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教案118.docx
«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教案课题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心理和心理发展的概念(2)了解心理发展的基础素质目标:(1)树立科学判断婴幼JW'理发展的意识(2)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心理和心理发展的概念教学难点:心理发展的基础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课前任务一考勤(2min)新课预热(8min)一问题导入(IOmin)一传授新知(15min)课堂讨论(IO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20min)一课堂实训(15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扫码观看“神经系统”视频,并预习本课知识神经系统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课前任务通过课前的预热,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大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考勤(2min)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新课预热(8min) 【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介绍课程定位、内容安排、考核要求等 【学生】聆听、互动 【学生】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强调学习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生】聆听、理解通过新课预热,与学生互相熟悉,并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的大致内容和考核要求问题导入(10min)【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生命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婴幼与生俱来对世界就有独特的感受和观察的角度,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生命的探索之旅。通过问题导入,弓I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家是否了解婴幼儿在想什么?他们的心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的?他们的心理发展基础又是什么?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了解心理发展的概念和基础传授新知(15min) 【教师】讲解新知,介绍心理和心理发展的概念一、心理的概念心理是心理现象的简称,心理现象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心理学通常将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由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部分构成。(详见教材)(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体现的是人类所共有的反映客观现实的形式,而每个人在反映客观现实时还表现出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具体体现在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详见教材)二、心理发展的概念(一)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从整体的角度看,心理发展不是某一种心理现象的变化,而是各种心理现象作为一个整体的变化发展过程。从个体的角度看,心理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是个体的遗传素质、经验、外部环境等各个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生命的初期,心理现象之间尚未形成有机的联系,而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多种心理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最终发展出心理的整体面貌。(二)婴幼儿心理发展婴幼儿心理发展是指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加,其在身体动作、认知言语、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发生积极、有序、系统、持续的变化的过程。心理发展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即使是婴幼儿也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影响,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也是积极主动的。总的来说,婴幼儿心理发展是遗传素质、气质、主观经历等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掌握心理和心理发展的概念课堂讨论(10min)【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46人一组,并选出一名组长,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通过小组讨论M固课堂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婴行为主义理论创始人华生曾说过:"给我一些健全的婴儿,在我创设的特别环境里教养他们,我可以使之成为医师、律师、画家、企业家,同样也可以使之成为乞丐、盗贼,无论他们祖先的才能、嗜好、品行和种族是怎样的."你认为华生的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大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意义第二节课问题导入(5min)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砥道心瞰鼬斑有明邮? 【学生】思考、发言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授新知(20min)【教师】总结观点,讲解新知,介绍心理发展的基础三、心理发展的基础在心理学研究中,脑具有特别重要的研究价值,可以说脑是一切智慧和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心理发展的基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活动来实现的。【多媒体】展示神经系统图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基础,熟悉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大脑皮层的发育过程【课堂问答】【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道人类龙醐发育有几个重要阶段吗?【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月囱的发育主要经历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母亲怀孕到宝宝出生,这个阶段主要是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脑的基本结构的形成;第二个阶E嘱宝宝出生后至30岁左右,这个阶段的脑发育主要体现在大脑皮层的发育上。