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3 多元文化之古代欧洲(解析版).docx
专题23多元文化之古代欧洲综合检测卷(中考真题+最新模拟)(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I分)1. (2023温州)在雅典城邦,五百人议事会对所有官员进行审查考核,包括资格审查、任期审查、绩效审查和账目审查。如果官员不能完成自己分内事务,将受到渎职处罚。这表明雅典()A.发展民主政治B.维护成文法律C.加强君主专制D.倡导理性主义【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在雅典城邦,五百人议事会对所有官员进行审查考核,包括资格审查、任期审查、绩效审查和账目审查。如果官员不能完成自己分内事务,将受到渎职处罚”可知,这表明雅典对官员进行监督,防止官员渎职、贪污、受贿,体现雅典发展民主政治。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雅典发展民主政治,不能说明雅典维护成文法律,排除B:雅典实行民主政治,没有实行君主专制,排除C;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与雅典无关,排除D。故选:Ao【点评】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雅典发展民主政治。2. (2023恩施州)公元前5世纪,雅典使斯巴达和其他所有的希腊城邦黯然失色,这是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黄金时代。这里的“黄金时代”是指()A.成为希腊地区最大的城邦B.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C.迈出了法制建设的第一步D.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答案】B【分析】考杳雅典的民主政治。【解答】A.希腊地区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排除A项。B.根据“公元前5世纪”“这是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黄金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黄金时代”是指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故选B项。C.迈出了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与“伯里克利时期”不符,排除C项。D.雅典并没有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排除D项。故选:Bo【点评】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点。知道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3. (2023聊城)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A.杜绝官场腐败B.宣扬神权至上C.完善选举制度D.增强责任意识【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主要对材料“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必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理解。【解答】根据材料可知,雅典官员就职、陪审员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成人前,都必须宣誓,这有利于增强这些人的责任意识。所以D项正确。ABC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故选:D。【点评】占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之一是公民的权利是与城邦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是依附于城邦而存在的,享有公民的权利必须有保护城邦的义务,因此雅典公民意识就是城邦的责任意识。4. (2023大庆)伯里克利被称为“雅典帝国的宙斯”。在他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这一时期是()A.约公元前3500年B.公元前3100年左右C.公元前18世纪D.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一种奴隶制民主政治,D项正确;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刚刚形成,排除ABC。故选:Do【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雅典民主政治,才能做出正确选择。5. (2023安徽)在亚历山大庞大的远征军队伍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这一现象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A.推动希腊民主制度的扩展B.导致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C.加速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体D.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亚历山大东征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帝国开始东征,历经K)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空前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北非和中亚,同时埃及和巴比伦的文化也传播到希腊,即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希腊的民主制度,排除A项;题干不能体现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排除B项;题干和自然经济的解体无关,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亚历山大东征以及影响等知识。6. (2023深圳)罗马不再是拉丁罗马城邦和城邦文化的象征,它吸收了叙利亚、希腊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先声。材料指出罗马()A.早期法律制度的背景B.吸收希腊文化的原因C.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D.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特征【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罗马共和国的兴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罗马不再是拉丁-罗马城邦和城邦文化的象征,它吸收了叙利亚、希腊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先声。材料指出罗马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即罗马吸收了叙利亚、希腊和其他地中海文明,成为欧洲文明的先声。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不是罗马早期法律制度的背景、吸收希腊文化的原因,排除AB;古希腊的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排除D。故选:Co【点评】本题考查罗马共和国的兴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影响。7. (2023青岛)有一文明古国创造的象形文字对后来腓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它制定的太阳历成为编制“儒略历”的蓝本。该“文明古国”是()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罗马【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儒略历,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故A符合题意;古巴比伦、古印度、古罗马与“儒略历”无关,排除BCD。故选:Ao【点评】本题考杳儒略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古埃及。8. (2023宿迁)荷马史诗是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这一遗产可以用来研究()A.希腊的早期社会B.雅典的民主政治C.罗马的法制建设D.两河流域的文明【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荷马史诗。理解荷马史诗的价值。【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学名著荷马史诗是古代欧洲著名的长篇文学作品,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部西方最早的史书,包括伊利亚特和契德赛两部作品,相传它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A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是在公元前508年于希腊城邦雅典(包括雅典的中心城邦及其周边的阿提卡地区)发展出的一套民主体系。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荷马史诗是公元前Il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记录,时间不符,排除B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两河流域的文明属于亚洲文明,荷马史诗是古代欧洲著名,排除D项。故选:A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荷马史诗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9. (2023福建)罗马大竞技场将希腊占典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结合。这体现了古罗马人在建筑上()A.注重吸收创新B.强调全盘模仿C.趋向封闭保守D.