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11319-2023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docx
-
资源ID:6869526
资源大小:118.82KB
全文页数:6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NB-T11319-2023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docx
ICS27.140P 59NB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113192023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SpecificationforQualityManagementofHydropowerProjects2024-04-11 实施2023-10-11发布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SpecificationforQualityManagementofHydropowerProjectsNBT113192023主编部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施行日期:2024年4月11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4北京国家能源局公告2023年第5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批准电动汽车充放电双向互动第1部分:总则等261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Specificationforgeotechnicaltestsofoffshorewindpowerprojects等42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件2),现予以发布。附件:L行业标准目录2.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国家能源局2023年10月11附件1:行业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28NB/T11319-2023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程2023-10-112024-04-11-XX.三-刖三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2017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17)52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窕,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工程建设单位质量管理、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工程监理质量管理、工程设备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试验检测质量管理、工程安全监测质量管理、机电工程调试质量管理、生产准备及试运行质量管理、工程质量信息管理。本规程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能源行业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施工设计分技术委员会(NEA/TC15/SC3)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邮编:100120)o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窕院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洪文浩何伟胡伟仇一凡周彩云时显红陈洋雷京祥王宵吴红艳程正飞丁玺霖牛宏力杭旭超李宁罗金文郑奎田海洋宋小晓彭潜赵林直陈冶修石铭磊魏芳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常作维石青春任金明黎扬佳代振峰王衡李邵军周宜红胡志根魏永新徐孝刚汪庆元钟伟斌潘福营吕永航赵轶李仕胜1总则2术语23基本规定44工程建设单位质量管理51.1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目标51.2 工程建设单位质量责任51.3 工程全过程质量控制65 勘察设计质量管理85.1 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责任85.2 勘察设计质量管理策划85.3 勘察质量控制95.4 设计质量控制IO5.5 技术服务116 工程监理质量管理126.1 监理单位质量责任126.2 监理质量管理策划136.3 监理过程质量控制136.4 设计监理147 工程设备质量管理167.1 一般规定167.2 设备采购167.3 设备监造与验收167.4 设备运输与保管177.5 设备质量问题处理188 施工质量管理198.1 施工单位质量责任198.2 施工质量策划198.3 原材料质量管理208.4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218.5 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228.6 施工质量改进249 试验检测质量管理279.1 一般规定279.2 试验检测质量管理策划279.3 试验检测质量控制2810 工程安全监测质量管理2910.1 一般规定2910.2 工程安全监测质量策划2910.3 工程安全监测质量控制29H机电工程调试质量管理3211.1 调试单位质量责任3211.2 调试质量管理策划3211.3 调试质量控制3211.4 调试质量检验3312生产准备及试运行质量管理3512.1 生产运行单位质量责任3512.2 生产试运行质量管理策划3512.3 生产准备3612.4 试运行管理3613工程质量信息管理3813.1 一般规定3813.2 信息管理3813.3 工程文件整理与档案移交38本规程用词说明40引用标准名录41附:条文说明42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23 BasicRequirements44 QualityManagementofProjectOwner54.1 QualityManagementObjectives54.2 QualityResponsibilityofProjectOwner54.3 WholeProcessQualityControlofProject65 QualityManagementofInvestigationandDesign85.1 QualityResponsibilityofInvestigationandDesignOriganization85.2 QualityManagementPlanningforInvestigationandDesign85.3 InvestigationQualityControl95.4 QualityControlofDesign465.5 TechnicalService116 QualityManagementofProjectSupervision126.1 QualityResponsibilityofSupervisionAgency126.2 QualityManagementPlanningforSupervision136.3 QualityControlofSupervisionProcess136.4 DesignSupervisor)147 QualityManagementofEquipinent167.1 GeneralRequirements167.2 