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完全可以取代纸质书----主体.docx
“纸质书与电子书”辩论赛一、辩论主题:公民阅读“纸质书与电子书谁领风骚二、活动目的以辩论的形式,从正反两方面,让读者深切地体会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无论是传统阅读还是数字阅读,都为我们敞开了知识信息的大门,使我们的阅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阅读的领域更加宽广无限。三、概念界定:1纸质书的概念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历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开展,奉献非常大。纸质书是相对于电子书来说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例如日常的书本、报纸、杂志等以纸张为载体的出版物,都属于纸质书。2电书的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定义,电子书的含义是指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等讯息内容数字化的出版物以及植入或下载数字化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讯息内容的集存储介质和显示终端于一体的手持阅读器。目前国内学术界以及社会各界初步认定为:“电子书代表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从而区别于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借助于特定的设备来读取、复制、传输。正方观点:电子书完全可以取代纸质书1、立论各位评委,各位观众,读者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就“公民阅读纸质书与电子书谁领风骚”展开辩论,我方认为在电子书开启了公民阅读新时代的今天,电子书完全可以取代纸质书”。"纸质书”是指以纸张为载体,以保存和传播知识为主要功能的文献,而“电子书是指人们所阅读的数字化出版物,它包括阅读内容,阅读器以及阅读软件。我们今天所说的“取代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功能的取代,另一方面是地位的取代。只要电子书能够取代纸质书完成传播知识信息的主要功能,能够取代纸质书成为人们阅读和学习的主流方式,那么电子书就能够代替纸质书。下面,我将从以下三点阐述我方观点。观点1:电子书取代纸质书是人类进步与科技开展的结果首先,电子书信息量大、内容更新快捷、携带方便、便于保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说到信息量大,以一个容量为4G的电子阅读器来说,它一般能容下3000本电子图书。像?辞海?这类厚重的词典转换成电子词典后不仅携带方便,且可以随时随地使用。通过一个小小的阅读器阅读报刊,信息不仅及时,阅读的种类还可以更多。如今,在地铁、公交、机场等公共场所,你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人聚精会神地盯着手机、MP5或者电子阅读器,见缝插针,利用空闲时间进展阅读。电子书所具备的放大功能更是受到老年人和有视觉障碍人的青睐,这种新技术也会带来很多有益的社会影响。其次,与纸质书相比,电子书低碳、环保,且成本低,更有利于可持续开展。电子书节省了纸张,减轻了地球的负担,实现了零树木砍伐,相对比而言,更加环保低碳。有资料显示,生产1吨书写、印刷文字的纸张要用掉20多棵树龄在20至40年的树木,需要消耗净水100吨、600度电、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同时产生高浓度污水300吨。随着电子书技术的日趋完善,在可读、节能和视觉效果上最大限度地靠近了传统纸张,电子阅读大有取代纸质阅读的可能。特别是电子书减少了发行、运输等环节,节省了大量成本。电子书的出现加快了数字出版的进程,大有取代纸质书籍的趋势。最新的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53.8%的读者表示能够承受付费下载阅读,这一群体能够承受的一本电子图书的平均价格仅为3.45元。在国内一家大型电子书销售网站上购置一本?金陵十三钗?这类畅销书,仅需1.5元。