重视中西合璧【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古罗马人在建筑上的成就以及特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罗马大竞技场将希腊古典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结合,既显示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也表明罗马自己的发扬与创造。这体现了古罗马人在建筑上注重吸收创新,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注重吸收,没有强调全盘模仿和趋向封闭保守,排除BC题干反映的古罗马的建筑吸收古代希胎的建筑特点,没有体现重视中西合璧,排除D。故选:A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罗马人的建筑特点。10. (2023广东)在古罗马的建筑和其他艺术中,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这种艺术行为旨在()A.塑造罗马皇帝权威B.倡导民主与平等C.表现神人同形同性D.推动罗马法普及【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罗马建筑的相关知识,解答的关键信息是“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解答】A.根据材料中的“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艺术行为是利用艺术手法从多个方面来美化皇帝,主要是为了显示皇帝在每一个领域都是存在,凸显皇帝在罗马城邦唯一至高无上的权威,正确。B.题干强调的是对皇帝的塑造,无法体现民主与平等,排除。C.表现神人同形同性是古希腊神话的特征,排除。D.题干强调的是罗马皇帝权威,并没有说明罗马法的内容,排除。故选:A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罗马建筑的认识。11. (2023邵阳)2023年1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的天使报喜大教堂(如图所示)参加了东正教礼拜活动。在礼拜场所举行的仪式上,普京在自己身上划了十字。据此判断,普京信奉()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基督教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佛教属于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A。B.据材料“参加了东正教礼拜活动”“普京在自己身上划了十字”及所学可知,东正教属于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基督教的象征性符合是十字架,故B正确。C.伊斯兰教属于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排除C。D.犹太教是一神信仰中最古老的。犹太教不主动到外族人中传教。排除D。故选:B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基督教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2. (2023扬州)如图可以用来解释中世纪西欧()占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A.庄园经济B.手工工场C.文艺复兴D.“三角贸易”【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欧的庄园经济,注意题干图示的正确识读。【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到U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根据材料中耕地的分类为自营地和份地可知,这是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基础一一庄园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庄园经济,不是手工工场,排除B项;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开始的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项;“三角贸易”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活动,与题干图示不符,排除D项。故选:A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欧的庄园经济。13. (2023滨州)欧洲中世纪流行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既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也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王国,享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国王不能干涉。这种组织是()A.西欧庄园B.自治城市C.租地农场D.手工工场【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庄园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这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且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据“欧洲中世纪流行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既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也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王国,享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国王不能干涉J可知,这种组织是西欧庄园,A项正确;自治城市的经济支柱不是农业,而是手工业和商业,与题干中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不符,排除B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采用雇佣的方式进行生产,产品面向市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自给自足”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A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欧的庄园的相关史实。14.(2023广东)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B.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C.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庄园法庭,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题干材料说明庄园法庭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庄园法庭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排除A;庄园法庭设立在庄园内部,位于农村,与城市、市民无关,排除B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庄园法庭,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庄园法庭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15. (2023西宁)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反映了欧洲()A.思想文化逐渐僵化B.外交领域走向开放C.政治制度趋向专制D.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健。【解答】根据题干“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J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阶层,D项正确;材料介绍的是欧洲中世纪的阶层变化,没有涉及思想文化,排除A项;材料介绍的是欧洲中世纪的阶层变化,没有涉及外交领域,排除C项;材料介绍的是欧洲中世纪的阶层变化,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排除C项。故选:D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欧洲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相关史实。16. (2023福建)中世纪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A.推动城市兴起B.关注人的发展C.摆脱教会控制D.强化国王权力【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欧洲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大学既关注学科的实用性,又关注人的自身发展,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未涉及城市兴起,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未体现摆脱教会控制,况且中世纪的大学根本无法摆脱教会控制,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没有反映中世纪西欧大学强化了国王权力,排除D项。故选:B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欧洲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17. (2023赤峰)“那时一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在该校任教,其精湛的学识和高超的论辩术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学生,波隆那大学也就应运而生。”据此可知,波隆那大学应运而生的原因是()A.一批知名学者的推动B.新兴市民阶层要求C.该校有建大学的特权D.国王与教皇的支持【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大学的兴起,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那时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在该校任教波隆那大学也就应运而生”可知,一批知名的罗马法学者拥有精湛的学识和高超的论辩术吸引了欧洲各国的学生,推动波隆那大学的诞生,故A符合题意;新兴市民阶层要求,题干未涉及,排除B;题干未说明该校有建大学的特权,排除C;国王与教皇的支持与题干中“知名的罗马法学者”不符,排除D。