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关于儿童自由倾吐和个性化表达的对话.docx

    • 资源ID:6882842       资源大小:29.5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儿童自由倾吐和个性化表达的对话.docx

    关于儿童自由倾吐和个性化表达的对话作者:杨再隋/刘俊祥作者简介:杨再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00);刘俊祥,宝安区西乡镇教研培中心(广东深圳518100).原文出处:语文教学通讯(太原)2016年第20167/8C期第11T5页内容提要:作文,作为一种“倾吐”应是发自内心、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然而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是束缚太多,捆绑太紧。若想让儿童“自由表达”,需要我们在小学生初写作文时,在思想上放开,内容上放开,体裁上放开,语言上放开,方法上放开,字数上放开。作文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脱离内容的方法运用,不过是虚有其表而无实际内容的空壳而已。期刊名称:小学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2017年01期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自由倾吐/个性化表达杨再隋:小学作文教学是引导儿童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言语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的话。因此,应特别重视激发童趣、点燃童情、唤醒童心,深入研究儿童的心理需求、心理障碍、心理特点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拨动儿童心灵的琴弦,让儿童自由倾吐和个性表达。刘俊祥:杨教授,作文课上,我们经常看见这样一些孩子,皱着眉头,咬着笔头,搜肠刮肚也挤不出几行字来。很多教师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儿童生活贫乏,语言贫乏,方法贫乏。您觉得现象背后最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杨再隋:我倒不认为儿童真的是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每个时代的儿童都有属于他们的精彩童年。他们有自己熟悉的生活世界,有自己独有的俏皮的伙伴语言,有自己的爱好和梦想,连做梦翊口成人不同。如此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为什么很难在作文中看到呢?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要求儿童写的是成人的生活与思想,老师心目中的优秀作文是按照成人的思维模式复制的、打上成人思想印记的作文。儿童提早成熟变成了"小大人",从而禁锢了儿童的思想感情,封闭了儿童的生活世界,写作时,只好胡编乱造,写真话不以为真,说假话不以为假,难怪有的学生说,作文不编造,怎么写呀!刘俊祥:我完全认同您的观点。的确"每个儿童都是作者",且不说小学生完全可以写出像样的文章来,就连几岁的孩童都可以写出成人为之惊讶的文字来。下面是几个幼儿园孩子随口说出的话:1.妈妈,月亮瘦了,肯定是它不听妈妈的话,不爱吃饭才这样的。月亮圆了,是因为它听妈妈的话,大口大口地吃饭就胖起来了。2.今年我有一个愿望,想让妈妈给我生个小弟弟,再生一个狗宝宝。这样的语言,无杂质、无污染,真水无香、清丽可人,不仅令成人叹服,更令成人仰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印度德肋撒修女说:"孩子是成年人最好的老师"。可为什么孩子们一到了学校,经过了若干年的教育,那种语言的天资就渐渐消退了,有些孩子甚至连写一段像样的话的本领都没有了,我觉得在儿童作文时考试的约束、过细的规定、过分的成人化、过早的功利化恐怕是主要原因吧!钱理群教授曾在孩子向我们发出的警示一文中说道:"孩子们实际上有两套写作的,其中一套就是学校教育中课堂上的写作,其显著特征是说大话、套话,说成年人(老师、考官)要求他们说的话当他们有可能作课外的"另一种写作"时,就往往用一套调侃的笔墨,将学校写作的模式全给消解了。"可见,我们做的很多事往往并不受孩子fi1欢迎。小学生作文,应让他们写"天性之文"禀赋之文""随心所欲之文"。杨再隋:作文,作为一种“倾吐"应是发自内心、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然而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却是束缚太多,捆绑太紧,以致作文本上,众口一词,千篇一律,无思想火花,无情感波涛,无个性色彩。