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理论.docx
威尔曼的社会教育理论是社会与教育两种理论的结合,他认为个人与团体之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教育,而教育必须有教育理论,那就是教育学。然而教育学是个体的教育学或社会的教育学呢?欲回答以上的问题,首先必须肯定的是:人是存在于社会里,教育就具有引导的作用,而且一个人不能成其为人,所以对于青年的教育必须使其成为完整的人,努力引导他合群。在以上的情形下,他建立了他的社会教育理论:一、社会教育学的意义威尔曼认为"社会的"(social)一词是从拉丁文SOCiaIiS演变而来,而SOCialiS又从SOCiUS一字演变而来,而SOCiUr其意义为“同时代之人”(GenOSSe)或"同件"(Gcselle),动词则为SoCiarC,有“结件"(gcsellen)的意思,最后则演变成SOCietas,那就是社会,即英文的SOCiety,德文的Gesellschafto从以上那些拉丁文字义的解释,可以发现社会含有“婚姻之结合”(EhebUnd)的意义在,然后再扩展至大众的集合,而这种集合是靠实用的法律或共性(共同的性质)来达成的,有时也以神性为基础。他又认为:人具有社会的本质,这是应该强调的因素。每一个人都有社会的本质,因为人是诞生在社会之中的;社会是结伴的,有共同的属性,就个人而言,这种属性是无法与社会分离的,而且每个人的本质都是在这种属性中表现出来;就社会而言,社会因结伴而结合。在掌握个人与社会的本质以后,他说:“假如教育是限定在个人的因素与社会的因素的话,那么就必须赋予具有辅导性的教育理论价值。社会教育学不但具有教育学的特殊形式,而且也是教育学的一部分,它与个体教育学关系密切。”就社会教育学之教育的意义而言,它是与个人教育无法分开的,因为社会教育主要的对象还是个人。依威尔曼的理论,社会教育学的意义是“教育之社会因素的研究”。因此,这种研究的作用有二:一为提高对社会状况的了解的兴趣;一为教育理论针对社会因素的了解与广泛的应用。因而社会教育学的研究,应该把握社会因素,也应该把握教育理论。二、社会教育学的概念威尔曼认为:社会教育学所面对的是:一方面是个体教育学;一方面是国家教育学。两者具有对社会教育学补充的作用,其所表现出来的是:为社会教育学提供了有价值的知识内涵。他对社会教育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作了解释:1.个人:个人就如原子一样,是不可分的,而个人是社会的一个原子,是具有接合的作用,其结合是由“社会连带”所促成的。2 .人格:最原始的说法是演员的面具,具有面具、角色、地位的属性,它们是互相关联的,也就是一般所称的“位格”。3 .社会的:“社会的”概念演变成社会,社会的形成是由各个分子组成,而且社会是居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形体。4 .民族的:民族依照发生学的概念,具有血统关系,而且每一个人一诞生后,其民族属性就已确定。5 .财N“财”本来是指物质而言,例如财产,但后来转借到精神与道德里来,变成一种无形的内涵。“财”的最重要概念为:“财的移动”与“财的传递”。“财是解决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一把钥匙,因为它具有沟通的特性,而且在意义上,具有指导的价值。在社会组织方面,它是“物尽其用”,有助于青年人发展。“财的传递”就促成了三种社会更新的过程,即:(1)社会更新的过程:未来各项事物的更新。(2)成长的一代进入生活协同体中之社会更新的过程:生活习惯、道德、风俗等的同化。(3)教育之社会更新的过程:把教育视为可了解的作用,以达到精神内涵的传递。关于以上论点,他说:“教育理论将透过'财'的概念,而赋予个人与社会相同的作用,而达到正确的平衡。”他所说的“财”是“精神财”或“道德财”这两方面,尚包括“文化财”。三、社会连带的理论威尔曼认为社会是有组织的,而构成社会组织的要素是“社会连带”,促进社会团结无形中的一条带子,而社会连带中最小的单位是家庭(威尔曼所说的社会连带与涂尔干所说的社会连带意义不同)O社会组织分三序列:1 .第一序列:血统关系:家庭、宗族、民族。2 .第二序列:地缘关系:家、故乡、祖国。3 .第三序列:情感关系:家庭、社区、教会。在以上三个序列中,家庭是社会的起点,而“社会连带”便是促成家庭与社会的发生关系。在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以家庭为基础,由家庭引导他与社会发生“社会连带”的关系。在社会环境中,国家成为“社会连带”的负荷者。因为国家有其行政的力量,以其行政力量促进社会结构的关联。四、社会教育学的课题威尔曼认为社会教育学的课题主要的有:1.教育之社会因素的研究。4 .根据社会面来建立教育理论。5 .社会教育在促使个人超越个人的单面性,透过教育而达到社会的完整性,注重超越过程的研究。