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中铁四局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办法的通知.docx
-
资源ID:6883904
资源大小:63.15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关于印发中铁四局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办法的通知.docx
蝇四同集团有限公司文件中铁四程(2013)64号关于印发中铁四局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子(分)公司、各工程指挥部(项目经理部):2011年,局印发了关于发布有关工程施工管理办法的通知(中铁四程(2011)352号文),该文件对规范全局工程项目管理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近年我局生产规模逐年递增,该办法的部分条款内容已不适应项目管理的需要,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2012年局在原有的管理模式基础上不断优化,实行“5553”专业片区管控生产模式,为进一步加强各子(分)公司和项目经理部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力度,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和环境影响,现对该文件附件2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办法内容进行修订并印发给你们,望严格遵照执行。同时,要求各单位按关于转发股份公司安全质量及灾害事故(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中铁四安(2012)66号)、AQ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文件的要求,及时组织编制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并论证,按规定上报公司或局评审和备案。原中铁四程2011)352号中附件2同时废止。附件:L中铁四局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办法2.中铁四局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办法附件L中铁四局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和控制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好事故应急准备,以便发生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故)时能及时有效地实施响应,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和环境影响,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局各单位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针对施工生产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通过强化日常管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查堵各种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项目经理部(项目分部)要紧密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制订和完善施工应急预案,做好相关应急准备工作。第三条本着“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紧急处置,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以人为本“,关爱生命高于一切,确保施工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一旦出现重大事故和险情,能够迅速、快捷、有效地启动应急系统,切实抓好事故的防范和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局各单位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和施工现场等场所有可能发生的人身事故、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影响及其它自然灾害的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第五条发生一般事故或突发紧急事件后,事故发生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程序上报,子(分)公司接到事故(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或突发紧急事件后,事故发生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程序上报,子(分)公司和局接到事故(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本级应急预案。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六条局生产副总经理对局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控制负责;子(分)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对本单位的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控制负责。第七条局工程管理中心为本办法的主管部门,负责施工生产过程中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控制的管理,负责对工程指挥部、项目经理部的应急预案编制、应急物资配备以及应急演练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子(分)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工程部或生产部)为子(分)公司本办法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公司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的管理,对项目经理部应急预案编制、应急物资配备以及应急演练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第八条局和子(分)公司的安全质量监察部负责对全局重难点工程项目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进行监督检查,为事故调查处理和对外对口联系的主责部门;局办公室和子(分)公司行管部门或保卫部门负责机关办公区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并对办公区消防设施进行管理;局和子(分)公司的宣传部为应对媒体敏感事件的主责部门;局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相关培训;局和子(分)公司的技术中心、检测中心(中心试验室)、局设计院分别按职责提供事故有关分析的技术资料和数据。施工生产所需火工品事故事件应急救援由局、子(分)公司保卫部、工管中心和安质部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第九条各子(分)公司、工程指挥部、项目经理部为实施应急准备与响应的主责单位。工程指挥部、项目经理部(项目分部)应针对工程项目和施工现场实际,在施工前应针对潜在的紧急情况编制应急预案,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义务应急救援小组,配备必要的资源,并组织人员培训教育并进行应急演练等,以保证应急预案和响应措施的切实有效实施。第十条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工程指挥部、项目经理部的工管中心(工程部或生产部)调度值班室负责日常应急救援信息的传递。第三章应急管理第十一条对施工现场及办公区域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作如下分类:a.火灾;b.爆炸;c.降水等引起周围建筑物的沉降;d.坍塌;e.垮塌、倾覆;f.铁路行车事故;g.触电;h.物体打击、高空坠落;i.机械伤害;j.中毒事故;k.中暑;1.化学品泄漏、污染等环境事故;m.城市施工扬尘导致的空气污染事件;n.其他事故。第十二条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点物资或场所包括:a.易燃易爆液(气)体:汽油、柴油、油漆、稀料、氧气、乙块、天然气、液化气等;b.可(易)燃物体:木材、建筑垃圾、保温材料、装饰材料等;C.化学品:炸药、雷管、硫酸、硝酸、盐酸等;d.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要作业点或场所:电气焊作业点、木工棚、装饰作业点、仓库、油库、配电室、食堂、试验室等。第十三条为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故及时响应,最大限度减少人身伤害、健康损害、环境影响,局各级管理机构应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各级组织机构成员组成应按如下要求执行:1 .局成立事故处理应急领导小组,局生产副总经理任组长,组员由局工会及工程管理中心、技术中心、安全质量部、试验检测中心等主要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全局紧急情况和突发事故的组织和指挥工作。2 .子(分)公司成立所属单位的事故处理应急领导小组,由子(分)公司生产副总经理任组长,组员由子(分)公司工会、安全质量、工程技术、财务等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负责本公司紧急情况和突发事故的组织和指挥工作。3 .工程指挥部、项目经理部(项目分部)成立事故处理应急小组,由指挥长(项目经理)任组长,组员包括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技术人员、施工员、安全员、环保员、机械管理员、财务及综合办人员等,负责处理项目经理部应急准备和响应。4 .局和子(分)公司机关办公区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由行管部门负责成立应急小组、配备应急物资和器材、编制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各级事故处理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管辖范围内的实际情况,确定潜在的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针对各种潜在的紧急情况明确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内外联系方式、应急物资配备及具体的应急方法和措施等内容。预案编制时,还应考虑医院、消防及其他应急救援机构、相邻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等有关方的应急需求。所编制的应急预案应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执行附件2中铁四局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办法。项目经理部(项目分部)编制的应急预案作为施工策划内容一部分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和批准。