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学府路(二环东路-318国道段)工程项目环评报告.docx
-
资源ID:6938518
资源大小:1.72MB
全文页数:14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湖州学府路(二环东路-318国道段)工程项目环评报告.docx
湖州市城市建设发展总公司湖州学府路(二环东路-318国道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二O一四年十二月目录第1章前言-1-1.1 项目由来-1-1.2 项目特点-4-1.3 评价工作程序-4-1.4 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4-1.5 报告书主要结论-4-第2章总论-6-2.1 编制依据-6-2.2 评价目的-10-2.3 评价原则-10-2.4 环境影响因素及评价因子识别-10-2.5 评价重点-11-2.6 评价时段-H-2.7 环境功能区划-12-2.8 评价工作等级-15-2.9 评价范围与保护目标-16-2.10 评价标准-17-2.11 相关规划介绍-19-第3章工程概况-31-3.1 项目现状概况-31-3.2 改扩建项目道路规模及总投资-32-3.3 道路工程-32-3.4 项目附属工程-36-3.5 施工组织-37-3.6 工程占地情况及拆迁方案-40-3.7 工程土石方平衡-40-3.8 交通量预测-43-第4章周围环境概况-45-4.1 工程地理位置-45-4.2 自然环境概况-45-4.3 社会环境概况-51-4.4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2-第5章工程分析-58-5.1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与分析-58-5.2 污染因子筛选-62-5.3 道路工程污染源强分析-62-第6章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66-6.1 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66-6.2 施工期废水影响分析-67-6.3 施工期废气影响分析-68-6.4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71-6.5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74-6.6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5-6.7 施工期文物保护-77-第7章空气环境质量影响评价-78-7.1 空气环境影响分析-78-7.2 运营期空气影响评价结论-81-第8章声环境质量影响评价-82-8.1声环境影响分析-82-第9章水环境影响评价-98-9.1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98-9.2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99-第10章风险事故影响分析-100-10.1 施工期风险分析-100-10.2 运营期风险分析-100-第11章社会环境环境影响分析-104-11.1 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104-11.2 施工期文物保护-105-11.3 营运期社会环境影响分析-105-第12章污染防治措施-107-12.1 施工前期污染防治对策-107-12.2 建设期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107-12.3 营运期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112-12.4 污染防治措施汇总-115-第13章公众参与-117-13.1 公众参与的目的-117-13.2 公众参与的形式-117-13.3 公众参与调查-118-13.4 公示公告-123-第14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控-125-14.1 环境管理-125-14.2 环境监控-126-第15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8-15.1 环保投资-128-15.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8-第16章结论与建议-130-16.1 建设项目审批符合性分析-130-16.2 环评基本结论-131-16.3 环评总结论-136-第1章前言1.1 项目由来近年来,随着湖州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东扩西拓、南控北进”发展策略有序推进,大城市框架雏形和轮廓逐渐清晰,发展要素不断聚集,新型城市化快速推进,基础设施成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进程中的重点。根据湖州市市北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学府路是联系二环东路与318国道的一条城市次干道路,主要承担交通分流作用,同时兼有交通性和生活性作用。学府路位于湖州市市北分区,道路南侧为湖州师范学院东校区,北侧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市北分区高等教育区块内的重要道路(地理位图见附图1)O目前,学府路现状道路车行道较窄,道路两侧临时商铺较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道路沿线存在脏、舌L、差等生态文明薄弱现象,环境卫生整体水平相对不高,与道路周边所处的优雅校园环境难以相适应。为此,湖州市城市建设发展总公司拟实施湖州学府路(二环东路一318国道段)工程。该项目于2014年9月9日由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发改投资【2014】255号文予以备案,同意项目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如下:学府路1条,设计起点位于二环东路(桩号KO÷OOO),终点位于318国道(桩号K1+169.451),由西向东延伸。道路红线宽度25米,道路建设长度1170米,设计行车速度为40kh。工程拟用地总面积2.9613公顷,其中农用地1.1863公顷,建设用地1.7750公顷,土地用途为道路用地。本项目总投资5133万元,所需建设资金由业主单位自筹解决。本项目在市北分区道路网框架区域内是连接高等教育区块主次道路的基础,有利于完善市北分区的交通功能、提高市北分区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增强市北分区高等教育区块的优势,项目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该项目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保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受湖州市城市建设发展总公司委托,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即组织有关人员赴现场进行踏勘及社会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并征求当地环保管理部作为上级管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理部门的决策及建设单位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附图1地理位置图1.2 项目特点(1)本项目为道路建设项目,选线是可研和初步设计阶段的重点。(2)本项目施工期污染影响集中在一个短期时间范围内,污染由施工伊始,随施工强度和施工阶段而发生强弱变化,施工结束后消失。(3)本项目运营期为一线型污染排放源,污染宽度相对较窄,且为一种流动性的影响,并随着线路沿线车流量而变化。1.3 评价工作程序在接受委托后,我们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国家环保部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的有关规定,确定本项目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制定了工作方案。