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屋顶绿化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04/T-XX-2023屋顶绿化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oofgreening(征求意见稿)主编单位: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实施日期:年月日根据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22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晋建科字(2022)232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关注屋顶绿化技术的发展,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屋顶绿化技术规程DBJ04T333-2016o本规程共分八章和三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绿化种植、排水设施、灌溉设施、其他设施和管理技术等。本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结合海绵城市、绿色建筑要求,修改了屋顶绿化的基本要求。2完善了屋顶绿化植物选择应遵循的条件。3完善了屋顶绿化虹吸排水系统的要求及雨水收集、利用的要求。4完善了植物养护管理的主要内容,增加了植物安全管理的要求。5结合山西省地域特点,修改并细化了适合山西省不同地域屋顶绿化种植植物。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4绿化种植74.1 一般规定74.2 设计要求74.3 材料选用104.4 施工要点134.5 质量验收145排(蓄)水设施=185.1 一般规定185.2 设计要求185.3 材料选用235.4 施工要点245.5 质量验收256灌溉设施276.1 一般规定276.2 设计要求276.3 材料选用276.4 施工要点266.5 质量验收307其他设施317.1 一般规定317.2 设计要求317.3 施工要点347.4 质量验收358管理技术378.1 一般规定378.2 植物养护管理378.3 设施维护管理388.4 安全管理39附录A中间交工验收记录40附录B耐根穿刺防水材料418.1 一般规定418.2 耐根穿刺防水材料41附录C山西地区屋顶绿化种植植物44本规程用词说明59引用标准名录60条文说明611总则.o.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拓展绿色空间,规范我省屋顶绿化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功能完善和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山西省新建、既有建筑屋顶以及地下建筑顶板有关绿化种植、排水设施、灌溉设施和其他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管理。1.0.3屋顶绿化应体现本省地域特色,统筹考虑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的相关要求,在实施策略和专业协作上符合整体性原则。1.0.4屋顶绿化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屋顶绿化roofgreening在建筑屋面和地下建筑顶板铺以种植土或设置容器种植植物,起到隔热及保护环境的绿化方式。2.0.2种植荷载theplantload通过屋顶楼盖的梁、板传递到墙、柱、基础上的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2.0.3改良士improved】soil由田园土、轻质骨料和有机或无机肥料等混合而成的有机种植土。2.0.4无机基质土InOrganiCcompositematrixsoil由多种非金属矿物质、无机肥料等混合而成的种植土。2.0.5复层结构Complexlayerstructure在种植植物搭配上采用草坪、灌木与少量乔木共同组成的种植结构形式。2.0.6排水设施drainagefacilities利用屋顶坡度,采用外排水或内排水方式,通过明沟、暗沟或管道,将雨水或雪水以及土壤中多余的水分排至排水系统的设施。2.0.7灌溉设施irrigationfacilities通过绿化专用供水系统,控制水流水量,进行喷灌、滴灌和微灌的设施。2.0.8园林小品smallgardenornaments根据屋顶绿化景观和功能的需要,设置的园亭、花架、水池、景石等园林小品。