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事业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
护理事业十五五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决策部署,推动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根据“十五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十五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2030”规划纲要等要求,结合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进展情况。“十四五”期间,城市各级高度重视护理工作,围绕健康建设目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护理服务需求,将护理工作发展纳入推进健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加强护理事业多元化建设,促进护理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在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持续深化医改进程中,护理事业发展迅速。通过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培养和队伍建设,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强化护理学科建设和老年护理、康复护理,中医护理能力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绩。一是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2025年底,护士总数达到20万人,较“十三五”末增加8.5万,增幅38%;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20年的3.3增加到2025年的4.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护士总数的70%,其中研究生学历占2.5%,本科学历占4.5%,护士队伍学历构成进一步优化,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医护比提高到了1:2.5o二是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提高。实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增加护理服务供给,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护理专业内涵得以丰富,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护理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拓展,覆盖医疗机构、社区和居家以及全人群,护士为人民群众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更加多样化。三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达100%,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达80%以上,基层医疗机构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探索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和“互联网+护理服务'等工作,护理服务模式持续创新,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三是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持续扩大护理服务领域,大力发展专科护理,建立专业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养各专业专科护士10000余名,全面带动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为病人提供多元化的专业的护理服务。加强老年护理,发展康复、中医护理服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在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安宁疗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医疗机构逐步建立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实施基于护理岗位的护士人力配置、培训、考核等,逐步实现护士同岗同薪同待遇,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四是护理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完善护士执业管理制度,基于对护理H作量、工作难度及风险程度等核心要素的量化管理,逐步建立基于科学岗位管理的护士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体系,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建立并完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发展需要的护理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人员参加岗位培训达到90%以上。通过深化公立医院护理管理改革,优化护理人员岗位配置,落实岗位管理,建立科学的护士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和护士分级管理制度,落实三级护理质控体系,实现护理质量的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护理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和精细化。医疗机构探索实施护士综合能力考核与培养,将德、勤、绩、廉等指标进行量化,对护士进行全方位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护士岗位挂钩,进一步提升护理管理效能。(二)“十五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十五五”时期,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部署,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紧紧围绕人民健康需求,构建全面全程、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需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十五五”期间,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对护理服务特别是老年护理服务提出迫切需求,需要不断拓展护理服务领域,有效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护理领域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群众对多元化、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需求与供给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需要进一步从护理体系、服务、技术、管理、人才等多维度统筹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提高护理同质化水平。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护理事业创造了新条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卫生健康领域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为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创新,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引领护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护士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距离国家平均水平和国家要求有一定差距。护理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不平衡,护理服务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进一步从护理体系、服务、技术、管理、人才等多维度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提高护理同质化水平。二、“十五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丰富护理服务内涵与外延,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护理服务。(二)基本原则。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和主要健康问题,坚持护理工作服务于人民健康,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护理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覆盖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优质高效护理服务体系。2 .坚持高质量发展。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作为核心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健全完善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护士队伍建设、护理服务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护理服务模式创新,推动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3 .