因此,我方认为,电子书完全取代纸质书,就像纸质书完全取代竹简、竹简完全取代甲骨一样都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开展的趋势而行进的。观点2:电子书将在未来成为主流出版媒介书藉的普及传播,始终离不开出版发行行业。在争夺知识载体主流地位的比拼中,电子书不管在传播范围,传播速度,还是市场普及性上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依托互联网、各种信息数据服务平台,电子书更加多元化,提供更宽广获取和阅读的平台。电子书甚至可以在全球同步发行,购置方便快捷,即使是在地球的另一边,也可瞬间取得,还能实现产品零库存。纸质书的印刷出版费用不是任何个人能够承受的,通常作者只能依赖出版社,才能把自己的作品送到读者手里,这种垄断势必造成作者和读者的选择都只能被控制出版社的少数人的利益选择而左右。而电子书可以通过技术平台的标准化运作,让作者自由上传自己的作品,也让读者自由下载想看的作品,定价出价都可以由双方你情我愿地决定,而无需考虑印刷成本。多种技术平台的出现,更加可以形成良性竞争,为作者和读者提供更多项选择择空间。所以,电子书在主流地位上能够代替纸质书,这是时代的大趋势。3.观点3:电子书在传承文化,普及文明方面具深远的影响力。大家知道,手抄书、孤本书、绝版书、古籍典藏等文献价值大过其纸张价值的资料。也只有很少数的人才有时机领略其中。但是有了电子版本,在任何一个角落的读者就可以通过网络,电子设备进展阅读,为先哲们的文化传播发扬提供有力的保障。一座藏书万卷的图书馆一旦遭遇火灾就彻底消灭,但是一座电子图书馆即使服务器崩溃,也可以通过备份复原。当然,现在也有一些图书馆通过复印本来给孤本书备份。但是,终究哪个更方便呢是给一座图书馆里的几千册藏书做复制,再搬到另外的房间做备份,还是把一个服务器上的资料复制到另外一个服务器上这也是为什么谷歌致力于把公版书全部扫描做成电子备份的一个缘故吧。尽管图书馆的存在为保存文献、传播文化提供了空间,但是图书馆并不是想建就建的,与其花巨资建设一个图书馆,如果利用率真不高,不如买一套电子借阅查询系统更能方便读者。实际上,现在就连局部公益性质的乡村图书馆也在走电子化的路线,因为从长远看,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下载终端的费用,比定期运送大量书籍到乡下更少得多。二、驳立论(二辩)驳反方观点1:从载体形式上,纸质书在很多方面都优于电子书。我方认为:随着时代的开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将最终背新型材质的载体取代。纸质作为曾经的用于存储知识传播文化的载体,终将因其落后性而被最后完全取代。首先,纸张,它确实是对方辩友所说的“物质上确实存在,没人否认这个,就像大千世界没有一种物品是“物质上确实不存在"的道理一样。纸质书也有其特有的视觉和气味,如果只是因为这样就可以引起人们阅读欲望,那么,现在平板电脑IPAD也是时下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产品,它不仅时尚,新潮,美观,而且还方便使用,人们只要手里捧着它,就像小孩捧着无数的图画,就像人们捧着一个图书馆。很显然,纸质,并不是能够吸引读者享受阅读的主要原因,显而易见吸引人们的是文字和内容。强调阅读纸质书的那种感觉,还有淡淡的书香,是将童年读书的美好记忆与触摸纸张的感觉混为一谈。我们终究是为什么喜欢读书是因为纸张的香味难道你会捧着一大叠打印纸而感到非常快乐吗不是的,我们真正热爱的是其中的文字为我们记录的故事情节,这才是真正让我们难忘的阅读体验。而所有的文字和内容都会在阅读器中重现一一甚至更加出色,因为你可以调节字体大小,通过内置的电子词典查询字词的含义。正像上面所说的,电子载体同样能够将文字和内容进展收纳,而且更便携,色彩更丰富,表现形式也是多元的,可以是声音,图片,还有动画,方便传输,随时可以阅读,还能兼顾到有障碍人士,如为视障人士放大文字,为失明人士发音,甚至可以在版权许可的范围内在瞬间和朋友分享。纸质书在这些方面是没有方法对比的。如果说电子书只是产品不是“书”,那么对方面辩友可还记得圣贤先人们在甲骨文片、竹简上,在造纸尚未创造之时,他们在孜孜不倦为后代留下千古经典。我方提倡的“书的概念: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开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纸质书对于文明的传承,以造纸术创造以来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今天,电子信息科技正在以其新生的特质逐渐取代纸质而成为时代的新宠。