2.0.9缓冲带bufferingstripes种植土与女儿墙、屋面凸起结构、周边泛水及檐口、排水口等部位之间,起缓冲、隔离、滤水、排水等作用的地带,一般由卵石铺设构成。3基本规定3.0.1屋顶绿化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屋顶绿化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2鼓励项目实施屋顶绿化,可按一定折算系数冲抵项目绿地率,具体折算系数可按当地政府规定执行。3建筑屋顶和地下建筑顶板结构设计应包括种植荷载。4屋顶周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应注重植物、种植和设施的安全防护。5屋顶绿化应设计灌溉系统、排水系统和照明系统。6屋顶绿化施工前,应对建筑屋面已完成的防水层进行检查验收,并应进行雨后观察、蓄水、淋水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采用雨后观察时,降雨应达到中雨量级标准;采用蓄水试验时,最小蓄水高度不应小于20mm,蓄水时间不应少于48h;采用淋水试验时,持续淋水时间不应少于3h;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有渗漏现象应及时修复,修复后还应进行二次雨后观察、蓄水、淋水试验,确认无渗漏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7屋顶绿化可分为简单式绿化和花园式绿化两大类,屋顶绿化指标宜符合表3.0.1的规定。表3.0.1屋顶绿化指标项目指标(%)简单式绿化绿化面积占总面积80绿化种植面积占绿化面积90铺装园路面积占绿化面积10花园式绿化绿化面积占总面积>65绿化种植面积占绿化面积>85铺装园路面积占绿化面积12园林小品面积占绿化面积3302花园式绿化是以选择小型乔木、低矮灌木、草坪进行植物配置,设置园路和园林小品等,提供多元休憩和活动空间的屋顶绿化。3.1 .3简单式绿化是以选择低矮灌木、草坪进行植物配置,不设置园林小品等设施的屋顶绿化。3.2 .4屋顶绿化设计单位应有相应设计资质;园林设计单位应与建筑设计单位密切配合。3.0.5屋顶绿化施工单位与总包单位之间应办理中间交工验收手续,中间交工验收记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要求;绿化施工单位应按照总体设计及种植作业程序进行施工,主要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3.0.6屋顶绿化工程设计应遵循“防、排、蓄、植”并重和“因地制宜、安全、环保、节能、经济、美观”的原则,并应考虑施工环境和工艺的可操作性。3.0.7屋顶绿化系统基本构造层次,自上而下宜为植被层、种植土层、过渡层、排(蓄)水层、防水保护层,耐根穿刺防水层、普通防水层、找平(找坡)层、保温层、结构层。根据气候特点、绿化形式、植物种类,可增减其构造层次。3.0.8屋顶绿化工程的屋面不宜设计为倒置式屋面。3.0.9屋顶绿化系统的结构层、保温层、找平(找坡)层、防水层、防水保护层等的设计与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55014及行业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的规定。30.10屋顶绿化系统的结构层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并宜采用结构找坡。3.0.11屋面坡度大于20%及以上时,屋顶绿化应采取防滑措施。3.0.12屋顶绿化有关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屋顶绿化工程结构设计时,荷载应包括种植荷载。2既有建筑屋面改造为屋面绿化种植前,应对原结构进行鉴定,核算原结构承载能力。对不满足承载要求的既有建筑,应先进行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屋顶绿化。3屋顶绿化系统基本构造层的各项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有特殊要求时,应单独计算结构荷载。4种植荷载主要包括植物荷重和种植土荷重。植物的荷重应考虑植物种植期5年生长的重量增加值;种植土荷重为饱和水状态下的荷重,并应考虑因种植土层蓄水、蓄排水层蓄水及短时间积水引起的荷载变化。5简单式屋顶绿化种植荷载不应小于l.OkN/n?,花园式屋顶绿化种植荷载不应小于3.0kNm2.6屋顶绿化含园路、园林小品或水池等设施时,应按实际荷载计算。园林小品和水池等荷载较大的设施并应置于结构竖向承重构件或梁板跨度较小的位置。3.0.13屋顶绿化系统的防水设防应符合下列规定:1屋顶绿化建筑防水等级应为一级,应设三道防水层,其中要求至少有一道卷材防水层和一道耐根穿刺防水层。