首先,我们研究了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和其他有关技术资料,进行了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进行了项目环境影响区域的环境现状调查,明确了评价重点、评价范围及评价工作等级;其次,对项目做了进一步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开展了公众参与,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及公众意愿提出了环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最后,通过汇总、分析收集调查的各种资料、数据,从环境保护角度确定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给出了评价结论和提出进一步减缓环境影响的建议,编制完成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1.4 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1、项目施工期主要关注施工对周边水体、大气、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2、项目运营期主要关注交通噪声、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5 报告书主要结论湖州市城市建设发展总公司湖州学府路(二环东路-318国道段)工程项目符合相关环评审批原则、环评审批要求和其他审批要求,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项目在建设和运营期间,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以及建成运行过程中,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切实执行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把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环保角度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第2章总论2.1 编制依据2.1.1 国家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9.1;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00.9.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7号,2008.2.28;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3.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主席令第31号,2005.4.1;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6号,2002.10.28;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9号,2004.8.28;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4号,2004.8.28;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2004.8.28;Ik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8号,2009.827o2.1.2 行政法规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18;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1988.6.10;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12.27),国务院令第257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284号,2000.3.20;5、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号,2000.11.26;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2010.5.11;7、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2011.3.5;8、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2011.10.17;9、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2011.12.25o2.1.3 部门规章1、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9号,2005.3.23;2、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52号,2006.12.25;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9.2;4、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3.18;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2009.1.16;6、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改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令,2013.2.16;7、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94号,2003.5.27;8、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办200870号,2008.9.18;9、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2005.9.28;10、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号,2008.9.18;11、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号,2010.01.1102.1.4 地方法规、规章2.1.5 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6号,2002.10.31;2、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号,2003.9.1;3、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0号,2005.11.18;4、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4号,2006.3.29;5、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号,2008.9.19;6、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16号,2006.7;7、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9号,2007.5.30;8、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88号,2014.3.13修正;9、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浙政发(2003)23号,2003.8.19;10、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08)59号,2008.9.16;11、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07)11号,2007.2.14;12、浙江省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若干规定,浙环发(2007)12号,2007.2.15;13、关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试行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07)94号,2007.12.24;14、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细则,浙江省环境保护厅,2014.5.19o15、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08)57号,2008.9.26;16、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14)86号,2014.7.16o1.1.5 相关导则及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贝人地下水环境HJ610-2011o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04;8、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浙江省环境保护局,2005.4)o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国家环保总局。