EquipmentProcurement167.3 EquipmentManufacturingSupervisionandAcceptance167.4 EquipmentTransportandStorage187.5 HandlingofEquipmentQualityIssues188 QualityManagementofProjectConstruction208.1 QualityResponsibilityofConstructionConstractor208.2 QualityManagementPlanningforConstruction208.3 QualityControlofRawMaterials218.4 QualityManagementofConstructionProcess228.5 ConstructionQualityInspectionandAcceptance238.6 ConstructionQualityImprovement259 QualityManagementofProjectTest279.1 GeneralRequirements279.2 QualityManagementPlanningforTest279.3 QualityControlofTest2810 QualityManagementofProjectSafetyMonitoring2910.1 GeneralRequirements2910.2 QualityManagementPlanningforProjectSafetyMonitoring2910.3 QualityControlofProjectSafetyMonitoring2911 QualityManagementofElectromechanicalDebugging3311.1 QualityResponsibilityofDebuggingOriganization3311.2 QualityManagementPlanningforDebugging3311.3 QualityControlofDebugging3311.4 QualityInspectionofDebugging3412 QualityManagementofProductionPreparationandCommissioning3612.1 QualityResponsibilityofOperatingOrganization3612.2 QualityManagementPlanningforCommissioning3612.3 ProductionPreparation3712.4 CommissioningManagement3713 InformationManagementofProjectQuality3813.1 GeneralRequirements3813.2 InformationManagement3813.3 DocumentOrganizationandArchivesHandover38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401.istofQuotedStandards41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421总则.o.为规范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行为,提高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1.0.3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遵循质量优良、安全可靠、工期合理、造价可控的原则。1.0.4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0.1质量管理qualitymanagement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2.0.2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managementsystem组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2.0.3质量策划qualityplanning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2.0.4质量计划qualityplan对特定的客体,规定行动、职责和相关资源的规范。2.0.5质量保证qualityassurance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2.0.6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2.0.7质量改进qualityimprovement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2.0.8质量事故qualilyaccident由于建设管理、监理、勘察、设计、咨询、施工、材料、设备等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影响使用寿命和对工程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及危害的事件。2.0.9项目管理计划projectmanagementplan规定满足项目目标所必需事项的文件,还包括或引用项目质量计划和其他计划。2.0.10项目生命周期projectlifecycle从项目启动到结束所确定的一组阶段。包括诸如概念、开发、实现和终止等可管理的多组活动。2.0.11工程质量信息管理projectqualityinfonationmanagement对反映工程质量和质量活动过程的数据、资料和知识等进行收集、传递、存贮、使用的活动。2.0.12工程验收projectacceptance针对工程项目建设是否符合规定状态进行鉴定、评价的工作,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程序。2.0.13阶段验收stagedacceptance工程施工过程中截流、蓄水、机组启动等特定阶段对有关项目所进行的验收活动。2.0.14竣工验收completionacceptance水电工程已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全部建成,并完成竣工阶段所有专项验收后,对水电工程进行的总验收。3基本规定3.0.1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贯穿勘察设计、采购和施工全过程。3.0.2水电工程建设应有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其总体质量管理目标应由建设单位在工程立项批准后确定。工程总体质量管理目标的设定应体现明确性、量化性、可行性和时限性要求。3.0.3水电工程建设应落实质量责任终身制,并应强化建设单位全面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试验检测、工程安全监测、机电工程调试、生产运行等单位的主体责任。3.0.4参建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制定质量控制措施。质量管理体系应适应现行国家认可的建设管理模式。3.0.5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应贯彻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积极采用绿色智能建造,进行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设计优化与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管理,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工程质量。3.0.6水电工程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和新设备时,应经过充分论证,并制定专项质量控制措施。