项目监理机构有要求时,应报项目监理工程师审核确认。第十四条局各级应急组织机构应加强对作业场所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和救生技能培训,尤其是应对应急组织机构内成员进行应急预案的培训工作,确保所有人员掌握救生技能,熟悉使用应急器材。第十五条局各级应急组织机构应展开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事故处理应急小组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置方案。第十六条局各级应急组织机构应根据应急响应的需求将应急预案通报相关方,包括医院、消防及其他应急救援机构、相邻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等。第十七条各级事故处理应急领导小组或应急小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如救火,救治伤员,项目经理部汇报险情等),以提高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演练应依据编制的预案进行,必要时应邀请消防等应急服务机构、周边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参与应急演练。第十八条局各级应急组织机构必须按照经批准的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备、设施。应急设备、设施存放位置应符合应急管理的需要,并不定期对应急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第十九条办公区域和施工现场应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和消防水源,预防火灾的发生。施工现场应配备急救箱,有条件的可以设急救员。第二十条出现事故或紧急情况,局各级应急组织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报告上级单位,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事故单位还应立即报局调度(0551-65244392)o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初步判断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了哪些措施及现场的控制情况;所需的专业人员和抢险设备、器材及急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交通路线、联系电话、联系人姓名等。第二十一条项目经理部(项目分部)应急救援程序如下:1 .项目经理部(项目分部)值班调度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报告,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救援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2 .事故发生初期,现场人员应采取积极自救、互救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指派专人负责引导指挥人员及各专业救援队伍进入事故现场组织抢险。3 .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救援救护,确定警戒区域和事故应急救援具体实施方案,布置各专业救援队任务;各专业技术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对事故情况做出判断,提出处置实施办法和防范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后,参与事故调查及提出整改措施。4 .保护事故现场。一是控制事故处置现场的出入口,保证事故救援工作能正常开展,防止外来人员干扰正常的处置工作;二是保证可能存在的犯罪现场证据不被破坏;三是在事故现场警戒线外围设立信息联系点,并设新闻发言人。5 .根据需要安排附近单位组织救援队伍,并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救援队伍要服从现场指挥,在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按各自分工开展抢险和救援工作。6 .项目经理部(项目分部)应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时,必须及时做出标志、摄像、拍照、详细纪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7 .若进出现场道路被损毁,事故发生的项目经理部(项目分部)应当尽快恢复道路,提供抢险救灾物资和特种装备,并在确保安全前提下,请求相关单位尽快恢复水电、通信等有关设施,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8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严格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第二十二条各级管理部门每年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进行评审,特别是事故发生后或应急演练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价,评价认为不适宜时,应按照文件控制管理办法要求对预案进行修改。第二十三条局工程管理中心、安质部、保卫部和子(分)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工程部或生产部)、安质部应加强对项目经理部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对应编制预案而未编制的、应按要求配备应急物资而未配置的以及未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应依照中铁四局工程项目管理问责办法(中铁四程2012)353号)、中铁四局集团安全质量奖惩办法(中铁四人(2012)61号)等进行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中铁四局工程管理中心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附件2:中铁四局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工作,指导局各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执行,解决目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审批、演练不规范等问题,提高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和应对风险、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我局职工和公众的人身健康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特编制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局属各单位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各类环境污染事故,突发自然灾害,办公区域突发火灾等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演练等的管理。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局生产副总经理负责审批局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并对局应急资源的配置负责。子(分)公司生产副总经理负责审批本公司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对本公司应急资源的配置负责。第四条局工程管理中心主持拟订、修订和发布局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办法。对子(分)公司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进行监控指导。检查落实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对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进行监控、检查、指导。监督项目预案内相应资源的储备工作。第五条子(分)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本公司应急预案管理的规范化,致力于预案编制审批程序化,内容精细化和格式化,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评定公司重点项目上报的应急预案,深入现场检查落实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对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进行监控、检查、指导,监督项目预案内相应资源的储备工作。第六条局办公室和子(分)公司行管部门或保卫部门负责机关办公区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并对办公区消防设施进行管理。第七条项目经理部组织项目管理人员熟悉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工艺识别潜在紧急情况,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案完成后经理部组织自评,公司重点项目同时需上报主管部门评审,通过后按要求进行演练,演练情况和方案一并报主管部门备案。第三章应急预案编制及评审要求笫八条局各单位应结合企业及项目部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情况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如下:1 .建立应急预案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2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3 .做好潜在紧急情况与风险分析工作(1)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源、环境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2)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3)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4)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5)充分了解各类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6)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4 .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5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项目总工程师为预案编制负责人。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第九条项目开工十五天内必须完成应急预案编制、自评和上报工作,评审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预案进行会审,涉及地方部门负责的应请相关人员参加评审。