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小学音乐课堂安全感.docx
探析中小学音乐课堂安全感摘要:近年来,情绪低落、抑郁悲观等心理现象在青少年身上愈发常见,引发社会普遍关注。尽管学校已积极通过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进行干预,但依然存在心理服务供给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甚微等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鲜少有人从课堂的角度来探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安全感,将能够更有力地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利用音乐愉悦性、疏导性、治疗性等特点,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带来新的视角和突破。关键词:音乐课堂;安全感;中小学;心理健康;一、音乐课堂安全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安全需求放置在仅次于生理需求的第二级上(共五级),直指当人们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就是对安全的需求,由此可见安全感的重要性。课堂安全感,即在课堂里学生对于安全感的需要,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息息相关。当前,国内有一些研究者尝试着对课堂安全感进行定义:郭华伟认为,课堂中学生的心理安全感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并获得自信,具体表现为学生对所学知识展现出浓厚的兴趣,愿意与教师及其他同学交流,对学习及交往中出现的挫折等能坦然面对并能积极寻求解决的策略,始终拥有愉悦的心理感受等;(1)曾芳将课堂安全感界定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需要和情感体验,即学生在课堂上摆脱了恐惧、焦虑后,内心安全、自由的感觉,具体表现为学生有足够的课堂归属感,课堂人际关系良好,对课堂学习活动充满了胜任感、确定感。(2)以上两位学者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出发,以学生心理活动为中心,探讨课堂安全感与学生心理间存在的一种紧密联系的内在机制,认为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安全感,将会对学校教育教学有着正面的浸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原本研究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曾有研究者将该需求层次理论运用至企业管理,把工作时间比作微缩人生,把企业内生存环境比作微缩社会,进而研究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同理,学者孟庆涛将需求层次理论运用至本科教育,将大学四年比作微缩人生,将校园生活比作微缩社会,通过此理论研究大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3)其实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需求层次理论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40分钟比作微缩人生,将音乐课堂比作微缩社会后,可以发现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各种需求与需求层次理论存在着类比关系。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音乐学习可以概括为五个层次:第一层"生理需要,可以理解为满足最低音乐感受能力,如听赏能力、听辨能力等;第二层"安全需要,可以认为是对课堂安全感的需求,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第三层"交际需要和第四层"尊重”需要,可以理解为课堂人际关系良好,在课堂展示后可以得到教师和周围同学友爰的目光和赞许;第五层自我实现需要,可以体现为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胜任力、确定感、自我满足感的达成。在这五个层次中,第一和第二层是最基本的需求,不仅能为需求层次金字塔建立坚实的基础,还对其他需求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音乐课堂中的安全感,能给学生的学习及日后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二、音乐课堂安全感的构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为构建课堂安全感提供了重要条件和宝贵契机。原因在于,首先,音乐课程营造出的放松、好玩、自由的课堂氛围,为构建课堂安全感提供了天然的平台。例如,从第一学段学习任务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大多是在感受、表现、发现等层面上提出的:"趣味唱游任务是通过趣味化游戏的方式开展音乐活动,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聆听音乐任务通过听赏音乐,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情境表演E务是指在综合性情境表演活动中,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生活且带有一定趣味性的情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现身边的音乐任务则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推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这些学习任务都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的,能够让学生在无压力的状态下学习音乐,并获得一种放松、好玩、自由的课堂体验。由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并不是要培养专业音乐人才,而是掌握音乐素养的综合性人才,因此要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欣赏音乐并享受音乐带来的欢愉才是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中小学音乐课程可以说是所有学科中安全感层次最高的课程之一,其任务属性为课堂安全感提供了支撑。其次,音乐的情感抒发性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使心灵得以治愈和净化,并提供释放压力的通道,因此通过构建轻松的音乐课堂,能够为课堂安全感提供支撑。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也是一种擅长于抒发情感、能拨动人心弦的艺术形式(5),而以音乐为主体的音乐课程也有其特殊性,可以使学生通过音乐直接抒发情感。蔡岳建、张瑞芳在谈及音乐教育的情感性时提道:"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体现在音乐教育中情感体验的自然发生。”"欣赏主体参与音乐形象的运动并同化、审视、升华自身的体验、感觉和意象,形成自己的情操、意识与思想,使自己处在一种主动的积极状态之中。"(6)可见,音乐课程的情感抒发性是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流露的,能与人的心理发展产生联结,可以让学生忘记压力,将消极情绪抛之脑后。因此,中小学音乐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提高学生的课堂安全感。三、提升音乐课堂安全感的策略刘冬岩在创建有安全感的课堂一文中指出: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不安全体验,可以将课堂安全感缺失分为课堂过度焦虑、课堂孤独、课堂恐惧三种类型。(7)因此,构建有安全感的音乐课堂,实际上要破解三大难题:课堂焦虑、课堂孤独和课堂恐惧。为了缓和、摆脱这类消极情绪,让学生获得安全感,笔者围绕提问方面、情感层面、成就感的获得等核心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一)迸发学生情感,减轻课堂焦虑人的本性是趋利避难的,课堂中那些难度大、耗时多的事情,会令学生产生焦虑而不愿意尝试。而音乐课程中的情感迸发,能给人以自由、放松、解放的感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课堂焦虑。