(一)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系统由众多的神经元构成。神经元主要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系统的所有活动都是由一系列神经元的活动来实现的。在微观层面上,神经系统的发育可以看作是神经元的发育。神经元结构的发育主要包括神经元细胞体的增大,树突的增大、增多,神经纤维的延展,轴突末梢的膨大,以及与其他神经元相互联系,形成突触。其中,最后一点对心理发展尤为重要。(详见教材)【多媒体】展示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2.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轴突是神经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细胞体发出的一根较长的分支,主要功能是将神经冲动传导至另一神经元或其所支配的细胞上。髓鞘是包裹在轴突周围,具有绝缘作用的结构。其作用是防止神经冲动向周围扩散,保证神经冲动传导的准确性.轴突和髓鞘一起被称为神经纤维。.(详见教材)【课堂问答】【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泛化吗?【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泛化是指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他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宝宝刚出生时,其脑重为35()400克,是成人脑重的25%30%;出生半年内脑的重量迅速增长,6个月时可达到7008(X)克,约为成人脑重的50%;2岁时可达到1(X)O1150克,3岁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总结学生的结论:这说明婴幼儿时期是宝宝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详见教材)(二)大脑皮层的发育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们把大脑皮层划分为额叶、顶叶、颍叶和枕叶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发育与婴幼儿心理发展存在着对应关系:额叶是指中央沟前的全部脑叶,主要与躯体运动功能有关;顶叶是指大脑半球后外上方的脑叶,主要与躯体感觉功能有关;枕叶是指大脑半球后端的脑叶,主要与视觉功能有关;颗叶是指大脑外侧沟以下的脑叶,主要与听觉功能有关。(详见教材)【多媒体】展示大脑皮层【课堂互动】【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请说说在照料不同生长阶段的婴幼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06月龄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主要集中在视觉、听觉和感觉功能方面。在这一时间段,照料者需要对婴幼儿发出的一些信号及时做出回应,平时可以多抱一抱婴幼儿,也可以利用摇篮安抚婴幼儿的情绪。612月龄婴幼儿的大脑中与瞬口觉、运动等相关的脑区进一步发展,并取得里程碑式的进步。在这一阶段,照料者要注意在陪伴婴幼儿时不要总干扰或打断婴幼儿的行为,要给婴幼儿充分的空间去探索;在教婴幼儿帽亍时,可以设置一些小障碍,帮助婴幼儿提高爬行技能.(详见教材)【学生】聆听、思考、记忆课堂实训(15min)【教师】播放一段婴幼儿视频,然后组织学生填写表1-1表11婴幼儿观察记录表通过课堂实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观察日期观察者观察对象观察起止时间观察项目观察内容环境描述观察实录观察结果 【学生】观看、现察、思考、填写表1-1,根据自身表现在表1-2中进行自评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在表1-2中迸行评价表1-2任务实施评价表评价标准总分评分教师评价按照要求积极实施观察任务,做好观察准备25分采用多种形式记录婴幼儿的行为表现25分呈现的观察记录表整洁、规范,字迹工整25分态度认真,做事细致25分课堂小结(3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学习了心理和心理发展的概念,以及心理发展的基础,其中心理发展的基础包括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神经元系统的发育。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加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巩固印象作业布置(2min)【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任务,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将列好观察计划,然后到相识的婴幼儿家中,或者托幼机构、公共场所等,观察03岁婴幼儿。事先应征求婴幼儿家长的同意,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选用照片、录音、文字等多种形式记录婴幼J的行为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任务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反思本节课中与学生进行了相互介绍,增进了师生的熟悉度,并对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内容安排、考核要求等进行了介绍,使学纣寸本课程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本节课中互动环节安排得较少,以后应该更多地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课题掌握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知识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2)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素质目标:(1)树立科学判断婴幼11/3理发展的意识(2)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学睚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课前任务T考勤(2min)一问题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23min)一课堂讨论(15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20min)一课堂实训(15min)一课堂小结(3min)T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文旌课堂APP或其他学习软件,观看饕幼关活动的视频,分析婴幼儿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并在学习平台上留言讨论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课前任务通过课前的预热,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大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考勤(2min)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问题导入(5min)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婴幼儿照护服务视为生命全周期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求遵循婴幼儿的成长特点和规律进行照护,从而促进婴幼JL三身体发育、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全面发展。请大家思考一下婴幼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是怎样的?