6 .社会连带用之于历史的研究,和其价值系统的建立,尤其是偏重在有关“财”的探讨方面。他提倡社会教育学的研究采用历史分析法,用以了解教育的社会因素,然后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对青年实施社会教育。五、社会教育的功能威尔曼认篇社会教育的功能有二:1 .照顾:对于身体或心理有缺陷的人予以照顾,在照顾中要实施道德教育,尤其是负责照顾的人应该支持这一种做法。2 .教学与陶冶:依据社会的状况而实施,并作正确的安排。它可以分为两个层面:(1)社会教育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为形成个人本质的过程;一为形成社会本质的过程。并因而形成了两极:一为个人化;一为社会化。(2)社会教育的本质,在于养成受教者具有制度化的观点,使受教育者对社会有深入的认识。在社会教育功能方面:教育工作所愿示出来的是“社会的成就”。教育在于养成人的知识、能力、意愿,使能适应社会生活;教学在于传递“精神财”,利用训练而实施道德训练。他认为:正确的教育其结果在肯定人已经发生了改变。对于社会教育所能发挥的功能,威尔曼是持积极的看法,他除了把教育看成是“社会更新的过程”、“社会的成就”以外,还把教育看成是“教育即是后辈的同化”、“教育即是社会的繁殖”等重要的概念。六、社会教育的作用威尔曼认为:社会教育对教育者而言,其所施之于受教者为照顾与陶治,用责任的意识与道德的目的来引导受教者。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除了自动的同化以外,还要求受教者具有知识、能力与道德。尤要重视道德,因为教育就是一种道德行动,也是一种道德义务。他又认为社会教育应着重生活的价值,尤其是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团体生活、民族生活。社会教育就是要在各种生活中产生作用一一道德陶冶的作用,这种作用成为社会教育的根本及生活的根本。七、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威尔曼认为社会教育有三个广义的机构:(一)社会社会本身就负有数育的义务,而且社会是众人结伴而成的,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去教育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二)国家国家是以权力为主,在本质上,这种权力是由社会关系来固定它。国家是重要的社会数育机构,是因为许多社会教育的事业都要靠它来兴办。(三)教会教会具有超越国家的性质,教会办理社会教育,在以宗教的力量使人的精神获得帮助与拯救。肆、结语威尔曼的社会教育理论,具有两极化的概念,很显然地,他看重个人的价值,同时又强调社会的价值;他重视个人的本质,同时又强调社会的本质;他提出个体教育学,又提出国家教育学。各使相互并存。然而他并没有忽略两极之间的关系,所以他提出了“社会连带”来做为两者之间的桥梁,让它们能互相沟通,因为他认为社会具有整体性,是互相关联的。于是他认为“社会连带”在学校教育中发生作用,学校的功能不仅是在鼓励学生创造,而且还要与社会发生关联。学校中所使用的语言、道德、传统等,成为“精神运动的运河”。他非常重视教会在社会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他说:“教会为学校之母”。关于以上的观点是:在中古世纪时教会兼办学校,所以说:“教会为学校之母”。在十九世纪时,教会确实是对社会教育发生极大的作用,著名的社会教育学家,常常是神职人员。威尔曼为社会教育学下了另外一个定义:“社会教育,就其名称而言,国家必须视其为社会连带'的一部分来认识,其次,家庭、社会、教会也有其地位,它们必须成为社会情况的负荷者。很显然地,青年陶冶要反对陶冶的一致式样,要求教学的自由,将社会与教会容纳进去,不但要根据国家的命令订定陶冶的类型'与标淮',而且要从本质方面去共同努力。”威尔曼对社会教育理论的建立,贡献很大。他认为人具有社会的本质,所以能营共同生活,在共同生活时必须实施社会教育;并且教学必须以社会为条件,因为社会提供了学校的传统的陶冶的场所。此两者有互为关联的关系,因为学校的陶冶造成社会的成就。由于威尔曼在教育方面及社会教育方面的理论有重要的贡献,而且他也是重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在他死后的三十七年,即一九五七年,分别在德国的慕尼黑、佛来堡及奥国的维也纳,建立了威尔曼研究所。该研究所的主要课题,在于形成研究团体与工作团体,提出研究计划,以及以行政方面来支持研究计划的进行,尤其是支持学术工作人员从事个别的研究,而那些研究是高等教育机构的设备所无法支持者。