2既有建筑屋面改造屋顶绿化时,应设三道防水层,原防水层仍具有防水能力的,应在其上增加一道耐根穿刺防水层;原防水层不具有防水能力的,其中要求至少有一道卷材防水层和一道耐根穿刺防水层。3.0.14耐根穿刺防水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耐根穿刺防水材料应与相邻的防水材料相容O2耐根穿刺防水层收头应采用密封材料封严。3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聚合物水泥胶结料复合作为耐根穿刺防水层,应采用双层叠合铺设。4耐根穿刺防水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性能应按本规程附录B选用。3.0.15耐根穿刺防水层表面应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屋面应采用不小于40mm厚C20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2地下建筑顶板上应采用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当采用人工回填时,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当采用机械碾压回填时,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3保护层与耐根穿刺防水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3.0.16屋顶绿化宜设置独立出入口和安全通道;屋顶周边女儿墙与护栏的总高度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用规范GB55031和民用建筑设计统标准GB50352的要求。3.0.17屋顶绿化设计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确定屋顶绿化构造层次、屋顶绿化类别,制订绿化方案;2绘制总平面图、平面分区图;3绘制竖向平面图、种植平面图、给排水平面图、电气照明平面图;4确定电气照明设施、排水设施、灌溉设施和其他设施:5绘制细部构造图。3.0.18屋顶绿化验收应包括以下主要资料:1土壤、水质检验报告;2外地购进苗木检验、检疫报告;3给水排水管道及设备单机试运转试验记录、系统试运转调试记录。4电气设备空载(负荷)试运行记录、照明全负荷试运行记录。3.0.19屋顶绿化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GB5503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s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O3O、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GB55024和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行业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l55),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o4-256和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验收规程DBJo4-270的有关规定。3.0.20屋顶绿化防雷装置设计与施工,应与建筑物防雷结合,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的有关规定。4绿化种植4.1 一般规定4.1.1 屋顶绿化种植植物宜遵循植物多样性和共生性原则,以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相对稳定、滞尘控温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和经引种驯化成功的植物为主,乡土植物比例不应小于80%,不得使用入侵物种。4.1.2 植物荷载应包括初栽植物荷重和植物生长期增加的荷重。初栽植物荷重应符合表4.1.2的规定。表4.1.2初栽植物荷重植物类型小乔木(带土球)大灌木小灌木草本、地被植物植物高度(m)2.02.51.52.01.01.50.21.0初栽植物荷重(0.8-1.2)kN/株(0.608)kN/株(0.306)kN/株(0.150.3)KNml注:种植小乔木、大灌木、小灌木,在计算屋顶荷载时,可视为局部荷载。4.1.3 植物生长所需的种植土厚度应符合表4.1.3的规定。