1.1.6 项目相关规划1、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纲要(2003-2010);2、湖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3、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4、湖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42020);5、湖州市城市水土保持规划;6、湖州中心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7、湖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32020年);8、湖州市吴兴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7年;9、湖州市市北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1.7 项目技术文件1、湖州学府路(二环东路-318国道段)工程项目建议书,湖州市发展规划研究院;2、湖州学府路(二环东路-318国道段)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湖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要求批准湖州学府路(二环东路-318国道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请示,湖发改投资2014255号,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9.9;4、湖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湖州学府路(二环东路-318国道段)工程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湖州市国土资源局,湖土预字201421号,2014.11.10;5、湖州市规划局关于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30501201400018号,2014.10.10;6、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抄告单,湖办第73号,2014.7.18;7、湖州市城市建设发展总公司提供的有关基础工程资料。1.1.8 其他依据1、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浙江省水利厅、原浙江省环保局,2006.4;2、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浙江省环保局,1998.10;3、湖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12年本);4、湖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5、湖州市城市建设发展总公司与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的技术咨询合同。2.2 评价目的1、通过对建设项目沿线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资料收集和监测,了解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质量现状及生态环境现状;2、根据工程分析,同类型项目类比调查,预测分析本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3、为管理部门决策、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3 评价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法规、法令、标准和规范,做到客观、公正、综合地评价本工程对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2、按工程项目建议书中推荐的方案进行评价,并充分利用本区域的基础研究成果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周期;3、评价中要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加强污染源强等基础数据的分析计算,提高其结论的准确性,力求使环保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和合理性。2.4 环境影响因素及评价因子识别根据项目现场及同类型调查分析,确定各环境影响要素的评价因子识别及筛选见表2-1和2-2o表21评价因子识别间段污染频、施工期营运期污染物污染因子污染物污染因子社会环境征占地、建筑物拆除、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社会及学校工作生活无生态动植物等无废气施工扬尘TSP机动车汽车尾气CO、NOx噪声施工机械等效连续A声级机动车等效连续A声级水土土地、植被无废水施工废水SS环境风险泄漏入水体危险品生活污水CODcr>NH3-N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无建筑垃圾一注:道路工程不涉及爆破、隧道施工,施工过程不涉及沥青现场拌合且填方大于挖方,缺方均为外购。表22评价因子蹄选类别现状评价因子影响评价因子社会环境征占地、建筑物拆除、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社会及学校工作生活简单影响分析生态动植物简单影响分析空气SO2、No2、TSP、CONo2、CO声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水土土地、植被简单影响分析地表水pH、CODcr>CODm-NH3-N>石油类简单影响分析固废一资源化利用2.5 评价重点根据工程特点及周围环境特征,建设期的评价重点是施工废水、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影响评价;运营期的评价重点是交通噪声、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范围,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兼顾水、社会、生态和景观环境影响评价。2.6 评价时段1、施工期:2015年2月2015年8月2、营运初期:2015年3、营运中期:2022年4、营运远期:2030年2.7 环境功能区划2.7.1 水环境(1)地表水环境本项目地处湖州市市北分区,项目附近河道为大钱港。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浙政办发(2005)109号),大钱港(起始断面大钱,终止断面太湖入口)水体功能为多功能区,因此,水环境目标水质参照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n类标准。地面水功能水环境功能区划见附图2o湖州市区:水环境现状监测断面附图2地面水功能水环境功能区划图(2)地下水环境本项目所在地地下水环境功能未划分,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水,地下水水质参照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In类标准。2.7.2 空气环境根据湖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中的要求,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划分为大气二类功能区。2.7.3 声环境本项目位于湖州市市北分区,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所在区域为教育区块,声环境属于1类功能区,声环境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1类区标准。根据GB/T15190-9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的划分确定:若道路两侧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划为4a类标准适用区域。若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将道路红线外40m的区域划为4a类标准适用区域。其余执行1类标准。