威尔曼研究所从事研究的范围,主要的是哲学、教育学与社会科学,尤其是对于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的促进,不余遗力。此外,也在谋求建立基督教的人类学的学术地位。所谓“基督教人类学”是基督教哲学与新人文主义、理想主义、历史主义的综合。此外,威尔曼研究所也与出版界合作,出版威尔曼全集,有关威尔曼的研究、威尔曼教育手册、数育辞典等,对于教育学术的研究贡献良多。第五节拿多尔普的社会教育学理论拿多尔普是德国重要的社会教育学家,在我国一提到社会教育学家,马上使人联想到拿多尔普。由此可见他在我国社会教育学者心目中所占的地位。壹、生平与著作拿多尔普于一八五四年一月二十四日生于杜塞道夫,于一九二四年八月十七日死于马堡。他在杜塞道夫接受中学数育,从一八七二年至一八七六年,先后在波恩、柏林、史特拉斯堡等大学研究古典语言学与哲学。毕业后做了一段时间的家庭教师,和在学校服务一年。他于一八八五年起就在马堡大学当教授,为马堡学派的新康德主义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致力于认识理论的研究,建立精确科学的基础,并将科学理论转于实用方面。他在马堡大学担任哲学与教育学的讲座,主张教育学应建立成为“新理想主义的科学”,它不但是具有经验的事实,而且也具有理念。把教育学建立成“马堡的教育学”。此外,他对逻辑理论很有研究。其主要著作有:社会教育学(一八九九)、柏拉图的观念理论(一九O三)、普通教育学(一九O五)、社会教育学论文全集共三册(一九C)七)、哲与学教育学(一九O九)、裴斯塔洛齐(一九O九)、精确科学之逻辑的基础(一九一O)、哲学一一它的问题与它们的问题(一九二O)、普通心理学(一九一二)、社会理想主义(一九二O)、现代哲学的本质的阐释(一九二三)、实践哲学讲演集(一九二五)、哲学的采统学(一九五八)、数育与哲学(一九六四)等。贰、中心思想拿多尔普的教育思想是受柏拉图、康德、裴斯塔洛齐、柯亭等人的影响,认为教育思想包括教育、陶冶、意志、理念等四方面。因此他的教育学称为“意志陶冶的理论”。他认为:”教育一词,在使用上,相当于意志的陶冶。”他把教育视为是自我意识的成长。也就是说,人的自我意识是发展的,教育就是在促使意识与意识之间的交互关系,这种关系的发展是来自个人主观之经验的意识,然后再进入社会的领域。因此,意志陶冶理论的前提是从内在的关联开始。而意识便是内在性关联的开始。数育和社会之间的概念,不只是外在的关系,还有内在的关系,因为教育不只是自我教育,它含有整个的社会因素在其中,且个人是完全生活在社会里。在社会中至少是有教师与学生。教育的概念就是基于这种现象而建立,而且教育都有数育的目的。教育最重要的目的的适用,不仅适用于社会生活,而且有助于人的社会的建立。他又认为:教育与社会均是社会教育学所要探讨的,而最重要的是:确认人只有透过人的社会才能成其为人。尤有进者,社会的提升是个人的延伸与扩大。基于以上的论点,社会教育应该把握教育理论的课题,而且也要认识社会数育的概念,记取每一种个人的教育,其取向都应以社会条件为依据。另外,人的形成也是以社会生活为基本条件的,也就是说,个人的教育必须参与社会的因素,并且教育课题的把握,都是为个人和为所有的个人而订定的。教育的社会条件,也就是社会生活的教育条件,于是它有两个互相为用的课题:一、社会是由许多个人所组成,而这种组成是靠每一分子的意识。二、个人与社会有一致的需要和相同的需要。因此,真正的社会教育学所研究的是以社会生活的基本法则为主。这种基本法则是意志的法则与理性的法则。而社会生活指的是社会活动。依据拿多尔普的社会教育学的理论显示,其中心思想阐述了社会和教育的不可分的关系:一、唯有在社会中,教育才有可能,也就是说,只有一个人不会有教育,虽然有多数人,而人人各不相关,也不会有教育。二、唯有社会才需要教育,也就是说,教育不能忽略社会的条件,和社会生活的教育条件。由以上的论点可以获知:社会教育学是教育和社会之间的交互问题的探讨。而且社会教育学必须采用教育学的部分理论,并且还要牢牢地把握教育的课题,尤其是在意志教育方面。拿多尔普所认为的“社会教育",乃是一般的数育,包括学校在内之所应具备的一种特质,其含义只是就教育的性质方面,确定教育必须含有社会的意义,并不是在教育的范围方面;把教育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学校教育;一为社会教育。他又认为:社会教育不只是实际的“社会帮助”,而且还是透过社会而实施之一种教育。因此,社会教育的理论,具有教育学的观点,并且要把握教育的课题。所以社会教育要把握的三个基本因素是:活动、驱力、意志与理性。叁、社会教育理论拿多尔普认为社会数育学有如下的重要理论:一、基本理论他认为社会教育学的理论架构,是来自柏拉图之“国家”的理念。并特别重视“自我意识”的发展,把这种“自我意识”视为是实际的,即“自我责任行为的意识”,社会就是一种扩展的自我意识。其重点如下:1.社会教育学是教育学课题的把握,尤其是意志教育,成为人的发展与教育二者的取向。也就是在社会中养成自我的意识,使人具有责任的行为。2 .