表413植物生长种植土厚度(mm)植物类型草本花卉、草坪、地被植物小灌木大灌木小乔木大乔木种植土厚度100300400-450500-6006008008004.1.4 山西地区适宜的屋顶绿化种植植物详见本规程附录Co4.1.5 建筑屋面绿化种植时,乔灌木主干距屋面边沿的距离不应小于乔灌木本身的高度。4.2 设计要求421屋顶绿化植被设计应考虑屋顶绿化面积、气候特点、采光条件、绿化布局、观赏效果、防风安全、水肥供给和后期管理等因素。422屋顶绿化设计应充分利用植物的枝、花、叶、果等形态和色彩,合理配置植物,宜体现整体与局部、统一与变化、主景与配景等关系,形成群落结构各异和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4.2.1 屋顶绿化设计应满足结构设计的荷载要求,乔木类植物和亭台、水池、假山等荷载较大的设施,应设在承重墙、柱或梁板跨度较小的位置。424建筑屋面荷载有限时,绿化种植设计宜选用低矮灌木、草坪和攀缘植物等,充分利用小型植物的花、果等形态和色彩,合理配置植物,形成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425地下建筑顶板屋顶绿化宜布置花园式绿化。种植设计应以复层结构种植为主,上下层植物应符合生态习性要求,宜适当设置休憩活动场地和园林小品设施。4.2.6 屋顶绿化宜根据屋顶面积大小和植物种类划分种植区。分区可用园路、排水沟、变形缝、缓冲带、绿篱等作隔离。4.2.7 新栽植的树木宜采取遮阳、抗风、防寒和防倒伏支撑等措施。并进行细致的养护和管理,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做好修剪、施肥、灌溉、遮荫、包裹树干、设置风障、防风、防倒伏支撑、防寒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4.2.8 建筑屋面种植乔灌木高于2m及地下建筑顶板种植乔灌木高于4m时,应采取固定措施。树木应固定牢固,绑扎处应加软衬垫。支撑固定法(图4.2.8-法图428-1支撑固定法1一稳固支架;2支撑杆2牵引固定法(图428-2)。图428-2牵引固定法1一软质衬垫:2绳索牵引:3螺栓钾固:J固定网架3预埋索固法(图428-3)。图4.2.8-3预埋索固法1一种植池:2绳索牵引:3种植土:4-螺栓固定5过滤层;6排(蓄)水层:7耐根穿刺防水层4锚固法(图4.2.8-4)o图4.2.8Y锚固法I软质衬垫;2绳索牵引:3固定支架4.2.9 地下建筑顶板绿化种植前,宜对种植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化验分析,并应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施肥、置换客土等措施。4.2.10 容器种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4.2.11 设计有组织排水;2种植容器应轻便,易搬移,连接点稳固便于组装和维护;3容器种植宜采用滴灌系统;4种植容器下应设置柔性保护层;5种植土层厚度应满足植物生存的营养需求,且不宜小于100mm。4.2.12 种植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优先选用轻质材料的预制种植池,当采用混凝土材质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池壁和池底厚度不宜小于100mm;2种植池池壁下方应设置排水口,并设计有组织排水;3根据种植植物高度,池内应设置固定树木用的预埋件;4种植池应设在防水保护层上。4.2.13 寒冷地区种植屋面女儿墙的泛水部位应选用以下防冻胀措施:1种植土与女儿墙之间铺设卵石;2沿女儿墙设置园路;3沿女儿墙设置排水沟。4.3 材料选用4.3.1 建筑屋面绿化种植土宜选用改良土、无机基质土等轻量土,常用种植土主要性能宜符合表4.3.2的要求。4.3.2 地下建筑顶板种植土宜选用田园土、改良土。土壤质地要求疏松,不板结,土块易捣碎。常用种植土主要性能宜符合表4.3.2的要求。表432常用种植土性能项目湿密度(kgm3)有机质含量(%)总孔隙率(%)内部孔隙度(%)有效水分(%)排水速(mm/h)改良土750-130020-3065-7020303558无机基质土450-650289-90>3040-45200田园土I5OO-I8OO>1045-50>5253O424.3.3 种植土的理化性质宜符合表4.3.3的要求。表4.3.3种植土理化性质项目非毛管孔隙度PH值含盐量含氮量含磷量含钾量理化指标>10%6.580<0.12%>1.0g/kg>0.6g/kg>0.06gkg4.3.4 种植土的性能及检验方法可参照行业标准绿化种植土壤CJ/T340执行。4.3.5 常用改良土的配制应符合表435的规定。表4.3.5常用改良土配制组成材料配制(体积比)湿密度(kgm3)田园土,轻质骨料1:11200腐叶土,!g石,沙土7:2:1700-1000田园土,草炭,(蛭石和肥)4:3:111001300田园±,草炭,松针土,珍珠岩1:1:1:1780-1100田园土,草炭,松针土3:4:3780950轻沙壤土,腐殖土,珍珠岩,蛭石2.5:5:2:0.5<1100轻沙壤土,腐殖土,蛭石5:3:21100-1300注:般情况湿密度是干密度的1.21.5倍。