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以改革创新激发护理事业发展活力,着力解决护理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强化科学管理、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加快补齐护理领域短板弱项,加大护理领域改革创新力度,增加护理服务供给和增强发展动力,提升专业护理服务能力。4 .坚持改革创新发展。顺应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护理领域人民群众新期盼,健全完善护理相关工作制度、技术规范和指南,把握护理工作特点,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着力推动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破除制约护理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护理发展动力,加大护理领域改革创新力度。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护理事业发展达到以下目标护士总量达到15万,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4.4人,护士队伍数量持续增加,素质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能够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并完善新入职护士和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加大临床急需专科护理领域骨干人员培养力度,护士素质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满足临床护理需求。护理内涵不断丰富,护理外延进一步拓展,老年、社区、居家护理服务供给显著增加。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向纵深推进,二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并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责任制整体护理有效落实,护理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和社会需求。护理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调动护士队伍积极性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四、主要任务(一)完善护理服务体系。1 .优化护理资源布局。结合人口结构变化、疾病谱特点及群众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护理服务体系。依托综合实力强、护理学科水平高的三级医院,借助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式,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和提供老年医疗、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接续性服务的医疗机构之间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医疗机构结合功能定位按需分类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三级医院主要提供疑难、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加强护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级医院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基础护理、康复护理;护理院、护理中心、康复医疗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主要提供老年护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2 .增加护理服务供给。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盘活资源,将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护理中心等。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护理院(站)、护理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加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服务的床位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家庭病床、居家护理、“互联网+护理服务”、远程护理咨询及基础护理、专项护理、护理会诊、康复护理等服务,有效扩大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居家护理等服务供给。(二)加强护士队伍建设。1 .持续增加护士数量。根据持续推动健康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护士队伍数量,特别是从事老年护理、儿科护理、中医护理、社区护理、安宁疗护工作的护士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护士数量。医疗机构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护理工作量和技术要素等,结合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配备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的护士人力,创新护理人力管理机制,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先保障临床护士人力配备到位,不得随意减少临床一线护士数量,保证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数量占全院护士数量不低于98%,满足临床护理服务需求。2 .加强护士培养培训。建立建合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统筹本辖区内护士培训工作,加强临床护士培训,坚持立足岗位、分类施策,切实提升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能力。结合护理学科发展、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群众护理需求,有重点地培养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专业骨干,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护理、康复护理专业、老年、儿科、重症监护、安宁疗护等相关紧缺护理专业护士的培训。加强新入职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培训,提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伤等救治能力。科学合理安排护士培训考核,减少重复性工作安排,缓解护士工学矛盾。3 .保障护士合法权益。严格贯彻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护士条例等,以及国家关于关心关爱医护人员的相关要求,依规保障护士获得合法权益,确保护士待遇保障政策措施落地。关心关爱医护人员,在护士执业环境、薪酬待遇、培养培训、专业发展等方面创造好的条件。改善护理工作条件,医疗机构要为护士提供必要的卫生防护和医疗保健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士在职业环境中可能受到的伤害,保障护士执业安全,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4 .落实护理岗位管理。以岗位管理试点H作为切入点,优化护理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推动医疗机构完善落实护理垂直管理、护士分层级管理和绩效考核,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逐步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职业素养的培训及考核,在提升专业能力基础上,加强护理队伍素质建设,按照“因需设岗、以岗择人、科学管理的原则,实施护理岗位管理,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实施基于护理岗位的护士人力配置、培训、考核等,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护理工作与护理服务需求紧密衔接,提升护士同理心,改善护理服务态度及医患关系,不断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5 .调动护士积极性。健全完善护士队伍激励机制,实施科学的护士考核和绩效考核,强化临床导向,引导护士立足护理岗位,深耕临床护理实践,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绩效考核结果与护士岗位、绩效分配、评优等挂钩,向临床一线护士和基层护士倾斜,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引导护士立足护理岗位,深耕临床护理实践,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稳定临床护士队伍。(三)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1 .规范护士执业行为。严格贯彻落实护士条例,根据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临床诊疗工作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完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临床护理服务指南和护理操作技术规范。