社会教育是个人的教育与社会的教育的交互作用,即教育与社会的条件关联与作用关联的把握。3 .社会教育学在意义上不能与教育分离,而且社会教育也是一种训练,即训练个人适应社会生活。4 .社会教育可以掌握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尤其可以陶冶个人与社会的道德,构成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适度、勇敢、真理及正义。5 .社会活动在获得能力,即是以有组织的(各种社会教育机构)教育措施为手段,去实施社会活动。社会教育机构的负责人的意志,往往成为实施教育的理念。6 .社会教育的职业是良好的教育职业,在于教导社会大众过社会生活或从事社会活动。社会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活动由社会来把握与决定。这些教育活动往往是依据社会的本质来做决定。7 .意志教育的手段是靠社会组织来推动,包括工作组织、法律组织、教育组织。以上三种组织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发挥功能。8 .社会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分为两个前提:(1)社会教育的第一个前提是以意志教育为出发点。(2)社会教育的第二个前提是人只有透过人的社会才能成其为人。9 .社会教育的重要目的为:(1)适应社会生活一一每一个人都应该适应社会生活。(2)参与社会建立一一以社会意识去建立牢固的社会。10 .社会教育在培养个人的基本道德与社会的道德。其要素分别为:(1)个人的基本道德方面:包括真理、勇敢、适度。个人活动的基本要素:驱力、意志、理性。其安排为:驱力形成适度的道德;意志形成勇敢的道德;实践的理性形成真理的道德。(2)社会的道德方面:正义。得自柏拉图的理念。正义是经由人性而获得。正义是意志教育的一部分,在于形成有道德与有理性的人。它的意义是使个人在社会行为里,能够认识真理,具有道德的力量与纯洁。拿多尔普的社会教育学极重视道德教育,因为新康德主义的教育思想本来就重视道德教育的。二、活动理论拿多尔普的社会教育理论中,非常重视活动理论,而活动又分为个人活动与社会活动。(一)个人活动方面1.驱力为奋斗的原始形式,也是工作的形式,即在工作取向中活动。2 .意志是有目标作为方向,并可以促进工作的调整。3 .理性应具有独立的批判,它与社会工作有关。(二)社会活动方面1.驱力属于经济的:工作的、社会工作的。4 .意志属于管理的:有规则的、行政的。5 .理性属于教育的:意识的呈现、批判的、验证的。四、社会教育理论的特色拿多尔普的社会教育学理论有许多特色,最主要的有:(一)教育系统理论用以解决社会教育学理论问题他研究逻辑、知识理论、心理学等,又研究哲学,想把教育学带向教育科学,以建立“教育学的系统的理论”。而“教育学的系统的理论”可以用来解决社会教学学上的理论问题,也就是教育学的启示,可以为社会教育学所采取。(二)理想重于实际他对于教育概念是一位分析家、批评家,对社会教育所持的态度是既重理想,也重实际,然在比重上是理想重于实际,观点为:1.社会与教育的关系,建立在社会一一历史的实际上。6 .教育学的基础,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尝试上。7 .教育和陶冶均安排有固定的目的。从以上他的观点去探讨,可以获得如下的结果:社会一一历史的实际性和科学理论的辩明,均应以目的的形成为限,分析问题也是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他在一八九四年时说道:“我们有我们的理想,但是我们的理想瓦解了,我们必须从历史资料去认证与找寻,这样做并不是把历史资料当成宝贝,而是把它当成价值。我们必须提升我们的理想,这样才能从实际性之低的水准,提升到理想之高的水准,其提升是采用批判的方式。”他在社会教育学中提出有理想的架构。(三)重视社会问题他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一定会遭遇到社会问题,而社会教育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因为社会教育可以被认为是“可变的社会形式”,并且可加以把握。他说:“社会问题是法律形式的问题和行政管理的问题,在工作上是破坏国民的道德所产生,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更是如此,必须加以解决。”他认为社会问题的解决与劳工教育应并重,因为劳工教育做得好,劳工知识水准提高,则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解决社会问题要根据:1 .根据问题所能够决的可能性条件。2 .根据实际性来判断与批判。3 .根据理想的尺度或标准。