4.3.6 屋顶绿化植物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55014,行业标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和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绿化常用苗木标准DBJo4-263、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验收规程DBJo4-270的相关规定。4.3.7 屋顶绿化植物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优先选用乡土植物,以适应性强、抗风、耐旱、耐高温、易移植、耐修剪、生长缓慢、须根发达、低维护管理的小乔木、灌木、草坪、地被植物和攀缘植物为主。2树木的树干、树冠比例宜合理,主侧枝分布宜均匀;下一级分枝粗度为上一级分枝粗度的1/3左右,分支部位无内夹树皮;嫁接苗木的嫁接时间应在3年以上,砧木和接槐结合应牢固,接口平整、完全愈合。3屋顶绿化植物应经移植培育。5年生以下的移植培育宜至少1次,5年生以上(含5年生)的移植培育宜在2次以上。4选择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相对稳定,滞尘控温能力较强的本地常用植物和引种驯化成功的植物。4.4 施工要点4.4.1 应根据气候条件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最适宜的种植时期进行种植。植物运输量应根据现场栽植量确定,苗木运到现场后应及时栽植,确保当天栽植完毕。4.4.2 运输吊装植物材料时,机具、设备工作参数必须满足吊运要求,并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通过楼梯、电梯搬运种植材料时,确保不污染环境。4.4.3 种植土的厚度及荷重应符合设计要求。种植土应铺设平整、均匀,其厚度允许偏差应为±5%,且不得大于30mmO4.4.4 屋顶绿化的微地形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形造型的测量放线工作应做好记录和签认。2回填土壤应分层适度夯实,或自然沉降达到基本稳定,严禁用机械反复碾压。3地形造型的范围、厚度、标高、造型及坡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4地形造型尺寸和高程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符合表4.4.4的规定。表4.4.4地形造型尺寸和高程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地形造型尺寸边界线位置500经纬仪、钢尺测量(按设计要求)等高线位置100经纬仪、钢尺测量地形相对高程(回填土方自然沉降以后)+5%、-10%,且不大于50水准仪、钢尺测量4.4.5 种植土表层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种植土表层不得有明显低洼和积水处;草本花卉栽植地30Omm深的表土层应疏松。2地下建筑顶板种植土的表土层应整洁,粒径大于30mm的石砾含量不得超过10%,粒径小于25mm的石砾含量不得超过20%,杂草等杂物含量不应超过10%;土块粒径应符合表4.4.6的规定。3种植土与园路接壤处,种植土表面应比侧石低30mm50mm0表445不同植物种植土表面土块粒径项目种植土表面土块粒径(mm)小乔木、大中灌木<40小灌木、草木花卉<30草坪、地被204.4.6 种植土进场后不得集中堆放,应及时摊平铺设、分层踏实,平整度和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4.7 厚度50Omm以下的种植土不得采取机械同填,摊铺后应采取表面覆盖或洒水等防止扬尘措施。4.4.8 植物种植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种植前需按设计图纸要求核对苗木品种、规格及种植位置。2种植的树木应保持直立,不得倾斜,需注意观赏面的合理朝向,在满足苗木规格的前提下,苗木栽植需按由低向高缓和过度。3种植绿篱的株行距应均匀。树形丰满的一面应向外,按苗木高度、树干大小搭配均匀。在苗圃修剪成型的绿篱,种植时需按造型拼栽,深浅一致。5珍贵树种应采取树冠喷雾、树干保湿和树根喷施生根激素等措施。4.4.9 乔木、灌木栽植应符合下列规定:1乔木、灌木栽植深度应与原种植线持平,常绿针叶树栽植时土球宜高出地表50mm;2移植带土球的树木入穴前,穴底松土应踏实,土球放稳后,应拆除不易腐烂的包装物。