评价项目经济意义,做出矿产资源开发是否可行的评价。5矿产地质勘查5. 1勘查内容及研究程度6. 1.1地质勘查研究6.1.1.1 资源调查阶段6.1.1.1.1 区域地质与海洋环境研究初步开展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调查区的区域地层、地形地貌、火山活动、地球物理场、大地构造、热液活动等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并进行水文气象要素(风、浪、海流包括底流、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海水透明度等)、化学要素(海水中相关元素、溶解氧含量等)、生物生产力、碳酸盐补偿深度等区域海洋背景研究。初步研究资源调查区域沉积物类型、矿物组成、地球化学成分和沉积层序、沉积结构、沉积事件、沉积环境以及区域海洋环境等基本特征。6.1.1.1.2 矿产地质研究初步开展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类型、稀土氧化物平均品位、中-重稀土氧化物品位、中-重稀土/总稀土的比值、产出状态、分布范围、厚度、埋深、夹层厚度、矿物化学特征和矿石特征等研究:初步研究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成矿和分布规律,对调查区内有成矿条件的区域进行远景评价研究。5.1.1.2一般勘探阶段5.1.1.2.1区域地质与海洋背景研究深入开展勘探区的区域地层、火山活动、地球物理场、大地构造、热液活动等区域地质背景研究,以及水文气象要素(风、浪、涌、海流-包括底流、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海水透明度等)、化学要素(海水中相关元素、溶解氧含量等)、生物生产力、碳酸盐补偿深度等区域海洋背景研究。深入研究勘探区及相邻地区区域地形地貌特征;深入研究勘探区域沉积物类型、矿物组成、地球化学成分和沉积层序、沉积结构、沉积事件、沉积环境以及区域海洋环境等基本特征。5.1.1.2.2矿区(床)地质研究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资料,研究矿区(床)的微地形、微地貌、断层等特征,及其与矿体的空间分布关系。基本查明矿区(床)的沉积物类型、地球化学特征、工程力学特征等成矿地质环境。探讨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矿产的类型、稀土元素等有用元素分布和变化规律。研究矿区(床)的底流、碳酸盐补偿深度等海洋环境要素对成矿作用的影响。5.1.1.2.3矿体地质研究深入研窕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稀土氧化物平均品位、中-重稀土氧化物品位、中-重稀土/总稀土的比值、厚度、埋深、夹层厚度和剥采比等变化情况。5.1.1.3详细勘探阶段1.1.1.1.1 1.1.3.1区域地质研究详细研究矿区(床)的区域构造、沉积地层、地形地貌、地球物理场、火山活动等地质特征。1.1.1.1.2 矿区(床)地质研究详细研究矿区(床)的微地形、微地貌、断层等特征,及其与矿体的空间分布关系:详细研究矿区沉积物类型、厚度、地球化学和物理力学特征;详细研究矿区(床)的成矿地质环境;详细研究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分布和富集规律及影响因素。1.1.1.1.3 矿体地质研究详细研究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矿体的形态、规模、分布及连续性;详细研究矿体稀土辄化物平均品位、中重稀土氧化物品位、中重稀土/总稀土的比值、厚度、埋深、夹层厚度和剥采比等变化规律。5.1.2环境调查研究5.1.2.1资源调查阶段初步研究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调查区的海洋水文气象、海洋生物、水体化学、环境基线等基本特点。5.1.2.2一般勘探阶段基本查明勘探区海洋水文气象和水体化学等环境特征;研究海底的生物生态特征,并初步建立环境基线。5.1.2.3详细勘探阶段详细研究勘探区的海洋水文气象和水体化学等环境特征:研究海底的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特征,建立环境基线。研究稀土采矿活动对海底生物生态的影响。在首采地段选定影响参照区,并建立影响参照区详细的海洋环境基线,详细评价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矿床开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5.1.3矿石质量研究5.1.3.1资源调查阶段初步研究不同类型矿石的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的种类、含量、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等特征;初步查明不同类型矿石的品位和矿石自然类型,了解其他有用、有益及有害组分种类、含量及分布,以便确定能否为工业所利用。