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掌握婴幼心理发展的基础知识通过问题导入,弓I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授新知(23min)【教师】讲解新知,介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掌握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只有了解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进一步根据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来科学开展早期教育活动。具体来说,婴幼儿心理发展存在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均衡性和整体性、普遍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一)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性是指婴幼儿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婴幼儿的心理每天都在循序渐进地发展,不曾间断,只不过有些改变与发展比较微妙,不易被人察觉。(详见教材)(二)方向性和顺序性方向性是指婴幼儿心理发展总是朝着一定的方向前进。这种方向性具体表现在心理发展的趋势上,即从简单到复杂、从氐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等。婴幼儿心理发展不仅朝着一定的方向,还遵循一定的JI顺序。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顺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身体动作发展JI顺序2 .大脑皮层各区域成熟JIl页序3 .心理机能的发展JI砺4 .语言能力的发展JII旃.(详见教材)(三)不均衡性和整体性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在不同阶段同一种心理现象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一般来说,婴幼年龄越小,心理发展的速度越快。另一方面,同一个婴幼儿的不同心理现象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例如,感知觉在婴幼儿出生后就开始迅速发展,而思维则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发展。(详见教材)(四)普遍性和差异性普遍性是指婴幼儿心理发展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过程,心理发展的总趋势和各种心理现象的具体发展都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差异性是指每个婴幼儿的心理发展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发展速度、优势领域及最终达到的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详见教材)【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录课堂讨论(15min)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在了解了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之后,我们该如何开展早期教育活动? 【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通过小组讨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了解和开展早期教育活动方法的掌握第二节课问题导入(5min)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大家知道婴幼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吗? 【学生】思考、发言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授新知(20min)【教师】总结观点,讲解新知,介绍婴幼JLO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二、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生物因素1 .遗传因素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来自遗传。第一,遗传素质是婴幼理发生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婴幼儿达到社会所要求的心理水平的基础。第二,遗传特质(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先天特质)是婴幼JUL'理发展出现个别差异的基础。每个婴幼儿一出生就具备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遗传特质,这种遗传特质的差异决定了婴幼JLO理活动的差异,并影响其心理发展。2 .生理成熟生理成熟度是指身体成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生理成熟是婴幼儿出现心理活动的基础,其中脑成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直接的物质基础。若生理成熟,则适时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出现或发展;若生理尚未成熟,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生理成熟对婴幼儿动作发展和言语发展的影响最为明显。(二)环境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父母的态度、行为模式和教养方式等都会直接影响婴幼儿心理的发展.(详见教材)【多媒体】展示家庭环境图通过教师讲解、课堂互动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2 .社区环境对于婴幼儿来说,家庭是其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其次便是社区。社区是婴幼儿室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小至小区的草坪和游乐场等公共区域,大至周边的公园、商场,社区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婴幼儿通过在社区玩耍、与同伴游戏,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发展自身的认知、语言、社会性等。,.(详见教材)【多媒体】展示小区游乐场3 .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以看电视为例,婴幼儿都喜爱看动画片,适时适度地观看一些积极、健康的动画片对促进婴幼儿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会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大众传媒的内容良莠不齐,一些暴力、不文明、不健康的内容可能会引发婴幼J噂仿,从而给婴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4 .早教楣勾部分家长会将婴幼儿送到早教机构,在早教机构中,婴幼JL将学习建立与教师和同伴的关系。一方面,教师会从行为模式、接触方式、情感表达等方面对婴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另一方面,与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婴幼儿的社会性和规则意识的初步发展。【多媒体】展示在早教机构与同伴玩耍图【课堂互动】【教师】提出问题:(1)积极回应型的养育关系是什么样的?