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四上《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docx
第二单元夜间飞行的秘密备课组四年级组主备人复备人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了解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3 .借助关键词语明白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教学重点了解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教学难点借助关键词语明白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查预习,初步感知师:通过完成课前预习单,我们对本课的基础生字词、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老师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同学对"碍"字的书写还有些问题,请同学们跟我一起书空。(生书空"碍"字,理清笔顺和笔画。)师:在完成预习单时,你们已经尝试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梳理。看到“理脉络"的环节,与同桌交流交流你是如何完成这部分内容的。(生同桌间交流)师:谁来说说你是如何完成"理脉络"部分的?在同学分享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生: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科普说明性文章。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家注意到蝙蝠可以在夜间灵活地飞行。经过反复的研究,最终揭开了蝙蝠可以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装在飞机上,使得飞机可以安全无恙地在夜间飞行。师:谁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概述是否清楚?你还有补充吗?(生相互交流、补充)师:大家根据"理脉络"环节,自己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生互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分部分,清晰过程师:总结完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请思考:我们可以将课文分成几部分?生: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发现现象",科学家发现蝙蝠可以在夜间安全地飞行;第二部分是"分析原因",反复地研究了蝙蝠在夜间能飞的秘密;第三部分是"启示应用",模仿蝙蝠不需要眼睛,利用耳朵和嘴巴配合探路的方法和原理,发明雷达并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师:围绕这三个部分在你正式学习之前,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解决的?(生小组讨论提问)师:哪个小组来提出你们希望和大家一同解决的问题?(生针对三部分内容自由提问,教师有意识地聚焦"科学家如何反复研究”这类问题。)师:一个“反复”,可以看出科学家做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研究,那么科学家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现在就请你们这群小科学家,聚焦到课文中关于三次试验的部分。三、出结论,突出联系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分享你们的见解?其他试验小组听了这个小组的介绍,你觉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建议或者补充?生:我建议把试验过程连起来说。师:连起来,你打算怎么连?生:我打算这样连。科学家第一次试验时首先用工具蒙住蝙蝠的眼睛,结果蝙蝠能灵活地避开所有障碍,安全地完成飞行;第二次试验时是用特制的耳塞堵住一只蝙蝠的耳朵,结果它到处碰壁,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第三次试验时是用工具堵住蝙蝠的嘴巴,结果和二次试验一样,它还在到处乱撞,铃铛也还是响个不停。师:谁继续评价这位同学的介绍?生:我认为他的表达比第一小组的表达更清楚,因为他在试验介绍前加了主语“科学家",让我们知道是谁做了这件事,这样就把三次试验都连起来了。师:这样一来,你发现我们在表达上可以有什么方法?生:在表达上要学会连通,抓住主语和关联词。师:现在各小组间再连起来说说你们的试验过程。(生自由说试验过程)师:通过梳理以上的试验过程和发现,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就是蝙蝠在夜间不会碰到任何障碍,可以安全地飞行,靠的不是它的眼睛,而是用嘴巴和耳朵一起探路。蝙蝠究竟是如何将嘴巴和耳朵巧妙地配合起来探路的,谁在课文中找到了原因?(生聚焦课文原文进行解释。师根据学生的分享,配合图片示意了解蝙蝠探路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较简洁的语言说清楚。)师:大家再来说说雷达的工作原理。(生自由说雷达的工作原理,配合图片示意。)师:看到示意图,蝙蝠和雷达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生:联系。师:具体是什么样的联系?生:雷达上设置的天线与这些蝙蝠们的嘴巴作用相似,雷达天线发出的无线电波类似蝙蝠嘴巴发出的超声波,雷达上的荧光屏与这些蝙蝠们的耳朵功能相似。四、明方法,尝试迁移师:回顾这一节课的学习,作者能够发现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联,得益于一生:发现现象一分析原因一启示应用。师: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结构,把我们要科普的两件事物说清楚、说明白了。在这生:先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分成三部分;接着对其中关键的部分"分析原因",进行深入学习,小组之间读一读、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揭示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而把这个原理应用到生活中。师:现在就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结构,自己读一读水母和风暴预测仪。(生自主阅读学习水母和风暴预测仪,完成拓展阅读学习单。)师:谁上来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成果?(生根据自己的拓展阅读学习单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评价补充。)五、巧延伸,读写结合(师生交流小结所学:阅读了两篇科普说明文,有什么收获,或是什么启发?课下有没有了解到类似的科学知识,或者自己有没有从自然中得到启示,想发明创造的?最后布置延伸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