散球苗木不得栽植。3落叶乔木和灌木种植时,根系必须舒展,填土应分层踏实。4在生长季节种植时,乔木、灌木应提前疏枝、环状断根,或在适宜季节起苗用容器假植等处理。5宜选用容器苗栽植,并及时修除已损伤折断的树枝、枯枝等。4.4.10 草本花卉栽植应符合下列规定:1花卉的品种、规格、栽植放样、栽植密度、栽植图案均应符合设计要求;2花卉栽植时,应按植株高低、冠径大小合理搭配;3栽植草本植物宜使用容器苗,株高宜为IOomm500mm,冠径宜为150mm-350mm;当气温高于25时不宜栽植;4栽植花卉的株行距,应按植株高低、分璧多少、冠丛大小决定,以成苗后覆盖地面为宜;5栽植深度应为原苗种植深度,保持根系完整,不得损伤茎叶和根系;球茎花卉栽植深度宜为球茎的12倍;块根、块茎、根茎类宜覆土30mm;6高矮不同品种的花苗混植,应按前矮后高的顺序栽植;4.4.11 草坪建植应符合下列规定:1草坪播种可选择优良、适生、发芽率高的种籽。种籽不得含有杂质,播种前要求做发芽试验和催芽处理,按照设计要求确定不同绿化区域的播种量。2草块、草卷运输时应用垫层相隔,分层放置,不宜堆压,以草叶挺拔鲜绿为准。运输和装卸时,应防止破碎:3草块、草卷规格应一致,边缘平直,杂草数量不应大于1%;草卷的土层厚度宜为18mm-25mm;4草块、草卷铺设周边应平直整齐,高度一致,并与种植土紧密衔接,不留空隙;铺设后应磁压、拍打、踏实,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直至新叶长出。5干旱地区或干旱季节,草坪栽植前应浇水浸地;4.4.12 树木的防风固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4.4.13 新植乔灌木的浇水应符合下列要求:1乔灌木种植周围应筑灌水围堰,直径应大于种植穴直径200mm,围堰高度宜为15Omm200mm;2新植树木应在当日浇透第一遍水,3d内浇透第二遍水,1Od内浇透第三遍水。3对浇水后出现的树木倾斜,应及时扶正踏实,并加以固定。4.4.14 种植容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组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容器种植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铺设灌溉系统,并应与屋顶灌溉系统及排水系统连接。2种植容器置于防水层上应设置保护层,并应按要求组装,放置平稳、固定牢固。3种植容器应避开水落口、檐沟等部位,不应放置在女儿墙上和檐口部位。4.5质量验收4.5.1 绿化种植质量验收时,地下建筑顶板绿化种植土应按5(X)0?或2000m2划分为一个检验批,建筑屋面绿化种植土应按200m2划分为一个检验批。植物材料应按其种类及品种各划分为一个检验批。各验收项目的检查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建筑顶板绿化种植土每5001/或2()0m2抽查5处,每处Ioog经混合组成一组试样,不足500n或2000m2抽查不小于3处:建筑屋面绿化种植土每200n抽查5袋,每袋100g经混合组成一组试样,不足2OOm3抽查不小于3袋。2乔木、灌木每I(X)株抽查10株,每株为1点,不足20株全数检查。3草卷、草块按面积抽查10%,4nf为1点,不少于5个点,30n?以下全数检查。4地被植物按数量抽查10%,10株为1点,不少于5个点,50株以下全数检查。5景观树全数检查。4.5.2 绿化种植检验批质量验收应符合表4.5.2的规定。表452绿化种植检验批质量验收序号验收项目质量要求(引用条文)检验方法1种植土4.2.9条、4.3.1条、4.3.2条、4.3.3条、4.3.4条经有资质检测单位测试2植物材料4.1.4条、4.2.4条、4.2.5条、4.3.6条、4.3.7条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苗木质量合格证,苗木产地检疫证、挂苗木标签。观察、量测3种植土回填4.1.3条、4.4.3条、4.4.4条、4.4.5条、4.4.6条、4.4.7条观察、量测、尺量4乔灌木栽植4.2.8条、4.2.11条、4.4.8条、4.4.9条、4.4.12条、4.4.13条观察、尺量5草本地被植物栽植4.4.10条、4.4.11条观察、尺量6容器种植4.2.10条、4.4.14条观察、尺量4.5.3 种植绿化质量验收时,植物材料的成活率均应达到95%以上,并及时对未成活植物适时进行补栽。4.5.4 补植的乔木、灌木应在一个年生长周期满后方可验收。乔、灌木的成活率应达到95%以上,无病残枝;珍贵树种、孤植树的成活率应达到100%,无病残枝。