小学生说话、写话、习作都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最能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愿望,最能反映学生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点。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学生的主体性就没有作文。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恰恰是长期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之后衍生出来的一些弊端:一是学生害怕作文,视作文为畏途,在作文课上,学生被动习作,机械操作。二是作文教学重形式轻内容。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不恰当引进一些创作上的概念,如"主题""虚构""细节",还有"开头几法""过渡几法""结尾几法"等等。更有甚者,还有所谓的“分格训练",把作文训练分成若干个"格",然后分格进行Ull练。这样做,从表达方法上也许会收到某些效果,但却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把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框在了"格"里,连学生的思想也"定格"了。三是对小学生作文的“思想性”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要求作文"思想性强”,为此,小学生只好编造一些假话、空话、大话来造成"违心的文字",用拔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来应付老师与考试的刻板要求。我们从不反对学生作文的"思想性",而是要明确什么是小学生作文的“思想性"。我们主张儿童作文中更多的要反映社会生活的阳光面,表达正面、积极、昂扬向上的思想感情。但是,试图把成人的思想硬套到小学生身上是不恰当的。重压之下必然扭曲。对儿童主体性的漠视,实质上是“目中无人”的忽视,必然导致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和儿童天性的禁锢。文学界有一句行话:文学即人学。研究文学首先要研究人,揭示人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小学生作文教学应研究儿童学,把作文教学研究重心转移到研究儿童的心理需求、心理特征、心理障碍、心理诊断,深入研究儿童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文I俊祥:的确如此。儿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生活逻辑,有自己的生活感悟,有自己的表达特点。教育者只有站在“儿童本位"上,多唤醒、多呵护、多鼓励、多扶持,才能真正走进JlJ童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作文教学更是这样,当儿童第一次把自己认为最真、最美的文字展现在老师面前,需要的是一种鼓励和呵护,而教者如果此时对儿童当头棒喝,可能从此他的习作就走上了另一条路。2003年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如下一篇小学生作文:阿爹还没有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就啥都不怕了。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妈妈胆小,怕鬼,我也怕旦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什么都不怕了。这样的一篇作文,老师却在上面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叉。原因是人的理想变成狗,情何以堪!狗在成人心目中,是卑贱的。而在这个孩子眼里,自己变成狗,可以成为母亲的卫士,这样的文字是何等的情真意切、让人动容!周国平说:"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这样的文章按我们的"好作文"要求来看样样不达标:字数不够、思想性不强、语言也不够美。但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文章是好作文,由心而生的文字不在乎字数多少,不在于思想多么高尚,不在乎语言多么优美,真是善和美的前提,真实的东西就有力量,就有价值,就有生命力。真心写出来的文字,大大超越那些"看起来很美好,听起来悦耳,读起来很顺畅”的虚假的文字。倘若我们的老师不假思索地否定这个孩子的"创作成果",对他来说是多大的伤害呀!