5.1.3.2一般勘探阶段基本查明不同类型矿石的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的种类、含量、结构构造特征;基本查明矿石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特征: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研究不同类型矿石的分布规律,为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5.1.3.3详细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种类、含量、共生组合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详细查明矿石有用、有益及有害组分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根据矿石的矿物成分、含量、结构构造等因素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在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基础上,根据矿石品质及选冶特点,按工业利用途径,详细划分矿石工业类型,并研究其分布范围和所占比例;为可行性研究和采矿提供依据。5.1.4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5.1.4.1资源调查阶段初步研究不同类型矿石的选冶性能,探索不同类型的矿石加工技术条件,进行可选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做出工业利用方面的初步评价。5.1.4.2一般勘探阶段基本查明矿石的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或扩大连续试验,优化工艺流程,完成冶炼流程的技术经济与环保分析。5.1.4.3详细勘探阶段详细查明矿石的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进行实验室扩大试验或半工业性试验,对类型复杂或大型的矿区宜做工业试验,选择最佳工艺流程。完成冶炼全流程的技术经济和环保评价,提出三废治理的措施。5.1.5开采技术条件研究5.1.5.1资源调查阶段收集区域水文气象资料,研究资源调查区内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分布的海区及邻近区域的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对采矿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大致查明资源调查区内水文气象与环境地质条件、沉积物类型与分布特征、底质工程力学性质。5.1.5.2一般勘探阶段开展基本的开采技术条件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水文气象研究:在了解区域水文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基本查明一般勘探区内的水文气象要素,重点是风、浪、涌、海流(包括底层流)、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海水透明度等特征。确定勘探区的水文气象复杂程度。b)工程地质研究:基本查明矿区(床)的底质类型、分布特征及力学性质,基本查明矿区内断层的类型、规模与分布特征,基本查明矿区(床)的微地貌特征。c)环境地质研究:基本查明矿石中有害元素及有害物质成分等,预测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开采对本区环境、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5.1.5.3详细勘探阶段开展详细的开采技术条件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水文气象研究:详细查明勘探区内风、浪、涌、海流(包括底层流)、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海水透明度等特征。b)工程地质研究:详细查明勘探区的微地貌特征、矿石类型、粒度特征与分布规律,划分工程地质类型,测定矿石力学性质,确定区内断层类型、规模、分布及对采矿的影响。c)环境地质研究:详细查明勘探区内的底质、底流、生物多样性特征。预测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开采对环境、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消除影响的措施。5.1.6矿床综合评价研究5.1.6.1资源调查阶段对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初步研究其含量和赋存特征。5.1.6.2一般勘探阶段对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研究其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状况,确定其工业利用的可能性。5.1.6.3详细勘探阶段对勘探范围内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进行综合勘探、综合评价,详细查明其物质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鉴定并评价不同类型矿石共生和伴生组分的分配率等。对矿体及周围沉积物中的共生矿产,宜充分利用勘探工程进行评价,必要时适当加密工程,提高其控制和研窕程度。5.2地质勘查类型与勘查工程要求5.2.1. 查类型划分勘查类型宜按如下原则划分。a)资源调查阶段矿体的基本特征尚未查清,难以确定勘查类型,但有类比条件的,可与同类矿床类比,初步确定勘查类型;一般勘探阶段根据影响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素确定勘查类型;详细勘探阶段根据影响勘查类型的主要地质因素的变化情况验证勘查类型。