驳对方观点2:从阅读作用上,纸质书更有利于读者进展深度阅读。我方认为:阅读并无实质意义上的深浅之分,只有形式不同,挑选阅读能更有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多的信息量。没错,电子书信息总量庞大,读者只能挑拣着阅读。这正是纸质书的信息总量远远不及电子书的佐证。丰富、庞大的信息阅读资源是读者阅读的需求之一。在社会、科技高速开展的大环境下,读者热衷于更直接更高效地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这是一种更具针对性和选择性的阅读,不能笼统地归纳为挑拣着阅读。同时,电子阅读不但在阅读方式上适应了社会开展潮流的大趋势,而且电子阅读在时间和空间上也为读者创造更多更直接的有效阅读。请问对方辩友:何为深度阅读是不是认为在书页上划线、做标注、评点之类就为深度阅读呢其实,所谓的深度阅读是相对“浅阅读”而言的,是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阅读形式。是一种阅读形式。纸质书确实有它的阅读优点,但电子书呈现的阅读优点也是纸质书无法对比的,比方电子书可以在短时间内储存大量信息,更新换代快,并且传播方便。我方还认为,阅读的方式无所谓深浅,只是传播的媒介不同,所谓的深度阅读、浅显阅读不能完全拿阅读方式说事,阅读本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同一段文字每个人阅读之后的体验各不一样,又若何去判断你是深阅读和是浅阅读呢纸质书的出版过程十分繁琐,耗时长,而且信息承载量有限。纸质书的滞后性明显,在提倡效率和速度的今天,它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我方并不回避目前电子书还存在一些弊端,例如阅读对眼睛造成伤害到底有多大,还取决于读者本身对眼睛利用于保护的意识。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随着科技的开展和技术的革新,电子书会在不久的将来更加普及更有利于人们的安康和阅读。正如乔布斯提出手提电脑的想法一样,刚开场虽然引来了很多非议,很多人都不愿意承受这个新事物,但是如今却普及全世界,成为人们办公学习的得力助手。三、质辩(三辩)首先由正方质问反方的三个问题:1 .请问反方一辩,你方提出的“越是现代化的东西就越容易被消灭"是何解是指电子阅读介质吗现在有了互联网络,给你砸了一台,还有千千万万台的数据仍在。纸质我方倒担忧,一把火,纸质的文献就付诸一炬了,难道不是吗回复:2 .请问反方二辩,据?201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说明,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到达799.4亿元,比2008年增长50.6%,数字出版实现了跨越式开展,总体经济规模首次超过传统出版物。业界普遍认为,2012年将成为数字图书领域争夺战元年。请问您是若何对待这些变化回复;3 .请问反方四辩,据可靠数据说明,在中国,纸质图书的退货率大约是30%也就是说,在1万本经过一系列出版和运输流程放到店铺销售的纸质图书中,有4000本最终要原封不动地重复一套运输流程退回出版社并被打成纸浆。而电子书并不存在这一问题。请问你若何解释。回复:正方对反方提出的质问进展辩答1.对方一辩问:假设在你阅读电子书的时候,电子书阅读器(或者其他介质)突然没电时,这时你若何处理我方一辩答:关于在阅读电子书时突然没电时若何办,此类问题任何一种支持电子书阅读的介质都会在它的产品说明书上有详细的说明。总的来说,方法很简单,充电或者换电池。如果对方是想拿电子书需要充电的弊端来和纸质书比照的话。那我们想告诉对方辩友,纸书虽不需要充电,但也需要电的照明才能看的见。夜间停电,纸质书若何看,你可能会说还有蜡烛。但是,利用蜡烛的光线和电子书的电子灯哪个更伤眼睛。所以,想问对方辩友,假设晚上你在翻看一本纸质书,突然停电了,你又若何处理2 .对方二辩问:有没有购置正版电子书的经历如果有类似经历,请问:你所买的电子书是全本的还是没写完的有没有纸质书出版经历价格若何如果在电子书中发现有错漏字等情况时若何处理我方一辩答:我还可以正面答复对方辩友的提问,我购置过正版的电子图书,且所买的电子书是全本的。这里请问对方辩友提出的没写完的电子书一问,是否暗示着纸质书本身存在此种现象呢本方没有出版纸质书经历,这个我们认为在今天辩论中不是主要因素。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出版社从业人员!同时,较之纸质书与电子书之间的价格,相信电子书的成本要比纸质书低。