成尚荣先生的一段话说得非常透辟:那种看似是儿童的,实质是成人的用成人的眼光观察,用成人的标准考评,用成人的心灵去度量;那种打着为儿童的旗号,实质是为成人的为成人装门面、争荣耀;那种看似从儿童的生活和特点出发,实质是从成人的需要出发、从成人的经验出发的,都不是"儿童作文”其"原点"已发生了异化。只有当小学作文是儿童作文时,我们才可能将其作为T牛宝贵的礼物让学生来领受,而不是一项艰苦的任务和一件成人的装饰品让学生来负担。杨再隋:对,若想让儿童"自由表达"这绝不是易事,习作时,要尽可能地做到"童心不泯""童趣盎然""童言无忌",需要我们在小学生初写作文时,在思想上放开、内容上放开、体裁上放开、语言上放开、方法上放开、字数上放开。我们在后面会重点聊"思想开放、语言开放、方法开放"这几个问题。谈到儿童的自由表达,首先教者的思想要开放,绝不能以成人的思想代替孩子们的思想,孩子们的思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升的。他们对美丑、善恶的认识以及对周边事物的认识未免片面,但就是这种片面里隐藏着童真、情趣和很多成人无法知晓的另Y世界。因此,小学生作文要提倡放胆文,要让他们的思想像野草一样生长,在他们的笔下,一切皆可入文:看了一则新闻、读了一篇文章、看了一幅漫画、看了一场演出、看了一部电影、听了一首歌、听了一场讲座、踢了一场球、挨了一次批、劝了一次架、开了一个玩笑、骂了一次人、上了一次当、受了一次吓、看了一次展览、参加了一次比赛皮萨列夫说:"思想上的错误会引起语言上的错误,言论上的错误会引起行动上的错误。”对于孩子C)来讲,“真实”就是最宝贵的思想财富。说诚实的话,做诚实的事,本身就是可贵的品质。错了,自己去纠正,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往前走,更能让儿童健康成长。那些通过握苗助长提升孩子们思想的做法是和初衷背道而弛的、短视的。正是那些看似"高、大、全"的思想让孩子学会了"说一套、做一套",以致使部分孩子变成了假惺惺的乖巧的“小大人",作文中本应有的童真、童趣、童情不见了,在儿童的心灵上留下的是"双重人格"的阴影。刘俊祥:您说得很对。比如,作文教学中动辄要求学生写有意义的事,可孩子们的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却大多没有意思,一件没有意思的事让学生写得兴趣盎然岂不是强人所难!为了"有意义",上一代孩子AJ犯了"五子登科"病,习作里随处可见到“路上见到皮夹子、红绿灯下扶瞎子、公交车上让位子、桥上帮人推车子、放学后留在教室擦桌子"的影子,而这T弋孩子犯了"多盲"症,要么写我生病了妈妈辛劳地陪护;要么写下雨了,爸爸拿着那把仅容得下一个人的伞来接我,回家后我毫发未湿,爸爸却成了"落汤鸡";要么写同桌和我分手了,临走时留给我一个纪念品,睹物思人,思之更切,可实际一调查,同桌现在依然还是那个同桌悲哉,鲜活灵动的生活不能入文,可悲可叹可喜可贺的事不能抒怀,还谈什么作文?难怪韩寒有一句话:中国人第一次撒谎是从写作文开始的。此话虽然偏颇,但使人警醒。杨再隋:对于孩布门来讲,有意思远比有意义更重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其实是习作思想的一种开放和包容。且不要说孩子,就连作家写的文章也不一定都去追求崇高、伟大。比如冯骥才的捅马蜂窝,秦文君的剃头大师,赵丽宏的追“屁",这些文章不一定有特别的意义,但一定有意思。小学生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孩不门的生活中有许多荒唐事、傻事、蠢事、恶作剧的事、倒霉的事、搞怪的事、烦恼的事、让人笑翻天的事,这些事写成文,同样可培养童心、激发童趣、呵护童真。如果过分地强调文章的思想性,恐怕这样的作文是断然不会出现在孩子们的作文本上的。我们不要怕孩不门在作文里写他们生活中的模事、丑闻甚至是错误的事。儿童的思想在生活中甚至不需要成人帮助就可慢慢修正的,况且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也可按照孩子的个性慢慢引领、扶正。对于儿童来讲,这种所谓的"错"和"恶"是没有邪恶的、没有攻击性的,多半是可爱的、调皮而诙谐的。他们所表达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口诠释,甚至仅仅是为了博得别人的关注。英国教育家及数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目的一书中写道:"就教育而言,填鸭式灌输的知识、呆滞的思想不仅没有什么意义,往往极其有害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最美好的东西遭到腐蚀。"因此,小学生作文教学思想开放是第一大事。没有开放就没有自由,没有开放就没有精彩,没有开放就没有童年。刘俊祥:您说得太好了!在习作时,老师们总强调要有“真情实感",可是,"真”的东西交上来了,多半看不过眼,可能是俩人打架骂人了,可能是男同学欺负女同学了,可能是某人给别人起夕借了,可能是吃鱼时鱼刺卡在嗓子眼了,可能是看见小狗撒尿了总之,很多是无意义、无情趣、无道理的事儿。这时,教师多半会表扬写得有意义的,而忽视或是批评那些写得无意义的或意义不大的。于是,渐渐地,你会发现孩布门习作越来越"乖"了:骂人的话没有了,无意义的事消失了,净挑些有理想、有意义、有个人担当、有社会公德的人或事来写。