随着勘查阶段的次序推进和勘查控制程度的提高,从实际出发,及时修正和调整勘查类型。b)根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和构造复杂程度五个主要地质因素,将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矿床划分为简单型(I类)、中等型(II类)、复杂型(In类)三种勘查类型。允许有过渡类型存在。c)勘查类型可根据主要地质因素赋值法确定,也可采用传统定性等其他方法,但要充分考虑单一地质因素的短板效应。d)采用主要地质因素赋值法时,根据影响矿床勘查难易程度,按照主矿体五个主要地质因素赋值结果,划分勘查类型,见表B.1。各主要地质因素界定条件和分级及赋值要求等参见表B.2至表B.7oe)确定勘查类型时,根据各矿体的地质特征确定各矿体的勘查类型,根据各主要矿体的特征和空间相互关系确定矿床勘查类型。当各主要矿体的勘查类型不同时,宜综合考虑各主要矿体特征和矿床整体控制研究程度的要求,合理确定矿床勘查类型。对于规模巨大且不同地段勘查难易程度相差较大的矿床(体),可分段确定勘查类型。5.2.2. 2.2勘查工程原则5.2.3. 1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勘查工程宜按如下原则布置。a)勘查工程的布置宜采用地质采样和地球物理勘查相结合原则。b)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地质采样主要采用规则的网格,以重力柱和重力活塞取样方式为主,箱式取样和深海钻机等取样方式为辅。c)地球物理勘查主要进行声学地层调查,布设勘查测线;勘查方法以多波束地形地貌调查和浅地层剖面调查为主,高分辨率近底浅层多道地震调查等为辅,必要时局部区域采用遥控无人潜水器(ROV)和自主水下机器人(AUV)调查。视需求开展重力调查和磁力调查。d)环境调查以箱式取样、多管取样、温盐深(CTD)调查和取样、生物拖网取样为主,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生物捕获器、重力柱、重力活塞取样器、沉积物捕获器进行取样;利用海底三脚架、原位物理力学探测设备、潜标、浮标、深海着陆器、RoV、AUV和载人潜水器(HoV)等手段开展观测和取样。e)地质调查测站以网格状布设,环境基线调查可不形成测网。f)各类勘查方法的使用宜根据勘探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5.2.2.2控制程度勘查控制程度由勘查责任人确定,责任人在成矿规律、矿体变化研究的基础上,参考以下原则确定工程间距。a)依据不同的勘查阶段要求,确定勘查工程间距。b)根据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矿体的圈定宜有足够的地质取样验证为依据。c)资源调查阶段以满足估算推断的资源量为目标,宜根据该阶段不同勘查步骤的工作内容确定工程间距。潜力评价步骤,因工程数量难以确定,工程间距可不作网度要求:远景调查步骤,宜选择30km10km不等的勘查工程间距;探矿步骤,宜选择5km2.5km不等的勘查工程间距。根据勘查工程间距,宜选择不同的资源量估算模型(见7.6.1):若工程间距2.5km,宜选用同心圆柱模型(估算半径取14km)估算;若工程间距W2.5km,宜选用多边体模型估算。注:半径1.4km的同心圆面积与边长2.5km的正方形面积相近。d)一般勘探阶段以满足估算控制的资源量为目标,为预可行性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宜满足对矿体空间分布有一定的控制。宜选择Ikm0.5km为勘查工程间距及多边体模型估算资源量。e)详细勘探阶段的工程间距,原则上是在一般勘探的基础上加密,以圈定可供商业开采的矿体为目标。宜选择0.2km0.1km勘查工程间距及多边体模型估算资源量。f)勘查工程的布设宜充分考虑矿床的矿石类型、矿体规模、构造和有用组分等影响矿床勘查难易程度的主要地质因素。g)获得控制的资源量和探明的资源量的工程间距及估算方法宜根据矿体的规模及复杂程度,由勘查责任人充分论证后确定。5.2.3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评价方法下面给出了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的评价方法。a)依据沉积物样品的矿区(床、体)的首层矿体埋深、矿体开采厚度的平均品位和矿体开采厚度三个主要指标,确定各测站稀土资源级别。各站稀土资源分级及其指标系数和见表C.1,各指标主要特征及系数赋值见表C.2。b)资源调查阶段,将发育1级富集及以上的站位圈划为远景区。采用中线原则,确定富集站位与非富集站位的边界。取样间距超过100km的站位,可独立圈划为远景区。C)在远景区内,将连续或基本连续(30km网距范围内至少发育2站)发育11级富集及以上站位的区域,圈定为探矿区。d)一般勘探阶段和详细勘探阶段,根据地质调查程度圈定矿体。e)推荐以深海盆地发育的自然边界为界线,排除海山、海丘、圆海丘、平顶海山、海台、海脊等发育的区域。5.3各勘查阶段工作原则5.3.1资源调查阶段资源调查阶段宜按如下原则布置工作。a)全面收集资源调查区地质、稀土矿产和地球物理资料,通过研究对调查区内深海富稀土沉积物成矿潜力做出评价。b)资源调查阶段建议根据该阶段不同勘查步骤的工作内容进行不同比例尺的填图工作。潜力评价步骤,工程数量难以确定,不作比例尺要求:远景调查步骤,推荐选择1:3(MX)(XXM:I(X)OO(M)的比例尺(参照T/CAOE42相关规定执行);探矿步骤,推荐选择1:500OOO-1:250000的比例尺(参照17CAOE42相关规定执行)。宜初步查明资源调查区沉积物类型与分布、地形及构造等特征。C)利用重力柱取样器、重力活塞取样器、箱式取样器等进行地质取样。