据报导:京东商城宣布电子书刊正式上线,电子书售价最低为纸质书的三折。亚马逊的电子图书销量早已超过传统印刷书籍,预计到2015年时,全球电子书有可能占图书市场的50%份额,且引用电子书,不会造成树木的乱砍伐现象,符合环保理念。如在电子书中发现有错漏字等情况时,是可以自行利用电子阅读终端配备软件修改正来,现在的电子技术越来越全面,电子出版社的态度相信也是抱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而开展一切工作的。尤其是正版的电子出版物,其错漏的现象是不允许出现的。3 .对方四辩问:你电脑(或者电子书阅读器等载体)某天被病毒感染或者因其他原因导致电脑硬件损坏,所有文件丧失。这时你该若何处理我方四辩答:对方辩友,在答复这道题前,请允许我们也提一个类似问题,或许可以帮助对方辩友更好理解我方观点,请问,哪天美国国会图书馆遭遇火灾,所有纸质文献顷刻间化为灰烬,人类应该若何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发生在人们身边的灾害,似乎是我们永远不能绝对防止的,但是人类却可以做好充份的防护措施,让灾难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减少到尽可能的低,这里举一个较为经典的例子,美国911恐惧袭击发生后,纽约世贸中心轰然倒下,数以千计的人们失去了生命,里面更是世界几百个跨国企业的总部所在,公司受到了沉重的损失,一切好似不复存在。但是令我们惊奇的是,这些企业的财务数据,档案,资料,很快就得到复原。这是为什么这正是现代科技的神奇,原来已经实现数字化的世贸中心,中心数据早就有备份在不同一个地方,甚至是不同的城市和国家。要恢复这一切,自然不是难事。所以,只要为电子文献作科学的备份工作,就没有必要过于担忧人类文明会因为一个灾难而消灭0四、质辩小结从刚刚对方辩友向我方提了三个问题,从基本的电子书时突然没电的处置到是否有过购置电子书的体验、在阅计中是否发现错漏字,甚至像硬件损坏、所有内容丧失这样的具体问题,可见方辩友对电子书的了解非同一般,如今的数字出版借助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上网本、平板电脑(iPad),掌上电脑(PDAk电子书阅读器(如:汉王电子书、翰林电子书等)、手机及iPhone、iPod、MP4/5、PSP媒介进入到一个实质性开展的时代,像专业电子书阅读器的显示屏所采用的是类纸技术,阅读体验和纸质书十分相似,因此视力负担对比小。一般来说,电子书内容会支持多个阅读平台,以当当网为例,就可以支持E-ink、Android.PC、iPad等多种平台。打个比方,当你坐在床上的时候、当你坐在马桶上的时候、当你坐在城铁上的时候,你所需要的介质是不一样的,它的互补性表达在人群阅读场景和体验上的互补。正如我方辩友答复的那样,对方辩友所担忧的问题早己通过技术手段得到解决。而且我方坚信,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升级,未来的电子书会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大家不必为目前电子书在阅读使用上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而感到困惑。今天的数字出版逐渐成为出版业主体这一不争的事实,使是绝大多数的传统出版企业也从自身资源出发,借助产业政策、政府支持等文化产业改制开展的“助推器”,呈现出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强劲态势。尤其在电子书包、“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工程等新阅读与新技术结合的案例的影响下,许多领域不断涌现出富有中国数字出版特征的企业,数字出版各个领域愈加成熟。如此可证,电子出版行业成为未来主流的出版形式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将是非常地接近电子书时代的到来!五、自由辩论(5分钟)重点放在电子书未来开展趋势展开自由辩论1.”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电子书,这可以说是对新年炽热的电子类礼品电子书最好的形容。岁末年初,在各大电子卖场,电子书的销售异常火爆。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有望在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书市场。