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护士执业相关规范,增强护士依法执业的法律意识,建立并实施护士定期培训和考核制度,加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监督力度,规范护理执业行为。2 .持续深化优质护理。持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行动,实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其他医疗机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例显著提高。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医院应加强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支持保障力度,配备一定数量的辅助人员,负责取药、陪检等非护理性工作。减少临床护士从事非护理性工作,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做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夯实基础护理质量,强化护理人文关怀,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扩面提质,有效提升患者就医体验。3 .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群众实际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护理服务。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覆盖面,规范运行模式、管理机制,支持医疗机构积极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延续护理、上门护理、科普宣传等,将机构内医疗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家,为出院患者、终末期患者或行动不便、高龄体弱、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便捷、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积极探索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一体化、多学科合作模式。鼓励大型医疗机构发挥优质护理资源优势作用,通过医联体、对口支援、进修学习、远程培训等方式,帮扶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护理服务能力。4 .加强护理学科建设。将护理H作发展纳入医疗卫生工作整体发展规划,以满足重点人群的临床护理需求为导向,运用PDCA.品管圈、6S管理、根因分析等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加强护理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带动护理人才培养和护理服务能力提升。鼓励三级甲等医院,特别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加大护理科研投入,探索建立护理科研管理组织,培养一批护理科研骨干。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护理学术平台,着力构建基于循证基础和临床需求的护理服务指南和技术标准体系,切实提高地区间、机构间护理同质化水平。(四)补齐护理短板弱项。1 .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加快落实关于推进老年医疗护理服务H作的各项政策措施。根据老年人群的规模数量、疾病特点、医疗护理需求等情况,通过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增加老年病床位数量,因地制宜合理增加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机构和床位数量,提高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增加从事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护士的数量,强化人员培养培训。探索建立和发展医疗护理员职业队伍,扩大老年医疗护理人力资源,更好地适应老龄社会需求。对接失能老年人迫切需求,加快发展居家医疗护理服务和长期照护,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为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护理、日间护理服务等。通过家庭医生服务等多种方式,为老年患者提供疾病预防、医疗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一体化服务。建设老年健康评估线上门诊,开展院外老年患者健康信息采集、评估与干预,提高老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2 .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护理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护理专科联盟、专家联合团队等,切实发挥优质护理资源的帮扶带动作用,通过下沉或输出管理、培训、技术等方式,帮助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加快基层护士队伍建设,增加基层护士人力配置,有计划地安排基层护士接受培训和指导,切实提高其常见病、多发病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能力。3 .加快发展安宁疗护。按照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群众迫切需求,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群众健康迫切需求,着力增加安宁疗护中心和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数量。鼓励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护理院内设安宁疗护床位,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满足老年肿瘤晚期等患者的需求。制修订安宁疗护服务临床指南和技术标准,不断规范从业人员实践行为。加快培养培训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专业人员,切实提高终末期患者的安宁疗护质量。(五)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结合发展智慧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等要求,着力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结合发展智慧医院和物联网服务构建智慧型护理,为患者提供便捷、智能、高效、精准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护士不必要的工作负荷。建立基于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具备护士人力调配、岗位培训、绩效考核、质量改进、学科建设等功能的护理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护理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六)推动中医护理发展。积极开展中医护理特色护理服务,推广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通过推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作用。持续优化中医护理常规、方案、技术操作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加强中医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质量,推进中西医护理深度融合,促进优势互补。强化加强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基层中医护理人才、专科护士人才培养,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创新中医护理服务模式,以机构为支撑、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拓展中医护理服务,延伸护理领域,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中医护理服务。加强中医护理理论内涵、科学基础以及临床实践评价研究,提升中医护理科研水平,增强中医护理服务的连续性、稳定性、协调性与整体性,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中医护理服务。(七)大力发展护理产业。推动护理领域生活性服务业态创新,改进服务流程,积极发展智慧健康护理等新型业态。鼓励有资质、有专长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创新,发明护理产品。通过相关科技、建设专项金等,支持开发和创新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护理、康复、生活照料等相关产品用品、设备设施等。结合实际和特色优势,培育一批护理产品用品、设备设施等相关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需要。(八)加强护理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护理领域的合作交流,加强与兄弟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协作,选派优秀护士研学进修,在护理管理、制度政策、人才培养、护理技术等方面加大交流合作的力度。充分借鉴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实际,健全完善护理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制度政策,助力全面推进健康建设和全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五、重点H程(一)护士服务能力培训行动1 .