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繁削尽留清瘦本色淳朴似天然论文.docx
冗繁削尽留清瘦本色淳朴似天然摘要:新课标指出:“古文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文言语感,加强语言和文化的积累。还有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激活和运用,这些都可以融进学生的语文生活,使其欣赏品味有所提高。而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的地方就是文字障碍。这时,朗读就成了首要的学习方式,要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实现疏通、理解甚至背诵。而创设与之相应的特定情境,也是帮助学生直达作品核心的有效方法,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说与“写,是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吟诵,情境,激趣,想象近年来,加强文言文教学、加大教科书文言文所占比重的呼声日高,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俨然有了文言文的一席之地。文言文,是传承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载体,我们要继承这一文化遗产,就要学好文言文。可从教者的角度来说,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个老大难领域。正如钱梦龙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所言:“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J从学情方面看,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与学生生存的环境存在着巨大的时空距离,文言文语言与学生现实语言交际之间形成了隔膜。加之隐藏在古代诗文中的微言大义,又增加了学生认知理解的难度,因而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了一定的排斥、疏离、拒绝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望而却步,文言文成为学生学习路途中的拦路虎。那么,如何把小学阶段为数不多的几篇文言文上得有声有色呢?文言文到底应该怎么教?如何才能做到教者轻松,学者愉快?既要得意,又要得言,二者该如何兼得?于是,我做了如下尝试。一、文言,立足吟诵,熟读成诵诵读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诵读,更注重一个“熟”字。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熹对此也有过精辟的解释:"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了;须是细嚼慢咽,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见朱子语类)古文之所以有着与现代文截然不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表现形式。古文的朗读与白话文不同,得读出“文言味儿,读出书卷气,读出古韵。因此,我努力践行着“以读为本,熟读成诵的做法。除了常规的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的基本读文要求外,还要注意重音、停顿和气息。以教授杨氏之子为例,这篇文言文全文虽50余字,意思比较浅显,但文言的表达形式毕竟和现代文大不相同,学生有“难理解”的隐忧自然可以理解。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种距离感,消除学习文言文的心理障碍?教学中,我首先在学生试读、教师正音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接着在教室范读、学生感悟的前提下,读出停顿、读出节奏;继而通过师生“对读”的方式,读出感情,读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最后,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巧妙设计多种形式,借助多媒体营造古韵悠长的情境,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整个课堂书声琅琅,古朴悠然。这样一次又一次有针对性地读,意在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古文的特点,在读中感知故事的内容,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精妙,在读中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我还告诉孩子们,咱们可以带着想象去读,把一个字读成几个字,把一句文言想象成好几句。这既是学习文言方法的指导,同时也很大程度地消除了学生学习的障碍。就这样,我将“大把大把的读书时间送给学生。“读到深处情正浓。于是,在悠扬的古筝曲中,学生好像穿越到了古代的学堂,声情并茂地放声吟诵,最终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二、文言,读出生活,读出味道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教师的范读,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能描绘出生活的画面,带领学生走进一个及其真实、情味横生的生活境界,从而引领学生爱上了文字,爱上了语文,更爱上了生活。创设与所诵读古诗文相应的特定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所诵读作品的氛围,更能直观地、感性地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准确的第一印象。特定情境的营造往往具有暗示性、提示性,它是学生直达作品核心的一张有效方法,把这种方法运用于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动作来吟诵。古人云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就是这个理。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范读,把一个杨氏子招待客人的场景如学生经历着的生活情景无缝对接了起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学无痕的化境。学生的头脑里,有了生活情境的再现,学习的情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当学生情不自禁地因文章中某处精彩而摇头晃脑,抑或皱眉顿足、拂袖摆手时,其学习兴趣之强烈,学习气氛之浓厚,最终的教学效果之明显,不都是老师“读”的功劳吗?三、文言,读促说写,扎根语用众所周知,"读而不作则罔,作而不读则殆。文言文的读,绝不是为读而读,它的读应在反复练习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学的动力;在熟练的表情朗读与背诵中,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思维。于是,在杨氏之子的教学环节中,我就抓住了“甚聪慧”“为设果,果有杨梅“儿应声答日等一些需理解到位的关键语句,进行有趣、扎实、高效的朗读训练。有了这样的铺垫,而后让学生仿创“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环节,更使学生思如泉涌,“写路大开。分组练笔,丰满文本,笑声朗朗中,创出了生动情节,使文本语言内化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的课堂就如一池春水,时时泛起闪光的水花。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主场,成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学得乐哉快哉!可以说,熟“读”有效地促成了学生的“说”和“写”。“读”就是“说”和“写”成功的基石,它无疑激活了学生运用古文表达的欲望,学生的阅读能力便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土壤中开出了绚烂的花朵。而文言文教学也就因此而活起来了。于漪老师曾经说:真正好的语文课,要上得一清如水。这“一清如水,我想,正是对语文本位的回归,是对“听“说读“写的落实,更是我们语文人洗尽铅华后的回家之路。参考文献:1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25-272黎靖德:朱子语类(第一册,卷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3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