在庞大的市场诱惑下,众多企业纷纷进入这一领域,近两年,淘宝、当当网和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平台都纷纷盯上了电子书这块大蛋糕。淘宝旗下数字内容交易平台淘花网上线一年多,己有3亿多注册会员。当当网去年11月成立出版物数字业务部,并透露将开放30%内容免费下载。随后京东方面也表示,将在3到5年内进军电子书市场。而几乎是在同时,百度、谷歌两大搜索引擎网站也都切入了电子书市场。旗下囊括了起点中文网等原创文学网站的盛大文学,更是利用自身强大的内容优势,在去年3月份公布了建设“云中书城等一系列电子书战略,并顺势推出了自己的阅读器。此外,国内几大电信运营商也都在打造各自的数字阅读平台,包括移动手机阅读平台、电信天翼阅读平台、联通沃书城等。有调查结果指出,手机是目前普及度最高的阅读终端。2.未来电子阅读器具备彩色显示、动态显示、显示速度提升以及电子阅读器之间内容无线传输等功能将更加强大、完美。未来的电子书的外形将与现在的纸质书籍相差无二,加上“双面显示,多屏重叠阅读的技术,纸质书籍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最近消息证实,韩国宣布未来将投入20多亿美元开发电子教科书,在2015年之前取代所有纸质教科书。学生可以通过一个云端系统访问电子学习材料,通过学校提供的平板电脑用多媒体对传统内容进展补充。该系统还允许学生在家里进展远程学习,即便不在学校也可以学习数学、语文等课程。试想,电子教科书的出现将会掀起教育行业的一大变革,不超过50Og的“体重”和不超过Iem的厚度,让喊了多年的“学习减负"彻底变成现实,孩子们不再背负沉重的书包上学,兜里揣上这个小巧的电子教科书即可,因为所有的课本内容校方在开学之初就已全部装到这个电子教科书中了。我想再次提醒对方友,面对电子书的强势进攻,纸质图书的明天将走向何方?六、结辩各位评委,各位辩手,现在由我代表正方做总结陈词。在刚刚的立论、驳论、质辩环节,我方始终坚持“电子书完全可以取代纸质书这一观点。二号辩手和三号辩应用电子图书在载体、存储、节能、阅读、传播等方面优势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有力地反驳了对方辩友的论点。特别在自由辩论环节,我方辩手围绕电子书未来开展趋势方面展开的自由辩论,对电子书开展的明天更是充满信心。我方一致认为,作为电子产品的新宠儿,电子书当然有着数字产物的共同优点:获取与携带方便。只要通过网路下载或很小的电子设备就能有大量的阅读资料,购置方便快捷,可透过网路超连结的特性获得更进一步资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省去舟车劳顿之苦。除此之外,与纸质书籍相比,电子书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第一,易于检索与互动。当然纸质书籍也有此功能,但那种检索与互动是缓慢且鲜少的。而电子书只需鼠标一点、在键盘上一输,快那么几秒钟、慢那么几分钟就能轻松实现全文检索和与作者的互动;第二,灵活性,读者可根据需要订制电子书,也可随意按照自己的喜爱与习惯改变字体大小及字型;第三,多元化,可供阅读的平台越来越多,电子书内容亦呈现多媒体影音资料相互融合的趋势,设计也越来越精巧;第四,价格廉价,购置和保存图书的成本降低;第五,个人出版成为可能。不需经过传统出版物出版时的种种繁复冗杂程序,编辑出版与创作可以同时进展。我想,在座的绝大多数朋友,都是读着纸质书长大的,纸质阅读是我们多年养成的习惯,一下子要转变过来,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阅读习惯在不久的将来不能改变过来,熟不知,现在的很多的公司已经实现无纸办公,所有文件文字及生产管理都实现了数字化,相当一部份的中小学很多教师已经在用多媒体设备进展教学,已经在网络上布置家庭作业了,在关于表达文化的材质应用方面,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我们阅读习惯也是如此新一代慢慢长大和上一代的渐渐老去,他所养成的阅读习惯会逐渐成为主流阅读方式,而纸质阅读那么慢慢变成电子阅读取代。就好似古代人交通主要靠牛马等动物,这些方式在今天,已经完全让现代人交通工具,火车,汽车,飞机所取代,其实我方想说辩驳对方的,无非也就是:随着时代的开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将最终背新型材质的载体取代。纸质作为曾经的用于存储知识传播文化的载体,终将因其落后性而被最后完全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