嘿!你觉得成功了。错!"真"的东西没有了,这样的习作就可怕了。小学生作文能力和思想认识是逐步提升的。最初的作文可能根本不符合成人的思想标准。但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学会等待,学会适时引导,先要让他们乐写、能写、写得多、写得自我陶醉、写得欲罢不能,再慢慢去粗存精、删繁就简。杨教授,请您点评一下这篇文章:我的牙掉了,忙问奶奶:"奶奶,我的牙掉了,怎么办呢?"奶奶说:"没关系,牙会长出来的。"我说:"爷爷的牙怎么不长呢?"奶奶笑着说:"爷爷老了就不长牙了。"我搔搔头说:“人老了,真可怕!"杨再隋: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小作文,文章大体通顺,语言也简洁,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儿童化的语言,一句"人老了,真可怕!"成点睛之笔。此一句,可令众多字达千言、词藻华丽的文章黯然失色。刘俊祥:您为什么会对这样一篇不起眼的小文有如此高的评价呢?杨再隋:儿童作文中儿童化的语言表达十分重要,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儿童涉世不深,社会化水平不高,常常说一些幼稚可笑的话语。正是儿童言语的天真无邪、憨态可掬、洋溢童趣,表现"童情,反映童心,才显现出智慧的闪光、创新的萌芽。儿童说话总是和自己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和他们的兴趣、惊奇感相联系,主要是一种个体经验、感受的自由表达。他们在儿童群体里表述的“伙伴语言",虽然幼稚,但富于儿童情趣。不仅有许多生动活泼的词语,还有不少独特的表达方式。遗憾的是,当儿童进入课堂发表意见时,语言就变得如此单调和枯涩,特别是写在作文本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就变质、变味、走样,变成了常见的成人话语的粗糙的复制品。究其原因,主要是要求太高,又缺乏自由表达的氛围。德国著名诗哲诺瓦利斯说:"只有当人纯粹是为了说而说时,他才真正说出了神奇的,原初的真实。”此话,可能有些偏颇,但对儿童来说是适用的。刘俊祥:教学中,教师对孩子们这类"童言稚语",往往不屑一顾,毫不珍视,大多用"规范化”的成人话语加以修正。久而久之,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变成了"成人腔""夫子调"。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以其理发展水平为醐是,以其自我意识水平和社会化水平为条件的。儿童认识世界,纯粹理性的东西并不多。诺瓦利斯说:“人的心灵一有着比内心世界及其要求更高的东西。这就是想象力、自我感觉、兴奋的感受性。情感本身才是人的全部生存赖以建立的基础,人必须通过活生生的个体的灵性去感受世界,而不是通过理性逻辑去分析认知世界。"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儿童!杨再隋: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拥有成人难以企及的想象力。语言也与成人不同。我们的习作教学需要教师蹲下身子进入儿童的话语体系,将精彩指向儿童自己的习作。首先是要学会在儿童的语言中寻找“富矿"。有些儿童的语言我们乍听时不懂,此时,一定要学会珍视儿童的语言,千万不要过早否定,要细细询问孩子,让他们讲出其中的道理,说得通、听得懂的就是好文字,就要加以鼓励。如一位儿童写道:"太阳是个红脸的醉汉,一会儿撞向东,一会儿撞向西,可它偏偏听我床头小闹钟的话.”这样的句子成人可能不懂,但孩不门这样解释“我的小闹钟只要指向早晨六点,太阳就乖乖地从东方升起来,而一指向晚上六七点,太阳就从西边落下去了。你看看,太阳是不是听我的小闹钟的话。"儿童习惯四跳性思维,语言难免丢三落四,不够完整,不够形象,不够细腻,可如果儿童刚开始写作文时就强迫他们"要把语句写完整""要描写得生动、具体、形象""要加入人物的神态、表情""要加入环境描写“,恐怕他们中的一部分就只能"邯郸学步",连最初本真的语言也丢掉了。刘俊祥:您说得对!自古以来"文必己出"就是写作的一条原则,儿童只有拿起自己的笔,用自己喜欢的语言、灵动的思想写出的东西才真正属于儿童,儿童没有必要为成人代言,成人也没有必要过早地让JL童走上看似标准、看似正确、看似捷径的写作之路,呵护童心,保护童年要从珍视儿童的语言开始。杨再隋:其次是要在模仿中慢慢学习语言。宋代朱子语类论及:“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它强调了以模仿范文人手,熟能生巧的重要性。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语言正是在牙牙学语的模仿中慢慢习得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并不断实践。但模仿的过程不要要求过高、过难、过急。要清楚仿写仅仅是一种手段,并非是习作的本质。