3.0.7水电工程应积极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采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提高质量管理水平。3.0.8建设单位应组织参建单位进行工程项目总结,提炼固化可推广应用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等方法和模式。3.0.9建设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并组织参建单位配合政府开展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3.0.10建设单位应组织参建单位按要求提交满足工程质量监督、安全鉴定、阶段验收、竣工验收等有关报告、文件和资料。4工程建设单位质量管理4.1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目标1 .1.1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目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对工程的适用性、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特性的综合要求。4 .1.2建设单位应在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前,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及创优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目标,并在合同中进行明确。4.2 工程建设单位质量责任4.2.1 建设单位应对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承担首要责任,是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依法对工程质量承担全面责任。4.2.2 建设单位应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依法开工建设,全面履行管理职责,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合同约定。4.2.3 建设单位应依法对水电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进行公开招标,并应依法与参建单位签订合同,对工作范围、内容、深度、进度、质量及服务进行约定,保证合理的工作周期。两个及以上单位联合承担同一工程任务的,合同中应明确主体责任单位,并明确主体责任单位的质量责任和其他单位的质量责任。4.2.4 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4.2.5 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4.2.6 建设单位应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建设单位不得将水电工程项目肢解发包。4.2.7 建设单位不得迫使承包单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任意压缩合理设计及施工工期。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暗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水电工程质量。4.2.8 建设单位应按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办理工程建设合法性文件,并办理质量监督注册手续。4.2.9 建设单位应向有关的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供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原始资料。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准确、齐全。4.2.10 10建设单位应建立全面覆盖各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4.2.11 建设单位应保证其采购的建筑材料、设备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并组织到货验收。4.2.12 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工程质量检测。4.2.13 建设单位应组织协调、配合质量监督机构开展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活动。4.2.14 14建设单位应组织完成合同工程的单位工程、合同工程验收阶段工作。4. 2.15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协助和配合完成水电工程的截流、蓄水、机组启动、枢纽工程专项等阶段验收工作,在具备条件后完成工程竣工验收。相关验收组织工作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验收规程NB/T35048的有关规定。5. 2.16建设单位应组织或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及其授权机构开展质量事件、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6. 2.17建设单位应组织参建单位收集、整理和移交工程档案,建立健全工程项目档案,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4. 3工程全过程质控制4.1.1 建设单位应委托经能源主管部门认可的具有资质的单位开展水电工程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报告审查工作;应组织开展招标设计文件的审查工作;应组织监理单位开展施工详图阶段的设计成果的审查工作。建设单位应在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开工前组织设计交底和施工图会审。未经会审的施工图不得用于施工。4.1.2 3.2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确定工程建设总进度计划,并组织编制施工图交付计划和物资供应计划。4.1.3 3.3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有效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工程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检查体系运行情况。4.1.4 3.4建设单位应审批经监理单位组织编制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项目划分表,审批通过后发布实施。4.1.5 工程建设工期应按合同约定执行。当工期需要调整时,建设单位应组织参建单位从影响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环境、资源等方面确认其可行性,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质量。4.1.6 建设单位应按合同约定,检查、核实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投入的管理、技术和设备等资源情况,全面掌握工程建设的质量状况,并对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进行阶段性的分析、总结和评价。