潜力评价和远景调查步骤,对取样方式不做要求;在探矿步骤,重力活塞取样数量宜控制在柱状样总站位数的20%及以内,且获取样品为有效样品。大致查明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分布及其质量特征,以圈定矿化区,确定一般勘探区。必要时可对其中的富集区加密勘查采样网度,并适当加密布置多波束地形地貌和浅地层剖面等调查,进一步确认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资源前景。d)利用CTD(配备浊度、叶绿素现场荧光、溶解氧、营养盐等传感器,下同)和生物拖网取样等方式,进行一定数量的水文、化学和生物等环境参数测量和海水取样(宜控制在总站位数的5%以内),获得海水、悬浮颗粒物和生物等相关样品资料。e)大致查明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品位、矿石化学成分、矿石厚度和夹层厚度等特征;推荐采用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量估算方法,估算推断的资源量。f)对资源调查区内的富集区进行多波束全覆盖测深调查,获得更精确的地形地貌资料,为获得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开采的不利条件因素奠定基础。g)研究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分布规律,通过与相似矿床的对比研究,加强对其分布规律的认识。5.3.2一般勘探阶段一般勘探阶段宜按如下原则布置工作。a)在原有勘查网度的基础上,对一般勘探区内的矿化区(床)进行网度加密勘查。推荐进行1:100000l:50000比例尺(参照TVCAOE42相关规定执行)地质填图,查明勘探区沉积物类型与分布、地形及构造等特征。研究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分布规律,通过与相似矿床的对比研究,初步建立矿床的地质模型。b)进行浅地层剖面调查或高分辨率近底浅层多道地震调查,高分辨率近底浅层多道地震调查的地层垂向分辨率优于50cm,初步查明沉积层的横向连续性。c)参考地球物理调查结果,采用重力取样器、重力活塞取样器、箱式取样器以及深海钻机等进行地质取样。宜选取柱状样总采样站位数的20%30%布设重力活塞取样,且获取样品为有效样品。通过地质取样,确定各站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稀土氧化物含量,基本查明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分布及其质量特征;通过对初步圈出的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矿体进行勘查后,确定详细勘探区,为区域放弃提供基础资料。必要时对其中的局部优质区域加密勘查采样网度,适当布置AUV探测等调查,以进一步圈定矿体,确定矿床规模和范围,并评价其资源前景。d)除布设重力柱取样、重力活塞取样外,宜选取总采样站位数的5%10%布设箱式取样、多管取样、CTD和生物拖网取样等调查工作,采集沉积物、海水(分层)和生物样品,以获取生物群落、物理力学性质及海水物理化学等资料。必要时对局部区域布置AUV、ROV、He)V探测等调查,对勘探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海底生态环境、海洋环境进行初步评价。e)查明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品位、矿石化学成分、矿层厚度和夹层厚度等特征:应用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量估算方法,依据勘查采样网度,估算控制的资源量/储量。D根据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选冶需求,布设箱式取样器、电视抓斗等采样站位,详细研究矿石矿物特征,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试验研究。g)对勘探区进行多波束全覆盖测深调查,获取更精确的地形地貌资料,为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开采的地形地貌条件研究奠定基础。利用上述资料开展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开采条件研究,对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开采的技术条件的复杂性进行评估。5.3.3详细勘探阶段详细勘探阶段宜按如下原则布置工作。a)在原有勘查网度的基础上,对详细勘探区进行网度加密勘查,以保证资源储量的可靠性。推荐进行1:200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查明勘探区沉积物类型与分布、地形及构造等特征。研究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分布规律,通过与相似矿床的对比研究,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机制,建立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矿床的地质模型。b)进行浅地层剖面调查或高分辨率近底浅层多道地震调查,高分辨率近底浅层多道地震调查的地层垂向分辨率优于50cm,查明沉积层的横向连续性。c)参考地球物理调查结果,采用重力取样器、重力活塞取样器、箱式取样器、深海钻机等进行地质取样。