(2)要建立积极回应型的养育关系,教师和家长应怎么做?【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1)积极回应型的养育关系是指照料者对婴幼儿的需要做出积极的回应并且建立充满爱的关系。这能让婴幼儿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善意,让其感到自己是被接纳的,从而保持较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2)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敏锐地察觉婴幼儿的需求,并及时回应;二是了解婴幼儿的长处和兴趣,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三是加强婴幼JL与其家人之间的关系,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作为家长,不能自认为婴幼儿什么都不懂就忽视与婴幼儿的交流,或在婴幼儿面前做出不好的行为,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婴幼儿。家长应尽可能多地与婴幼儿互动,并积极回应婴幼儿,给予他们足够的爱,陪伴他们健康成长。【学生】聆听、思考、记忆课堂实训(15min)【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请参考表1-3所示的荡秋千游戏示例,根据O3岁婴幼儿的特点设计一子游戏,要求包含游戏名称、游戏目标、适合年龄、游戏准备、游戏方法和温馨提示等内容。通过课堂实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项目内容游戏名称游戏目标适合年龄游戏准备游戏方法温馨提示 【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设计游戏,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游戏设计方案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游戏设计方案 【学生】小组成员根据自身表现在表1-4中进行自评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在表1-4中进彳五平价表1-4任务实施评价表评价标准总分评分教师评价设计的游戏适用于O3岁婴幼儿25分通过游戏能达到促进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25分游戏结构完整,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安全性25分游戏内容生动,趣味性强25分课堂小结(3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学习了婴幼JLdL'理发展的特点和婴幼JlzD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其中,心理发展特点分为四部分,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和主观因素三部分。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加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巩固印象作业布置(2min)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请到相识的婴幼儿家中,或者托幼机构、公共场所等,事先应征求婴幼儿家长的同意,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自己设计的亲子游戏,完成亲子活动,观察游戏过程中是否促进了家长和婴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通过课后任务,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学生能在互动环节深入沟通,效果不错。教师多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使其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课题熟悉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熟悉普莱尔关于心理发展的早期研究(2)熟悉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3)熟悉阿诺德格赛尔的成熟势力理论(4)熟悉玛利亚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理论(5)熟悉丹尼尔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素质目标:(1)树立科学判断婴幼理发展的意识(2)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教学难点:能够在育儿活动中活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课前任务一考勤(2min)一问题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23min)T课堂讨论(15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T传授新知(20min)一课堂实训(15min)课堂小结(3min)T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扫码观看“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玛利亚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视频,预习本课知识gg一扫一扫'扫一扫,M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玛利亚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课前任务通过课前的预热,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大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考勤(2min)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勒情况问题导入(5min)【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涵盖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所有问题,也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解释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所有方面。不同的心理学家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心理学理论,清说一下你所了解的心理学理论有哪些呢?通过问题导入,弓I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熟悉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教师】讲解新知,介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一、普莱尔关于心理发展的早期研究【多媒体】展示普莱尔肖像传授新知(23 min)通过教师讲解,让 学生了解普莱尔关 于心理发展的早期 研究,让皮亚杰的 认知发展理论和阿 诺德格赛尔的成熟 势力理论普莱尔是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他从儿子出生到儿子3岁,每天都对他进行系统观察,有时还进行一些实验性观察,最后他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了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即儿童心理。这部著作主要阐述了儿童感觉、动作和语言的发展规律。