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拿氏则采取较为实际的方式,不逾越分析批判之实际性的步骤,他从社会史方面去观察,又从教育制度的结构两方面去探讨。(四)人的社会发展是无止境的他说:“人的社会发展是没有终站的二他的观点是认为:就教育而言,人性的发展是在人之中而达成。所谓“在人之中”,便是“人的社会”的意思,既然人性是发展的,那么由人组成的社会,自然也是发展的。他对社会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认为社会发展在达到完满的社会。因此,社会教育带有目的,其目的用于实际的教育过程之中,并有利于社会质量的提升。由以上的论点,可以了解到:人的社会发展是分为两方面:一为教育过程的实施,以社会教育的召唤为主题时,则重视“社会的未来”;一为教育目的的设置,在建立理想的社会时,则重视“社会的理念”。这两方面的综合,在社会生活方面能促进进步与提高质量。因此发展的概念其特色为:1 .发展的概念是一种产出,为历史哲学的演释,而不是社会史的分析的结果。2 .发展的概念是一种道德哲学一一理想主义的社会批判的原则,批判社会的现况,但社会的理想与其相对立,这种理想带有教育的课题。3 .发展的概念并非指物质的发展,因此其发展过程在本质上,并非指物质实际的发展。4 .发展的概念被当成社会教育学的结构因素,也是社会教育实现所具备的工具性质,它对人的社会产生一种非物质的作用。准此,发展具有“进步的概念”,也具有“人性的提升之教育的概念”。(五)发扬社会教育学的中心功能他是非常重视社会教育学的道德功能理论的,因而认为社会教育中心功能便是道德。他说:“道德的阐扬远胜于阶级斗争的立场又说:“毫无疑问地,道德是肚会发展的基本法则J(肆、结语拿多尔普是重要的社会教育学家,其社会教育理论发生很大的影响。他主张教育与社会之间具有交互的关系,这种交互关系于是形成了社会教育学的主要课题。因此社会教育学有两种意义:一为是社会为了数育;一为是教育为了社会。前者是在社会中有教育的决定性条件;后者是在教育中存有社会的决定性条件。、人的意志教育是以团体为基础的,而意志是与意识有关的,人是由“意识所支配”的。人要过社会生活,但是社会生活也必须有限制,也就是社会生活必须合乎意识的法则。社会是有完整的组织的,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在接受人的陶治方面,都有相同的参与机会。社会教育也就是对青年的照顾,在社会上可以普遍设置照顾的机构,为需要照顾的人而服务。这种照顾服务是社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此外,对于青年而言,社会订有处罚的法则,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最好是采用训练与道德来规范他的行为。有了训练与道德才能使青年人“自我照顾”与“自立”。社会教育的内容具有普遍性,有可能在社会之中实施,而且其内容可以构成“陶冶的活动”,这种所构成的“陶冶的活动”,还必须合乎法则,使整个社会成为“陶冶的社会二第六节波伊默的社会教育学理论波伊默是一位女性社会教育学家,她的社会教育理论,在现代的社会教育思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一伦理的理想主义与价值哲学的人文主义。壹、生平与著作波伊默于一八七九年九月十二日生于德国的霍恩林堡,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死于贝铁尔。她在德国近代妇女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做过民众高等学校的教师。与闹曼、胡伊斯两人主编过碧助杂语与兰格出版过妇女杂诘(自一八九三至一九四四)。并出版五大册的妇女运动手册(一九O九C)六)。一九一六至一九二O年担任汉堡社会教育研究所所长。一九二C)至一九三三年进入国会服务,为争取青少年福利以及家庭权利而努力。其主要著作有:十九世纪世界观的社会理念(一九一O),妇女在文化危机之中(一九二六),妇女的现代经济与国家生活(一九一四),心灵的危机,欧洲交化政策(一九二六),民主政治的基础(一九二八),新人交主义(一九三O),精神引导的意义与形式(一九三O),阿得雷德,帝国的母亲(一九三五),歌德在其著作里的精神图像(一九五O),奥托一世与阿得雷德(一九五一)。贰、社会教育的意义波伊默认为:社会教育即是第三种教育范围,也就是除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以外的教育,均是社会教育的范围。而且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其教育课题在于解决由家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一部分公共教育-学校-所产生的问题。