4.1.7 当工程建设发生重大设计变更时,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专题研究,并按相关规定履行重大设计变更的审批程序。对各参建单位提出的工程变更建议,但经设计单位论证不同意采纳且存在不可控质量和安全风险的,建设单位不得强行实施。4.1.8 3.8建设单位应督促监理单位加强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及主控项目的监管,提高工程质量一次检验合格率。4.1.9 建设单位应组织或督促参建单位开展科技创新、QC小组、劳动竞赛等活动。4.1.10 建设单位应接受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及其派出人员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组织参建单位对所提出的问题认真自查、限期整改。4.1.11 3.11当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时,建设单位应及时上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组织或配合事故调查处理工作。4.1.12 12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在相应合同项目完成后,建设单位廛及时组织合同项目的完工验收,相关责任单位应履行相应质量保修责任。5勘察设计质量管理5.1 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责任5.1.1 勘察设计单位应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不得转包或违法分包,并接受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5.1.2 1.2勘察设计单位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ISO9001的有关规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取得第三方质量认证。5.1.3 勘察设计单位应成立工程勘察、设计组织机构,任命项目负责人,明确主要岗位技术质量职责,落实技术质量责任制。5.1.4 勘察设计单位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勘察设计合同开展勘察设计,必须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确保勘察设计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勘察设计的成果质量负责,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提供的地质、测量、水文等成果应完整、真实和准确。2提交成果应达到不同阶段的勘察、设计深度。3设计成果应满足工程的可靠性及耐久性要求。4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合理。5节能、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应合规。6不得采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技术。5.1.5 设计单位应根据勘察成果等进行设计,选用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应注明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除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材料、专用设备外,设计单位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5.1.6 两个及以上单位承担同一工程勘察设计的,合同中应明确主体勘察设计单位。主体勘察设计单位应负责总体策划、组织协调和设计集成。其他勘察设计单位应负责向主体勘察设计单位提供资料和成果,并对其成果质量负责。5.2 勘察设计质管理策划5.2.1 在项目启动后,勘察设计单位应收集工程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查勘,根据工程建设总体目标进行质量管理策划,确定勘察设计的重点以及相关技术路线,编制勘察设计工作计划、勘察设计大纲,合理配置与任务相适应的资源和专业技术人员。当项目有创优目标时,勘察设计单位应进行创优策划,编制创优策划文件。5. 2.2勘察设计工作计划应对合同要求进行分解,确定关键节点计划的工作内容、产品名称、责任专业、专业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等。5.2.3 勘察设计单位在工程规划阶段、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应编制工程勘察设计大纲,在大中型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和招标设计阶段应编制专业设计大纲,在工程招标设计阶段、施工详图阶段应编制单项工程设计大纲、施工地质工作大纲。5.2.4 勘察设计大纲、专业设计大纲、单项工程设计大纲应针对勘察设计任务确定技术重点和难点,明确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管控措施。5.2.5 对勘察外业工作,勘察单位应编制专业任务书。勘察专业任务书应针对具体任务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以及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要求等。5.2.6 创优策划应分析工程特点与难点,根据工程创优总目标,确定勘察设计创优目标,针对工程关键技术进行科技创新,利用QC小组等形式开展质量管理创新,明确创优申报类别,根据评优范围与条件分解创优工作内容,制定保障措施。5.2.7 当自然条件、技术标准、建设单位要求、勘察设计手段发生变化时,勘察设计单位宜适时评估勘察设计质量管理策划文件的适用性。5.3勘察质量控制5.3.1 勘察作业前,勘察负责人应依据工程勘察大纲向地质、测绘、水文、勘探、物探、试验专业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各专业负责人应依据专业工作大纲、作业指导书向本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作业指导。5.3.2 勘察现场作业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勘察设备应安全合格,操作人员应经过业务培训,特殊工种持证上岗。2原始记录或数据必须在现场及时如实填写,并进行校核。3现场取样应做好标识,保证可追溯。4勘察单位应不定期对勘察工作进行抽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5.3.3 勘察单位应根据现场作业进度,对外业勘察工作进行中间检查,评价计划执行、质量与安全环保管理情况。5.3.4 勘察单位应组织对野外地质、测绘、水文、勘探、物探、试验等工作进行验收。5.3.5 勘察过程质量控制应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工程设计需求,遵循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输入资料应进行验证,各专业成果应协调一致,按产品重要程度履行分级校审程序,未经审签盖章的成果不得对外交付。5.3.6 勘察单位应对重要勘察成果进行内部评审。评审应重点关注勘察方案和阶段深度,成果的合理性与代表性,成果的规范符合性,以及勘察工作是否满足合同要求。