普莱尔认为,新生儿刚出生时,味觉是最先发展的,随后,触觉、嗅觉、视觉和听觉相继迅速地发展。他将儿童的动作分为四类,即冲动动作、反射动作、本能动作和意念动作,同时详细地描述了各类动作的发展趋势。他认为,这四种动作可以发展出一切其他中枢运动型的动作,如手势、面部表情等。此外,普莱尔还指出,到2岁末,婴幼儿已基本具备语言能力,但婴幼儿的语言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展。二、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多媒体】展示让皮亚杰肖像让皮亚杰是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知论创始人。他从1921年开始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创立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重点关注儿童智力发展。为了弄清儿童是如何思考的,他将观察法和灵活提问法结合起来,发明了临床法。他先对自己的三个孩子进行观察,之后与其他研究人员一起对成千上万的儿童进行观察,搜集了大量的数据,从现象中寻找规律,提出了完整和系统的认知发展论。该理论被认为是最具权威性的认知发展理论.让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儿童自身的生长发育与对环境的适应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在婴J照就显示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智力,他把这个阶段的儿童智力称作感觉-运动智力。因为在这个阶段,婴儿没有语言,只有感觉和动作.他认为,儿童能够在与周围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中,在已有经验或认识结构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逐步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创造具有"个人意义”的认知世界,而照料者的主要任务是为儿童创设能够激发和探索思考的学习环境.三、阿诺德格赛尔的成熟势力理论【多媒体】展示阿诺德格赛尔肖像阿诺德格赛尔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婴幼儿发展研究领域的先驱。1911年他在耶鲁大学创立了儿童发展临床诊所.依据长期的临床经验和“双生子爬梯”实验的研究结果,他提出了成熟势力理论。他认为,支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理成熟学习,而在婴幼儿生理没有达到成熟水平之前,训练婴幼儿学习和掌握某种技能是不可能获得良好效果的.因为学习依赖于生理的成熟,脱离了生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个体的发展。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录 【教师】讲述“双生子爬梯实验”,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蓬:通过小组讨论,巩 固课堂所学知识,帮 助学生加深对成熟 势力理论的掌握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课堂讨论(15 min ) 【学生】聆听、思考、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讨论结果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的发言,井做出总结这个实验说明,提前学习对婴幼儿发展并没有太大作用,因为他的生理发展还没有达到所需要的水平。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好的教育应尊重婴幼儿的实际水平。过分超前的教育或过度的潜能开发,对婴幼儿来说既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无效劳动",更有可能造成对婴幼儿的"打击"和"摧残"。第二节课【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问题导入(5min)通过课前预习,大家应该了解了玛利亚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理论,请回答一下该理论的重要论点是什么?【学生】思考、发言【教师】总结观点,讲解新知,介绍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四、玛利亚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理论【多媒体】展示玛利亚蒙台梭利肖像传授新知(20min)玛利亚蒙台梭利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她通过长期的教育实验活动,以及大量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童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儿童是自己的创造者。蒙台梭利认为婴幼儿具有内在的敏感性与冲动,这种内在的敏感性与冲动使得他们成为积极的观察者和学习者。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周围环境,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外部世界,不断地探索环境,吸收并获取经验,而在探索中享受到的喜悦和成就感又成为进一步探索与学习的动力。蒙台梭利认为照料者的任务就是创设与婴幼儿的内在需求和兴趣相适应的环境。五、丹尼尔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多媒体】展示丹尼尔戈尔曼肖像用问题导入,让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玛利亚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理论和丹尼尔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淮戈尔曼把人生初期视为情绪能力的开端,他认为人生初期是塑造人情感倾向的重要时期。虽然人的情绪能力能够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发展,但基本的情绪能力却是在人生最初几年就形成的,而情绪智力的发展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移情是最基本的情绪能力,通过移情可以体验他人的情感,感受他人的需要。戈尔曼认为,移情的产生可追溯到婴幼儿时期,并提出婴幼儿从2岁开始就应该学习最基本的待人接物之道,并培养社会交往技能.此外,戈尔曼认为对情绪自我调控的学习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了.负责情绪调控的神经系统在人生下来的第I年就开始发育,因此1018个月是婴幼J睁习情绪调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婴幼儿主要从自己的照料者那里学习情绪自我调控的方法.【课堂问答】【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知三情绪智力是什么吗?【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情绪智力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测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衡量情绪智力的商数称为情商.【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心理发展理论通常来自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大家对上述哪一个理论的印象最深刻?联系自身成长经历,说一说为什么?