而且,社会教育也是一种“教育照顾”,这种“教育照顾”被当成“急难帮助”。从以上观点去看,社会教育是在促成社会更多的成就。依她的意见,社会教育在实施时,应该由社会或国家负责,这样力量会大些,就是实施“急难帮助”亦是如此。实施社会的“教育照顾”主要的原因有:(一)家庭能力有限当家庭的教育因素在低价值时,基于法律的前提而言,它己超出了家庭所能负担的责任或能力,而儿童的未来命运又掌握在家庭的手里。在以上的情形下,家庭、社会、国家三者必须共同承担对于儿童的教育的课题与责任。(二)经济状况父母的经济状况与家庭在社会中的状况,均能影响教育因素,即父母的经济状况良好者,必能供给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此外,社会结构也会影响每一个人的未来。(三)错误的发展对于儿童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家庭与学校之正常的教育因素,常常忽略了儿童的“错误的发展”的事实,对于“错误的发展”的儿童,应该给予教育的帮助。所谓“错误的发展”有两种情形:一为先天的,例如残障;一为后天的,例如犯罪。叁、社会教育的基本思想波伊默认为社会教育学的概念,要强调意义的使用,它所显示出来的,不但是一种原则、一种具有实际的功能,而且也有理论与方法。社会教育并有它的机构与工作,因此,社会教育的意义包括社会与国家的教育照顾,尤其是学校以外的教育照顾。于是她说:“总而言之,社会教育就是家庭与学校以外的教育。”从以上的观点加以引申,可以得到社会教育的三个基本思想:(一)社会教育学不但是一种原则,而且也是教育学的一部分,除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以外,均是社会教育的范围。(二)社会教育用以弥补社会各方面成就的空隙,因为社会常有社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将造成社会和谐的空隙,而社会教育正是用来弥这些空隙的。'(三)社会教育制度的建立,是透过负责人(社会教育机构的负责人),使用特殊的方法,和具备积极的教育目的,进一步地发展“急难帮助”的思想。肆、社会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路线社会教育制度的建立,一方面要顾及儿童的权利,基于教育的立场,使儿童的能力在社会中发展;一方面要贯彻公共的青少年帮助的措施。因此,社会教育制度建立在:(一)教育照顾的课题,必须与青少年福利的概念配合,也就是教育照顾应顾及青少的福利,例如青少年福利法的订定就是基于这个原则。(二)青少年养护在于发展正常的青少年的生活,使正常的青少年在社会之中能正常的发展。(三)青少年照顾在于针对不正常的青少年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伤害,各方面的生活的照顾,使他们的生活因社会教育的实施而获得补偿。从以上的观点可以得知:社会教育所涵盖的面很广,无论是正常的青少年或不正常的青少年,均为教育的对象。而且社会照顾的课题与社会教育的课题,两者是并行不悖的。社会教育是有积极的目的的,因此,社会教育有发展的路线。其主要发展路线为:(一)根据一九二四年四月一日所颁布的共和国青少年福利法第一条明女规定:利用家庭权利促进社会教育的改革。该条交明白规定,家庭必须要求子女受教育。由于家庭是社会中的一分子,如果每一家庭都重视教育,那么也就能促进社会教育的改革了。(二)透过社会的改革而建立社会教育的课题,因为社会结构的改变而影响到社会教育,而教育的力量是广大的,为了使社会教育产生积极的作用,必须建立社会教育的课题。(三)由于错误的发展而需要形成有效的帮助,按照教育理论,错误的发展不是得自教育,也就是教育不能有错误。因此,社会教育所实施的“急难帮助”,将在促进青少年有益的成长。所以社会教育是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健康的工作。此外,社会教育的性质,也在作医疗的尝试,具有社会的与道德的指导作用O伍、教育照顾的课题与实施波伊默认为应该由国家或社会来实施公共的青少年教育照顾,因为这样照顾的力量才会大一些,效果会更好。教育照顾的课题主要有:(一)青少年保护官员对于青少年的兴趣应有认识,根据青少年的兴趣,来安排他们从事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二)教育帮助应透过家庭及其他生活圈(例如大家庭、族人、亲戚等),来做保护的监视,利用影响力来规正青少年的行为。(三)教育帮助为避免环境的不良影响,应设立照顾之家或看护之家,提供良好的环境,远离不良诱因。教育照顾的实施主要的有:(一)对于失去管教的青少年的教育安排,形式上应该以法律为基础,例如青少年福利法、青少年事件处理法等。这种做法,一方面是有法律根据,在执行上不易偏差;一方面是法律是由政府所订定,可以达到公共青少年教育帮助的目的。