5.3.7 对地质条件差、施工风险较大的工程部位,地质报告中应注明有关安全方面的内容、建议和措施,并在项目施工前进行勘察技术交底。5.4设计质量控制5. 4.1设计过程应按设计大纲的要求开展。当设计大纲进行修改时,应履行原审批程序。6. 4.2主要设计人员宜进行现场查勘、现场复核。7. 4.3设计输入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2技术标准等设计依据性文件。3设计基础资料,主要包括测绘、地质、水文、气象、设备等资料。4相关批复文件的要求及合同约定。5可借鉴同类工程的信息。1.1.2 4.4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应满足工程建设要求,遵循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输入资料应进行验证,各专业成果应协调一致,按产品重要程度履行分级校审程序,涉及多专业的成果应进行会签,未经审签盖章的成果不得对外交付。5.4.5 设计单位应对重要设计成果进行内部评审,评审应重点关注下列内容:1 设计深度要求。2 重要技术指标合理性。3 设计成果的安全适用性、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4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和新设备的技术应用论证。5 技术、质量、环保等风险论证。5.4.6 设计文件应考虑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管理等方面的需要。施工详图设计文件应对涉及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注明有关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和建议,在项目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5.4.7 阶段设计成果、专题报告应按政府主管部门规定,经过相应的审查、批准。5.4.8 在招标设计和施工详图阶段,工程重大设计变更应按相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5.5技术服务5.5.1 勘察设计单位应关注工程建设行业技术更新与管理模式变化,结合工程建设条件,优化勘察设计成果,提供技术服务。5.5.2 5.2在工程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设计单位应根据合同要求,配合外部咨询、评估、审查、备案等工作,提供满足技术标准要求的技术文件,并对反馈意见进行逐项复核、回复、确认。5.5.3 在招标设计、施工详图阶段,勘察设计单位应根据合同要求,提供主要设备采购技术文件,收集设备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并对作为设计输入的基础资料进行确认。5.5.4 5.4在工程建设期,勘察设计单位应根据合同要求,在现场设立设计代表机构,派驻设计代表,负责与现场参建单位的工作协调衔接,提供现场技术服务,满足工程建设需要。5.5.5 设计单位应参与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对因设计造成的质量事故,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对非设计原因造成的质量事故,可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提出设计变更或处理建议,必要时进行设计复核。5.5.6 勘察设计单位宜适时开展工程设计回访。6工程监理质量管理6.1 监理单位质置责任6.1.1 监理单位应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监理业务。6.1.2 监理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以及施工合同,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承担相应责任。6.1.3 监理单位应按合同约定成立项目监理机构,配置具有相应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专业配置与人员数量应满足工程监理工作需要。人员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总监理工程师应具有工程类注册执业资格,并具有工程类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10年及以上水电建设工程实践经验。2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具有工程类注册执业资格或具有工程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6.1.4 建设工程实践经验,并经建设工程监理业务培训考核合格。6.1.5 监理单位应配备工程监理合同约定的计量检测设备和工器具。计量检测设备及工器具应经检定(校准)合格且在有效期内。6.1.6 监理单位应根据合同约定,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审核单元工程项目划分表,设定工程质量控制点。6.1.7 监理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并检查体系的有效运行情况。6.1.7监理单位应组织施工图会审和设计交底会议。1.1.8 监理单位应组织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开工申请和施工方案等。1.1.9 监理单位应组织审核分包项目和分包单位资质。1.1.10 监理单位应审核施工单位试验检测机构及人员资质,检查施工过程试验检测情况,并建立相关台账。1.1.11 监理单位应在规定权限内审核工程设计变更文件。1.1.12 监理单位应参与或配合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和处理。1.1.13 监理单位应组织单元工程、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的验收以及单位工程的预验收,针对遗留问题提出意见及整改措施,并督促整改。1.1.14 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的竣工申请,参与工程竣工预验收、竣工验收,组织编制工程质量评估报告。1.1.15 监理单位应进行工程质量保修阶段的回访,对建设单位或生产运行单位提出的工程质量缺陷,监理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进行修复或返工。6.2 监理质管理策划6. 2.1监理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制定的工程质量总体目标,制定工程建设监理质量目标。7. 2.2监理单位应建立健全与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要求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体系有效运行。8. 2.3监理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编制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并经建设单位审核批准后,发送至有关单位实施。6.3 监理过程质量控制6.3.1 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绿色施工措施、工程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清单、工程质量验收划分表等文件,并应督促实施。6.3.2 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资质,并应核查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情况。