5排(蓄)水设施5.1 一般规定5.1.1 屋顶绿化排水应设计包括径流、汇集和排出等完整的有组织排水系统;有组织排水时,应本着低碳环保的原则,同时宜提倡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将多余雨水收集至建筑周边绿地中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内,经过净化、下渗、滞蓄、回用等,实现对城市降雨的储存缓释作用。5.1.2 建筑屋面宜采用外排水方式;排水系统应包括排(蓄)水层、排水沟、水落口、水落管等设施,并考虑为雨水收集与利用提供便利条件。5.1.3 对于大型花园式屋顶绿化,应根据面积大小、平面布局、构造层次等情况,将绿化种植区域和景观建筑区域分别组成单独的排水系统;并应考虑特大暴雨时的应急排水措施。5.1.4 竖向穿越屋面的管道,应在结构层预埋或增设套管,套管高度高出种植土不小于250mm。5.1.5 排(蓄)水层排水坡度不宜小于2%,不应大于3%;排水沟、明沟或盲沟排水坡度不宜小于1%;排水管道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5%o5.1.6 地下建筑顶板宜采用内排水或内、外排水相结合的方式;排水系统应包括排(蓄)水层、雨水口、明沟或盲沟、管道、检查井、调蓄水池等设施。5.2 设计要求5.2.1 建筑屋面女儿墙、周边泛水、屋面檐口等部位,应设置卵石缓冲带,宽度宜为30Omm500mm。缓冲带可结合园路或排水沟等设置。5.2.2 排(蓄)水层可采用排(蓄)水板、陶粒或卵石排水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1.1 水层应与排水系统连通;1.1.2 强度大且耐久性好的凹凸型排水(蓄)板;1.1.3 水(蓄)板应与土工布复合使用,排水(蓄)板的凸面应朝上,排水板上空铺土工布;1.1.4 土工布应沿种植土周边向上铺设至种植土高度,端部收头应用胶粘剂与挡墙粘牢,粘结宽度不应小于100mm,或用金属压条固定:5.2.3 种植挡墙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用混凝土挡墙,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5;2挡墙顶面应高出种植土不小于50mm;3挡墙下部应预留泄水孔,孔周围应设置疏水粗细骨料。5.2.4 建筑屋面绿化的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层建筑屋面宜采用内排水,多层建筑屋面宜采用有组织外排水;2屋面应适当划分排水区域,每个汇水面积内雨水排水立管不宜少于2根;5.2.5 屋面檐沟、女儿墙、立墙泛水等排水构造(图5.2.5-1图5.2.54),应符合下列规定:I种植挡墙应设在防水层的保护层上,挡墙下部设140mmx80mm泄水孔,孔中距1500mm;2排(蓄)水层可直接铺设至种植挡墙,土工布应沿种植土周边向上铺设至种植土高度;3缓冲带宽度不应小于300mm,卵石粒径宜为20mm40mm0种植土与缓冲带之间应设过滤土工布;4排水沟宽度不应小于500mm,龙骨架空走道板(厚40mm,C25钢筋混凝土)和排水板(厚30mm铸铁算子)用铁件连接。走道板高度宜为200mm,走道板的龙骨应顺流水方向;5水落口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的规定。图5.2.5/檐沟上种植土层;2-过滤层;3-排(蓄)水层;4-保护层;5-防水层(耐根穿刺防水层等);6-保护层;7-保温层;8-结构层:9-挡墙;10-卵石缓冲带;11-挡土板:12-泄水孔:13-水落口图525-2女儿墙(内排水)上种植土层;2-过滤层;3-排(蓄)水层;4-保护层;5-防水层(耐根穿刺防水层等);6-找平层;7-保温层:8-结构层;9-挡墙;10-卵石缓冲带;11-挡土板;12-泄水孔;13-铸铁篦子;14-垂直水落口;15-女儿墙;16-密封材料图5.2.5-3女儿墙(外泄水)I-种植土层:2-过滤层;3-排(蓄)水层;4-保护层:5-防水层(耐根穿刺防水层等);6-找平层;7-保温层:8-结构层:9-挡墙:10-卵石缓冲带;11-挡土板;12-泄水孔:13-铸铁篦子:14-女儿墙;15-水平水落Il图5.2.5-4女儿墙(立墙)泛水I-种植土层:2-过滤层;3-排(蓄)水层;4-保护层:5-防水层(耐根穿刺防水层等);6-找平层;7-保温层;8-结构层;9-挡墙:IO-卵石缓冲带;11-挡土板:12-女儿墙(立墙)5.2.6 水落口位于绿地内时,水落口上方应设置雨水观察井(图5.2.6),并应在其周边设宽度不小于30Omm的卵石缓冲带。1-种植土层;2-过滤层:3-排(蓄)水层:4-保护层:5-防水层:6-找平层:7-保温层;8-结构层:9-井盖;10-卵石缓冲带;11-挡土板:12-雨水观察井;13-密封材料5.2.7 地下建筑顶板绿化的排水设计(图5.2.7)应符合下列规定:I顶板种植土与周边地面相连时,应设置排水沟;2顶板排水坡度不应小于2%。绿地内排水管道的坡度不应小于1%,管道的标高允许偏差为±10mm;3区域面积较大时,应设计蓄水装置;4种植土的积水宜通过自然排水或盲沟排至雨水收集系统。