(二)失去管教的青少年,他们的行为与社会秩序发生冲突时,应该想办法化解或予以排除。这样他们生活在社会中,才能产生和谐的关系。(三)失去管教的青少年,他们的生活需要避免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伤害。这样才能避免他们的错误的发展加剧。“人们应该了解公共教育照顾制度的建立,它是具有社会教育学的意义的,假如人们了解这一点;配合社会教育实施的过程,那么公共教育照顾就被视为是急难的帮助。因此,社会教育的发展必须把握社会的教育照顾的本质与方法J波伊默对以上的论点又补充说:“社会的教育照顾有其课题与成就,不停地形成新课题与各种成就,很显然地,促进了文化范围的扩大与实际的生活课题的建立。”六、社会教育学与犯罪教育学的关系波伊默认为人有错误发展时;如非心智或身体的残障,就是行为的犯罪。因此,她很重视“犯罪教育学”的研究。这种教育学是集合了青少年犯罪经过法庭审判以后的“处罚”与“帮助”,在教育作用的观点下来进行教化的工作的研究。社会教育学与犯罪教育学有密切的关系,其关系建立在教育的照顾上,因为青少年犯罪,其行为是在社会中发生,当然社会有责任照顾他们,而且青少年犯罪常发生于社会结构的改变上,这种情形就是造成了社会伤害,于是社会更有责任照顾他们。青少年犯罪也是一种社会问题,当社会发生问题时,必须尽可能地解决问题,于是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种问题的解决是“处罚”与“教育”并重。然而犯罪的青少年,大部分是离开学校或被迫离开学校,家庭可能也不太管他们,在以上的情形下,教育的责任就落在社会上,这就是社会教育的责任。在以上的情形下,对于犯罪教育学的研究,为刻不容缓的事情。(一)犯罪教育学的概念1 .犯罪教育学的研究,在促使处罚与教育规则的安排,具有可能性。2 .订定青少年犯罪处罚的基本原则,原则上对于犯罪青少年的处罚,由青少年法庭执行。3 .犯罪的青少年,十二至十四岁的少年是接受感化;十五至十八岁的青年是接受处罚。(二)研究犯罪教育的目的1 .使教育活动与处罚的实施能落实,建立在社会保护的目的上。2 .使生活帮助的社会教育思想与刑事政策的思想能够互相配合。3 .犯罪教育学的研究,其目的在引导青少年的行为迈向正常化,并帮助其未来能过独立的生活。(三)犯罪矫正教育的功能1 .设立专门的机构,来从事犯罪矫正教育的工作,发挥教育的功能。2 .设立执法的机构,审判过程中是国家行政与法院的配合,审判过后则是处罚行政与监狱的配合。3 .对于接受处罚的青少年的教诲,则以教育的照顾为取向。七、社会教育机构为使社会教育能广泛地实施,应普设社会教育机构,以从事社会教育的工作。社会教育机构的组织、性质、功能等如下:(一)社会教育机构的组织1 .地方(社区)的青少年保护机构。2 .各邦的青少年保护机构。3 .共和国(国家)的青少年保护机构。(二)社会教育机构的性质1 .公立的教育照顾机构:按照青少年福利法设置的养护人员及青少年保护官员的所属机构。2 .半公立的数育照顾机构:幼儿园、托儿所、青少年辅育院、青少年辅导之家。3 .私立的教育照顾机构:由私人所创办的教育照顾机构,如某某之家。4 .其他教育照顾机构:与社会教育有关的青少年养护或青少年引导机构。(三)社会教育机构的教育功能1.发挥经济的照顾、健康的照顾、教育的照顾的三种功能。5 .依据社会教育学的理念,尝试着从急难的帮助达到自我帮助。6 .自我帮助的教育强调与家庭、学校配合。因此,社会教育的实施时,要讲求方法的使用;并且了解社会教育学的理论,将其应用在施教的过程中,以发挥“社会工作”的功能。八、结语波伊默的社会教育学理论,认为社会教育学是一门完整的科学,具有教育学的观点与范围,它的建立、形成、治疗是基于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结构生活实际关系,使人们能共同生活。为了达到以上的目标,于是人们创造机构来推展这个工作。她根据柏拉图的正义的道德,来做为社会教育行为的指导。因此,社会的教育照顾是来自精神的、道德的生活伦理的创造,换句话说就是“养成的道德核心:因此,当青少年犯罪受到应有的处罚以后,仍需要教育来矫正他们的行为,使他们仍有道德良知。教育照顾所需要强调的是针对青少年的“发展的阻障”与“错误的发展”而去实施教育,因此在教育施为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的原则,这样才能做到客观而有效的矫正作用。社会教育的产生往往是基于“事实”与“需要:在社会中,常常会有问题存在,例如青少年失去管教、青少年犯罪等,这些问题都是“事实”,但是为解决问题,就要靠教育的力量,这便是一种“需要”。因为问题不能永远让其存在,需要解决,于是社会教育就有其必然的价值了。波伊默对社会教育学的建立是很有贡献的人,她建立了她的社会教育学理论,又将她的社会教育学理论应用在社会教育实际方面,使其理论更落实。尤其她特别重视青少年的福利,将本为社会所遗弃的犯罪青少年的教育,纳入社会教育的范围里来。