千万不要让儿童放弃自己的语言习惯,丢掉自己的生活,"鹦鹉学舌"般地写他人的语言、他人的生活,那样的作文不作也罢。要找一些具有儿童气息、儿童情趣、展现儿童天性、充满想象力的文章让学生仿写。刘俊祥:仿写历来看作是小作文教学的一条捷径,可以仿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教学时,要根据年段的特点,一步步来,先仿句,后仿段,再仿篇,但仿写绝不能掉进"依葫芦画瓢、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陷阱。要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表达欲望、表达方式、表达思想基础上,由仿变创。著名作家茅盾说得好:"摹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但我们拥护摹仿只能到此为止。"所以说,模仿的真正意义在于激发儿童的习作兴趣,降低儿童习作的难度。如果模仿使儿童思维禁锢、语言呆板、排斥创新,这样的模仿就背离写作的初衷了。杨再隋:第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儿童的语言发展与观察水平、智力水平、思维发展等是同步的。美国语言心理学家乔姆斯基主张把人的语言活动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两个部分。他认为儿童语言表达的高下,一方面取决于他们深层次心理结构,即表达的意向、愿望、动机的丰富、充实的程度;一方面取决于他们把这种深层结构转换成表层结构的能力如何,而儿童的表象运动和言语活动水平是构成这种转换能力的重要因素。儿童阅读一篇文章,是品尝作者的思维之果,写作一篇文章则要自己去耕耘、浇灌,自己创造思维之果,这是一件细致、艰苦的工作。作文时,首先不是要学生如何写,而是要强调如何想。在作文中不是要学生用照相机机械地拍摄某一个镜头,而是要求在作文中展示他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其中,既有认识上的曲折,也有感情上的跌宕。由于客观世界是动态的,反映在作文中也应如此。因此,作文教学不是简单的语言文字的组合、排列,不只是要求学生吟风弄月、描山绘水,自我欣赏或供人欣赏,还要求学生运用语言这个工具去反映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把作文过程和认识过程、实践过程统一起来。刘俊祥: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有它产生的生理机制和心理依据,过去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在语言现象上进行某些润色和修补,很少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关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研究儿童的思维方式、表达特点,探寻儿童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律,这一点我们还要花大力气研究。儿童作文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重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也是歌声.这许许多多的丰富经历都应反映在儿童习作中,映射在儿童的语言里。从本质上讲,语言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合适或者不合适之别。孩童说孩童的话,成人说成人的话,这才真实,这才符合规律。杨再隋:一定要记住: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刘俊祥:杨教授,现在阅读、习作教学中非常讲究“方法”,有一种倾向,就是在阅读中教师挖空心思"总结方法",而习作教学中想尽办法"运用方法",仿佛有了方法一切便可水到渠成,易如反掌。您怎么看这种现象?杨再隋:你说得没错!一提到写作文,老师们最先想到的是这个方法、那个模式,一旦得"法"便将其奉若经典,逼着孩布门往"法"里钻,岂不知,"真正的习作是无技巧的再现生活”(巴金语)。你看吧,方法多了,孩子们便无所适从了;模式化了,孩子们就走进了“围城",进去容易出来就难了。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迷信方法不如无方法。方法在学生学写作文的某一阶段的确管用,但方法不是写作的"灵丹妙药",从一至六年级,老师们总结出的习作方法还少吗?多得让儿童无所适从!一定要记住:"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贝尔特语)。刘俊祥: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反对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写作指导。