第四章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及内容要求第十条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项目部,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1 .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2 .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隧道瓦斯爆炸、基坑坍塌、支架倾覆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3 .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第十一条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总则(1)编制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2)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3)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4)应急预案体系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5)应急工作原则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2 .危险性分析(1)单位概况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3 .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不出来。(2)指挥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4 .预防与预警(1)危险源监控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2)预警行动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3)信息报告与处置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信息报告与通知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信息上报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信息传递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5 .应急响应(1)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2)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3)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事故情况上报事项;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6.信息发布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7 .后期处置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8 .保障措施(1)通信与信息保障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2)应急队伍保障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4)经费保障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5)其他保障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9 .培训与演练(1)培训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培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I,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2)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10 .奖惩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11 .附则(1)术语和定义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2)应急预案备案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3)维护和更新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4)制定与解释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5)应急预案实施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12 .附件(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不断进行更新。(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3)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4)相关应急预案名录列出直接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5)有关协议或备忘录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笫十二条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及其严重程度进行确定。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3 .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不出来。(2)指挥机构及职责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4 .预防与预警(1)危险源监控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2)预警行动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5 .信息报告程序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6 .应急处置(1)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2)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3)处置措施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隧道瓦斯爆炸、坍塌、火灾、透水、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第十三条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1 .事故特征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2 .应急组织与职责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3 .应急处置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4.注意事项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第五章应急预案评审第十四条评审方法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1 .形式评审。依据导则和有关行业规范,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表1。2 .要素评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关行业规范,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为细化评审,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的要素进行评审。评审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评审表中所列要素的内容进行对照,判断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指出存在问题及不足。应急预案要素分为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表2、附表3、附表4、附表5o关键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和应急响应程序与处置技术等要素。关键要素必须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和有关规定要求。一般要素是指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可简写或省略的内容。这些要素不涉及各经理部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要素。第十五条评审程序关注的重点项目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自评会的基础上修完善,并上报主管部门组织评审。1 .评审准备。主管部门应成立应急预案评审小组,落实参加评审的人员,将应急预案及有关资料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人员,如需地方主管部门参评的由项目部负责报送。2 .组织评审。评审工作应由上级主管部门主持,组织相关人员和地方主管部门参加,应急预案评审工作组讨论并提出会议评审意见。生产经营规模小、人员少的项目,可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演练时应邀请相关主管部门或安全管理人员参加。3 .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并重新上报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审阅是否需要进行再次会审。4 .批准执行。应急预案评审判定为符合或经修订判定为符合后,需按照预案要求进行相关演练,将演练影像资料和应急预案一并上报上级部门或评审小组报备同意后方可执行。笫十六条评审要点应急预案评审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结合局各项目经理部工作实际,按照要求和有关行业规范,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评审。1 .合法性。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部门和上级单位规范性文件要求。2 .完整性。具备要求所规定的各项要素。3 .针对性。紧密结合本单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4 .实用性。切合本单位工作实际,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相适应。5 .科学性。组织体系、信息报送和处置方案等内容科学合理。6 .操作性。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切实可行。7 .衔接性。综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形成体系,并与局及各子(分)公司应急预案相互衔接。