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增强艺术课程的活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其不同学段的教学提示中均包含了相对应的"学习活动建议,为在音乐课中穿插学习活动提供支撑。事实上,音乐课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其内容涵盖较广。例如,有位教师在“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跳圆舞曲的小猫中,将中小学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认知规律相结合,体现了音乐课程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首先,教师以跳圆舞曲的小猫音乐为主要课程内容,融入了用线条画"猫叫"、夸张地舞蹈动作、边学边唱等形式,唤起学生的情绪;然后,通过反复聆听音乐,培养学生多感官体验、感受音乐的能力,锻炼音乐记忆,帮助学生熟悉音乐;最后,运用图形谱加强学生对音乐情绪、音乐风格、曲式结构等内容的理解,增强对音乐的动态理解及课堂活跃度。此外,教师还十分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在各个环节都会让学生真正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可见,音乐课堂上的游戏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机会,加强了学生的互动性、实践性,让学生充分享受音乐,忘记了紧张、焦虑。(二)合理设置问题、恰当提问和反馈问题,减缓课堂孤独提问是师生互动的桥梁,也是音乐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教师不恰当的提问、设置的问题过难、问题反馈不及时等原因,容易造成部分学生感觉孤独、缺失安全感。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应思考怎样合理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可以按照从简单到困难,从小知识点到大框架的逻辑构成一套体系,引导学生形成整体的认识。例如,音乐教师在课程伊始可以有意识地从一个小问题出发,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引导他们配合完成后续的课程内容。课中,可以层层递进地设置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利用小组讨论等交流形式,让学生共同找出答案,这样可以使课程衔接紧密、环环相扣。课末,可以提出总结性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前者可以高度概括整节课的内容,后者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这样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的方式,可以大幅度减轻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不安全感。其次,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处于孤立之中。一般来说,课堂提问环节可以说是学生心理活动最丰富的时候,他们的内心独白大多为:"老师会不会点我的名字?"这题回答不上来,老师生气、同学们取笑我怎么办?通过观察中小学音乐课堂,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喜欢提问一小部分成绩好或者坐在前排的学生,对成绩不太好或者坐在后排的学生则关注较少,这容易让部分学生产生孤独情绪。实际上,在音乐课堂中提问时,可以适当多给予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以及引导性的提示,若学生回答得不理想,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帮助、充分交流之后再作答。最后,个性化并客观反馈问题。音乐课堂中的问题反馈十分重要,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需要教师给予个性化且客观的评价,但是对于音乐敏感度不强的学生来说,此时较容易产生孤独感。例如,有些学生天生音准一般,教师应尽量减少让他单独上台演唱的机会,如果学生自告奋勇来演唱,教师就可以适当播放伴奏音乐或让他同原声一起演唱,并在演唱结束后给予适当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对于那些较为胆小、害羞的学生来说,教币可在集体演唱歌曲时,走到他们课桌边小声夸赞,这样做既不会过度引起周围学生的关注,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埋下自信演唱的种子。如此循环往复,学生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愿意上台的学生会越来越多,音乐课氛围也会越来越好。(三)激发学生成就感,摆脱课堂恐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高峰体验指出:“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豁达的、极乐的体验,是一种趋于顶峰、超越时空、超越自我的满足与完美体验。"(8)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高峰体验,可以理解为学生聆听音乐时,产生的一种审美和情感体验,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灵、精神层面,并拥有欣赏音乐、鉴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等能力,促进其价值观、品格、能力的养成,最后趋于自我满足、促进成就感的实现。这种成就感的实现,会使学生有豁达、快乐的体验,内心得到满足,摆脱课堂中的恐惧情绪。例如,学生可能会因为不敢在人群面前演出而产生恐惧,教币可以让同班同学当评委,为每一位参与者设置奖状,并当着全班人的面颁发,由此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满足感。同时,由于音乐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在一些特殊的节日举办专项活动,而且这些活动是要无遴选过程且不强制性参加的,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教币可以设置一些参与性奖项,并尽量涵盖参加活动的每个人。学生收到奖励,心里会得到安慰,不再惧怕上台表演,也为下一次再参加此类活动打下了基础。长此以往,他们将不再畏惧失败,深刻体会到"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人就是在不断的磨砺中才能自强自立。结语假使教师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好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安全感的获得,将对音乐课教师的教学实施和学生的学习发展有所裨益。如果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这样构建自己的课堂,那么很多心理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那些焦虑、恐惧、孤独等情绪也能得到释放。最终,使学生愿意上、热爱上音乐课,这就是为心理健康教育做的最大贡献。注释1郭华伟试论如何在课堂上构建小学生的心理安全感,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2曾芳国内近20年课堂安全感研究述评,教学研究2018年第5期。3孟庆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本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包装世界2017年第6期。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1622页。5朱咏北、王北海主编新编音乐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6蔡岳建、张瑞芳谈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中国音乐2006年第2期。7刘冬岩创建有安全感的课堂,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第4期。8美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著,马良诚等译人性能达到的境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