图5.2.7地下建筑顶板排水平面5.2.8 盲沟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盲沟排水宜设计为自流排水形式;2盲沟与地下建筑的最小距离,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确定;3集水管宜采用50多孔PVC管或软式透水管,带孔管应加土工布包裹,管周围应设置反准层;4盲沟用砂、石应洁净,含泥量不应大于2.0%;5盲沟在转弯处和高低处应设检查井,出水口处应设置滤水篦子;6盲沟宜通过导管、明沟或雨水井连通。1.1.9 地下建筑顶板采用组合虹吸排水系统时,应进行深化设计。并宜符合本区域土壤渗透系数和5年重现期暴雨强度等因素的渗透水量要求。1.1.10 屋面绿化雨水利用系统宜设置导流设施,导流后的雨水可用于绿地灌溉和景观水体补给等。1.1.11 雨(浇灌)水收集利用系统宜包括雨(浇灌)水的收集、存储、处理、利用等设施。收集利用系统应优先收集屋顶绿化的雨水及浇灌水。5.3 材料选用531排(蓄)水板应符合下列规定:1凹凸型排(蓄)水板主要性能应符合表5.3.1-1的要求,其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塑料防护排水板JC/T2112的规定。表5.3.L1凹凸型排(蓄)水板的主要性能项目伸长率10%最大拉力断裂伸撕裂抗压强度低温柔度纵向通水量(侧时拉力/(NZlOOmm)/(NZlOOmm)长率()性能(N)压缩率为20%时最大强度(kPa)极限压缩现象压力150kPa)/(cm3s)性能要求350>600>25>100150无破裂-I(Te无裂纹102网状交织排水板主要性能应符合表531-2的要求。表5.3.L2网状交织排水板的主要性能项目抗压强度(kNm2)表面开孔率()空隙率(%)通水量(cm3s)耐酸碱性性能要求>50958590>380稳定5.3.2陶粒及卵石应符合下列规定:1陶粒的粒径宜为IOmm25mm,堆积密度不宜大于500kgm3o2卵石的粒径宜为25mm40mm05.3.1 过滤材料宜选用聚酯无纺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宜小于200g5.3.2 水落口、雨水观察井及观察井盖、排水管及管件可选用铸铁制品、PVC等材质,当选用铸铁制品时,安装前应进行除锈及防腐处理。5.3.3 排水管道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和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的有关规定。5.4 施工要点5.4.1 排水设施所用排(蓄)水板、过滤材料、成品挡土板等,应有产品合格证和进场抽样检验报告。5.4.2 集水沟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溢流设施;集水沟不应跨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和防火墙;金属集水沟与屋面板连接处应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溢流口应设在天沟末端垂直方向,远离建筑物的门窗和阳台,溢流口的底面标高应比雨水斗高,顶面标高应低于出屋面集水沟的底面标高。5.4.3 排(蓄)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排(蓄)水层应与排水系统连通:2排(蓄)水设施施工前,应根据屋面坡向确定整体排水方向:3排(蓄)水层应铺设至排水沟边缘或水落口周边;4凹凸塑料排(蓄)水板宜采用搭接法施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IoOmm:5网状交织、块状塑料排水板宜采用对接法施工,接茬应齐整;6排水层采用卵石、陶粒铺设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粒径大小均匀,大粒径在下,小粒径在上。5.4.4 土工布过滤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空铺于排(蓄)水层之上,铺设应平整、无皱褶;2搭接宜采用粘合或缝合方式,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其允许偏差应为-IOmm;3边缘沿种植挡墙上翻时,应与种植土高度一致。5.4.5 排水明沟、盲沟、管道等设施的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5.4.6 排水管道的套箍接口应牢固、紧密。5.4.7 排水管道应畅通,挡墙泄水孔、水落口、雨水观察井均不应堵塞。5.4.8 集水管应采用热熔连接,主管与支管连接采用三联通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