第七节诺尔的社会教育学理论诺尔是德国重要的社会教育学家,社会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九二。年代德国的社会教育运动的发起人,他的社会教育思想对于后来社会教育理论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壹、生平与著作诺尔于一八七九年十月七日生于柏林,于一九六C)年九月廿七日死于哥廷根。诺尔为文化学派创始人狄尔泰及另外一位著名学者包尔生在柏林大学时的学生。诺尔受他们二人的影响很深。获得学位以后,又成为狄尔泰的助手。一九。八年任耶那大学的教授,一九二。年任哥廷根大学的教授,在哥廷根大学建立哥廷根学派,发扬文化教育学派的精神。一九三七年纳粹逼走了他,使他离开哥廷根大学,一九四五年即第二次大战结束,他复职,于一九四九年退休。其主要著作有:苏格拉底与伦理学(一九C)四)、绘画的世界观(一九C)八)、教育学与政治学论文(一九一九)、德国的教育运动与其理论(一九三三)、哲学概论(一九三五)、美学的实际性(一九三五)、性格与命运(一九三八)、道德基本经验(一九三九)、卅年来的教育论文选题(一九四九)、现代数育的课题(一九四九)、席勒(一九五四)、教育学的负担与课题(一九六二)、社会教育学之课题与方法(一九六五)、学校教育论文选集(一九六七)、教育学论交选集(一九六七)、德国运动(一九七O)、教育学手册(一九六六)等。贰、中心思想诺尔的社会教育思想含有人道主义或博爱的教育观,他认为对青少年的照顾应有爱心。他的教育思想也是以爱为出发点,例如他认为师生关系是基于爱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两种功能:一为教育爱是一种实际;一为教育爱是一种理想。此两者是不能分开的。教育在促使学生将来能过“高级生活”,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与引导其有相关的成就。不但为了成就,也为了生活的完成。诺尔师承狄尔泰的教育思想,因为狄尔泰认为:“教育学一开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关系的描述J所以诺尔特别重视师生关系。他认为师生关系有下列特性:1.教育的关系是以“成熟的人对于发展中的人的热情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青年人的发展与自我实现上,教师给予帮助,以符合社会的要求,这种要求是根据“教育责任”而来。2 .教育行为的引导,必须符合历史一一社会的范畴,责任也以社会的变迁为基础。3 .教育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也就是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关系。教育不只是客观的干预,而且也是主观的把握,但是它们是以信任及教育的应用为主。4 .教育关系不是强迫的,是以自由意志为出发点,但必须以理性为基础。5 .教育关系是以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为前提,也就是说,教育关系促成双方面的沟通与问题的解决。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养成学生有成熟的行为。6 .教育所要努力的是教师给予学生指导,这种指导就如黑暗里的一盏明灯一样。在教育的情境里,教师一方面重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一方面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诺尔在师生关系中,也非常重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例如他认为教师给予青年人帮助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及教育行为的引导必须符合社会的范畴等。诺尔非常重视师生关系,是受了狄尔泰的影响,由于狄尔泰的提倡师生关系,使着教育关系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师生关系的形成,对于社会教育理论的形成,有如下的作用:一、促成青年人的发展与自我实现诺尔认为社会教育的对象是青年人,即有需要帮助的青年人。透过社会教育而使青年人能往正常的方向发展。因此他所认为的需要帮助的青年,其对象为:(一)失教与失养者在一九二C)年代,德国有许多青少年因为家庭问题与社会问题;造成他们流落街头,而失教与失养,他们正是需要教养的一群!所以应该用社会的力量与国家的力量,收容他们(即养育他们),并教育他们。(二)犯罪者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