2.7.4 生态环境根据湖州市吴兴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相关内容,结合道路走线,本项目沿线生态功能区为“优化准入区"内的"I1-10502D03市北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2.7.5 环境功能属性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见表2-3O表23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U性表序号项目类别1水环境功能区In类2环境空气功能区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3声环境功能区面向道路第一排建筑声功能执行4a类,其余为1类声功能区4是否涉及自然保护区否5是否涉及水源保护区否6是否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否7是否涉及风景名胜区否8是否生态功能保护区I1-10502D03市北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9是否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否10是否水库库区否11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碧浪污水处理厂12是否有其它重点保护目标否2.8 评价工作等级2.8.1 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道路雨水径流,雨水经道路沿线的雨水管收集后,就近分段排入河道;施工废水成分简单,废水排放量较小,影响较分散且范围较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中关于水环境工作等级分级的原则与判据,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610-20U),本项目不向地下水排放废水,工程无隧道等施工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为路面排水下渗影响。因此属于I类建设项目,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各项判定依据见表2-4:表24本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判定依据判定类别本项目情况分级包气带防污性能渗透系数为1.2×105cms1.0×10'4cm/s中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多含水层系统且层间水力联系较密切中地下水敏感程序不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补给径流区内不敏感污水排放量无小水质复杂程序污染物类型=1,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简单由表14等依据判定,本项目所在区域包气带防污性能强,地下水环境不敏感,营运期道路不产生废水;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半径v1.5km,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较弱。因此,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2.8.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根据环评导则(HJ2.2-2008),本项目道路周边无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此外,项目不属于快速路、主干路等环境影响较大的城市道路。因此,确定评价等级为三级。2.8.3 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项目拟建地区域声环境属1类标准适用区,受道路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噪声级增加量为3dB(八)5dB(八)(含5dB(八))。根据环评导则(HJ2.4-2009)中规定的分级判据,确定评价等级为二级。2.8.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本工程总长度v50km,工程占地面积2km2,工程沿线生态环境较简单,用地内无珍稀濒危物种,属于生态敏感性一般区域。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判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评价。2.9 评价范围与保护目标2.9.1 评价范围1、水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2、空气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3、声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4、生态环境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2.9.2 保护目标本项目路线主要涉及环渚街道,道路两侧20Om范围内为湖州师范学院东校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西侧在建赞成学士府小区,项目20Om范围内无规划敏感点。项目主要保护目标见表2-5;表25沿线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情况序号坐标位置保护目标与道路边线最近距离规模敏感点与道路概况保护级别1K0+240-K1+020湖州师范学院东校区教学楼约10m教室375个,师生4900人道路南侧与路平行空气:二级声:1类宿舍楼约12m宿舍1200间,可容纳4800人2K0+030-K0+960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约45m教室约480个,师生10013A道路北侧与路平行宿舍楼约26m宿舍2250间,可容纳9000人3赞成学士府(在建)130m1及8户,6048人道路西侧4附近河道大钱港约33Om宽约90m道路东侧III类2.10 评价标准2.10.1 环境质标准1、水环境质标准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本项目实施段附近水体大钱港,因此本项目实施段附近水体、纳污水体水环境质量参照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n类标准(见表2-6):表2«6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标准水质指标PHCODcrDOCC)DMnBOD5氨氮总磷石油类In类6920.05.06.04.0<1.00.20.05(单位:mg/L,pH除外)本项目附近地下水主要用于农业用水,因此目标水质参照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具体指标值见表2-7。表27GB/T14848-93地下水质标准单位:mg/L(除pH、总大肠菌群外)项目标准值项目标准值PH值6.5-8.5亚硝酸盐0.02氨氮0.2总硬度450高锌酸盐指数<3.0硫酸盐250硝酸盐20氯化物250挥发酚0.002总大肠菌群3.0(个/L)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湖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方案,本项目沿线区域空气环境属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环境空气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指标值见表2-8。表2三8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标准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二级浓度限值单位SO2年平均60ugm3日平均151小时平均500TSP年平均200ugm3日平均300NO2年平均40ugm3日平均801小时平均200PMio年平均70ugm3日平均150CO日平均4.0mg/m1小时平均10.03、声环境质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处于高等教育区块,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西侧二环东路、东侧318国道为城市主干道,临二环东路、318国道侧声环境标准执行4a类。道路南、北两侧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划为4a类标准适用区域,其余执行1类标准。