他认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个人特点及完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因此,主张教师出题目后,放手让学生去写,让学生没有框框地"自由创作",有充分的余地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作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表达。他觉得任何一种现成的方法都无法容纳生动活泼的思想,相反,会限制他们的自由表达。我也认为,方法应在阅读中自然地获取,在习作中灵活地运用。比如,在让学生写童年的"窃读生活"时,我并没有刻意让学生套用林海音窃读记一文的写法,而是让学生围绕"你在什么地方窃读过?你窃读时的心理和动作是怎样的?你窃读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这三个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孩子1门纷纷讲出了自己在教室里、公园里、洗手间里、被窝里、草丛里、柜子里、大树上等地点的窃读故事。交流的重点指向选材,而并非重点关注方法。习作时,我发现孩子们的作文五彩纷呈,趣味横生。杨再隋:你将窃读记一文的方法以谈话的方式渗透给孩子们,而不是讲授。渗透方法容易被孩子们吸收,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被孩子们运用到习作中去,还可依照孩子fl的个性进行选择?口创新,这样的方法就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变成了一种能力和素养。没错!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阅读教学中学方法,习作教学中用方法这本是一种高效能的"学以致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也告诉我们,学习后实践练习有效性高达乃,但问题就在于我们在实践中存在着“四个问题":一是"急"。急着见成效,匆匆总结出方法,逼着学生照猫画虎式地去模仿。今天教你个“鲁迅的写法”,明天恨不得在班级中出现个小"周树人”!孩子们在内心里根本没有体验到这种方法的与众不同,根本没有产生乐于去模仿、乐于去创造的欲望,这样的方法运用岂不是"强扭的瓜不甜"!二是"笨".方法多半是机械运用,教师大讲特讲作文方法,脱离学生写作实践,根本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根本不考虑孩子的生活实际和写作水平,完全迷信名家的方法。任何方法如果不按学生的个性、兴趣需求加以选择,加以消化,眉毛胡子一把抓地视方法为救命稻草,这样的方法运用就会出现"千人一法、千篇一律、生搬硬套”等现象。三是"蛮",实行拿来主义。总结方法,按现成方法练习,依样画瓢,如法炮制。"训练观"指导下的作文教学一味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作文知识的灌输和作文技能的训练,写作沦为"技术活”"手艺活"。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学生成为教师训练的工具,作文课堂成为“作文”的加工厂,学生完全丧失了主体地位。四是"粗"。三年级到六年级的人物描写、对话描写等方法大体上都一样,统而笼之,没有区别,没有层次,不具体、不生动、不接地气。不仅学生无从下手,教师也无法落到实处。刘俊祥:小学生习作从"坐而论道"走向"起而行之",这本没有错。但方法永远不是第T立的。没有方法不行,方法多了更不行。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钥匙,要用得巧妙,用得合适,用在刀刃上才行。对于小学生作文来讲,写什么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巧用、活用、善用方法是写好作文的一条捷径,但切记,方法不是万能的。杨再隋:方法是知识更高阶段的抽象。过河要搭桥,作文也需要方法。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无可非议,但不要迷信方法,更不要让方法退化为一种技能技巧。以为让学生学了几套方法,掌握几种模式,再装填上“内容”就可以应对自如了。其实,这是舍本逐末,恰恰缺失了作文的灵魂。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鼓励个性化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作文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脱离内容的方法运用,不过是虚有其表而无实际内容的空壳而已。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儿童自由倾吐和个性化表达的对话.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