故选:Ao【点评】本题考查大学的兴起,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波隆那大学应运而生的原因是一批知名学者的推动。18. (2023张家界)欧洲中世纪常常被认为是最黑暗的时代,但在这黑暗之中也盛开了“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指的是()A.城市的自治B.庄园法庭的建立C.大学的兴起D.工商业的繁荣【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中世纪大学兴起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城市的自治,与材料反映的大学兴起无关,排除A。B.庄园法庭的建立,与材料反映的大学兴起无关,排除B。C.根据材料“在这黑暗之中也盛开了'最美好的花朵”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C正确。D.工商业的繁荣,与材料反映的大学兴起无关,排除D。故选:C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中世纪大学兴起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19. (2023临沂)拜占庭帝国的军事战略与其前身罗马帝国截然不同,总体来说呈现守势状态,其目标以收复失土为主,并非开拓新疆土。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A.其前身是波斯帝国B.版图一直在扩大C.长期进行防御战争D.被阿拉伯人灭亡【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注意题干材料的正确识读。【解答】根据题干“拜占庭帝国的军事战略与其前身罗马帝国截然不同,总体来说呈现守势状态,其目标以收复失土为主,并非开拓新疆土”可知,拜占庭帝国的军事战略呈现守势状态,其目标以收复失土为主,帝国内忧外患不断,长期进行防御战争,C项符合题意;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和西罗马帝国,故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的军事战略呈现守势状态,以收复失土为主,版图没有一直在扩大,排除B项;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占了拜占庭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帝国灭亡。故拜占庭帝国是被奥斯受土耳其帝国所灭亡的,排除D项。故选:C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拜占庭帝国的兴衰。20. (2023镇江)帝国的中心君士坦丁堡,不仅以“丝绸之路”的终点而著称,也是当时世界商路的汇合中心。这使帝国文化独具特色,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这个帝国是()A.罗马帝国B.奥斯曼帝国C.查理曼帝国D.拜占庭帝国【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A.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公元395年后分为:西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476年;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公元1453年),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排除A。B.奥斯曼帝国(1299年-1923年),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因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而得名,不符合题意,排除B。C.查理里帝国是中世纪西欧早期的封建帝国。因建立者查理大帝(即查理曼)而得名。查理原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故又称加洛林帝国。查理大帝统治时期(768-814),版图西南至厄布罗河,北临北海,东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面包括意大利北半部。定都亚琛。查理死后,帝国陷于内战。排除C。D.根据材料“帝国的中心一一君士坦丁堡,不仅以丝绸之路的终点而著称,也是当时世界商路的汇合中心。”及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或东罗马帝国是经古罗马帝国于公元395年分裂后所形成的东西两个罗马中的东罗马帝国,这个建都于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便是这里所说的拜占庭帝国,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二.材料题(共4小题,满分30分)21. (7分)(2023汉阴县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A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育统治畜。制中做集权材料二:为有效统治广袤的帝国避域,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了行省制。行省充当向中央运输财赋的中转站,掌管军队但受多方制约,中央掌握入事权,保证了地方官的忠诚。犬牙交错的区划方式,消解了山川之险。一摘编自徐彬元朝行省制为什么能加强中央集权(1)材料一图A中处是(地点)。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朝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图B中处应填写的是,它主要掌管国家的监察事务。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o(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权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中央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治理的认识。【答案】(1)镐京;分封制;御史大夫;公民大会。(2)特点:行省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措施:中央设中书省掌行政、枢密院掌兵权、御史台学监察。(3)认识:统治措施是不断调整的;政策或措施要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国家治理要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分析】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分封制、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行省制、元朝在中央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国家治理的认识等知识。【解答】3)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处是镐西周的都城京;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朝确立的制度是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处秦朝在中央设立的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它主要掌管国家的监察事务;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当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2)根据材料二“行省充当向中央运输财赋的中转站,掌管军队但受多方制约,中央掌握入事权,保证了地方官的忠诚”可知,行省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行政、枢密院掌兵权、御史台学监察。(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统治措施是不断调整的;政策或措施要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国家治理要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重点掌握中国古代重要王朝对地方的统治措施及其影响。22. (8分)(2023巧家县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伯里克利虽然出身贵族,但却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城邦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一年召开40次例会。伯里克利还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以便使贫民也能担任公职。伯里克利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城邦的发展。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着大变革,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合乎秦国国情。变法时遵循的改革思想及变法的内容,针对当时秦国的内部形势和内部环境所制定和推行,是秦国走向强大的根本原因。但这场变法也给秦及秦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秦的灭亡。苏轼言:“故帝秦者,商君也;亡秦者,亦商君也。”一一摘编自张俊英等商鞅变法与秦王朝之兴衰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伯里克利改革发生在古代希腊的哪一城邦。(2)关于商鞅变法的影响,同学们有以下观点:第一种,商鞅变法促使秦国走向强盛;第二种,商鞅变法存在着消极影响。你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是如何评价古代改革的。【答案】(1)雅典。(2)观点一:商鞅变法促使秦国走向强盛。理由: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经济上实施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改革措施;政治上的改革则是以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确立县制等为主要内容;在军事上采取奖励军功的办法。