具体见表2-9:表29GB3096-2008声环境质标准(单位:dB)类别适用区域昼间(dB)夜间(dB)1类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可研设计、可研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55454a类交通干线两侧-定距离以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7055室内声环境标准执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详见表2-10o表210卧室、起居室(厅)内的允许噪声级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昼间夜间卧室4537起居室(厅)452.10.2污染物排放标准1、施工废水施工期本项目不单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住宿租用周边闲置农房解决,利用周围生活设施。仅在项目施工期布设的临时施工场地设置移动厕所,用于收集施工人员施工期间的粪便水,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其他施工废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表4一级标准后用于场地洒水抑尘或绿化浇灌。详见表2-11:三2-11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单位:mg/L)项目名称PHCODcrBOD5SSNH3-NTP一级标准值6-91002070150.52、施工噪声施工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见表2-12:三2-12GB12523-2011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昼间夜间70553、固废工程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执行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2.11 相关规划介绍2.11.1 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城市发展奋斗目标城市性质:太湖南岸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工贸、生态旅游城市;发展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城市经济区划:以城镇为经济主体进行市域经济区划,将湖州市域划分为湖州市区、德清县、长兴县和安吉县4个一级经济区和双林、练市、菱湖、城溪、泗安、和平、煤山、新市、孝丰、梅溪等镇为主体的10个二级经济区。2、城市总体布局规划湖州市域城镇形成“一带一圈层四轴线”的网络化空间布局结构。(1) 啼就是在市域北部太湖南岸构筑包含长兴、湖州中心城区、南涪城区的“一心两翼”环太湖南岸城市带,形成湖州市域的发展核心。(2) 一圈层就是依托规划的高等级环线通道构筑市域南部城镇圈层,包括德清县城、安吉县城、双林、练市、新市、泗安等城镇。(3)四轴线:以环太湖南岸城市带为核心,重点培育四条放射状城镇发展轴,即市域西部依托G318公路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的城镇发展轴,市域西南部依托杭长高速公路、S11公路、S04公路的城镇发展轴,市域中部依托G104公路和杭宁高速公路的城镇发展轴,市域东部依托申苏浙皖高速公路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与和(新)杭公路的城镇发展轴。3、工业布局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湖州中心城市形成大区块的工业用地,分别是湖州经济开发区,吴兴工业片区和南温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由现状的16.64平方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31.74平方公里。湖州经济开发区,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7.54平方公里。其中杨家埠工业片区、西塞港储片区,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主的工业项目;凤凰工贸片区和凤凰西片区以引进轻型无污染的工业项目为主,大力发展新型纺织、特色机电、医药化工、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并将凤凰工贸区的西区建设成为湖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南工业片区以机械电子、新型材料、新型纺织、医药环保工业为主。吴兴工业片区,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16.25平方公里。其中环渚工业片区以新型纺织、服装工业为主;八里店工业片区发展新型建材、机电仪表、丝绸织造、织物整理、服装服饰、汽车配件等产业为主;织里工业片区主要发展新型纺织、丝绸织造、机电仪表。康溪镇工业片区主要发展现代物流装备产业、电梯产业、青山机电制造产业、临杭装备制造产业等特色产业。南温经济开发区,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为7.95平方公里。主要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高传统工业,形成以微电子高新技术工业为主导的,以轻工机械、新型纺织、通信材料等产业为基础的现代工业区。4、给排水规划给水:东、西苕溪及上游各水库,包括老虎潭水库是城市供水最为理想的水源。规划近远期结合,近期老虎潭水库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并抓紧实施。远期视东西苕溪水质条件而定,研究论证实施长距离引水的可能性。排水:市域各城镇污水必须经二级生化处理达标后方能排入水体,最终进入太湖或出境。中心城市污水排放宜相对分散,分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系统。中心城市以外的其它平原城镇,适合相对集中设污水处理厂,建立区域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系统。5、供热工程规划湖州中心城市:近期暂保留统一能源(申城)热电厂,应控制现有规模,待条件成熟时实施迁建。另在湖州城区、织里工贸区、南潺城区再各建设1座热电110远期在热负荷集中区热电厂经济作用半径外建新热源,规划期内统一能源热电厂另择新址建设。6、环保规划环保规划确定湖州城市环保目标是工业污染有效控制;水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水质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控制在5%以内;中心城市的水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噪声、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绿以及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等均显著改善,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在谋求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把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与保护区域生态平衡、尽快发展经济与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作为同级目标,在整体上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7、城市近期与远景的发展规划中心城区近期建设主要是实施“东拓西扩、北进南控、中间完善”的发展战略;“北进”就是结合已形成规模的仁皇山新区的建设,开辟太湖新区,从“苕溪时代”迈向“太湖时代”;“西拓”就是在继续完善凤凰西区建设的基础上搞好西南工业区、商住区的配套建设;“南控”就是要保护和控制好南郊风景区的自然环境;“东扩”就是在搞好湖东分区配套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吴兴工业片区,并进一步开发建设“西山漾地区”,把西山景区建设成为中心城区与东部新区之间的“绿肺。”中间完善”就是完善老城区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环境设施配套,增强、完善城市功能。南潺城区实施“保护、整饬、充实、西拓、南延的发展方针,全面推动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2.11.2 湖州市北分区规划1、规划范围市北分区位于湖州城区东北部,规划范围北至建设中的申苏浙皖高速公路,西、南、东三面分别濒临长兜港、老龙溪、大钱港。总面积18.3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控制范围为12.69平方公里。见附图3。*IIM<*帖”三处MtA4MGQMs儿M文R电m*rw>*tt广公4>小小Ml公m*,*JrAmm*.It<>«<公*MttsMlttMi!g三=«>*MllM用(«廿贴«,小»章化,C*金RX侨*MM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