【学生】聆听、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大家的发言【学生】聆听、思考、记忆课堂实训(15min)【教师】多媒体展示表15,组织学生设计一介适合8月龄幼儿的教养方案表1-5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安排表通过课堂实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年龄区间教养方法01月龄做一些轻微的激发活动,吸引婴幼儿的注意.轻微的激发活动能够缓解婴幼儿的焦躁,唤起婴幼儿的清醒意识。比如,可看着婴幼儿的眼睛,并对其说话13月龄展示形成鲜明对比的图片或物品,促进婴JL视觉神经网络的发育;还可声情并茂地给婴幼儿讲故事,这有助于婴幼儿大脑的发育35月龄展示一些较为复杂、放大比例的图案。例如,将一张放大比例的勺子图片拿至婴幼儿眼前并晃动,这比仅用一个实物勺子更能激发婴幼儿的兴趣57月龄引导婴幼儿关注物体,向婴幼儿演示物体的位置和功能。比如,向婴幼儿演示转动门把手就能打开门78月龄引导婴幼儿关注声音,向婴幼儿讲述门铃响了说明有人来了,卫生间有流水声则说明有人在洗澡812月龄教婴幼儿简单的动作,如教婴幼儿开关灯、开关水龙头等1218月龄创设更为丰富的环境,丰富的环境可以帮助婴幼儿发展思维 【学生】聆听、观看、思考、小组讨论、设计教养方案,由小组代表上台发表设计的方案 【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设计的教养方案 【学生】小组成员根据自身表现在表16中进行自评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在表1-6中进行评价表1-6任务实施评价表评价标准总分评分教师评价设计的教养方案适合妞妞25分教养方案能达到促进妞®大三发育的目的25分教养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安全性25分教养方案内容丰富,趣味性强25分课堂小结(3min)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学习了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阿诺德格赛尔的成熟势力理论、玛利亚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理论和丹尼尔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每一种理论的提出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设,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一定的局限性。大家课后要加强复习,汲取每一种理论的观点,自己综合判断,了解婴幼JUL'理发展的全貌。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巩固印象作业布置(2min)【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任务,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将请到相识的8月龄婴幼儿家中或者托幼机构,事先应征求婴幼儿家长的同意,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观察该婴幼儿的行为,分析其心理,判断教养方案的合理性,并进一步完善方案【学生】完成课后任务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理论知识较多,有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应多借助多媒体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调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和思考课题了解婴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和规律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婴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和规律(2)掌握婴幼儿动作的类型素质目标:(1)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关注婴幼儿教育事业的最新动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2)遵循婴幼儿的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婴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和规律教学难点:婴幼儿动作的类型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设计第1节课:课前任务一考勤(2min)一案例导入(Iomin)T专授新知(18min)i魁讨论(15min)第2节课:问题导入(5min)一传授新知(15min)一课堂实训(20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课前任务 【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文旌课堂APP或其他学习软件,观看婴幼儿相关活动的视频,分析婴幼儿的各种动作,从中捕获婴幼儿心理,并在学习平台上留言讨论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课前任务通过课前的预热,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大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考勤(2min) 【教师】使用文旌课堂APP进行签到 【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案例导入(10min) 【教师】讲述“团团游泳”案例,然后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刚出生三天的婴幼儿会游泳、会"学走路”吗?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了解婴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和规律通过案例导入,弓I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授新知(18min)【教师】讲解新知,介绍婴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和婴幼儿动作的类型一、婴幼儿动作发展的意义婴幼儿动作是婴幼儿早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个体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能力。通过教师讲解、课堂互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婴幼儿动作本身不是心理,但动作发展和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来源,可以说没有动作,婴幼儿的心理就无从发展。另一方面,动作发展又是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脑皮层的发育。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动作发展可以促进婴幼儿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动作发展还可以促进婴幼儿表达能力的发展。(详见教材)【课堂互动】【教师】提出问题:有人说可以从婴幼儿的习惯性动作判断婴幼儿的心理,你认可这个观点吗?【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大家的发言二、婴幼儿动作的类型婴幼儿的动作可分为无条件反射性动作和随意动作.(一)无条件反射性动作无条件反射性动作包括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游泳反射、惊跳反射、踏步反射等,是指婴幼JL与生俱来的、可以帮助婴幼儿适应生存环境的动作。无条牛反射性动作不仅对婴幼儿的生命安全起到一