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商鞅变法促使秦国走向强盛。观点二:商鞅变法存在着消极影响。理由:商鞅变法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实行严刑峻法,强化君权,以农耕为主、压制工商业发展等问题。这场改革的历史性负面影响始终存在,为秦及秦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埋下/隐患。因此,商鞅变法存在着消极影响。(3)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应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来评价;应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应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变法(改革)。【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识记伯里克利改革的相关内容,商鞅变法的影响。【解答】(1)根据材料一“伯里克利虽然出身贵族,但却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及所学可知,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2)根据题干信息及所学可知,选择一:商鞅变法促使秦国走向强盛。根据材料二“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合乎秦国国情。变法时遵循的改革思想及变法的内容,针对当时秦国的内部形势和内部环境所制定和推行,是秦国走向强大的根本原因。”及所学可知,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经济上实施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为重点,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改革措施:政治上的改革则是以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确立县制等为主要内容:在军事上采取奖励军功的办法。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商鞅变法促使秦国走向强盛。选择二:商鞅变法存在着消极影响。根据材料二“但这场变法也给秦及秦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秦的灭亡。”及所学可知,商鞅变法虽然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实行严刑峻法,强化君权,以农耕为主、压制工商业发展等问题。这场改革的历史性负面影响始终存在,为秦及秦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埋卜了隐患。因此,商鞅变法存在着消极影响。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分别从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应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来评价;应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应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变法(改革)等方面说明。【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识记伯里克利改革的相关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23. (8分)(2023滁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U-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迫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特征。材料二:1912年,蔡元培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的教育模式新颖,不拘一格,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教育思想灵活,兼容并包,不因学术争议而排斥,广泛吸收各家所长。”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他主张教育应注重学生,反对呆板僵化。他还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摘编自周天度蔡元培传(2)根据材料二,归纳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征:顺应了城市兴起后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道切需求;课程实用,采用新的教学方式;由单学科的学校整合而成。(两点即可)(2)教育思想: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强之根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任答点)对中国的影响: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高等教育近代化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任两点)【分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特征、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以及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迫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可知,这体现的特征是,顺应了城市兴起后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道切需求;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可知,这体现的特征是,课程实用,采用新的教学方式,由单学科的学校整合而成。(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教育思想灵活,兼容并包”可知,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强之根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根据所学可知,它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有利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特征、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以及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等知识。24. (7分)(2023泸县校级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摘自齐世荣、吴于厘主编世界古代史材料二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他们;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保隙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摘编自侯健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市民享有的“自由”。(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答案】(1)西欧生产力水平提高,手工业得到发展;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在城市聚集;人们为抵御侵扰,在聚居地筑起栅栏、围墙,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2)人身自由、诉讼自由、财产自由、土地使用自由、免除封建赋税自由。(任答3个)。(3)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促进早期资产阶级出现,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分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市民享有的“自由”、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可知,城市发展的原因是西欧生产力水平提高,手工业得到发展;根据材料“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可知,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在城市聚集也促进了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根据材料”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可知,人们为抵御侵扰,在聚居地筑起栅栏、围墙,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2)根据材料“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可知,市民享有人身自由:根据材料“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可知,市民享有诉讼自由;根据“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他们”可知,市民享有财产自由;根据“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可知,市民享有土地使用自由及免除封建赋税自由。(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促进早期资产阶级出现,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占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市民享有的“自由”、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