6.3.3 监理单位应组织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开工报审表及相关文件,检查施工单位各项施工准备工作,报建设单位批准后,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工程开工令。6.3.4 监理单位应在分包工程开工前审核施工单位报送的分包单位资格报审文件,提出审核意见后,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报建设单位批准。6.3.5 监理单位应组织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和新设备的施工措施和质量认证文件、质量鉴定文件及相关验收标准的适用性,必要时应要求施工单位组织专题会论证。6.3.6 3.6监理单位应组织复核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检查现场控制桩的保护措施。6.3.7 监理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工程质量验收划分表,确定见证点、停工待检点和旁站点。6.3.8 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用于工程的设备、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证明文件,按有关规定进行见证取样送检,按工程监理合同约定进行平行检验。6.3.9 3.9监理单位应参与主要设备、材料和构配件的开箱验收,验收通过后进行签认。对开箱验收中发现的质量缺陷,由相关责任单位处理,并由监理单位确认。6.3.10 监理单位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并报验的基础上,对待检点进行检查,符合技术标准及设计要求并进行签认后,施工单位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检查不符合技术标准及设计要求的,监理人员应拒绝签认,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整改并重新报验。6.3.11 3.11监理单位应安排监理人员对旁站点进行旁站,并应保留旁站记录。6.3.12 监理单位应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报验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并进行签认后,施工单位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未经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6.3.13 监理单位应组织对施工单位报验的单元工程、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进行签认,验收不合格的应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并重新报验。6.3.14 监理单位应接受并配合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并应对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O6.3.15 监理单位发现施工存在质量问题的,或施工不当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的,或施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正常的,应签发监理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监理单位应根据施工单位报送的监理通知回复单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提出复查意见。6.3.16 监理人员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重大质量隐患可能造成质量事故时,应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报告总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后,由总监理工程师下达工程暂停令。施工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后,经监理人员复查和总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报建设单位批准复工。6.3.17 对需要返工处理或加固补强以及设备安装的质量缺陷,监理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报送处理方案,并进行审批确认。监理单位应跟踪检查质量缺陷的处理过程,并对处理结果进行验收。6.3.18 3.18对需要返工处理或加固补强以及设备安装的质量事故,监理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报送质量事故自查报告,并应组织参建单位共同研究确定处理方案,跟踪检查质量事故的处理过程,对处理结果进行验收。6.3.19 监理单位应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上级组织提交有关质量事故的书面报告,并应将完整的质量事故处理记录整理归档。6.4 设计监理6. 4.1工程建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进行设计监理:1设计单位首次承担与设计项目同规模的设计。2主体建筑物采用新的布置形式时。3工程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和新设备较多时。4大型水电工程的勘察设计。5建设单位认定的其他条件。6.4.2 勘察、设计监理人员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总监理工程师应具有相应专业15年及以上的甲级及以上水电勘察设计单位的勘察、设计工作经验,并具有工程类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具有相应专业10年及以上的甲级及以上水电勘察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工作经验,并具有工程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6.4.3 设计监理质量控制应包括下列内容:1检查项目设计组织机构、资源配置及主要岗位设计人员持证情况。2审查项目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各阶段设计质量计划和技术组织措施。3审查各阶段设计文件,并对施工图进行确认。4审查主要设计文件设计输入的充分性和准确性。5复核主要设计成果的计算书,并提出监理意见。6审查工程变更,核查因工程变更引起的相关专业设计质量问题。6.4.4设计监理应按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及合同约定,履行现场设计监理职责。7工程设备质量管理7.1 一般规定7.1.1 采购单位应按合同约定和设计要求采购设备。7.1.2 设备监造单位应对制造、验收、包装、运输等与质量有关的主要过程进行控制,发现质量隐患或质量缺陷,应要求制造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7.1.3 供货单位应在合同约定范围内向采购单位提供设计、制造和检验标准及合格的产品。设计、制造和检验标准应符合合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