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办法由局工程管理中心负责解释。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附表:1.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8 .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9 .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10 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11 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封面应急预案版本号、应急预案名称、项目经理部名称、发布日期等内容。批准页1 .对应急预案实施提出具体要求。2 .编制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和盖章。目录1 .页码标注准确。2 .层次清晰,编号和标题编排合理。正文1 .文字通顺、语言精炼、通俗易懂。2 .结构层次清晰,内容格式规范。3 .图表、文字清楚,编排合理(名称、顺序、大小等)。4 .无错别字,同类文字的字体、字号统一。附件1 .附件项目齐全,编排有序合理。2 .多个附件应标明附件的对应序号。3 .需要时,附件可以独立装订。编制过程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2 .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3 .针对危险源和事故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4 .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掌握可利用的社会应急资源情况。5 .制定相关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应急预案体系。6 .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对意见及采纳情况进行记录。7 .必要时与相关专业应急救援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8 .应急预案经过评审或论证。9 .重新修订后评审的,一并注明。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总则编制目的目的明确,简明扼要。编制依据1 .引用的法规标准合法有效。2 .明确相衔接的上级预案,不得越级引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1 .能够清晰表述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应急预案组成和衔接关系(推荐使用图表)。2 .能够覆盖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急工作原则1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2 .结合本单位应急工作实际。适用范围*范围明确,适用的事故类型和响应级别合理。危险性分析项目经理部概况1 .明确有关设施、装置、设备以及重要目标场所的布局等情况。2 .需要各方应急力量(包括外部应急力量)事先熟悉的有关基本情况和内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1 .能够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程度。2 .能够客观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组织体系1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推荐使用图表)。2 .明确应急组织成员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指挥机构及职责1 .清晰表述本单位应急指挥体系。2 .应急指挥部门职责明确。3 .各应急救援小组设置合理,应急工作明确。预防与预警危险源管理1 .明确技术性预防和管理措施。2 .明确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预警行动1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内容和流程。2 .预警级别与采取的预警措施科学合理。信息报告与处置文1 .明确本单位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2 .明确本单位内部信息报告的方式、要求与处置流程。3 .明确事故信息上报的部门、通信方式和内容时限。4 .明确向事故相关单位通告、报警的方式和内容。5 .明确向有关单位发出请求支援的方式和内容。6 .明确与外界新闻舆论信息沟通的责任人以及具体方式。应急响应响应分级*1 .分级清晰,且与上级应急预案响应分级衔接。2 .能够体现事故紧急和危害程度。3 .明确紧急情况下应急响应决策的原则。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响应程序*1 .立足于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事故损失。2 .明确救援过程中各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3 .明确扩大应急的基本条件及原则。4 .能够辅以图表直观表述应急响应程序。应急结束1 .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2 .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组织机构和程序。3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后负责工作总结部门。后期处置1 .明确事故发生后,污染物处理、生产恢复、善后赔偿等内容。2 .明确应急处置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要求。保障措施大1 .明确相关单位或人员的通信方式,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2 .明确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及其存放位置清单,以及保证其有效性的措施。3 .明确各类应急资源,包括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机构以及联系方式。4 .明确应急工作经费保障方案。培训与演练火1 .明确本单位开展应急管理培训的计划和方式方法。2 .如果应急预案涉及周边社区和居民,应明确相应的应急宣传教育工作。3 .明确应急演练的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附则应急预案备案1 .明确本预案应报备的有关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抄送单位。2 .符合国家关于预案备案的相关要求。制定与修订1 .明确负责制定与解释应急预案的部门。2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具体条件和时限。注: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1 .能够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程度。2 .能够客观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3 .能够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组织机构及职责大应急组织体系1 .能够清晰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推荐使用图表)。2 .明确应急组织成员日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指挥机构及职责1 .清晰表述本单位应急指挥体系。2 .应急指挥部门职责明确。3 .各应急救援小组设置合理,应急工作明确。预防与预警危险源监控1 .明确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方式、方法。2 .明确技术性预防和管理措施。3 .明确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预警行动1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及流程。2 .预警级别与采取的预警措施科学合理。信息报告程序*1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2 .明确本单位内部信息报告的方式、要求与处置流程。3 .明确事故信息上报的部门、通信方式和内容时限。4 .明确向事故相关单位通告、报警的方式和内容。5 .明确向有关单位发出请求支援的方式和内容。应急响应*响应分级1 .分级清晰合理,且与上级应急预案响应分级衔接。2 .能够体现事故紧急和危害程度。3 .明确紧急情况下应急响应决策的原则。响应程序1 .明确具体的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2 .明确救援过程中各专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程序。3 .明确扩大应急的基本条件及原则。4 .能够辅以图表直观表述应急响应程序。处置措施1 .针对事故种类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2 .符合实际,科学合理。3 .程序清晰,简单易行。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 .明确对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和装备的要求。2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符合单位实际,满足应急要求。注:“火”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如果专项应急预案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综合应急预案已经明确的要素,专项应急预案可省略。评审项目评审内容及要求评审意见事故特征*1 .明确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危险程度,清晰描述作业现场风险。2 .明确事故判断的基本征兆及条件。应急组织及职责*1 .明确现场应急组织形式及人员。2 .应急职责与工作职责紧密结合。应急处置*1 .明确第一发现者进行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及报警时的必要信息。2 .明确报警、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引导、扩大应急等程序。3 .针对操作程序、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和人员救护等方面制定应急处置措施。4 .明确报警方式、报告单位、基本内容和有关要求。注意事项1 .佩带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2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3 .有关救援措施实施方面的注意事项。4 .现场自救与互救方面的注意事项。5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方面的注意事项。6 .应急救援结束后续处置方面的注意事项。7 .其他需要特别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