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按照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大纲的要求,根据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有计划、分层次地对医疗机构内护士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对医疗机构特别是二级医院、护理院(站)、护理中心、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正在或准备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开展培训,提升老年护理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到2030年,辖区内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参加培训比例不低于95%o2 .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加强开展护士培训,提升护士岗位胜任力。在已建立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扩大专业范围,健全完善专科护士的培训、使用、管理及资质认证制度,促进专科护士培训的同质化管理,提升专科护士培训质量,形成较为完善的专科护士培养、考核体系,培养一批“知识全、专业精、技能高”的专业化临床护理骨干,提高护士专科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专科护士职业发展。重点对儿科护理、重症监护、康复护理、中医护理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开展岗位培训,提升护理专科技术水平,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到2030年,所有综合医院健全护士培训机制,专业护士参加培训人员比例不低于95%o3 .新入职护士培训。参照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的要求,加强对医疗机构新进入护理岗位H作的护士开展培训,到2030年,所有三级综合医院健全新入职护士培训机制,参加培训人员比例达到100%o二级及以上医院结合实际开展新入职护士培训,参加培训人员比例不低于90%,切实提升新入职护士独立、规范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4 .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加强从事护理管理工作的人员岗位培训,有针对性地分别对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人员、病区的护理管理人员开展岗位培训,提升护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适应现代医院管理要求。到2030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人员参加培训达到95%以上;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护理管理人员培训,二级以上医院的护理管理人员培训达到100%。(二)老年医疗护理提升行动。1 .增加老年医疗护理资源。根据辖区内老年人群的数量、疾病特点、医疗护理需求等情况,结合实际,科学制订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规划,统筹整合老年护理资源,建立覆盖老年人群疾病急性期、慢性期、康复期、长期照护期、终末期的护理服务体系。同时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护理站、护理中心等,并通过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增加老年病床位数量,提高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到2030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90%o2 .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按照有关要求,根据老年患者疾病特点、自理能力情况以及多元化护理新需求等,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加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对养老机构设立护理中心、护理站等给予大力支持3 .开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在完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创新多元化服务模式,提高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健全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4 .提升从业人员服务能力。“十五五”期间,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能力,特别是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按照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有关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对拟从事或者正在从事医疗护理员工作的人员加大培训力度,规范从业市场,加强指导和督查,提升为老年患者提供生活照护的从业素养和专业技能。5 .推动老年居家医疗护理发展。因地制宜扩大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供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为有需求的老年患者特别是失能老年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家庭病床、日间护理中心或呼叫中心”等,为老年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日间护理、上门巡诊等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多种方式,为老年患者提供疾病预防、医疗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一体化服务。6 .全面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H作。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服务规范、技术标准和政策,充分发挥试点医院自身优质护理资源的帮扶带动作用,借助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以及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形式,将'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扩展至二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建立社区医疗服务联动机制,实现医院到社区、到家庭的无缝对接,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特别是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保障。要充分认识“十五五”时期推进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多部门沟通协作,形成政策合力。切实将护理工作纳入辖区内全面推进健康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持续深化医改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部署,同步推动实施。结合实际制定辖区内“十五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规划,深入调查研究,完善支持政策,细化实化落实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和贯彻实施。(二)加强监测评估。积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卫生投入政策、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完善护理职称评定、深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建立护理服务项目医疗保障政策,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制定完善辖区内“十五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监测评估方案,做好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中期评估工作。定期监测评估工作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三)总结经验推广。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强化区域规划中目标、主要任务的分解落实,深入调查研究,勇于先行先试。在推动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及时总结,分步推广实施。发掘典型经验和有益做法,发挥示范点的引领指导作用,对创新经验予以交流推广,以点带面,推动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形式,做好'十五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充分尊重地方首创精神,注重宣传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结合重要节庆,加大宣传力度,弘扬护理职业精神,增进全社会对护理工作和护士队伍的关注、理解和关爱,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护理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