宜按柱状样总采样站位数的30%以上布设重力活塞取样,且获取样品为有效样品。获得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量的相关评价数据,通过勘查详细圈出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矿体,为开发提供基础准确的资源资料。优选富矿体进一步加密采样勘查网度,利用高分辨率近底浅层多道地震调查、AUV和海底视像等开展精细调查,详细查明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小尺度分布情况,确定试采区。d)除布设重力柱取样、重力活塞取样外,宜按总采样站位数的10%15%布设箱式取样、多管取样、CTD生物拖网取样和生物捕获取样等调查工作,采集沉积物、海水(分层)和生物样品;利用原位物理力学探测设备、沉积物捕获器、深海着陆器、潜标、浮标和海底三脚架等,获取生物群落、沉积物及海水物理化学等资料。适当布置AUV、RoV、HoV等探测调查,对勘探区的海洋环境、工程地质条件、海底环境和生态等进行详细评价。e)详细查明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品位、矿石化学成分、矿层厚度和夹层厚度等特征,应用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量估算方法,依据勘查采样网度,估算探明的资源量/储量。D根据选冶需求和勘探装备技术情况,布设取样站位和采样方案,采集用于选冶试验的代表性样品。详细研究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矿石矿物特征,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详细试验研究,提出矿石加工选冶的技术方案。g)利用近底观测设备,在试采区进行近底测深、侧扫高精度全覆盖调查,获得更精确的地形地貌资料。利用上述资料开展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开采条件研究,对开采的技术条件的复杂性进行评估,加强采矿试验和采矿条件研究,提出试开采的技术方案。h)开展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开发利用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估与解决方案的综合研究。5.4勘查工作质量控制原则5.4.1 地形及工程测量下面给出了地形及工程测量工作布置原则。a)成图推荐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墨卡托(正圆柱)投影。地形测量范围和地形图比例尺宜满足不同勘查阶段地质填图及资源储量估算的需要。b)采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或中国北斗定位系统,定位精度W5m,定位系统具体技术要求参照T/CAOE42的相关规定执行。c)地形测量标准参照GB/T12763.10的相关规定执行。5.4.2 地质填图地质填图包括: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资源调查区沉积地质填图、矿区地质填图和矿床地质填图。各类地质填图根据不同勘查阶段的勘查比例尺和目的任务要求进行。5.4.3 地球物理勘查下面给出了地球物理勘查工作布置原则:a)地球物理勘查工作宜根据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勘查的需要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正式测量前开展方法试验,选定合适参数;b)多波束地形地貌、浅地层剖面、地震、磁力和重力勘查质量标准参照GB/T12763.8的相关规定执行;c)对于海洋调查规范等标准未提出质量要求的探测方法,如AUV、ROV、HOV、高分辨率近底浅层多道地震调查等,建议参照调查设备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执行。5.4.4地质采样下面给出了地质采样工作布置原则。a)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勘查宜采用网格状间距布设地质采样测站。建议每个测站均布设有重力柱取样或重力活塞取样作业,部分站位可选择性布设箱式取样、深海钻探等取样作业。一般重力取样器获取的岩心样品有效长度不宜短于2m,重力活塞取样器获取的岩心样品有效长度不宜短于15m,深海钻探获取的岩心样品有效长度不宜短于30m,箱式取样获取的沉积物样品有效采样量不宜少于4kg。每个测站布放的采样器宜按勘查阶段指南执行,每个测站的有效数据不得空缺。b)各种地质采样的技术要求,参照T/CAOE42的相关规定执行。5.4.5海洋环境及工程地质调查下面给出了海洋环境及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布置原则。a)建议按各个勘查阶段的勘查比例尺要求进行环境和工程地质调查,环境调查内容包括环境基线(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水化学、海洋水文和海洋气象等)调查和采矿环境因素评估。b)海洋生物调查宜以海底生物调查为主,如需进行深海富稀土沉积物试采,可进行小范围采矿模拟,调查采矿前后海底生物种群、数量等变化。调查内容和质量要求参照GB/T12763.6的相关规定执行。c)海洋化学调查按各个勘查阶段要求调查海水化学要素特征。调查内容和质量要求参照GB/T12763.4的相关规定执行。d)海洋水文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